显示地图 |
|
|
370502 |
|
区委书记 郑建军
区 长 贾瑞霭
区名由来 1964年3月,胜利油田会战时在境内东营村附近建立指挥部。1965年为服务油田开发建设,中共惠民地委、惠民地区专署成立中共东营工委、东营办事处。1982年11月设立东营市。1984年1月市辖东营区、牛庄区建立,1987年6月两区合并为东营区。
政区 人口 全区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辖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01个村民委员会,54个社区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61.56万人。男女性别比106∶100。人口出生率8.38‰,人口死亡率3.35‰,人口自然增长率5.03‰。 |
|
东营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地跨东经118°12′42″~118°59′52″,北纬37°14′13″~37°31′57″。东濒渤海,西依黄河,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北与垦利县毗邻。东西最大横距6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5公里,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城区北距垦利县城15公里,西距利津县城20公里,南距广饶县城50公里,西南到省会济南220公里,西北到首都北京450公里。
东营区成立于1984年,是东营市的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辖4镇6个街道,总人口58万人。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及其40多个二级单位、全国重点大学—石油大学(华东)坐落于境内。
东营区是在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团式新兴城区,主要由东城、西城两大部分组成,东城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西城建成区面积66平方公里,两地相距15公里,以新区建设为重点加速了东西城的对接。
东营区域地历史悠久。据对出土文物考证,早在4000年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殷为薄姑国领地。周为齐地。秦属齐郡,西汉属千乘郡琅槐县、湿沃县,东汉属乐安国博昌县、湿沃县,三国时属魏国齐郡,西晋属广饶县、湿沃县,南北朝时属乐安郡广饶县、湿沃县,唐宋时属渤海郡千乘县、蒲台县,元明清三朝境域东部属乐安县、西部属蒲台、博兴县。民国年间,为广饶、蒲台、博兴三县交界之地。
战国时期,人们在此“伐薪煮海水为盐”,盐业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批移民自山西洪洞、直隶枣强迁移至此,构成境内居民的主体。悠久的历史涤就绚丽多彩的地方民间文化。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清光绪二十六年,时殿元等人将琴书《王小赶脚》由坐唱改为化装演出,形成吕剧雏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剧种,并跻身于国家地方戏曲艺术之林。
1940年后,境域属抗日民主政府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解放战争时期,境域属广饶县、蒲台县,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建国后,境域隶属惠民专区。1961年4月,东营村(今东营居委会)东打出的华北第8号探井首次获得日产8吨的工业油流,拉开了华北石油会战的帷幕。1962年9月23日,营2井喷出当时全国日产原油最高555吨的油流,“九二三厂”(胜利油田)诞生。
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准设置东营市东营区、牛庄区。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1984年1月12日,市辖东营区、牛庄区(东营区辖42个行政村,牛庄区辖179个行政村)成立。1987年7月2日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为东营区。建市后,选定沙营以东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称“东城”,市委、市政府设在东城。胜利油田机关所在的矿区城镇相应称“西城”,东城距西城15公里。区委、区政府驻西城。
东营区是东营市中心区。1987年辖辛店、胜利、六户、牛庄镇,史口、油郭、西范、龙居乡,西城街道办事处,221个行政村。1988年4月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设立泰安路、海河路街道办事处。1991年3月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合署办公。1992年10月,史口乡撤乡设镇。1995年3月,东城街道办事处与胜利镇分设。
