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縣 : 中國 >四川 >樂山 > 馬邊彝族自治縣
顯示地圖
目錄
基本概況 Ma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郵編:614600 代碼:511133 區號:0833
  拼音:Mǎ Biān Yí Zú Zì Zhì Xiàn
  英譯:Ma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總面積2384平方千米。總人口19萬人(2006年)。全縣轄2個鎮、18個鄉:民建鎮、榮丁鎮、勞動鄉、建設鄉、石梁鄉、荍壩鄉、民主鄉、老河壩鄉、下溪鄉、雪口山鄉、鎮江廟鄉、大竹堡鄉、蘇壩鄉、煙烽鄉、袁傢溪鄉、沙腔鄉、三河口鄉、梅子壩鄉、高卓營鄉、永紅鄉。縣政府駐民建鎮,距樂山市170千米。
  
    地處川西南大涼山北段,境內山巒重疊,地勢西高東低。馬邊河南北縱貫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雨量1093毫米,年均氣溫16.9℃。有磷、煤、石膏、石灰石等礦産資源。103省道過境。有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大風頂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名勝古跡有諸葛亮南徵所築“石丈空”險道及大佛岩等。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地處樂山﹑ 宜賓﹑涼山三市州結合部,全縣幅員面積 2383 平方公裏,總人口 17.3 萬人,彝族占 37 %。
  馬邊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是樂山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是樂山跨越式發展的後勁所在。有磷﹑鉛鋅﹑銅等多種礦産資源,其中磷礦儲量 24.8 億噸,列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是樂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資源可開發 32 萬千瓦,是樂山市兩河流域開發的重點區域。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潛能巨大。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馬邊大風頂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黃蓮山萬畝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榮丁東皇殿及佛殿(明代) 3 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馬邊大風頂國傢自然保護區總面積 3 萬公頃,主要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珙桐﹑水青樹等珍稀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區內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山地常緑闊葉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態係統,主峰海拔 4042 米,海拔 3000 米以上山峰 43 個。
  目前,大風頂國傢級自然保護已被樂山市列為樂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溝四大旅遊景點之一。全縣有林地面積 130 萬畝,森林覆蓋率 40.8 % , 盛産茶葉﹑竹筍﹑酸梅﹑中藥材等。緑茶歷史悠久,享譽川內外,“白岩迎春”﹑“竜湖雪梅”﹑ “ 永山玉葉”等多次榮獲中國西部名茶“陸羽杯”﹑“甘露杯”金奬;竹筍被譽為小山珍,已有清水筍等係列産品,暢銷國內外;酸梅富含檸檬酸﹑氨基酸和維生素 C 等多種營養成份,已銷往宜賓五糧液酒廠,成為“青梅果酒”的原料。藥用植物 1619 種,是全省中藥材基地,目前大宗出産的中藥材烏梅﹑天麻﹑黃蓮﹑黃柏等。
  1984年,馬邊彝族自治縣成立。1998年以前,縣財政係“木頭財政”,70%的財政收入來源於木頭,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結構單一。1998年天然林禁伐後,縣域經濟滑入低𠔌。2000年,縣級財政收入僅606萬元。2002年,“國貧縣”的帽子戴在了馬邊的頭上。但近年來,馬邊人乘改革之春風,沐西部大開發之雨露,享黨的民族政策之關懷,一年一個變化,一年一個發展。一次次突躍,一步步跨越,催生出新的希望,鑄就出新的輝煌: 馬邊的經濟。2004年,馬邊縣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5181萬元、43582萬元、1868元。 
  馬邊的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省道103綫貫穿縣境,新建4條出境公路,通車里程由自治縣成立時的191公裏上升到1668公裏,80%以上的村已通公路,形成了城鄉公路運輸網絡,改變了製約馬邊發展的“瓶頸”。 
  馬邊的城,由2平方公裏嚮6平方公裏拓展,形成了一座獨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旅遊觀光城
自然地理
  森林資源
  全縣有森林面積 159332.0 公頃,活立木蓄積量 1371.23 多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45.3 %,成過熟林占 90 %以上。
