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247100 代码:341702 区号:0566
拼音:Guì Chí Qū 英译:Chizhou District
贵池区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临长江,东径117°06′-117°50′、北纬30°15′-30°48′。东北与铜陵接壤,南连黄山、九华山,西北与安庆隔江相望。总面积2432平方千米①。总人口65万人(2007年末)。
全区辖8个街道、9个镇: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秋江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梅街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棠溪镇。区政府驻池阳街道长江南路。
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为沿江洲圩区。长江横贯全区76多千米,黄湓河、秋浦河、龙舒河、白洋河、九华河、青通河等北流入长江。属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1℃,年降水量在1400-1700毫米。矿藏有煤、金、银、铜、锰、铅锌等。铜九铁路、沿江高速、318国道、221省道、321省道过境。池州港为长江客货运输中转港之一。土特产有高坦翠微、霄坑绿茶、西山焦枣、清溪麦鱼、秋浦花鳜等。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齐山-秋浦仙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摩崖石刻、杏花林古井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明太子钓台是全国十大古钓台之一。还有宋代包公井、明代百牙山塔、大王洞溶洞群等风景名胜。 |
|
贵池环境优美。境内森林覆盖率达38.4%,生态资源保护良好,有老山、十八索等省级自然保护区。齐山--秋浦仙境(齐山、万罗山、大王洞、四岭水库、秋浦河)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杏花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图村因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而闻名中外,成为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有妙姻塔、百牙塔、文选楼、昭明太子钓台等名胜古迹。
贵池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素有"千载诗人地"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五游秋浦,历史上诸多名人如韩当、黄盖、杜牧、包拯都曾任过池州地方官。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姚依林同志就是贵池区刘街乡刘街村人。 贵池还是中国古傩戏的发源地之一。傩戏以其丰富的内涵、古朴的表演,被誉为"戏剧活化石"。
贵池物产富饶。盛产粮、棉、油、茶、蚕茧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大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养殖基地。水产品有鳜鱼、青虾、螃蟹、甲鱼、珍珠等,尤以鳜鱼名扬大江内外,"秋浦花鳜"获2001年度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农林名特产品有高坦翠微、肖坑绿茶、贵池红茶、梅村板栗、西山焦枣、秋浦花鳜,其中不少为古时贡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有金、铜、煤、银、铅锌、花岗石、白云石等30多个品种,是全省煤炭、黄金生产重点县之一。
贵池交通便捷。长江黄金水道流经该区76公里,318国道横贯东西,贵铜沿江公路缩短了贵池与铜陵的距离,铜九铁路、沿江高速公路贵池段即将通车。全区已基本形成以乡镇干线为骨架、干支相接、城乡贯通的公路网。城区已拥有4万门程控电话,25个乡镇处全部开通程控电话。
贵池2001 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13亿元,财政收入1.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01万美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4.92亿元。农业总产值达6.52亿元(90年不变价),列入考核的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亿元(90年不变价)。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68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3.7%。 |
|
贵池区辖8个街道、9个镇: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秋江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梅街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棠溪镇。 |
|
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
