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236400 代碼:341221 區號:0558
拼音:Lín Quán Xiàn 英譯:Linquan County
臨泉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東、東北、東南3面與阜陽市、界首市、阜南縣相連,西、西北、西南3面與河南省的瀋丘、項城、平輿、新蔡、淮濱等縣市接壤。總面積1818平方千米。總人口210萬人(2007年末)。
全縣轄23個鎮、10個鄉:城關鎮、楊橋鎮、同城鎮、於寨鎮、邢塘鎮、譚棚鎮、老集鎮、滑集鎮、呂寨鎮、單橋鎮、長官鎮、宋集鎮、張新鎮、艾亭鎮、陳集鎮、韋寨鎮、迎仙鎮、瓦店鎮、薑寨鎮、廟岔鎮、黃嶺鎮、白廟鎮、關廟鎮、牛莊鄉、高塘鄉、範興集鄉、土陂鄉、謝集鄉、楊小街鄉、陶老鄉、田橋鄉、張營鄉、龐營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地處淮北平原西部,地勢平坦,海拔31~40米,由西北嚮東南微傾。南臨洪河,北依泉河,中有𠔌河、潤河、涎河、流鞍河穿境東流,又有臨艾渠、界南渠等人工河道。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年均氣溫14.9℃。106國道經過縣境西緣,102、204、238等省道過境。泉河可常年通航。古跡有老丘堆、陽古城遺址。民間藝術有雜技、擡歌、走歌等。 |
|
臨泉縣是偉大的祖國壯麗山河的一部分。她地處中原,沃土肥壤,廣袤百裏,地平如砥,一望無垠。該縣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勞動在這塊土地上,創造着自己燦爛的歷史,改變着家乡自然的風貌. |
資源與人口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
地理概況
地理位置 該縣地處祖國東部,安徽省的西北邊陲。地理坐標為東經 11452-11531,北緯3235-3308。南與河南省淮濱、新蔡縣毗鄰,北與界首市及河南省瀋丘縣相連,西與河南平輿、項城縣交界,東與阜陽市區及阜南縣接壤。南北長68千米,東西寬62千米。全縣總面積1818平方公裏,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4%,耕地173.7萬畝。
該縣河流密佈,交通便利。南臨洪河,北依泉河,中有𠔌河、潤河、涎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東流,又有臨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橫貫南北。阜臨、臨鮦、臨新公路是溝通東西交通的動脈,臨艾、臨南、臨界公路有連接南北往來的要道。
地貌土壤 該縣地域屬淮北平原,西北高東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為八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由於歷史上無數次的洪水泛濫,形成了堆積平原。土壤構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種,十分適宜種植作物。地下水位高,且含量豐富,可提取水量達3.6億立方米,而且無色、無味、透明、屬中性偏鹼性淡水,適宜生活和灌溉。地表水也十分充足,除洪河、泉河水流已污染外,其他河流均適宜灌溉,對農業生産頗為有利。
氣候物産 該縣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侯區。表現為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鼕幹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秋爽天氣晴朗。年平均氣溫14.9,全年無霜期218天。年日照4553小時。最高氣溫41.4,最低氣溫零下20.4。年均降雨量為812毫米。每年6月至9月為汛期,雨水集中,易患洪澇。
該縣地理位置屬暖溫和夏緑林帶,氣候溫暖濕潤,為生物生長繁衍匯集提供了良好自然條件。農、林、牧、漁産業十分發達,野生植物資源頗為豐富。
土地資源
全縣土地總面積1818平方公裏,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4%,耕地174萬畝。縣境內地勢平坦、開闊,地域屬淮北平原、淮河流域,西北高東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土壤多為砂薑黑土,土質穩定,酸鹼適度,保肥力強。
農業資源
臨泉是全國大型商品糧生産基地,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紅芋、大豆、芝麻、玉米、棉花、花生、蔬菜、藥材、水稻等,農副産品資源十分豐富。全縣已建成生薑、大蔥、瓜果、食用菌、中藥材、三粉、芝麻、生豬、山羊、黃牛等各具特色、初具規模的十大農業優質種養業基地,初步形成了脫水蔬菜、肉食冷凍、三粉加工、糧油加工四大産業鏈條。臨泉為安徽省第一養羊大縣和阜陽市第一養牛大縣。牛莊鄉被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批準為“安徽省中藥材生産基地”,其穿心蓮的産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內脂含量高達5.15%,居全國同類産品之冠。
勞動力資源
全縣剩餘勞力達60多萬,每年嚮全國各地輸出勞力在40萬人。每年可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萬人次,新增高中、中專以上勞動力2.6萬人。1999年被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列為全國勞動力輸出重點監控縣,2000年被國傢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七部委列為全國農村勞動力開發試點縣。
糧食作物 主要有小麥、黃豆、高粱、玉米、紅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煙葉、花生、薄荷、紅麻、荊條等。藥用作物主要有生地、白芍、白术、半夏、菖蒲、菊花、穿心蓮、貓兒眼、馬齒莧等。瓜菜作物主要有西瓜、南瓜、黃瓜、甜瓜、白菜、蘿蔔、菠菜、芫荽、芹菜、韭菜、大蒜、生薑、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用材林木主要有泡桐、椿樹、楝樹、槐樹、白楊、柳樹、鬆柏、桑榆、楸梓等。經註濟林木訂極桃、李、杏、梨、石榴、蘋果、葡萄、香椿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狗、兔、雞、鴨、鵝、貓、鴿、蠶、蜜蜂等。飼養魚類說要有鯉、鰱、鱉、青鯇、泥鰍、金魚等。
人口民族 該縣氣候溫和,物産豐富。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宜人類的生存。因而,早在遠古時代,這裏就有人類狩獵與棲息。但歷史上由於連年的戰爭和頻繁的自然災害,解放前人口密度並不很大。建國後,由於黨和政府十分關心人民健康,在飲食、醫療、衛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人口增長很快。全縣人口由1949年的75萬增長到1999年的181.3萬,成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縣。其中城鎮人口10.5萬,占總人口比例如此之大,表明該縣工業發展水平不高,基本上是一個農業縣。人口問題是當供類面臨的世界性問題之一。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鄧小平指出:要使中國實現不定現代化,必須首先認識人口多、耕地少這個重要特點。人多有好有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目前,人口問題已經成為製約該縣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同時,在生産力不夠發喧的條件下,吃飯、教育和就業都成為嚴重的問題。因此,有效地控製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是當前最迫切的任務。
古時候,安徽為夷族和越族居民住地區。長江以北稱淮夷或東夷,阜陽、臨泉一帶稱東夷。在臨泉,漢族是世代祖居的土著居民。回族遷入已有 600餘年的歷史。先是明朝未年自山東棗林莊遷入該縣長官一帶的回民,後又有山陝、阜陽、淮南等地經商回民陸續來此定居。回民在縣內有人數多的少數民族,有6468人。此外,縣人還有滿、蒙、苗、傣、彝、達斡爾、黎、壯、白、高山、景頗、土傢、布依、瓦、哈尼等少數民族共190人,多半是縣內支邊人員或外出打工纔與當地居民結婚而遷進來的。該縣回漢兩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産和生活鬥爭中,有着深厚的友好關係和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共同為改變家乡面貌,發展家乡經濟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和無窮的智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臨泉這片熱土,孕育着一代代風流人物,有古代先賢達士,也有近代志士人;有為推翻舊社會而英勇捐軀的革命先烈,也有為建設新中國而貢獻突出的當代群英;還有技藝超群、譽滿海外的藝術大師。他們的業績,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品格,將永遠垂範世人,激勵來者。
臨泉特産
臨泉貢柿
安徽著名特産。主産於臨泉縣羅莊鄉。相傳明代該柿製柿餅曾被人作為貢品獻給皇帝品嚐並獲得嘉奬,因而聲名遠播,人皆稱之為“貢柿”。柿樹生長旺盛,耐風寒,抗病蟲害,適應範圍廣。栽後4年挂果,12年進入盛果期,一般株産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餅175公斤。果實圓形,橙黃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質狀,味極甜。平均單果重155剋,大的可達200餘剋。據測定,每百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剋,維生素C22.72剋。貢柿樹毀於明末以後的戰事,其中包括僅存的明代古貢柿樹2棵.
