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淮口鎮位於四川金堂縣城東南,東鄰黃家乡,南鄰白果鎮,西鄰九竜鎮,北與趙傢鎮接壤。海拔425-915.5米。鎮人民政府駐文化街23號, 距縣城 25公裏。
元代為楊村地。明代於此置懷口鎮巡檢司,以鎮西為古懷安軍而得名。清初置懷口鎮,屬大渡鄉。宣統二年(1910),為第六區駐地。清代以後,因諧音“懷”、“淮”互用。民國24年(1935),改“懷”為“淮”,改置淮鎮聯保。民國29年,仍置淮口鎮。解放後,沿用淮口鎮之名。1951年,分置黃家乡;1952年,分置淮口鄉。1958年9月,與淮口、同興、黃傢3鄉合置為沱江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銷沱江人民公社時,仍分置為淮口鎮。金樂公路穿境而過,是淮口至中江興隆鎮,淮口至成渝鐵路五鳳溪和紅花塘火車站3條公路的起點,正在建設中的成達鐵路於境內設站。解放前為沱江航運重要港口,交通便利。鎮內建有成都市第二紡織廠、沱江起重設備廠、淮口軋花廠等一批基幹工廠,為縣內工業基地之一,是縣內第二大鎮。鎮內文物古跡甚多。
1999年,全鎮面積4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861畝,其中:田 8583畝、土23279畝。
1999年全鎮糧食總産量8975噸。水稻面積6976畝,年産3683噸; 玉米麵積13175畝,年産4608噸;紅苕面積11298畝,年産2867噸;小麥面積15794 畝,年産5375噸;豌豆面積1109畝,年産160噸;鬍豆面積1503畝,年産160噸; 經濟作物:棉花面積780畝,年産51噸;花生面積1855畝,年産334噸;油菜面積 2114畝,年産298噸;甘蔗面積148畝,年産544噸;食用菌600萬袋;其它農作物 :水果年産6210噸;蔬菜4051畝,年産5591噸;海椒面積323畝,年産175噸;西 瓜面積250畝, 年産403噸。鎮有拖拉機33臺,大中型抽水機88臺, 微型抽水機 3200臺,電動機36臺,農機總動力171萬千瓦。
全鎮森林面積9012畝,植樹601.1萬株。
全年鎮出欄生豬3.66萬頭,傢禽173379衹,年産禽蛋285噸,羊 3715衹,兔18009衹,牛1805頭。
年有淡水養魚塘面積1062畝,稻田養魚820畝,總産量333.6噸。
鎮境內有公路18.4公裏,機耕道106公裏,全鎮村已通 汽車。投資20萬元,維修淮口至三溪公路(淮口段)油路建設1.8公裏,已有21個 村通電話,基本完成村村通電話工程。1998年投資45萬元,新建、 改建公路6公 裏;改建水渠4公裏。1999年投資200萬元進行農村電網改造,完成了各村的變壓 器和主綫路工程建設;農房改造320戶,面積達3.8萬平方米。 |
|
(一)地理位置、行政區轄及人口概況
金堂縣淮口鎮是國傢級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位於成都市區以東48公裏,金堂縣城以南23公裏的縣域中部,地處金堂縣域中西部,坐落在陀江上遊,西臨縣城趙鎮、清白江,東與高板鎮接壤,北與趙傢、三溪鎮相臨,南與白果鎮相連。全鎮復員面積為104.5平方公裏,轄20個行政村,4個社區。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5萬人,非農業人口2.5人。
(二)建製沿革
淮口鎮歷史悠久,俗名淮洲。原鎮人民政府駐興隆街,元代為楊村地。明代於此置懷口鎮巡檢司,以鎮西為古懷安軍而得名。清初置懷口鎮,屬大渡鄉。宣統二年(1910)為第六區駐地。清代以後,因諧音“懷”“淮”互用。民國24年,改“懷”為“淮”,改置淮鎮聯保。民國29年,仍置淮口鎮。解放後,沿用淮口鎮之名。1951年,分置黃家乡;1952年,分置淮口鄉。1958年9月,與淮口、同興、黃傢3鄉合置為沱江人民公社。1961年8月,撤消沱江人民公社時,仍分置為淮口鎮。2004年10月根據金堂縣區劃調整將九竜鎮合併入淮口鎮。
(三)自然、交通條件及資源狀況
