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 >四川 >成都 >新津縣 > 五津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五津鎮為四川新津縣治所在地。包括原武陽鎮和順江鄉等地域,全鎮幅員面積20.5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6.2%,耕地總面積11685畝,其中田9970畝,地1715畝;轄8個村,9個居委會;總戶數18413戶,總人口55661人,其中農業人口15205人,非農業人口40456人。
  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黨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緊緊抓住"改革、開放、發展"這條主綫,樹立三個觀念(超常規發展的觀念、人材觀念、市場觀念),抓好四個重點(重點企業、重點産品、重點私營大戶、高新農業),"團结務實、爭創一流、富民強鎮",使全鎮經濟發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截止1998年底,全鎮國內生産總值(現價)達到12.47億元,占全縣國內生産總值的38.5%,年平增長13%,高於全縣鄉鎮同期平均增長水平;工農業總産值(新口徑)實現9.36億元,年平均增長7.8%,其中農業總産值5590萬元,年平均增長7%;工業總産值88015萬元,年平均增長.5%;財政收入430萬元,年平均增長8%,占全縣鄉級財政收入的21%;
  鎮域經濟初具特色
  依托省級"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建設,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形成飼料、食品兩大支柱産業。民營企業有137戶,個體工商戶已達2250戶,私營企業上繳的稅收已占全縣財政收入的33%。希望、三旺、誠宇重點民營企業已嚮規模型、外嚮型、科技型、效益型方向發展。
  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糧食生産連年豐收,1998年總産量達80萬噸,在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的情況下,糧食産量連年持平。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修建標準化襯砌溝渠5.8公裏,完成白溪堰與謝灣防洪加固工程,新建提灌站1座,解决1000餘畝旱片死角用水矛盾。
  全面實施農業産業化發展戰略,農村種養結構得到調整,生豬出欄、小傢禽出欄、柚子産量、蔬菜産量比1995年大幅度增長,"蔬菜、畜禽、水産、柚子"四大産業初步形成,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農村人平純收入達2760元。
  以協會帶農戶形式的農業産業化經營格已具雛形,形成種養基地11個、專業大戶390多戶、專業協會4個、農副産品專業市場1個。全鎮農村初步實現小康。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
  五津鎮地處新津縣城中心,轄4個行政村,9個社區居委會,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幅員面積21.9平方公裏,總人口6.3萬人,其中城鎮轄區常住人口4.7萬人。2006年,全鎮實現GDP28.94億元,占全縣GDP總量的48%,全口徑工業增加值13.43億元,一、二、三産比重為2:56:42,全口徑財政收入突破2000萬元大關,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4.9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62元,城市化率達83%。綜合實力名列鄉鎮之首,素有“新津第一鎮”之稱。
  五津鎮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發達。大件、川藏、新大、成樂、新蒲、新崇六條公路交匯五津。成雅、成樂公路穿境而過,跨成都38公裏,雙流國際航空港18公裏,境內河道縱橫,西河、南河、金馬河、羊馬河、楊柳河五河匯流,直入岷江,五津鎮占據了發展經濟的天時、地利。得天獨厚的天時、地利、孕育了中國最大的私營企業——希望集團,1996年,五津鎮被列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1998年,更名為四川省個體私營經濟示範區。2002年,川浙合作工業園區在五津鎮設立,為浙江沿海企業來五津鎮發展搭建了良好的發展平臺,納愛斯、東南網架、琪樂塑業、華都包裝等沿海重點企業紛紛落戶五津,引進和落實河南白象方便麵、北京大北農、通威飼料等投資上億元的項目,伍田食品、美好食品、恆力磁材等本地重點企業也發展的如火如荼,目前進駐園區的企業76傢,五津鎮現有規模企業27個,這些企業的落戶和發展,為五津鎮經濟發展註入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2006年,轄區內規模型企業完成企業增加值11.64億元,占全縣的59%,實現利稅2.5億元,占全縣的52%。
  全鎮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城鄉面貌煥燃一新,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隨着舊城改造,新區開發的不斷推進,繞城路、長順路、純陽大道、新崇路繞城段外環路的貫通,城區已逐漸美化、亮化、緑化,農村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電話,全面完成了農村電網改造,光纖“村通”工程,實力五津、活力五津、魅力五津、和諧五津正日益顯現。
英文解釋
  1. :  Wujin Town
近義詞
五津
分類詳情
張開城北社區張開城西社區九竜村臨江村文武村
梓桐村吳店村平崗村田巷村復興社區
紅石社區南江社區古傢村疇江社區撫江社區
橋津社區吳店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