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景名勝 : 上海話 : 泉州旅遊 : 鎮江 : 揭陽 : 湖州 : 河莊鎮 : 海曙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上海 >上海公交站 > 城隍廟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城隍廟投訴電話揭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663-8619446
  廣東省旅遊投訴電話:020-866811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位於今市區城隍路,始建於南宋,後遭毀,於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鬥拱架,大殿四壁衹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墻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築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築物歷史遺存的精華
No. 2
  城隍廟投訴電話湖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72-2058829
  浙江省旅遊投訴電話:0571—85117419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即府城隍廟,俗稱“廟裏廟”。始建於五代後唐清泰元年(934)十一月。據清同治《湖州府志》引《五代會要》中稱,“從兩浙節度使錢王(灌去氵,換王)奏”,“敕湖州城隆神封阜俗安成王”。廟址在現府廟西。又據宋嘉泰《吳興志》,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知州事趙叔涔重建廟宇”。明洪武二年(1369)正月,朝廷又“敕封湖州城隍靈公”。明成化《湖州府志》載,湖州府城隍廟於“洪武二年徒於今所”。至明萬歷元年(1573),始尊“湖州府城隍勞公神”,並於原廟中專修“勞公神廟”,故俗有“廟裏廟”之稱。
  “勞公”,即明成化八至十二年(1472—1476)湖州知府勞(越去走換金字旁),字廷器,汀西德化人,景泰五年(1454)進士,在任興學府、重農桑、清匪徒、修府志。據《湖州府城隍勞公神廟碑》,勞(同上)於威化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卒於湖州任上。那天,“忽沐開堂,與士大夫訣別,無疾而逝。”其死後百年,被尊為期州府城隍神。“勞公神廟”建於府廟之內,並於同年六月立碑以志。府廟曾經被街道工廠占用,四周的走馬樓閣已殘破不堪,僅存的文物是殿前石結構井亭,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十月。亭柱有聯:“峙嚮真庭最宜皓月清輝明霞散綺,汲從寶地應悟源泉有本止水無波。”井水清澈。另還存立於乾隆57年的一塊廟碑。
  舊時湖州府廟,猶如南京的夫子廟、杭州城隍廟、蘇州玄妙觀,既是宗教活動場所,又是娛樂場所。四廂有各色小吃和零售百貨,也有星相卜卦、測字算命、中醫傷科、攤販。四季有各種戲劇、雜耍、魔術等藝人演出,且是湖州大書,湖灘發源地。抗日戰爭前,曾辦過國貨商場。現在人們所見的府廟是1994年重修的,除修復原有建築外,又在廟前新建四柱三間牌坊一座。牌坊為樓閣式,明間額枋書“國泰民安”四字,石柱楹聯為“市中集市,適得其所;廟裏修廟,妙不可言”。煥然一新的湖州府廟於1996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開放當年即有10多萬人前去進香、觀光。今年5月1日起,“湖州市府廟文化商城”正式開業,府廟周圍,商店林立,地鋪成竜,書畫作品、古董賞品、錢幣郵品、玉石飾品成為這裏的交易寵兒,一個琳琅滿目的古玩品市場已初具規模。
各地城隍廟 Around the Temple
各地城隍庙
  1.甘肅省蘭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於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後改易現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於大火,後重修。坐北嚮南,占地1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廊戲樓,北有捲棚歇山頂式享殿,後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回廊下原有壁畫,現已不存。1956年闢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
  2.廣東省普寧市洪陽鎮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普寧故城洪陽(古代洪陽鎮是普寧的縣城,2008年進入中國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東北側,洪陽城內下草埔,縣衙東北約三百米處,與文昌閣毗鄰,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寧置縣之時,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為古建築物。
  康熙三十四年,知縣趙勉周重修中堂及門樓廊廡。四十八年知縣安定枚(鑲紅旗人)重修後堂兩廊六司房捨,前後為三廳二天井宮殿式結構,共三進十一間,東西寬約二十七米,南北六十米,總建築面積約1620 平方米。前廳為三山門,門樓左右供奉馬官,門風左右為千裏眼、萬裏望,中廳正殿供奉城隍爺塑像。後廳分三殿,分別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羅漢和千手觀音,體現了中國佛儒合一思想。正殿與後廳三間,有放生池,池中放養龜鱉,池兩旁植木棉樹,池中間有拱橋,正殿前天井有參天古榕,正殿兩旁廊廡供奉神像。整座城隍廟有大小佛神像共108樽。
  洪陽鎮城隍廟是古普寧縣鄉民慶賀豐年、祈求太平、聯繫鄉情、結交友誼的民間廟會,是難得的古建築物,極具文物價值。
  每年正月十七或正月十八,洪陽就會有“營城隍公”,也就是“洪陽城隍公皆同夫人出遊盛況”,場面極其熱鬧。洪陽鎮著名的古建築還有德安裏等。
  3.廣東省揭陽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今市區城隍路,始建於南宋,後遭毀,於明洪武二年(1369)重建。內有三山門、拜亭、大殿、養生池、石拱橋、夫人廳等。城隍廟頂為懸山頂,七架梁與金柱之間用三升鬥拱架,大殿四壁衹起防護作用,不承受屋頂壓力,結構獨特,歷經地震,雖墻壁崩塌而梁架安然。其棟梁雕刻刀路明快,雄渾遒勁,兼有明代建築風格和地方傳統藝術特色,是揭陽市古建築物歷史遺存的精華。