因梁昭明太子萧统盛赞“水好鱼美”而得名“贵池”。汉初置石城县(今殷汇镇灌口),属扬州之丹阳郡。南朝时石城属南陵郡。梁大同年间,侨立南太原郡于石城县地,不久即废。陈天嘉元年(560年),改南陵郡为北江州,石城属北江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废石城县入南陵,十九年(599年)复析南陵西五乡并石城故地置秋浦县。以县城临秋浦水得名,治所石城,属宣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贞观元年池州废,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 年)复置池州,秋浦县属池州,为池州治。唐代中叶,秋浦县属秋浦郡,晚唐属池阳郡。
五代十国吴顺义六年(926年)改名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宋为池州池阳郡,元为池州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属九华府,后属池州府。清顺治时,属江南左布政史池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隶属安徽省池州府。民国2年(1913年)1月8日废道府州,贵池县隶属安徽省。民国3年,隶属芜湖道,民国17年再次直隶安徽省。民国21年10月至31 年,安徽省第八区行政区。
1949年4月贵池解放,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1952年1月30日,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65年7月,属池州专区。1980年元月属安庆地区。1988年复置池州地区,同时贵池县改贵池市,属池州地区。
1988年设立县级贵池市。1988年,贵池市辖5区,2镇,26乡:城关区、乌沙区、殷汇区、梅街区、观前区,池州镇、殷汇镇,乌沙乡、马衙乡、双桥乡、梅龙乡、牌楼乡、观前乡、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桃坡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贵池区。(2)池州市设立贵池区,以原县级池州市的行政区域为贵池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长江南路。(3)池州市辖原池州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新设立的贵池区。
1988年,原县级贵池市辖5区,2镇,26乡:城关区、乌沙区、殷汇区、梅街区、观前区,池州镇、殷汇镇,乌沙乡、马衙乡、双桥乡、梅龙乡、牌楼乡、观前乡、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桃坡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1年,撤销乌沙乡,设立乌沙镇。
1992年,撤销池州镇,设立池阳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主城区大部分居民委员会)、秋浦街道办事处(管理原池州镇所辖村民委员会和部分居民委员会,以及里山乡的齐山村);撤销马衙乡,设立马衙镇;撤销涓桥乡,设立涓桥镇;撤销梅龙乡,设立梅龙镇;撤销桃坡乡,与刘街乡的梅街村合并设立梅街镇;撤销牌楼乡,设立牌楼镇;撤销观前乡,设立观前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2个街道、8个镇、19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殷汇镇、乌沙镇、马衙镇、涓桥镇、梅龙镇、梅街镇、牌楼镇、观前镇、梅村乡、墩上乡、里山乡、江口乡、塘田乡、晏塘乡、铜山乡、木闸乡、棠溪乡、茅坦乡、解放乡、高脊岭乡、阮桥乡、刘街乡、高坦乡、清溪乡、灌口乡、桐梓山乡、驻驾乡。
1999年,撤销里山乡,设立里山街道办事处 ;撤销江口乡,设立江口街道办事处。
2000年,贵池区辖4个街道、8个镇、17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阳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里山街道 20036人、乌沙镇 15790人、殷汇镇 27954人、牌楼镇 21473人、梅街镇 11799人、马衙镇 24754人、观前镇 12743人、梅龙镇 13772人、涓桥镇 26326人、清溪乡 8421人、驻驾乡 17359人、高脊岭乡 20105人、阮桥乡 16259人、木闸乡 18509人、晏塘乡 20750人、灌口乡 16696人、高坦乡 14774人、唐田乡 20379人、铜山乡 17062人、棠溪乡 11782人、刘街乡 10151人、梅村乡 9350人、解放乡 10026人、墩上乡 20879人、茅坦乡 13345人、桐梓山乡 11224人。
2001年,撤销清溪乡,将4个村并入里山街道、2个村并入涓桥镇;撤销桐梓山乡,并入梅龙镇;撤销驻驾乡,并入乌沙镇;撤销灌口乡,将8个村并入殷汇镇,8个村并入新设立的梅村镇;撤销梅村乡,设立梅村镇;撤销墩上乡,设立墩上镇;撤销塘田乡,设立塘田镇;撤销晏塘乡,设立晏塘镇;撤销铜山乡,设立牛头山镇。全区村委会数由293个减少到291个:观前镇新湖村、新义村合并为新湖村;观前村、新建村合并为观前村。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办事处、秋浦街道办事处、江口街道办事处、里山街道办事处、乌沙镇、殷汇镇、牌楼镇、梅街镇、马衙镇、观前镇、梅龙镇、涓桥镇、晏塘镇、牛头山镇、唐田镇、梅村镇、墩上镇、高脊岭乡、阮桥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共有36个居委会、291个村委会。