半截樓西瓜
臨泉縣範興集鄉半截樓村,在接近村子的地方遠遠望去是一片一片的塑料大棚,延綿數十米甚至數百米。這就是著名的半截樓西瓜基地。這種瓜采用了新疆農科所研製的新疆6號瓜種,皮薄、瓤甜、子少,瓜期長,從五一節可持續到國慶節後,長達近半年。生活品質的提升,使得市民對水果消費的品牌意識日益加強。市場銷售證明,品牌西瓜的知名度越高,銷售就越好,價格也要比普通的西瓜高出三四成。範興集鄉瓜農成立了全縣第一個西瓜協會,註册了商標,申請了緑色認證。在西瓜上市時,每天約有3萬公斤瓜要出售,瓜農們在安徽農網上發佈了銷售信息,並積極與浙江及合肥的大型水果市場聯繫,拉往合肥周𠔌堆的10噸瓜不到一天銷售一空。在阜陽市場上,半截樓西瓜也頗受市民的青睞。
臨泉粉絲
粉絲主要以緑豆、豌豆、蠶豆、紅薯等澱粉為原料加工而成,其中以緑豆最佳。但紅薯是主要的澱粉作物,原料來源廣泛,價格低廉,澱粉含量高,粉絲經烹飪後口感好,且生産粉絲工藝簡單,故歷來深受人們歡迎。
廟岔皮毛
臨泉縣因地處淮北平原,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故而畜産品十分豐盛,牛皮、驢皮、馬皮、羊皮、羽毛、羽絨、鬃毛、兔毛等種類繁多。其山羊皮屬漢口路,以板質細膩、皮質堅韌、成革手感良好而馳名中外,在國際市場久享盛譽,暢銷不衰。每年通過上海口岸轉銷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傢。廟岔地處臨泉西部邊緣,與河南4個縣3個地區接壤,又有106國道穿越境內,臨廟公路橫貫其中,地利優渥,交通便利,為皮毛之西進東出,北上南下。同時,臨泉歷來為全國十大山羊生産基地之一,而廟岔的山羊居全縣之首。周圍百裏之遙,農民素有養羊習慣,每戶在三五衹不等,多者數十衹、數百衹。因這裏的山羊板皮,屬全國上等皮料,所以,各地客商,前來爭相採購。廟岔皮毛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交易之廣,屬全國少見。廟岔皮毛市場已成為全國三大皮毛交易市場之一。
臨泉芝麻“小白籽”
臨泉芝麻“小白籽”深受外商青睞,另外我們本地的黃白芝麻,油料芝麻同東北芝麻和湖北芝麻相比一直有着:皮薄.含油量高.口感好.顔色感官亮等特點,特別用來生産小磨香油其味質獨特,生産水洗脫皮芝麻出品率特別高。
長官牛肉
長官鎮牛肉品質優良,肉質鮮嫩,崐口感純正,馳名中外,很受消費者青睞。目前已形成以該崐鎮為中心的“臨泉縣黃牛屠宰加工市場”。黃牛産業已成為崐當地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是阜陽市黃牛係列開發增值增崐效的示範區,具有十分廣阔的發展前景。
瓦店羊肉
選用純正黃淮白山羊,精製而成,肉質肥嫩,味道鮮美,膻味較低,口感清爽,具有獨特的風味,十分好吃,令人喜食。是屬合當今人類健康飲食標準的緑色肉類食品。
老集生薑
臨泉東南老集一帶,栽植生薑歷史悠久。老集生薑,屬當地農民自行選育的獅子頭型優良品種,高産,抗逆性強,含纖維少,質脆,香辣兼備。用於調味,亦可作藥用,深受國內外廣大用戶歡迎,暢銷全國,加工成脫水薑片後,遠銷日本、美國及東南亞地區。
黃嶺大蔥
臨泉縣黃嶺、白廟兩鄉鎮盛産大蔥,大蔥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一大來源。黃嶺、白廟一帶種植大蔥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原是當地農傢品種,俗稱“大白皮”,又名經霜蔥,葉青肉厚、莖長白嫩,味香甜辣、耐嚴寒、抗霜凍、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爛壞,常食能體格健美,延年益壽,深受食客和蔥農喜愛。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當地大蔥紅極一時,成為安徽有名的土特産,因當時白廟、黃嶺都屬於原黃嶺區,被統稱的黃嶺大蔥。當時的黃嶺大蔥可以說是市場上搶手的金餑餑,供不應求。“七幾年‘大白皮’走得很遠,一天能走十幾車,買不着的就一直等着。”白廟鎮魯閣村蔥農魯海軍說。 |
經濟發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
工業經濟
2006 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 60.4 億元,比 2002 年增長 72.1% ,年均遞增 13.4 % ;財政收入 2.2 億元,增長 96.5% ,年均遞增 18.4% 。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優勢産業持續壯大。 2006 年實現工業總産值 39.6 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 18.7 億元,年均分別遞增 20.3% 和 23.7% 。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 2002 年的 97.9 提高到 191.4 。化工、釀造、建材、紡織、醫藥、農副産品加工六大支柱産業不斷發展,蔬菜脫水、皮革加工、肉食加工、面粉加工、三粉加工、油料加工、木材加工七大産業集群初步形成,産業競爭力逐步提升 。 2006 年 引進資金 4.67 億元, 年均遞增 73.1 % ;完成進出口總額 1330 萬美元,其中出口 1059 萬美元,年均分別遞增 32.2% 和 25.1% 。園區建設力度加大,集聚 效應逐步顯現 , 已成為招商項目落地的主要載體、工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該縣工業園被確定為省級開發區, 2006 年簽訂入園項目 18 個,總投資 8 億多元,園區企業已達 88 傢,其中規模企業 14 傢。 2008年初步預計,全年生産總值 81.7 億元,增長 13.2% ,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實現財政收入 33426 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17167 萬元,分別增長 23.9% 和 22.1%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新增規模工業企業 13 傢,總數達 38 傢。實現工業增加值 15.3 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7.1 億元,分別增長 17.8% 和 20% ;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達 210.4 。
