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247100 代碼:341702 區號:0566
拼音:Guì Chí Qū 英譯:Chizhou District
貴池區位於安徽省南部,北臨長江,東徑117°06′-117°50′、北緯30°15′-30°48′。東北與銅陵接壤,南連黃山、九華山,西北與安慶隔江相望。總面積2432平方千米①。總人口65萬人(2007年末)。
全區轄8個街道、9個鎮:池陽街道、秋浦街道、裏山街道、江口街道、梅竜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秋江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梅街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棠溪鎮。區政府駐池陽街道長江南路。
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多丘陵,北部為沿江洲圩區。長江橫貫全區76多千米,黃湓河、秋浦河、竜舒河、白洋河、九華河、青通河等北流入長江。屬亞熱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6.1℃,年降水量在1400-1700毫米。礦藏有煤、金、銀、銅、錳、鉛鋅等。銅九鐵路、沿江高速、318國道、221省道、321省道過境。池州港為長江客貨運輸中轉港之一。土特産有高坦翠微、霄坑緑茶、西山焦棗、清溪麥魚、秋浦花鱖等。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齊山-秋浦仙境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摩崖石刻、杏花林古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明太子釣臺是全國十大古釣臺之一。還有宋代包公井、明代百牙山塔、大王洞溶洞群等風景名勝。 |
|
貴池環境優美。境內森林覆蓋率達38.4%,生態資源保護良好,有老山、十八索等省級自然保護區。齊山--秋浦仙境(齊山、萬羅山、大王洞、四嶺水庫、秋浦河)為首批省級風景名勝;杏花
地理位置行政區劃圖村因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而聞名中外,成為全國唯一以村建志的村;有妙姻塔、百牙塔、文選樓、昭明太子釣臺等名勝古跡。
貴池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薈萃之地,素有"千載詩人地"美譽。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五遊秋浦,歷史上諸多名人如韓當、黃蓋、杜牧、包拯都曾任過池州地方官。我國無産階級革命傢姚依林同志就是貴池區劉街鄉劉街村人。 貴池還是中國古儺戲的發源地之一。儺戲以其豐富的內涵、古樸的表演,被譽為"戲劇活化石"。
貴池物産富饒。盛産糧、棉、油、茶、蠶繭等,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大縣,全國優質棉生産基地,全國最大的淡水有核珍珠和無核珍珠養殖基地。水産品有鱖魚、青蝦、螃蟹、甲魚、珍珠等,尤以鱖魚名揚大江內外,"秋浦花鱖"2001年度國際農業博覽會金奬。農林名特産品有高坦翠微、肖坑緑茶、貴池紅茶、梅村板慄、西山焦棗、秋浦花鱖,其中不少為古時貢品。礦産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探明可供開採的有金、銅、煤、銀、鉛鋅、花崗石、白雲石等30多個品種,是全省煤炭、黃金生産重點縣之一。
貴池交通便捷。長江黃金水道流經該區76公裏,318國道橫貫東西,貴銅沿江公路縮短了貴池與銅陵的距離,銅九鐵路、沿江高速公路貴池段即將通車。全區已基本形成以鄉鎮幹綫為骨架、幹支相接、城鄉貫通的公路網。城區已擁有4萬門程控電話,25個鄉鎮處全部開通程控電話。
貴池2001 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1.13億元,財政收入1.5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8億元,外貿自營出口401萬美元。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 4.92億元。農業總産值達6.52億元(90年不變價),列入考核的2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産值3.5億元(90年不變價)。城鎮職工年平均工資688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2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8%和3.7%。 |
|
貴池區轄8個街道、9個鎮:池陽街道、秋浦街道、裏山街道、江口街道、梅竜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秋江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梅街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棠溪鎮。 |