  動植物資源
  馬邊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帶,由於地形的特點,立體氣候明顯,有許多珍稀動植物和名貴土特産資源。 4 萬公頃的國傢級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更是大熊貓等珍稀動植物的樂土。
  礦産資源
  馬邊礦産豐富,藴藏有磷、煤、鋅、石膏等礦藏,馬邊磷礦遠景儲量 24.76 億噸,居四川之首,是全國八大磷礦中的第四位。已探明儲量 6.09 億噸的老河壩礦區礦藏集中,易於開採,且品位高。在保護好主礦區的前提下,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年開採 30 萬噸礦山的規模,並建成了年生産能力 1000 噸的黃磷廠, 3000 噸的磷酸。
  水力資源
  縣境內有大小河流 226 條,水能理論藴藏量 50.6 萬千瓦,可開發利用 30 萬千瓦。馬邊河全長 200 公裏,馬邊境內 118 公裏,常年平均流量 79.52 立方米/秒,總落差 645 米。裝機 4 萬千瓦的波羅電站是在馬邊河幹流——瓦候庫河上修建的。
歷史沿革
  明置馬湖府安邊同知署,清設馬邊廳。1914年置馬邊縣。因馬邊河得名。一說因在馬湖之邊故名。1984年改為馬邊彝族自治縣
  
     1997年,馬邊彝族自治縣面積2382.9平方千米,人口16.7萬,其中漢族占63.8%,彝族占35.5%,轄1鎮28鄉:民建鎮、勞動鄉、建設鄉、水碾壩鄉、石梁鄉、you壩鄉、靛蘭壩鄉、民主鄉、老河壩鄉、下溪鄉、榮丁鄉、雪口山鄉、溫水凼鄉、鎮江廟鄉、大竹堡鄉、蘇壩鄉、煙峰鄉、袁傢溪鄉、沙腔鄉、三河口鄉、二坪鄉、涉水壩鄉、瓦侯庫鄉、梅子壩鄉、先傢普鄉、高卓營鄉、白傢塆鄉、鐵覺鄉、永紅鄉。縣政府駐民建鎮。
    2000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2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70425人,其中: 民建鎮12438 榮丁鎮13017 勞動鄉13831 建設鄉20471 水碾壩鄉7758 石梁鄉4045 蕎壩鄉4418 靛蘭壩鄉5305 民主鄉11510 老河壩鄉5005 下溪鄉11654 雪口山鄉7718 鎮江廟鄉3083 大竹堡鄉3421 溫水凼鄉2073 蘇壩鄉10741 煙峰鄉4491 袁傢溪鄉3158 沙腔鄉3789 三河口鄉3913 二坪鄉1165 涉水壩鄉922 瓦侯庫鄉1290 梅子壩鄉1557 先傢普鄉1586 高卓營鄉3481 自傢灣鄉2913 鐵覺鄉2316 永紅鄉3356 
    2004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民建、榮丁)、27個鄉(勞動、建設、水碾壩、石梁、荍壩、靛蘭壩、民主、老河壩、下溪、蘇壩、煙烽、袁傢溪、沙腔、三河口、二坪、雪口山、鎮江廟、大竹堡、溫水凼、涉水壩、瓦侯庫、梅子壩、先傢普、高卓營、白傢灣、鐵覺、永紅)。
  
    2005年7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3號)批準:馬邊彝族自治縣鄉鎮行政區劃建製由原來的2個鎮、27個鄉調整為2個鎮、18個鄉。具體如下:
    (一)撤銷鐵覺、溫水凼、水碾壩、先傢普、涉水壩、瓦侯庫、白傢塆、二坪、靛蘭壩9個鄉建製。
    (二)擴大8個鄉鎮的行政區域。
    將水碾壩鄉及建設鄉的東光、光明、永樂、紅旗4個村,勞動鄉的星火村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民建鎮。民建鎮政府駐華西大道。
    將鐵覺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高卓營鄉。高卓營鄉政府駐高卓營。
    將溫水凼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雪口山鄉。雪口山鄉政府駐雪口山。
    將先傢普、涉水壩2個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三河口鄉。三河口鄉政府駐三河口。
    將瓦侯庫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梅子壩鄉。梅子壩鄉政府駐阿吉覺壩。
    將白傢塆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煙峰鄉。煙峰鄉政府駐煙峰。
    將二坪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沙腔鄉。沙腔鄉政府駐鄢傢雕。
    將靛蘭壩鄉所屬的行政區域並入荍壩鄉。荍壩鄉政府駐荍壩。
    200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民建、榮丁)、18個鄉(勞動、建設、石梁、荍壩、民主、老河壩、下溪、蘇壩、煙烽、袁傢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鎮江廟、大竹堡、梅子壩、高卓營、永紅)。
風土人情
  “彝”是各地彝族統一使用的族稱。由於方言、地區不同,還有許多不同的自稱和他稱。解放以後,經過民族識別,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之“彝”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彝語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六種方言。有的方言雖然差別較大,但都有着明顯的共同歷史淵源和一定數量的漢語藉詞。 
