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温泉镇(Wenquan Zhen)属环翠区。在威海市区南郊。面积66.5平方公里,人口2.1万。原为温泉人民公社。1984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社,设立温泉镇。镇政府驻江家寨。辖双泉城1居民委员会;温泉汤、东崮、西崮、柳林、江家寨、虎山、栾家店、雅家庄、河西、汤河北、邹家庄、林家院、罗家、西七夼、东七夼、雨夼、冶口、小庄、下江家、小南山、刘家台、林家庄、后亭子夼、前亭子夼、郑家、张家山、堂子、马夼、双寺夼29村民委员会,29自然村。 |
|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温泉镇
概况
沿革 宋代以温泉命名设温水镇,元、明代设温泉都,均有官署驻守。1735年 (清雍正十三年) 后分属荣成县温泉都、文登县辛汪都。英国强租威海卫后,设南部行政长官公署。 1930年收回威海卫后,设第六自治区。1933年设第六自治区柳林坊。1940年成立威海卫抗日民主政府--威海卫行政办事处第六区公所。 1943年分属威海卫行政办事处草庙子区、崮山区管辖。1944年9月全境解放。1945年8月分属威海卫市草庙子区、 崮山区管辖。1950年划归文登县第十三区、第十四区,设温泉乡等7乡。1956年12月合并为温泉、 冶口、亭子3乡。1958年三乡合并成立温泉人民公社重新划归威海市。1984年改设温泉镇。
地理位置 温泉镇位于威海市南端,镇驻地距市区19公里,南与环翠区草庙子镇交界,北与环翠区崮山镇和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交界,东与环翠区泊于镇、桥头镇交界,西与威海经济开发区交界。该镇地处交通枢纽位置,联接威海三市一区,是威荣、石烟、青威公路的交汇点,交通发达。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丘陵地带,地势狭长,四面群山环抱。东西宽14.5公里,南北宽7公里, 总面积661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238公顷。主要山脉有正棋山、笔架山、虎山、 佛爷顶山、冰石山、老婆纂山,其中正棋山海拔483.7米,为环翠区最高峰。主要河流为五渚河,境内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境内有温泉一处,是威海市区的两大温泉之一,温泉位于五渚河床中,长200米,宽65米,水温在40~80℃,单井涌水量每昼夜可达960立方米。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大豆、板栗、药材等。全镇植被面积4165公顷,覆盖率6 3%。全镇辖2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93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1‰。全镇有拉祜族、 苗族、朝鲜族、满族、蒙古族等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数为7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0.35%。 全镇有江、刘、丛、张、于、姜、王、李等221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经济发展
主要经济状况 建国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39.2万元。1978年为652.5万元。2000年为20.02亿元, 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1∶5。2000年完成财政收入3271万元。该镇工业发达,改革开放以来,温泉镇大力实施以工强镇战略,瞄准国际市场,内抓企业结构升级,外抓市场拓展和招商引资,形成了山东工友集团公司、山东金泉发展集团总公司、威海鑫泉集团公司、威海宏泰水产集团公司、 威海康泉食品集团公司等5家骨干企业集团和大批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组成的工业格局。2000年实现社会总产值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3.8亿元,利税1.91亿元。
强镇由来 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环翠区乡镇第一名, 税收列威海市8强,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强镇。获得的荣誉主要有:全国小城镇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先进司法乡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科技示范镇、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威海市发展加工贸易先进乡镇、威海市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威海市安全文明镇、威海市科技兴农强镇。2001年温泉镇被国家计委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是山东省仅有的5个示范镇之一。
第一产业 该镇共有耕地1300公顷, 山林面积3133公顷,海面养殖面积35公顷。1949年粮食总产262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19公斤,总产817.5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全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许多农民开始尝试科学种田,对辖区内的荒岭、滩涂进行开发复垦,对渔塘、水库进行承包养殖,同时加大了水利设施的投入建设,到2000年,农业总产值4.1亿元。
