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1、罗平县板桥镇
板桥镇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城20余里,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324国道线和南昆铁路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商业区位优势,自古就有"旱码头"之称。该镇最著名的是生姜,种植历史悠久,有日本菜姜、小黄姜等品种,日本菜姜肉质鲜嫩、汁多,辣味轻,适合于不喜食辣味的消费者。小黄姜因纤维含量少,辣味浓而倍受国内外消费者钟爱,"120#"干姜块曾于1983年荣获国家部优产品称号。
该镇黄姜批发市场占地30余亩,有仓库105间,约1500余平方米,仅2002年销售干姜块(片)1.2万吨,鲜姜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余元,实现税金300万元。
2、宣威市板桥镇
板桥镇位于宣威市南部,距市区17公里,海拔1960-2725米,年均气温13.4℃,年降雨量934毫米。国土面积395415亩,林业用地面积178868亩,其中天然林141347亩,人工林5332亩,防护林6650亩,经济林9552亩,疏林地2129亩,灌木林地10151亩,未成林造林地3737亩,森林覆盖率47%。
板桥镇标志性的地区是板桥的云峰桥,标志性的建筑是对面的氮肥厂(云峰公司)的白色红环的烟囱,在板桥所辖的其他村落,几乎都能看到这个标志性的建筑。小平桥的海拔据说是1904米,而其他板桥所辖的地区可能海拔更高。
板桥所辖的村落有:东屯,板桥,西边,庄子,下村,龙津,龙源,鸭堂,歌乐,木乃,土城,石缸,永安等地。板桥街道市场是板桥整最繁华的地区,板桥政府在板桥办事处和西边办事处的交界处,东面是东河,西面是西河。西河水清澈而凉,所以有句俗话说:“最凉不过西河水,最滑不过板桥人”的说法。
教育方面不是那么乐观,有板桥一中和板桥三中两个学校,但是两个学校由于隔市场太近,于是特产便是“乡村古惑仔”,那些不喜欢念书的同学就出来在街上鬼混,头发枯黄,衣衫不整。提着酒瓶在街上到处走动,打架斗殴。这些“乡村古惑仔”便是板桥的一大特产,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1。灯光球场
在板桥东河以东,大尖山西麓!一围篮球场,似一尾雪白鲫鱼在月光下!夜色安静,路上灯光明明,洒在球场上!伴着小雨,冷风徐来,皮肤小颤!闻着草香听着虫鸣,款步呼吸,真的心如桃花瓣瓣落清泉,悠然温柔微风中……
2。响水河
在板桥某处,听名字给人动态美!仿佛听见河水从青山石丛间欢呼而下,水冰凉,树似野猿,俯身饮水,溅起水花一片!有机会去去……
3。绿荫塘
在东屯南村打磨山脚,大海坝北面!一滩山泉,从山腹绿林中偷偷渗出,汇成泉,淹没一片草地!水很深,远望似一柔而绿的翡翠,南面有一小山,长满栎树,倒影在湖中……水边随意点缀白色山石,如守望的少女!外围弯弯一沙滩,躺下看天,隔岸频香南风送,松林蓝氲两三点……
4。西河
在板桥西北,有句话说:最凉莫过西河水!那里柳色如烟……
5。圆井冲
在东屯南村西边,对戈山西南麓,三面环山,只有一出口如门!看似一眼圆井!有一条小河流过,暗红的窑泥,墨黑的炭石,还有滩滩带有淡淡泥香的泉水……
6。水脚坡
在东屯南村山上
7。月牙地
在东屯南村东南边,有一座庙在那,标志性建筑是庙的华表,一条小溪从下面流过……
家乡也有很多的地名很难听的,比如板桥的机修坡,东屯的大冲门前,歌乐的扯扎卡,有的名字让人一头雾水,如耿屯的色格达,永安的格以头,东山的蛤蚤岩(念ái),娃树夸……
3、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
板桥镇是全国重点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旅游小镇、隆阳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全镇辖区总面积3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81亩,人均占有耕地0.35亩,有31个村委会,291个村民小组,101377人。主要经济产业有蚕桑、核桃、烤烟、茶叶、畜牧、林果。2007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6.41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0:43:27。实现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11.3%,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52亿元,增长1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59元,增长13.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0.84亿元,增长40%,完成财政总收入1040万元,增长80.2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4万元,增长53.68%。在2007年全区县域经济考核中,板桥镇被评为“三强乡镇”。
