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854300 代碼:542126 區號:0895 拼音:Chá Yǎ Xiàn
察雅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地區中南部,距地區行署駐地90千米。東經97°02′-98°05′,北緯30°01′-31°01′。東接貢覺縣,南芒康、左貢縣,西隔怒江與八宿縣相望,北與昌都縣毗鄰。縣域東西最大距離18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6千米。總面積8250.61平方千米,總人口53628人。
地處橫斷山脈北部和瀾滄江中上遊東岸。地形復雜多變,東、南、北部略高,西部低,中部係河𠔌地帶,平均海拔3500米,相對高差2100米。境內河流密佈。屬高原寒溫帶半幹旱季風性氣候,年降水量400毫米,年均溫8℃。有與川藏公路相連的專綫公路。屬半農半牧縣。主要旅遊景點有嚮康大殿、遍知佛殿、隆竜石雕、莎嘎日楚、角剋寺。 |
|
察雅縣地處橫斷山脈,位於西藏昌都東南部,北連昌都縣,東鄰貢覺縣,南與芒康縣、左貢縣接壤,西與八宿縣毗鄰,縣城距昌都88公裏。總面積8413平方公裏,境內主要河流有瀾滄江、金河、麥麯河,河𠔌地帶最低海拔2900米,山峰最高海拔5000米,平均海拔3500米。全縣轄3鎮10鄉,153個行政村,總人口53628人。有藏、漢、白等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99.8%。
察雅縣城(煙多鎮)、卡貢、吉塘等河𠔌地帶日照充足,幹濕分明,氣候溫和,經濟林木達3000餘畝,盛産香蕉、蘋果、葡萄、水蜜桃、核桃、梨等各類水果;種植各類蔬菜1100餘畝,主要有黃瓜、西紅柿、辣椒、土豆、玉米等,是藏東的水果、蔬菜生産基地。
察雅縣自然資源豐富,礦産主要有鐵礦、銅礦、鉛礦、煤礦等;藥材主要有蟲草、貝母、大黃等;牲畜主要為氂牛、黃牛、馬、山羊、綿羊為主;野生動物主要有獐子、狐狸、馬雞等;旅遊景點主要有吉塘酉西溫泉、煙多寺、香堆嚮康大殿、旺布摩崖造象等。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察雅縣緊緊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結合縣情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團结拼搏,真抓實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03年國內生産總值14084萬元,其中第一産業7034萬元,第二産業3830萬元,第三産業3220萬元,GDP發展速度為19%;縣級財政收入226萬元;鄉鎮企業收入700萬元,多種經營創收2600萬元,民族手工業收入650萬元;糧食總産量達2620萬元;牲畜存欄總數37.69萬頭(衹、匹)。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現金收入697元。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全縣13個鄉鎮通電話;12個鄉鎮通公路,年察公路黑色路面也將於2005年6月竣工;建有水電站6座,光伏電站9座,縣級麥麯河電站與昌都金河電站聯網,電力充足;全縣交通、能源、通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團结務實,與時俱進的察雅將在小康建設的宏偉事業中,再創輝煌!
察雅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民族特色凸顯、人文底藴深厚,是觀光、旅遊、採風、探險、投資、創業的一方熱土,素有“藏東江南”之稱。 |
|
一是總體地勢高,地區切割深總體地勢在2900—4000米之間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全縣4500米以上的山有13座,其餘均為4500米以下的山嶺。現代河床水面海拔在2870米至3100米之間。地形切割一般為1500—1800米,最深可達2900米。
二是層壯地貌發育。察雅境內高原古地形明顯可見兩極平面。第一級海拔5000—5200米,第二級海拔一般在4500—5000米,其次河𠔌地常見,1—2級𠔌肩,海拔高度分別為3300—3400米,3600—3700米,局部寬𠔌河段發育有三至四級階地。
三是構造地貌明顯,海拔在4300米以下地帶,構造特徵突出,四是峽𠔌地貌典型的深切“Ⅴ”形容地。𠔌坡一般大於30度,𠔌寬60米—80米,大量形成的瀉流坡,亂石堆對河床及水利建設施産生較大的影響。