  彝族原有一種音節文字,是中國最早的音節文字,稱為“文”、“韙書”或“羅羅文”、“倮文”、“畢摩文”、“西波文”,通稱老彝文,大約形成於十三世紀。據估計,現存的老彝文大約有一萬多個字形,經常使用的有一千多個。1957年通過了彝文規範方案,確定819個規範彝字,並開始試行。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學、歷法等著作中,不乏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流行的民間集體舞是“跳樂”。傳統工藝美術有漆繪、刺綉、銀飾、雕刻、繪畫等。彝族主要從事農業,畜牧業是副業,手工業生産也相當發達。
  小涼山彝族還有父子連名製,至今許多人還能背誦數十代父子連名的譜係。葬禮也多種多樣,內地彝族實行土葬,小涼山實行火葬。巫師有“畢摩”、“蘇尼”,民間崇拜“萬物有靈”和祖先神靈的原始宗教活動,少數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這些都反映了彝族社會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
  遠古時代,其先民就已在滇池、邛都兩地區生息繁衍。早在公元初,彝族地區的居民就泛稱為“夷”。其自稱為諾蘇潑、納蘇、尼蘇等。意思都是“黑族”,因為彝族崇尚黑色。
經濟概況
  200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90億元,增長1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2億元,增長25.1%;財政總收入達到9025萬元,增長32.2%,其中縣級一般預算收入3878萬元,增長20.15%;完成固定資産投資9.59億元,增長34.01%。通過“項目年”的努力,我們的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鄉基礎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為縣域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不足仍是我們面臨的主要矛盾,縣域經濟運行在産業規模、産業結構和産業發展質量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是經濟總量偏小。2006年,地區生産總值比2005年提高了12.7個百分點,但在全市比重仍然偏低。二是産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産業增加值所占的比重越大,産業結構水平越高。我縣三次産業結構由2005年的40.36:29.55:30.09調整為2006年的37.74:32.99:29.27,可以看出,我縣第三産業比重偏低且呈現遞減趨勢,第二産業的發展狀況與我們所擁有的資源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相稱。三是産業發展質量不高。主要表現為“含金量”較低和能源消耗偏大,磷化工産業仍處於初加工水平,深度開發和後續産業發展嚴重滯後。
  2003年,馬邊農村經濟總收入達33580萬元,是1985年的5.38倍,林、茶、畜三大産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7.6%,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全縣已建成31.66萬畝林竹基地,8.3萬畝優質茶基地,年出欄43.7萬頭商品畜牧基地,實現了“竜頭企業+基地+協會+農戶”的高效農業産業化。2001年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長。
  2003年,馬邊工業總産值實現21500萬元,工業增加值9300萬元,實現産品銷售收入11710.40萬元,實現利稅2567.5萬元,分別是1985年的20.75倍、80.6倍、40.54倍、47.6倍。2002年、2003年被樂山市評為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縣。民營企業發展到68,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525餘戶,全縣民營經濟是1985年的37.5倍,實現利稅1815萬元。
  近三年來,馬邊依托位居全國第四位儲量達24.8億噸磷礦和裝機容量為56萬千瓦水能及豐富的農特産品資源優勢,圍繞“工業興縣、工業富縣”的發展戰略,打好“招商引資、領導幫包、優化環境”三張牌,加快構建水電、磷化工、農副産品深加工三大工業支柱産業步伐,促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馬邊縣把招商引資作為突破口,縣領導在多次深入基層調研後,反復討論、修改,最後出臺了招商引資18條優惠政策。廢止影響投資環境的15個文件、36個部門的214項行政審批項目,取消和降低收費項目21個,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一站式”服務,處處體現出馬邊“春”的溫暖。
  誠信招商結出了豐碩的果實。與此同時,四川省森林茶葉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了3268畝有機茶園和有機茶葉加工廠兩個,年加工成品茶1000噸,明年可實現上繳稅收500萬元。投資2000萬元年産20噸紫杉醇浸膏加工廠已完成全部安裝工作,即將投入生産。公司投産後,可實現年産值1.2億元,年利潤1000萬元,上繳稅收1200萬元。
