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四川 >廣元 > 青川縣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Qingchuan County
  郵編:648100 代碼:510822 區號:0839
  拼音:Qīng Chuān Xiàn 英譯:Qingchuan County
  
    青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北鄰甘肅省,東北接陝西省。總面積3269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6年)。全縣轄9個鎮、25個鄉、2個民族鄉:喬莊鎮、青溪鎮、房石鎮、關莊鎮、涼水鎮、竹園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茶壩鄉、大壩鄉、橋樓鄉、三鍋鄉、蒿溪回族鄉、樂安寺鄉、前進鄉、麯河鄉、馬公鄉、石壩鄉、紅光鄉、蘇河鄉、茅壩鄉、大院回族鄉、樓子鄉、金子山鄉、馬鹿鄉、七佛鄉、建峰鄉、白家乡、板橋鄉、騎馬鄉、觀音店鄉、營盤鄉。縣政府駐喬莊鎮,距廣元市57千米。
  
    境內屬中、低山地帶。年均溫13.7℃。年降水量1027毫米。地下水源豐富,青竹江縱貫西南部,白竜江與喬莊河交匯於沙州,橫貫東部。砂金、煤、礦藏豐富。寶成鐵路和212國道105省道公路縱貫縣境。有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全縣概述
  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白竜江下遊,川、甘、陝三省結合部,位於東經104°36'-105°38',北緯32°12'-32°56',處於祖國中西部交接地帶上。周圍與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武都區,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平武縣,廣元市利州區、朝天區、劍閣縣等八縣(區)相鄰,素有“雞鳴三省”、“金三角”之稱。
  青川縣幅員面積約3216平方公裏,約482萬畝,總人口約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22萬人。轄9鎮27鄉,268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196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中,漢族占97%,有藏、滿、蒙、苗、壯、東鄉、朝鮮、土傢、回族等9個少數民族,其中回族分佈於全縣21個鄉鎮,8000餘人,約占全縣總人口的3%。在1984年4月和1989年3月先後建立了蒿溪、大院兩個回族鄉,是廣元市唯一的兩個回族鄉。
  青川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甚多。青川縣名因“其水清美”而得(“其水”指青竹江)。自西漢置郡至今,歷代設置州、縣、郡、所、司、汛17次,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古時是秦隴入蜀之咽喉,為歷代兵傢之爭,商賈必經之地。氐人曾在此建“仇池國”,歷史上著名的陰平古道、景𠔌道、馬鳴閣道,橫穿縣境東西,連接古絲綢之路。三國時著名的“蜀中三關”之一的白水關雄踞縣城東南。1979年在縣城附近發掘的國傢一級文物戰國木牘,為研究封建社會初期的法律和書法演變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青川有着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在此交融,孕育了豐富的文化積澱。青川有着光榮輝煌的革命文化,紅軍在此英勇奮戰,留下的革命文物傳播着無盡的文化精神食糧。青川有着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西漢時於縣東部始置白水縣,南北朝西魏置馬盤縣,唐天寶元年改馬盤縣名清川縣,明改置青川守禦千戶所,清順治初裁千戶所,降為青川分縣,民國31年(1942年)仍置青川縣。1949年12月19日解放,今屬四川省廣元市,縣人民政府駐喬莊鎮,距省會成都275公裏。
  郵編:628100 行政區劃代碼:510822 區號:0839 拼音:Qingchuan Xian 車牌編號:川H
行政區劃
  解放初,青川轄7區54鄉。行政區劃地圖
  1951年,青川縣城由青溪搬遷至喬莊。
  1952年6月24日將水磨、七裏、羅傢三鄉劃屬昭化縣管轄;將昭化縣白水區劃屬青川縣管轄。
  1953年2月6日將區人民政府改稱區公所。
  1955年11月17日撤部分鄉,青川轄區為:縣直屬1鎮3鄉,6區38鄉。
  1958年6月25日撤部分區,鄉更名時為1鎮、3區21鄉;同年將昭化縣涼水鄉、樓子鄉劃屬青川縣管轄。
  1959年10月1日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鄉人民委員會統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1年7月1日調區、鄉(公社)設置時轄城關、青溪、麯河、關莊、茶壩、騎馬、白水7個區。
  1968年8月25日縣成立革命委員會後,區公所、公社管理委員會統稱革命委員會。
  1981年2月撤區革命委員會恢復區公所名稱。
  1981年3月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
  1984年3月15日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鄉人民政府。
  1991年7月1日廣元市將原廣元市元壩區所轄竹園區的竹園鎮、建峰、碾子、七佛、馬鹿、白傢、金子山1鎮6鄉劃屬青川管轄,設立青川縣竹園區。
  1992年9月30日將所轄區、鄉(鎮)建為9個鎮17個鄉、11個辦事處。
  1995年又將11個辦事處建成為鄉建製。
  2005年11月31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5]40號)批準,同意將青川縣洞水鄉劃歸廣元市利州區管轄。同意廣元市利州區撤銷洞水鄉建製,將原洞水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金洞鄉,金洞鄉人民政府駐地由洛陽村遷至竜洞村。
  截止現在,青川縣轄9個鎮、25個鄉、2個民族鄉、1個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喬莊鎮、青溪鎮、房石鎮、關莊鎮、涼水鎮、竹園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茶壩鄉、大壩鄉、橋樓鄉、三鍋鄉、蒿溪回族鄉、樂安寺鄉、前進鄉、麯河鄉、馬公鄉、石壩鄉、紅光鄉、蘇河鄉、茅壩鄉、大院回族鄉、樓子鄉、金子山鄉、馬鹿鄉、七佛鄉、建峰鄉、白家乡、板橋鄉、騎馬鄉、觀音店鄉、營盤鄉;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歷史沿革