2004年底,贵池区辖4个街道、13个镇、8个乡:池阳街道、秋浦街道、里山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牛头山镇、涓桥镇、马衙镇、墩上镇、梅龙镇、梅街镇、观前镇、梅村镇、唐田镇、牌楼镇、乌沙镇、晏塘镇、阮桥乡、高脊岭乡、木闸乡、高坦乡、棠溪乡、刘街乡、解放乡、茅坦乡。
2007年2月5日,中共池州市贵池区委、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池州市贵池区行政区划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发1号):撤销梅街镇、刘街乡、牛头山镇、木闸乡、梅村镇、高坦乡、乌沙镇、晏塘镇、棠溪乡、梅龙镇、马衙镇、观前镇、墩上镇、茅坦乡、里山街道、解放乡、阮桥乡、高脊岭乡。新组建梅街镇、牛头山镇、梅村镇、乌沙镇、棠溪镇和梅龙街道、马衙街道、墩上街道、里山街道、秋江街道。
1、撤销梅街镇、刘街乡,合并组建新的梅街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梅街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街镇辖18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75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9人。
2、撤销牛头山镇、木闸乡,合并组建新的牛头山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牛头山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牛头山镇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11平方千米,总人口4144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47人。
3、撤销梅村镇、高坦乡,合并组建新的梅村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高坦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村镇辖1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61平方千米,总人口281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77人。
4、撤销乌沙镇(析出普庆、玉楼、红杨、小上、驻驾、幸福、古中、王行、北闸、长乐、同乐、民生12个村)、晏塘镇,组建新的乌沙镇,镇政府驻地设在原乌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乌沙镇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1平方千米,总人口4556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21人。
5、撤销棠溪乡,设立棠溪镇,镇政府驻地不变。新设立的棠溪镇辖9个村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51平方千米,总人口中1216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5人。
6、撤销梅龙镇,设立梅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梅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梅龙街道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08平方千米,总人口296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16人。
7、撤销马衙镇、观前镇,合并组建马衙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马衙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马衙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77平方千米,总人口4196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032人。
8、撤销墩上镇、茅坦乡,合并组建墩上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墩上镇政府驻地。新设立的墩上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面积199平方千米,总人口384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193人。
9、撤销解放乡,将其整建制并入里山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新设立的里山街道辖2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203平方千米,总人口394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905人。