1、自然條件:淮口鎮鎮域地貌東南部為河流衝積平原和階地淺丘,淺丘起伏不大,一般高差為20——40米;西北部為深丘山區,高差較大。沱江由北嚮南穿越全鎮,水資源豐富。沱江流經鎮域28公裏,確保了人民生産,生活用水,對鎮域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淮口鎮屬亞熱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年均氣溫為16.6℃,年平均降雨量為920.5mm,但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極易形成鼕幹、春旱、夏澇等自然災害。土壤質地良好,十分有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業的各種經營生産。
2、交通條件:淮口鎮解放前為沱江航運重要港口。解放後,先後形成金樂公路、成達鐵路、成南高速公路穿越而過,構成了縣域中部的交通運輸樞紐。成達鐵路在距鎮區2公裏處設置了三級客貨站,成南高速在鎮區南部3公裏處設置出入口,成為鎮域東南、西北方位重要的對外交通入口。
(四)淮口鎮有較好的水、電、路、氣、通訊、光纖等基礎設施,交通便捷,成達鐵路在淮口設有客貨站,成南高速在此設有出入口,金樂公路穿境而過,以淮口為中心,嚮周邊鎮、縣(區)輻射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已進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境內有裝機容量1.5萬千瓦的九竜灘電站,並緊鄰裝機容量1.65萬千瓦的白果電站;淮口鎮是全省十佳食用菌生産基地,是全縣優質黑山羊基地鎮;2004年食用菌種植規模達7千萬袋,出欄黑山羊3萬多衹。成都金堂電廠、成都紡織印染工業集中發展區的落戶,為淮口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
|
淮口鎮位於四川金堂縣城東南,東鄰黃家乡,南鄰白果鎮,西鄰九竜鎮,北與趙傢鎮接壤。海拔425-915.5米。鎮人民政府駐文化街23號,距縣城25公裏。
1999年,全鎮幅員面積4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1861畝,其中:田8583畝、土23279畝。
1999年全鎮糧食總産量8975噸。水稻面積6976畝,年産3683噸;玉米麵積13175畝,年産4608噸;紅苕面積11298畝,年産2867噸;小麥面積15794畝,年産5375噸;豌豆面積1109畝,年産160噸;鬍豆面積1503畝,年産160噸;經濟作物:棉花面積780畝,年産51噸;花生面積1855畝,年産334噸;油菜面積2114畝,年産298噸;甘蔗面積148畝,年産544噸;食用菌600萬袋;其它農作物:水果年産6210噸;蔬菜4051畝,年産5591噸;海椒面積323畝,年産175噸;西瓜面積250畝,年産403噸。鎮有拖拉機33臺,大中型抽水機88臺,微型抽水機3200臺,電動機36臺,農機總動力171萬千瓦。
全鎮森林面積9012畝,植樹601.1萬株。
全年鎮出欄生豬3.66萬頭,傢禽173379衹,年産禽蛋285噸,羊3715衹,兔18009衹,牛1805頭。
年有淡水養魚塘面積1062畝,稻田養魚820畝,總産量333.6噸。
鎮境內有公路18.4公裏,機耕道106公裏,全鎮村已通汽車。投資20萬元,維修淮口至三溪公路(淮口段)油路建設1.8公裏,已有21個村通電話,基本完成村村通電話工程。1998年投資45萬元,新建、改建公路6公裏;改建水渠4公裏。1999年投資200萬元進行農村電網改造,完成了各村的變壓器和主綫路工程建設;農房改造320戶,面積達3.8萬平方米。 |
|
- : Huaikou Town
|
|
淮口 |
|
團结村 | 建設村 | 五星村 | 勝利村 | 紅光村 | 紅衛村 | 紅岩村 | 新建村 | 新豐村 | 萬福村 | 紅陽村 | 九竜村 | 瑞光社區 | 金竜橋村 | 龔傢村 | 天台村 | 小柏村 | 紅新村 | 糧豐村 | 蘇傢灣村 | 光榮村 | 望江村 | 長江村 | 旭日村 | 兩河村 | 玉嶺村 | 濱江路社區 | 同興社區 | 淮帆社區 | 帽頂村 | 薑棚村 | 紅岩寺村 | 一根鬆村 | 雲頂村 | 洲城村 | 石心村 | 鄉臺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