  青川夏屬梁州之域,周秦時為氐羌地。西漢高帝六年(前201)於縣東部始置白水縣,其後各朝代相繼設置過廣武、平武、平興、馬盤、秦興、方維、景𠔌、清川等縣,並有沙州、北益州、竜州、平武郡、馬盤郡、白水郡、平興郡、建陽郡等州、郡設置。南朝宋元嘉十八(441),氐人楊難當進據白水,號稱仇池國大秦王,地跨川、陝、甘,雄據一隅。及至南朝齊建元年(449),楊廣香襲封“陰平郡公”授沙州刺史,又號稱“陰平國”,傳自楊永安而亡(589)。其間,氐楊先後都在白水(沙州)建號稱國,歷宋、齊、梁、陳、北周五朝。唐天寶元年(742)改馬盤縣名清川縣,明洪武四年(1371)始置青川守禦千戶所,清順治初裁千戶所,降為青川分縣。1935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紅四方面軍長徵經過青川,曾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財物的革命鬥爭,並建立了縣、區鄉蘇维埃政權組織。籌建赤水縣蘇维埃政府,紅軍北上後,青川為平武縣第三區。1942年,復置青川縣。1949年解放後,青川縣隸屬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劍閣專署(駐廣元縣)。1953年劍閣專署改名廣元專署;同年撤銷廣元專署,青川縣劃歸綿陽專區。1985年2月由四川綿陽專區劃歸四川省廣元市。
  自秦至今,境內建置已閱2300多年,其治地多在喬莊、青溪、白水(今沙州)等地,交替重出,總計約67次。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62軍一部奉命解放青川,並於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縣人民政府、青川縣工作委員會。
  1997年,青川縣面積3269.7平方千米,人口24.8萬,轄9鎮28鄉:喬莊鎮、青溪鎮、房石鎮、關莊鎮、涼水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竹園鎮、大壩鄉、黃坪鄉、瓦礫鄉、孔溪鄉、橋樓鄉、三鍋鄉、蒿溪回族鄉、麯河鄉、前進鄉、樂安寺鄉、紅光鄉、蘇河鄉、石壩鄉、馬公鄉、大院回族鄉、茅壩鄉、茶壩鄉、板橋鄉、樓子鄉、騎馬鄉、觀音店鄉、洞水鄉、營盤鄉、白家乡、馬鹿鄉、建峰鄉、七佛鄉、金子山鄉。縣政府駐喬莊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53416人,其中: 喬莊鎮 24777 青溪鎮 14555 房石鎮 7805 關莊鎮 5731 涼水鎮 7554 竹園鎮 14097 木魚鎮 6685 沙州鎮 11549 姚渡鎮 6277 黃坪鄉 5746 瓦礫鄉 3951 孔溪鄉 7376 茶壩鄉 6258 大壩鄉 3353 橋樓鄉 7193 三鍋鄉 8308 蒿溪回族鄉 4098 樂安寺鄉 4814 前進鄉 5330 麯河鄉 5795 馬公鄉 2006 石壩鄉 5119 紅光鄉 5602 蘇河鄉 5253 茅壩鄉 4876 大院回族鄉 6003 樓子鄉 2451 金子山鄉 3517 馬鹿鄉 9717 七佛鄉 3362 建峰鄉 6524 白家乡 6907 板橋鄉 7246 騎馬鄉 8575 觀音店鄉 4786 洞水鄉 2716 營盤鄉 7504 
  
    2004年,青川縣轄9個鎮(喬莊、青溪、木魚、竹園、房石、關莊、涼水、沙州、姚渡)、26 個鄉(大壩、三鍋、橋樓、石壩、建峰、馬鹿、七佛、前進、黃坪、馬公、營盤、孔溪、紅光、茅壩、騎馬、洞水、茶壩、板橋、瓦礫、蘇河、麯河、樓子、白傢、樂安寺、觀音店、金子山)、2個民族鄉(蒿溪回族、大院回族)。
    2005年11月31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號)批準,同意將青川縣洞水鄉劃歸廣元市市中區管轄。區劃調整後,青川縣轄9個鎮(喬莊、青溪、木魚、竹園、房石、關莊、涼水、沙州、姚渡)、25個鄉(大壩、三鍋、橋樓、石壩、建峰、馬鹿、七佛、前進、黃坪、馬公、營盤、孔溪、紅光、茅壩、騎馬、茶壩、板橋、瓦礫、蘇河、麯河、樓子、白傢、樂安寺、觀音店、金子山)、2個民族鄉(蒿溪回族、大院回族)。
自然地理
  青川位於四川省北部邊緣,地形略呈新月狀,以中山地形為主,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臺地、𠔌地、小平壩。境內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491米。山巒重疊、溪河密佈,較大的江河有白竜江、青竹江、喬莊河。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春遲、夏短、秋涼、鼕長。溫、水、光在各種地形上變化大,年平均氣溫13.7°C ,> 10 °C積溫平均為5028 °C, >19°C 積溫為4247°C 氣溫從東至西逐漸降低。日照1292小時,日照率30%,年總輻射90.8千卡/ 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021.7mm ,80%年份的降水量在900 mm 左右,南多北少。年無霜期243天,空氣濕度69%--85%,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727.9mm ,陸面蒸發量546.1 mm 。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較好,適宜於亞熱帶植物生長發育,但間有旱、澇、雹、風等自然災害出現。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動、植、礦、水、土、氣、光等皆有其自身特點。土壤類型多樣。按垂直分佈規律為黃壤—黃棕壤—暗棕壤—亞高山草甸土,其中黃壤為基帶土壤,分佈於海拔1500米以下地區,以上為黃棕壤土類,帶幅900—1000米左右;海拔在2200—2300米以上的為暗棕壤土類,帶幅700—900米左右;海拔在3200—3400米以上的為亞高山草甸土類,帶幅在900—1200米左右;海拔在3700米以上為裸岩、石坡。
  地下礦藏資源有鐵、銅、鋅、金、汞、鈾、石英、石灰石、錳、煤、天然瀝清等,産地70餘處,有中型礦床規模的3處,小型礦床規模的近10處。
  植物門類繁多,計有高等植物180多科、900多屬、3000多種,以珙桐 、銀杏、香樟、楠木等有名。低等植物以香菌、竹蓀、黑木耳等馳名。青川黑木耳被國傢定為地理原産地保護産品。由於山體高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植物群落分佈亦具有帶譜性,從森林分佈劃分為五個譜序。(一)常緑、闊葉林帶,分佈於海拔1200米以下。(二)落葉闊葉為主,落葉闊葉與常緑闊葉混交林帶,分佈於海拔1100—1900米之間。(三)冷杉為主,雲杉次之的山地暗針葉林帶,分佈於海拔1900—2400米間。(四)冷杉為主山地暗針葉林帶,分佈於海拔2400—2800米間。(五)高山草甸帶,分佈於海拔2800米以上。
  動物中有獸類60多種,鳥類300餘種,爬行類10餘種,兩棲類9種,魚類70餘種。屬國傢一類保護的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二類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小熊貓、猞猁、金貓、豹、林麝、毛冠麝、水鹿、紅腹角雉、緑尾虹雉等。三類保護動物有:斑羚、岩羊、大靈貓、小靈貓、血雉、蘭馬雞、紅腹錦雞等。
  境內的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和白竜湖國傢級風景名勝區,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於一體,諶稱生態環境完美典範。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市區可使用土地面積0.01921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00709萬公頃,商業用地0.00059萬公頃,住宅用地0.003萬公頃,其它用地0.0035萬公頃。
  2、礦産資源
