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20360 代碼:511423 區號:0833
拼音:Hóng Yǎ Xiàn 英譯:Hongya County
洪雅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總面積1948.43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6年)。全縣轄11個鎮、4個鄉:洪川鎮、止戈鎮、三寶鎮、餘坪鎮、槽漁灘鎮、中保鎮、東嶽鎮、花溪鎮、柳江鎮、高廟鎮、瓦屋山鎮、中山鄉、將軍鄉、漢王鄉、桃源鄉。縣政府駐洪川鎮。 |
|
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9'——103°32',北緯29°24'——30°00',位於成都、樂山、雅安三角地帶,東接夾江縣、峨眉山市,南靠漢源縣、金口河區,西臨雅安雨城區、滎經縣,北界名山縣、丹棱縣,距成都147公裏、樂山55公裏、眉山50公裏、雅安62公裏。全縣轄15個鄉鎮265個行政村,1979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3.08萬。全縣最高海拔3090米,最低海拔417.5米。縣內氣候溫和濕潤,年降雨量1435.5毫米,(1971-2000)年日照1006.1小時,年無霜期307天,年平均氣溫16.6攝氏度,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全縣幅員面積1896.49平方公裏,地形由西南嚮東北高低梯次變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淺丘、臺地、河𠔌、平壩, 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河𠔌平壩分佈在青衣江、花溪河兩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全縣現有林地168.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7%,因山川鐘秀、資源豐富,享有“緑海明珠”的美譽。
洪雅縣交通發達。全縣以省道305綫、洪(雅)瓦(屋山)路、106綫為骨架,縣道峨(眉)洪(雅)路、井(研)洪(雅)路、雅(安)柳(江)路為幹綫,鄉村水泥道、專用道為支綫的公路網絡已初步形成。目前,全縣公路通車里程2442公裏,公裏密度為每平方公裏1.25公裏。其中省道1條54公裏,縣道11條266公裏,鄉道10條127公裏,村道1786條2260裏(其中水泥路910條1160公裏),硬化率達52%。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裏,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裏,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近年來,洪雅縣堅持走“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促農”的路子,加快水電開發。目前,全縣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35座,裝機容量48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産值達8億元;在建的電站有6座,其中總投資23億元、總裝機24萬千瓦的瓦屋山電站首臺機組將於2007年底發電,總投資8億元、總裝機12萬千瓦的百花灘電站首臺機組將於2006年底發電。預計到2007年底,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5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産值達18億元,年創稅收1.8億元。
洪雅縣礦産資源豐富。全縣可供開採的礦産有22種,其中白煤、芒硝、石灰石、磷礦、鐵礦、鉛鋅礦儲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白煤儲量538萬噸、芒硝儲量2億噸、石灰石儲量1億噸、磷礦儲量550萬噸、鐵礦儲量73萬噸、鉛鋅礦儲量87.5萬噸。
洪雅縣動植物種類豐富。全縣有桫欏、珙桐、銀杏、箭竹、紅豆木、楨楠等植物近4000種,其中一類植物有桫欏、珙桐;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麝鹿、金錢豹、紅腹角雉等野生動物400餘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扭角羚、金錢豹。中草藥種類達2000餘種,常用的有280餘種,其中杜仲、黃連、厚樸、紅豆杉、薯蕷等規模較大。
洪雅縣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八面山、九竜山、隱蒙山等地文景觀;有青衣江、花溪河、周公河、白沙河、鴛鴦池、蘭溪瀑布、雙洞溪、桃源溫泉等水域風光;有瓦屋頂杉林、珙桐林、杜鵑林、桫欏林、箭竹林等生物景觀;有象耳岩、瓦屋頂氣象等天象與氣候景觀;有鄧通鑄錢遺址、月珠寺、光相寺、太清宮、蜀王殿、觀音廟、金舟寺、五鬥觀、高廟白酒古作坊、苟王寨等遺址遺跡;有陽坪—丁溝—青 杠坪生態奶業觀光園、高廟烈士紀念館、青羌民俗文化博物館、修文塔、洪雅生態廣場、柳江古鎮、高廟古鎮、曾傢大院、田錫讀書處、曾璧光讀書處、洪雅烈士陵園、麯沿村、苦竹崗農傢休閑區、高鳳山電站、瓦屋山電站、槽漁灘、槽漁灘水庫、百花灘電站、漢王湖等建築與設施。有以雅石、雅魚為代表的“雅”係列特色旅遊紀念品和茶葉、藤油、天麻、三七、黃連、“雅蘭”、根雕工藝品等特色旅遊商品;有青羌民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臺會、燈舞等民俗民風文化,已成功舉辦數屆生態文化節、杜鵑節、冰雪節等節慶活動。