|
五代置貴池縣。貴池水在縣西而得名。
因梁昭明太子蕭統盛贊“水好魚美”而得名“貴池”。漢初置石城縣(今殷匯鎮灌口),屬揚州之丹陽郡。南朝時石城屬南陵郡。梁大同年間,僑立南太原郡於石城縣地,不久即廢。陳天嘉元年(560年),改南陵郡為北江州,石城屬北江州。隋開皇九年(589年)廢石城縣入南陵,十九年(599年)復析南陵西五鄉並石城故地置秋浦縣。以縣城臨秋浦水得名,治所石城,屬宣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秋浦縣屬池州,貞觀元年池州廢,縣還隸宣州。永泰元年(765 年)復置池州,秋浦縣屬池州,為池州治。唐代中葉,秋浦縣屬秋浦郡,晚唐屬池陽郡。
五代十國吳順義六年(926年)改名貴池縣。貴池水在縣西而得名。宋為池州池陽郡,元為池州路。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屬九華府,後屬池州府。清順治時,屬江南左布政史池州府,康熙六年(1667年),隸屬安徽省池州府。民國2年(1913年)1月8日廢道府州,貴池縣隸屬安徽省。民國3年,隸屬蕪湖道,民國17年再次直隸安徽省。民國21年10月至31 年,安徽省第八區行政區。
1949年4月貴池解放,屬皖南行署池州專區。1952年1月30日,屬安徽省安慶專區。1965年7月,屬池州專區。1980年元月屬安慶地區。1988年復置池州地區,同時貴池縣改貴池市,屬池州地區。
1988年設立縣級貴池市。1988年,貴池市轄5區,2鎮,26鄉:城關區、烏沙區、殷匯區、梅街區、觀前區,池州鎮、殷匯鎮,烏沙鄉、馬衙鄉、雙橋鄉、梅竜鄉、牌樓鄉、觀前鄉、梅村鄉、墩上鄉、裏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桃坡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1)撤銷池州地區和縣級貴池市,設立地級池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貴池區。(2)池州市設立貴池區,以原縣級池州市的行政區域為貴池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長江南路。(3)池州市轄原池州地區的東至縣、石臺縣、青陽縣和新設立的貴池區。
1988年,原縣級貴池市轄5區,2鎮,26鄉:城關區、烏沙區、殷匯區、梅街區、觀前區,池州鎮、殷匯鎮,烏沙鄉、馬衙鄉、雙橋鄉、梅竜鄉、牌樓鄉、觀前鄉、梅村鄉、墩上鄉、裏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桃坡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1年,撤銷烏沙鄉,設立烏沙鎮。
1992年,撤銷池州鎮,設立池陽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主城區大部分居民委員會)、秋浦街道辦事處(管理原池州鎮所轄村民委員會和部分居民委員會,以及裏山鄉的齊山村);撤銷馬衙鄉,設立馬衙鎮;撤銷涓橋鄉,設立涓橋鎮;撤銷梅竜鄉,設立梅竜鎮;撤銷桃坡鄉,與劉街鄉的梅街村合併設立梅街鎮;撤銷牌樓鄉,設立牌樓鎮;撤銷觀前鄉,設立觀前鎮。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市轄2個街道、8個鎮、19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殷匯鎮、烏沙鎮、馬衙鎮、涓橋鎮、梅竜鎮、梅街鎮、牌樓鎮、觀前鎮、梅村鄉、墩上鄉、裏山鄉、江口鄉、塘田鄉、晏塘鄉、銅山鄉、木閘鄉、棠溪鄉、茅坦鄉、解放鄉、高脊嶺鄉、阮橋鄉、劉街鄉、高坦鄉、清溪鄉、灌口鄉、桐梓山鄉、駐駕鄉。
1999年,撤銷裏山鄉,設立裏山街道辦事處 ;撤銷江口鄉,設立江口街道辦事處。
2000年,貴池區轄4個街道、8個鎮、1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55489人,其中:池陽街道 87380人、秋浦街道 24364人、江口街道 12027人、裏山街道 20036人、烏沙鎮 15790人、殷匯鎮 27954人、牌樓鎮 21473人、梅街鎮 11799人、馬衙鎮 24754人、觀前鎮 12743人、梅竜鎮 13772人、涓橋鎮 26326人、清溪鄉 8421人、駐駕鄉 17359人、高脊嶺鄉 20105人、阮橋鄉 16259人、木閘鄉 18509人、晏塘鄉 20750人、灌口鄉 16696人、高坦鄉 14774人、唐田鄉 20379人、銅山鄉 17062人、棠溪鄉 11782人、劉街鄉 10151人、梅村鄉 9350人、解放鄉 10026人、墩上鄉 20879人、茅坦鄉 13345人、桐梓山鄉 11224人。
2001年,撤銷清溪鄉,將4個村並入裏山街道、2個村並入涓橋鎮;撤銷桐梓山鄉,並入梅竜鎮;撤銷駐駕鄉,並入烏沙鎮;撤銷灌口鄉,將8個村並入殷匯鎮,8個村並入新設立的梅村鎮;撤銷梅村鄉,設立梅村鎮;撤銷墩上鄉,設立墩上鎮;撤銷塘田鄉,設立塘田鎮;撤銷晏塘鄉,設立晏塘鎮;撤銷銅山鄉,設立牛頭山鎮。全區村委會數由293個減少到291個:觀前鎮新湖村、新義村合併為新湖村;觀前村、新建村合併為觀前村。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辦事處、秋浦街道辦事處、江口街道辦事處、裏山街道辦事處、烏沙鎮、殷匯鎮、牌樓鎮、梅街鎮、馬衙鎮、觀前鎮、梅竜鎮、涓橋鎮、晏塘鎮、牛頭山鎮、唐田鎮、梅村鎮、墩上鎮、高脊嶺鄉、阮橋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共有36個居委會、291個村委會。