農業經濟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 2006 年實現農業總産值 53.4 億元,年均遞增 4.6% 。該縣成為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全省第一養羊、養牛大縣和省農業産業化示範縣。擁有國傢、省、市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 18 傢, 15 個品牌的農産品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盛和”牌麻油通過緑色食品認證,“四海”牌羊肉、“隆茂”牌芝麻被省政府命名為名牌産品。勞務經濟有序發展,常年外出民工 50 萬人,勞務收入 25 億元。第三産業繁榮活躍,現代流通業發展迅速。 2006 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9.6 億元,年均遞增 9.4% 。住房、汽車、教育、電子、通訊等消費熱點逐步顯現,金𠔌物美、阜陽中新等知名連鎖企業先後入駐臨泉。泉河商城、於寨瓜果市場成為豫皖邊界最大的同類專業市場,瓦店山羊市場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場。 2008 年,該縣實現農業總産值 74.7 億元,增長 13.3 % 。糧食生産獲得大豐收,總産首次突破百萬噸,達 102 萬噸,增長 22.7% 。規模養殖步伐加快,新增規模養殖場 605 個,規模化養殖比重超過 50% ,優質畜産品生産率超過 90% ,我縣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省肉牛産業項目縣。農業産業化深入推進,新增縣級以上竜頭企業 14 傢,縣級以上竜頭企業達 55 傢。新增省級名牌農産品 4 個,緑色農産品 2 個,全縣通過緑色農産品和無公害農産品認證總數 17 個。勞務經濟不斷發展,外派勞務得到加強,我縣成為全省外派勞務輸出縣。商貿流通繁榮活躍。第三産業增加值 25.9 億元,增長 1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8 億元,增長 22.3% 。“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穩步實施,新建農資類農傢店 10 傢,日用品連鎖店 30 傢。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迅速,一批大中型商場檔次明顯提升。 |
|
臨泉縣轄23個鎮、10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690872人,其中: 城關鎮 83664 楊橋鎮 56303 鮦城鎮 50415 於寨鎮 26815 邢塘鎮 37043 譚棚鎮 55582 老集鎮 53561 滑集鎮 61051 呂寨鎮 44092 單橋鎮 44129 長官鎮 65921 宋集鎮 66935 張新鎮 44295 艾亭鎮 60267 陳集鎮 50701 韋寨鎮 66945 迎仙鎮 58595 瓦店鎮 55638 薑寨鎮 57213 廟岔鎮 58037 黃嶺鎮 59167 白廟鎮 46338 關廟鎮 56168 牛莊鄉 35670 高塘鄉 48613 範興集鄉 31698 土陂鄉 52266 謝集鄉 38541 楊小街鄉 41078 陶老鄉 35854 田橋鄉 54464 張營鄉 47041 龐營鄉 46772 |
|
歷史人物
受封瀋國的聃季載 聃季載,西周初其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我縣古城子建立了瀋子國,子孫以地為氏。但他並沒有做瀋子國首領,因為當時周公旦輔佐年幼的成王,發現聃季載行為端正,謀略超群,足以授予重任,就任命他為周朝的司空。主管農業及水利工程等大事。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績,使周朝的農業水利也贏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輔周滅紂的姜子牙 姜子牙,姓姜名牙,字子牙,又稱太公望,西周開國的功臣。據有關人士多方考證,姜尚為我縣薑寨人已確定無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傢兼軍事傢。他的先人是地方部落的大首領,“四嶽”中的一位,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呂地(今新蔡縣),子孫從其封姓。因此,姜子牙又叫呂尚。到姜子牙時,傢道早已衰落,他曾在朝歌當過屠夫,在孟津開過飯店,但他不精此誕,生意折本,窮睏潦倒。後來又到朝廷裏做個小官,因不滿殷紂王的鬍作非為和殘暴無道,便憤然而去,到各國遊說,70歲進仍懷才不遇。後來,他聽說西伯文王賢能,便去投奔,在渭水河磻溪一帶釣魚,過隱居生活。一天,周文王打獵偶然遇上了他,與他談論天下大事。他很有見地的看法和富的哲理的分析,使文王十分驚奇和佩服。立即請他坐上自己的車,同車而歸,封為太師,掌管軍政大權。他博纔多聞,用兵有奇計,政績顯著,深得民心。同時,他還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武王即位後,被尊為師尚父,他幫助武王討伐紂王,决戰於牧野,大獲全勝,奠定了武王統一中國的基礎,為西周的建立做出特殊的貢獻。後來被武王封於齊(今山東臨淄),建立了齊國。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國時,順應民俗,革除陋習,大力發展工商漁????事業,人民都歸順到齊國,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他著有兵書《六韜》。
不願做官的瀋郢 瀋郢,東周是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品德高尚,謀略超人。當時瀋子國已經滅亡。秦王每每聽到傳聞,都說他有濟世之才。秦王想使秦國強盛,當天下霸主,到處收攏人才。於是秦王就請他到秦國去當宰相。但他堅持不就,不願與虎狼之國的秦國有來往。便在自己的家乡潁河(泉河當時稱潁河)之濱建了一個亭子,名叫“瀋亭”,常在此釣魚遊息,自得其樂,直到幕年。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佩。
百步穿楊的養由基 養由基,春秋楚; (今屬地該縣楊橋)人,有“神箭手”之稱。公元前606年,楚國的令尹鬥越椒因不滿楚莊王削弱他的權力而起兵反判,並占領了楚國都城。楚莊王調兵遣將,前來攻打,兩軍隔河對峙。當進被稱為神箭養叔的小校養由基正在楚軍中。他嚮河對岸的鬥越椒說“河水這麽寬,雙方箭怎麽射過去呢?我聽說你射藝高超,想和你以個高低,咱倆可站在橋頭上,各射二箭,生死由命,不來的不是好漢。”鬥越椒說:“你是何人?”養由基說:“我是樂伯將軍部下的小將養由基。”鬥越椒心想:“無名小卒,量無絶技。”於是隨口說:“行,但必須讓我先射你三箭。”養由基同意,各站橋頭。鬥越椒一箭射不來,被養由基用弓梢一拔,箭即落入河裏。二箭射來,他又身子一彎,箭從頭上一閃而過。第三箭射來,他猛一伸手,將箭抓在手裏。鬥越椒二箭未中,心中發慌,但前言既出,不能反悔。於是叫道:“你也射三箭吧,如不中,我還要射你。”養由基笑了:“要二箭射中,豈不是初學之人?我衹一箭,就要你性命!”他取箭在手,高叫:“看箭!”鬥越椒聽到弓響,認為箭到身嚮左一閃。弓又一響,又嚮右閃。而養由基就趁他右閃時,“颼”地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鬥越椒腦門,使之倒地身亡。從此楚人都叫他“養一箭”。有一次,楚將藩黨想試他的箭術,在楊樹上高低不等塗三片葉子,分別寫上“一”、“二”、“三”字,又將三支箭寫上“一”、“二”、“三”字,讓他在百步外依次射箭。他三箭射出,依次而中。“百步穿楊”便由此而來。