洪雅縣生態環境良好。1990年被列為全省第一個效益型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1993年列入全國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2000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首批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全國第九批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全國無規定疫病區、全國生態奶業農業標準化項目示範縣、全國造林緑化百佳縣、全國退耕還林綜合科技示範縣、全國科技工作進步先進縣、全國無公害緑茶基地縣。 |
|
洪雅縣幅員面積1896.49平方公裏,地形由西南嚮東北高低梯次變化形成高山、中山、深丘、淺丘、臺地、河𠔌、平壩, 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河𠔌平壩分佈在青衣江、花溪河兩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稱。
全縣呈南北兩端寬,中間狹窄,形狀如啞鈴。南北長64KM,北部寬46KM,中間僅15KM。
洪雅縣境內有瓦屋山、玉屏山、金舟山、八面山、九竜山、隱蒙山等。
瓦屋山文化歷史悠久,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一帶在漢代是少數民族特別是羌族、獠族居住的地方。瓦屋山道教文化興於漢代,鼎盛於唐宋,衰廢於清代,源遠流長,底藴深厚。自然環境極其優美,面積105萬畝。
玉屏山,古名雲占山,位於縣西南30公裏,南臨花溪河,北接雅安,全長11公裏,海拔1382米。山形似屏風,故名為玉屏山。
八面山屬羅霄山脈分支八面山係列。南北嚮,縱列於資興市東部邊境的青腰鎮境內,其東面是桂東縣城,為桂東、資興、汝城的天然屏障。八面有山有山八面,以此而得名。桂東縣管轄東面四面,資興市管轄西南四面。山體聯疊危聳,恆綿陡峭。山體起伏變化,溝𠔌縱橫,平均坡度約為35o,山路險峻難行,古民謠說“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去鞍”。主峰海拔2042.1m,為湖南省第二高山。在海拔1000~1500m的山段主要生長2m的灌木林,1500m以上主要為草甸。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裏,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裏,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
青衣江,分別發源自四川西部寶興縣和天全縣境內夾金山南北麓兩衹支流,在雅安市北飛仙關交匯後流經滎經縣、洪雅縣、夾江縣,在樂山市西南註入大渡河,再註入岷江,全長約290公裏。
漢王湖屬青衣江水係一支流--香樟河,築壩蓄水,承灌洪雅、丹棱兩縣11個鄉5萬畝農田。漢王湖集雨面積達28平方公裏,水域面2067700平方米,湖長15公裏,水均深17.1米,主湖灣有10條,長約7公裏。湖中有170餘座青山環抱,有九灣18坳之稱。
洪雅縣礦産資源豐富。全縣可供開採的礦産有22種,其中白煤、芒硝、石灰石、磷礦、鐵礦、鉛鋅礦儲量最為豐富,現已探明白煤儲量538萬噸、芒硝儲量2億噸、石灰石儲量1億噸、磷礦儲量550萬噸、鐵礦儲量73萬噸、鉛鋅礦儲量87.5萬噸。
洪雅縣動植物種類豐富。全縣有桫欏、珙桐、銀杏、箭竹、紅豆木、楨楠等植物近4000種,其中一類植物有桫欏、珙桐;有大熊貓、扭角羚、小熊貓、麝鹿、金錢豹、紅腹角雉等野生動物400餘種,其中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扭角羚、金錢豹。中草藥種類達2000餘種,常用的有280餘種,其中杜仲、黃連、厚樸、紅豆杉、薯蕷等規模較大。
洪雅縣現有林地面積11萬公頃,活立木蓄積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0.1%,竹林面積21萬畝,被譽為“緑海明珠”。
洪雅縣水資源極其豐富。全縣有大小河流330條,總長950公裏,總水量2.6831億立方米。青衣江洪雅段總長58.3公裏,另有花溪河、漢王湖等河流湖泊,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達100萬千瓦,可開發90萬千瓦。近年來,洪雅縣堅持走“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興工、以工促農”的路子,加快水電開發。目前,全縣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35座,裝機容量48萬千瓦,年發電量24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産值達8億元;在建的電站有6座,其中總投資23億元、總裝機24萬千瓦的瓦屋山電站首臺機組將於2007年底發電,總投資8億元、總裝機12萬千瓦的百花灘電站首臺機組將於2006年底發電。預計到2007年底,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9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55億千瓦時,水電年總産值達18億元,年創稅收1.8億元。 |
