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词汇 : 中国古建筑 : 建筑 : 洛阳 [显示全部] : 中国 >上海 > 白云观
显示地图
目录
旅游
  白云观投诉电话上海旅游投诉电话:021-643936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白云观是上海道教协会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的所在地。清代末年,嘉定道士徐至诚在东星桥建雷祖殿。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将雷祖殿移至今址。后徐至诚请得《道藏》计8000余卷,雷祖殿更名为“海上白云观”。白云观规模宏大,是上海道观之首。现保存部分建筑:灵宫殿、灵宵金殿、老君堂、雷祖殿等,其现存的七尊明代铜像,为全国其他道观所未见。现白云观的镇观之宝明版《道藏》经已移至上海图书馆珍藏。交通:11、135、217、401、517、736、911、920、940路、大桥二线、方川线老西门终点站。途经老西门的有17、18、23、24、569、715、781、782、864路。地址:黄浦区老西门西林后路100弄8号电话:63855366开放时间:8:00-16:00门票:2元
北京白云观
  道教全真道派十方大丛林制宫观之一。位于北京。始建于唐,名天长观。金世宗时,大加扩建,更名十方大天长观,是当时北方道教的最大丛林,并藏有《大金玄都宝藏》。金末毁于火灾,后又重建为太极殿。邱处机赴雪山应成吉思汗聘,回京后居太极宫,元太祖因其道号长春子,诏改太极殿为长春宫。及邱处机羽化,弟子尹志平等在长春宫东侧购建下院,即今白云观,并于观中构筑处顺堂,安厝邱处机灵柩。邱处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今存观宇系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修,有彩绘牌楼、山门、灵官殿、 玉皇殿 、老律堂、 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等。1957年成立的中国道教协会会址就设在白云观
  道教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和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里。白云观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没被破坏的寺庙之一。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其前身系唐代的天长观。据载,唐玄宗为“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观。观内至今还有一座汉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据说就是唐代的遗物。金正隆五年 (1160年),天长观遭火灾焚烧殆尽。金大定七年(1167年)敕命重修,历时七载,至大定十四年(1174年)三月竣工。金世宗赐名曰“十方天长观”。泰和二年(1202年),天长观又不幸罹于火灾,仅余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极宫”。金宣宗贞祐二年(1215年),国势不振,迁都于汴,太极宫遂逐渐荒废。
  元初,邱处机 (号长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觐见成吉思汗,东归燕京,赐居于太极宫。当时宫观一片凄凉,遍地瓦砾,长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谨主领兴建,历时三年,殿宇楼台又焕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极宫为“长春观”。七月,邱处机仙逝于长春观。次年,长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长春观东侧下院建处顺堂藏邱祖仙蜕。元末,连年争战,长春观原有殿宇日渐衰圮。明初,以处顺堂为中心重建宫观,并易名为白云观。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对白云观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云观之规模。
  白云观的建筑分中、东、西三路及后院,规模宏大,布局紧凑。
  中路以山门外的照壁为起点,依次有照壁、牌楼、华表、山门、窝风桥、灵官殿、钟鼓楼、三官殿、财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药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照壁 又称影壁,位于观前,正对牌楼。壁上嵌有“万古长春”四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其字体遒劲有力,令人叹赏不绝。