  青川境內地質構造復雜,礦産資源藴藏十分豐富。已發現各類礦點70多處,礦種20多類。主要有:⑴砂金礦、岩金礦,砂金平均品位0.1390~2剋/立方米,岩金一般含金品位0~9.03剋/噸。⑵銀礦初步估算儲量20萬噸,平均品位0.1099%。⑶銅礦,發現礦點13處,礦石平均含銅0.08~2.57%,銅金屬儲量7604噸。⑷鐵錳礦,總儲量184.89萬噸,氧化錳含量14.3~43.5%。含鐵3.36~8.9%。⑸鐵礦,探明礦點17處,估算儲量2500萬噸,礦石含鐵30~52.15%。⑹煤,可采儲量180萬噸,平均發熱量6450卡/千克。⑺天然瀝清礦,被專傢稱為“中華第一黑礦”,探明儲量140.19萬噸,礦石含油33.14%,焦油29.78%,瀝清平均25%,灰分平均37.82%。⑻石英礦,分佈全縣,已探明儲量B+C+D級1327.12萬噸,D級27.1萬噸,二氧化硅平均含量99%以上。⑼含鎳蛇紋岩,探明岩體5個,其中Ⅱ號礦體控製蛇紋岩儲量940.24萬噸,伴生鎳儲量2.11萬噸。⑽鋁土礦,探明儲量414.10萬噸。⑾白雲岩,探明儲量8730萬噸。⑿重晶石,發現礦體15個,礦石地質儲量6萬噸。⒀礦泉水,發現岩溶泉3個,水質優良,日流總量10.16~19.38萬噸。
  3、林業資源
  全縣幅員面積為3216平方公裏,有林業用地面積225871.1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2.3%。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面積為141983.0公頃,疏林地面積為941.6公頃,灌木林地面積為52767.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為4719.8公頃,苗圃地面積為6.3公頃,無林地面積為25452.6公頃。
  全縣有活立木蓄積11618365立方米。其中用材林面積46019.1公頃,蓄積4016505立方米;防護林面積45314.2公頃,蓄積3801246立方米;薪炭林面積5114.9公頃,蓄積209478立方米;特用林面積22725.0公頃,蓄積3444407立方米;有大徑竹114.6萬株,雜竹22噸。
  全縣現有木本植物4000餘種、野生動物440多種,有珙桐、冷杉、銀杏、樟樹等珍貴樹種,境內有占地73萬畝的國傢級唐傢河自然保護區。
  4、水利資源
  青川縣屬長江上遊的嘉陵江水係,縣境內河流縱橫,水網密佈,有19條溪河流域面積達50平方公裏,其中主要河流有:白竜江、青竹江和喬莊河。地下水資源豐富,總蓄水量157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100多萬千瓦。
  全縣各類水利水電工程已利用量為1.068億立方米,僅占11.3%,人畜飲水工程已利用量為364萬立方米,僅占地下水資源的12%。
  5、農業資源
  全縣人均占有土地19.83畝,耕地1.75畝,林地17.46畝,牧地1.71畝,是全國生態農業試點縣、四川省畜牧業生産基地縣。
  6、旅遊資源
  青川地處成都—劍門蜀道—廣元皇澤寺、千佛崖—白竜湖—陰平古道、唐傢河自然保護區—九寨溝旅遊綫的中段。白竜湖的“秀”,唐傢河自然保護區的“稀”,阻平古道的“奇”,戰國墓群和文物古跡的“古”,構成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作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的白竜湖,是西南地區最大的人工湖,位於劍門蜀道、黃竜寺和九寨溝等國傢級風景名勝之間,與具有世界性影響的金牛道、景𠔌道、陰平古道和國際熊貓旅遊綫交匯於此,集湖泊、島嶼、山巒、森林、峽𠔌、溶洞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等人文景觀於一體,是旅遊度假勝地和休養、療養及水上運動的理想場所。唐傢河自然保護區境內有豐富的野生動物和自然景觀: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羊、黑熊等數十種可供觀賞的野生動物,大草坪雲海、大草棠日出、麻山觀霧、水池坪垂釣,讓你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阻平古道上的摩天嶺、落衣溝、寫字岩、點將臺、孔明碑等三國文化遺址衆多,是尋幽探古的好去處。
  7、其他資源
  以核桃、油橄欖為主的林果業資源豐富,全縣有核桃3000萬株,投産1500萬株,年産核桃2000噸;以茶葉為主的緑色食品業,以“名、優”製勝,茶園19000畝,年産茶150噸,“箭竹牌七佛貢茶”、“白竜玉竹”、榮獲第三屆“中茶杯”全國名茶評比一等奬,“黃山碧劍”、“白竜玉竹”、“白竜雪芽”榮獲四川省第五屆“甘露杯”名茶評比優質名茶奬;以黑木耳、香菇、竹蓀、蕨菜為主的山珍食品享譽國內外;以天麻等為主的中藥材,以銀魚、武昌魚、花白鰱等為主的名優水産養殖業,資源十分豐富;桑業發展迅猛,青川蠶繭質量上乘、産品出口免檢。
經濟大事記
  1.對口幫扶結友情
  從1996年以來,浙江省紹興上虞市、諸暨市對口幫扶青川縣。上虞、諸暨兩市本着“真幫實扶,攜手共進”的原則,對青川縣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援助,有力地推動了青川縣地方經濟的發展。一是兩市和浙江省科委、省物産集團等單位捐贈無償資金450.5萬元,無償物資141.55 萬元,合計592.05萬元,建防旱池1000口,修公路10公裏,建園500畝;二是發展水産養殖業,無償為青川提供技術、資料和種苗,指導養殖母親蝦、武昌魚,使青川縣水産養殖業有了長足發展;三是修建了5所希望小學,為青川貧睏山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奉獻;四是啓動12個越溫示範村建設;五是引進合作項目,活躍了青川地方經濟,為青川民營經濟的發展嚮前邁進了一步;六是幹部對口交流,挂職鍛煉,青川已嚮浙江交流幹部20餘人,為青川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
  2.“九廣”合作謀發展
  一是從1997年開始,“九三”江蘇省委與青川縣合作的銀魚養殖項目已獲成功,産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九三”江蘇省委負責技術指導和銀魚種苗的提供,青川縣依托豐富優質的白竜湖水資源,雙方合作的銀魚養殖項目,大小銀魚長勢良好,質量上乘;二是從2000年開始“九三”江蘇省委每年對青川縣30名失學兒童進行助學援助。
經濟區位
  青川地處川、甘、陝三省結合部,周圍與三省八縣(區)相鄰,素有“雞鳴三省”、“金三角”之稱。寶成鐵路復綫,綿(陽)廣(元)高速公路,國道212綫,省道105綫,四川旅遊北環綫(金子山—唐傢河)橫穿境內,縣內有10條出境通道,交通、通訊網絡健全、便捷,為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已經開工建設的蘭州—重慶鐵路、廣(元)—甘(肅)界高速公路、成都—西安鐵路客運專綫將通過青川,相信幾年後青川的區位優勢將更加明顯。
  青川是省內外重要的礦産原料基地,正在逐步建成嘉陵江上遊的生態屏障,全省乃至全國的名優農産品基地縣。
經濟開發區
  青川縣經濟開發區
  也稱為青川縣竹園經濟開發區始建於一九九二年,位於青川縣竹園鎮。自建區以來,重點培育出:青川中能信天然瀝青礦開發有限公司、青川縣奉佳硅礦有限責任公司、成都蜀鷹實業有限公司青川分公司、青川金屬硅有限責任公司、青川縣明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明達玻璃(成都)有限公司青川硅砂分公司、青川電解錳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設備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的竜頭企業,開發了一批以石英精砂、煤炭、電解錳、水泥等為代表的拳頭産品。開發區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水電路三通,商飲服務配套,社會服務功能齊全。