2001年3月,乡镇街道规模调整,撤销油郭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史口镇;撤销西范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牛庄镇;撤销胜利镇,设立胜利街道办事处;撤销辛店镇、海河路街道办事处、泰安路街道办事处,设立辛店街道办事处、黄河路街道办事处、文汇街道办事处。11月撤销龙居乡,设立龙居镇。2003年11月,成立胜园街道办事处。将史口镇北高、卢家、丁家、姜王、业基王、温家、东商、赵家8个村和黄河路街道办事处东现河、南田、西现河、王连、东升、陈家6个村(居),划入胜园街道办事处管辖。 |
|
东营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8° 12' 42”-118°5 9'52”,北纬37°14' 13”- 37°31'57” ,总面积1153.6平方公里,北与垦利县毗邻,南与广饶县接壤,西隔黄河与利津县相望,西南与博兴县接界,东至渤海。东营区地处黄河冲积平原滨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比降为1/10000;地面平均高度6-8米。
全区共有河流9条。黄河是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区内有排水河道8条:支脉河、广利河、老广蒲沟、武家大沟、五六干合排、溢洪河;境内排涝河道有广蒲河、东营河,控制面积分别为339.6、83.4平方公里。东营河汇入溢洪河,广蒲河汇入支脉河,后入海。
东营区海岸线南起支脉河,北至丁字坝,全长26.7公里,地势低平,属粉沙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139.57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133.5平方公里,负10米浅海面积为534平方公里,是滩涂养殖和采捕贝类的良好场地。潮汐属不规则日潮和不规则半日潮的不同潮型,每日2次,潮差一般为0.2~2米,潮汐流速平均为1.1海里/小时。
沿海受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影响,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沿海气温以1月最低,平均1~4℃,7~8月气温最高,平均24~26.3℃。海水表层水温年平均12℃。
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天然卤水、贝壳、地热及少量砖瓦用粘土。石油、天然气资源富集,含油层系多,油气藏类型多,主要分布于现河、东辛、六户、牛庄、王岗等处,已发现油田8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累计生产原油约2.8亿吨。卤水年开采量约100万立方米,现保有储量约95335万立方米。地热是继油气资源的第二大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中心城区地热资源自上而下有两个较好的热储层——上第三系馆陶组热储层和下第三系东营组热储层,热水储存总量为143亿立方米,可采储存量为61408立方米/日。有2处地热井开发利用。贝壳资源主要分布于牛庄镇,经地质勘查探明储量约20万吨,可供开采的约16万吨。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中兽类有野兔、刺猬、獾、黄鼠狼、鼹鼠、狐狸等;鸟类有燕、雀、水凫、鸭蓝、大雁等,珍贵岛类有大天鹅、白头鹤、大鸨等。水产资源中鱼类以梭鱼、青鳞鱼、鲈鱼、斑鲫、刀鲚为主;虾类以毛虾、对虾、青虾、脊背白虾为多;蟹类有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等;贝类有文蛤、毛蚶、鱼回蛏、竹蛏、兰蛤等;黄河鲤鱼、黄河刀鱼为淡水名产。野生植物中的中草药有益母草、菟丝子、车前子、茵陈、罗布麻等数10种。
水资源
历年平均降水产生的地表水径流量为0.65亿立方米,多集中在夏季,大部分排入渤海,利用率尚低。全区浅层地下淡水面积为26.67平方公里,当年平均水量为4627.28万立方米。黄河是境内主要客水水源,1950~1999,利津水文站年径流量平均为352亿立方米,年际间丰枯变化较大,一年之内水量分布不均,多年平均流量为1264立方米每秒。自2001年以来,由于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保证了利津站全年不断流,2004年黄河径流量198.8亿立方米,全年没有断流。另外,支脉河入境内流域面积1388平方公里,年均流量433立方米每秒;广利河入境流域面积510平方公里,年均流量143立方米每秒。
土地资源
全区土地总面积11.56万公顷。人均耕地0.12公顷(按农业人口计算),以2004年东营区土地变动调查数据统计,土地分三大类,农用地51504公顷,建设用地35731公顷,未利用土地28327公顷。 |
|