  牌楼 原为棂星门,是观中道士观星望气之所。后来棂星门演变为牌楼,已失去原来的观象作用。此牌楼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为四柱七层、歇山式建筑。
  山门 为石砌的三券拱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三界”,进入神仙洞府。山门石壁上雕刻着流云、仙鹤、花卉等图案,其刀法浑厚,造型精美。中间券门东侧浮雕中隐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石猴,已被游人摸得锃亮。老北京有这样的传说:“神仙本无踪,只留石猴在观中。”这石猴便成了神仙的化身,来白云观的游人都要用手摸摸它,讨个吉利。观内共有小石猴三只,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若不诚心寻找,难以见到,故有“三猴不见面”之说。
  窝风桥 为南北向的单孔石桥。桥下并无水。那么,为什么要修建一座桥呢?据说,由于北方风猛雨少,观外原有座“甘雨桥”,人们便在观内修了这座“窝风桥”,两座桥象征风调雨顺之意。
  灵官殿 主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2米,比例适度,造型精美。红脸虬须,怒目圆睁,左手掐诀,右手执鞭,形象威猛。其左边墙壁上为赵公明和马胜画像,右边墙壁上为温琼和岳飞画像,这就是道教的四大护法元帅。
  钟楼、鼓楼 白云观的钟鼓楼,在建筑布局上与其他宫观的钟鼓楼截然相反,其钟楼在西侧,鼓楼在东侧。据称,元末,长春观殿宇大都倾圮,明初重建时,以处顺堂(今邱祖殿)为中心,保留了原来的钟楼,在钟楼之东新建鼓楼,故形成了今日所见之格局。
  三官殿 奉祀天、地、水“三官大帝”。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财神殿 供奉三位财神,中为春神青帝,左为财神赵公明,右为武财神关羽。赵公明,亦称赵公元帅,元始天尊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领招财、进宝、纳珍、利市四神。于是成为民间广泛供奉的财神。关羽,即关圣帝君,被民间广泛信仰,管辖范围极广,是一位全能之神,财神只是其形象之一。
  玉皇殿 奉祀玉皇大帝。神像为明代木雕,高约1.8米,身着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捧玉笏,端坐龙椅。神龛前及两边垂挂着许多幡条,上面绣有许多颜色各异的篆体“寿”字,一共是一百个,故称为“百寿幡”。左右两侧的六尊铜像均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铸造,他们即是玉帝阶前的四位天师和二侍童。殿壁挂有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三十六帅、二十八宿的绢丝工笔彩画共八幅,均为明清时代佳作。
  救苦殿 奉祀太乙救苦天尊。天尊骑九头狮子,左手执甘露瓶,右手执宝剑。据道经说:太乙救苦天尊是天界专门拯救不幸堕入地狱之人的大慈大悲天神。
  药王殿 奉祀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多种著作,在中国医学和药物学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老律堂 原名七真殿。供奉全真七子,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中座为邱处机,左边依次为刘处玄、谭处端、马钰,右座依次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清代高道王常月曾奉旨在此主讲道法,开坛传授戒律,求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道门玄风为之一振。后世为纪念这一盛事,便将七真殿改称“老律堂”,即传授戒律之殿堂。老律堂建筑面积较大,是观内道士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每天早晚道士们都要来到这里上殿诵经,逢道教节日或祖师圣诞,要在这里设坛举行斋醮法会。
  邱祖殿 奉祀全真龙门派始祖长春真人邱处机。殿内正中摆放着一个巨大的“瘿钵”,系一古树根雕制而成。此钵为清朝雍正皇帝所赐。传说观内道士生活无着落时,可抬着此钵到皇宫募化,宫中必有施舍。邱处机的遗蜕就埋藏于此“瘿钵”之下。