時稱二竜的許兄弟 許劭(shao紹)、許靖為堂兄弟,東漢平輿(今臨泉)縣人,他們節操高尚,觀察敏銳,愛好在一起評論鄉鎮黨人物。睏每月初一日更換一個評論題目,所以鄉人稱為“月旦評”當時名噪錢國,許多學子一旦受到好評,便聲名遠揚。因此,很多官僚政客爭相前來,都想討個好評語以進入仕途。曹操年輕時也曾備禮求見,許劭評論說:“消費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姦雄”。曹操高興而去。同郡人袁紹了身豪門,辦事喜好奢華,任濮陽縣令時返傢探親,來到引地。因擔憂許氏兄弟的評論,把送他的從多賓客辭去,說:“我駕着這麽漂亮的車子,又穿着這麽華貴的服裝,讓許劭兄弟看見了可不好。”為免受抨擊,袁紹身着便服,騎一匹馬回到傢中。許劭清高自負,不趨炎附勢。他曾去潁川註遊樂,但就是不去拜訪當地長者陳實。太尉陳蕃的妻子去世回葬平輿,四方鄉鄰齊去吊喪,唯獨許劭不去。後來汝南太守聘他為功曹,郡屬內清正廉潔的官吏十分歡迎,而品質不端者都很害怕。但由於他受門閥士大夫集團的排斥,不久棄官回傢。大司空楊彪又鑒於他為賢良方正、敦樸之士,要他作官,他說“方今小人道長,王室將亂。”堅辭不就,公元194年,國傢大亂,他帶領弟子及傢人投奔揚州,次年在前往南昌途中病逝。
清廉自樂的畢卓 畢卓,字茂世,晉朝鮦陽(今鮦城)人,少年時豁達豪放,很有才華。公元321年被尚收郎鬍母輔之推薦為吏部郎。因當時朝政腐敗,加上“八王之亂”,權柄你爭我奪,殺殺砍砍,國無寧日。他為保身,扮成一個不問政事,不愛權勢,飲酒自樂的人。與鬍母輔之、攸放、攸孚、謝鯤、羊曼、光逸、桓彝結為好友,時稱“八達”。他曾夜間醉後盜鄰人之酒被縛於酒甕邊,天亮時主人見是畢吏部,大驚,解縛謝罪。而他卻大笑:“讓我聞一夜的酒香,多謝了。”並讓其打酒再飲,大醉而歸。至今民間仍有“甕邊醉倒畢吏部,馬上扶歸李太白”的勸酒對聯。他曾說:“得酒數滿百斛船,四時甘味置兩頭。右手執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還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自此衰矣。”於是自題一匾於門首:“遊息書屋”。後來當上了行止秉正、統帥有方的溫嶠將軍的平南長史,協助溫嶠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國畫大師齊白石曾有《畢卓盜酒》畫作,並題:“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可為盜,不肯傷廉。”
延續元朝的王保保
王保保,又名擴廓貼木兒,元末名將。本姓王,小字保保。瀋丘(今安徽臨泉西北)人。察罕帖木兒之甥、養子。元末兵起後,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元順帝妥歡貼睦爾賜名擴廓帖木兒。
至正二十二年(1362),察罕帖木兒在益都被降而復反的紅巾軍將領王士誠、田豐謀殺。擴廓帖木兒襲父職,拜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即領兵破益都,殺田豐、王士誠。次年,駐兵太原,與中書平章孛羅帖木兒為爭奪地盤不斷發生衝突。此時,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欲奪帝位,勾結丞相搠思監,以擴廓為外援;御史大夫老的沙則支持順帝,依靠孛羅帖木兒與之相抗。二十四年,孛羅進駐大都,皇太子逃往太原。二十五年,擴廓討伐孛羅,進逼大都,順帝即殺孛羅。擴廓隨皇太子入京,進為左丞相。皇太子屢欲自立為帝,擴廓不從,請求外出帶兵。封河南王,總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徵,駐河南,與軍閥李思齊等發生衝突,互相攻伐。二十七年,順帝削擴廓兵權,分其原統軍馬,另立大撫軍院,由皇太子總製天下兵馬,專防擴廓。次年,擴廓進據太原,殺元廷所置官吏。順帝下詔削擴廓官爵。
明朝洪武元年(1368)秋,明兵北伐,順帝詔復擴廓官職。及明兵逼大都,順帝北逃,擴廓入援不及,大都失守。明將徐達、常遇春進兵山西,擴廓出雁門乘虛攻北平(明改大都為北平),明兵直搗太原,擴廓還救,被明兵夜襲兵營,率十八騎倉卒北走,收集殘部屯兵甘肅,騷擾西北。
洪武三年春,徐達總兵出西安,搗定西,與擴廓戰於瀋兒峪,擴廓大敗,北奔和林。時元順帝已死,愛猷識裏達臘嗣位,命擴廓為中書丞相。四年,敗明兵於漠北。五年,擴廓南下攻雁門。其後,擴廓隨愛猷識裏達臘徙往金山(今阿爾泰山)。七年,朱元璋命李思齊到漠北招降擴廓,擴廓不從。八年,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
戍邊抗知的韋仲魁 韋仲魁,字象時,清朝首光年間迎仙店北仁和寨人。少年時聰穎好學,性情豪放。白日識文,夜間習武,18歲時進京應方試,當前為武解元,26歲時錄為武進士。隨後從軍,因帶禽軍隊在雲貴一帶戰績卓著,極受清廷贊賞,被授為“雲貴協鎮孝督”要職。當時我國西南邊境一帶,常有外國軍隊越騷擾,搶掠財物.他數次率兵抗敵,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犯,保衛了西南邊境和人民生命財産的安全.雲貴註數民族地區,當時工農業、手工業和文化事業都很落後,他一面練兵禦敵,一面幫助和鼓勵當地人民開荒種地,開採礦山,開開闢道路,興修水利,興建學校同時也把內地的糧食優良品種和種植技術帶到邊疆,使媾的農業和文化事業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他的夫人是北方人,也常帶侍女婦女。因此,他們夫妻在當地極受尊敬和愛戴。後因胞弟在家乡勾結土匪而受到牽連,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殺。當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腳下為他建廟碑,作為紀念。
勇舉捻旗的連登榜 連登榜,清鹹豐年間鮦城鎮東南連莊人。他原為教書先生,為人耿直,富有民族氣節。鴉片戰爭後,清廷政治腐敗,官吏貪贓枉法,對外割地賠款,簽訂辱國條約。對內血腥統治,殘酷搜刮人民。加上地主的敲詐勒索和連年自然災害,使得民不聊生。連登榜親眼看到家乡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禁怒火中燒。於1853年乘太平天國北伐經過安徽、河南之際,毅然領導當地農民舉起義旗,拿起槍刀和戈矛組成起義軍,奮不顧身地與清廷官吏和地主豪紳展開了殊死的鬥爭。同時,鮦城西南小劉莊農民劉昌萬,也領導了農民起義。兩路起義軍會合後,並力攻打同城等地。四方農民揭竿而起,雲集響應。1856年,皖北捻軍首領張樂行率捻軍攻入臨泉境內後,連登榜、劉昌萬加入捻軍,鎮守鮦城。