10、撤销阮桥乡、高脊岭乡,将乌沙镇析出的12个村与其合并,组建秋江街道,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原阮桥乡政府驻地。新设立的秋江街道辖3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122平方千米,总人口6501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86人。
保留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殷汇镇、涓桥镇、唐田镇、牌楼镇。经调整,贵池区的行政区划为:9个建制镇和8个街道。 |
|
1、傩戏 贵池傩戏,分布于东部的刘街、梅村、茅坦等乡镇。是传承远古时期驱鬼逐疫、祈求吉祥的民间戏曲。它的演出以宗族为单位,由族中男丁头戴木质面具扮演,无职业班社。演出时间均在每年正月。表演形式有傩仪、傩舞。傩仪,是傩信仰的关键,主要是请神、祭神,娱神,酬神、送神归位。剧目有《新年斋》、《问土地》、《鞭耕牛》等。傩舞,是演员头带傩面具进行表演,剧目有《开天辟地》、《舞回回》、《舞和合》、《条赤鸟》、《孟姜女》、《章文显》、《陈州放粮》、《刘文龙赶考》等。
2、罗城民歌 罗城,在贵池区墩上镇许桥,其地四周环山,形似稻箩而故名罗城。罗城民歌从哪朝哪代开始唱起,无处查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罗城民歌这一乡土文化从田间地头唱出了县城、省城,乃至京城,与凤阳花鼓灯相媲美,谓“南歌北舞”。有唱词道:“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给后人解忧愁,一天要是不唱歌,三岁小孩急白头”。
著名人物
姜秀珍 女,1935年10月生于贵池罗城。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歌唱演员。全国著名民歌手。任过芜湖师范大学中文系、艺术系兼职教师。历任全国第四届文联委员,中国民协第二、三届理事及常任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歌谣协会理事,安徽省第二届文联常委、省作协第二届常务理事,省民协第二届副主席,安徽省第五届人大代表,获文艺界省级劳动模范。1964年5月出席华东会演—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受到陈毅副总理的接见;1960年7月,出席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同月23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接见并拍照留念,并在人民大会堂汇报演唱,文化部周杨部长称她是安徽的“刘三姐”。贺敬之部长亲笔为她题词:“人民歌手永远为人民歌唱”。她的成名作是长诗《山歌唱到北京城》,代表作是纪念周总理的《敬酒歌》。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中国文学英文版》、《民间文学》上发表上百首(篇)诗歌、散文。著有诗歌集周扬部长题写书名《一个女歌手的歌》,1989年获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此书已选送北京鲁迅文学院,中国当代文学馆收藏。1987年10月,论文《谈民歌在人民生活中有着特殊地位》获首届中国“长江歌会”民歌研究优秀论文奖,199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特颁发贡献卓著荣誉奖,她的名字被录入《中国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等。
纪念建筑物
1、姚依林铜像 位于贵池城百牙山南麓,1999年铸立落成。姚依林(1917年9月—1994年12月),贵池人,历任商务部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姚依林铜像坐北朝南,高2.12米,重2.6吨。铜像造型是取1993年5月回家乡在齐山留影时照片。姚依林身着西服,坐在藤椅上,极目远望。铜像底座花岗岩石上,镌有江泽民题写的“姚依林同志”五个镏金大字。铜像背后,筑一环状花岗岩质碑林,上刻姚依林生平。铜像周围,植有四季长青的松树,正面为广场。
2、贵池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贵池城西杏花村地。1990年7月兴建。占地6万平方米。依山傍水,318国道横贯其东。清溪河水流经其北。园周松树成林,杏树成荫。陵园整体自西南向东北分别由纪念塔、纪念广场、烈士碑林、凌霄烈士墓、菱形水池等组成。主体烈士塔通体为暗红色花岗岩垒成,象征烈士鲜血染红的贵池大地;塔身由两个三棱体组成,正面镌刻“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雄劲有力的大字;塔高28米,寓意中共贵池特支建于1928年;远眺塔顶,似镰刀斧头的党旗飘入云间。塔的正面为2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广场北端立有高1。5米、长100余米的碑林,碑上刻有贵池籍从土地革命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数百名烈士名录。碑林中间筑有从红旗山迁葬的凌霄烈士墓。北部山脚为棱形放生池。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七星墩遗址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白沙村。1984年发现,为台地类型,七个土墩连成一体,占地总面积2.51万平方米,遗址范围高出地面在4—6米之间。遗址表面散布大量红烧土块、陶片。先后发现有石锛、石斧、石镞、砾石网坠等生产工具;陶片有鼎、鬲足,器沿、腹底等残片。纹饰有粗、细绳纹、蓝纹、划纹、回纹、席纹等。从发现的石器、陶片考证,为新石器至商周古人类居住遗址。