|
洪雅縣自593年(隋開皇十三年)置縣後,在618年(唐朝武德元年)和719年(開元七年)先後在此設置犍州、義州,以僚戶置南安(今夾江縣西部)、平鄉二縣屬之,不久州廢,仍復原縣。秦漢時設犍為郡,洪雅東北大部分地區為南安縣,屬犍為郡,縣西南部分地區屬嚴道縣;晉、南北朝時,洪雅地曾先後屬齊樂郡、益州、齊通郡、青州、眉州、嘉州;唐宋時期屬眉山郡,改嘉州為府後,屬嘉定府;元朝並入夾江縣,屬嘉定路。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復置為洪雅縣,仍轄原有區劃,屬嘉定州;清代屬嘉定府。
1912年(民國元年)廢府、廳、州,四川分設七道,洪雅屬上川南道,後又改建昌道;1919年(民國8年)四川軍閥各占地為防區,洪雅先後為川軍第3軍(陳洪範師)、24軍、21軍防區。1935年(民國24年)川政統一,洪雅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洪雅解放後,屬川西區的眉山專區,1953年屬樂山專區,
1958年丹棱縣並入洪雅,
1962年11月仍恢復為原洪雅、丹棱二縣,俱屬樂山專區,後改為樂山市。
1997年8月,洪雅劃歸眉山地區。
2000年,洪雅縣轄12個鎮、14個鄉:洪川鎮、高廟鎮、餘坪鎮、東嶽鎮、花溪鎮、三寶鎮、中保鎮、柳江鎮、羅壩鎮、竹箐鎮、止戈鎮、瓦屋山鎮、聯合鄉、天宮鄉、中山鄉、皇城山鄉、漢王鄉、金釜鄉、柳新鄉、新廟鄉、張村鄉、符場鄉、桃源鄉、趙河鄉、吳莊鄉、將軍鄉、吳河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1055人,其中: 洪川鎮 52889 止戈鎮 20273 三寶鎮 15373 餘坪鎮 18572 羅壩鎮 11714 竹箐鎮 7342 中保鎮 16338 東嶽鎮 7934 花溪鎮 16499 柳江鎮 13881 高廟鎮 10737 瓦屋山鎮 8239 中山鄉 14474 將軍鄉 19972 金釜鄉 10082 符場鄉 11147 新廟鄉 14355 漢王鄉 11205 聯合鄉 6104 天宮鄉 11238 柳新鄉 6563 趙河鄉 6199 吳河鄉 7325 吳莊鄉 5024 張村鄉 3090 桃源鄉 4486
2003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8號)批復同意洪雅縣撤銷吳莊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政府駐地由張壩遷至吳莊。
2004年,洪雅縣轄12個鎮(洪川、止戈、三寶、餘坪、羅壩、中保、東嶽、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槽漁灘)、13個鄉(金釜、新廟、柳新、趙河、吳河、中山、將軍、漢王、天宮、桃源、張村、符場、聯合)。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2號)批復洪雅縣撤銷新廟、符場、金釜、聯合、柳新、天宮、趙河、吳河、張村9個鄉和槽漁灘鎮,擴大8個鎮的行政區域: 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洪川鎮。洪川鎮政府駐洪川。 將原符場、金釜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餘坪鎮。餘坪鎮政府駐餘坪。 將原柳新、天宮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東嶽鎮。東嶽鎮政府駐東嶽場。 將原趙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柳江鎮。柳江鎮政府駐柳江場。 將原吳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高廟鎮。高廟鎮政府駐高廟。 將原張村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政府駐吳莊。 將原聯合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中保鎮。中保鎮政府駐中保。 將原槽漁灘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羅壩鎮。羅壩鎮更名為槽漁灘鎮。槽漁灘鎮政府駐羅壩。
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洪雅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眉府函29號)批復內容基本與川府民政12號相同,不同的是: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洪川鎮。洪川鎮政府駐洪川,同時增挂洪川街道辦事處牌子。
2005年,洪雅縣轄11個鎮(洪川、止戈、三寶、餘坪、槽漁灘、中保、東嶽、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4個鄉(中山、將軍、漢王、桃源)。 |
|