板桥镇共有茶叶面积17150亩,其中老茶园面积14754亩,2007年新植2396亩。茶叶种植村26个,种植1000亩以上的有6个村(沙坝、清水、李家寺、长岭岗、西河、左所),2000亩以上的3个村(李家寺、西河、长岭岗)。目前,茶叶投产面积有12500亩,亩产100公斤的有1000亩,产量10万公斤,亩产50公斤的有4000亩,产量20万公斤,亩产40公斤的2000亩,产量8万公斤;亩产30公斤的有5500亩,产量15.5万公斤,累计产量54.5万公斤,每公斤以45元折算,总产值达2452.5万元。2008年预计种植面积3010亩,目前已全部落实到户,开槽面积1600多亩,占全年种植计划的50%以上。生产加工、销售方面,广大茶农通过初加工,一部分直接到市场进行销售,一部分出售给小型茶叶加工企业。
4、陆良县板桥镇
概况综述:板桥镇地处陆良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板桥村,距县城15公里,距曲靖45公里。东连活水乡,南接三岔河镇,西邻方华镇,北与曲靖接壤。国土面积177.88平方公里,辖板桥、石坝、车马堡、马军堡、大桥、长湖、洪武、后所、鱼塘、马军营、白塔、河东堡、河西堡、摆羊、旧州、小堡子、左里堡17个村民委员会,97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23937户,90843人,其中回族1451人。海拔1840—2577.4米之间,平均气温13.1℃,有效积温3885.1℃,无霜期250天,平均降水1180毫米。境内三面环山,东有龙海山,北有竹子山,西面有底山丘陵,坝子开阔平坦,北始于响水坝,南至摆羊村委会,是典型的农业生产大镇,现有耕地资源总面积101877亩(田55046.3亩,地46830.7亩)。农业农村经济以“粮、烟、桑、畜”为四大支柱产业,农作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油菜、小麦等,2006年粮食总产量3333万公斤。经济作物有蔬菜11000亩,总产2800万公斤;烤烟6400亩,总产78万公斤;桑园21650亩,产茧115万公斤;畜牧业日趋兴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02元,财政收入达223.5万元。
历史沿革:板桥因旧时北涧河(今之板桥河)上架有木板桥一座,故得名“板桥”。板桥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陆良地处滇中“腹里”,开发较早,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便设同劳县,至元朝设陆凉州,为帖木儿王子采邑之地,其府邸设于现在得白塔古城,州治在旧州,故旧州作为陆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持续至清康熙16年,后集市迁石墙寺,至清雍正年间集市迁往板桥村,板桥村逐渐形成陆良东北境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初期,战乱频繁,居民部分外迁,此时板桥分河东、河西二乡。1950年1月至10月沿袭民国36年建制为河东、河西二乡,1960年10月划归东区,1951年为板桥区,1953年调整为二区,1957年板桥区划分为板桥、大桥、白塔三乡,1958年成立卫星公社,1960年卫星公社划分为板桥公社、大桥公社、白塔公社和旧州公社,1962年恢复区建制,1970年成立板桥公社,1983年为板桥区,辖17个办事处,1987年改为建制镇,1999年村改委后辖17个村委会。
文化物产:板桥沉淀了丰富的历史、传说和文化遗迹,如《紫溪传》中记述的白塔金钟潭、小堡子月牙江和旧州报恩寺都有优美的传说。陆良过去的“三山”、“四水”、“八大景致”中“石墙寺转水”、“板桥春水”、“石坝夕阳”、“芦沟夜月”、“孤山樵唱”等水、景致都在板桥境内。现存的文化遗产有旧州小学《报恩寺常住碑》、旧州村城隍庙、河东堡元朝火葬群、石墙寺石墙、小堡子古城(废城)、小堡子点将台、小堡子天主教堂、白塔古城、白塔驿站古道等。现存的古树有旧州小学(原报恩寺)内450年树龄银杏,一度时期未挂果,经人工受粉,于2000年重新挂果;石墙寺内350年树龄玉兰、桂花、紫薇;大桥村200年树龄古紫玉兰;马长湖高仓村150年树龄泼树。现有的特色物产有:大坝冲水库的金线鱼(风参子),系陆良土著名特稀有物种;鱼塘蒋家塘的大闸蟹;郑石坝村的大树杨梅;河东堡的土瓜;车马堡的菜籽油;马军堡的白酒。