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团山泡遗址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郭港村的长江滩地。台地高12米,面积3000平方米。1985年发现。遗址东面早年被一窑厂取土破坏。从其剖面观察,文化内涵丰富,间夹有30厘米至50厘米的灰烬层,采集的文物标本有磨制石斧,有段石锛、穿孔石铲、铜斧、蚌刀、骨针等,陶片有器物的足、沿、腹、底等残件,陶质为泥质红陶,夹砂褐陶、黑皮陶、印纹硬陶等;纹饰有绳纹、云雷、方格、划纹等。经发现的石器、铜器、陶片分析,为一新石器至商周时期遗址。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九房朱遗址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木闸乡长岭村。1985发现,为一台地类型,台地高出四周6米,面积5000平方米。东南面为三级阶梯状,西北面为陡坡,顶部辟为旱地。采集的文物标本有铜斧、磨制石铲等;陶片多为黑陶,以印纹陶为主;纹饰有网纹、方格纹、细绳纹等,器足均为实心。1987年3月间,在遗址南部发现一件红砂岩石质铸范,范面有钁、针、鱼钩铸槽。一范同铸三件器物在国内出土文物中尚属少见,此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江南地区商周时期文化和冶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考古价值。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昭明太子钓台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杨桥村的郎山崖。钓台上部横贯殷(汇)石(台)公路,崖下秋浦河水泾流。这里悬崖陡立,直插河中,是龙舒河河水汇入秋浦河交界处。当山洪暴发时,水势汹猛,飞流急旋,直冲崖壁,再转90度大湾向西急流。待洪水平稳之后,水面清静,澄碧如镜,古时称之为“玉镜潭”。崖腰处有一巨大石平展,是一处天然的垂钓处。据明朝《嘉靖池州府志》记载,“秋浦郎山梁昭明太子垂钓处也”。昭明太子,姓萧名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是南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位于此地的古石城县是其封邑,昭明常住秀山编《文选》,闲时垂钓“玉镜潭”。昭明死后,贵池先民拜请武帝赐太子衣冠,于秀山筑冢纪念。昭明钓台,唐宋以来,游人不绝,留下了不少题咏,如古人张惠《圣修》诗云:“萧梁帝业也成灰,此地惟余钓台;春雨潭边萦碧柳,暮云石上锁苍苔;曾谁泛艇来凫渚,空忆垂纶傍水隈;坐话当年风韵事,烟波影里几徘徊”。现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李白钓台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办事处里山村,地处清溪河畔的江祖山,与万罗山隔河侍立。江祖石因江祖山而命名。直插深不可测、明静如镜的江祖潭中。江祖山,古木苍劲,藤根盘绕,存有兴道院、仙人亭遗址。峭壁之处挑出一块巨石,突兀在江祖潭水面,这就是唐朝李白垂钓处。今人当泛舟游戈江祖潭,仰首可见当年系舟亭靠的“牛鼻穿缆孔”。在其下方的崖面,留有几幅摩崖石刻。李白,唐朝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数游秋浦,曾泛舟清溪河,垂钓于此,并留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诗句。明清之际,追循李白游踪的人络绎不绝,如明代戏曲家佘翘诗云:“临流洗绿苔,摩崖写黄绢;何人可与语?江祖一片石”。清人王锡壁诗曰:“怪石临溪水,沿洄秋气森;谪仙今不见,谁与话同心”。现为安徽省级风景名胜区,其摩崖石刻并入万罗山摩崖石刻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吴应箕殉难处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联合村石灰冲。吴应箕,字次尾,号楼山,贵池人,明末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天资聪明,才华出众,但仕途不顺,积极投入明末抗清运动,曾在贵池秋浦河畔泥湾山起兵抗清,被获后殉难于石灰冲山口施。生前著有《两朝剥复录》、《楼山堂集》等。殉难处立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花岗岩石碑记,碑高1.2米,宽0.40米,厚0.20米,文曰:“吴应箕先生殉难处”。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妙因塔 俗称清溪塔。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江口街道办事处流坡村的长江岸边,与百牙山塔遥遥相对。明朝万历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钱贾始建,至万历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祯十五年(1642年)夏,塔刹遭雷击毁,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复。塔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制,高55.7米,周长37.69米。底层设砖制须弥座,束腰处有砖雕。塔身上下均有栏额和普柏枋,砖雕为卷云纹饰。有石、砖阶从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内诸层有佛龛,石质匾额。纵观塔的造型,粗犷苍劲,庄重古朴。