嫉惡如仇的張藴華 張藴華,該縣長官鎮人。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性格剛強,體貼究人,富有正義感。他1917年縣高小畢業後,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在校經常閱讀《新青年》、《每周評論》等進步書刊,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當“五·四”運動的消息傳到阜陽時,他與一些進步同學組織學生聯合會,發動學生罷課、遊行,進行聲援。安慶“六·二”慘案發生,激起阜陽教育界和各界人士的公憤,他積極投身到阜陽縣學生聯合會掀起的聲援慘案中受害的革命師生,聲討軍閥摧殘教育、屠殺受國學生罪行的活動。1921年秋,他考入武昌中化大學後,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思想覺悟和理論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次年,他休學回傢,經進步人士推薦,任鎮立小學校長。他一面辦學,一面走嚮社會,支持和發動群衆反對勢力,提出“反壓迫,反剝削,平均地權,打倒土豪劣紳”等口號,1925年9月調任阜陽高級小學校長。由於他積極參加黨的活動,並有突出成績,次年鼕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與共産黨員喬錦卿、周傳業、周傳鼎等人建立了中共阜陽黨小組。1928年2月,以魏野疇為書記組成中共皖北特委。特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動了阜陽“四·九”武裝起義。張藴華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起義失敗後,根據黨的批示,他又回到長官店開闢以長官、臨泉、曹塞為中心的黨的工作。1929年,他辦起了長官小學,自任校長。在校內組織學生會,副食師生和農民協會拆除了文昌閣等一些寺廟,又拆除了自傢的3間瓦房,建成了育纔閣,作為教室。他提倡半耕半讀,半工半讀,要求學生既會拿筆,又會拿鋤、拿鐮。1930年,他任阜陽縣財政局長,先後推薦共産黨員李冠英、江化難等人分別擔任地方工作。同年鼕,他發動阜陽各界群衆,驅除了阜陽縣縣長賓振遠,成立了阜陽臨時行政委員會,他任主任委員。次年,他主持清理財政賬目,勒令阜陽“八大傢”交齊拖欠的銀糧。當時八大傢占地數百頃,不交銀糧,反而收買催繳銀糧的青夫,把他們應交的加在農民身上,使原來每畝380文增加到8000文。他發動農民協會,反對青夫亂加銀額。農民運動如暴風驟雨,席捲全縣八大傢怕得要命,恨之入骨串通長官紳士郭芳坡、張端徵等人圖謀加害於他。共産黨員張套被郭芳坡用一個菜園地和10畝耕地收買而叛變,供出了黨的秘密。農歷三月十九日,共産黨員江化難、成有模等人被捕。此時,他根據上級批示抓緊準備武裝暴動。原計劃農歷三月二十三日的暴動改在中秋節舉行。屆時,又因曹國勳派去阜陽和他聯繫的交通員在途中被紅槍會逮捕並泄密,於是他在阜陽被捕,押送安慶。在獄中,他始終保護共産黨人的高風亮節。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正氣凜然。當敵人問他皖北有多少共産黨員時,他奮筆寫道:“皖北共産黨,三十一萬八,個個昂着頭,快刀殺不清。工農衆兄弟,一個不知名。”寫畢,憤然舉起手銬,當場砸死一個法警。1931年12月12日晨,在省城安慶英勇就義,臨刑高呼:“中華共産黨萬歲!”時年32歲。
愛民如子的郭和五 郭和五,該縣楊橋集人。早年阜陽師範學校肄業,他勤學好勝,性格剛烈,喜歡與窮苦學生交往,助人為樂,在同學中威望很高。1924年他到船上教書,因收入不足糊口,又改為經商,卻遭土匪搶劫。為了生産嗆又以算卦為業外遊,到洛陽馮玉祥部隊當兵。次年4月,在許昌駐驢時,加入中國共産黨。1931年2月,他受地下黨的派遣,仍以算填、看相為名,到河南的鹿邑、陳州、槐店、開封等地做地下工作。1933年初,因部隊調防,他與黨組織失去聯繫。11937年,他在家乡被推舉為甲長,但思想作風仍然未變,他領導群衆抗拒苛捐雜稅,又組織信用合作社,所籌資金衹貸發給窮人,不貸發給富戶。國民黨鄉鎮派款,他衹強迫人錢的地主交納。對於為非作歹的鄉、保長,他堅持與之鬥爭。保長要撤他的甲長職,群衆卻不答應。他曾多次被扣押,又多次通過鬥爭被釋放。因抗富濟貧,反對豪強,多有義舉,所以人們都親切地稱他為“郭瘋子”。1942年,由於連年抗戰,加上自然災害,鄉下民不聊生。他就想方設法,把地主的棉籽弄出來分給窮人。他買了軋花機,軋花不收錢,還把棉籽分給竄人。而自傢生活卻很困苦。過年時,他在春聯上寫着:“挖東墻,補西墻,補來補去不光堂;這邊軋,那邊彈,那邊彈彈來彈去不賺錢。”他又騰出自傢3間房屋開辦私學,專收窮人傢孩子入學,不收學費,不教“五經”、“四書”,教打算盤、量土地、寫信等,學一年就能用上,自謀職業。他還引導學生走革命之路,團结起來與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作鬥爭。他除了面對面地與敵人鬥爭外,還寫春聯,諷刺和揭露黑暗社會。如:“社會淡如白菜水;人情薄似紅芋皮。”誰是好人誰就無啥吃;哪個壞蛋哪個有辦法。”他的行為引起了國民黨地方當局的懷疑,1946年7月,以異黨罪被關押,次年纔被釋放。第二年10月,他任中共楊橋區副區長,發動群衆打擊土豪,開倉濟貧。國民黨阜陽當局指使特務到處搜捕他,懸賞1000銀元換他的首級。解放後,郭和五被安排在縣政府工作,先後任建設科副主任、科長及副縣長等職。1952年,調任馬鞍山,先後任鋼鐵廠行政科長、供銷社主任、牛奶廠廠長等職。1980年3月逝世,享年85歲。郭和五一生保持勞動人民的本色,平時節衣縮食,生活十分簡樸。一頂舊帽子,戴了30餘年。一件破棉襖,穿了50個春秋。一隻老懷錶,用了39個年頭。一生中,常以大餅鹹菜充饑。直到逝世,仍是兩袖清風。保持了共産黨人的高尚品格。
畫師人師的呂霞光 呂霞光,該縣呂寨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傢、古董鑒賞傢、收藏傢。他青年時代即追隨革命,早年參加了時步文學團體“南國社”,受田漢等作傢、詩人指導。後與吳作人等從師於美術大師徐悲鴻學畫。在二十年代白色恐怖的上海,他即與周恩來、鄧穎超等共産黨人熟識。1927年,與吳作人赴法國留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巴黎國立美術學院,專攻繪畫與雕塑。在法期間,他以驚人的毅力,嚴謹的治學精神,從事着美術研究,創作出許多為中外美術界人士稱道的優秀藝術作品。與此同時,他還與當時留法的冼星海等藝術傢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三十年代初,他又與吳作人一起到比利時後皇傢美術學院學習,因成績優異,獲得享受奬學金資格。在此學成後,又返回巴黎深造,成為飲譽巴黎的著名畫傢。抗日戰爭時期,抗戰的烽火對於深愛祖國的他是一種強烈的召喚,他毅然决然地與其法籍妻子馬德蘭返回祖國,决心把自己的藝術才華全部貢獻給抗日救國事業。回國後他擔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教授,同時還是中國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員會的專職委員,在主任郭沫若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他住在重慶市曾傢岩中學小檔下,周恩來夫妻就住在樓上,在與周恩來夫妻的交往中深受其影響,並學到了很多珍貴的東西。在此期間,他出於愛國熱忱,將自己精心繪製的50幅油畫作品在重慶舉行展覽義賣,所得巨款全部捐獻給祖國,支持前方抗日將士。抗日勝利後,國民黨在重慶限製和迫害文藝界進步人士。當他收到法國方面要其去法舉辦畫展的邀請後就請示周恩來,周恩來支持他赴法,於是呂霞光攜妻挈(qie竊)子重返巴黎。