2004年底,貴池區轄4個街道、13個鎮、8個鄉:池陽街道、秋浦街道、裏山街道、江口街道、殷匯鎮、牛頭山鎮、涓橋鎮、馬衙鎮、墩上鎮、梅竜鎮、梅街鎮、觀前鎮、梅村鎮、唐田鎮、牌樓鎮、烏沙鎮、晏塘鎮、阮橋鄉、高脊嶺鄉、木閘鄉、高坦鄉、棠溪鄉、劉街鄉、解放鄉、茅坦鄉。
2007年2月5日,中共池州市貴池區委、池州市貴池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池州市貴池區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貴發1號):撤銷梅街鎮、劉街鄉、牛頭山鎮、木閘鄉、梅村鎮、高坦鄉、烏沙鎮、晏塘鎮、棠溪鄉、梅竜鎮、馬衙鎮、觀前鎮、墩上鎮、茅坦鄉、裏山街道、解放鄉、阮橋鄉、高脊嶺鄉。新組建梅街鎮、牛頭山鎮、梅村鎮、烏沙鎮、棠溪鎮和梅竜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裏山街道、秋江街道。
1、撤銷梅街鎮、劉街鄉,合併組建新的梅街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梅街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梅街鎮轄18個村委會,行政區域面積263平方千米,總人口2275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49人。
2、撤銷牛頭山鎮、木閘鄉,合併組建新的牛頭山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牛頭山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牛頭山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144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247人。
3、撤銷梅村鎮、高坦鄉,合併組建新的梅村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高坦鄉政府駐地。新設立的梅村鎮轄19個村委會,行政區域面積261平方千米,總人口2813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77人。
4、撤銷烏沙鎮(析出普慶、玉樓、紅楊、小上、駐駕、幸福、古中、王行、北閘、長樂、同樂、民生12個村)、晏塘鎮,組建新的烏沙鎮,鎮政府駐地設在原烏沙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烏沙鎮轄2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01平方千米,總人口455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221人。
5、撤銷棠溪鄉,設立棠溪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新設立的棠溪鎮轄9個村委會,行政區域面積251平方千米,總人口中1216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15人。
6、撤銷梅竜鎮,設立梅竜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原梅竜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梅竜街道轄1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08平方千米,總人口2965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16人。
7、撤銷馬衙鎮、觀前鎮,合併組建馬衙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原馬衙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馬衙街道轄2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77平方千米,總人口4196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32人。
8、撤銷墩上鎮、茅坦鄉,合併組建墩上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原墩上鎮政府駐地。新設立的墩上街道轄2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面積199平方千米,總人口3849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93人。