  三清四御殿 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四御。三清像为明朝宣德年间所塑造,高2米余,神态安详超凡,色彩鲜艳如初,富丽而又不失古朴。四御即辅佐玉皇大帝的四位天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和后土皇地祇。这些都是清代中期泥塑金漆沥粉造像,高约1.5米。殿前院子中的鎏金铜鼎炉,为明嘉靖年间所铸造。香炉造型浑厚,周身雕铸着精美的云龙图案,共有43条金龙。
  白云观西路有神特、祠堂院、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等。
  神特 进入西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匹酷似骏马的铜兽,走近细看,其造型竟为骡身、驴面、马耳、牛蹄,因此,很多人称它为“四不象”。其实,它的正名叫“特”。传说它是一种神兽,具有奇特的功能,人哪儿不舒服,只要先摸摸自己,然后再摸摸它的相同部位,即可手到病除。
  祠堂院 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堂上奉祀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坐像,堂下埋藏其遗蜕。堂内左右室墙壁上嵌有元赵孟頫书《道德经》、《阴符经》石刻,为白云观之珍宝。
  八仙殿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殿内奉祀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李铁拐、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道教仙人。
  吕祖殿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殿内奉祀吕洞宾祖师。吕洞宾是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仙人。他周游天下,化度世人,或隐或显,世莫能测。
  元君殿 奉祀道教女神。中座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左座分别为催生娘娘和送子娘娘,右座分别为眼光娘娘和天花娘娘。过去妇女们最担心的就是不育、难产,产后又担心婴儿出天花、闹眼疾、夭折或落下残疾,而这里的四位娘娘正好掌管这一切,故而香火非常旺盛。
  文昌殿 奉祀掌管人间科名禄位的文昌帝君。
  元辰殿 俗称“六十甲子殿”,奉祀六子甲子神和斗姥元君。六十甲子源于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即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止,一个周期刚好为六十年,故名“六十甲子”,意为六十年另起一甲子。六十甲子神为六十位星宿,轮流值年,掌管一年之事。值年神,又称太岁神。如某人出生在哪一年,那么当年值班之神就是某人的本年神(本命太岁)。六十甲子神都各有名号。如甲子年出生的人,他的本命神就是甲子太岁金辨大将军。相传礼拜本命神,就可获其护佑,百恶皆伏,所行大吉。
  白云观东路有三星殿、慈航殿、真武殿和雷祖殿。
  三星殿,清朝时为“华祖殿”,奉祀神医华佗。 2000年重修后改为“三星殿”,奉祀福、禄、寿三星真君神像。
  慈航殿,清朝时为“火祖殿”,奉祀火德真君。 2000年重修后改为“慈航殿”,奉祀慈航天尊(佛教称为观音菩萨)。
  真武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2000年重修,奉祀真武大帝。
  雷祖殿,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 1438年),所奉主神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陪祀风、雨、雷、电四位雷部天将。殿内神像均为明代所铸铜像。
  白云观后院为一个清幽雅静的花园,名云集园,又称小蓬莱。它是由 3个庭院连接而成,游廊迂回,假山环绕,花木葱郁,绿树成荫。东有友鹤亭、云华仙馆,西有妙香亭、退居楼。
  花园的中心为戒台和云集山房。戒台为道教全真派传授“三坛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和天仙戒)的坛场,云集山房为全真道律师向受戒弟子讲经说法之所。1989年,白云观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全真派传戒仪典,盛况空前。
  古老的白云观,如今已成为首都北京的一大名胜,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众香客游人。每年春节的民俗庙会,更是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白云观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道教文化与传统习俗的重要窗口。