察雅縣境內地貌類型可分為高山深𠔌區,山原區和丘壯區三種。地貌由東部的高原和西部的高山深𠔌構成。1、高山深𠔌。位於本縣西部,包括吉塘、卡貢、察拉、新卡、巴日、則鬆等鄉,占全縣總土面積的32.41%,地勢高差懸殊大,地表切割破裂,峽𠔌幽深,流水湍急,復雜的地形導致氣候的千差萬別,呈現出“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明顯垂直差異。陰坡濕潤,陽坡相對幹旱。2、三原區。分部在察雅中部,為麥麯河流域。包括煙多、榮周、香堆、旺卡、崗卡等鄉,占全縣總面積的34.24%,海拔3000米—4000米。河流下切加深,𠔌底仰望是山,山頂四顧如原。𠔌底農耕地海拔在3700米下。3、丘狀高原。分佈在本縣東部,包括阿孜、宗沙、旺布、擴大等鄉,占全縣總面積的33.36%,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河𠔌寬淺,丘坡平緩,麥麯河的幾條支流(坤達麯、昌麯、旺布麯)十分發育。地勢高,氣候寒冷,無森林分佈,農業利用畜牧業為主。
年平均氣溫11℃ , 無霜期150天左右,年降水量350毫米,集中在7、8、9三個月,年蒸發量1800毫米左右,為降水量的3.5倍。
礦産資源
1、花崗石位於煙多鎮達壩村,距縣城6公裏,麥麯河左邊,交通條件好,電力有保障。貯藏量2億立方米,質量較好,貯藏量豐富,市場前景廣阔,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
2、鐵礦石位於卡貢鄉鄧許村西北半公裏至1公裏的瀾滄江兩岸,距縣城35公裏,距昌都90公裏,交通條件好,電力有保障,經勘控測量,鐵礦儲量1400萬噸左右,含鐵量在40%以上,屬中型中富鐵礦床。
3、石灰石、石膏石位於吉塘鎮吉塘村,距縣城63公裏,距昌都57公裏,214國道綫,交通便利,電力有保障,儲藏量1.5億立方米以上。
4、煤礦位於王卡鄉巴貢村,距縣城60公裏,儲量較為豐富,分佈呈雞窩形狀,易開採,據昌都地區水泥廠化驗表明,燃燒值量為5000—6000大卡/公斤。
5、大理石廠位於卡貢鄉偉熱村,距卡貢鄉政府駐地3.5公裏,儲量在2億立方米以上。
6、全縣金、銀、銅、鉛等均有較為豐富的儲量,由於交通不便、缺乏資金和技術力量,目前尚未探明其具體的儲量以及含量。
民族手工業
1、榮周鄉麥堆手工業。麥堆被人們譽為“匠人之鄉”,是該縣民族工藝品的重點産地,製作的民族工藝品(藏刀、銀飾品、木碗),以其獨特的地方民族特色和精湛的工藝特點,在藏東享有很高的盛譽。
2、該縣具有豐富的畜牧業資源優勢,皮、毛質優價廉。2002年皮、毛産量達18.2萬張,毛絨産量達86.22噸,為發展皮衣、皮包、毛衣、羊毛衫、地毯、藏鞋、厚墊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目前吉塘鎮已開發出部門藏飾産品如:藏靴、藏衣等,其産品已普遍為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49879畝,其中:水地21916畝,旱地27963畝,人均占有0.95畝,主要作物有青稞、小麥、豌豆、油菜、蕎麥。其中:青稞34672畝,小麥6618畝,油菜1878畝,蕎麥1320畝,豌豆5391畝。對發展緑色産品和蕎麥深加工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牧業
草地畜牧業是該縣支柱産業,畜牧業産值占全縣經濟的80%以上,其中:各類牲畜年末存欄數35.6萬頭(衹、匹),其中:牛101796頭,馬騾驢17546匹,羊237471衹。現有草地主要分為: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水熱條件好,載畜量較高,優良牧草占84%,對發展草地率牧生産和畜産品加工、優質奶類産品具有廣阔前景,優勢在於緑色産品無污染。
林業
察雅的光熱資源和初具規模的水果生産(現有果園245個,3667畝,年産水果150萬斤,葡萄園80畝),對發展幹果産業和釀酒産業,建設優化林果業生産和生産基地有可觀前景。全縣森林覆蓋率約為5.8%,主要分佈在酉西、亞許等地,經濟林木有蘋果、桃子、核桃、葡萄、花椒等,境內藴藏有鐵、磷、鎂礦、石膏等礦産資源,溫泉地熱資源,金河水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開發前景和價值。積極實行國傢政策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全縣共有退耕還草5000畝。 |
|