  4.河南省鄭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在鄭州市商城路北。建於明代初年,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坐北朝南,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建築均為琉璃瓦覆蓋,捲棚出廈,飛檐四出,造型精緻,結構緊湊。樂樓高達15米,歇山式雙層建築,正脊浮雕遊竜數條,有鳳凰在上下飛舞,有荷花、獅子在左右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竜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及蒼鬆翠柏、人物鳥獸,構圖和諧精緻。道教廟宇。在河南省鄭州市東大街路北。全稱城隍靈佑侯廟。建於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重修,其後屢有修葺。廟宇坐北面南,主要建築有山門、前殿、樂樓、大殿、寢宮等,均為琉璃瓦覆頂,捲棚出廈,飛檐高舉,造型精緻,結構緊湊。樂樓高達15米,雙層歇山式建築,正脊浮雕遊竜數條,間以鳳凰飛舞,荷花、獅子陪襯,異常生動;大殿正脊兩端雕有吞脊吻獸,兩側刻滾竜數條,並飾鳳凰、牡丹,殿上刻有八仙過海、蒼鬆翠柏、人物、鳥獸等圖案,構圖精緻,栩栩如生。廟內緑樹成蔭,碑碣四立。
  5.山西省長治市城隍廟
  潞安府城隍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大北街廟道巷。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創建,明弘治五年(1492年)、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修。現存的城隍廟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築,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築,廊廡、耳殿為清代建築。城隍廟是為祭祀城隍神而營建的,城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廟占地面積12229平方米,建築面積5175.03平方米。縱軸綫長達408米,由南往北依次有六竜壁、宏門、木牌樓、石牌樓、山門、重樓(玄鑒樓)、戲樓、獻亭、中大殿、寢宮及各院東西配殿、廊房等建築。
  6.河南省安陽市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河南省安陽市古城內鼓樓東街。始建年代不詳;明代洪武二年(1369)重修。廟宇坐北朝南,現僅存牌坊、大門和五座大殿及東西廂房等建築,多為1982的重建,昔為祀奉城隍神之所,今是安陽市著名的古跡之一。
  7.廣東省惠州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平海古城西側,該廟建築面積達430平方米,始建於明永樂三年(1405年),曾多次重修。“文革”期間被全部拆毀。上世紀80年代末期,由當地群衆和香港同胞捐資重修。城隍廟建築精美,每層的檐周都雕塑着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故事。從廟門到檐棟、神像、案臺、楹聯、碑刻、雕塑等,都保留古建築藝術特色,其文字和繪畫,貫穿着規勸人們驅惡從善的意識。廟前有城隍炮樓,右側有城隍亭,高6米,三層結構。右前角有戲臺和可容納2000人的露天廣場。
  8.臺灣省臺南市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臺灣省臺南市中區清水裏青年路子 133 號,臺灣原為福建省隸屬之府,故名 (府城隍廟) ,是臺灣最早興建的城隍廟,始建於明永歷二十三,清朝幾經修復。廟內供奉城隍老爺,配祀二十四司,廟雖小而香火旺。每逢農歷五月十一城隍聖誕祈福還願更是絡繹不絶。清朝乾隆年間為臺灣主要的七寺八廟之一,現被列為臺灣二級古跡。
  9.臺灣省澎湖縣城隍廟
  道教廟宇。在臺灣省澎湖具馬公鎮重慶裏光明路二十號。據《臺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清初,乾隆二十四年(1759),曾重修與擴建;同治四年(1865)當地文人:於廟內殿中成立宣講社,繼設誘善堂,次分設德善堂,互為對化;光緒十二年(1886)整修,並增建廟前照壁等,爾後又歷兩度改建及修葺。該廟格局采四進式,占地面積四百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拜殿、正殿及兩側護室等。三川殿燕尾飛翹,直指雲霄,頂覆紅瓦,不施雕飾,古樸大方;正殿內神龕正中主祀城隍神,紅面烏須,溫文爾雅,文、武判官侍立左右;殿梁間懸一大算盤,上刻寫“世事何須空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沿過水廊而行,可見兩旁護室,室內分別供奉城隍神的部屬神將。七爺謝必安、八爺範無救、四大將軍、註祿司、陰陽司、褒善司、註壽司、速報司及罰惡司等,諸神面目各異,尊尊手持刑具,威武勇敢,令人不寒而慄。
  10.陝西省三原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三原縣城東渠岸街中部。始建於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來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現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是古代神話中守護城池的神,後為道教所信奉,自三國起至清代末歷代建廟祭祀。三原城隍廟供奉的唐代名將三原人李靖。三原城隍廟規模之龐大,建築之堂皇,在全國城隍廟中首屈一指。城隍廟為宮殿式建築,用均衡對稱方式把樓、殿、廊、廡、坊、亭等40多座單座建築按主次佈局在縱橫軸綫上。五個廊院相套嚮縱深和兩側伸展。中軸綫上布着三道門、四重排坊、五座重檐殿樓。應門、戲樓、鐘鼓樓、獻殿、拜殿、陪殿、寢殿等主體建築各具特色。全部建築琉璃蓋項,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美若宮殿,體現了我國古建築平面輪廓規正,整體佈局合理,結構嚴謹,疏密得當,刻鏤精緻,紋飾典雅的特點。