9、撤銷解放鄉,將其整建製並入裏山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新設立的裏山街道轄2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203平方千米,總人口3949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05人。
10、撤銷阮橋鄉、高脊嶺鄉,將烏沙鎮析出的12個村與其合併,組建秋江街道,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在原阮橋鄉政府駐地。新設立的秋江街道轄3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122平方千米,總人口65014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86人。
保留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殷匯鎮、涓橋鎮、唐田鎮、牌樓鎮。經調整,貴池區的行政區劃為:9個建製鎮和8個街道。 |
|
1、儺戲 貴池儺戲,分佈於東部的劉街、梅村、茅坦等鄉鎮。是傳承遠古時期驅鬼逐疫、祈求吉祥的民間戲麯。它的演出以宗族為單位,由族中男丁頭戴木質面具扮演,無職業班社。演出時間均在每年正月。表演形式有儺儀、儺舞。儺儀,是儺信仰的關鍵,主要是請神、祭神,娛神,酬神、送神歸位。劇目有《新年齋》、《問土地》、《鞭耕牛》等。儺舞,是演員頭帶儺面具進行表演,劇目有《開天闢地》、《舞回回》、《舞和合》、《條赤鳥》、《孟薑女》、《章文顯》、《陳州放糧》、《劉文竜趕考》等。
2、羅城民歌 羅城,在貴池區墩上鎮許橋,其地四周環山,形似稻籮而故名羅城。羅城民歌從哪朝哪代開始唱起,無處查考。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羅城民歌這一鄉土文化從田間地頭唱出了縣城、省城,乃至京城,與鳳陽花鼓燈相媲美,謂“南歌北舞”。有唱詞道:“山歌本是古人留,留給後人解憂愁,一天要是不唱歌,三歲小孩急白頭”。
著名人物
薑秀珍 女,1935年10月生於貴池羅城。中共黨員,國傢二級歌唱演員。全國著名民歌手。任過蕪湖師範大學中文係、藝術係兼職教師。歷任全國第四屆文聯委員,中國民協第二、三屆理事及常任理事,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歌謠協會理事,安徽省第二屆文聯常委、省作協第二屆常務理事,省民協第二屆副主席,安徽省第五屆人大代表,獲文藝界省級勞動模範。1964年5月出席華東會演—第五屆“上海之春”音樂會,受到陳毅副總理的接見;1960年7月,出席全國第三次文代會。同月23日,受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接見並拍照留念,並在人民大會堂匯報演唱,文化部周楊部長稱她是安徽的“劉三姐”。賀敬之部長親筆為她題詞:“人民歌手永遠為人民歌唱”。她的成名作是長詩《山歌唱到北京城》,代表作是紀念周總理的《敬酒歌》。先後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詩刊》、《中國文學英文版》、《民間文學》上發表上百首(篇)詩歌、散文。著有詩歌集周揚部長題寫書名《一個女歌手的歌》,1989年獲第二屆全國民間文學作品三等奬。此書已選送北京魯迅文學院,中國當代文學館收藏。1987年10月,論文《談民歌在人民生活中有着特殊地位》獲首屆中國“長江歌會”民歌研究優秀論文奬,1991年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特頒發貢獻卓著榮譽奬,她的名字被錄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文學大辭典》、《中國古今中外女名人辭典》、《中國作傢大辭典》等。
紀念建築物
1、姚依林銅像 位於貴池城百牙山南麓,1999年鑄立落成。姚依林(1917年9月—1994年12月),貴池人,歷任商務部部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職。姚依林銅像坐北朝南,高2.12米,重2.6噸。銅像造型是取1993年5月回家乡在齊山留影時照片。姚依林身着西服,坐在藤椅上,極目遠望。銅像底座花崗岩石上,鎸有江澤民題寫的“姚依林同志”五個鎦金大字。銅像背後,築一環狀花崗岩質碑林,上刻姚依林生平。銅像周圍,植有四季長青的松樹,正面為廣場。
2、貴池革命烈士陵園 位於貴池城西杏花村地。1990年7月興建。占地6萬平方米。依山傍水,318國道橫貫其東。清溪河水流經其北。園周松樹成林,杏樹成蔭。陵園整體自西南嚮東北分別由紀念塔、紀念廣場、烈士碑林、凌霄烈士墓、菱形水池等組成。主體烈士塔通體為暗紅色花崗岩壘成,象徵烈士鮮血染紅的貴池大地;塔身由兩個三棱體組成,正面鎸刻“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雄勁有力的大字;塔高28米,寓意中共貴池特支建於1928年;遠眺塔頂,似鐮刀斧頭的黨旗飄入雲間。塔的正面為2萬多平方米的廣場,廣場北端立有高1。5米、長100餘米的碑林,碑上刻有貴池籍從土地革命時期至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數百名烈士名錄。碑林中間築有從紅旗山遷葬的凌霄烈士墓。北部山腳為棱形放生池。