进入90年代以来,该镇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比例,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根据山多地少的特点,合理调整农业种植布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2000年,全镇压缩粮油面积180公顷, 用来发展水果、苗木、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改造老果园52.6公顷,发展新果园52.4公顷, 推广新品种水果27公顷,开发板栗20公顷,种植新品种牧草47公顷,药材33公顷,建立了小麦、玉米等2个良种繁育基地和西洋参、黄芪、鸵鸟、鹌鹑、 小尾寒羊、肉食鸽、蝎子等8个种养示范基地。与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柳林村合作开发了胶东半岛首家果树新品种试验基地。于2000年投资1800万元建起了库容2000吨气调库1处。 引进了育种、花卉、养鹿等农业招商项目12个。1999年被市委市府评为“科技兴农强镇”。
该镇山林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48.6%,木材蓄量6万立方米,经过自然保护生长和人工培植,已形成经济林、风景林、苗圃、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等7大林系。
第二产业 工业:早在解放初期,镇区坐落在荒山峻岭之中,全镇没有一家企业。50年代末, 成立第一家镇办企业通用机械厂,全镇工业年产值10.3万元。从建国至80年代初期,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全镇工业产值177万元。
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化完善,温泉工业有了质的飞跃。到1990年,逐渐形成了山东工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泉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威海鑫泉集团公司、威海宏泰集团公司、威海康泉集团公司等7家镇办企业。1990年以后,工业经济在镇办企业的良性辐射下,逐渐实现经营和规模的扩张,政府因势利导,转变观念,先后引进了君立服装、路坦制药、契亚电子、浩成服装、东泉针织等数十家外资企业; 镇办企业金泉集团还在墨西哥开发了占地500公顷的中墨经济开发区,合资创办了服装公司。全镇现已形成以7家镇办企业为主导,33家三资企业、60家村办企业和126家民营企业为补充的工业群体。 初步建立了以木工机械、电机、服装、电子、乳制品、制药、皮革制品、建材、化工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工友牌木工机械、卓威牌服装、雪天牌矿泉水、盛美牌鲜牛奶等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镇已有4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1家企业获取国际ISO9001系列认证。山东工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工多用机床生产基地。金泉集团建于1965年,公司下辖20多个企业,现已在欧美市场开发经营业务网点20多个,95%的产品跻身国际市场,连续多年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全国出口创汇大户”等荣誉称号。威海路坦制药有限公司是威海鑫泉集团与美国合资兴建,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西药原料、制剂工厂,总投资8 23万美元,是温泉镇引进外资额较大的企业。威海东泉针织有限公司坐落在温泉镇刘家台, 投资总额750万美元,是该镇村级引进外资额最大的企业。2000年全镇完成工业产值23.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8.5亿元,利税1.99亿元,利润1.41亿元,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7.7亿元。
建筑业: 技术力量雄厚,设有村镇建设管理和服务机构。全镇有2家房地产开发公司,5家土方挖掘队,5家建筑公司,均为四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全镇建筑业现已形成以镇建筑公司为主体, 以虎山、鑫泉、柳林、江家寨等4家建筑公司为补充的强有力的建筑队伍。
第三产业 温泉原驻地设在温泉汤村,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从建国以来三产发展一直非常迟缓, 效益也不可观。建国初期全镇仅有各类店铺7家,到1978年,个体私营商业、 服务业日渐繁荣,已拥有国营网点3处,集体11处,个体网点发展到40个。1996年镇政府办公楼迁移到威荣、威乳、威文、威青路的交汇点江家寨村后,镇党委、政府加大了第三产业发展力度,先后建起了江家寨棚式集贸市场和温泉汤、双寺夼露天集贸市场等3处集贸交易市场。 镇驻地划出了占地10平方公里的城镇建设规划控制区,建成了三纵两横12个规划区的商业街和道路网,开辟了夜市和文体广场,安装了路灯、彩灯、IC卡电话,栽植苗木,绿化了环境。建起了韩国工业园、外资工业园和柳林、江家寨、刘家台等三个村级工业园,引进了30多家外资企业,解决本地和外地8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同时也带动了周围第三产业的发展。到2001年6月,全镇个体工商户达到233户,私营企业50家,从业人员742人,注册资金1128万元。同时加大了对境内天然温泉、正棋山森林公园、五渚河绿化风景线的考察论证和开发准备。全镇第三产业已形成以商贸、 餐饮、 服务、 运输、娱乐为主体的三产项目群体。2000年,三产增加值1.08亿元。