  三原縣博物館設在城隍廟內,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貴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嶽飛書《出師表》和於佑任(三原人)書法真跡為世稱頌。
  11.臺灣省新竹市城隍廟
  新竹都城隍廟的簡介
  新竹都城隍廟位於新竹市北區中山路上,列屬二級古跡,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灣之最,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為城隍,所以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新竹都城隍廟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新竹都城隍廟的歷史發展
  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西元1748)年,由淡水同知曾日瑛倡議興建,在西元1875年設臺北府,但府治仍在新竹,因此將城隍爺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香火鼎盛有『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的稱譽;至西元1891年,全臺官民在此舉辦護國佑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故於次年改封為『晉封威靈公,新竹都城隍』,為全臺唯一的都城隍廟,也是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更是新竹都城隍廟重要文物之一,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臺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新竹都城隍廟的建築風格
  新竹都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如今所見的外貌為民國13年的修建,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範、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更是精緻傳神;懸挂在屋梁上的大鐵算盤,據傳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新竹都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及其他雕飾均有藝術價值,竜柱是臺北名師辛阿救的作品,雕工細膩生動,進入大門上方的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之作,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新竹都城隍廟的祭祀慶典
  新竹都城隍廟至每年元宵節前後時,與鄰近的北門街、長和宮都有花燈展示,色彩繽紛,民衆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格的花燈作品,為新竹當地頗負盛名的元宵活動;新竹都城隍廟農歷七月的迎城隍活動更是當地的盛事,每年從七月初一開始至八月初一東門市場的「東門普」收尾纔算結束,期間幾乎夜夜都有八傢將巡街;七月十五中元節當日是活動的最高潮,由城隍爺本尊出巡,賑濟孤魂野鬼,由於出巡隊伍長達數公裏,整個新竹市為之沸騰;至農歷十一月二十九曰城隍爺生日時,新竹都城隍廟內更是涌入大量信徒,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12.上海市城隍廟
  在上海地區衆多的道教官觀中,上海城隍廟以其歷史悠久、建築宏偉相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
  黃浦區老城隍廟
  上海城隍廟上海城隍廟上海老城隍廟坐落於上海市最為繁華的城隍廟旅遊區,是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由於上海城隍廟內供奉的上海城隍神在上海地區的特殊地位,在近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上海城隍廟道觀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上海地區百姓的熱心支持。從明代永樂(1403-1424)到清代道光(1821-1850)上海城隍廟的廟基不斷擴大,宮觀建築不斷增加,最為繁盛時期,總面積達到49.9畝土地,約三萬三千多平方米。作為上海地區重要的道教宮觀,上海城隍廟在“文革”時期,自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它用。1994年,隨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逐步落實,上海城隍廟得到恢復,重新成為由正一派道士管理的道教宮觀。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道教信徒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廟在六年的時間裏,基本完成了一期修復工程。2005年,在市、區政府的關心下,在上海市豫園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上海城隍廟大殿前廂房的使用權得以歸還,隨即開始了二期修復工程。今天的上海城隍廟,包括霍光殿、甲子殿、財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關聖殿、文昌殿九個殿堂,總面積約二千餘平方米。
  嘉定區城隍廟
  始建於宋嘉定年間(1208—1224),明洪武三年(1370)由時任知縣鬍永安從南大街富安坊移建今址,明清兩代屢次被毀,時有重修。原有大殿、寢宮、花園、即山亭、迎霞閣、碧興亭、醉月軒、花神殿、池上草堂等建築,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度盤踞廟內,使廟內建築大遭破壞,1960年被列為嘉定縣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9月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曾興工對其部分建築進行修繕,1984年嘉定縣再次對其廟內大殿及寢宮進行修葺,是嘉定著名的道教廟宇之一。
  青浦區城隍廟
  建於明代萬歷六年(1573),重修於崇禎十一年(1638),增修於崇禎十七年(1644);清乾隆十年(1745),知縣喬式祖倡捐,別建靈園於左,環以樓臺,水木明瑟,麯徑幽邃,花香草緑,四時若春,五十二年(1787),知縣孫鳳鳴踵事增修。後廢。