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1、七星墩遺址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裏山街道辦事處白沙村。1984年發現,為臺地類型,七個土墩連成一體,占地總面積2.51萬平方米,遺址範圍高出地面在4—6米之間。遺址表面散布大量紅燒土塊、陶片。先後發現有石錛、石斧、石鏃、礫石網墜等生産工具;陶片有鼎、鬲足,器沿、腹底等殘片。紋飾有粗、細繩紋、藍紋、劃紋、回紋、席紋等。從發現的石器、陶片考證,為新石器至商周古人類居住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團山泡遺址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梅竜鎮郭港村的長江灘地。臺地高12米,面積3000平方米。1985年發現。遺址東面早年被一窯廠取土破壞。從其剖面觀察,文化內涵豐富,間夾有30釐米至50釐米的灰燼層,採集的文物標本有磨製石斧,有段石錛、穿孔石鏟、銅斧、蚌刀、骨針等,陶片有器物的足、沿、腹、底等殘件,陶質為泥質紅陶,夾砂褐陶、黑皮陶、印紋硬陶等;紋飾有繩紋、雲雷、方格、劃紋等。經發現的石器、銅器、陶片分析,為一新石器至商周時期遺址。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九房朱遺址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木閘鄉長嶺村。1985發現,為一臺地類型,臺地高出四周6米,面積5000平方米。東南面為三級階梯狀,西北面為陡坡,頂部闢為旱地。採集的文物標本有銅斧、磨製石鏟等;陶片多為黑陶,以印紋陶為主;紋飾有網紋、方格紋、細繩紋等,器足均為實心。1987年3月間,在遺址南部發現一件紅砂岩石質鑄範,範面有钁、針、魚鈎鑄槽。一範同鑄三件器物在國內出土文物中尚屬少見,此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江南地區商周時期文化和冶鑄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4、昭明太子釣臺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殷匯鎮楊橋村的郎山崖。釣臺上部橫貫殷(匯)石(臺)公路,崖下秋浦河水涇流。這裏懸崖陡立,直插河中,是竜舒河河水匯入秋浦河交界處。當山洪暴發時,水勢洶猛,飛流急旋,直衝崖壁,再轉90度大灣嚮西急流。待洪水平穩之後,水面清靜,澄碧如鏡,古時稱之為“玉鏡潭”。崖腰處有一巨大石平展,是一處天然的垂釣處。據明朝《嘉靖池州府志》記載,“秋浦郎山梁昭明太子垂釣處也”。昭明太子,姓蕭名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南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位於此地的古石城縣是其封邑,昭明常住秀山編《文選》,閑時垂釣“玉鏡潭”。昭明死後,貴池先民拜請武帝賜太子衣冠,於秀山築塚紀念。昭明釣臺,唐宋以來,遊人不絶,留下了不少題詠,如古人張惠《聖修》詩云:“蕭梁帝業也成灰,此地惟餘釣臺;春雨潭邊縈碧柳,暮雲石上鎖蒼苔;曾誰泛艇來鳧渚,空憶垂綸傍水隈;坐話當年風韻事,煙波影裏幾徘徊”。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李白釣臺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裏山街道辦事處裏山村,地處清溪河畔的江祖山,與萬羅山隔河侍立。江祖石因江祖山而命名。直插深不可測、明靜如鏡的江祖潭中。江祖山,古木蒼勁,藤根盤繞,存有興道院、仙人亭遺址。峭壁之處挑出一塊巨石,突兀在江祖潭水面,這就是唐朝李白垂釣處。今人當泛舟遊戈江祖潭,仰首可見當年係舟亭靠的“牛鼻穿纜孔”。在其下方的崖面,留有幾幅摩崖石刻。李白,唐朝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數遊秋浦,曾泛舟清溪河,垂釣於此,並留有“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緑字錦苔生”詩句。明清之際,追循李白遊蹤的人絡繹不絶,如明代戲麯傢佘翹詩云:“臨流洗緑苔,摩崖寫黃絹;何人可與語?江祖一片石”。清人王錫壁詩曰:“怪石臨溪水,沿洄秋氣森;謫仙今不見,誰與話同心”。現為安徽省級風景名勝區,其摩崖石刻並入萬羅山摩崖石刻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吳應箕殉難處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聯閤村石灰衝。吳應箕,字次尾,號樓山,貴池人,明末的政治傢、文學家。他天資聰明,才華出衆,但仕途不順,積極投入明末抗清運動,曾在貴池秋浦河畔泥灣山起兵抗清,被獲後殉難於石灰衝山口施。生前著有《兩朝剝復錄》、《樓山堂集》等。殉難處立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花崗岩石碑記,碑高1.2米,寬0.40米,厚0.20米,文曰:“吳應箕先生殉難處”。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1、妙因塔 俗稱清溪塔。