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百牙山塔 位于贵池城北百牙山处,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陆冈建,是一座风水塔。据清光绪《贵池县志》记载,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补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风水之不足”而建。塔为七层楼阁式砖制,高34.4米,直径6.68米。底层设低矮台基,转角为园形倚柱,丁式柱础。各层均设平座,佛龛。有砖阶自复壁中盘旋而上,塔心宝呈穹窿收顶,七层处置千斤木承托刹柱,顶端立青铜质葫芦状刹。外观塔体,上、下收分明显,轮廓线条挺拔刚健,给人一种玲珑瘦巧的美感。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兴济桥 又名七孔桥,俗称“东门桥”。位于贵池城东济川河上。明朝万历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刘孟雷建造,清朝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贵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桥长239米,宽9.4米。整个桥体均用花岗岩石构成,七拱连跨,拱以条石框式纵联券起。桥墩逆水面垒有水分金刚雁翅。桥面铺有条石,两侧设有石质望柱、栏板。整个桥梁砌缝相错,造形别致,布置巧妙,结构稳定,是贵池现存最长的古代桥梁。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双溪桥 俗称胭脂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花庙村双溪口,桥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为拱形单孔石桥,长31.2米,宽5米,高6米。桥拱为纵联分节并列式,桥面铺以条石,两侧立望柱、栏板、素面。整个桥体留有明代建筑风格。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义兴桥 又名华阳阁义兴桥。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涓桥镇叶管村。相传,为元代绩溪县令叶楠为家乡捐奉义建。桥为抬梁架木质结构,桥之两端用青石垒墩,单孔,桥面为7根直径0.4米的古桕横跨两端,桕木上铺木板,桥上建廊,两端筑室,其上建亭。桥长21.2米,宽4米,孔径8米。此桥结构独特,设想实惠,既能通行,又有护桥之利,还能兼歇行人。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6、杜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明清建筑,系唐代诗人杜荀鹤后人所建。祠为三进,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布局以门厅、天井、正厅、天井,祭祖祠相属。整体为台梁架砖木结构,硕大的月梁纵横交错,木雕、画枋穿插其间;柱础石精雕细琢繁缛的花卉、禽兽图案,砖雕、石刻设于后进天井处,整个宗祠建筑规范宏大,古朴状观。祠前为广场,广场端有排列对称的旗鼓石。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俞村章氏宗祠 又名仲德公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解放乡俞村村,明清建筑,座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进,以门厅、天井、正厅、祭祖祠相属。宗祠进深长46.7米,宽20.3米。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青石垒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每根立柱均垫有青石质柱础,柱础石既有圆形,也有八方形,通体刻有暗八仙、飞禽走兽、缠枝花卉图案。整体平面配置对称,中进与后进两侧设有厢房、配房,以槛窗格扇相隔。祠内仍悬挂有清代“钦命督储”、“径国储猷”、“名宿雍升”等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广场前置旗鼓石两对。现为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高氏宗祠 又名归隐堂,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乡石门村。明清建筑,坐北朝南,进深长65米,宽15米至17米。据《高氏宗谱》记载,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原有7进,现存6进,依次建筑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筑形式为抬梁架砖木结构,四周立砌不荷重墙。整体木质构架雕刻较少,柱础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状,通体凿有禽兽、花卉图案。祠内仍悬挂“瑶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质匾额。祠前设有广场,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姚氏宗祠 位于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姚街村。明清建筑,祠为三进,面宽12.8米,进深长58.9米,门厅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门罩仍存。