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基本鎮情】 四川彭山縣青竜鎮地處成都“30分鐘經濟圈內”,是眉山市的“北大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綜合體製改革試點鎮、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省級重點鎮、省級經濟開發區,是市委、市政府命名的市級文明衛生單位。全鎮面積42.8平方公裏,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4.5萬人。2007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實現1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290元。
【區位交通】 青竜鎮有“成都後花園”之稱,成樂、成雅高速公路在此交匯,距成都僅32公裏,距雙流機場僅30公裏。省道103綫,成昆鐵路綫縱貫全境,在建的成綿樂城際輕軌也將穿境而過。青竜火車站有3條鐵路專用綫,年貨物吞吐能力300萬噸以上,是成昆鐵路第二大貨運站。
【基礎設施】 城鎮建成區面積2.8平方公裏,擁有日産5000立方米自來水廠一個,110千伏、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省級聯網天然氣配氣站日供氣能力20—30萬立方米;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綫市話小靈通,光纖電視實現村村通;修建了客運汽車站,村道全面實現硬化;鎮域內兩所中學、兩所小學均為市級校風示範校,彭山縣第二人民醫院,輻射近十萬人的醫療。
【集鎮貿易】 青竜充分發揮物資集散地的特點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糧食批發大市場及鐵路轉運站、農貿市場、綜合貿易市場、木材專業市場。青竜火車站作為大宗貨物集散地,是我國北糧南運的重要站口,年貨物吞吐量300多萬噸,各類服務商傢近200戶,糧食貿易、蔬菜、水果、運輸等可輻射到成都、雅安、樂山、甘孜、重慶、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市區。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以糧食大市場為依托,狠抓招商引資,加大市場建設規模,引進新的企業和商傢,從而帶動省道103綫沿綫的第三産業迅速發展。2007年,全鎮新增服務業172傢,完成投入1854萬元,新增稅收75萬元,實現增加值1.95億元。
【支柱工業】 以打造“青竜北部工業新城”為目標,繼續堅持“工業強鎮”的理念,突出區位優勢,以誠招商、強化服務,堅持把項目建設尤其是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壯大工業經濟的關鍵之舉。全鎮現有工業企業71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傢,産值上億的企業7傢。2007年全鎮完成工業性固定資産投資11.32億元,工業銷售收入26億元,工業增加值7.2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實現6.54億元。
【特色農業】 以開展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即:以古佛為核心,輻射周邊村的葡萄種植業,以桂林、先鋒等丘區村為核心的豐水梨種植業,以四河、桂林為核心的大棚蔬菜種植,以獅子、同樂等為核心的柑桔種植業、以同樂、四河為核心的養殖業,以先鋒為核心的木耳種植業。2007年,全鎮轉移農村勞動力9600人,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4787萬元,糧食總産1386萬公斤,發展優質水稻16818畝,品改壽果1100畝,新植壽果610畝,出欄優質商品豬5.95萬頭,出欄優質小傢禽兔121.32萬衹,出産成魚1005噸。 |
|
眉山市北大門---彭山縣青竜鎮
彭山縣青竜鎮屬工貿型部、省級試點鎮,是中國鄉鎮之星、全國全優鄉鎮,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綜合體製改革試點鎮,全國小城鎮綜合體製改革試點鎮和省級經濟開發區。青竜鎮地處成都平原西南部,是眉山市的北大門,全鎮17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幅員面積42.8平方公裏,城鎮規劃建設面積為7平方公裏,其中集鎮建城區已達3.4平方公裏,基礎設施投入達2.5億元。全鎮總人口6.8萬,其中城鎮人口3.2萬。鎮域內工業發達、商貿繁榮。境內現有年産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38傢,並初步形成了以同慶南風、華西外加劑、四川科威電工、青竜耐火材料和東日頁岩磚廠為代表的化工、機電、建材三大支柱産業,已建成了青竜糧食大市場、青竜農貿市場、青竜綜合貿易市場。
青竜具有優越的交通區位,是川西南交通樞紐重鎮。成樂、成雅高速公路,成昆鐵路、省道103綫以及岷江在鎮內交匯,集鎮距成都32公裏,距雙流國際機場25公裏,距彭山縣城15公裏。整個集鎮已被形成的立體交通網絡所包容。鎮內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電力、天然氣、郵政、電信、金融、光纖電視、寬帶網絡、自來水及教育醫療設施與功能完善。自然資源豐富。芒硝礦與頁岩資源尤為突出,芒硝礦探明儲量9.408億噸,頁岩儲量達8500萬立方。穿境而過的岷江帶來豐富的沙石資源。香山仙洞、柏楊湖、古佛葡萄新村等旅遊資源極具開發潛力。