  開發區交通便利,寶成鐵路、綿(陽)廣(元)高速公路、劍(閣)青(川)公路橫穿全境,開發區公路網絡四通八達,信息傳遞方便、快捷。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礦産資源,主要有石英石、石灰石、黃金、鋁土礦、鋅、銅、錳、煤等,竹園小水溝石英砂岩礦為中國西南地區儲量最大的石英砂岩礦。
  另外,位於喬莊的四川廣元蓉成製藥有限公司、青川縣凱歌肉聯廠和位於木魚的四川省青川縣川珍實業有限公司也不斷發展壯大。
  青川縣—川浙合作産業園
  該園區並不在青川縣境內,而是位於廣元利州區袁傢壩的廣元經濟開發區旁,是青川縣的一塊經濟飛地。該園區是以對口支援的浙江省為主建設的産業園區,今後由青川縣、廣元市共同建設管理。
基礎設施
  1、 地方電力建設基本情況
  全縣境內河流縱橫,水利資源十分豐富,可供開發的有25.97萬千瓦,已開發的僅0.46萬千瓦,占可開發總量的1.77%;新建水電站:楊村子電站裝機2×200千瓦,橋樓電站裝機2×1250千瓦,樓子電站裝機100千瓦,關莊電站裝機2×100千瓦,青溪電站裝機3590千瓦,東風電站裝機2×125千瓦,新順電站裝機2×65千瓦,並同時完成了電站供區的電網配套建設。
  2、 公路城市建設情況
  全縣形成了以縣城喬莊為中心嚮四周輻射的公路網絡,縣內100%的鄉鎮、80%的行政村、56%的農業合作社都通公路,平均每平方公裏土地有公路0.25公裏。現公路已達40條80段,總里程700余公裏。國、省、縣道均實現了無等外級公路,縣內有212國道1條46.25公裏、105省道1條102.85公裏、縣道8條191公裏、鄉道13條220.24公裏,林區專業道11條132.21公裏,油路總里程達134.2公裏,泥結碎石路316.7公裏。
  城市建設堅持“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建管並重,註重實效”的原則,以市政建設為竜頭,以城市基礎設施為重點,新區建設與老城改造並舉。現城市建成面積達2.5平方公裏,房屋建築面積達90.82萬平方米,其中住房面積達52.66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達23.20平方米;縣城改擴街道16條,總長達14.20公裏,構築防洪堤4.8公裏;建自來水廠兩個,日供水量達5000噸,供水面積4.70平方公裏;城市緑化率為98%,城區人均緑地面積6.40平方米;各類環境設施均符合衛生標準,被評為省級衛生縣城。
旅遊景區
  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生命傢園——四川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1978年經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報國務院批準成立(國發256號文件),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國發75號文件),是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稀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生態綜合類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萬公頃。位於廣元市青川縣境內西北角,距青川縣城喬莊70公裏。岷山山係竜門山脈西北側,摩天嶺南麓,北與甘肅文縣境內的白水江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相連,東接青川東陽溝省級自然保護區,西與綿陽市的平武縣毗鄰。唐傢河
  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生物資源富集,據調查,有脊椎動物430種,其中屬於國傢重點保護的動物有72種,一級保護動物就有13種。大熊貓數量為60衹,金絲猴1000多衹、扭角羚1200多衹;有植物2422種,屬於國傢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12種,其中一級為4種。該區是岷山山係大熊貓主要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為A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地區之一;擁有三國陰平古道、紅軍戰鬥遺址和衆多原生景觀。被譽為“天然基因庫”、“生命傢園”和岷山山係的“緑色明珠”。
  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內不僅擁有世界最為關註的大熊貓,而且還有數量較多,密度極大的扭角羚大型獸類。親臨唐傢河的遊人,不僅有機會信息中心觀賞到生活在大自然中的熊貓,還可以看到種類繁多、千奇百怪、世界珍惜的飛禽走獸,如金絲猴、虎、豹、黑熊、扭角羚、中華種沙鴨、金雕、緑尾紅雉等國傢重點保護動物,一級有14種;二級48種。其中不少為我國特産。區內還有珍貴樹木在10多種,奇花異草不勝枚舉。
  這裏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風貌和完好的生態植被,藴含着極為豐富的對人體大有裨益的負氧離子。這裏山清水秀、崖險𠔌幽、環境優美、景色如畫,給人以全新的享受和啓迪。被中外專傢譽為“植物寶庫,動物樂園、科研基地,旅遊勝地”,鼕季及初春,成群的羚牛、金絲猴、短尾猴會出現在你的眼前,使人耳目一新、終身不忘;夏秋季節雲海日出,那浮光躍金的雲海使你感受到大自然魂麗多姿。涼風習習,四野一片蔥緑,是避署、消夏的好地方;金秋時節,山山嶺嶺五彩斑讕,色彩絢麗,使人領略大自然的無窮魅力。唐傢河山巒疊嶂,起伏延綿,錯落有緻,唐傢河奇峰異石嵯峨險峻,懸泉飛瀑星羅棋布,置身其中你會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功贊嘆不已而留連忘返,感到祖國山河的壯美。
  陰平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
  陰平古道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北部,川、甘兩省結合處,貫穿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唐傢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鐘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𠔌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裏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陰平古道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剋綿竹,直抵成都。蜀後主劉禪投降,滅了蜀國。從此留下了陰平古道的歷史遺跡。