近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察雅縣緊緊抓住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及西部大開發戰略機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結合縣情實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帶領全縣各族人民團结拼搏,真抓實幹,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03年國內生産總值14084萬元,其中第一産業7034萬元,第二産業3830萬元,第三産業3220萬元,GDP發展速度為19%;縣級財政收入226萬元;鄉鎮企業收入700萬元,多種經營創收2600萬元,民族手工業收入650萬元;糧食總産量達2620萬元;牲畜存欄總數37.69萬頭(衹、匹)。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718元,現金收入697元。基礎設施加快發展,全縣13個鄉鎮通電話;12個鄉鎮通公路,年察公路黑色路面也將於2005年6月竣工;建有水電站6座,光伏電站9座,縣級麥麯河電站與昌都金河電站聯網,電力充足;全縣交通、能源、通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鄉面貌發生較大變化。 |
|
全縣轄3個鎮、10個鄉:煙多鎮、吉塘鎮、香堆鎮、宗沙鄉、肯通鄉、卡貢鄉、擴達鄉、新卡鄉、王卡鄉、阿孜鄉、巴日鄉、榮周鄉、察拉鄉。共有3個居委會、150個行政村。縣人民政府駐煙多鎮。
煙多鎮
總人口9314人。
吉塘鎮
總人口3527人。
香堆鎮
總人口7633人。
新卡鄉
總人口1765人。
王卡鄉
總人口4688人。
擴大鄉
總人口5317人。
榮周鄉
總人口4928人。
卡貢鄉
總人口4097人。
宗沙鄉
總人口4008人。
阿孜鄉
總人口1710人。
巴日鄉
總人口4182人。
肯通鄉
總人口1840人。 |
|
察雅,藏語意為“岩窩”。清代史料中寫作“乍丫”或“紮雅”,相傳17世紀中葉,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嘎麯·紮巴江措在剋貢村附近山頭的懸岩下修行,後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唐時屬吐蕃統治範圍。唐末至宋朝又歸“德巴”割據勢力統轄。元朝時為亦思馬爾甘萬戶府的轄地。明初隸屬於磨兒勘招討司。永樂年間,歸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轄。清朝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皇帝册封麻滾寺第四世活佛羅桑郎吉為那門漢。並賜“講習黃法那門漢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為其采邑,百姓為其屬民。清末,趙爾豐在川邊施行改土歸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設理事官。1912年察雅設縣。1915年後察雅歸西藏地方政府管轄,改稱察雅宗,設立“拉讓”府。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員會成立,1959年7月成立察雅縣。縣府現駐煙多鎮。
察雅縣原轄2個區,1個鎮(香堆鎮)、15個鄉(煙多鄉、旺布鄉、宗沙鄉、王卡鄉、察拉鄉、吉塘鄉、卡貢鄉、榮周鄉、則鬆鄉、巴日鄉、阿孜鄉、崗卡鄉、新卡鄉、擴大鄉、肯通鄉),1個居委會、236個村委會。
1997年,面積8281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1鎮15鄉,縣政府駐煙多鄉。
2000年,察雅縣轄3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00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煙多鎮 9314 吉塘鎮 3527 香堆鎮 7633 新卡鄉 1765 王卡鄉 4688 擴大鄉 5317 榮周鄉 4928 卡貢鄉 4097 宗沙鄉 4008 阿孜鄉 1710 巴日鄉 4182 肯通鄉 1840 |
|
酉西溫泉 位於昌邦綫,察雅縣吉塘鎮內,距縣城70公裏,距吉塘鎮政府所在地約12公裏,距昌都74公裏。景區內有多處天然地熱溫泉,泉水水溫各異,最高泉溫約80℃,溫泉四周青山逶迤,蒼鬆翠柏,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山下溫泉雲蒸霧蔚,構成超凡脫俗的神仙世界。溫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具有藥療保健作用,能夠治療多種皮膚病和風濕病。是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療養的理想景區。
羅榮溝石刻群 距縣城東部約28公裏,王卡鄉羅榮溝裏,珍藏着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為十面觀世音,其餘分別為釋加牟尼、大日如來、文成公主、唐東傑布等。相傳石刻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石頭的自然原形,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鎸刻細膩,氣韻生動,風格獨特,靈光彌漫,是康區石刻少有的精湛之作。景區內青山環抱,空氣清新,古木蒼翠,鳥語花香,極為清新奇麗,是難得的風景名勝瀏覽勝地。