整体建筑为砖木抬梁架结构,梁枋雕刻较少。祭祖祠左右两侧墙体立有明朝“来龙碑记”和清朝“重修建祠实录”碑记,祠内悬挂“鳌峰目跻”木质匾额。祠前为广场,并立有唐朝李白游虾湖时而作的《宿虾湖》诗句碑记,广场端筑有半月形放生池。现为贵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1、杜牧与清明诗 贵池秀山门外的杏花村,古时方园十里,杏树万株。村中既有茅舍酒坊,又有十二名景。杜牧于唐朝会昌四年(844年)由黄州(湖北黄岗)任满转池州刺史。在公暇之余,常到村中郊游。次年清明之日,刺史他又来赏春,此时,天不作美,细雨蒙蒙,偏不放晴,便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绝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诗句。诗中首句,用“清明”二字点出了时令,用“雨”字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和气氛,“纷纷”描绘了江南四月的春雨意境,道出了雨中行人的心情,传神地勾画出路上行人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行人欲找酒店,既可避雨,又可饮酒解闷,于是写出了“酒家何处有”,时巧遇一牧童,不用口答一遥指。该诗以清浅明丽的语言,用极其轻松自然的笔调,勾勒出杏花村中一幅春日雨中行人问路图,充溢诗情画意。自此,沦于荒郊野外之中的贵池杏花村随《清明》诗名播青史,饮誉天下。真可谓,迹以人重,地以名传。
2、滋润民心的包公井 包公井,在贵池城内孝肃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传次年久旱无雨,旱情十分严重,府治东边的齐川河,平天湖均已干涸,百姓们用水十分困难,只得翻山越岭到距府治北五里许的长江担水。时任知府的包拯,心系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发现围墙角处一块地土很潮湿,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难。于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数尺后,果然渗水。包拯为了防止百姓闹水荒而争吵,便派四名衙役轮流维持秩序。几日后,四名衙役财迷心窍,竞干起了以井水收银两的勒索勾当来。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听百姓们议论起以井水收银钱之事,甚是脑火,便立即访查,升堂断情。包拯对四名勒索银两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罚他们四人将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这样,一个井体上置四口井眼就是这样形成的。此井说来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贪官污吏喝了,立即头晕眼花。后来,贵池先民为纪念知府包拯,称之为“包公四眼井”。
3、岳飞与翠微亭 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奉命出师池州,在贵池城东齐山安营扎寨。黎民百姓闻知岳飞征战驻扎在贵池的喜讯,无不欢欣雀跃,打着十番锣鼓,吹着黄铜喇叭,杀猪宰羊,忙忙碌碌,捧出杏花名酒,慰劳将士。一日黄昏,岳飞勒住缰绳,慢步踏着石级登山,耳边百鸟喧唱,眼前修竹翠绿,山花竞放,妖妍迷人,遍地芳草也象为岳元帅铺起了碧绿的地毯。他上得山顶,被眼前的万壑云涛、石林如笋的奇妙景观所陶醉。“得得”清脆的马啼声使他如醉神迷,不知不觉来到了翠微亭,仰首一见“翠微”二字,脑海中联想起唐代诗仙李白的“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诗句,时侍从官言道:“杜牧公在池任刺史时,为纪念李白,特筑此亭”。“哦••••••!” 岳飞微微露出笑容,又深情长声嘘叹,面部虽带喜色,但含有三分忧虑。当跨入亭中,一阵清风轻拂着战袍,檐角的风铃叮口当着响。他放眼北方,但见那滚滚长江,犹如千万匹白马驰骋,他慢将三绺清髯,浮想联翩,既恋锦绣的山光水色,更念抗金保国的重任。即时他巨手一挥,身旁侍从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捧到面前,身经百丈的岳元帅,提起玉管羊毫,饱蘸浓黑徽墨,在铺开的宣纸上写出了动人的“经年尘土满征衣,得得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观未足,马啼催趁月明归”《齐山翠微亭》诗句。据说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就仿照贵池的翠微亭,在杭州西湖岳王墓附近又建了座翠微亭,以纪念岳飞的爱国精神。
4、乾隆梅龙留佳话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贵池梅龙镇有家兄妹合开的梅家饭店,兄长人称梅大哥,小妹人喊梅小姐,两人知书达礼,为人厚道,买卖公平,生意兴旺。一日午后,店中来了一位英俊潇洒的客人,梅小姐出来招呼,客人一见,惊叹不以,那梅小姐虽是小镇村姑,但天生丽质,举止文雅。梅小姐见来客气度不凡,气宇轩昂,不禁春心为之一动。两人攀谈起来,天南地北,谈古论今,非常投机,直谈到日落西山。梅大哥看妹妹与来客似有相见恨晚之意,心想,来客相貌堂堂,妹妹又年芳十八,尚未婚嫁,正是一段好姻缘。于是叫应娘子,晚餐招待客人,席间,妹与来客眉来眼去,情投意合。哥哥主婚,嫂嫂为媒,将妹妹许配客人。当晚拜了花烛,入了洞房。此后几日,两人恩爱有加。至七日梅家方知,客人竞然是当今万岁。乾隆因国事在身,即日离开梅冶去姑苏。临行前,将玉坠交给梅小姐为凭,定为五月初五迎她进宫,立为贵妃。光阴似箭,已到五月初五,清晨,梅小姐梳洗打扮,准备迎驾,谁知等到黄昏未见江中来帆,而一直等到七月初五,仍不见宫中来人迎亲,可怜的梅小姐悔恨受骗,失望之极,一气之下,投九华河自尽。乾隆帝弘历不仅是当今圣主,而且也是人间情种,岂能忘记聪明贤淑的梅小姐。八月初十,迎亲銮驾已停靠长江岸边,分成两路,一路去府衙传圣旨,一路直去梅龙镇,当帆船行至查村时,方知梅小姐因把八月十五听成五月初五,已投河殉情。大臣们只得作罢,返还京都。后人为纪念皇梅艳事,将迎亲队伍驻扎地取名为驻驾,将查村取名銮宫坂,将梅冶镇改名梅龙镇。