呂霞光晚年十分關心祖國的美術事業,為了促進中法文化事業的交流,鼓勵中國畫傢深入研究西方藝術精華,他於1984年在巴黎國際藝術於購買“呂霞光夫婦畫室”,捐贈給中國美術傢協會,專供來法學習、進修的中國畫傢之用。十多年來,有很多中國美術傢前去深造。1986年12月,呂霞光捐贈20000元,在我縣設立奬學金。
呂霞光收藏的文物珍品不下千件,既有近、現代大傢的腕力充盈之作,更有遠古以來的稀世珍品;既有中國文物的典藏,也有古希臘、古印度、古埃及等文明發祥地的器具。1993年12月,86歲高齡的呂霞光,專程從法國來到北京,出席捐獻儀式,將所收藏價值10億元人民幣的畫作及文物史上的空白。次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專程趕赴其下榻處看望了他,江澤民總書記接見了他,對其愛國情操給予高度評價。回到法國不久,呂霞光帶着滿意和微笑而仙逝。
書畫超群的李文漢 李文漢,該縣長官鐵佛人。他畢業於上海美專。20歲即獲蔡孑民畫奬金。1965年至1968年;連續四年榮獲“中日書法交流展”的特別奬。1907年任臺灣“中日書法交流協會”秘書長。在任職的5年內,主辦各類文藝活動及展覽104次,又創立了“美協全國美術研究中心”及“全國雕塑協會”,並任雕塑協會秘書長。後又創立“當代畫會”、中國水墨畫學會”、“中華全國藝術傢俱樂部”等。為宣傳中華文化,他還曾多次主辦海外《中國畫展》、《中國水墨畫展》、《中國現代畫展》等展覽。李文漢致力於國畫和書法和研究,國畫深受海派影響,得力於八大傢、齊白石,然後獨創出簡潔剛勁的現代風格。書法由真、草、隸、篆,各體遍臨百傢之後,而得圓厚雄強之美。他個人的國畫展、書法展先後舉辦30多次,被邀參加國際作品展達130次,其中由李文漢為主體畫傢的畫廊有“藝術傢畫廊”、“民主畫廊”、“國際畫廊”、“凌雲畫廊”、“竜門畫廊”及新加坡的“光藝畫廊”、意大利的“ZB畫廊”等。他的畫作及書法,在海內外影響深遠,很多博物館、收藏傢、國傢元首、各國大使、書畫傢爭相收藏,遍及全球。他歷任臺灣“教育部”文藝奬審查委員、全國雕塑展審查委員、全國青年美展審查委員等職。近年來,李文漢曾多次返回故鄉,來往於海峽兩岸,促進文化事業交流,促進臺灣的早日回歸。
當代名人
湯其光
70後,曾在《小說月刊》、《天池小小說》、《百花園.小小說原創》、《百花園.中外讀點》、《短篇小說》、《中國文學》、《今古傳奇》、《小小說大世界》、《小小說知音》、《文學港》、《陝北文學》、《當代生活》、《安徽日報》、《齊魯晚報》、《檢察日報》、《生活日報、《江淮晨報》、《南國早報》、《新安晚報》《新課程報.語文導刊》、《周口晚報》、《金華晚報》、《阜陽日報》、《潁州晚報》、《大河文摘》 等報刊雜志上發表作品。有小說被《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意林》、《感悟》等轉載,作品入選《一世珍藏》係列等多種年度選本,出版有小小說集《嗓子》《牛莊往事》。2008年評為全國“新世紀小小說作傢風雲榜.明日之星。” 係安徽省作傢協會會員,安徽省散文傢協會會員,四川小小說學會理事,江淮小小說沙竜秘書長。現為安徽省臨泉文聯副住席。
文化古跡
臨泉縣有着燦爛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遠在七、八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就生息和勞動在這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遺跡。在近現代革命戰爭中,我們的先輩為我爭自由、求解放,也生活和戰鬥在這時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老丘堆 位於縣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叫瀋子墓,長50餘米,寬20餘米,高10餘米。相傳聃(丹)季載受封於瀋,死後埋葬於此。但據考古學家認定,跡裏是新故事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因為此處遍地是陶製器皿碎片和殘斷的石器,生産工具。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原來很大,因處於流鞍河岸邊,長期受到暴雨衝刷和農民深翻耕作,現在相當小了。這裏地勢較高,地面乾燥,前有大平原,後臨流鞍河,是原始社會的一個村落。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費子街遺址 在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高出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周圍環水,中間有河流衝擊形成的一條大溝。在這裏採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化晚期、竜山文化早期的遺址。
崗上遺址 在黃嶺集東北1千米處的崗上村頭。長800米,寬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斷層,斷層處暴露出有燒土層和遺跡層。出土有蚌鐮、骨鏃、骨針、骨鏢、石鏃、石斧、陶紡輪、陶罐、獐牙、鹿角等大量遺物,屬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在上術三處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但是沒有發現青銅器,表明當時社會尚處於氏族公社會時期,還沒有進入奴隸製社會。人類已經過着定居的生活。捕魚用的網墜、狩獵用的箭頭,則表明漁獵工具的進步和生産力的提高,這衹有在氏族社會的晚期才能出現,說明母係氏族公社會已過渡到父係氏族公社。社會的分工大致是:農業生産、漁獵為男子所擔任;製陶、飼養傢畜、紡織縫紉是女子的事情;年老的人負責指導、傳授經驗,並做些輕便事務;孩子們從事輔助性勞動。全體氏族成員人人都要勞動,産品顯然掌握在父係傢長手中,但仍為氏族成員所共享,還沒有産生剝削和私有製。
瀋子國古城 在縣城西500米處的古城子。這裏北依泉河,南臨流鞍,地墊很高,瓦礫遍地,地下文物埋藏豐富,城郭規模宏偉,輪廓清晰,確有一派古城堡的氣象。
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聃季載被封於瀋地,在此建立了瀋子國,其後,聃季載的子孫們在此繁衍生息。
鮦陽古郡 在鮦城鎮北郊,因面臨鮦水之陽而得名。這裏地墊很高,陶片瓦礫俯拾皆是,城池規模清晰。在此出土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如陶壺,陶鼎、銅鏡、石馨及戰國時楚國的黃金貨幣呈郢(YIUG影)愛(YUAN員)等。
鮦陽早在兩漢、魏、晉時就曾兩次設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劉裕廢東晉稱帝,改國號宋,將新蔡郡設在鮦陽。30年後,又將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廢宋,改號齊,將新蔡郡改為北新蔡郡,仍設在鮦陽。
