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郫筒镇是成都市卫星城,郫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北面,距市区仅14公里,地处县城周围,国道213线、成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早在2900多年前,古蜀国第一个帝王杜宇在此建都,秦汉以来即为县治。全镇辖21个农业行政村,121个农业社, 8个居委会,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其中农业人口2.49万。 郫筒镇现有耕地面积22283亩,农业以水稻、油菜、蔬菜、林果、花卉等作物种植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1732公斤,经济作物面积0.9万亩,经济收入1300万元,年生猪出栏1.7万头,产量1240吨,小家禽14.35万只,产量287吨。在结构调优中,全镇先后建成初具规模的镇东南片(晨光、书院、双喜三村)双喜经济林果生态示范基地,合江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中心林业科技园区和花木生产基地等。双喜经济林果生态示范区规划面积1500亩,13000多株优质金花梨今年将挂果成林,10多家生态旅游项目已落户示范区;合江大棚蔬菜规划面积500亩,已建成各类时令蔬菜面积5000亩;中心林业科技园区500亩,现已建成大棚名贵花卉基地150亩;望丛、洪石花木生产基地2000亩,各类名贵花木数万株,其中晨光引进培植的万株荷兰郁金香、风信子等已陆续投放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方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
|
【概况】
郫筒镇是郫县县城镇,郫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建于公元前314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是古蜀国杜宇建都之地。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其中城镇人口8.2万,农业人口2.9万。辖22个行政村、9个街道社区。
【区位优势】
郫筒镇地处川西平原的腹心区域,东距成都市中心19公里并与高新西区接壤,西距都江堰市30公里。镇域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沱江河穿城而过,沟渠纵横灌溉,农业和种养殖业发达。作为现代城镇,镇域内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国道317线和成灌高速贯穿全境,郫温路、郫彭路、郫花路、王桥路、观柏路等十余条道路与市、区、县路路相通,构成现代交通网络。
【人文特色】
曾为古蜀国都城的郫筒镇,镇域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望帝杜宇和丛帝鳖灵的祀祠望丛祠,有市级保护单位杜鹃遗址、何公墓、郫筒井等名胜古迹。汉代政治家何武、北宋著名诗人张俞、现代著名书法家余中英、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英、美术家邓欤、郭汝愚等均为郫筒镇人。
【社会经济】
2007年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2.41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目标完成7.6亿元,农业增加值完成6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
【工业经济】
镇域内有国营、民营企业400余家,规模企业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配件、电器、医药、能源、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形成了以豆瓣生产,印刷装潢、化工涂料、机械加工和建筑装饰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构成了镇域工业经济发展基础。
【特色农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成立农业专合组织,建成521亩集生产、展销、咨询、示范为一体的鲜盆花种植基地,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各类鲜花500余万盆。草坪种植基地种植规模达到700余亩。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1200亩,出口蔬菜基地“三路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 |
|
- : Pitong Town
|
|
郫筒 |
|
|
|
和平村 | 太平村 | 中心村 | 西街社区 | 凉水村 | 东街社区 | 合江村 | 南街社区 | 井岗村 | 城关村 | 新南街社区 | 濂溪村 | 文星村 | 书院村 | 双喜村 | 伏龙村 | 天台村 | 梨园村 | 晨光村 | 双柏村 | 长乐村 | 奎片社区 | 北外街社区 | 北内街社区 | 宝生街社区 | 波萝村 | 望丛村 | 金花桥社区 | 一里村 | 鹃城村 | 菊松村 | 洪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