  1958年,當地政府將其改建為博物館。博物館於1999年搬遷至新城區的崧澤廣場。由於用作博物館期間對內部保護良好,青浦城隍廟稍加修整,於2006年初重新開放。而西側緊鄰的百聯橋梓灣購物廣場也給修葺一新的百年古廟帶來了超高的人氣。如今廟內香火不斷,香客絡繹不絶。
  上海城隍廟傳說
  上海城隍廟歷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老城隍廟裏供奉着3個菩薩,即護城神秦裕伯、霍光、陳化成。關於他們的傳說不一,版本很多。就說那秦裕伯,一種說法是元末明初,這位被稱為“智謀之士”的上海人,為逃避亂世,辭官回到了當時還是個小縣城的上海。明朝開國後,朱元璋多次請他出山,纔應允入朝。秦裕伯是前朝老臣,又精於世道,很受皇帝重用。朱元璋在他死後封他為上海“城隍之神”。
  還有個版本是,秦裕伯是元末明初河北大名人,曾在上海住過。傳說他是一個孝子,因其母感嘆未見過金鑾殿,故專門建了一座像金鑾殿的建築。後被人告密,皇帝派員來查,他就連夜將殿改成金山神廟,躲過了一場災禍。清軍南下時,原準備屠城。行動前夜,清軍將領夢見了秦裕伯,秦警告他不準殺人,這纔沒敢下手。因秦裕伯“顯靈”,救了上海百姓,故被列為城隍爺。
  13.山西省芮城縣城隍廟
  城隍廟位於芮城南街,也是芮城博物館所在地。宋大中祥符年間( 1008~1016 年)創建,明景泰六年( 1455 年)重修,清順治三年( 1646 年)鼕,寢殿被火毀重建,此後又經康熙 十年( 1671 年)、道光九年( 1829 年)的重修和鹹豐元年( 1851 年)的增修。
  歷經千年的兵火戰亂和風雨剝蝕,集中了宋、元、清三代建築風貌的城隍廟能保存至今,可謂一個奇跡。享亭為元代遺物,俗稱“看臺”,柱子粗矮,鬥拱碩大,建築形製粗獷而渾 厚,古樸的外貌具有濃厚的早期建築特色,使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動蕩不安的金元時期,匆忙粗 糙但不失精美的建築工藝。
  獻殿與享亭之間是東西廂房,左右對稱,面闊九間,進深一間。獻殿面闊五間,進深二間, 外露四根明柱,前檐還有插廊,中部闢門通往大殿,捲棚頂,為清代所建 。
  最精彩的當屬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柱頭有捲剎,柱體有側角,柱頭鬥拱為五鋪作 雙下昂形製。屋頂舉折平緩,鬥拱碩大,拱瓣清晰,為典型的宋代規製。歇山部分的“二竜戲珠”琉璃懸版為明代製作,富麗堂皇,端莊肅穆, 琉璃鴟吻及琉璃脊飾色彩絢麗、精美絶倫,係古建築中的罕見之作。大殿形製古樸典雅,雄偉壯觀,雖經歷代維修更換過少量構件,但大木構件 及鬥拱仍為宋代遺物。它屹立在這組建築群中間,仿佛一位貴夫人,那種雍容華貴自不待言。
  碑郎裏收集陳列有北魏、北周、隋、唐、宋、元至明、清的歷代名碑、造像碑、墓志銘等 98 通,對研究我國古代文化具有極為珍貴的參考 價值。館藏文物還有大型通景堆絹《郭子儀誕辰祝壽圖》屏,吳鎮、米芾、董其昌等名傢墨筆畫捲,以及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所贈佩劍等珍貴文物。徜徉在這裏,從一磚一石中,從那些梁架與鬥拱間,古文化的濃郁氣息撲面而來。
  14.廣東省鶴山市城隍廟
  在鶴城鎮昆源路西端(古勞村),始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是建縣初期縣城內“十祠八廟”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廟宇。原占地約700多平方米,廟分前、中、3座,有兩天井相隔,前座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現衹剩下後座。天井兩側建有瓦面遮擋,右邊承放有“地保神”、“一見發神”(濟公)、“趙大元帥神”、“加福加壽神”;左邊承放有“靈神”、“二王爺神”、“五王爺神”、“包公神”、“壽星公神”、“太歲神”。後座正面有二條石柱直立,上刻一副對聯,乃是清人手筆,蒼勁有力。上聯:“久仰神靈幾同水族燃犀潛分異路”,下聯:“重新廟貌從此山城控鶴永鎮名區”。門口兩側有兩個馬步(士兵)牽着馬守候,隨時待命。後座廟內有直徑40公分的圓柚木柱4根,支撐上蓋,柱腳為花籃式石墊座。廳中央承放着玉皇大帝,城隍爺在右,文昌君在左。每天香火鼎盛。遊人絡繹不絶。
  15.江蘇省泰州市城隍廟
  泰州城隍廟,又稱邑廟。江蘇省境內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泰州地區規模最大的道觀。位於泰州海陵區邑廟街二十二號,為該區惟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代,北宋以來曾經五次翻修。
  歷史上的泰州城隍廟,殿宇巍峨,氣勢宏偉,其建築風格和體量均與泰州舊州衙相似。第一進山門殿,設有三個方形的山門,山門殿內東西側各塑一尊馬神像,遙對山門,街南立有旗桿和影壁墻。第二進四值功曹殿,殿內供奉四大功曹的神像。功曹殿前左右各有廂房五間,分別為“贊化廳”、“班房”和“土地祠”等。第三進審事廳,廳內置紫檀木公案,廳前甬道上砌有一座磚牌坊,甬道兩側各建有一排約七八間的執事用房。第四進正殿,天井曾建有一座戲樓,與正殿相對;兩邊各有廂房十五間,為城隍爺下屬的為二十四司。正殿為廟內主殿,殿中供奉泰州城隍爺神像,金臉,五綹鬍須,神態儒雅。腰係玉帶,腳蹬烏靴,頭戴鈎金彩冠,身着綉花紅袍。城隍爺坐像前,置有一張條形大經桌,上設香爐、燭臺,殿內東西兩邊塑有文、武判官像,東南角置鐘鼓,殿前廊外月臺正中,置放着一座大銅鼎。
  二零零四年,泰州啓動城隍廟一期修復工程,同年十二月十日告竣。整座建築坐北朝南,南北總長一百二十四點四七米,占地五千三百多平方米。大門外八字墻分列兩側,前後以子午綫為中軸,分山門殿、審事廳、大殿三進。山門殿,審事廳各五間,大殿十間,二十四司三十間和地方廟、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間,共七十二間房屋。其中山門殿、審事廳、二十四司為明代建築,大殿為清初建築。每進連接天井的左右兩側皆建有對稱的廂房,從而使每進殿宇都自然形成一組四合院落。
  16.浙江省嵊州市城隍廟
  嵊州城隍廟位於城內鹿胎山南麓,是一座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建築。該廟初建於1345年,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遭受多種自然災害的侵襲,尤其是白蟻的蛀蝕,歷史上曾十一次修建。近幾年又經大規模重修,現已修竣對外開放。南宋朱熹遊嵊州時曾到鹿胎山登城隍廟,題“溪山第一”四字,故嵊州城隍廟又有“溪山第一樓”的稱號。城隍廟建築規模宏大,選材講究,雕刻精湛,裝飾協調,整體和諧,稱譽江南,堪稱一絶。始建年代較早,宋《嘉泰會稽志》中已有文字記載。現存建築係清嘉慶九年重修。