人口变化。元朝之前,主要居民为彝族,至元初,回族开始定居,至明朝,汉族开始进入陆凉,逐渐成为本地主要居民。民国27年(公元1938年)河东乡1583户,9455人,河西乡1454户,7392人,合计3037户,16847人;1964年3037户,35121人;1982年11598户,64278人(含三线厂,以下同);1990年17916户,83728人;2000年23937户,85582人;2006年23937户,90843人。
幅员变化。民国时期,河东、河西二乡辖区幅员较大,后有调整,1950年前板桥幅员为150.88平方公里,至1951年由曲靖县插入陆良的马长湖乡、洪武乡(马长湖、三旗田、响水坝、孔家营、杨官营、柏枝树、山底下、白庙、苏家弯等10村),面积27平方公里,幅员增至177.88平方公里。清末前,板桥现在的大部分农田均是汪洋泽国或海子,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陆凉知州江澡主张“筑田圩、开水道”,始围湖造田。板桥区马长湖(约7平方公里)、滥大圩(古称上海子,约10平方公里)、旧州海(约9平方公里)等于1953年至1961年间,采取分片筑圩,开河挖沟,修建电站、涵闸等排灌设施,数万顷泽国变良田。1959年兴建响水坝水库,淹没大桥、洪武、长湖管理区田地737亩,所淹田地减免公粮。
交通水利。境内326国道、曲陆高等级公路、盘江公路穿境而过,白大油路、板摆、板旧、板石等乡村公路纵横交错,板桥桥、摆羊桥、旧州桥、白塔桥、三八桥、红花塘桥、板桥河斜桥等桥梁将全镇过境国、省、县道和乡道贯穿南北,连接东西,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镇内流经板桥河、南盘江、谢家河、马家河、大沙河等8条河流,有板桥河、响水坝、大坝冲、河东、麦地沟、白塔等县乡中小型库塘11座,总储水量3620万立方,地处陆良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水利排灌配套设施有东西输水干渠,100余座排灌电站和2个大闷洞等。70年带中前期,老盘江连年决堤,洪荒泛滥。1977年开挖“人工运河”新盘江,板桥境内上至响水坝,下至摆羊,长14公里,其中旧州河道改道从丘陵地段通过,长2.5公里,平均深挖12米,最深处至14.5米,有板桥、三岔河公社负责完成。新盘江贯通后,洪荒减轻,但1985年7月3日,红花塘地段发生决堤,冲塌47.7米,洪水直泄鱼塘、白塔、马军营等乡,淹没15000亩良田,冲开葫芦口公路,冲跨大小圩堤42处。1997年7月15日,马长湖大沙河、洪武谢家河、马家河决堤,淹没农田1000余亩。1998年7月14日,麦地沟水库溢水,淹没800亩良田。新老盘江经近30年运营,河道淤积,配套设施老化,板桥内涝严重。2002年至2003年,省、市、县投巨资进行小流域治理,对板桥河、响水坝水库进行病险加固,对南盘江、东干渠进行综合治理,板桥水患减轻。
商贸工业。清末前,河东堡、河西堡作为陆凉至曲靖水运航道的中转站和桥头堡,是海陆货物中转地和集散地,商贸较为发达,自1959年兴修响水坝水库,陆良至曲靖的水运航道终止。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陆良县贸易公司在板桥建立贸易小组和食品收购站,1955年归并供销合作社,1959年末设大桥、白塔、河东堡、鱼塘、小堡子供销合作社购销店,1965年在张角冲成立中心商店,70年代初增设长湖、马军营、车马堡、石坝、河西堡、洪武、左里堡购销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放市场,物资自由流通,板桥集市繁荣活跃,带动大桥、后所、旧州、白塔农村集贸市场的发展。1965年,省国防工办在板桥、芳华新建燃料、包装、机二、机三、模二、模三6座军工厂,本世纪初,部分厂军转民,迁至曲靖,部分厂以生产民用品为主,兼生产军需品。90年代初期,大搞乡镇、村办集体企业,先后筹建大东瓷砖厂(后并给燃料厂现停产)、马军营水泥厂、青红砖一、二厂、车马堡红砖厂、后所红砖厂等工矿企业。近年来,大量外资引进,成立了伊兰特陶瓷有限公司、佳星焦化有限公司、“七里香”肉制品有限公司、车马堡奶牛胚胎移殖基地等企业。个体经济发展迅速,成规模的个体商户有左里堡金优豆制品厂、铝制品厂、蚕具加工厂,车马堡的火车机械配件厂等。交通运输、餐饮、旅馆服务业兴旺发达。2006年末,有企业、个体户882户,从业人员10295人。营业收入104385万元。工业总产值9879万元,实现税金1535万元。