  2001年06月25日,白云观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交通:26、319、650、695、717、特5、特6白云观下车,19、42、46、49、661、662、691、823天宁寺桥北下车,617真武庙三里下车。
兰州白云观
  道教宫观。在甘肃省兰州市雷坛河口黄河南岸。据陈镰《白云观碑记》载,此观始建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道观坐南面北,前临黄河,原由东、中、西及后四部分建筑组成,规模较大,各种殿堂、亭阁、回廊、道舍等建筑及整个布局,皆具有明显的清代建筑风格,后屡遭破坏,今仅存三座大殿和钟鼓楼阁及戏楼。为兰州地区规模较大的道教全真十方丛林之一,现为甘肃省道教协会和兰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临夏白云观
  临夏白云观坐落在甘肃省临夏市内凤林路,是临夏地区道教全真派重点宫观之一。该观历史悠久,初为文昌观,继为文庙,再建文昌宫,后又增建白云观
  白云观的前身文昌观,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行宣政院经历善麻建。明洪武初,又有河州西南玉伦沟(今榆林沟)三清观并入。三清观,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道人何廷秀建。洪武七年(1374年),指挥徐景主持重修文昌观。二十六年(1393年)作道纪司。成化四年(1468年)增修三清殿。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编修《河州志》时,已改为道正司。明末道正司废。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文昌观年久失修,殿堂零落,多已倾塌。知州王全臣主持,徙州衙西南之旧文庙于文昌观,建大成殿于三清殿废墟上,又建两庑、戟门、泮池、棂星门、塞门、牌坊以及启圣祠、明伦堂、名宦祠、乡贤祠、文昌阁、四贤祠、庄毅公祠、学正署、学训署等诸多建筑。河州城内文庙街之名自此始。
  同治兵燹,三年(1864年)城破,文庙毁。十二年(1873年)兵祸息,知州潘效苏主持,徙建文庙于城内东南隅(今为建国小学),所留旧址仍归文昌观。光绪十年(1884年)左右,知州周丕澧主持,重修文昌观,更名文昌宫。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文昌宫后院新建吕祖(吕洞宾)殿,定名白云观。殿堂有匾曰“云集山房”。至是,殿堂、两庑、过厅、楼房,规模具备,形势壮观。吕祖殿北向,山门在前司街(今前进路);文昌宫、三清殿南向,山门在文庙街(今凤林路)。北两院,南三院,统属白云观
  1923年左右,增修白云观山门、戏台。20世纪20年代,城内知名人士刘子翔、汪百川、鲁桂舫等主持、捐资,重修吕祖殿及其两厢。
  2003年6月21日,省宗教局落实宗教政策,发文批准开放临夏白云观为道教活动场所。6月25日,市宗教局颁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现已成立临夏白云观管理委员会,正积极筹备殿堂建设事宜,为恢复白云观昔日雄姿而努力。2009年10月,临夏白云观初步建成1860平方米的吕祖文昌大殿。现为临夏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重建临夏白云观碑文
  枹罕名城,河湟雄镇。东临洮河,西倚积石。为丝路南道之要冲,亦唐番古道之重驿。西北通衢,置县州于秦汉;茶马互市,设官署于明清。地灵人杰,古来共谈;物华天宝,此地独擅。彩陶王故乡之工艺,盛极古今;炳灵寺石窟之声名,播于海外。山川毓秀,自当才俊辈出;人文鼎盛,岂只民歌称雄?遥想洪流滔天,禹王驻跸导河治水;万寿炼丹,飞阳成道登仙。一丈宽巷,足见尚书宅心仁义;九眼奇泉,可知黎庶与道有缘。丘祖西游,行踪曾至河州;紫气东来,道观乃矗临夏。
  白云古观,派源全真。前身文昌,元朝始建;续并三清,明初更兴。康熙年续为文庙,同治朝毁于兵燹。光绪重建,民国复增。布局恢弘,建筑交相辉映;人文昌盛,名流悉数汇集。十年浩劫,毁圣地于一旦;三中全会,挽道场于既危。江山兴替,不碍道炁长存;人事沧桑,难绝全真一脉。如今政治清明,赋信仰于自由;人民安康,恢旧观于可待。于是举州上下,竭力排除干扰;阖社信众,慨然捐献资金。政府支持,得以落实批文;万众齐心,终告收回土地。今值十方信士,共襄盛举,集众助以鸠工,历多阻而终竣。细思缘由,信知众志成城之不易,回首今昔,恒念力挽狂澜之多艰。大殿雄视,正是以德威众;道观巍峨,自当有凤来仪。从此神威赫奕,法象庄严,工贾士农,咸蒙其泽。诸君子克襄义举,其功伟矣。爰伐石立碑,勒诸永久,俾后之读是碑者,知前贤之不可湮没,悟道教之所以永昌也。
  注:
  ①见明嘉靖《河州志》卷二“典礼·祠祀”条,并见《临夏回族自治州志》下册1318页“民族宗教·道教”条。
  ②见清康熙《河州志》卷二“学校志”。
