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成年女子的通稱~幹部 ㄧ勞動~。 成年女子的通稱。《禮記·麯禮下》:“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兇,公庭不言婦女 。”《史記·項羽本紀》:“﹝ 沛公 ﹞今入 關 ,財物無所取,婦女 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唐 杜甫 《三絶句》之三:“聞道殺人 漢水 上,婦女 多在官軍中。”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六月六日》:“婦女 多於是日沐髮,謂沐之不膩不垢。” 孫犁 《風雲初記》一:“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樹下面,有兩個年輕的婦女 ,對着懷紡綫。” 在官方辭典中,婦女 的定義是成年女子的通稱,其中“婦”即有已婚女子、妻子的含義。
婦女 是成年女子的通稱。不單純指已婚婦女 ,年滿18歲的女青年也可稱婦女 ,18歲以下稱少女,14歲以下稱幼女,7歲以下稱兒童。
法律上並沒有相關規定,可以說,所有女性在法律上都可以認為是“婦女 ”。 截止2002年底,中國共有女性人口6.2億人,占人口總數的48.5%。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婦女 的發展與進步,把男女平等作為促進國傢社會發展的一項基本國策。在製定國傢宏觀政策時,遵循男女平等參與、共同發展、共同受益的原則,中國政府為婦女 進步與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法律保障。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政府相繼製定和發佈了五年及十年兩個《中國婦女 發展綱要》,切實保護了婦女 的合法權益,優化了中國婦女 發展的社會環境,推動了婦女 事業的全面進步。中國婦女 不僅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領域享有與男子同等的權利,而且其特殊權利的保護作為國傢維護和保障基本人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註。在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婦女 地位明顯提高,婦女 的整體素質全面改善,婦女 的發展進步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時期。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 China Women's Federation 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是全國各族各界婦女 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為爭取進一步解放而聯合起來的社會群衆團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群衆性和社會性。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聯繫婦女 群衆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傢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之一。
成立於1949年3月,原名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 聯合會”,1957年改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 聯合會”,1978年又改名為“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
它的基本職能是:團结、動員廣大婦女 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代表和維護婦女 利益,促進男女平等。 其它婦女組織 Other women's organizations 中國其它婦女 組織有: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
中國女企業傢協會
中國地質學會女地質工作者委員會
歐美同學會婦女 委員會
中國人才研究會婦女 人才工作委員會
中國女科技工作者聯誼會
中國旅遊協會婦女 旅遊委員會
中國女法官協會
中國女檢察官協會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女城市規劃師委員會
中國女醫師協會
中國女攝影傢協會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婦女 委員會
中華工商聯女企業傢聯誼會
全國總工會女職工委員會
中國市長協會女市長分會
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
北京紅楓婦女 心理咨詢服務中心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女性人才研究會
國際婦女 比較研究中心
雲南生育健康研究會
中國全國婦聯老年婦女 研究中心
中國婦女 發展基金會
臺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
華坤女性調查中心 婦女參與政治活動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中國憲法規定,中國的女性與男性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婦女 與男子享有平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有平等參加管理國傢事物和擔任國傢公職的權利等。在中國第十屆全國人大的代表中,女代表604人,占總數的20.2%,其中女常委21人,占常委總數的13.2%。在第十屆全國政協的委員中,女委員373人,占委員總數的16.7%,其中,女常委35人,占總數的11.7%。為保證婦女 參政比例,以使其享有充分的政治權力,中國建立健全了培養選拔女幹部的機製。2003年,中國有7位女性擔任了國傢領導職務,她們是: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顧秀蓮、烏雲其木格,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郝建秀。國務院28個組成部門中有1位女性正部長(兼職),15位女性副部長;在全國省、地、縣三級黨政班子中擔任領導職務的女幹部已達5056人,其中省級女幹部56人,女正、副市長近500人。廣大婦女 群衆參政意識明顯增強,在地方人大代表選舉中,女性參選率達73.4%。(圖為中國副總理吳儀在英國演講)