  該廟廟貌恢宏,在城隍廟同類建築中數全省第一。建有八字屏風、月臺、溪山第一樓、儀門、戲臺、城隍殿、後大殿,兩側配有耳房、側屋、夾屋、廂房等,設計獨特,佈局巧妙。它不但氣勢非凡,且建築精良,特別是磚、石、木三雕,精美絶論,被譽為江南三雕第一傢,世稱“三絶”。1989年12月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開始對城隍廟重點修復,2002年9月開放。
  戲臺與山門相連,被譽為江南古戲臺之冠。坐南朝北。總高14.2米,深闊均為5.17米,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造型優美,藻井雕刻分上下兩層,下層以十六組鬥拱每組三朵嚮上級縮,上層有十六組鬥拱和八條倒挂竜相呼應,形成“竜生九子”的“九九”之數。梁坊和美人靠中,設置戲麯雕刻115件。有《長生殿》、《下河東》、《倭袍》、《目蓮救母》、《藉東風》、《蝴蝶夢》等三十四本戲文。四十衹鬥拱上雕刻四十個古代戲麯人物,有紅綫女、崔鶯、張生、唐明皇等。戲臺頂上,屋脊、垂脊、翼角中都雕有戲麯人物。一臺之內,有衆多的戲麯雕刻,當屬罕見,也是越劇從初創到發展時期的藝術搖籃。
  城隍殿在戲臺北面,2002年重修。四根六米高的石竜柱,用一米見方的大石柱雕刻而成;四處都可見到雕刻,計有500多件作品;主材采用南洋紅木,木質堅硬防蛀防黴;中間四根鐵木金柱,鐵木從印尼進口,造價16萬。供奉的城隍是明代收復澳門的嵊籍兵部尚書喻安性。
  西側係惠安寺,與城隍廟珠聯壁合,融為一體,由著名高僧悟道法師榮任方丈,善男信女心寄於此。東首與全國第一傢戲劇專業博物館和越劇藝術中心相臨,連片成群,景觀迷人。
  嵊州城隍廟景區是一處人間之福地、藝術天堂。集文化、旅遊、宗教、娛樂、購物為一體的旅遊勝地,可以修身養性,解讀古越文化。
  17、山東省濰坊市城隍廟
  時盛行迷神信鬼,傳說掌管陰間治安的城隍備受崇拜,幾乎每座城池都建有城隍廟
  老濰縣城隍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坐落於縣衙附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據介紹,在城隍廟的鼎盛時期,每逢五月初一城隍生日,民間都會舉行隆重的出巡儀式,前吹後擡,聲勢浩大,是縣城的一個盛大節日。乾隆十七年(1752年),知縣鄭板橋發出倡議,大修城隍廟,並在對面建了一座戲樓。
  《濰縣史記》上記載:進入城隍廟門,有影壁墻,正中是甬道,東西兩側是廊房。廊房內有傳說的十八層地獄,那些青面獠牙的小鬼和鋸解、挖眼等酷刑泥塑像群,形象逼真,陰森可怖。再往前走,有過廳三間,然後纔到正殿大院。大殿端坐着城隍泥塑像,白麵長須,官袍烏紗。再往後是後殿,殿中有木製的城隍雕像(有銅活絡,能站起來)。與其他縣城不同的是,後殿的東側是一方形廂房,內有一泥塑少婦,側身睡在炕臺上,蓋着紅綾被,俗稱“臥奶奶”。傳說有一次城隍出巡,路過西南關,某姓閨女在門口觀看,發現轎子裏的城隍嚮她笑,回傢即得病,不久死去。其傢人知道這一情況後,便在廟內添塑了臥奶奶像。死者的墳就在西南關的一條巷口中(1993年西南關拆遷時棺木尚好,棺木上有“姑福姐”字樣)。民國十一年(1922年),城隍出巡活動停止。
  18、浙江省杭州市吳山城隍廟
  吳山城隍廟是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遷移來的,明朝永樂年間開始祭祀周新。新建造的周新祠內設有周新塑像和他的生平事跡介紹,表達了杭州人民對這位古代清官的懷念。
  城隍閣為七層仿古建築,面積3789平方米,高41.6米。它通過各層的多個翹角,體現凌空飛升的氣勢,頂部又設計成飛閣,象徵鳳凰展翅和仙山瓊閣,從而讓人聯想起“竜飛鳳舞到錢塘”的神話傳說,堪稱江南第四大名樓。
  城隍閣建築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建築風格,它的洞門,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築的堅實基座,象徵着古老的杭州城墻所藴涵的悠久歷史。它的鬥拱、欄桿和排門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國洋鬆製作。城隍閣的建造,起到了為西湖山水風光補景的宏觀效果,它平衡了整個湖光山色大面貌的造景佈局,在功能上不僅可以登臨觀光,而且又與山、湖、城相互呼應、相互配合,使得人們不論是從西湖遠眺,還是從城區各個方向觀望,都有美好的視角。尤其是它作為吳山廣場的背景和延安路的對景,城隍閣優美的造型、飛動的氣勢,將成為杭州的標志性建築。城隍閣的設計、建造,不僅考慮到建築與西湖及城市的聯繫,還增配了服務設施。在它的一樓和二樓,集中展示了具有濃郁杭州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在它的三樓到六樓,則以休閑、觀景和接待為主要功能,懸挂有豪華宮燈,配置了高檔紅木傢具,三樓為大衆茶室,並設有文藝演出舞臺;四樓以茶點款待來賓;五樓設有咖啡座;六樓為貴賓接待室並有珍貴工藝品陳列。
  登上69米高的山頂,再登上城隍閣頂的觀鳳臺憑欄遠眺,北望西子湖,波平如鏡,輕舟蕩漾;東眺市區,高樓廣廈,櫛比鱗次,繁華街市,盡收眼底;南觀錢塘江,波濤滾滾,片片帆影,消失在雲水之間;西覽群山,鬆聲竹韻山峰沉浸在煙雲霧藹之中。倘若夜間在此眺望,全城燈光閃爍,與天上皓月朗星相爭輝,真是山河壯麗,風光無限。
  19、河北省承德市熱河都城隍廟
  位於承德市中心,西大街路北,距避暑山莊約1公裏。這是一座典型的漢式寺廟,格局簡煉。一如隨意散落在江南某個小鎮的庵院廟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這座寺廟的氣度與衆不同。首先廟前高懸的道幡說明這是一座道教寺廟,這在熱河街上可謂鳳毛麟角。遍布避暑山莊周圍的多為藏傳佛教寺廟,而修建這樣一座道教寺廟則是出於對漢族群衆宗教信仰的尊重,同時由乾隆欽定“熱河都城隍廟”似可說明古熱河在當時社會的政治地位。
  熱河都城隍廟黃琉璃披頂,彩飾飛揚,有意無意地顯示它傲然於各地城隍廟的尊貴。現內設神像近九十座,除“天下第一城隍廟”外,其餘各殿供奉文、武、義、財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極具特色的六十甲子神。主體建築福蔭嚴疆殿供奉着一尊城隍坐像,面目慈善,號稱“天下第一城隍”。傳說城隍神是康熙皇帝十七皇子允禮,允禮自幼豁達識體,不參與皇權之爭。且又聰明持重,政績斐然。他死後,乾隆帝深感若失股肱。乾隆三十七年值工部尚書周禮元理奏請修建熱河都城隍廟,乾隆下旨撥款施工,封允禮為熱河城隍神。
  特色提示:城隍廟現為承德市為數不多的一傢道教寺廟,風格有別於外八廟,很值得一看。這裏每日上午9:00-10:00有道教法事活動,且每逢重大道教節日,必舉行道教法會慶賀。
  旅遊交通:城隍廟位於西大街路北,出避暑山莊沿麗正門大街西行至火神廟處,右轉上西大街再走約1公裏。也可乘5路、7路公交車到中醫院下車即到,乘小公共汽車或打車更為方便。