饮食建国前,当地农民以高粱、玉米、大豆为主粮,辅以黍稷、绿豆、白豆、小豆、小米等杂粮。一般一日三餐,早晚习惯喝粥或小米、绿豆稀饭。贫富之间生活差距很大。富户多半吃细粮、鱼肉、蔬菜;中农以饼子、窝头为主食,自种的蔬菜为主菜;贫苦人家,半年糠菜半年粮,春季常以“谷扎”、“芑馏”(粗粮掺野菜蒸成球形)、“扒拉子”(粗粮掺胡萝卜及其叶、榆树叶及榆钱、槐花、地瓜叶或其它野菜蒸成半散状)充饥。每逢节日,面食有卷子、饽饽、单饼、油饼、蒸包、煎包、果子、面条、水饺等。穷人家则粗粮细做,如包皮饼、小米绿豆干饭、杂面等,春节如细粮不够,掺些白玉米面,千方百计包顿水饺。建国后,人民生活得到改善。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生活一度困难。60年代后,地瓜、小麦种植面积增多,地瓜干渐成主食。70年代,玉米渐成主食,部分地区开始种植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增多。80年代,特别是建区后,面粉成为主食,辅以玉米、小米、大米、豆类等。过去,当地百姓的副食以蔬菜为主,有白菜、茄子、萝卜、黄瓜、豆角、辣椒、番瓜、南瓜、菠菜、韭菜等,有时吃豆芽、豆腐等豆制品和粉条、粉皮等淀粉制品,常年家备葱、蒜、虾酱和自腌萝卜、蒜、姜等咸菜,自腌咸菜习惯延续至今。
近年,蔬菜增加圆葱、土豆、西红柿、卷心菜、菜花、蘑菇、芹菜、油菜、山药、蒜苔等。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人们四季皆能吃上各种新鲜蔬菜。过去,普通百姓除年节外,鱼肉蛋食用较少,多购买肥猪肉,将其炼成猪大油食用。后来,食用油以棉籽油、豆油、花生油为主。近年来,专业化养殖增多,鱼肉蛋奶消费明显增加。本地种植的瓜果有甜瓜、脆瓜、香瓜、桃、梨、枣等,近年增加苹果、西瓜、草莓、葡萄等品种。
当地群众有饮茶、吸烟、喝酒的习惯,过去多饮生茶,今尤喜茉莉花茶。男性及老年女性吸烟者颇多,吸水烟、旱烟、菸叶、土制烟卷,富户吸香烟。多饮低档散酒。近年来,烟、酒、茶消费均趋向中高档。戒烟、喝绿茶、饮啤酒者增多。服饰建国前,当地百姓多自己纺线织粗布,以青、蓝、白色为主,做成高领袄、褂、袍、大腰肥裆裤等,有单、夹、棉之分,腰带亦为布腰带。男子上衣多为对襟,女子为右掩襟。年轻女子多穿红绿印花布衣服和撮花布衣服。冬季有外扎腰、扎裤腿的习惯。农民干活时穿自做的浅布鞋、双脸子鞋、牛鼻子鞋等,鞋底是手工纳的多层底,冬季穿棉鞋,闲居时穿“蒲窝儿”(用蒲草或苇穗编织的鞋)。袜为土布白袜或蓝袜,雨天穿满纳帮底的泥袜。秋季戴帽垫,冬春戴风帽、橹帽。年轻女子婚前多扎长辫子,婚后梳纂套网扎簪子。富有者戴耳环、手镯、戒指等,老年妇女戴“脑带子”帽,前边饰以帽花,小孩戴挽帽或虎头帽。中年男子多戴毡帽头、三大扇帽。
建国后,女子戴首饰之俗渐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绝迹。人们多穿细布衣服,粗布衣渐少,常用布料有卡其布、条绒布。中青年男子穿中山服、国防服、学生服,穿球鞋、五眼鞋、圆口鞋、解放鞋。年轻女子穿蓝士林布上衣,女干部、女学生多穿列宁服,着力士鞋、松紧鞋。冬季部分家境较富裕的男女着黄、黑、蓝色棉大衣。男子留分头、平头,戴八路军帽、八角帽。冬季戴解放帽或三大扇帽,围长围巾。中年妇女多留齐耳短发,青年妇女扎两条辫子,围红、绿、黄等色方头巾。老年人的服饰仍沿袭旧俗。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服饰也出现新变化。石油工人多穿蓝色棉布工作服,分单、棉两类,鞋为牛皮工鞋、橡胶雨鞋,配有雨衣。“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多穿军服、戴军帽、着军鞋,上下一身草绿,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70年代末,时兴涤纶、涤棉、毛织品,流行灰、蓝、黑色,服装款式变化不大。男女皆穿塑料底鞋或翻牛皮鞋、布鞋,穿土布袜或线袜者渐少,穿人造纤维袜者渐多,但许多农村家庭主妇仍在新买的纤维袜上缝上一个厚实的粗布袜底,以使袜子耐磨。
进入80年代,人们的服饰观念更新,变讲究实用耐穿为追求美观时髦,色彩日益丰富,款式不断翻新,质料渐趋高档。领风气之先者总是青年人,尤以城镇青年为甚,西装、茄克衫、面包服、运动服、羽绒服、筒裤、喇叭裤、牛仔裤、呢子大衣、风雪衣、健美裤、萝卜裤、脚踏裤、羊毛衫、T恤衫等新潮迭出。女青年多穿百褶裙、连衣裙和高筒尼龙丝袜,男青年中穿大红大绿或大花者不为鲜事。老年人则大多保持着传统的服饰习惯。男子多留分头、平头,个别男青年留长发,男子中一度流行鸭舌帽,但戴帽者越来越少。女子发型各异,有的留披肩发,有的扎辫子,有的留马尾式,有的烫发。女子戴帽在防晒和防寒的同时,更具装饰作用。男女夏季多穿凉鞋,冬季穿皮鞋、旅游鞋、翻牛皮鞋、布棉鞋,女式鞋多为高跟鞋。用化妆品、戴首饰者渐多,化妆品多为增白、润肤品和香水,首饰主要有各式发卡、戒指、耳环、项链、手镯,但质地贵重的纯金制品不多。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穿中山服的少了,穿西服的多了;穿布鞋的少了,穿皮鞋的多了;穿棉衣裤的少了,穿羊毛衫的多了;穿化纤制品的少了,穿纯天然制品的多了;单纯追求高档品的少了,注重个人感受的多了。服装有了礼服和休闲服之分,礼服主要指西服,讲究质地考究、裁剪合体、熨烫笔挺;休闲服包括休闲西服、茄克等多式服装,讲究穿着舒适、自然大方、具有个性。女子裙装款式更为丰富,且穿裙装已不再局限于夏秋季节,冬春亦有穿裙装者。部分青年女子夏季喜穿超短裙。城镇中、老年妇女穿裙装者增多。首饰多为金、银、玉制品。男用首饰主要有领带夹、戒指和项链,佩领带夹者比较普遍,戴戒指、项链者多为青年人。女子佩戴的饰品有发卡、耳坠、项链、戒指、手链、手镯、胸针等,城镇女子佩戴者比较普遍,农村以青年女子为主。