鳥瞰眉州大地,狀如蓄勢騰飛的巨竜,而青竜則如在巨竜前探之掌,緊鄰着西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成都市,乘着十六大的春風,隨着西部大開發的推進,緊跟四川跨越式發展的步伐,青竜鎮將成為一片投資的熱土,一個實現企業及個人價值的福地。 |
|
青竜鎮地處成都“三十分鐘經濟圈”內,是眉山市的北大門,自古就是交通咽喉樞紐,商賈雲集之地。全鎮幅員面積42.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08萬畝,轄16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7萬人。距成都市區32公裏,距雙流機場僅30公裏,成樂、成雅高速公路在此交匯,省道103綫、岷江水道穿越全鎮,成昆鐵路綫縱貫全境。青竜火車站年貨物吞吐能力300萬噸,是成昆鐵路第二大貨運站。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鑄就了青竜鎮川西南交通樞紐和重要物資集散地地位。1994年被列為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5年列為四川省10個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國務院體改辦改革發展中心列為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鎮,2001年被列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眉山新村建設十佳鄉鎮,2003年創建為縣級衛生集鎮、市星級文明集鎮、省級文化先進鄉鎮和省級綜合治理模範鎮,2004年創建為全市首個衛生先進集鎮,並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30個省級重點鎮。2004年,全國清理整頓開發區,省級經濟開發區青竜園區被保留。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2003年全鎮GDP實現3.89億元,工商稅收完成25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30元,圓滿完成了縣上下達的各項經濟發展任務。2004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5.5億元,全鎮GDP實現4.9501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2.603億元,完成工業生産性固定資産投入2.5843億元,居全市第一,轄區內工商稅收3600萬元,鎮本級財政收入21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481元。
——集鎮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和提升。
1994年,青竜鎮在被列為四川省首批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後,製定了《青竜鎮總體規劃》。經過10年發展,小城鎮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從城市環境到政策環境上,都呈現出逐步深入、深化的過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纍计投入達2.5億元,城鎮建城區面積從0.8平方公裏擴大到2.8平方公裏,集鎮人口由0.8萬人增加到2.2萬人。集鎮新區基本形成“三橫三縱”的佈局,舊城區改造與新區建設同步進行,新硬化集鎮道路15條(寬12——22米,長16公裏),並配套完善了供排水管道,新建寬50米,長2.5公裏的高速公路引道,新增緑化面積1.28萬平方米。擁有日産5000立方米自來水廠一個,110千伏、220千伏變電站各一座,省級聯網天然氣配氣站日供氣能力20—30萬立方米,按三級甲等標準建設的青竜客運中心站已投入營運;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電話、無綫市話小靈通,光纖電視、電話實現村村通,村道全面實現硬化;鎮域內兩所中學、兩所小學均為市級校風示範校,其中青竜一小從1997年獲省級校風示範校稱號並保持至今,被譽為“眉山北大門第一校”。將青竜一、二衛生院合併為彭山縣第二人民醫院,提升了技術水平,輻射青竜附近鄉鎮近十萬人的醫療。充分發揮物資集散地的特點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糧食批發市場及鐵路轉運站、農資市場、綜合貿易市場、木材專業市場。服務職能不斷完善,建立了眉山市第一個鄉鎮級金庫,成立了全省唯一的鎮級110巡邏隊,有力地保障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和周邊環境的治安穩定,促進了青竜的全面發展。