四川眉山地區洪雅縣境內的瓦屋山,是古代蜀中著名的道教仙山。瓦屋山以海拔2830米的氣勢,矗立在川西盆地。作為四川境內最大的國傢森林公園,其清幽典雅的神仙境界,令國內外遊人流連忘返。瓦屋山是張陵在蜀中創教的據點,具有悠久的道教歷史源流,滲透着少數民族文化的神韻。
洪雅瓦屋山地處青衣江流域,秦漢時期的主要居民是羌人。這支羌人因生息在青衣江上遊,人們稱之為青衣羌。源自蘆山的青衣江,後因羌人歸附漢朝,又稱為平羌水。東漢順帝(126-144)時,張陵入蜀傳教,開始建立道教教團的創業活動。張陵為青衣羌多姿多彩的文化所吸引,他率弟子奔赴青衣江流域,建立起平岡治教區。青衣羌人很快受大道的感化,成為奉道的五鬥米道道民,洪雅瓦屋山道教源流從此産生。
從張陵蜀中傳教的歷史可以看出,青衣羌是最早皈依五鬥米道的少數民族,平岡治是張陵早期傳道建因此,洪雅瓦屋山道教源遠流長,實為巴蜀道教張陵之所以選擇巴蜀傳道,具有深刻的歷史原因。蜀中自秦漢以來,就盛行黃老之學,這裏民風淳樸自然,老百姓容易接受教化。張陵時期的道教有多種名稱,因其收取信米五鬥的特徵而稱五鬥米道,因天師張陵而尊稱為天師道,因傳播正一盟威之道而稱為正一道。在張陵祖孫三代傳教時期,民間多稱為五鬥米道,這是民間對此派道教的俗稱。據《輿地紀勝》記載:洪雅境內修道的仙人有葛由、鬼𠔌子、李阿、尹真人、瞿君、葛仙翁、句度、皇甫坦、陶道人、回道人、爾朱真人、落魄仙、黃觀福。葛由是一位修仙的羌人,相傳周威王時葛由在蜀中出現,蜀中王侯追隨他上綏山,最終都求得仙道。因此民間有諺雲:“得綏山一桃,雖不得仙,亦足以豪。”
至今在瓦屋山還有這樣的風俗:瓦屋山中建有一些筍棚,裏面備有米、????、柴、竈:供過往的獵人、採藥者及路人取用,過往者也總是根據自己需要,適可而止地予以補充。這顯然是五鬥米道義捨的遺風。《三國志》捲八《張魯傳》記載五鬥米道:“諸祭酒皆作義捨,如今之停傳教。又置義米肉,懸於義捨,行路者量腹取足,若過多,鬼道則病之。”從洪雅瓦屋山的義捨民俗可以看出五鬥米道制度的深遠影響,瓦屋山地區的民居:在建造房屋時必雕刻一條木魚,懸挂於屋檐下作為闢邪裝飾物,這種圖騰飾物風俗的淵源,來自五鬥米道對水的崇拜,《三國志》捲八《張魯傳》註引《典略》,載五鬥米道的請禱之法說:書病者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五鬥米道的天地水三官信仰,是道民常行的請禱之法。五鬥米道對水的信仰,衍生出對魚的崇拜,《華陽國志》捲八說:鹹寧三年春,刺吏瀎誅犍為民陳瑞。瑞初以鬼道惑民,其道始用酒一鬥,魚一頭,不奉他神,貴鮮潔……瑞自稱天師,徒衆以千百數。陳瑞手下有祭酒領導信衆,並有道民活動的傳捨,顯然屬於蜀中天師道的流派。瓦屋山地區民居懸挂木魚的習俗。許是陳瑞天師道魚崇拜的遺風。洪雅縣間相傳瓦屋山夜有神燈,道教青城山同樣有神燈的傳說,認為是仙道的靈異顯現所致。
雅女 瓦屋山的靈氣,喝青衣江的淨水,吃純生態的美食,洪雅姑娘生得如花似玉,窈窕端莊,清純秀雅呀,善良聰慧。載入史册的盧婉、郝節娥是洪雅最美麗的雅女,有山一樣的靈性,水一樣的溫柔。雅女身姿若柳,秀發如瀑,皓齒明眸,一顰一笑,含差帶嬌,不施粉黛有顔色,如民謠所唱“臉似挑花兒,嫩如豆花兒,情哥哥親下,笑個窩窩兒。”
雅魚 又名嘉魚。西晉左思《蜀都賦》中有“嘉魚出丙穴”之語。“丙穴”在瓦屋山下炳靈河,嘉魚下齶有“丙”形褶紋,這是特有的印記。雅魚巨口細鱗,肉最肥嫩、鮮美,稱為席上嘉珍。古代曾為貢品,進獻宮廷。美食傢慨嘆“青衣江的嘉魚、鰱魚、黃辣丁硬是巴適!”
雅連 從《本草綱目》到《現代中醫藥典》,稱洪雅瓦屋山一帶種植的黃連為“雅連”或“川連”,尤以高廟、瓦屋山等鄉鎮的出産為正宗,質量上乘,名響中外,暢銷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洪雅被譽為“雅連之鄉”,現已建成“國傢級黃連種植科技示範園區”。
雅筍 洪雅竹鄉有楠竹、麻竹、甜竜竹、苦竹、冷竹等20多個品種,大量鮮筍被加工成瓦屋山天然野生冷竹筍“芋兒筍”“搖尖筍”被稱為席上山珍,真正的純天然有機食品,具有駐顔抗衰、延年益壽的保健功效。
雅茶 洪雅産茶歷史迄今有1200多年。清初,洪雅的炒青細茶産量為蜀中之冠。目前洪雅有緑色茶園12萬畝,幹茶品質通過歐盟及日本的檢測,成為茶葉出口基地縣。“道泉”有機茶,泡之“湯色清碧,茶葉勻整,香氣清純持久、滋味鮮醇清爽”,産品走俏京、津、滬、深等大城市,其“珠茶”、“眉茶”遠銷歐盟、非洲及東南亞。
雅杉 洪雅的木材品種繁多,以雅杉最為知名,其樹身筆直端正,木質堅硬,樹心紅潤,芳香濃郁,耐腐防蛀。明嘉靖三十六年修皇宮三大殿,評洪雅所貢之木材“為諸郡邑先,其材量亦異”,雅杉遂名播京都。今日洪雅森林廣袤,緑海揚波接天碧,雅杉蔥鬱千山秀。
雅石 洪雅的山石,堅硬、色鮮、質細,耐鹼,抗風化,恆久性好,縣境內多處漢唐時期摩崖石刻及石碑保存完好。雅石廣泛用於橋梁建築、石刻碑坊,或整體造型、雕鏤、裝飾,都十分古樸典雅。洪雅河縘縱橫,江河奇石甚多,其形、質、色、紋美不勝收。
雅紙 國畫紙品新秀,産於洪雅青衣江畔,以“竜須草”為主要原料,用手工抄造而成。國內著名書畫傢啓功、劉海粟、李可染等50餘人揮毫試紙,高度評價“雅紙色澤、韌力、吸水、滲墨等均屬優等”。黃胄《五驢圖》題贊“可喜雅紙也!”黃苖子書贊“揮毫落紙生雲煙”。雅紙揚名海內外,俏銷美、英、法、日等國。
雅牛 洪雅水牛以體壯、腰圓、耐力強、役期長而聞名於世。農耕文明的輝煌期,洪雅是全國四大耕牛市場之一,雲貴陝甘等11個省120多個縣市入洪購牛。而今,洪雅成為四川的奶牛大縣,正全面建設“國傢奶生態奶業標準化示範區”。
雅豬 又名雅河豬,皮薄肉豐,瘦肉多,耐粗易飼,適應性好,被列為全國地主良種。洪雅是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之一。全縣每年出欄肥豬30萬頭。洪雅縣境禁銷問題飼料,生豬飼喂以表飼料及雜糧為主,生態豬肉儘管放心吃!
