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成都公交站 : 靖江市 [显示全部] : 中国 >四川 >成都 >郫县 > 红光镇
显示地图
目录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红光镇
  红光镇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成都市以西13公里处,国道317线横穿其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各种花卉苗木生长。
  全镇幅员面积23.5平方公里,花卉苗木面积2500亩,主要品种有:桂花、梅花、樱花、天竺桂、金叶女贞、黄桷树、红继木、雪松、红叶李、金叶槐、银杏、楠木及各种桩头盆景等一百多个品种。可随时向社会低价提供大量的各种规格绿化苗木和花卉盆景.。
  郫县红光镇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距省会成都市区仅13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317国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毛主席1958年亲临视察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历史。红光镇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人民富足,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小城镇。镇域人口约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2004年被成都高新区西区整合约10平方公里,现幅员面积为33.5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14个行政村,125个社,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现已初步形成以电子软件、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链,现有镇属、三资、外资、民营及个体工商企业1,200多家。2005年全镇实现全口径税收3,1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8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640万元,全口径工业增加值达到66,725万元。
  红光镇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名人街上有著名的画家·赵蕴玉、古琴家·喻伯荪曾在此定居。
  红光镇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距省会成都市区仅13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317国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毛主席1958年亲临视察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历史。红光镇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人民富足,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小城镇。镇域人口约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2004年被成都高新区西区整合约10平方公里,现幅员面积为33.5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14个行政村,125个社,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现已初步形成以电子软件、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链,现有镇属、三资、外资、民营及个体工商企业1200多家。2006年,全镇实现全口径税收729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0920万元,工业投资达1134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3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43元,农业增加值达7242万元。
  改革开放前,红光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元,几乎没有工业和第三产业,直到92年,红光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财政收入只有100多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90%,第二产业占8%,第三产业占2%;从92年开始,红光镇利用小城镇建设试点这个契机,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兴办第三产业。目前,红光镇正向着新兴工业强镇迈进。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
  【概况】红光镇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距省会成都市区仅13公里。成灌高速公路、成都市绕城高速公路、317国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毛主席1958年亲临视察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历史。红光镇经济发达,市场繁荣、人民富足,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工业小城镇。镇域人口约6万,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2004年被成都高新区西区整合约10平方公里,现幅员面积为33.5平方公里,耕地2.4万亩,辖14个行政村,125个社,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现已初步形成以电子软件、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链,现有镇属、三资、外资、民营及个体工商企业1200多家。2006年,全镇实现全口径税收729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0920万元,工业投资达1134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93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43元,农业增加值达7242万元。
  改革开放前,红光镇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不足400元,几乎没有工业和第三产业,直到92年,红光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工农业总产值不足1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财政收入只有100多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90%,第二产业占8%,第三产业占2%;从92年开始,红光镇利用小城镇建设试点这个契机,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兴办第三产业。目前,红光镇正向着新兴工业强镇迈进。
  【人文景观】一年一度的3.16庆典,是闻名县内外的大型集会。毛泽东主席于1958年3月16日视察了当时的合兴乡红光社,为了纪念伟人,合兴乡后来改为红光乡,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1995年,红光镇政府修建了毛泽东广场,广场中央是毛主席与群众在一起的雕塑。近年来,镇政府组织的3.16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到了各级领导关注,吸引了八方来客。
  红光镇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名人街上有著名的画家赵蕴玉、古琴家喻伯荪在此定居。
  【城市建设】红光镇2000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目前,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级油面路总长25公里,基本实行村级黑色路面网络。镇内拥有日供水800吨的自来水厂一座,邮电模块局大楼一座。1997年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安装了10余万米的通讯主线。建成区面积为3.3平方公里,现有冲水式公厕2个,排污沟4000米,天然气管道8500米,新街13条,长4700米,商住房150幢,面积450000平方米,街面的营业房1500间,面积70000平方米。近年来,修建了工院连接道、工院小区、川工综合市场、托普大道等,并在317线与羊西线之间开通三条连接道。同时实施了创红光文明路工程,为红光广场至红光门的317线两边水沟加盖绿化,使之成为省、市文明路。
  【工业经济发展情况】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镇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镇一贯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全镇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依托优势、建设载体、招商引资、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通过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服务力度;突出招商重点,重点引进与我镇四大支柱产业紧密联系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和配套产业;改进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优质服务镇域企业,增强镇域企业扎根红光、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等方式全力推动镇域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西区的整合使我镇的工业经济面临严峻的二次创业,但南临高新区、INTER出口贸易加工区以及成都现代工业港北片区在我镇的建设,又为我镇新一轮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现已初步形成以电子软件、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链,现有镇属、三资、外资、民营及个体工商企业1200多家,较大企业有托普集团西部软件、成都恒通铝业公司、成都利普科技公司、法国达能、新兴富皇公司、上海永冠集团、川交农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
  【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我镇虽然以发展工业为主,但一直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寻求各种方式助农增收.