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街道辦事處流坡村的長江岸邊,與百牙山塔遙遙相對。明朝萬歷十九年(1601年)池州知府錢賈始建,至萬歷四十年知府金本高迄工。崇禎十五年(1642年)夏,塔剎遭雷擊毀,2003年池州市人民政府修復。塔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製,高55.7米,周長37.69米。底層設磚製須彌座,束腰處有磚雕。塔身上下均有欄額和普柏枋,磚雕為捲雲紋飾。有石、磚階從復壁中盤旋而上,塔內諸層有佛龕,石質匾額。縱觀塔的造型,粗獷蒼勁,莊重古樸。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百牙山塔 位於貴池城北百牙山處,塔取山名。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池州知府陸岡建,是一座風水塔。據清光緒《貴池縣志》記載,百牙山塔是“取地理補短益卑之象”,“大培池州風水之不足”而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製,高34.4米,直徑6.68米。底層設低矮臺基,轉角為園形倚柱,丁式柱礎。各層均設平座,佛龕。有磚階自復壁中盤旋而上,塔心寶呈穹窿收頂,七層處置千斤木承托剎柱,頂端立青銅質葫蘆狀剎。外觀塔體,上、下收分明顯,輪廓綫條挺拔剛健,給人一種玲瓏瘦巧的美感。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興濟橋 又名七孔橋,俗稱“東門橋”。位於貴池城東濟川河上。明朝萬歷十三年(1585年)池州知府劉孟雷建造,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池州知府重修,1990年貴池市人民政府全面整修。橋長239米,寬9.4米。整個橋體均用花崗岩石構成,七拱連跨,拱以條石框式縱聯券起。橋墩逆水面壘有水分金剛雁翅。橋面鋪有條石,兩側設有石質望柱、欄板。整個橋梁砌縫相錯,造形別緻,佈置巧妙,結構穩定,是貴池現存最長的古代橋梁。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雙溪橋 俗稱胭脂橋,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花廟村雙溪口,橋以地名取名。始建年代失考。為拱形單孔石橋,長31.2米,寬5米,高6米。橋拱為縱聯分節並列式,橋面鋪以條石,兩側立望柱、欄板、素面。整個橋體留有明代建築風格。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5、義興橋 又名華陽閣義興橋。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涓橋鎮葉管村。相傳,為元代績溪縣令葉楠為家乡捐奉義建。橋為擡梁架木質結構,橋之兩端用青石壘墩,單孔,橋面為7根直徑0.4米的古桕橫跨兩端,桕木上鋪木板,橋上建廊,兩端築室,其上建亭。橋長21.2米,寬4米,孔徑8米。此橋結構獨特,設想實惠,既能通行,又有護橋之利,還能兼歇行人。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6、杜氏宗祠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茅坦鄉茅坦村。明清建築,係唐代詩人杜荀鶴後人所建。祠為三進,平面呈長方形,建築佈局以門廳、天井、正廳、天井,祭祖祠相屬。整體為臺梁架磚木結構,碩大的月梁縱橫交錯,木雕、畫枋穿插其間;柱礎石精雕細琢繁縟的花卉、禽獸圖案,磚雕、石刻設於後進天井處,整個宗祠建築規範宏大,古樸狀觀。祠前為廣場,廣場端有排列對稱的旗鼓石。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俞村章氏宗祠 又名仲德公祠,位於池州市貴池區解放鄉俞村村,明清建築,座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三進,以門廳、天井、正廳、祭祖祠相屬。宗祠進深長46.7米,寬20.3米。為擡梁式磚木結構,青石壘基,四周立砌不荷重墻,每根立柱均墊有青石質柱礎,柱礎石既有圓形,也有八方形,通體刻有暗八仙、飛禽走獸、纏枝花卉圖案。整體平面配置對稱,中進與後進兩側設有廂房、配房,以檻窗格扇相隔。祠內仍懸挂有清代“欽命督儲”、“徑國儲猷”、“名宿雍升”等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廣場前置旗鼓石兩對。現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高氏宗祠 又名歸隱堂,位於池州市貴池區棠溪鄉石門村。明清建築,坐北朝南,進深長65米,寬15米至17米。據《高氏宗譜》記載,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原有7進,現存6進,依次建築為門廳、中下廳、中上廳、香火堂、孝思堂、祭拜堂、祭祖祠。其建築形式為擡梁架磚木結構,四周立砌不荷重墻。整體木質構架雕刻較少,柱礎石既有鼓腹形,也有八面狀,通體鑿有禽獸、花卉圖案。祠內仍懸挂“瑤池冰雪”、“思眷在德”等木質匾額。祠前設有廣場,廣場端築有半月形放生池。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9、姚氏宗祠 位於池州市貴池區劉街鄉姚街村。明清建築,祠為三進,面寬12.8米,進深長58.9米,門廳早年倒塌,白色大理石門罩仍存。整體建築為磚木擡梁架結構,梁枋雕刻較少。祭祖祠左右兩側墻體立有明朝“來竜碑記”和清朝“重修建祠實錄”碑記,祠內懸挂“鰲峰目躋”木質匾額。祠前為廣場,並立有唐朝李白遊蝦湖時而作的《宿蝦湖》詩句碑記,廣場端築有半月形放生池。現為貴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