洪雅縣境內的瓦屋山國傢森林公園以原始、古樸、神奇著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長,其中不乏許多趣事、奇事、怪事。筆者經過收集整理,特總結瓦屋山十八怪以饗讀者。
1、瓦屋山頂大平臺 因整座山形神似瓦房而得名的瓦屋山,最高海拔2830米,其山頂面積15000畝,且絶大部分區域海拔在2600-2650米之間,相對起伏平緩,舉世罕見。早在清代就有詩稱:“高原坦蕩無人到,煙雨寒多不可田”(四川學政何紹基),以至後人在開發瓦屋山旅遊時,特意就此平臺題書“瓦屋高原”立碑山頂。
2、山高水長遊人愛 由於瓦屋山地處“華西雨屏”地區,且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水土保持力強,全山溪溝縱橫、溪水淙淙,僅山頂東西方向就有蘭溪、鴛溪、鴦溪三條大瀑布飛瀉山下。其中最有名的蘭溪瀑布三級落差1040米,常被遊人稱頌為“飛流直下三千一百二十尺”。
3、登臨山頂把老君拜 瓦屋山的原始宗教為道教,相傳道教創始人李聃——李老君成仙飛升之處就是瓦屋山。如今瓦屋山頂鴛鴦池畔留存的一樽木雕老君神像,雖已歷經風吹雨打數百年,仍然神情專註,栩栩如生,不由令人嘆為觀止,躬身鞠拜。
4、脫衣坡邊莫失態 受原始道教遺風影響,瓦屋山西北方向的睹光臺西側,至今保留着一塊瓦屋仙人沐浴更衣的山坡,名曰“脫衣坡”。有經驗的當地人和導遊員都知道,走入脫衣坡前,先咳嗽或擊掌數聲以示提醒,若無人回應纔繼續前行,避免出現沐浴更衣者春光外泄的尷尬場面。當然,如今來脫衣坡的大多數遊客,衹是禁不住要在此坡拋扔幾件自己隨身攜帶的衣物或手帕、襪子等飾物品祛穢消災,以求來年祥和平安。
5、環繞山腰野牛街 瓦屋山東面象爾岩底,有一條燕子洞通往鰐魚亭的野牛群行走路綫,由於野牛成群結隊長年纍月地踐踏,該路綫日趨增寬,如同街道。尤其使人感到驚奇的是,瓦屋山的野牛群繞着山腰自東嚮西奔走一圈,大致歷時一年,它們身後的“街道”自然而然地布設於瓦屋山腰。
6、迷魂凼邊空徘徊 瓦屋山鴛鴦池東南方向的迷魂凼,地形復雜,地質異常,入內常常出現羅盤失靈、鐘錶停擺等令人迷失方向的現象。有人曾誤入其中受盡磨難,最後想盡辦法纔根據三點成一綫的原理和水往低處流的自然法則逃出。
7、筵席不少山野菜 瓦屋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可食野生動植物資源。這些資源經過科學的人工馴養繁殖和加工,不僅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土特産品,而且已在瓦屋山旅遊沿綫的賓館、餐廳的餐桌上成為廣大遊客的珍饈美味。
8、床上沒有蚊帳蓋 瓦屋山森林公園內的玉屏森林度假村、金花橋山莊等景區景點,掩映在柳杉、杉木人工林中,由於柳杉樹會釋放出大量具有驅蚊安神作用的芳香族化學物質,這些景區景點即使在酷熱的夏季也無蚊蟲侵擾,客房內根本無須挂設蚊帳。
9、暮秋時節杜鵑開 瓦屋山個別區域分佈的杜鵑花,因為恰好生長在日照、土壤、濕熱等條件適宜的小環境內,常常出現繼春季開花後在暮秋時節再次開花的奇觀。1994年11月,四川省旅遊局組織的記者考察團來瓦屋山目睹過這一奇景。
10、緣木求魚不奇怪 山溪鯢是瓦屋山特有的一種兩棲動物,它外皮絳黑、方頭鰍尾,有四足,模樣與大鯢(娃娃魚)相似,三寸多長,一般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山溪中遊弋生活。偶爾也會用足攀援棲息於山溪附近的小樹,人們可以在樹上發現它,所以它又被形象地叫作“腳魚”。
11、三個太陽當空曬俗話說:“天無二日”,但在瓦屋山夏日雨後的次日,間或可見空中出現三個太陽,令人驚奇和迷惑。其實這種罕見的天空現象是陽光照射空中水汽産生的折射現象,叫做“幻日”。瓦屋山一帶空氣濕度很大,雨後殘留在空氣中的水汽在陽光映照下就可能形成“幻日”。類似的天空光學現象,瓦屋山還有佛光、聖燈等。
12、懶竿釣魚人不在瓦屋山麓炳靈河稍寬的河道中,常插着一些竹梢嚮下彎麯的細竹竿,不知者還以為是什麽標志桿。原來,它們是瓦屋山腳居民釣魚用的“發竿子”——將串好魚綫、魚鈎、魚餌的竹竿,係個活套“綳”在水底,衹要魚一吞鈎掙脫活套,具有彈性的竹梢就嚮上迸發將魚釣住。用這種自動的“發竿子”釣魚,人們可以去做其他事根本無須死守魚竿,衹管到時候趟進水裏取魚,故這種釣魚方式又稱“懶竿釣魚”或“懶釣”。
13、採藥打筍把“盔甲”戴瓦屋山區的村民總愛穿戴“盔甲”入山打筍、採藥。這裏說的“盔”,外觀像古代行軍打仗將士戴的頭盔,它用樹皮縫製的,盔頂中軸有突起的脊棱;“甲”用棕樹葉分成絲條編結,留有許多網孔如獸毛狀的簑衣。穿戴起“盔甲”,身如刺蝟,遇到荊棘竹叢,頭一伸腰一躬就進去了,並且還可用它遮風擋雨。