  陰平古道是我國古時一條重要驛道,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據諸多史書記載和有關專傢實地考查:陰平古道遺址起於陰平都,即今甘肅文縣的鴣衣壩(文縣老城所在地),途徑文縣縣城,翻越青川縣境的摩天嶺,經唐傢河、落衣溝、陰平山、馬轉關、清道口,到達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陰平古道全長265公裏,與《三國志》所記的七百裏陰平道完全一致,因當時是以360步為一裏。照此推算,今天的一華裏約等於三國時的1.33裏,正好相符。按古時三步二米的習俗推算,遙遙700餘裏。正如《三國志》779頁所述:“鼕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油,蜀宇將馬邈降。”蜀國鎮守江油關的將領馬邈開關投降,馬邈夫人李氏為國盡忠,有史書佐碑為證。青溪至摩天嶺段,山高林密,雲遮霧罩,地勢險峻。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七回“陰平峻嶺與天齊、立鶴徘徊尚怯飛,鄧艾裹氈從此下,誰知諸葛有先機”描述的就是這裏。三國炎興一年(263),魏將鄧艾伐蜀,軍至摩天嶺。糧運斷絶,鄧艾束馬懸車,以氈裹身,推轉而下,將士攀木緣岩,魚貫而進,經江油關而滅蜀。
  陰平古道自古以來就是險要崎嶇之路,歷代除了當地農民行走之外,就衹有必要的戰爭需要纔用此道,是歷代兵傢必爭之要道。自從魏國大將鄧艾伐蜀打開陰平道以後,明朝初年傅友德領兵偷渡陰平天險摩天嶺滅夏;1935年4月,李先念率領中國工農紅軍與鬍宗南部隊在這裏開展殊死大血戰,狙擊了鬍宗南部隊,取得懋功會師的大勝利;青川解放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從陰平古道上進軍的。陰平道上最險要的去處是摩天嶺,其嶺北西坡度較緩,南面則是峭壁懸崖,無路可行,當年鄧艾就是從這裏裹氈而下,度守摩天嶺直插江油關而滅蜀的。如今嶺南已開闢了麯折小道,當地人叫“九倒拐”。
  摩天嶺之巔曾有諸葛亮孔明廟,由於多年失修,如今廟已倒塌,衹存墻垣。當年的孔明碑也曾立於此地,《竜安府志》記載:“摩天嶺今有孔明碑,字跡磨滅不可識。”《三國演義》第117回說:“鄧艾,鄧忠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到了摩天嶺。方纔整頓衣甲器械而行,忽見道旁有一石碣,上刻‘丞相諸葛亮題’。其文雲:‘二火初興,有人越此,二士爭衡,不久自死’”。這當然是《三國演義》的作者把諸葛亮神化了。但諸葛亮是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傢,他或許也預見到魏軍從陰平道攻蜀的可能,在摩天嶺設防戍守,這是諸葛亮天才的表現。李先念1935年在這裏打仗時曾見過此碑,在他的回憶錄中有所記載。如今雖然碑已無存,但也明碑確確實實曾經在這山巔上歷經過千餘年的風雨。
  陰平古道山水相間,三國文化歷史遺跡較多,沿途有青塘關、控夷關、寫字崖、落衣溝、磨刀石、水中井、虎盤石、千年銀杏、印盒石、打箭坪、南天門、點將臺、鞋土山、先機亭、鄧艾廟、石牛寺、華嚴庵等景點。
  白竜湖國傢級風景名勝區
  白竜湖國傢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川、陝、甘三省結合部青川縣境內,東起陝西寧強金山寺,北接甘肅文縣余家灣,西至四川廣元青川騎馬鄉,南至廣元市利州區三堆鎮寶珠寺,總面積62平方公裏,被譽為“西南第一湖”。白竜湖地處岷山山脈和大邑山脈交匯處,竜門山係與摩天嶺山係的交匯使其山勢雄奇嵯峨,多彩多姿,形成了一個水域廣阔、環境優美、集湖泊、島嶼山巒、溶洞等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跡為一體的風景區;它集山景、水碼頭景、白竜湖動景、靜景為一體、湖周山巒疊翠,山勢陡峭雄偉,湖岸綫麯折蜿蜒,峽𠔌衆多,溶洞成群,水鳥雲集,景觀奇特;有湖中湖、湖外湖、大湖含小湖湖湖有特色;山中峽、峽中山,大峽套小峽、峽峽有景觀;半島成群,島嶼孤立,島中有鎮,鎮中有閣,同類景區不可比擬。
  白竜湖是古秦漢時期入蜀古道,著名的金牛道、景𠔌道、陰平道、馬鳴閣道交匯於此,為兵傢必爭之地。這裏有劉備取龐統一中策“回白水斥楊懷高沛無禮而斬”的白水關,有諸葛亮六出祁山,創造木牛流馬的木牛流馬山等。古道、關隘、歷史遺址,形成了較完整的歷史文化,文物古跡資源。原白水關漢代墓群,郝傢坪戰國墓群出土的戰國、漢代的古錢幣、銅鏡、戈矛、劍,其中“蜀樂工”九年相邦呂不韋銘文銅戈、秦武王二年王命丞相茂更修田律的木牘和大批漆器,均是國傢級文物珍品,在國內外有很大的影響。
  白竜湖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容量大、範圍廣、遊季長、交通方便、功能齊全,集野營、渡假、療養、水上運動、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不可多得的風景區。
“5.12”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位於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2008年11月12日舉行了開園暨震後旅遊市場啓動儀式。該地震遺址公園是由汶川大地震中地球應力爆發形成的,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遺址公園大門
  該地震遺址公園包括了從青川縣關莊鎮沿青竹江經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至前進鄉黑傢,沿紅石河經紅光鄉東河口、石壩鄉董傢至馬公鄉窩前,呈“Y”型佈局,集中連片近50平方公裏,含五鄉一鎮。
  紅光鄉東河口村、石壩鄉青竜村、馬公鄉窩前村、和蘇河鄉三鳳村等四大地球應力爆發而形成的崩塌現場,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斷層、褶皺等多種地質破壞形態。而山體運動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還形成了石板溝、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
  公園的入口,設在關莊鎮新華村。地震前,兩層樓房建在江邊,從樓中穿過,可以走上一座鐵索橋,到河對岸的新華村。當地人將這座橋稱為新華橋,這是村民進出村莊的唯一通道。如今,河這邊的樓衹剩下一層,墻體上有交錯縱橫的裂縫。樓頂上,原來用木頭建成的亭子衹剩下空空的木架。河那邊的山仿佛被刀砍過,一道道的白痕清晰可見。
  遺址廣場巨石成“川”廣場上,迎面而來的三塊巨石如同一個大大的“川”字。三塊巨石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着,寓意5月12日和14時28分。11月8日,工人正拿着塗料,在將中間巨石之下的時間數字顔色加深。遺址公園即將開園的消息,已經引來了很多遊客。細心的遊客驚奇地發現,3塊巨石之下,是青川的地形圖。廣場邊,則竪立着震前東河口與震後東河口的全景照。“‘5·12’特大地震,東河口崩塌,4個組184戶房屋和村民、過往行人、東河口小學師生等共計780餘人被掩埋其中。”廣場一側,無聲的數據依然在描述着地震帶來的傷害。一塊長5.1米,寬4.8米,高3.2米,重達150噸的巨石,盤踞在公園中。
  到達公園路綫從成都出發,沿成綿廣高速前行約207公裏,至金子山段下高速。出高速後,大路口右轉,上青川二級公路,前行約30公裏,路左側可見“交警涼水大隊”指示牌,左轉過涼水大橋。前行約15公裏至關莊場鎮,再前行約5公裏即可到達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大門口。小車單程過路費:83元。
名勝古跡
  古白水關
  古白水關在今廣元市青川縣營盤鄉五裏埡,距埡下古白水縣城僅一江之隔。白水關地處古代交通綫上,陸路北通秦隴,南接葭萌;水路溯白竜江而上可得到甘南,下可達巴渝,乃至荊湘,是一重要軍事關隘。
  白水關最早見於史册是《三國志.法正傳》。法正為劉備分析當時形勢時提到過白水關,他說:“魚腹(奉節)、關頭(即白水關)實為益州禍福之門。”法正認為當時進入蜀衹有兩條路,一是東沿長江取魚腹(奉節)可入蜀,二是北從陸路取白水關亦可入蜀。因而守住魚腹、關頭是福,失掉魚腹、關頭必然有禍。晉人張薈《南漢記》載:“蜀有三關,陽平、江關、白水”。《華陽國志》載:“白水縣有關尉......”