居住建国前,士绅富户住青砖瓦房,四合院落,北屋三间或五间为正房,略高,东、西、南屋为偏房,略低。院门为大门楼,门前两侧有石墩或石狮。一般百姓有三间北屋为正房,多两明一暗。房屋为青砖打基,土坯垒墙,屋顶梁檩多用榆木、杉木。三间屋用梁2架,檩15~27根,屋长约9米,宽约4米,屋顶置以高粱秸,厚30厘米左右,上放硬麦穰泥,用脚踩实,后用稀麦穰泥抹平。屋顶可乘凉、晒粮、放柴草等。建国后,农村居住条件逐步改善,建房多为土木结构,70年代后,砖瓦结构增多。
建区后,群众收入增长,人们的住房大多翻盖一遍。各村实行住房统一规划,房屋式样大多相似。一般建正房5间,偏房2间,砖瓦结构居多,石头墙基,有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盖2层楼,房屋门窗普遍加大,外镶玻璃,内嵌纱网,装有铁棂。室内地面以砖或水泥铺地,接地墙角抹一圈水泥或饰以人造大理石,近年刮瓷墙面渐多,有的屋顶设吊顶。偏房有的为平顶房,水泥抹顶,用作摊晒粮食或堆放物品。无偏房或院门开向东、西方向者,多在院门内侧建有影壁,或饰以“福”字,或贴有山水、花鸟图案的瓷砖;南向开门者,院门多在偏房一侧,偏房南山墙兼具影壁的装饰作用。院门渐宽大,多为木门或铁门,分为两扇;传统的起脊门楼仍居多数,但新平顶门日渐增多,门柱上多贴有瓷砖,饰以花鸟图案,门楣上有“幸福之家”、“安居乐业”、“前程似锦”等字样。
60年代,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初期,工人住的是地窝子、干打垒,后改为土坯房。70年代后,砖石结构瓦房增多。80年代,城镇开始建楼房,建筑面积有50、60、70平方米等。90年代,平房渐少,楼房增多,城区开始集中建设楼房,居民住宅面积逐步加大,室内装修更为考究。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住宅小区发展较快。行路建国前后,境内村镇之间多是土路,下洼种地走的是荒草野坡羊肠小道。妇女缠足不能远行,走亲戚、回娘家多是骑毛驴或由男人推木轮车接送,讲究点的坐牛马拉的铁瓦车。医生、经纪人一般是骑小毛驴,俗称“走驴”。小商人推木轮车或肩挑背负。50年代后,农村盛行胶轮手推车、地排车、马车。70年代,自行车逐渐普及,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中短途代步工具。80年代后,汽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等遍及城乡,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国营大型长途汽车四通八达,私营中巴客车和机动三轮车灵活机动,活跃在城乡之间。城区油田、地方公交网相互补充。出租车有小轿车、三轮摩托车、人力三轮车。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摩托车,个别家庭购买了汽车。
器具炊具旧时,人们用石磨、石碾粉碎原粮。垒土灶,安铁锅、铁鏊,烧柴草,手拉风箱鼓风。切菜用铁刀和木质案板。烧水用锡壶、铜壶、铁皮壶。50年代始,用机磨粉碎原粮。70年代,使用煤油炉、煤炉者增多。80年代,农村多数家庭仍沿用传统的灶台、铁锅、风箱等,灶台以砖砌成,使用风箱者减少,个别用电动鼓风机鼓风。越来越多的家庭改砌小灶,用铝锅、铝壶,有的使用液化气。城镇居民逐步普及使用液化气灶、高压锅、电饭锅、电壶、电热饮水器、抽油烟机等。城镇居民所用锅、铲一度以轻便、不锈的铝制品为主,后出于营养学的考虑,许多家庭恢复使用铁锅、铁铲,以增加饭菜中的铁元素。90年代后,使用不锈钢炊具者增多。切菜用的案板多有两块,分别用作切生食和熟食。
餐具建国前,用陶制碗、盆、盘、罐和竹筷。建国后,逐步改用瓷制碗、碟、盘、汤匙及搪瓷制品。70年代后,汤匙兼有铝制品。80年代后,合金餐具渐多,以不锈钢制品为主,如不锈钢碗、匙、杯等。筷子多用竹筷、木筷。饮具建国前,用锡制酒壶、瓷酒盅、粗瓷茶壶、茶碗,爱喝茶的人家用当地产的苇草编“茶囤子”保暖。建国后,保温瓶开始普及。70年代,细瓷、搪瓷、玻璃制品渐多。80年代出现磁化杯,90年代出现不锈钢保温杯。家具建国前,少数富户有八仙桌、太师椅、立柜、立橱、茶几、皮箱等,用料考究,制作上乘。一般人家有方桌、圈椅、抽屉桌、木柜、木箱、方凳、杌子、长条凳等。建国后,旧式家具渐被淘汰。70年代后,开始置办大件家具,如立柜、五斗橱、高低柜、三抽桌等。80年代,新式家具日益增多,如大衣柜、写字台、折叠椅、茶几、沙发、角橱、床头柜、席梦思床等;各种家具式样不断翻新,日趋高档;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组合家具,如:组合橱、组合柜、组合沙发,甚至全部家具均为统一配套产品。收音机、钟表、缝纫机、电风扇、录音机、黑白电视机先后进入城乡家庭并普及;城镇居民及农村富裕户大多购置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照相机、放像机、电冰箱、电子琴、组合音响等,有的家庭还购置钢琴、空调等高档用品。
卧具建国前后,农村群众普遍睡土坯炕,铺草席、苇席,盖自织的粗布棉被褥,有的印花或织上条纹,夏季撑棉线蚊帐。城镇居民多睡木床和铁管床。70年代后,土炕逐渐被淘汰,被褥用机制印花细棉布。80年代后,多数家庭添置了被套、绸缎被面、毛巾被、线毯、毛毯,床帷、床罩、电热毯、席梦思床、鸭绒被,蚊帐多改用透气性强的化纤制品。