14、鍬犁耕地比鋤快瓦屋山麓村民常用一種形狀介於鏵犁和鐵鍬之間的鍬犁耕地。鍬犁下部的鍬為鐵鏵,犁把和手柄較粗,犁把靠近鐵鏵處有一根橫木檔穿嵌着犁把,叫做腳柄。用鍬犁耕作,須雙手握住手柄,兩腳交換着踩腳柄,鐵鏵深切入土後再拗翻土壤。該法省時省力,剋服了用鋤挖地不深、速度不快的缺點,又非常適用於面積小塊(因地小不能用牛耕或機耕)、有緩坡、較板結的山地。根據鍬犁的形狀和用法,當地人還稱之為“腳犁”、“拗犁”。
15、山巔蓮舞夏日踩瓦屋山的原始宗教除道教之外,也有一些佛教遺風,例如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的夏季,總有毗鄰瓦屋山的四鄉八寨三五成群,數十上百的朝山香客登上瓦屋山巔,彙聚到鴛鴦池畔或光相寺院,跳起以連續三年為修行期滿的蓮花舞蹈。因為該舞蹈時常出現一個側踩一步回蹬半步的動作,所以又名踩蓮花。
16、古殿留存鐵瓦塊瓦屋山歷史悠久,在明清兩代鼎盛時期,建有過鐵瓦殿、銅瓦殿等“九重十八殿”(據史料記載,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瓦屋山僧人澄清主持冶煉鐵瓦2700片,蓋寺廟“鐵瓦殿”,以銅萬斤鑄像於寺)。但隨着時代推移和歷史變遷,昔日的大小殿宇盡毀,如今光相寺還收存着一塊約長二尺、寬一尺的躬背鐵瓦。該鐵瓦的四角各有一便於鐵栓穿釘的小孔。
17、尋古覽勝苟王寨瓦屋山國傢森林公園的八面山尋古覽勝區,有苟王寨的密宗石窟摩岩造像和清代農民起義遺址——尖峰寺石城。苟王寨長達800米地段的30龕石窟、94軀形體和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至明嘉靖43年(1564年)的16處題刻,現仍保存完好。尖峰山石城面積40公頃,如今東城門洞和近百米城墻猶存。若你有幸在農歷六月十五日遊覽八面山,還能見到每年一次人山人海的朝山會。
18、緑浪接天好林海玉屏森林度假村是瓦屋山國傢森林公園的門戶,村內櫻桃湖山莊和梅嶺山莊的數十幢別具風格的小木屋錯落有緻地掩映在面積2萬多畝的柳杉和杉木人工林中,有“四川林業第一村”之稱。若非置身林內,人們根本無法從外界發現這些建築設施。到此村消閑度假或開會療養,總會産生緑浪接天、清新幽靜的舒適感受。對這幅“林海闊天際,萬木風瀟蕭”的玉屏畫捲,恰好可用村中樹樁雕塑上的“緑海探幽”四個字點題。 |
|
“緑海明珠”——洪雅縣,“雅自天成”,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成都、樂山、雅安三角中心地帶,距成都116公裏,雅安63公裏,樂山70公裏。全縣轄26個鄉鎮,幅員面積1948.43平方公裏,總人口34萬。
洪雅是全國生態建設先進縣,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全面禁用有害飼料和化學農藥已近10年,有17個産品獲得緑色食品標志,緑色食品發展已初具規模。境內有西南最大的種牛繁殖基地——陽平種牛場,形成了西南地區最大的乳業生産基地——陽平乳業集團,種草面積12萬畝,養殖奶牛1.8萬頭,種草養奶牛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縣域經濟的支撐點;乳製品加工技術全國領先,“陽平”牌係列乳製品享譽海內外。2002年,全縣種茶8.9萬畝、優質水稻12.5萬畝、優質蔬菜5萬畝;竹林面積21萬畝,竹筍産量400萬公斤;生豬出欄33萬頭;兔存欄65萬衹,兔毛産量227噸;提供商品傢禽684萬衹。
2000年,洪雅獲“國傢級生態農業建設先進縣”殊榮。2001年,縣委、縣政府嚮全社會發表《緑色食品宣言》,承諾創建無公害示範縣和緑色食品基地縣,頒布《關於禁止銷售和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通告》,禁用重金屬、激素、抗生素等含量超標的問題飼料,關閉小紙廠、小煤礦、小鋼廠等污染企業120多傢。通過對農田生態環境的係列整治,全縣空氣、土壤、水體三大環境體係經有關部門檢測,全部達到了《緑色食品産地環境技術條件》的標準。讓消費者“吃放心糧、食放心肉、飲放心茶、喝放心奶、品放心筍”,食品安全緑色理念深入人心。迄今,洪雅獲得緑色食品認證標志達25個,約占全省的10%。陽平乳業、道泉茶葉、千丘貢米等緑色食品贏得了廣泛的市場聲譽。“道泉”有機茶直銷歐盟。
洪雅縣委、縣政府團结領導全縣人民與時俱進,緊緊圍繞經濟建設一個中心,努力營造良好寬鬆的投資環境,“兩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已率先成為四川省第一個山區小康縣。生態農業、生態旅遊、資源轉化型工業已高昂起縣域經濟的竜頭;資源路、小康路、旅遊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程控電話、寬帶網絡、光纖電視進村入戶,水電開發蒸蒸日上;發電、采礦、冶金、製藥、建材、化工、竹木加工、乳製品加工、緑色食品加工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初露頭角;醫療衛生、科技教育等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今日洪雅,已經是投資興業的樂土。 |