教育卫生。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43年),旧州设义学馆,次年河东观音寺增设义学馆。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始,先后筹办板桥、旧州、白鹤堡、马军营初等小学学堂,1915年板桥初等小学堂改为两级小学校。1953年至1957年间小学大增,1962年石坝筹办农场式初级农中,1966年相继增设板桥、左里堡、旧州、摆羊、河东、白塔、后所、大桥、马军营、车马堡农中,1972年,在石坝农中的基础上,新建陆良第五中学,1974年校址迁于大堡子村,1976年增设高中班,为完全中学。1980年马军营群众集资办学,全镇先后筹办村级学校。1977年在大桥农中的基础上设立社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中学,1993年迁于板桥桥头;1977年在小堡子新建社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一中学,2004年十中、十一中合并组建板桥镇第一中学。1982年于后所新建区办中学,后为陆良县第十二中学,2004年改为板桥镇第二中学。2006年末,全镇有县管五中1所,镇办一、二中2所,小学17所,办学点21处,教师836名,在校学生18329名,教育涵盖幼儿、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层次。有社会力量办学(私立幼儿园)4所,在校幼儿1950名。1932年,板桥、旧州设中医堂、铺5家,皆为正流正世医,数代相传,医术精良。建国后,农村长期缺医少药,传染病不断流行,患病率、死亡率极高。50年代后,经过联合诊所、卫生所、公社医院的更替,1984年成立板桥中心卫生院延续至今。2006年末,中心卫生院有医生43名,床位40张,科室设置基本齐全,完成手术400例,门诊46000人次,住院1000人次。乡村卫生所17所,乡村医生100名,床位68张。
金融邮政通信。1976年3月16日,信用社板桥营业所金库被盗走人民币6.99万元,并放火烧库房,经公安部门及时侦破,追回被盗巨款,罪犯李文寿被依法处决。1985年县工商银行设张角冲分理处,1985年县农行设板桥营业所,2005年撤消并归县农行。1984年陆良信用联社以区设立区信用合作社,设有孙家院子、板桥桥头、白塔三个网点。2006年信用社存款12000万元,贷款7400万元。元朝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陆凉州设普陀驿(今河西堡),至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设驿铺,改普陀驿为州前铺,民国2年废。民国8年设板桥邮政代办所,1955年撤。1973年设板桥邮电所,2000年邮电分离,设板桥邮政支局和电信分局。邮政支局业务涵盖信函、包裹、汇兑、报刊发行、国际国内邮件和集邮,同时还开办邮政储蓄业务,2006年板桥邮政支局邮政储蓄达2500万元。电信分局业务有固定程控电话和小灵通移动电话业务等,2006年末,有程控固定电话4100门,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1000户。中国移动陆良支公司于1997年至2006年,在板桥建设中国移动信号发射机站8座,信号覆盖全镇97个自然村,覆盖率达100%,2004年设营业所,2006年末,有中国移动用户6000余户。中国联通陆良支公司于1999年至2006年,在板桥建设中国联通移动信号发射机站5座,信号覆盖率达80%,2004年设营业所,2006年末有中国联通移动用户4000余户。
革命传统。板桥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冬,旧州回民与寻甸河阳回民联合欲起义,后与官府谈判未果。咸丰九年八月,起义军与官军激战旧州,因力量悬殊失败。咸丰十年二月,回民与彝族起义军联合攻县城,至窑上与官军遇,战败。民国19年(公元1930年)春,中共陆良中心县委在旧州、白鹤堡、板桥组织地下武装,准备革命暴动,其中白鹤堡方鹤鸣部300多人,6月编入红军第38军第二师。5月张经正到陆良,在旧州成立以吴永康为首的“陆良县兵委会”。7月3日,陆良举行革命暴动,康建候 、方鹤鸣率领板桥一路300多人,由白鹤堡出发,到板桥,杀板桥公安分局局长;到旧州,杀旧州分团首,后向县城进发,因三岔河一路指挥失误,未按时到达县城与板桥、马街三路合攻县城,暴动失败。民国27年(公元1938年)8月,旧州小学在省工委青年部和陆良旅省同乡会的配合下,组织暑期抗日救亡队,到县城、马街等集镇进行宣传演出。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春,旧州青年学生组织抗日救亡歌咏团,到全县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民国38年(公元1949年)3月,河东乡乡长方建候与河西乡乡长陈家顺共100多人反动地方武装投奔革命营垒,编为东区游击大队。4月12日,地方游击队长朱富甲率4队200余人进驻马军堡达7日,被该村地霸闻氏兄弟告密,国民党中央军577团从县城出兵“围剿”,朱部遭伏击,伤亡惨重,在村后寺院中被抓获13人带到操场上用机枪打死,被害共计74人,被俘50余人,朱阵亡后被取下首级。 |