  ③见宣统《河州续志稿》卷三“学校·祠祀”条,民国《续修导河县志》卷二“建置·坛庙”条。
  ④见《续修导河县志》卷二“建置·坛庙”条
上海白云观
  道教著名宫观。在上海市上海市大境路259号。亦称“海上白云观”。清代末年,嘉定道士徐至诚在东星桥建雷祖殿。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在仁济善堂绅的资助下,将雷祖殿移至今址。光绪十二年(1886)又扩建了斗姆殿、客堂及斋堂等建筑,光绪十九年(1893)又在上海商会会长陈润夫等人的资助下,再次扩建了三清殿、吕祖殿、丘祖殿,时占地面积达十四余亩,使其逐渐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全真道观;光绪十四年(1888)住持徐至成进京,在北京白云观方丈高仁峒与清庭官员的协助下,改其庙为“海上白云观”,并请得明版《道藏》一部计8000余卷,供于庙内藏经阁上,以“留镇山门”,同时采用了较为建全的北京白云观规戒,确立了海上白云观的全真十方丛林地位,后经徐至成十余年的苦心修行与惨淡经营,遂成为上海颇具威望的全真道观。其建筑分前后两部分,前殿中为雷祖殿、藏经阁,东殿为客堂、丘祖殿,西殿分斋堂、斗姆殿等;后殿为三进,中为三清大殿,南为甲子殿、北为四御殿,东为救苦殿、西为吕祖殿、玉皇阁及钟鼓楼等建筑。三清殿内所供奉之张天师、许天师及五尊天将神铸,均为铜铸,高达177厘米,仪态端庄,面容慈祥,铸工精良,堪为上品,为清代所铸造,属道教文物。该观昔是上海著名的全真道观,现为上海市道教协会和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所在地,是今日上海道教研究、教务活动、培养人才、对外联谊之中心。
  现保存部分建筑:灵宫殿、灵宵金殿、老君堂、雷祖殿等,其现存的七尊明代铜像,为全国其他道观所未见。现白云观的镇观之宝明版《道藏》经已移至上海图书馆珍藏。
  交通:11、135、217、401、517、736、911、920、940路、大桥二线、方川线老西门终点站。途经老西门的有17、18、23、24、569、715、781、782、864路。 地址:上海市小北门人民路大境路259号 电话:63855366 开放时间:8:00-16:00 门票:5元
蕲春县仙人台白云观
  初名“仙人庐”,史云“始于昆仑,源自泗流,奇峰异颠,逶迤曲折,地连吴头楚尾,旷无人烟,为古扬州地界……”始见于晋永熙年间,因当时除真武殿为木石结构的建筑外其余皆是茅庐。唐时因受李唐皇族尊崇而全盛。当时殿宇林立,道侣云集。一时成为鄂东南道教界影响最大的宫观。及至残唐五代时有名道刘五刘六兄弟在次修炼得道而改命仙人台至今。刘五刘六时为后晋主石重贵之部将,因石重贵不愿象父王石敬塘一样对契丹人耶律德光(时为辽太宗)称儿臣引起耶不满而大举挥兵进犯,石委派二刘领兵抗击,由于兵力悬殊、国力空虚而大败。后晋随之易主,二刘看破红尘遂遍寻名山修道,先奔武当山后赴仙人台并在此苦修终成正道。宋时在对面香炉峰附近又陆续建起几处佛教寺庙,形成佛道并存的格局,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之称。时有乡人刘某不详生卒年代,传其曾于君山遇得八仙之一的吕组纯阳(吕洞宾),并随其习灵龟吞吐之法而勤修不辍也位列仙班。刘及弟子们感激涕淋,在仙人台兴建吕祖观一座(史称新观,现不存。该观址现为仙人台茶场办公室),使仙人台白云观在鄂东南宗教领域内的主要地位更加巩固。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古人四犯蕲州,南宋太学生段朝立(湖北罗田东河人,今属英山。)即聚众前往地形险要、山势高峻的仙人台,在此屯兵甲、立栅堡,抗击蒙古人。白云观成了义军的据点。段朝立在跑马岗操演兵马,故此地也有军山之说.受战争影响,仙人台白云观损坏惨重。宗教活动几乎停止。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极其尖锐,仙人台白云观其名己鲜见于史料,仅从传世的白云观志稍有记载。大明朝建立后,朱氏崇道日盛,明正统十年(1445)荆王朱瞻纲(朱高织第六子,朱元璋曾孙)置真武行宫于仙人台,使仙人台的香火日盛,名播九州。时有高道汪守真(陕西人)于仙人台白云观侧之道人沟的道人洞得道白日飞升.汪致力于仙人台白云观的建设与发展,开坛演教,弘扬道法,收集散佚的道教经籍,为仙人台乃至蕲春道教界作出了无量功德。满清王朝时受崇佛抑道的宗教政策影响,仙人台白云观复又出现佛道并存的格局。康熙四十年,仙人台白云观经过一次大规模的改扩建,现存真武石殿即为当时改建项目之一,石殿北面也建起三清殿等数处殿宇。乾隆四十八年又经过一次重修。光绪年间武当山太子坡十八大弟子下山弘道时,大弟子陈复来上北京白云观,胡复庆来到仙人台白云观开坛,精心建设这一十方宫观使仙人台再度名声鹊起……
佳县白云山白云观