  城隍:
  城隍,起源於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為《周宮》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築的高墻,“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墻、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産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係,稱它是剪除兇惡、保國護邦之神,並管領陰間的亡魂。
  城隍廟
  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廟。最早的城隍廟見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建的蕪湖城隍廟。歷史上有唐人張說、李德裕、李陽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獻記載。宋代以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奉為城隍神,如蘇州祀戰國時春申君黃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文天祥、楊椒山,杭州祀周新,會稽祀龐王,南寧、桂林祀蘇緘等。後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則下旨封開封、臨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為王,職位正一品,與人間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又封各府、州、縣城隍為公、侯、伯,即府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州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縣城隍為監察司氏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並且重建各地城隍廟,規模高廣與當地官署衙門完全一樣,還按級別配製冕旒哀服。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正祀典,詔去封號,衹稱“某府或某縣城隍之神,又令各地城隍廟不得雜祀其他之神。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土地廟裏,所以他對土地廟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極為崇敬。明孝宗年間(1488—1506),莆田抗元英雄陳文竜(1232—1277)被封為福州城隍爺,其從叔抗元英雄陳瓚(1232—1277)被封為興化府城隍爺。
  城隍廟,九裏三;各種買賣在裏面;上至綾羅和綢緞,下至牛籠和馬鞭……這是每個老西安人對城隍廟的印象,然而,對於城隍廟的全部歷史,它所歷經的風雨滄桑,卻沒有幾人完整知曉。城隍信仰在我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流行廣布,西安都城隍廟位於西大街中段,始建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東門內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現址,是當時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統轄西北數省城隍,故稱“都城隍廟”。
  “城隍”一詞的來源:
  “城隍”源於古代的城墻和護城河。
  “城隍”一詞源於古代的城墻和護城河,在古人心目中是護衛百姓安全,保佑一方平安之神,城隍神則是為國傢民族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名將或為地方百姓造福一方的廉吏賢哲,他們有的名垂青史,有的功勳着著,是備受百姓推崇愛戴的歷史人物。城隍信仰,寄托了人們對英雄聖賢的紀念與崇拜,深入民心,廣布流行。城隍既是人間正義的主持者又是生死禍福的主宰者。
城隍歷史 Cheng Huang history
  宋代民間普遍信仰 明代朱元璋推崇有加
  在宋代,城隍信仰已是民間非常普遍的信仰了,元代文宗天歷年間,朝廷讓城隍爺配享夫人,從此城隍廟裏就有了寢殿,專門供奉城隍爺及城隍夫人。
  到了明代,朱元璋更是推崇有加,相傳朱元璋稱帝之前,曾經宿身城隍廟而幸免大難.朱元璋稱帝之後,於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與朝廷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級。同時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正是在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都城隍廟由皇帝親自勅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製冕毓官服。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朝廷頒布了專門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並下詔去除了城隍封號,封京都城隍為“都城隍”。其它衹稱某府某州或某縣城隍。
  西安都城隍廟 級別最高影響最大已有620年歷史
  西安都城隍廟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由朱元璋親自敕建,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樉親自負責監修,在唐遼王府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修建之初,被朱元璋敕封為都城隍廟,統轄西北諸省大小城隍。在城隍信仰的序列中,級別最高、影響最大。自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創建至今,已有620年歷史。
  六百多年來,風雨經桑,朝代更迭,都城隍廟歷經興衰。自元朝定都北京以後,西安就失去了作為國都的優勢和輝煌,明清之際,經濟中心也以江南為主,陝西漸漸成為西北偏遠落後的地區,但當年朱元璋敕建的都城隍廟,威嚴依舊,雄偉依舊。
  清雍正元年重修 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甲於關中