正在實施的《中國婦女 發展綱要》(2001-2010)提出的主要目標就包括:提高婦女 參與國傢和社會事務的管理及决策水平;提高婦女 參與行政管理的比例,各級政府領導班子中要有1名以上女幹部,國傢機關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市、州、盟)政府工作部門,要有一半以上的領導班子配備女幹部,正職或重要崗位女性數量有較大的增加;女幹部占幹部隊伍總數的比例逐步提高;女性較集中的部門、行業管理層中的女性比例與女職工比例相適應;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中女性要占一定比例;擴大婦女 民主參與的渠道,提高婦女 民主參與的水平。
中國政府積極為婦女 參政議政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加強對女幹部的培訓教育和輪崗鍛煉,培養復合型高層次女性人才,提高婦女 參政議政的意識和競爭能力,加強對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 婦女參加社會活動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隨着中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國婦女 參與社會活動也不斷增加。
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積極開展“建西部美好傢園”活動,發起“情係西部 共享母愛”行動,籌集近2億元人民幣資金建水窖,幫助西部地區78萬群衆解决了缺水睏難;開展“婦女 傢園環境”活動,大力推進“三八緑色工程”,全國婦聯被聯合國環境發展署授予“環球500佳”稱號。
圍繞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實施“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得到億萬兒童的熱情參與,促進了兒童良好道德觀念和行為的養成。
以更新家庭教育觀念為重點深化家庭教育工作,傳播優生優育優教知識,聯合有關部門創辦傢長學校30萬所,家庭教育學會遍及70%以上的縣(市、區),幫助廣大傢長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春蕾計劃”、“安康計劃”、“中國兒童慈善日”等大型社會公益活動,得到海內外熱心支持,募集資金3億元,為改變貧睏地區兒童生存發展狀況作出了貢獻。
創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動 家庭是婦聯的傳統工作領域。婦聯從五十年代就開始評選五好文明家庭。 到1999年底,全國各地表彰的省級以上五好文明家庭近3萬戶。當選家庭的事跡經常在新聞媒體上報道,有的還以各種文藝形式在廣大城鄉廣泛宣傳。為了幫助家庭適應變動的現代社會,倡揚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各地婦聯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家庭文化活動。幫助家庭成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此外各級婦聯還通過家庭文化藝術節、家庭運動會,幫助各家庭建立寬鬆、和諧的氛圍和凝聚力。以家庭書法、繪畫、手工藝品展等為內容的家庭藝術交流活動以及包括居室佈置、菜餚烹飪、服裝製作、着裝打扮在內的科學理傢活動,激發了人們樂觀嚮上的生活情趣。
在農村,各地圍繞脫貧致富奔小康和科技興農開展了“美在農傢”活動。引導農民革除舊習俗,增強衛生保健和環境美化意識,靠勤勞致富,提高生活質量。一些省實行“五改”(改水、改溝、改路、改厠、改圈,“四淨”(飲水幹淨、街路幹淨、家庭幹淨、居室幹淨)、“三齊”(房室整齊、雜物堆放整齊、居室整齊),大大地改變了農村的傢容傢貌,村容村貌。在城鎮社區,各地大搞文明樓棟、愛我社區愛我傢、敞開傢門迎友鄰,等活動,實現了人與人的相識,戶與戶的溝通,增強了家庭成員的社會責任感。許多省市以婦女 ·傢園·環境為主題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家庭成員環保意識,開展垃圾分類、節約能源、認養緑地、植樹造林等以家庭成員為主體的淨化美化社區環保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社區文明建設。 宋慶齡
宋慶齡(1893-1981),政治傢,社會活動傢,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廣東文昌縣(今屬海南)人。1913年畢業於美國佐治亞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學。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繼續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1927和1929年被國際反帝國主義同盟大會選為名譽主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委員會主要領導人之一。1931年回國,從事社會福利工作,參加抗日救國活動,批評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對內反對壓迫人民的政策。1932年底組織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營救爭取民主權利的革命者。1933年當選遠東反帝反戰同盟中國分會主席。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募集醫藥物資支援中國人民抗日鬥爭。
194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後,宋慶齡呼籲美國人民製止美國政府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又創辦“中國福利基金會”,從事婦幼福利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當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後歷任國傢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1950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發言年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1年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奬金。1952年,她當選為亞洲和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蔡暢
蔡暢(1900-1990),第四、第五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傢,中國婦女 運動的先驅和卓越的領導者,國際進步婦女 運動的著名活動傢、湖南湘鄉縣(今雙峰縣)人。
早年曾赴法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4年10月參加了舉世聞名二萬五千裏長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全國婦聯第一、二、三屆主席,第四屆名譽主席。是中共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鄧穎超