——工業發展及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8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傢,産值上億元的企業5傢,形成了以同慶南風、晨祥鐵廠、華西外加劑、四川科威電工、柏竜水泥廠、鐵道部成都車輛廠第五分廠、昌泉科農為代表的化工、機電、冶金建材、生物科技四大支柱工業。2003年,全鎮工業生産性總投資1.348億元(其中大宏遠金屬廠、晨祥鐵廠等企業新上、擴建和技改項目11個,完成工業生産性投入1.0368億元),完成工業總産值5.88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86億元。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鎮黨委、政府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健全、落實激勵機製,在全鎮上下形成“抓招商、強服務、興工業”的氛圍,製定了為企業服務的“十項制度”。通過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以及全鎮幹部群衆的共同努力,青竜鎮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取得明顯成效。2003年3月至今,全鎮協議引資11億元,實際到位3.4億元,新引進吉竜化工、華誠科技、PPS、方舟鋁業、金鑫焦化、山西昶力高科4A沸石、巨星飼料、綿陽三江化工、四川農資公司青竜農膜廠等11個工業生産性項目,這些項目的投産將會使我鎮工業産值增加40多億元。
——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
各村根據自己的特點,堅持“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種植業有:古佛-先鋒為核心,輻射桂林、高橋、同樂、四河、上蓮、雙蓮等村的葡萄種植業,葡萄種植總面積5000畝,其中核心區有近2000畝;在先鋒、桂林、同樂、獅子等村成片發展的豐水梨和脆冠梨2000畝,豐水梨已進入豐産期;在丘陵地區的獅子、柏楊、峨公等村有近2000畝柑桔,並於近年進行了新品種“天草”、“青見”、“不知火”、“壽柑”的改良;四河村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大棚蔬菜300畝;在峨公和高橋、同樂成片發展以李子、油桃為主的小水果400畝;桂林、古佛引進業主種植西瓜600畝;在交通、高橋兩村種植蘑菇200畝;壩區發展優質稻15000畝,優質油菜6000畝。養殖業方面:沿通濟堰流域流水養魚面積有4.6萬平方米,年産商品魚1145噸;同樂、上蓮等村發展養殖大戶30多戶;桂林村有養兔專業戶120多戶;雨臺、獅子、峨公養羊專業戶有200多戶。全鎮糧經比現已達59:41,形成14.5公裏的葡萄緑色長廊,旅遊觀光農業已具雛形。在大力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加大了農業招商引資力度,2003年先後引進天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及浙江省臺州市、廣東等地業主進行農業開發,共計投資900萬元,開發土地1060畝。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計生工作繼續保持良好態勢,計劃生育率達到96.46%,在古佛村建成了計劃生育外事接待點。教育工作始終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大了對教育硬件設施的投入,教育佈局合理,辦學設備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穩居全縣前例。文化工作成績顯著,全鎮群衆性文化活動繁榮,獲得了“省級文化先進鎮”的稱號。衛生工作有了新的發展,農村合作醫療不斷健全,醫改參保率達88%。民政工作取得新成績,組建了竜都社區,改革了敬老院的經營管理模式,完成了112戶城鎮低保工作,加大了扶貧、幫睏工作力度等。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青竜鎮創建為市星級文明集鎮,古佛村建成省級文明村。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類突發事件得到有效處理,“處法”工作實現“四零”目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優異,連續10年被縣委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0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1998年被省司法廳評為“省級優質法律服務所”;1999年被司法部評為“部級文明司法所”;2003年創建為省級綜合治理模範鎮。
發展戰略:
堅持“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經營城鎮、實幹興鎮”的發展思路,順應於整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以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結合本鎮實際,以改革、開拓、求實、創新去把握機遇,加快經濟發展,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其發展戰略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城鎮化建設為載體,以改革開放和科技投入為動力,依托城建,立足農業,主攻工業,啓動旅遊業,全面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協調發展,把青竜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的彭山縣副中心。
戰略目標:
——逐步完成工業化初期嚮中期發展過程,壯大城鎮經濟容量,提高經濟素質,使青竜鎮成為以農業為基礎、工業和市場為依托的區域功能服務中心。力爭到2010年,我鎮工農業總産值達80億元,鎮域內工商稅收2億元,人均GDP達4萬元。