娱乐建国前后,民间多在春节及元宵节期间组织演出戏曲(吕剧或京剧)、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舞龙,举办灯展,放焰火。清明节前后荡秋千、放风筝。平时,参加娱乐活动者以少年儿童为主,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捉迷藏、踢毽子、跳方、拾子儿、弹杏核儿、砸杏核儿、打瓦、打耳、跳皮筋、打“懒老婆”、打冰溜滑、老鹰捉小鸡、抵拐、下五福、四顶、象棋等。中青年人劳动间歇及农闲时以下五福、四顶、象棋及钓鱼为娱乐。60~70年代,增加看电影、听广播、打扑克,同时一些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也作为娱乐活动,在城镇青少年和农村在校师生中日渐普及。80年代后,城镇青少年娱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跳舞、唱歌(主要是卡拉OK)、打台球、转呼拉圈、滑旱冰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少年儿童的玩具代之以各式布娃娃、玩具汽车、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等现代玩具。 |
|
东营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东濒渤海,西依黄河,南与广饶县、博兴县接壤,北与垦利县毗邻。东西最大横距6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5公里,总面积1155.62平方公里。城区北距垦利县城15公里,西距利津县城20公里,南距广饶县城50公里,西南到省会济南220公里,西北到首都北京450公里。
城市拼音: Dongying Qu
区号:0546
邮编:257029
东营区辖6个街道、4个镇:文汇街道、黄河路街道、东城街道、辛店街道、胜利街道、胜园街道、牛庄镇、六户镇、史口镇、龙居镇。 |
|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5.5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81亿元,增长22.7%。三次产业比例为6.07∶53.62∶40.31。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8亿元,增长35.5%。地方财政收入10.56亿元,增长30.2%。东营区工行、农村信用联社、东营市商业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86.6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22亿元。贷款余额112.39亿元。
农业 粮食总产52748吨,棉花总产12654吨,比上年减少10.55%;油料总产607吨;水果总产0.17万吨;蔬菜、瓜类总产39.63万吨。肉类总产4.76万吨、禽蛋1.89万吨、奶7858.7吨;水产品总产量5.37万吨。全年造林7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8.51%。全区农机总动力26.04万千瓦,增长0.92%。
工业 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家,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2.88亿元,比上年增长49.6%,销售收入232.89亿元,增长63.2%;实现利税26.63亿元,增长62.7%;利润17.87亿元,增长6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
建设 交通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9.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倍,其中住宅34.85万平方米,增加4.66倍。商品房销售面积18.54万平方米,增加7.96倍。建筑业总产值19.04亿元,增长3%。县乡村公路通车里程1044.7公里,干线全长153公里,油田专用公路313.5公里,年货运量528万吨,年货运周转量5.328亿吨公里。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上年增长17.26%。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总值2.6亿美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增长99%。主要旅游景点有天鹅湖公园、清风湖公园、胜利电视塔、胜利油田科技展览中心、华8井纪念碑等。
教科文卫 各级各类学校38所,在校生26059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21617人;教职工2436人,其中专任教师1765人。科研机构35个,各类技术人员4133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131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1项。专利申请量1591件,比上年增长5.57%。有文化场所11处,文化大院255处,全区有区属医疗保健卫生机构3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07张,卫生技术人员1310人。