  正因為白水關地理位置重要,秦漢以來歷朝歷代設關築寨,派兵戌地,為了爭奪白水關,這裏戰事頻繁。
  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攻打蜀國,其軍隊就是從陝南沿劉傢河至白水關,再由白水關沿白竜江去葭萌(今老昭化)與蜀王决戰的。今白水關南靠都傢壩(已被白竜湖水淹沒)一側的大斜坡上,有成片的戰國墓,1995年—1996年,四川省文管會為搶救寶珠寺電站淹沒區文物,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發掘,清理七十餘座戰國墓,幾乎所有墓中均有兵器出土,說明這裏古時候是軍隊駐守搗亂地方,軍人戰死、病死、老死均葬於此,他們心愛的兵器當然也要隨葬了。
  東漢獻帝建安十七至十八年(212—213年)。益州牧劉璋派大將楊懷、高沛握守白水關。劉備納軍師龐統中策,入葭萌(昭化)回擊白水,斥楊懷、高沛“無禮”而斬之,收白水軍三萬餘衆。(《三國志》、《華陽國志》、《公孫述二牧傳》均有記載)。今白水關北面靠劉傢院(今被白竜湖水淹)一側,漢墓成群,筆者有幸親臨現場。
  三國蜀漢建興七年(229)年,後主劉禪命丞相參軍廖化為廣武督戍守(《華陽國志,校註》)並屯田充軍食。建興八年(230年)丞相諸葛亮遺陳式率軍斷白竜江東岸之粗石棧道以拒曹兵(三國志)。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伐魏,命人於景𠔌縣(在白水關下,故城遺址尚存,1996年白竜湖關水被淹)南二十五裏之大高山作木牛流馬以供運輸,故名木馬山。(〈元和郡縣志〉)。以上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地都在距白水關不遠。
  三國魏景元四年十月(263年),魏興師代蜀,鄧艾從隴南,鐘會從漢中數道並進攻打蜀國,姜維在沓中受挫於鄧艾,衹好取景𠔌道去白水關與廖化、張翼、董厥等會合,爾後經過葭萌退守劍門關。(《三國志》)
  東晉永昌元年(322年),李雄(成漢皇帝,304年登基,建都成都)遣部將李稚從白水道出擊甘肅武都氐王楊難敵,楊難敵與弟楊頭奔漢中。東晉明帝太寧元年(323年),楊難敵遣使降於成漢皇帝要特而又據險不服,李雄侄李稚出擊白水關,孤軍深入為楊難敵所釘(《華陽國志》)。
  南北朝時,宋無嘉十八年(宋武帝劉裕年號,即公元441年)十一月,仇池國(建於甘南的氐族政權)大秦王楊難當,傾國南下進占白水關,將白水縣(白水關下白竜江對岸)析置平興縣,以板棚為屋定都白水縣,揮師進發葭萌(今昭化),圍涪城(今綿陽)(《資治通鑒。宋紀五》、《仇池國志》)。從氐族自楊難當攻占白水,到氐王楊永安覆滅,公元441年到公元580年,其間除中斷38年外,氐楊共據白水100年有餘。
  唐代宗大歷十四年(779年),吐蕃(西藏)入侵,分道扶、文,至方維(喬莊)、白壩(營盤鄉五裏埡即白水關一帶)(《蜀鑒》)。
  南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十二月,蒙古太子庫端至白水關分兵破沙州(即白水關下古白水縣),沿白竜江南下,經嘉陵江之木皮渡入劍門(《宋末四川戰爭選編》)。
  明崇禎十七年(1641年),張獻忠率部進入青川白水關一帶,明王朝調副總兵李文陰進剿,於白水關一帶激戰數日,文陰不支,被義軍擒獲處死(《四川通志》)。
  清順治元年(1644年),農民義軍張獻中部將崔峰高進入竜安(青溪)一帶地方。清朝雲、貴總督趙良棟率軍進擊,戰於白水,義軍不支,崔峰高落敵手被殺(《蜀碧》)。
  從以上衆多的故事中,不難看出白水關的戰略位置多麽重要。在生産力不發達的冷兵器時代,誰控製了白水雄關,誰 就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誰控製了白水雄關,就可以從北面自由地出入四川。
  如今的白水關,關城已毀,遺址殘留。昔日金戈鐵馬,旌旗獵獵,殺聲震天,驚心動魄的歷史早已遠去。隨着國傢投資二十多億元,修建年發電量70萬千瓦的寶珠寺電站的建成,並於1996年12月蓄水發電,白水關下已形成了具有數十平方公裏寬闊水面的白竜湖。站在白水關前極目眺望,但見落日餘輝裏湖濱蘆葦從生,岸邊水鳥棲息,村莊炊煙裊裊,農夫荷鋤晚歸......是啊,誰會料想到昔日金戈鐵馬殺聲震天的古戰場,千年之後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競會變成人類和平安寧的新傢園。
  青溪古鎮
  陰平古道上的青溪(原青川縣城)古鎮,位於現縣城喬莊以西59公裏,《華陽國志》載,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析陰平道剛氐道轄地新置廣武縣於青溪,委諸葛亮之參軍廖化督其地而屯田戍守。據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它是我國古陰平道上的重要關隘,自東漢以來,一直是王室與地方勢力相互攻戰不息之地,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由於青溪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歷代王朝都派將把守,修池建廊。明洪武四年(1371)正千戶朱路改土城建築磚城,清順治十年(1653)懷遠昭義將軍特授竜安營參將,白丹衷復建城池,歷經三載竣工,城周九百丈,墻表用糯米灰漿鑲砌石條和大磚,內夯土石,高二丈一,底寬一丈四,深一丈護城河相連,外城門備有吊橋,東西北三門各建有半園形外城墻,稱“甕城”,內外城門洞全以石條鑲拱。內城門不與外城門相對,門開側面,上建箭樓。內城門上建有距地四丈五的重檐城樓,戌守嘹望,顯示邊陲雄姿。城形如靴,又稱“靴城”。城內分東南西北四大街和下東街、下南街、石板鋪面。城內四街交匯的十字口,建有木質高大鼓樓,占地面一丈八,橫順相對,高四丈五,兩樓一底,三層飛檐,琉璃筒瓦,雕梁畫棟,四方懸匾。西為“陰平古道”,北為“北方鎖鑰”,東書“紫微高照”,南挂“南山聚秀”。四大街各竪牌墳坊,上書匾額,東街“紫微高照”,西街“西蜀咽喉”,北街“北極聯輝”,南街“人傑地靈”。
  青溪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歷史文化古跡衆多。“西望金牛氣,東暉白馬鞍,橋高金柳折,泉涌玉華繁,洞口魚淵躍,關頭虎石盤,醍湖不覺曉,雪霽萬峰寒”,就是晚清學子袁汝萃描寫青溪的八景詩。具體的是指石牛寺、馬鞍山、高橋寺、玉花泉、魚洞砭、關虎石、醍醐塘、九竜包等八個景觀。