鄧穎超(1904-1992),無産階級革命傢、政治傢,著名的社會活動傢、中國婦女 運動的先驅。祖籍河南光山縣,生於廣西南寧。1919年參加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並與周恩來等人組織領導了天津學生愛國運動。1925年與周恩來結婚。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徵。曾當選為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至三屆全國婦聯副主席、黨組副書記,第四屆婦聯名譽主席,全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對外友協名譽會長。曾當選為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一屆常委委員,第六屆主席。
史良
史良(1900-1985),江蘇常州人。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司法部部長。中國婦女 運動先驅和領袖之一,政治活動傢,著名女律師。1931年開始執行律師職務。1936年因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而被國民黨政府逮捕。新中國成立後首任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長和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並歷任全國人大第一至第六屆代表、第二至第四屆常委、第五屆常委及法製委員會副主任並在五屆二次會議上補選為副委員長、第六屆副委員長,全國政協第一至第四屆常委及第五屆副主席,民盟第一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至第三屆中央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中央主席,全國婦聯第一至第四屆副主席。
吳儀
吳儀(19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湖北省武漢市人。北京石油學院石油煉製係煉油工程專業畢業,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196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2年8月參加工作,曾擔任車間技術員、辦公室幹事、副廠長。1983年—1988年任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副經理、黨委書記。 1988年—1991年任北京市副市長。 1991年—1993年任對外經濟貿易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1993年起任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黨組書記。1998年—2003年任國務委員。 2003年3月任國務院副總理。4月兼任衛生部部長。 吳儀第十三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中國著名女院士 Chinese famous female academicians 林巧稚
醫學家,福建廈門人,於1901年12月23日出生於廈門鼓浪嶼。1929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協和醫院婦産科教授、主任,北京婦産醫院名譽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早年從事胎兒宮內呼吸的研究;對滋養細胞腫瘤發生及發展規律、女性盆器結核的發生及其治療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進行了大量科普宣傳和婦幼保健工作,有着精湛的醫術。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83年去世。
謝希德
物理學家,1921年3月19日生於福建泉州。194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1951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做博士後研究。先後獲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2個學校的名譽科學博士學位及日本東洋大學名譽工學博士學位。198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外籍院士。復旦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半導體物理、固體能譜和表面物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並是這些方面科學研究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之一。90年代主要從事半導體表面和界面、短周期超晶格的聲子譜的研究並取得重要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2000年3月4日去世。
何澤慧
(1914~ ) ,核物理學家,原籍山西靈石,生於江蘇蘇州。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年獲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在德國海德堡皇傢學院(K.W.I)核物理研究所期間,首先發現並研究了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期間,與合作者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建國初期,與合作者自力更生研製成功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在領導建設實驗室、高山宇宙綫觀察站、高空氣球、開展高能天體物理等多領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蔣麗金
(1919~ ) ,化學家,生於北京。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44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化學係,獲學士學位,1946年獲該校碩士學位。1951年獲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工作。50年代在美國曾從事可的鬆衍生物的合成及維生素D的部分合成工作。1955年回國後,從事中國大漆漆酚的研究工作,硼氮六環化合物的合成以及高感膠片助劑的剖析等工作。1978年以後,開展了光化學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一是:中草藥——竹紅菌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光療機製;二是:藻類植物的結構與光合作用能量傳遞等。兩項研究分別獲中國科學院1990年和1993年自然科學二等奬。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尹文英