社会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83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3.18平方米。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500万元,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5907.12元,增长13.75%,人均居住面积37.84平方米。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049人、22088人、9860人、13195人、6288人。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6万人。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0598人,其中,城镇3934人,农村6664人。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8个,床位681张,收养631人。 |
|
“十五”期间,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强城市和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做好村居换届选举工作,基层民主不断扩大。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扎实推进“信用中心城”建设,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被推荐参评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建立健全以区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区教育现代化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顺利通过省“两基”巩固提高和省级实验教学普及区评估验收。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全区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基本形成。创新优抚机制,深化军民共建,双拥工作成绩显著。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该区运动员在全国运动会上实现金牌零突破。扎实做好老年人、残疾人工作,荣获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区、全省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称号。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被授予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取得实效。加大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环境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16.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1.03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4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以“五保五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和城市社会化养老水平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城乡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贫困学生、残疾人、老年人和受灾群众得到有效救助,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贫有所帮、灾有所救. |
|
【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 10月13~19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东营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中国东营吕剧文化艺术节在东营区举办。艺术节由开幕式主题晚会、中国东营吕剧艺术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吕剧精品剧目展演及庄户剧团优秀节目展演、吕剧起源与发展展览、民俗文化展示、名人名家书画展览、彩车巡游等系列板块组成。通过举办吕剧文化艺术节,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吕剧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展示东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展现中心城区吕剧文化、河海文化、石油文化和生态文化的独特风貌,提升吕剧故乡东营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东营吕剧文化城市名片。
