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鎮位於川西平原腹心地帶,成都市以西13公裏處,國道317綫橫穿其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各種花卉苗木生長。
全鎮幅員面積23.5平方公裏,花卉苗木面積2500畝,主要品種有:桂花、梅花、櫻花、天竺桂、金葉女貞、黃桷樹、紅繼木、雪鬆、紅葉李、金葉槐、銀杏、楠木及各種樁頭盆景等一百多個品種。可隨時嚮社會低價提供大量的各種規格緑化苗木和花卉盆景.。
郫縣紅光鎮地處川西平原腹心地帶,距省會成都市區僅13公裏。成灌高速公路、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317國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毛主席1958年親臨視察過的地方,具有光榮的歷史。紅光鎮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人民富足,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工業小城鎮。鎮域人口約6萬,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2004年被成都高新區西區整合約10平方公裏,現幅員面積為33.5平方公裏,耕地2.4萬畝,轄14個行政村,125個社,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現已初步形成以電子軟件、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生物製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鏈,現有鎮屬、三資、外資、民營及個體工商企業1,200多傢。2005年全鎮實現全口徑稅收3,1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80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51,640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達到66,725萬元。
紅光鎮人傑地靈,環境優美,名人街上有著名的畫傢·趙藴玉、古琴傢·喻伯蓀曾在此定居。
紅光鎮地處川西平原腹心地帶,距省會成都市區僅13公裏。成灌高速公路、成都市繞城高速公路、317國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毛主席1958年親臨視察過的地方,具有光榮的歷史。紅光鎮經濟發達,市場繁榮、人民富足,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工業小城鎮。鎮域人口約6萬,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2004年被成都高新區西區整合約10平方公裏,現幅員面積為33.5平方公裏,耕地2.4萬畝,轄14個行政村,125個社,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現已初步形成以電子軟件、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生物製藥等行業為主的工業經濟鏈,現有鎮屬、三資、外資、民營及個體工商企業1200多傢。2006年,全鎮實現全口徑稅收7291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50920萬元,工業投資達11343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932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743元,農業增加值達7242萬元。
改革開放前,紅光鎮農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400元,幾乎沒有工業和第三産業,直到92年,紅光經濟發展還是比較緩慢,工農業總産值不足1億元,農村人均純收入不足1000元,財政收入衹有100多萬元,其中第一産業占90%,第二産業占8%,第三産業占2%;從92年開始,紅光鎮利用小城鎮建設試點這個契機,整合各方面的優勢,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發展工業、興辦第三産業。目前,紅光鎮正嚮着新興工業強鎮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