農業
  農業人口22萬人,可耕地面積37.96萬畝,荒山面積50多萬畝。糧食總産量11萬噸/年,油菜2478噸/年。
  年出欄生豬16萬頭,牛3000頭,羊6萬頭。
科技和文化
  1、 科研機構:
  (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二)食用菌研究所
  2、中小學數量及在校人數
  全縣現有各類中小學287所,中小學生36060人,其中:小學264所,在校學生27013人;中學(含高中、附設初中)23所,在校學生10027人。有教師進修校1所,普通高完中2所,職業高中1所。全縣有教職工2900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學本科114人,大學專科711人。
  3、文化發展
  青川,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地方風情,勤勞樸實的青川人民,共同構建了青川文化特有的風格。
國傢一級文物—青川戰國木牘
  關鍵詞—青川喬莊郝傢坪 戰國墓葬群 《為田律》 秦武王二年 戰國木牘 墨書秦隸 國傢一級文物
  1979年—1980年,四川省博物館(2009年3月更名為四川博物院)等單位在四川省青川縣城喬莊郝傢坪發掘的72座戰國墓葬群中,共清理出隨葬器物陶器、銅器、漆器、竹、木器400多件。在郝傢坪50號秦墓發掘出土的兩件木牘十分珍貴,均出自50號墓邊箱內,木牘共兩件,一件長46釐米,寬3.5釐米,厚0.5釐米,已斑駁不清,不明有無文字;一件長46釐米,寬2.5釐米,厚0.4釐米,正、背皆有墨書文字,計150餘字。正面是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頒布的,由左丞相甘茂等修定的《為田律》,背面是與該法律有關的記事。木牘文字記錄了秦統一前田製變化的史實及整治田畝的具體規定,對研究古代土地制度及社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牘文,說明墓主人可能為執行律令的官吏,可見當時朝庭政令已達此地。青川郝傢坪戰國墓葬群,多類為土坑竪穴木槨墓,這是四川地區與船棺葬不同的一類型戰國墓葬。象這樣數量衆多,墓葬集中的木槨墓在四川地區也是第一次發現。這對於研究秦、楚、巴蜀三者之間的文化關係,及秦滅巴蜀進而統一全國所采取的政治措施諸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史料。特別是出土木牘,對於研究先秦田律,探索商鞅變法和先秦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國文字發展、早期隸書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戰國木牘在青川郝傢坪出土後,有關專傢、學者紛紛撰文,國內《四川文物》、《書法》、美國《源流》雜志等陸續刊登這些文章,一時間,青川縣隨戰國木牘名揚海內外。
  《為田律》規定:田每寬一步,長八則(二百四十步)為一“畛”,每畝田有二“畛”(猶今之“畦”),有一條陌道。每一百畝田為一頃,有一條阡道,道寬三步。一塊大田之外有“封”、“埒”皆為疆界標志。“封”是高四尺的土臺,“埒”是高一尺、基寬二尺的土埂。該法律還規定,每年秋季八月修整“封”、“埒”,並鏟除阡、陌道路上的荒草;九月,大規模修治道路和山路、險路;十月,造橋築堤,修建池塘、渡口,清除雜草。
  秦孝公時商鞅實行變法“壞井田,開阡陌”,將周代寬一步、長百步為一畝的舊畝地積擴大到寬一步,長二百四十步為一畝,而秦武王又把畝製擴大了一倍。據江陵張傢山漢簡材料,這一畝製在西漢初期仍在實行。先秦田畝之阡、陌、“封”、“埒”制度及商鞅對田製的改革,歷代討論甚多,衆說紛紜,青川秦牘的發現,為弄清這些歷史疑案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青川木牘文為墨書秦隸,牘上三行墨書定為戰國晚期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手跡,被視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隸標本。此牘縱有行、橫無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橫勢。用筆的動勢和筆跡清晰地表現出起止時回鋒和出鋒的變化,嚮右方向的末筆已顯露波挑之勢。作為大篆快寫趨嚮隸書的過渡期作品,青川木牘還夾雜着許多篆體字,顯示了與其隸變母體——同時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續性。這些都是早期隸書明顯的特徵。青川木牘文為墨書秦隸,秀勁清麗,筆力沉靜,筆勢流暢,結體自然,布白疏朗,有輕鬆恬淡之美。
  青川戰國木牘的出土,充分證明青川有着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
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川北薅草鑼鼓
  序號:058 時間:2006年 類別:民間音樂 地區:四川省青川縣 編號:Ⅱ—27
  川北薅草鑼鼓主要分佈在廣元市四縣三區境內,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鑼鼓最具代表性。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山區川、甘、陝三省結合部,有“大熊貓故鄉”之稱。
  川北薅草鑼鼓一般在二道苞𠔌草或鋤黃豆草時進行,一人擊鼓,一人敲鑼,敲鑼者為歌郎,在數十人的薅草隊伍中起指揮作用。薅草鑼鼓一天的表演過程大致分為牽綫子、紮蓋子(起歌頭或排歌頭)、安五方(或拜五方)、說正文、耍歌子、辦交接等步驟。川北薅草鑼鼓代表麯目有《韓湘傳》、《八仙圖》、《十二枝花》、《牧牛打虎》、《延九錘》等。
  薅草鑼鼓的鑼鼓節拍主要有七拍子、九拍子、十二拍子、花拍子幾種。麯調和唱詞按字數分為七字譜、十字譜,此外還有五字譜等多種麯調及口授心傳的傳統唱詞和即興唱詞等。