畢卓墓 在鮦城鎮1千米處,高4米,周長80餘米,宏偉威嚴。墓內分為正室、後室、西室、東室。全為青磚結構,墓磚上刻有鳥花紋。畢卓為晉朝鮦陽人,曾任吏部郎。因嗜灑如命,醉盜領傢釀酒而傳笑古今。1958年,當地群衆掘墓取磚,曾挖出大量五銖銅錢和一隻灑壺,及一“吉士夫人”的磚刻。
銀杏樹 在縣城西古跡子處。銀杏樹、古城子、老丘堆並稱為臨泉三大古跡。樹高30餘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繁茂,挺拔蒼勁,銀果纍纍。突出地面的根部,自然形成的各種造型,如雄獅巨竜,如躍虎奔馬,千姿百態,任憑想象。其中,在一根木上可見一清晰的馬蹄印,附近根木上又有一個腳印。傳說,為明未農民起義軍首領李闖王攻打北京時,在此倚樹稍息留下的。
據林業工作者考證,離城市這麽近,又這麽大,這麽古的銀杏樹,為全國第一。此樹已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樹木。
老枸桔樹 在鮦城鎮古鮦陽城遺址處。相傳為元朝未年大將察罕鐵木爾在鮦陽城建花園時所植,至今已有660餘年的歷史。
其樹雖然不大,但經年已久。高3米多,上部主幹老死之後再抽新幹,新幹死後又發新幹,如今五代樹幹殘枝歷歷在目,可見其古老之甚。而今所發新枝,仍緑葉茵茵,並結果數枚。每年都有衆多慕名者來此觀賞一番。
育纔閣 在長官集中心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藴華於1929年任長官小學校長時所建。當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人會、夜校等,提出“扒廟宇,打神像,興學堂”的口號,帶領學生、教師和窮人先後扒掉7座廟宇,建成育纔閣後,他在大門上寫一別對聯:“竪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拼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對聯:“有什麽思想說什麽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纔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意大利式建築。從整體看,既美觀而又嚴整,既樸實而又和諧。
長官清真寺 在長官集南首。建於明代萬歷(1573)年間,已有420餘年歷史,當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所。大門樓懸挂一橫匾,上書“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講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對聯:“認真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唯一理在心”。1983年縣政府拔專款又重修大殿6間,南講堂6間,北講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使清真寺面貌煥然一新。
魏野疇烈士陵園 坐落在老集東首界南河東岸。魏野疇原為中共皖北特委書記,1928年4月9日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組織和發動了著名的阜陽“四·九”起義。但由於準備工作不成熟,起義歸於失敗。魏野疇率部撤離阜陽,星夜兼程嚮西南轉移,途經老集時被敵人殺害於界雕南河邊。
1988年,縣政府闢地在魏野疇牲處建造陵園。陵園分兩部分,前面為陵園風景區,遍植鬆柏、花圊。後面為烈士墓地,墓前立有墓碑。陵園大門兩帝旁有“四·九舉義旗名垂千古;皖北灑碧血光照後人”的對聯。
劉鄧合紀念碑 在韋寨中學校園內。1947年8月間,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出,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的序幕。在大別出實施戰略再展開期間,劉伯承司令員率領的後方指揮所於12月轉出大別出,來到臨泉的韓老傢。1948年2月24日,鄧小平政委率領的前方指揮所自大別出轉出,來到韋寨,與劉伯承率領的後方指揮所在分別75天後勝利會合。1991年縣政府撥款在此立碑紀念。 |
|
臨泉,古稱瀋地。西周初,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封聃季載於瀋地,建立了瀋子國。公元前 506年,瀋為蔡國所滅,後來楚國又滅蔡國,此處既屬於楚,為楚國平輿邑。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行郡縣製。全國設36郡,310餘縣,我縣當時被設為平輿縣。
西漢時我縣仍為平輿縣,並要今鮦城鎮設鮦陽縣。東漢時仍為平輿縣,鮦陽縣改為鮦陽侯國,封陰慶為鮦陽侯。屬汝南郡。
兩晉時期平輿、鮦陽兩縣仍並存。屬汝現郡。
南北朝時,此處為南北戰爭要衝,平輿、鮦陽兩縣先後廢止。
隋朝時實行州、縣製。公元583年開始設瀋丘縣,復設鮦陽縣,先後屬瀋州和潁州。
唐朝時,公元618年在縣境東南增設高塘縣,6年後又廢,公元627年,瀋丘、鮦陽兩縣廢。公元706年,重設瀋丘縣。屬潁州。
宋朝進,瀋丘縣屬順昌府。
元朝時,瀋丘縣屬潁州行省。薑寨、鮦城、瓦店屬河南行省。元朝末年,瀋丘城中百姓北逃,城空面廢。
明朝初年,廢瀋丘縣,降為瀋丘鎮,屬鳳陽府潁州。西部薑寨、瓦店,鮦城屬汝寧府。公元1497年,在距今臨泉縣城西北30裏的乳香臺(今瀋丘縣老城)復設瀋丘縣。
清朝建立不久,瀋丘鎮屬江南省(包括今江蘇、安徽兩省),公元1667年安徽省正式成立,瀋丘鎮屬安徽省阜陽縣。
1935年正式成立臨泉縣,因縣城濱臨泉河而得名。駐地在瀋丘集。1947年10月臨泉解放,由於革命形勢的需要,先後在臨泉境內設臨泉市、臨泉縣、泉陽縣和泉南縣。1949年2月又同歸為臨泉縣。
現我縣轄33個鄉鎮,825個村民委員會,173.7萬畝耕地,38.8萬戶,181.3萬人。
瀋子國 公元前1115年,西周都城鎬(hao浩)京城外,麗日高照,薫風習習,旌旗飛揚,號角陣陣。在一座高築的土臺上,周王朝的第二代天子,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正在大封功臣昆弟。受封者一個個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其中一位叫聃季載的,他的封地,就是現在的臨泉,當時叫瀋地。他的封國,就叫“瀋子國”。
周文王有10個同母兒子,次第是: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聃季載。周滅商後,周文王次子姬發為武王,給他的6個弟弟封了國,因大哥伯邑考在此前被殷紂王殺害,所以未封。其餘的2個弟弟康叔封、聃季載因年齡太小,也未得封。欺餘的2個弟弟康督封、聃季載因年齡太小,也未得封。因此,一直到公元前1115年,武王死後,其子成王繼位,纔封康督封於衛,封聃季載於聃(聃、瀋二字,古代意義同)。古書記載:聃,國名。季載,人名。伯邑考最長,所以稱“伯”。蓁都統稱“叔”。因載最少,所以稱“季載”。