|
洪雅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理坐標為東經102°49'——103°32',北緯29°24'——30°00',位於成都、樂山、雅安三角地帶,東接夾江縣、峨眉山市,南靠漢源縣、金口河區,西臨雅安雨城區、滎經縣,北界名山縣、丹棱縣。
Hongya Xian
511423
620360
縣人民政府駐洪川鎮
2000年以來,行政區劃變革:
2000年,洪雅縣轄12個鎮、14個鄉:洪川鎮、高廟鎮、餘坪鎮、東嶽鎮、花溪鎮、三寶鎮、中保鎮、柳江鎮、羅壩鎮、竹箐鎮、止戈鎮、瓦屋山鎮、聯合鄉、天宮鄉、中山鄉、皇城山鄉、漢王鄉、金釜鄉、柳新鄉、新廟鄉、張村鄉、符場鄉、桃源鄉、趙河鄉、吳莊鄉、將軍鄉、吳河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105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洪川鎮 52889 止戈鎮 20273 三寶鎮 15373 餘坪鎮 18572 羅壩鎮 11714 竹箐鎮 7342 中保鎮 16338 東嶽鎮 7934 花溪鎮 16499 柳江鎮 13881 高廟鎮 10737 瓦屋山鎮 8239 中山鄉 14474 將軍鄉 19972 金釜鄉 10082 符場鄉 11147 新廟鄉 14355 漢王鄉 11205 聯合鄉 6104 天宮鄉 11238 柳新鄉 6563 趙河鄉 6199 吳河鄉 7325 吳莊鄉 5024 張村鄉 3090 桃源鄉 4486 www.xzqh.org
2003年6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8號)批復同意洪雅縣撤銷吳莊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人民政府駐地由張壩遷至吳莊。
2004年,洪雅縣轄12個鎮(洪川、止戈、三寶、餘坪、羅壩、中保、東嶽、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槽漁灘)、13個鄉(金釜、新廟、柳新、趙河、吳河、中山、將軍、漢王、天宮、桃源、張村、符場、聯合)。
2005年4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12號)批復洪雅縣撤銷新廟、符場、金釜、聯合、柳新、天宮、趙河、吳河、張村9個鄉和槽漁灘鎮,擴大8個鎮的行政區域: 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洪川鎮。洪川鎮人民政府駐洪川。將原符場、金釜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餘坪鎮。餘坪鎮人民政府駐餘坪。將原柳新、天宮2個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東嶽鎮。東嶽鎮人民政府駐東嶽場。將原趙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柳江鎮。柳江鎮人民政府駐柳江場。將原吳河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高廟鎮。高廟鎮人民政府駐高廟。將原張村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瓦屋山鎮。瓦屋山鎮人民政府駐吳莊。將原聯合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中保鎮。中保鎮人民政府駐中保。將原槽漁灘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羅壩鎮。羅壩鎮更名為槽漁灘鎮。槽漁灘鎮人民政府駐羅壩。5月12日,眉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洪雅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眉府函29號)批復內容基本與川府民政12號相同,不同的是:將原新廟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洪川鎮。洪川鎮人民政府駐洪川,同時增挂洪川街道辦事處牌子。
2005年,洪雅縣轄11個鎮(洪川、止戈、三寶、餘坪、槽漁灘、中保、東嶽、花溪、柳江、高廟、瓦屋山)、4個鄉(中山、將軍、漢王、桃源)。 |
|
瓦屋山