(1922.10.18~ ) ,昆蟲學家。河北平鄉人。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生物係。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研究員。早年從事魚類寄生蟲和魚病防治的研究。1960年後係統地進行原尾蟲的分類、形態、生態、胚後發育、生物地理、比較精子學和亞顯微結構等研究,記述我國原尾蟲164種,其中141新種,18新屬和4新科,提出原尾蟲係統發生新概念,並據此建立了原尾綱新的分類體係,1999年出版了《中國動物志:原尾綱》。1985年後,主持和推動土壤動物學的係統研究,聯合60多位學者在6個氣候帶完成土壤動物組成(3千多種)、變動規律及其在土壤物質循環中的作用以及環境污染的影響等試驗研究,其結果主編寫成《中國亞熱帶土壤動物》、《中國土壤動物檢索圖鑒》和《中國土壤動物》等專著。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保護婦女 權益的法律法規 Laws to protect women's rights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基礎,以婦女 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民法、刑法、選舉法、勞動法、婚姻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在內的維護婦女 權益、促進男女平等的法律體係。自1992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 權益保障法》頒布以來,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製定了12部涉及保護婦女 權益內容的法律和2項决議,如勞動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
同時,中國還修訂了選舉法、刑法、婚姻法等7部與婦女 權益密切相關的法律。國務院製定了7件涉及保護婦女 權益內容的行政法規,有關部門製定了98件相關的部門規章。各省區市都製定了婦女 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為了推動婦女 權益保障法的實施,各有關部門和各地還製定了一些政策性文件,並廣泛開展了宣傳活動,使依法維護婦女 權益的意識逐步深入人心。 中國婦女的勞動權 Chinese women's labor rights 為了保障廣大婦女 的勞動權利,中國有關部門一直積極貫徹和落實《勞動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禁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別歧視;保障婦女 享有與男子平等參與資本、技術等生産要素的分配權,保障多元化分配形式中的男女同工同酬,同工種、同類別從業人員中女性工資與男性工資相同,縮小男女收入差別;拓寬婦女 就業渠道,在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調整中,充分考慮婦女 就業的需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特別是社區服務業,為婦女 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進一步落實女職工勞動保護政策,指導各類用人單位把女職工特殊勞動保護條款納入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做好女職工經期、孕期、産期和哺乳期的“四期”保護工作;農村婦女 享有與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權、生産經營權、宅基地分配權、土地補償費、股份分紅等權利,同時,引導和扶持農村婦女 富餘勞動力嚮非農産業轉移,面嚮農村婦女 開展各種勞動技能培訓,幫助其從傳統種植業嚮非農産業轉移。 中國婦女的受教育權 Chinese women's right to education 中國的《憲法》、《義務教育法》、《婦女 權益保障法》和其他相關法律均明確規定女性享有與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權。2001年,中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1%,女童入學率為99.01%;2002年普通中學女生在校人數為3870.2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6.7%;高等學校女生人數為397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4%,比五年前提高了6個百分點。近些年來,中國女性受教育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男女兩性受教育年限的差距進一步縮小。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婦女 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07年,成年男女受教育年限的差距由1995年的1.4年減少到1.07年。 婦女健康得到保障 Women's health are protected 近些年來,中國婦女 健康狀況明顯改善。截止2002年,中國孕産婦保健覆蓋率達到86%;婦女 住院分娩率達到78.8%,比五年前提高12個百分點;孕産婦死亡率從1997年的63.6 /10萬下降到2002年的50.2 /10萬。婦女 平均預期壽命為73.6歲,高於男性3.8歲。
中國已初步形成了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從2000年到2001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西部12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降低孕産婦死亡、消除新生兒破傷風項目”,加強貧睏地區的鄉鎮衛生院産科建設,培訓基層衛生服務人員,使西部12省、自治區、直轄市孕産婦死亡率兩年間下降了37.28/10萬。
2001年 4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進一步明確醫療保健機構應提供的針對婦女 和兒童健康的各項服務,並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加強婦女 常見疾病的查治工作,提高生殖保健服務水平。截止2002年,全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3067個,床位8萬張。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艾滋病的防治工作,頒布了《中國預防與控製艾滋病的中長期規劃》(1998-2010)和《中國遏製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2005)》。各級政府特別重視在婦女 和青少年中大力宣傳預防艾滋病、性病知識,將婦女 和兒童作為控製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阻斷母嬰傳播。 平等的婚姻家庭權益 Equality in marriage and family interests 在中國3.5億個家庭中,絶大多數為以愛情為基礎的自主合法婚姻,家庭關係平等和睦,婦女 享有充分的人身、財産權利。