5、水打秋浦县 秋浦县由石城县更名,古河道秋浦横贯其南。相传,秋浦县衙有一群恶棍,欺民霸财,百姓为此泪水浸咸了秋江水,于是激怒了白龙。俗语云:一条白龙存九十五条蛟,它们就是兵。一日,白龙汇集蛟龙集会,要铲除恶棍,为民除害,当下将任务交给了蜈蚣蛟。蜈蚣蛟的天敌是公鸡,在举事前蜈蚣蛟化成一位老道走村窜户,杀绝公鸡,却遗漏了玉屏山顶“仰天堂”尼姑庵。某日,蜈蚣蛟按照白龙大王的命令,出征除恶,当行至离县衙三里许地时,突然从东边玉屏山顶飞下了一只独脚大公鸡,一口啄到蜈蚣蛟的脊背,蜈蚣蛟疼痛难忍,尾巴一摆,此时洪水泛滥,淹没了全城••••••县府中恶魔虽然铲除,但百姓也因此而遭殃。白龙大怒,伸爪往公鸡身上一点,立即形成一座孤形山,那就是鸡公山;为惩罚蜈蚣蛟办事草率,取消它升仙资格,化作一条河,那就是龙须河。 |
|
贵池,因水而名。《舆地志》云: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鱼美,名为贵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贵池作为水名,来源有二,一指贵长池,在县之西南乡,秀山脚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来于此。今城西南70里,有苍埠镇,东西两石山夹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县故址。
贵池山水,清秀绚丽。秋浦河从石台山区,纳众流蜿蜒而来,碧水清流,宛若潇湘。王十朋《泊池州》云“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汤显祖以为“铜陵山北九华西,秋浦风烟似会稽。”李白则云:“青溪胜桐庐,淹留未忍归。”秋浦入江处,池口,旧有亭台,可以登眺大江汹涌的壮丽图景。杜牧登池口黄龙山贵池亭,有七律云:“倚云轩槛夏疑秋,下视西江一带流。鸟簇晴沙残照落,风回极浦片帆收。惊涛隐隐遥天际,远树微微古岸头。只此登攀心便足,何须个个到瀛洲”。城南齐山,曾与九华山齐名。因数峰等齐,故名齐山。山中集岩、洞、泉、石、谷之胜。前人有诗赞云,“山离城郭两三里,景胜西湖六七分”。“无岩不是玲珑体,有石皆成瘦绉纹”。晚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后司马光、王安石、梅尧臣、苏舜卿、杨万里、周必大、范成大等都曾和韵作诗,使齐山声名更加远播。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经过池州,在戎马倥偬中也不忘游览齐山,并赋诗一首:“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尽,马蹄催乘月明归”。后人取其诗意,建有翠微亭。又有三奇亭,因妙空岩、石鼓洞、仙人桥,号称齐山三奇而名。如今古代建筑,虽已尽废,自然景观依然奇丽。山上古人题刻很多,有些至今尚可辨认。寄隐岩,刻有“齐山”两个大字,传为包拯手书。现在齐山胜境已得修治,游人络绎不绝。城西门外,有杏花村,即杜牧咏《清明》诗处。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自杜公诗后,杏花村遂成千古名区。明人沈昌有诗描写当时景物云:“杏花枝上着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县南乡还有大王洞,总面积有3万平方米,已开发大天潦、小天潦、大王三洞。洞外林岩幽谷,洞内钟乳缤纷,有水帘、碧潭、溪流之胜。
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至秋浦,沿清溪游赏、垂钓,写下了闻名的组诗《秋浦歌》。作诗为秋浦河上的玉镜潭命名。诗云“我来游秋浦,三入桃陂原。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溪当大楼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镜潭,澄明洗心魂。”诗下自注:“潭在秋浦桃胡陂下,予新名此潭。” |
|
- n.: Chizhou District
|
|
贵池, 贵池县 |
|
贵池区分局 | 贵池区残联 | 贵池区科协 | 贵池区人武部 | 贵池区档案局 | 贵池区农机局 | 贵池区公路分局 | 贵池区委区委办 | 贵池区烟草专卖局 | 贵池区糖烟酒公司 | 贵池区农业机械技术学校 | 市供销社贵池区供销社 | 池州市贵池区卫生防疫站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职业技术学院 | |
|
|
梅龙镇 | 乌沙镇 | 牌楼镇 | 解放乡 | 秋浦街道 | 江口街道 | 牛头山镇 | 池阳街道 | 里山街道 | 梅龙街道 | 马衙街道 | 墩上街道 | 秋江街道 | 殷汇镇 | 涓桥镇 | 梅街镇 | 梅村镇 | 唐田镇 | 木闸乡 | 棠溪乡 | 茅坦乡 | 高脊岭乡 | 阮桥乡 | 刘街乡 | 高坦乡 | 池州市开发区 | 马衙镇 | 观前镇 | 晏塘镇 | 墩上镇 | 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棠溪镇 | |
贵池宝塔 | 大王洞 | 贵池农业科技示范园 | 十八索自然保护区 | 四岭风景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