瓦屋山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春秋未,老君西行到位於瓦屋山的青羌之祀訪道隱居。漢未張道陵到山下的易俗傳道創教留下《張道陵碑》。元未明初,張三豐到瓦屋山修行創“屋山派”,後被明王朝誣為“妖山”予以封禁,然而朝山遊人仍然絡繹不絶,與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稱為姊妹山。遠古青羌文化依賴尚存。遠在西周未年,瓦屋山即得到開發,蜀國開國國蠶叢--青衣神葬在瓦屋山,古羌人修建了規模巨大的廟堂“川主”、“聖德”、“薄山”、“遺福”、“萬安”等,祀青衣神,成為有名的“青羌之祀”。
從周秦到明清有許多墨客車騷人登臨瓦屋山,如鄧通、闢支、張道陵、諸葛亮、葛洪、岑參、蘇軾、陸遊、楊升庵、何紹基等人都曾與瓦屋山結緣,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和優美傳說,當代也有許多科學家和文化的知名人士,登臨瓦屋山並留下極其珍貴的記錄。
瓦屋山國傢森林公園是中國生態旅遊重點森林公園,國傢AAA景區,距成都160公裏,峨眉山36公裏,樂山大佛98公裏,與樂山大佛、峨眉山構成川西南旅遊"金三角",處於大香格拉旅遊圈的外圍地帶,一直以來是自駕車愛好者及旅遊團體前往休閑、觀光的理想之地。
中國歷史文化名山——瓦屋山最高海拔3522米,古稱居山、蜀山、老君山,早在唐宋時期就與峨眉山並稱“蜀中二絶”,係太上老君升天之地,道教發源地,青羌民族最後留居之地。由於地質作用,瓦屋山形成了嚮東西兩側略傾的屋脊狀地形,從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體上都狀若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被有關地質專傢認定為中國最高、最大的“方山”。瓦屋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空氣濕度,風嚮等條件,極易出現雲海,日出、佛光、聖燈、三個太陽等神奇的天象景觀。山頂象爾岩是觀景的最佳位置。岩下有時雲海千裏,白浪翻涌,峨眉、貢嘎仿佛兩衹小船在雲浪中沉浮。清朝詩人何紹基對此有形象的描繪:“須臾白霧起,如綿如浪。溶作一天雲,匿盡千重嶂”。天色將明未明之時,一輪紅日在“海”天一綫之處冉冉升起,噴薄而出、霎時霞光萬道,氣象萬千,景象頗為壯觀。在晴空萬裏的午後,風輕雲涌,虛空中出現七彩光環,其中人影幢幢,令人心醉神迷。公園面積104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96.1%。公園每年定期舉辦“瓦屋山杜鵑節”和“瓦屋山冰雪節”。瓦屋山頂上1.5萬畝原始森林聳入雲天,是整個森林公園內面積最大、景觀最為豐富的景區。區內原始植被保存完好,有植物3900種,喬木200餘種,藥用植物有213科952屬2200多種,屬國傢瀕危、珍稀重點保護的有紅豆杉、珙桐等84種。瓦屋山40多種杜鵑分佈面積達60萬畝,珙桐分佈有30萬畝,被譽為“世界杜鵑花的王國”和“中國鴿子花的故鄉”。有46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熊貓、羚牛、黑顴、緑尾虹雉等6種一級保護動物,小熊貓、猴等17種二級保護動物。
1993年3月被國傢林業部批準為國傢森林公園。隨後,在玉屏山與瓦屋山兩個景區修建了玉屏森林度假村、瓦屋山金花橋、古佛坪、象耳山莊和光相山莊、瓦屋山大酒店等幾個旅遊服務點和古佛坪至代國槽的景區公路等。1996年瓦屋山客運索道也投入運營。1997年瓦屋山國傢森林公園被評為“全國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單位”,1999年被列為“全國重點生態旅遊景區”,且為國傢林業總局定點聯繫的三個國傢森林公園之一。
目前景區日接待能力達1500人,隨着連接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環綫”公路的通車,相信瓦屋山將成為人們進行生態旅遊、休閑度假、科普研究、探險考察、攝影寫生以及舉辦會議的理想場所。 |
|
- n.: Hongya County
|
|
洪雅 |
|
旅遊 | 地理 | 河流 | 風景名勝區 | ????業公司 | ????政管理所 | |
|
|
洪雅縣中醫院 | 洪雅縣人民醫院 | 洪雅縣????政管理所 | 洪雅縣婦幼保健院 | 洪雅縣中保高級中學 | 四川省洪雅縣萬宏大酒店 | 洪雅縣電力公司九竜賓館 | 四川省洪雅縣供銷社賓館 | |
|
|
洪川鎮 | 餘坪鎮 | 瓦屋山鎮 | 桃源鄉 | 高廟鎮 | 張場鎮 | 將軍鄉 | 漢王鄉 | 止戈鎮 | 中保鎮 | 三寶鎮 | 中山鄉 | 東嶽鎮 | 柳江鎮 | 槽漁灘鎮 | 花溪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