1、杜牧與清明詩 貴池秀山門外的杏花村,古時方園十裏,杏樹萬株。村中既有茅捨酒坊,又有十二名景。杜牧於唐朝會昌四年(844年)由黃州(湖北黃崗)任滿轉池州刺史。在公暇之餘,常到村中郊遊。次年清明之日,刺史他又來賞春,此時,天不作美,細雨蒙蒙,偏不放晴,便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絶唱:“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詩句。詩中首句,用“清明”二字點出了時令,用“雨”字寫出了當時的環境和氣氛,“紛紛”描繪了江南四月的春雨意境,道出了雨中行人的心情,傳神地勾畫出路上行人傷情的內心活動,在蒙蒙細雨中又增添了一層愁緒。行人欲找酒店,既可避雨,又可飲酒解悶,於是寫出了“酒傢何處有”,時巧遇一牧童,不用口答一遙指。該詩以清淺明麗的語言,用極其輕鬆自然的筆調,勾勒出杏花村中一幅春日雨中行人問路圖,充溢詩情畫意。自此,淪於荒郊野外之中的貴池杏花村隨《清明》詩名播青史,飲譽天下。真可謂,跡以人重,地以名傳。
2、滋潤民心的包公井 包公井,在貴池城內孝肅街。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包拯出任池州知府。相傳次年久旱無雨,旱情十分嚴重,府治東邊的齊川河,平天湖均已幹涸,百姓們用水十分睏難,衹得翻山越嶺到距府治北五裏許的長江擔水。時任知府的包拯,心係黎民,心中焦急。一日,他解愁漫步府周,偶然發現圍墻角處一塊地土很潮濕,心想,此地若挖井出水,也可解百姓用水之難。於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待挖到數尺後,果然滲水。包拯為了防止百姓鬧水荒而爭吵,便派四名衙役輪流維持秩序。幾日後,四名衙役財迷心竅,競幹起了以井水收銀兩的勒索勾當來。有一天,包知府出府踱步,聽百姓們議論起以井水收銀錢之事,甚是腦火,便立即訪查,升堂斷情。包拯對四名勒索銀兩的衙役,除痛打五十大板外,罰他們四人將原井挖大四倍,上部另置三口井眼。這樣,一個井體上置四口井眼就是這樣形成的。此井說來也怪,不但久旱不涸,而且水味甘甜,如果貪官污吏喝了,立即頭暈眼花。後來,貴池先民為紀念知府包拯,稱之為“包公四眼井”。
3、嶽飛與翠微亭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嶽飛奉命出師池州,在貴池城東齊山安營紮寨。黎民百姓聞知嶽飛徵戰駐紮在貴池的喜訊,無不歡欣雀躍,打着十番鑼鼓,吹着黃銅喇叭,殺豬宰羊,忙忙碌碌,捧出杏花名酒,慰勞將士。一日黃昏,嶽飛勒住繮繩,慢步踏着石級登山,耳邊百鳥喧唱,眼前修竹翠緑,山花競放,妖妍迷人,遍地芳草也象為嶽元帥鋪起了碧緑的地毯。他上得山頂,被眼前的萬壑雲濤、石林如筍的奇妙景觀所陶醉。“得得”清脆的馬啼聲使他如醉神迷,不知不覺來到了翠微亭,仰首一見“翠微”二字,腦海中聯想起唐代詩仙李白的“搖筆望白雲,開簾當翠微”詩句,時侍從官言道:“杜牧公在池任刺史時,為紀念李白,特築此亭”。“哦••••••!” 嶽飛微微露出笑容,又深情長聲噓嘆,面部雖帶喜色,但含有三分憂慮。當跨入亭中,一陣清風輕拂着戰袍,檐角的風鈴叮口當着響。他放眼北方,但見那滾滾長江,猶如千萬匹白馬馳騁,他慢將三綹清髯,浮想聯翩,既戀錦綉的山光水色,更念抗金保國的重任。即時他巨手一揮,身旁侍從立即把早已準備好的文房四寶捧到面前,身經百丈的嶽元帥,提起玉管羊毫,飽蘸濃黑徽墨,在鋪開的宣紙上寫出了動人的“經年塵土滿徵衣,得得尋芳上翠微。好山好水觀未足,馬啼催趁月明歸”《齊山翠微亭》詩句。據說嶽飛在風波亭被害後,抗金名將韓世忠就仿照貴池的翠微亭,在杭州西湖嶽王墓附近又建了座翠微亭,以紀念嶽飛的愛國精神。
4、乾隆梅竜留佳話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貴池梅竜鎮有傢兄妹合開的梅傢飯店,兄長人稱梅大哥,小妹人喊梅小姐,兩人知書達禮,為人厚道,買賣公平,生意興旺。一日午後,店中來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客人,梅小姐出來招呼,客人一見,驚嘆不以,那梅小姐雖是小鎮村姑,但天生麗質,舉止文雅。梅小姐見來客氣度不凡,氣宇軒昂,不禁春心為之一動。兩人攀談起來,天南地北,談古論今,非常投機,直談到日落西山。梅大哥看妹妹與來客似有相見恨晚之意,心想,來客相貌堂堂,妹妹又年芳十八,尚未婚嫁,正是一段好姻緣。於是叫應娘子,晚餐招待客人,席間,妹與來客眉來眼去,情投意合。哥哥主婚,嫂嫂為媒,將妹妹許配客人。當晚拜了花燭,入了洞房。此後幾日,兩人恩愛有加。至七日梅傢方知,客人競然是當今萬歲。乾隆因國事在身,即日離開梅冶去姑蘇。臨行前,將玉墜交給梅小姐為憑,定為五月初五迎她進宮,立為貴妃。光陰似箭,已到五月初五,清晨,梅小姐梳洗打扮,準備迎駕,誰知等到黃昏未見江中來帆,而一直等到七月初五,仍不見宮中來人迎親,可憐的梅小姐悔恨受騙,失望之極,一氣之下,投九華河自盡。乾隆帝弘歷不僅是當今聖主,而且也是人間情種,豈能忘記聰明賢淑的梅小姐。八月初十,迎親鑾駕已停靠長江岸邊,分成兩路,一路去府衙傳聖旨,一路直去梅竜鎮,當帆船行至查村時,方知梅小姐因把八月十五聽成五月初五,已投河殉情。大臣們衹得作罷,返還京都。後人為紀念皇梅豔事,將迎親隊伍駐紮地取名為駐駕,將查村取名鑾宮坂,將梅冶鎮改名梅竜鎮。