  清雍正元年,一場火災燒毀了都城隍廟大部分建築,時任川陝總督的年羹堯將軍,下令拆除了明秦王府,用秦王府的木料重修了都城隍廟,重修之後“規模宏大,殿宇輝煌,碧瓦丹檀,雕刻精美,地基之廣,甲於關中。”
  廟內古建築群佈局齊整宏麗,大殿等建築雕飾精美,全國各地城隍廟罕有其比。山門口一座五間大牌坊,鬥拱重疊,氣勢非凡,牌坊之下,有鐵獅一對,威猛無比。山門內有一條數百米長的青石甬道直達二門,其間有文昌閣一座。二門兩側,各有威武雄壯的“帥神”相對守護。進入二門則有一飛甍重檐,精巧綺麗的戲樓(樂舞樓)。戲樓與大殿南北相對,中間場地上是一座氣勢宏偉的木質牌樓,樓檐有精美彩繪及陰陽太極八卦圖案。牌樓正面寫有“有感有應”,背面寫有“聰明正直”八個金字,字體雄渾,蒼勁有力。牌樓下有銅獅一對,壯嚴威武。大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雕梁畫棟,碧瓦丹檀,蔚為壯觀。大殿門上浮雕着各種精美圖案花紋,雕工極為巧麗,神形韻味俱到好處。大殿正中供俸西安都城隍,兩側配祀判官,牛頭馬面和黑白無常等鬼卒。大殿前各有偏殿10餘間,專門供俸陝西省境內各縣城隍。大殿後由南嚮北依次為二殿和寢殿,規模小於大殿,但各具特色。兩側是道衆居住修真的東西道院,最盛時多達三十三宮之多,當時盛況足見一斑。
  清光緒十三年不慎失火 損失慘重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廟前商民不慎失火,燒毀了山門,及東西兩廡商鋪,損失慘重,時任陝西巡撫葉伯英親自倡導,募資重修。
  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
  尤為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軍轟炸西安城,在城隍廟裏投擲了兩枚炸彈,炸毀了藏經閣,許多明代珍貴文物字畫、《道藏》、經典、,鼓樂古譜等大量文物毀於一旦,大殿東北角及後檐部分慘造炸毀。殘檐斷柱,彈孔痕跡至今依稀可見。
  解放後形成城隍廟小百貨市場 鼓樂名揚四海
  解放後,城隍廟的道衆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熱潮之中,城隍廟由於良好的群衆信仰基礎,每逢初一,十五信衆如潮,摩肩接踵,周邊百姓過境必經,因而形成了遠近聞名的城隍廟小百貨市場,有力地促進了整個西大街的經濟繁榮。
  這一時期,城隍廟的鼓樂更是名揚四海,中國音樂傢協會、中國音樂研究所的許多專傢教授,紛紛來此採風調研。1961年,城隍廟住持安來緒道長應邀率領鼓樂社赴京演出,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成為這一時期的歷史佳話。安來緒道長被載入《世界音樂大辭典》,成為近代史上被載入《大辭典》中的兩名中國民間音樂傢之一。(另一位為阿炳)
  “文革”期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
  “文革”期間破四舊,城隍廟首當其中,廟門前的大牌坊,被當時的西安古建隊拆除,闢為柴火。大殿內的紫銅鑄造的城隍神像被推倒熔煉,經書樂譜紛紛被燒,廟內道衆樂師流落民間,宗教活動被迫中止,香火中斷。從此人去廟空,廟貌頽敗,年久失修,許多大梁木柱被白蟻吃空,地基下沉,墻體裂縫,殘檐敗瓦,風雨飄搖。社會各界仁人志士,扼腕長嘆,十方善男信女黯然淚下,抱憾而終。
  八十年代以後修復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
  八十年代以後,改革開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步得以貫徹落實。西安市政府高度重視,投入巨資修復了西大街牌坊及兩廡商鋪。廟內道衆備受鼓舞,省吃儉用,多方化緣,已修復了文昌閣、二道門、東西配殿及兩廡廂房等建築。
  自清雍正元年(1723年)以後,近三百年來的一次大規模修復已全面展開。西安作為西部大開發的竜頭,其以十三朝古都的美名享譽海內外,悠久光輝的歷史與燦爛的宗教文化為西安留下的都城隍廟不久將再次以崇雄凝重的嶄新姿態重新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原莆田縣內,有創建於明洪武二年(1369),位於城內長壽街廟前巷的興化府城隍廟,由照墻、外埕、大門、甬道、儀門、中門、正殿、後殿及兩廂護厝等組成,占地面積24畝(一說18畝),與興化府衙,莆田縣衙一樣大,為莆田五大宮廟之一;主祀城隍大神陳瓚,俗稱城隍爺。該廟現為福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莆田城隍廟除了興化府城隍廟外,還有建於府城隍廟之後的莆田縣城隍廟,元至正十三年(1353)興化縣由遊洋遷往的新縣城隍廟,明洪武二十年(1387)設衛後建的平海城隍廟,建城後建的吉 城隍廟,為懷念故國宋在南門建的浙江城隍廟,南宋末年二少帝南渡福建後建的華亭仁和城隍廟。清康熙五年(1660)沿海截界,莆禧民衆被迫遷往涵江鳳嶺、鯉江城隍廟廢,他們於此重建廟宇,亦名鯉江城隍廟;復界後,他們遷回莆禧,重建其廟宇,涵江鯉江城隍廟保持不動,現為涵江區一所著名的道觀。
  城隍廟裏的塑像與配神一般是:正殿之中祀奉城隍大神,兩旁分列八大將、判官、牛頭、馬面、黑白無常、鐘鼓神以及十殿閻王、十八司等地獄塑像,府城隍廟裏則有更多的配神。
  城隍廟裏挂有“綱紀嚴明”、“浩然正氣”、“護國庇民”、“我處無私”、“節義文章”、“發揚正氣”等匾額,還有作事姦邪任爾焚香無益,居心正直見吾不拜何妨”“善惡到頭終有報,是非結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無愧,惡過吾門膽自寒”等楹聯。這些匾額與楹聯的核心是歌頌城隍爺的功和德,勸人行善不作惡。此外還有石碑、石刻等,這些文化古跡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每逢正月十三日的元宵、五月十九日的城隍壽誕、六月初八日夫人媽的生辰以及清明節、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的祭孤,城隍廟都要舉行廟會活動。這些廟會規模大、範圍廣、人數多。
  城隍廟裏,每年都有錢、米、衣服、棉被、醫藥、棺木等的施捨,府城隍廟每年農歷十二月廿五日為最大的一次施捨活動,每月初一和十五亦有小規模的施捨。還有為人主持公道,排解糾紛的活動。在舊社會每年除夕之夜,府城隍廟戲臺上例有一場木偶“魯戲”。因那時窮人多,三十晚上因躲債,有傢難還,無路可走,衹得進城隍廟看“魯戲”當“守歲“。有樂善好施者,派人捎帶“紅包”,悄悄地分別送給那些窮苦人。
英文解釋
  1. n.:  temple of the city god
近義詞
城隍廟社區
城隍廟
相關詞
旅遊上海園林景點百科大全海豐北京建築
寺廟河南廟宇文物莆田歷史文化聊城
古建築明朝平海平海衛臺灣古跡合肥商業
廣場華孚更多結果...