|
【乡镇机构改革】2006年3月15~16日,召开中共板桥镇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了板桥镇第一届党委委员,杨春宝当选为中共板桥镇第一届委员会书记、毕少学、李勇为副书记,李勇当选为板桥镇第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同时,成立了党政综合办公室和四个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村镇规划服务中心)。年底,乡政府有干部职工65人。
【行政区划】板桥镇位于县境南部,镇政府所在地板桥马街距县城9千米。全镇辖板桥、黄家庄、矣马伴、龙溪、叠水、大叠水、青山、冒水洞、小戈丈、者乌龙、小屯、龙潭12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78个村民小组。
【自然状况】全镇土地面积148.32平方千米,耕地24093.3亩,其中:水田14780.9亩、旱地9312.4亩。境内森林覆盖率23.24%,最高海拔2204米、最低海拔1500米,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雨量984.6毫米。落差96米、宽54米的大叠水瀑布落水处的海拔1500米,为全县最低处。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底,全镇有9589户32842人,其中:男16492人、女16350人,农业人口31654人、非农业人口为1188人,汉族28074人、彝族4588人。全年出生人口302人,死亡16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9‰,计划生育率98%,综合节育率86%;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97户。
【经济综述】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03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5元;实现镇级财政收入607万元。
【农业】全年开展了水稻简化育秧、大田摆秧、多样性混栽、蜂巢式栽培、包谷“118”程栽培和朝鲜蓟种植等培训175期(次),受训人员19314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材料10000余份;突出重点科技项目,举办各级水稻、包谷、洋蓟等样榜7400余亩。完成水稻大田移栽11300亩(其中,优质稻云粳优13、15号7000亩,总产量4900吨,总产值1225万元),包谷栽种5200亩,薯类杂粮种植1400亩,豆类2800亩,分别占计划面积的100%。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5188.6吨,(其中小春4995.8吨、大春10192.8吨)人均占有粮513千克。 种植烤烟2.1万亩,收购烟叶2200吨,总产值2230万元,均价10.14元,实现烟叶税451.5万元。 大牲畜存栏9998头(匹)、出栏474头(匹),生猪存栏19398头、肥猪出栏24088头,山羊存栏12464只、出栏6571只。 非公有制造林71211亩,新造林地管护15000亩,申请核发林权证11个,“四旁”义务植树11.5万株。蔬菜总产量11390万千克;推广种植朝鲜蓟1604.5亩,丹波黑大豆播种200亩;引进甜柿种植8万余株;红犁种植8万余株。全镇共有果园2500亩,实现水果产量703.8吨。先后投资138万元完成小戈丈和太平田烟水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490亩。投资21万元完成洗洒海和小龙溪烟水集雨水窖、青山土地治理。投资601万元完成全镇包括东干渠在内的大小沟渠的清淤清障工程107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板桥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共投入建设资金401.8万元。其中:市级试点小叠水村投入资金75.8万元,新修生产路面4千米,完成“一池三改”及村庄内外的绿化、美化;镇级试点黄家庄村投入资金26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修建老年人活动中心、恢复古照壁遗址、修缮农民科技文化室等工作;矣马伴村委会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投入建设资金300万元,解决7个村小组919户3231人的饮水问题。