  民營經濟是馬邊經濟發展的新亮點,通過政策引導,扶優扶強。選擇了10個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和競爭力強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31位縣級領導對其實行幫包責任製,分類指導,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科技投入,近三年來已投入1.089億元,新上技改項目7個,全力推進“産、學、研”一體化進程,積極搞好科技開發和新成果轉化,大大提高了産品的檔次和市場占有率。目前,全縣新上年産5000噸黃磷、5000噸六偏磷酸納等7個民營經濟項目,都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同時,還培植了打入東南亞、日本、韓國市場的竹筍等出口産品企業,去年實現産值1386萬元,同比增長74%。
行政區劃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省西南部。
  Mabian Yizu Zizhixian
  511133
  614600
  縣人民政府駐民建鎮
  2005年,馬邊彝族自治縣轄2個鎮(民建、榮丁)、18個鄉(勞動、建設、石梁、荍壩、民主、老河壩、下溪、蘇壩、煙烽、袁傢溪、沙腔、三河口、雪口山、鎮江廟、大竹堡、梅子壩、高卓營、永紅)。
基本概況
  馬邊彝族自治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小涼山區,地處樂山﹑ 宜賓﹑涼山三市州結合部,全縣幅員面積 2383 平方公裏,總人口 17.3 萬人,彝族占 37 %。
  馬邊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阔,是樂山亟待開發的處女地,是樂山跨越式發展的後勁所在。有磷﹑鉛鋅﹑銅等多種礦産資源,其中磷礦儲量 24.8 億噸,列全國八大磷礦第四位,是樂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資源可開發 32 萬千瓦,是樂山市兩河流域開發的重點區域。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開發潛能巨大。有“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馬邊大風頂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黃蓮山萬畝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榮丁東皇殿及佛殿(明代) 3 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馬邊大風頂國傢自然保護區總面積 3 萬公頃,主要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珙桐﹑水青樹等珍稀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區內具有典型的亞熱帶山地常緑闊葉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態係統,主峰海拔 4042 米,海拔 3000 米以上山峰 43 個。
  目前,大風頂國傢級自然保護已被樂山市列為樂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溝四大旅遊景點之一。全縣有林地面積 130 萬畝,森林覆蓋率 40.8 % , 盛産茶葉﹑竹筍﹑酸梅﹑中藥材等。緑茶歷史悠久,享譽川內外,“白岩迎春”﹑“竜湖雪梅”﹑ “ 永山玉葉”等多次榮獲中國西部名茶“陸羽杯”﹑“甘露杯”金奬;竹筍被譽為小山珍,已有清水筍等係列産品,暢銷國內外;酸梅富含檸檬酸﹑氨基酸和維生素 C 等多種營養成份,已銷往宜賓五糧液酒廠,成為“青梅果酒”的原料。藥用植物 1619 種,是全省中藥材基地,目前大宗出産的中藥材烏梅﹑天麻﹑黃蓮﹑黃柏等。
  1984年,馬邊彝族自治縣成立。1998年以前,縣財政係“木頭財政”,70%的財政收入來源於木頭,工業基礎薄弱,農業結構單一。1998年天然林禁伐後,縣域經濟滑入低𠔌。2000年,縣級財政收入僅606萬元。2002年,“國貧縣”的帽子戴在了馬邊的頭上。但近年來,馬邊人乘改革之春風,沐西部大開發之雨露,享黨的民族政策之關懷,一年一個變化,一年一個發展。一次次突躍,一步步跨越,催生出新的希望,鑄就出新的輝煌: 馬邊的經濟。2004年,馬邊縣財政收入、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5181萬元、43582萬元、1868元。
  馬邊的路,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省道103綫貫穿縣境,新建4條出境公路,通車里程由自治縣成立時的191公裏上升到1668公裏,80%以上的村已通公路,形成了城鄉公路運輸網絡,改變了製約馬邊發展的“瓶頸”。
  馬邊的城,由2平方公裏嚮6平方公裏拓展,形成了一座獨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旅遊觀光城
歷史沿革
  1914年改為馬邊縣。
  1984年置馬邊彝族自治縣
英文解釋
  1. n.:  Mabian Yi Autonomous County
近義詞
馬邊彝族, 馬邊縣, 馬邊
相關詞
樂山峨邊彝族自治縣
包含詞
馬邊彝族自治縣縣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馬邊彝族自治縣概況
馬邊彝族自治縣婦幼保健院馬邊彝族自治縣中醫院馬邊彝族自治縣衛生防疫站
馬邊彝族自治縣獸醫聯站
分類詳情
張開民主鄉張開下溪鄉張開榮丁鎮張開建設鄉張開勞動鄉
張開老河壩鄉張開蘇壩鄉張開袁傢溪鄉張開沙腔鄉張開三河口鄉
張開雪口山鄉張開鎮江廟鄉張開大竹堡鄉張開梅子壩鄉張開高卓營鄉
張開民建鎮張開蕎壩鄉張開煙峰鄉張開永紅鄉張開石梁鄉
荍壩鄉煙烽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