——強化城鎮功能,加快城鎮化步伐,推動農業勞動力嚮非農業産業有序轉移,引導人口嚮城鎮區積聚。力爭到2010年青竜鎮城鎮面積將達10平方公裏,城鎮人口達10萬人。
——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內在素質,推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重點圍繞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素質的提高,改善居住環境,完善社會服務設施,改進社會服務水平,促進整個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工作措施:
——多策並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青竜城鎮化、工業化,根本靠招商。要抓住新一輪國際國內資本流動加速、沿海産業梯度轉移趨勢加強與成都市區嚮外擴展的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一是要瞄準重要地區招商。對外招商要突出江浙、福建、廣東、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區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尤其是進入全國500強的企業。二是要拓寬領域招商。以工業、加工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庫等各項前期工作,推出一批富有吸引力的項目。拓展物流、教育、衛生和城鎮功用設施等行業的招商,積極采用多種方式,以市場換資金,以資源換資本,以地換路,以舊換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局面。三是要積極探索間接招商。重點推廣“業主開發、以商招商”辦法,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激發老闆、老鄉的投資熱情,廣泛為青竜牽綫搭橋,推進項目投資。四是要推進網上招商。發揮網絡覆蓋廣、時效性強、運行成本低的優勢,充分利用我鎮的招商網站,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網絡招商。五是要以安商促招商。各有關部門要對照自身招商引資進展情況。以抓好第一個項目為中心,排計劃,排項目,排時效,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對外來投資企業采取人盯人、人盯項目的辦法,分解跟蹤落實責任,爭取意嚮項目早簽約,簽約項目早到資,開業項目早投産,投産項目早見效。
——突出特色,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加速工業園的建設,有利於發揮工業資源聚集效應,有利於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新技術的應用和環境的保護。要加緊對省級經濟開發區的開發,着力打造高速公路引道兩旁的高新技術産業園區和沿103綫兩旁的機電、化工産業園區,在火車站周圍建成西南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起以對外開放和産業建設的新平臺,成為管理規範、功能完善、産業配套、優勢明顯的工業發展示範區。要以省級經濟開發區開發為重點,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培育高新技術産業,吸引投資者進區辦廠。促進資本嚮産業、企業嚮園區聚集。
——統籌發展,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要堅持以工業為主導,跳出農業抓農業,用工業化理念、工業化的管理和營銷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化。大力發展農業副産品加工業,探索農産品的加工、生産、銷售一體化、一條竜經營模式,支持竜頭企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通過各種方式,促使土地、勞動、資本、技術及其他生産要素集中。以企業化方式整合農業資源和組織農業生産。要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以鎮為中心,統籌規劃,功能定位與産業佈局有機結合,運用市場機製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佈局合理、規模適宜、層次分明、功能多樣、各具特色的城鎮網絡。要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消除不利於農村人口嚮外轉移的體製和政策障礙。加快建設以農民工就業信息服務網絡係統、就業培訓係統、維權服務係統為重點的就業服務體係,實現農村富餘人員有序流動。
——積極發展城鎮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事業,使全鎮的綜合實力上個新臺階。 |
|
- : Qinglong Town
- n.: Qinglong Zhen
|
|
青竜集鎮, 青竜, 青竜集 |
|
|
|
竜都社區 | 先鋒村 | 民主村 | 高橋村 | 柏楊村 | 桂林村 | 順河村 | 雙蓮村 | 蓮池村 | 永遠村 | 泗河村 | 同樂村 | 獅子村 | 雨臺村 | 上蓮村 | 古佛村 | 峨公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