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集镇建设工作,完成城镇体系规划修编。板桥集镇3.5平方千米1:500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和新区20公顷土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化水平达3.08%,旧城区面貌有较大改观,新城区框架基本拉开,中心镇带动作用增强。
【交通邮电】2006年新装电话327户,镇内共有固定电话1786部。不断改善交通环境,12个村委会60个自然村已通公路,路面状况不断改善。
【乡镇企业】2006年,全镇有405户个体私营经济、3个大理石厂、3个红砖厂、2个碎石厂、2个步梨厂、1个面粉厂、5个非煤采矿点。企业从业人员1812人,实现乡镇企业增加值1655万元,工业总产值2842万元,实交税金134万元,完成营业收入6206万元。年内共输出富余劳动力668名。
【科教文卫】2006年,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02期,培训人数达2.96万人(次),推广科技项目11项。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镇中学升学率达84%,全镇共有教师200名,中小学生5023名。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9个;农村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27133人,参合率达91.6%。
【精神文明及民主法制建设】2006年,共创建文明单位7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1个,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单位2个,文明村2个。对原有文明单位(村)进一步加强、巩固,按文明单位(村)复查标准完成了年度复查任务,县级文明单位(村)的巩固率达100%。板桥镇从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向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调处治安、民间纠纷和排查社会矛盾纠纷等工作。2006年10月,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四五”普法与“三五”依法治县工作先进集体。
【民政残联工作】2006年,各级政府资金补助合计3.2万元,完成残疾人危房改造4户,建成砖混房4栋;发放抚恤事业费375638元,五保户定救29460元;发放救灾粮14595千克、救灾款413553元。五保户255人交纳了农村医疗合作金2550元。 |
|
- : Banqiao Town
|
|
板桥 |
|
大板桥镇 | 小板桥镇 | 三板桥镇 | 两板桥镇 | 横板桥镇 | 潘板桥镇 | 杨家板桥镇 | 两板桥镇独立居民小组 | 临泽忠信堂医药零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板桥镇西柳药店 | 临泽忠信堂医药零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板桥镇壕洼药店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桥镇服装厂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临泽县公司板桥镇营业厅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临泽县公司板桥镇西柳村营业厅 | 临泽忠信堂医药零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板桥镇药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