【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7月6日,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商会石油装备经贸分会成立大会在东营区召开,这是全国唯一一家地方行业商会。至年底发展会员107个,其中企业会员85家。商会成立后,先后与世界(美国)石油工程协会、南非石油工业协会、海湾阿拉伯国际商业经济投资署(GCCIE)、俄罗斯中小企业联合会等50余个国际知名商协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在美国、苏丹(喀土穆)、哥伦比亚(波哥大)、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北京设立5个代表处。12月,商会成为美国石油学会(API)会员和美国国际石油天然气展览会(OTC)组织成员。该商会的成立,将促进东营区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
【“三网”绿化工程建设】 2007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农田林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的综合开发。6月14日,全市现场会议后,东营区迅速行动,扎实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至年底,全区完成投资5200余万元,上阵机械4600余台次,完成林地整平面积197.33公顷。完成土方1100余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43座,新挖树穴96.84万个,植树59.78万株,钻排碱井36口,安装风力扬水机10台。开工路域18条、长86.2公里,完成台田修筑346.67公顷;骨干水系2条、长48.6公里;开工农田林网7266.67公顷,田间工程开挖沟渠395条,整修主生产路56条。完成土地流转1206.67公顷,其中流转永久性林地66.67公顷。落实3.33公顷以上林地承包大户76户,落实由东营市富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造林公司的林地企业化运作,发展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家,落实本土育苗266.67公顷。
【 新广蒲河综合治理工程】 新广蒲河开挖于1956年,全长45.49公里。近年来,河道淤积严重,造成排水严重不畅,两岸土地极易产生洪涝灾害。9月14日,东营区委、区政府召开新广蒲河综合治理工程动员大会。在工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各镇、街道的大力配合下,新广蒲河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至年底,共迁占农作物144.82公顷,拆除房屋4872.1平方米,养殖棚、简易棚3655.4平方米;33座建筑物的新建、维修和拆除工程全部完成,河道清淤、路基构筑、林带整平基本完成,疏挖河道45.49公里,完成土方102.5万立方米,整平林带180公顷。 |
|
- n.: Dongying District
|
|
东营市, 东营 |
|
|
|
东营区志 | 东营区盐务局 | 东营区第一中学 | 东营区实验学校 | 东营区实验幼儿园 | 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东赵小学 |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服装厂 | 东营市东营区西城宾馆 | 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 | 东营市东营区卫生防疫站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绿源化工厂 | 东营市东营区棉麻公司良种加工厂 | 东营市东营区第一工艺美术公司 | |
|
|
龙居镇 | 六户镇 | 东城街道 | 永安镇 | 胜利街道 | 牛庄镇 | 农场 | 胜坨镇 | 郝家镇 | 董集乡 | 东风农场 | 文汇街道 | 黄河路街道 | 辛店街道 | 史口镇 | 东武 | 高家 | 中心村 | 周家 | 小王 | 东宫 | 林子 | 胜利村 | 新兴村 | 大河 | 方家 | 岳家 | 田庄 | 大户 | 玛琅 | 文汇社区 | 店子 | 红光村 | 王家 | 油坊 | 大张 | 西街 | 官庄 | 王庄 | 西商 | 李宅 | 西营 | 辛庄 | 小街 | 三里 | 南高 | 何家 | 车里 | 石庄 | 稻香村 | 同兴村 | 元里 | 东陈 | 南张 | 孙家 | 王沙 | 张庄 | 陈庄 | 刘集 | 纪家 |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