瀋子國在周王朝的位級,始封為侯國,但到周厲王時,被降為子國。周天子分封的諸侯,稱同姓為“伯父”、“叔父”,異姓為“伯舅”、“叔舅”。宗法血緣關係把諸侯與周天子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了“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目的。
瀋子國與其他封國一樣,雖為封國,但絶非獨立之國。它要定期嚮周王朝納貢,定期晉京朝覲,並聽從周天子之命,率兵從徵。如不履行義務,或冒犯了“周禮”,輕者要受譴責,重者要被處死。
聃季載雖被封於瀋地,但並未來到瀋地。他的三哥周公旦看他很有才能,就把他留在周王室,任命為司空,管理全國的農耕和水利。他死後是不是葬在封地瀋子國也未可知,但我縣相傳有老丘堆為瀋子墓的說法。
瀋子國自立國後,中間數經戰亂,歷盡滄桑,風雨飄搖,但卻一直維持到公元前506年纔被蔡國滅掉,共有609年的歷史。
三縣一市 解放前夕,在我縣境內曾經設過“三縣一市”,就是臨泉縣、泉南縣、泉陽縣和臨泉市。這是很多年輕人氣溫瞭解的。
臨泉縣:1947年8月,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經過臨泉。為把大別山根據地和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接起來,根據鄧小平關於開闢沙南地區的批示,於1947年10月1日臨泉縣政府正式成立。下轄迎仙、長官、宋集、老集、陳集、艾亭、滑集、方集、呂寨、望遠、高塘11個區。彭亞英任縣長。駐地在臨泉縣城。
泉南縣:1947年10月,中共豫皖蘇區黨委根據當時革命形勢的需要,為支援大別山根據地和便於解放軍在淮河南北機動作戰,在我縣與瀋丘、項城、汝南、新蔡五縣結合部建立了泉南縣。下轄薑寨、黃嶺、楊埠、鮦城、瓦店、瓦南、李橋、和店、竜口、化莊、櫟亭11個區。王慕華任縣長。駐地先設在黃嶺的侉子營,後移駐薑寨前後王樓。
泉陽縣:194712月,中共豫皖蘇區黨委决定嚮阜陽廣方向開闢新區,把泉河潁河之間地帶控製起來,從西邊完成對阜陽的包圍,在臨泉、太和、阜陽三縣交界處,建立泉陽縣,總面積為1131平方公裏。下轄磚集、陶廟、鬍集、新集文集、大田、楊橋、寧老莊8個區。寧之褲任縣長。
臨泉市:位於泉河南岸,東臨楊橋,南接長官,西至黃嶺。為了控製這片地方,迎接全國的勝利,摸索城市工作經驗,豫皖蘇區黨委决定,以臨泉縣的城關區為基礎,於1948年7月建立臨泉市,下轄城關、城東、城西、城北五個區。劉東明任市長。駐地在臨泉縣城。
由於在革命戰爭年代,三縣一市設立後,人員和屬區都時有變動。雖然存在時間較短,但對於推動革命形勢的發展,支援大別山的鬥爭,摸索城市工作經驗,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完成了各項歷史使命,1949年2月20日,根據“原邊舊界”的精神,將臨泉縣、泉南縣、泉陽縣和臨泉市撤銷,恢復舊有的臨泉縣界,成立新的臨泉縣政府。
1996年底,臨泉縣面積1818平方千米,人口174.9萬,轄22鎮11鄉:城關鎮、楊橋鎮、鯛城鎮、長官鎮、於寨鎮、邢塘鎮、譚棚鎮、老集鎮、呂寨鎮、滑集鎮、宋集鎮、張新鎮、艾亭鎮、韋寨鎮、迎仙鎮、瓦店鎮、薑寨鎮、廟岔鎮、黃嶺鎮、陳集鎮、白廟鎮、關廟鎮、牛莊鄉、高塘鄉、土陂鄉、謝集鄉、單橋鄉、陶老鄉、田橋鄉、張營鄉、龐營鄉、範興集鄉、楊小街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690872人,其中:城關鎮83664人,楊橋鎮56303人,鯛城鎮50415人,於寨鎮26815人,邢塘鎮37043人,譚棚鎮55582人,老集鎮53561人,滑集鎮61051人,呂寨鎮44092人,單橋鎮44129人,長官鎮65921人,宋集鎮66935人,張新鎮44295人,艾亭鎮60267人,陳集鎮 50701人,韋寨鎮66945人,迎仙鎮58595人,瓦店鎮55638人,薑寨鎮57213人,廟岔鎮58037人,黃嶺鎮59167人,白廟鎮 46338人,關廟鎮56168人,牛莊鄉35670人,高塘鄉48613人,範興集鄉31698人,土陂鄉52266人,謝集鄉38541人,楊小街鄉 41078人,陶老鄉35854人,田橋鄉54464人,張營鄉47041人,龐營鄉46772人。
2004年底,臨泉縣轄23個鎮、10個鄉。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臨泉縣轄21個鎮、10個鄉、工業園區1個:城關鎮、楊橋鎮、鮦城鎮、譚棚鎮、老集鎮、滑集鎮、呂寨鎮、單橋鎮、長官鎮、宋集鎮、張新鎮、艾亭鎮、陳集鎮、韋寨鎮、迎仙鎮、瓦店鎮、薑寨鎮、廟岔鎮、黃嶺鎮、白廟鎮、關廟鎮、牛莊鄉、高塘鄉、範興集鄉、土陂鄉、謝集鄉、楊小街鄉、陶老鄉、田橋鄉、張營鄉、龐營鄉、工業園區。 |
|
①隋大業四年(608)改蔚汾為臨泉縣,唐武德七年(624)改為臨津縣。故治在今興縣西20公裏處的碧村。《隋書·地理志》樓煩郡:“臨泉,後齊置,曰蔚汾,大業四年改焉。”《元和郡縣志》嵐州:合河縣,“大業二(四)年改蔚汾為臨泉縣,四年屬婁煩郡。武德七年改為臨津縣。”《太平寰宇記》同此。
②唐武德三年(620)改太和縣為臨泉縣,金改名臨水縣,元中統二年(1261)仍名臨泉,三年升為臨州。故治初在今山西臨縣北25公裏處的故縣村,有古城遺址。元至元五年(1268)後治今今臨縣。 |
|
- n.: Linquan County
|
|
臨泉 |
|
阜陽市 | 張營 | 鄉鎮介紹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地理 | 地名 | 安徽省 | 行政村 | 百度百科 | 臨泉政府網 | 安徽 | 水果 | 特産 | 組織 | 社團 | 社會團體 | 博物館 | 社會 | |
|
|
臨泉縣方言 | 臨泉縣博物館 | 臨泉縣電教館 | 臨泉縣紡織廠 | 臨泉縣中醫院 | 臨泉縣土地局 | 臨泉縣人民醫院 | 臨泉縣人民法院 | 臨泉縣第一中學 | 臨泉縣靖波中學 | 臨泉縣棉麻公司 | 臨泉縣城關醫院 | 臨泉縣精神病院 | 臨泉縣????務管理局 | 臨泉縣東方紅小學 | 臨泉縣電大工作站 | 臨泉縣衛生防疫站 | 臨泉縣張營鄉張營中學 | 臨泉縣聚纔職業培訓學校 | 臨泉縣東方烹飪協會 | 臨泉縣地稅局信息中心 | 臨泉縣張營鄉防保站 | 臨泉縣土陂鄉防保站 | 臨泉縣田橋鄉衛生防保站 | 臨泉縣福利皮革製鞋廠 | 臨泉縣老集中心衛生院 | 臨泉縣中醫風濕醫院 | 臨泉縣中醫藥科學研究所 | 臨泉縣婦幼衛生保健站 | 臨泉縣九洲鞋業有限公司 | 臨泉縣同城鎮勞武絲綢廠 | 臨泉縣外貿第二皮革廠 | 臨泉縣創鑫汽車修理有限公司 | 臨泉縣騰達皮革股份有限公司 | 臨泉縣薑寨鎮騰達皮革股份有限公司 | 臨泉縣外貿總公司第一皮革廠 | |
|
|
白廟鎮 | 同城鎮 | 臨泉縣方言 | 城關鎮 | 楊橋鎮 | 謝集鄉 | 老集鎮 | 滑集鎮 | 呂寨鎮 | 長官鎮 | 宋集鎮 | 陳集鎮 | 韋寨鎮 | 瓦店鎮 | 薑寨鎮 | 廟岔鎮 | 黃嶺鎮 | 關廟鎮 | 牛莊鄉 | 土陂鄉 | 高塘鄉 | 於寨鎮 | 邢塘鎮 | 譚棚鎮 | 單橋鎮 | 張新鎮 | 艾亭鎮 | 迎仙鎮 | 範興集鄉 | 楊小街鄉 | 陶老鄉 | 田橋鄉 | 張營鄉 | 龐營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