  ――农业生产:全镇以“三高”农业为主,现是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商品粮生产基地,又是成都市郊二线蔬菜生产基地。近几年,我镇大力探索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新思路、新途径,通过“公司+支部+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等组织形式以及转租、转包、入股等土地流转的新方法,大力引进农业企业、引导农民组建协会组织。由农户自愿组建成立了蔬菜协会、养殖协会等协会组织,在广大农户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我镇的各种农产品生产正逐步走向规模化、产业化。200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出栏商品猪2.5万头,家禽55.6万只,特种蔬菜面积3626亩,年产各类鲜菜2万吨,农业产业化和生物农业工程企业十余家,实现农业招商引资1580万元。
  ――失地农民:随着成都市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以及自身经济建设的需要,我镇的失地农民逐年增多,现有的失地农民共涉及8个村。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苦的工作,我镇一直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把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为了保证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我镇制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引导和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为此专门成立了劳动保障所专职负责此项工作,重点抓好四个工作:一是建立统一的就业、求职和失业登记制度,摸清底数;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三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空间,大力依托周边优势资源(如西华大学、INTER出口贸易加工区等),兴办社区服务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四是充分发挥镇劳动保障所在就业和培训中的应有作用,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网络。2006年,我镇共培训人数4637人次,培训失地农民1235人次,引导性技能培训27期,培训农民2947人次,其中培信失地农民896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3期,培训农民1646人,创造新就业岗位5785个,全年实现新增转移劳动力1922人。
  【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我镇第三产业正不断壮大,已从1992年的占全镇经济比重不足2%上升为现有10%,产值达3.5亿元,从业人口近4000人。我镇通过主动承接和依托成都市、西华大学、高新西区等经济圈的幅射方式,大力发展以房地产、商品贸易、餐饮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注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新建农民新村,扩大城区面积,加大城镇的建设和经营的力度,努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现有的建成区面积3.3平方公里,基本做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辖区内有大学5所,中专1所,中学2所,小学6所,医院2处,病床500余张,入住的房地产公司8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1家,邮电、通讯、金融网点齐备,基础设施较为完备,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事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镇上开展了“双创”、“三德”教育,坚持开展创“文明镇”、“文明村”、“文明户”、“文明行业”等评选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坚持镇务公开制度,把土地管理、计划生育、农民负担、财政预算、户口管理等项工作情况向全镇人民公布上墙,建立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村村都有村务财务公开墙,每季度公开一次,增强镇政府、村委会工作的透明度。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红光镇目前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及区位优势,是郫县新型工业化的前沿阵地,是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一流的成都市前列乡镇、四川省经济强镇。
英文解释
  1. :  Gongguang Town
近义词
红光
分类详情
张开社区张开白云村红光村金土村长生村
八圣村三观村蒋桥村竹桥村护国村
仁和村合兴村铁门村八里村济阳村
独柏村宋家林村檬梓村仪隆村鱼塘坎村
汉姜村寇家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