5、水打秋浦縣 秋浦縣由石城縣更名,古河道秋浦橫貫其南。相傳,秋浦縣衙有一群惡棍,欺民霸財,百姓為此淚水浸鹹了秋江水,於是激怒了白竜。俗語雲:一條白竜存九十五條蛟,它們就是兵。一日,白竜匯集蛟竜集會,要鏟除惡棍,為民除害,當下將任務交給了蜈蚣蛟。蜈蚣蛟的天敵是公雞,在舉事前蜈蚣蛟化成一位老道走村竄戶,殺絶公雞,卻遺漏了玉屏山頂“仰天堂”尼姑庵。某日,蜈蚣蛟按照白竜大王的命令,出徵除惡,當行至離縣衙三裏許地時,突然從東邊玉屏山頂飛下了一隻獨腳大公雞,一口啄到蜈蚣蛟的脊背,蜈蚣蛟疼痛難忍,尾巴一擺,此時洪水泛濫,淹沒了全城••••••縣府中惡魔雖然鏟除,但百姓也因此而遭殃。白竜大怒,伸爪往公雞身上一點,立即形成一座孤形山,那就是雞公山;為懲罰蜈蚣蛟辦事草率,取消它升仙資格,化作一條河,那就是竜須河。 |
|
貴池,因水而名。《輿地志》雲:梁昭明太子,以其水出魚美,名為貴池。“秋浦,亦以秋浦河而得名”。貴池作為水名,來源有二,一指貴長池,在縣之西南鄉,秀山腳下。一指池口河,其源有五,匯於秋浦河,繞城西過鎮山,入池口河,註入大江。入江處為魚貴口,今稱池口。丁紹軾《荒政碑記》雲:郡以池名,蓋郭外即湖,湖外為江,郡治襟江帶湖,城闕宮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由來於此。今城西南70裏,有蒼埠鎮,東西兩石山夾立如城,故名石城,是石城縣故址。
貴池山水,清秀絢麗。秋浦河從石臺山區,納衆流蜿蜒而來,碧水清流,宛若瀟湘。王十朋《泊池州》雲“城南風物似西湖,萬裏歸舟入畫圖”。湯顯祖以為“銅陵山北九華西,秋浦風煙似會稽。”李白則雲:“青溪勝桐廬,淹留未忍歸。”秋浦入江處,池口,舊有亭臺,可以登眺大江洶涌的壯麗圖景。杜牧登池口黃竜山貴池亭,有七律雲:“倚雲軒檻夏疑秋,下視西江一帶流。鳥簇晴沙殘照落,風回極浦片帆收。驚濤隱隱遙天際,遠樹微微古岸頭。衹此登攀心便足,何須個個到瀛洲”。城南齊山,曾與九華山齊名。因數峰等齊,故名齊山。山中集岩、洞、泉、石、𠔌之勝。前人有詩贊雲,“山離城郭兩三裏,景勝西湖六七分”。“無岩不是玲瓏體,有石皆成瘦縐紋”。晚唐詩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有名篇《九日齊山登高》後司馬光、王安石、梅堯臣、蘇舜卿、楊萬裏、周必大、範成大等都曾和韻作詩,使齊山聲名更加遠播。南宋愛國名將嶽飛經過池州,在戎馬倥傯中也不忘遊覽齊山,並賦詩一首:“經年塵土滿徵衣,特特尋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不盡,馬蹄催乘月明歸”。後人取其詩意,建有翠微亭。又有三奇亭,因妙空岩、石鼓洞、仙人橋,號稱齊山三奇而名。如今古代建築,雖已盡廢,自然景觀依然奇麗。山上古人題刻很多,有些至今尚可辨認。寄隱岩,刻有“齊山”兩個大字,傳為包拯手書。現在齊山勝境已得修治,遊人絡繹不絶。城西門外,有杏花村,即杜牧詠《清明》詩處。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藉問酒傢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自杜公詩後,杏花村遂成千古名區。明人瀋昌有詩描寫當時景物雲:“杏花枝上着春風,十裏煙村一色紅,欲問當年沽酒處,竹籬西去小橋東。”縣南鄉還有大王洞,總面積有3萬平方米,已開發大天潦、小天潦、大王三洞。洞外林岩幽𠔌,洞內鐘乳繽紛,有水簾、碧潭、溪流之勝。
李白於天寶十三年(754)至秋浦,沿清溪遊賞、垂釣,寫下了聞名的組詩《秋浦歌》。作詩為秋浦河上的玉鏡潭命名。詩云“我來遊秋浦,三入桃陂原。千峰照積雪,萬壑盡啼猿。溪當大樓南,溪水正南奔。回作玉鏡潭,澄明洗心魂。”詩下自註:“潭在秋浦桃鬍陂下,予新名此潭。” |
|
- n.: Chizhou District
|
|
貴池, 貴池縣 |
|
貴池區分局 | 貴池區殘聯 | 貴池區科協 | 貴池區人武部 | 貴池區檔案局 | 貴池區農機局 | 貴池區公路分局 | 貴池區委區委辦 | 貴池區煙草專賣局 | 貴池區糖煙酒公司 | 貴池區農業機械技術學校 | 市供銷社貴池區供銷社 | 池州市貴池區衛生防疫站 | 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職業技術學院 | |
|
|
梅竜鎮 | 烏沙鎮 | 牌樓鎮 | 解放鄉 | 秋浦街道 | 江口街道 | 牛頭山鎮 | 池陽街道 | 裏山街道 | 梅竜街道 | 馬衙街道 | 墩上街道 | 秋江街道 | 殷匯鎮 | 涓橋鎮 | 梅街鎮 | 梅村鎮 | 唐田鎮 | 木閘鄉 | 棠溪鄉 | 茅坦鄉 | 高脊嶺鄉 | 阮橋鄉 | 劉街鄉 | 高坦鄉 | 池州市開發區 | 馬衙鎮 | 觀前鎮 | 晏塘鎮 | 墩上鎮 | 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 棠溪鎮 | |
貴池寶塔 | 大王洞 | 貴池農業科技示範園 | 十八索自然保護區 | 四嶺風景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