特色产业 旅游业是该镇发展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境内有正棋山旅游风景区、天然温泉洗浴、五渚河绿化景区等景点。正棋山,原名著棋山,位于威海市东南,山有五峰,古时五峰上各建有庙宇,有“五座庙”之称。中间一峰名“玉皇顶”,上有巨石,长宽各丈余,方平如桌,两端各有一石,似为对弈者设坐,可谓天然一棋枰,相传此处为仙人著棋之处,此山也因此得名。此外,山中树林葱茏,植被丰茂,清泉汩涌,涧流潺潺,自然风光秀丽宜人。还有自来碑、白鹅石、地泉、仙人迹、朝阳洞等自然景观,是著名的威海“八大景区”之一。自明代就有记载“泉四季温热如汤”,清光绪间《文登县志》记载“四面水寒而此处独温,水流不滞,浮垢尽去。清若镜,甘如醴,饮此则疲者忘倦,四体舒畅,心旷神怡。”此处民风淳补,自古形成男女按单、双日分在露天洗浴的习俗。1979年在原址建立浴池和游泳馆,现已兴建起现代化的洗浴、 餐饮、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成为人们休闲、疗养的好去处。五渚河,由3条支流汇集而成,横贯全境,河水蜿蜒,东行入海,全长15公里,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平均为3461.8万立方米,河道两岸树林茂盛,村落有秩。2000年,温泉镇投巨资对五渚河进行治理改造,两岸兴建的绿化带、休闲区、公园区,使五渚河成为威海市区南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清代境内有私塾20余处,1930年后改私塾为小学,发展新教育。1931年成立的小学有8处,有教师9人,学生320人。1949年有高小4处,初小8处,教师39人,学生400余人。 建国后,教育事业空前发展,幼儿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展开。 1960年设第六中学,1965年改为第五中学,设高中部,1981年撤高中部。198 2年共有初小、完小24处,联中2处,公办中学1处,在校生2488人,教职工146人。8 0年代全镇学校房舍均达到省级标准。 90年代,镇投入资金648万元兴建现代化的中小学教学楼, 投入资金60余万元购置先进教学器材。2000年有标准化初中1处、市级中心小学2处、 职业中专1处,在校学生3223人,教师230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教学质量、教学设施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标准。2000年被评为威海市电化教学示范单位。
2000年,全镇共有各类科技人才362人,自1980年以来,先后取得科技成果100余项,苹果高产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木工机床研制等一大批科研技术成果陆续投入生产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进入90年代,该镇把科技研究、应用、推广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动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研推广,引入大批高新技术人才进入经济生产一线,应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改进管理和生产模式,增加发展经济中的科技含量,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2000年被授予“威海市科普模范镇”。
温泉镇历史悠久,广大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早在明清时期,就在温泉镇的江家寨、温泉汤等建有戏楼和戏台,京剧、吕剧、秧歌等文艺活动在群众中开展活跃,自民国开始就建有温泉汤、小庄、栾家店等民间剧团,常在农闲时串村演出。建国后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1962年温泉公社设立电影放映队,各村都设有演出队和电影队,备有戏箱、放映机等设备。1958年在温泉设立新华书店,80年代各村增设图书阅览室。 至2000年,全镇共建立标准化图书馆7个,藏书4000 0余册。1959年设立广播站,开通有线广播。1990年设置卫星接收设备,进行有线电视转播。 1995年铺设光缆30余公里,电缆100余公里,开通有线电视节目,全镇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可传送节目21套。此外,书法、绘画、剪纸、篆刻、摄影等文化活动在群众中也较为普及。
温泉镇医疗机构建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英国在强租威海卫期间,设立大英民医院,在温泉设置分院。当时只有病床2张,医生1人,每日只能收治很少的病人,而且只为少数外国人服务,百姓有病得不到救治。1945年温泉汤村周学欣等人自发组织成立温泉爱民医药社, 房屋3间,以中草药为主,不能开展外科手术。1946年汤河北村姚维顺成立温泉东亚大药房, 有医务人员3人,有盘尼西林等西药使用。1958年成立温泉卫生院,有医务人员8人。60年代在各村配备赤脚医生,共有58人。1978年,卫生院面积1200平方米,有床位36个,医务工作者42人。1998年建成占地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医院,拥有床位40个,医务人员52人,中心卫生室2处,农村卫生室12处, 乡村医师8人。2000年门诊病人21000人次,住院病人503人次。镇医院拥有救护车、 阿洛卡SSC--370B超机等先进医用设备,设置内、外、皮肤、口腔等职能科室20个,可进行各类病症的治疗与防治。1997年被授予“威海市传染病防治先进集体”,2000年被省卫生厅评为“爱婴卫生院”。
境内各项体育活动非常活跃,镇、村企业都建有体育场、文化活动室等体育设施。1995年以来, 全镇用于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达160余万元,建有各类体育设施28处,面积22000多平方米,有各类体育组织13个,运动队9个。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工作成绩优异, 近年来,在各类比赛中获得6个团体、33个单项冠军。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广泛,以健身操、秧歌、太极拳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空前活跃,全镇每年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人口的85%以上。