2001年4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修改後的《婚姻法》。新《婚姻法》規定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實施家庭暴力,增設了無效婚姻制度,完善了夫妻財産製,設立了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加大了對破壞婚姻家庭行為的製裁力度,從法律的角度維護了現階段婦女 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為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係,中國在長期開展“爭創五好家庭”活動的基礎上成立了由18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聯合組成的“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協調小組”,從而將創建五好家庭活動納入國傢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規劃之中。2000年全國婦聯和國傢統計局聯合進行的中國婦女 社會地位抽樣調查顯示,有93.2%的城鄉婦女 對婚姻家庭表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 中外婦女交流概況 Foreign exchange profiles women 從1995年6月中國全國婦聯作為中國第一個非政府組織獲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即獲得參加聯合國大小會議的入場券)以來,全國婦聯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國際多邊活動,派代表出席了聯合國的許多會議,比如人權委員會會議、婦女 地位委員會會議、婦女 問題特別聯大、兒童問題特別聯大、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等。在這過程中,全國婦聯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發展中國傢的利益以及全球婦女 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中國的婦女 組織充分發揮民間外交優勢,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了對外交流和合作。目前,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已與151個國傢的700個婦女 兒童組織建立了友好聯繫,廣泛參與聯合國及多邊婦女 事務,成功承辦了第四次世界婦女 大會、世婦會後續行動經驗交流會、中國—歐盟婦女 問題研討會、亞太經合組織(APEC)女領導人會議等大型及多邊國際會議。中國婦聯組織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項目為中國婦女 兒童服務,已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婦女 組織。 婦女國際合作項目 Women'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s 隨着近年來國際交往的深入,中國越來越多的婦女 組織開始利用國際合作項目以及國際先進理念為中國婦女 解决實際問題。過去5年,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與衆多國際機構開展了多渠道、多領域、多形式的國際項目合作,通過改善婦女 健康、掃盲和小額貸款等形式,為改善中國婦女 、兒童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因為高效和誠信,全國婦聯受到國際合作夥伴的廣泛贊譽,被譽為“最佳合作夥伴”。
近年來,中國婦女 組織與國際上相關婦女 機構開展了多種多樣、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項目。它們包括:
“中加婦女 法項目”(1998)。這是加拿大國際發展署提供資金、由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和加拿大社區學院共同執行的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提高基層婦女 的法律意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法律工作者的社會性別意識和婦聯組織的法律宣傳和教育能力,達到更好地貫徹落實有關婦女 權益的法律法規,保護婦女 權利的目的。項目實施地的婦女 通過該項目,許多人學會了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護自己的權益。
“湄公河次區域反對和預防對婦女 兒童的拐賣項目”。這是2002年由國際勞工組織提供援助、中華全國婦女 聯合會在中國雲南實施的國際合作項目。項目實施方把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增強法律意識,提高防範能力,小額貸款等融為一體,使項目實施地女性掌握了預防拐賣知識,並為她們的自我發展創造了條件,得到了她們以前衹有外出纔可能得到的收入,大大降低了被騙、被拐的風險。 fun□
婦女
women
見婦女 研究。
: the fair sex, women n.: in coat and skirt, dame, manhood [woman] suffrage, wear the pants, bit of muslin, be one's own mistress, come into one's kingdom, do one's face, put on one's face, fix one's face, be delivered of, daughter of Eve, daughter, gypsy bonnet, of a certain age, Children and Women First, femme, zenana, womenfolk, womankind, womanhood, woman, placket, matron adj.: matronly, junoesque n. femme 教育 大學 高校 節日 女性 百科辭典 法律 政策法規 權益保障 人物 科學家 華裔 核物理 廣東 風俗文化 特殊群體 發展 指標 兒童 社會 歷史 官職 組織 婦聯 社團 組織機構 社會主義 國際 百科大全 機構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