  白云山白云观,又名白云庙,位于佳县城南的白云山上,濒临黄河,蜿蜒跌宕,景色壮观。因庙依山而建故得名。这里白云缭绕、松柏苍郁、庙宇林立,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西北、华北等地。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观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重修并扩建。数百年来,经过不断营建修葺,共建庙宇53座,建筑面积8.3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伟,气势壮观。这座古建筑群依山势高低起伏而建,以真武祖师殿为中心,殿、亭、阁、楼参差错落,星罗棋布。经黄河滩头登白云观,须攀618级台阶。观内底层建筑为五龙宫,有正殿、两廊、观音楼等。宫北为四道天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祠分列其上。真武殿是白云观的主要建筑,屋宇崇高,辉煌雄伟。殿前有钟鼓楼。钟楼的钟声,隔黄河的山西境内亦可清晰听到,因而有佳县八景之一的“白云晨钟”之誉。真武殿四周的建筑有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真人洞等。
  白云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观内保存有叙述道、佛教经变故事和山水人物的彩色壁画1590余幅。壁画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系古代陕北民间和明代铁钟、清代铜钟等珍贵文物。1947年,毛泽东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两次登山赏景,并告当时县委领导同志要保护文化遗产。白云观现已成为陕北独特的旅游胜地。
北京白云观交通路线:
  乘26、45、319、650、695、717、特5、特6到白云观站下车或19、42、46、49、661、662、732、823路天宁寺桥北下车。
  重庆綦江白云观
  重庆市綦江县的白云观,地处石角镇的对面山上,距重庆80公里,再加上山路,估计有近90公里,最高峰马脑山海拔1354米,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山岳型风景区和“川东道教圣地”。
  白云观,传为老子修炼遗址。明嘉靖年间江西道士杨常符游访至此修建道观,因挖地基时拾得一石砚,上刻“白云”二字,故以此命名。 据说,文革时期,当时白云公社党委书记强令所谓的黑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前去捣毁白云寺庙。那天本是晴天白日,谁知众人正干得起劲时,忽然间风声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来,而且风雨雷电仅限白云观山上弹丸之地肆虐。众人大惊,慌忙跪地磕头说“神啊,我等是被迫的呀,你要发怒就向那强迫我们的人去发吧!”然而,风雨之后,白云观已经毁损殆尽了。那位指挥捣毁白云观的党委书记也许是天神迁怒吧,早就命归西天,只活了六十多岁。约三十年后白云观才于1999年修复开放,现被列为西南三大道教场所之一,香火渐渐旺盛。
  白云观景区峭壁千仞、山势雄峻、白云缭绕、环境清幽,深山古刹、如临仙境。有石笋参天、南崖仙弈、洞天玉井、琼枝连理、龙头云霭、飞泉喷玉、梯步鸣琴和崖波双鲤等景观。后山有万亩森林,猴群出没,还有碧波荡漾的瀛峰湖。
百科大全
  Baiyun Guan
  白云观
  Baiyun Temple
  中国道教建筑。位于北京市西便门外。始创于唐代,名长天观,金大定七年(1167)道教全真派在此建大道场,名太极宫,元代改名长春宫,并于宫东建白云观,明代又曾改建。现存建筑多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重建。白云观总体布局规整,依南北纵轴线布置建筑,序列疏密有致。观前为照壁和牌坊组成的入口,牌坊后为山门,山门内有水池,池左右有云水堂、十方堂等小建筑。水池后布置灵官殿和主殿玉皇殿,左右设配殿和钟、鼓楼。三清殿后为老律堂,堂后分为3条轴线。正中轴线主体为邱祖殿,传说为元代全真派首领邱处机的墓地。殿后又有三清阁、戒台院、云集山房等组成的两组庭院,空间尺度亲切,建筑联系穿插得很灵活。东轴线上为斋堂及一些小型殿宇,西轴线上有供奉吕祖、后土、八仙等的小殿宇,都是一些陪衬的建筑。观后为花园,有亭子、假山、树木,格调清雅。
  观内建筑都是明清北京(明清)官式做法,体量都不太大,但比例严谨,造型端庄,尺度合宜。总体的艺术效果主要是依靠尺度、形式不同的庭院互相穿插联系,构成活泼多变的序列,以及大小不同的建筑巧妙搭配而取得的。
  (王世仁)
近义词
白云观社区, 白云观居委会
相关词
道教真言宗日本学者国外道教研究
包含词
白云观场白云观村
白云观社区白云观遗址
佳县白云观兰州白云观
北京白云观北京的白云观
白云山白云观白云观居委会
白云观的传说佳县白云观戏台
金碧火锅白云观中国佳县白云山白云观壁画
兰州友发汽车用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