先后被表彰为“山东省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威海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镇村建设 80年代以前,温泉城镇建设无整体规划,自80年代末期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 修筑镇村公路20余条,长36公里,硬化路面950000平方米,形成“三纵两横” 的道路交通网,使全镇各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对镇区施行“五化工程”(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使镇区面貌焕然一新,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2000年,温泉镇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中心乡镇”,围绕这一目标,建成日供水量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工程, 设立2×5000千伏安的双回流变电站,建成装机容量达5000门的程控通讯大楼,投入资金4300万元建设住宅建筑面积30.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040万元建设各类公共设施面积2800平方米。为美化环境,改善水源,2000年,投入1800万元对五渚河进行全面治理改造,建设公园、绿化带等公共设施。此外全镇配置路灯277盏,建成公共绿地面积4.1公顷,绿地覆盖率达36%。为加快经济发展,温泉镇把“创造新优势、优化大环境”作为建设发展思路,从1993年起建设总占地120公顷的“威海韩国工业园区” ,现已建成33公顷起步区,已引进外资企业63家, 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3亿元。为配合经济发展,建设占地10公顷的商贸小区和长2公里的商业街,现有从事餐饮、百货、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的业户120家,个体工商户765个,从业人员达4200人。建设成占地4公顷的半封闭式集贸市场,日交易额达13万元。2001年,温泉镇被国家计委列入“全国小城镇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成为山东省仅有的5个示范乡镇之一。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1933年下半年至1935年春,文登乡村师范和威海中学部分党员学生,分散活动于反动势力比较薄弱的威海卫东南乡村一带,先后建立了双寺夼村、柳林村党小组。1945年下半年,经过反奸反霸、减租减息等革命群众运动,党支部在温泉迅速普遍地建立起来,归属崮山区、草庙子区党委领导。1958年成立温泉人民公社后建立公社党委,1984年建立温泉镇党委,近年来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党的组织领导体系,充实基层班子,建设起一支组织完善、机构完整、素质全面、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至2000年共建有基层党委3个,基层支部47个,党小组165个,拥有党员1686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威海市先进基层党委”。
人物
于友仁
宋修政
宋宗海
张建伟
董延伟 |
|
温泉镇镇政府驻江家寨村,辖29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2.1万人,面积66.5平方公里,耕地1495公顷。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4亿元,财政收入35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3元。中学2所,小学2所,在校生2556人。境内有天然温泉和正棋山森林公园,是著名的花生和苹果产地。全年利用外资2979万美元,同比增长112%;利用内资2.5亿元,增长129%;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增长63%。以温泉工业长廊为依托,形成了服装、电子、木工机械、医药、海产品等20多个产业聚集带,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3亿元,销售收入31.6亿元,利税3.1亿元。2003年被省妇联授予“巾帼文明队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
|
- : Wenquan Town
|
|
温泉 |
|
英山县 | 莲花山 | 东河 | 柳林河 | 湖北 | 黄冈 | 英山 | 毕升 | 湖北省 | 瑞芝牧场 | 恩施职院 | 斗米畈 | 蛇龙尖 | |
|
|
即墨市温泉镇中心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臧村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南行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扭河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红山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海东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皋虞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荆山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双岳希望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社生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福利社饭店 | 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 |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 即墨市温泉镇东温泉村疗养院 | |
|
|
虎山村 | 雨夼村 | 邹家庄村 | 林家庄村 | 河西村 | 小庄村 | 郑家村 | 温泉汤村 | 东崮村 | 西崮村 | 柳林村 | 江家寨村 | 栾家店村 | 雅家庄村 | 汤河北村 | 林家院村 | 罗家村 | 西七夼村 | 东七夼村 | 冶口村 | 下江家村 | 小南山村 | 刘家台村 | 后亭子夼村 | 前亭子夼村 | 张家山村 | 堂子村 | 马夼村 | 双寺夼村 | 双泉城 | 后亭子村 | 前亭子村 | 双寺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