嚮康大殿 地處香堆鎮距縣城79公裏,該殿有尊“自生”彌勒佛菩薩而聞名於康區,關於這座古剎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說《青史》中稱“七覺士”之一的貝羅雜那曾來過該殿,據“康區俄額的彌勒佛大殿有經”推論,大殿早在赤鬆德贊時代就存在;當地人的又一說法,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在俄埋下了一個伏藏,若幹年後,地裏長出一尊石佛,被農民犁地時發現,認定那就是自生彌勒佛,並把自己的披風披在這尊佛上,以後,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昌都寺創建者嚮生·西繞鬆布以及四、五、七、十世達賴和七世班禪等都去過該寺朝拜,一千多年來,察雅各教派寺廟歷經蒼桑,有的早已變成廢墟,有的幾經毀建,唯有嚮康大殿被歷代統治者所保護,清末四川總督趙爾豐攻打察雅時唯有嚮康寺未遭劫難,清乾隆皇帝於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御賜“黎淨地”匾額一方,由寺方懸挂於下門,其左右兩側還有兩塊鎸刻有漢字的石碑,寺內還有清皇帝御賜的銅鐘,至今仍懸挂於大殿內。
角剋寺:該寺位於香堆鎮角剋村,是西藏東部最大的尼姑寺,益西旺紮公元1894年前後所建,屬格魯派最初一般僧人修行的地方——日初,後來尼增多,把角剋寺改擴為尼姑寺,到解放前夕,有尼姑700~800人,規模宏大,尼姑衆多,為西藏聞名,瀏覽此寺,可窺西藏宗教文化一斑。
仁達摩崖石刻:位於察雅縣香堆鎮仁達村境內,拉退山面東崖壁上,又名為遍知佛殿,雙譯為大日初如來佛,殿內有級摩崖造像,居正中的為大日初如來佛,左右有隨行弟子和兩個飛天女神,下面有31行吐蕃時期的藏文和81個漢字,其中藏文內容涉及到吐蕃時期的政治、宗教、文化、藏漢文化交流等,這一重要古跡,在1980年8月召開的拉薩藏學討論會上,西藏社科院副院長恰白·次旦彭措認為,這個摩崖造像是赤鬆德贊時代的,在年代上要經拉薩大昭寺門前的唐蕃會盟碑旱早,對研究吐蕃時期的政治、文化、語言、書法、繪畫、雕刻技術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且這裏是一個東西嚮的峽𠔌,峽𠔌西面都有高崖聳立,尤如斧劈,旺布麯汨汨流淌,拉退山青鬆翠柏,據說鬆林即為當時文成公主秀發棄之而成,另外在拉山崖下有一巨石上遺留一足跡,相傳為文成公主所遺,在拉退山峽𠔌不到200米長崖壁,共發現造像38尊,藏漢文刻銘十幾處,其中最大者高達3.28米,最小者僅20釐米,工藝之精湛,形象之逼真,是考察研究歷史文化和旅遊的理想去處。
勒薩普巴溶洞 位於香堆鎮仁達村,溶洞口較窄,位置較高,洞內鐘乳石晶瑩剔透,形狀奇特,民間傳說此溶洞裏可窺人間地獄的形成由來,文化源遠流長。風格特色為其他溶洞所沒有,該溶洞長達數公裏,主洞中央空曠,岔道多,約需2小時都纔走完。
薩嘎日初寶塔林 位於宗沙鄉政府所在地約六公裏處,有近兩百年的歷史,此處分佈大小寶塔80餘座,分大型和小型兩種,大型寶塔呈菩薩提型,底寬6米,高約10米,小型寶塔則造型簡單呈現四方型,更使人稱道的是鑲嵌在大型寶塔四周的綫石和供奉在寶塔前面的禽獸異鳥的園雕之作,此塔林不僅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塔林景觀的宏偉,獨具特色,是考察和旅遊的理想之地。
倉麯嘛呢卓珠(巨型六字真言) 又名神奇公主路、該景區位於宗沙鄉境內,有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神奇公主路,相傳在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路過此地,用馬鞭一揮而就的巨型六字真言,此六字真言每個字高約100米,約20層樓高,每個字體可放牧200衹綿羊,從遠處看十分清晰,與樂山睡佛有異麯同工之妙。此六字渾然天成,巍然屹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六字真言山下是麥麯河源泉頭,山上三木蒼翠,山下泉流潺潺,尤其春暖花開時,鳥語花香,使遊人心曠神怡,值得一飽眼福。 |
|
- n.: Chaya County
|
|
察雅 |
|
|
|
吉塘鎮 | 卡貢鄉 | 煙多鎮 | 香堆鎮 | 宗沙鄉 | 肯通鄉 | 擴達鄉 | 新卡鄉 | 王卡鄉 | 阿孜鄉 | 巴日鄉 | 榮周鄉 | 察拉鄉 | 榮固鄉 | 旺布鄉 | 則鬆鄉 | 崗卡鄉 | 擴大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