包含詞
老城隍廟督城隍廟
府城隍廟都城隍廟
城隍廟街城隍廟二
城隍廟村城隍廟一
登城隍廟甬城隍廟
城隍廟小城隍廟店
城隍廟石刻永寧城隍廟
平海城隍廟萬載城隍廟
宿遷城隍廟張秋城隍廟
湯溪城隍廟九峰城隍廟
郾城城隍廟滿城城隍廟
沙縣城隍廟石浦城隍廟
保定城隍廟華孚城隍廟
淶水城隍廟平和城隍廟
廣州城隍廟榆次城隍廟
平遙城隍廟吳山城隍廟
澎湖城隍廟臺南城隍廟
惠州城隍廟安陽城隍廟
徐溝城隍廟黎城城隍廟
鶴城城隍廟肥城城隍廟
北京城隍廟城隍廟檔案
嵊州城隍廟新竹城隍廟
海豐城隍廟武功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盧氏城隍廟
蘭州城隍廟揭陽城隍廟
三原城隍廟熱河城隍廟
寧波城隍廟新密城隍廟
合肥城隍廟青浦城隍廟
南匯城隍廟金山城隍廟
嘉定城隍廟奉賢城隍廟
崇明城隍廟西安城隍廟
霞海城隍廟禹州城隍廟
江南城隍廟蒙城城隍廟
城隍廟大殿嘉義城隍廟
武安城隍廟新安城隍廟
莆禧城隍廟普寧城隍廟
安溪城隍廟城隍廟社區
城隍廟一村城隍廟二村
紹興城隍廟扶風城隍廟
貴定城隍廟東沙城隍廟
城隍廟小吃上海城隍廟
城隍廟蛋糕城隍廟崗子
榕樹頭城隍廟筲箕灣城隍廟
金華府城隍廟興化府城隍廟
大同城隍廟會平海衛城隍廟
城隍廟社居委臺灣府城隍廟
天下都城隍廟廬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五香豆都城隍廟大殿
都城隍廟後殿潞安府城隍廟
城隍廟梨膏糖朱傢角城隍廟
城隍廟工字殿西安都城隍廟
武功縣城隍廟北京都城隍廟
鄭州城隍廟會新竹都城隍廟
縉雲城隍廟碑蘇州府城隍廟
城隍廟街小學城隍廟街社區
城隍廟一社區城隍廟二社區
上海城隍廟戲樓青浦城隍廟戲樓
長治縣都城隍廟錢倉京城城隍廟
寧波石浦城隍廟躲鬼躲進城隍廟
西安城隍廟戲臺三原城隍廟戲臺
韓城城隍廟戲臺扶風城隍廟戲臺
澄城城隍廟樂樓洋縣城隍廟戲臺
彬縣城隍廟戲樓城隍廟賽雨二首
鬆山霞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行社
宣城市城隍廟號城隍廟電子市場
朱傢角城隍廟戲臺七寶鎮城隍廟戲樓
上海城隍廟老飯店北京都城隍廟大殿
至日後吳山城隍廟老上海城隍廟小吃
宴點秀城隍廟小吃二百五白相城隍廟
祈福壽上香城隍廟上海老城隍廟旅行社
合肥城隍廟古玩市場合肥華孚城隍廟商業廣場
寧波漢庭快捷酒店城隍廟長安王麯城隍廟祭祀和廟會
都城隍廟後殿(寢祠)長安子午鎮城隍廟戲臺
福佑路麗水路城隍廟宣城市狀元北路城隍廟
宣城市區狀元北路城隍廟朱傢角鎮城隍廟飯店
宣城市區城隍廟市場號門面宣城市城隍廟市場門面房
宣城市城隍廟市場號宣城市城隍廟號門面
白相城隍廟-百年旺市數今朝城隍廟商貿休閑步行街區
宣城市狀元北路城隍廟號門面房宣城市狀元北路城隍廟門面房號
宣城市狀元北路城隍廟市場號宣城市鰲峰辦事處城隍廟號市六中對面
寧波城隍廟工藝品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