  川北薅草鑼鼓在田間作業中發揮了指揮勞動、活躍現場氣氛、調節勞作者情緒的作用。它具有率真質樸的音樂個性,擁有數千首麯目的豐富藴藏量,明快簡潔的音樂語匯中保留了大量古代體力勞動中的音樂文化信息,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如今,由於受現代生産方式的影響,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川北薅草鑼鼓的生存空間正在日益縮小,有瀕臨失傳的危險——老年歌手相繼過世,年輕人多外出打工,勞動力大量外遷,歌手隊伍青黃不接。因此,保護、傳承川北薅草鑼鼓的工作已到了關鍵時刻。
  2006年5月20日,川北薅草鑼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川北薅草鑼鼓是青川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地方史志
  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長徵經過青川,曾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財物的革命鬥爭,並建立了縣、區鄉蘇维埃政權組織。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八兵團62軍一部奉命解放青川,並於同年12月19日建立了青川縣人民政府、青川縣工作委員會。青川1939年已有黨員活動,1946年黨中央從延安派回的中共地下黨員談長青、史册到青川開展了迎接解放的革命活動。
  青川有史無志。《青川縣志》於1983年開始編寫,1991年9月出版,嚮國內外公開發行,全書分六捲,下限至1985年,共130章,557節,圖30餘幅,彩照20多幅,計100萬字,1994年被評為省科技成果二等奬。
  青川被省委、政府、成都軍區認定為革命老區,1983年12月曾派團進行了慰問。
民族民風
  民族
  青川回族的婚姻習俗
  青川,是廣元市回族人口分佈最集中的縣,有2個回族鄉(即蒿溪、大院),8個民族村。全縣有回族人口近8000人。青川回族的婚俗在廣元極具代表性。
  青川回族的婚姻習俗可分為四個階段:1.提親。提親又稱“看門戶”,即由男方父母親可以信賴的親友為自己的兒子作媒。一般情況下由男方父母看中本民族某一中意女子之後,請親戚前去瞭解女方本人及家庭情況。2.訂親。訂親又稱“認房份”,俗稱“認大小”。原因是訂親這天要將女方的父輩親兄叔爸,娘舅娘親請齊,由媒人一一介紹,該叫啥的就叫啥,被稱呼者每人有一份情禮,還要給稱呼你的人添喜錢,多少根據自己决定。經過認房份就算正式訂親了,自此男女雙方都不得再嚮他人訂親或接受他人訂親。3.娶親。青川回族的娶親活動中有一項稱“念配”(念喜經),也即證婚。由阿訇俗新郎,新娘念“伊紮布”(確定的意思)意思是表示祝福。在這種情況下,新娘一般不出場,由男方的直係男性兒童替代。在“念配”前,阿訇一般要問明男、女雙方是否自願,如果男、女雙方都回答自己願結為終生伴侶的,阿訇纔給予念配。念配以後,按習俗,傢人還要往新郎、新娘的床上和來賓中撒一些花生、核桃、棗子之類的果品,這叫撒“喜果”,意在早生貴子,代表了傢人及親友對新郎新娘的一種祝福。念配之後,還要舉行鬧洞房儀式,鬧洞房還要給新郎的親戚打“喜”(用紅粉、紅膏往臉上抹)鬧洞房越熱鬧越好,以活躍氣氛。4.回門。舉行婚禮後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傢,俗稱“回門”。到娘傢後,新娘、新郎先要嚮女方父母請安,然後分頭走訪、拜會親友。走訪親友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男方認識女方的親戚,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男方以後加強與女方親戚的聯繫。“回門”以後,婚禮即告結束。
  民風
  境內姓氏以李、趙、王、馬居多,共有姓氏330個之多。青川原為漢、氐、羌、回族雜居區,其衣着多留古製和氐、羌痕跡。清朝時,回族,戴無頂、無檐、無飾、自製白布帽,女多穿紅色褲。漢族傳統服飾、無服式色彩之異,衹因貧窮而有別。男管滿頭長發,女纏足,貧富皆然。富貴戴帽,包黑色絲織皺帕;貧者,盤發辮於頭或包黑、白布帕,或以幅布而包;老年戴風帽或羊毛氈窩帽。身穿蘭、青、粉色,高領或無領的右裧長衫,秋、鼕棉夾同式,夏穿對六襟或右裧汗褂,外套對門襟或右裧帶領背心,馬襟式或似馬褂而窄小的滾身子,腰多係帶。下穿各色大襠、大腳有腰邊的剪刀型褲。腳裹包腳布,穿長、短統布製襪,高底、深甕方頭鞋,夏天多穿草鞋,腿纏布條叫“裹腿、綁腿”。民國時,間有人穿中山服、西裝、大衣、皮鞋、戴博士帽的,新式舊樣並行。解放後,對門襟短服、中山服、列寧服、軍便服、青年服、學生服,各色各樣的襯衫,紗織汗衫、綫織衣、膠鞋、皮鞋、涼鞋、布鞋廣為穿用。改革開放至今,人們着裝多樣,更突出新潮化、個性化。
宗教信仰
  青川縣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教派,經縣政府批準恢復開放的寺觀教堂有15處,其中伊斯蘭教的清真寺6處、佛教3處、道教3處、天主教和基督教各1處。
  青川縣伊斯蘭教的分佈情況是:青溪清真寺,坐落在青溪鎮大東街,有信教群衆900餘人,有宗教職業人員;橋樓清真寺,坐落在橋樓鄉河西村下屯裏,有信教群衆800人左右;前進古城溝清真寺,坐落在前進鄉黑傢河;蒿溪清真寺,坐落在蒿溪場鎮西邊,有信教群衆1200人左右;大院花蓋河清真寺,坐落在花果村陳傢園社,有信教群衆1000人左右。佛教有青溪鎮的石牛寺,坐落在青溪鎮北門外,主神是佛祖和觀音;寶蓬寺坐落在縣城喬莊的桅桿梁,主神是佛祖和觀音,清雲寺坐落在營盤鄉大瓦山,主神是佛祖和觀音。道教有三鍋石的五臺山祖師廟,坐落在三鍋石鄉五臺山頂峰,離鄉場鎮約15公裏山路,主神是真武祖師,喬莊禹王廟坐落在喬莊松樹梁,主神是禹王大帝,竹園竜應山三郎廟坐落在竹園竜應山,主神是三郎太子。基督教在沙州場鎮,天主教在青溪鎮幹樹叉。
名貴特産
  青川黑木耳
  青川黑木耳——青川縣特産,木耳又稱黑木耳,雲耳,木蛾,黑菜,榆耳。青川木耳被國傢定為“黑木耳質標”。因其生長特性、營養價值很高而與銀耳齊名,是同類黑耳中無法相比的。青川黑木耳具有朵大質厚,色澤深遂,細質滑美,柔而不膩,味道清香,無污染等諸多特點,被全國列為四川省的黑木耳生産發展基地縣,被國傢批準為出口免檢産品,大量出口日本、東南亞等許多國傢,現為國傢地理原産地保護産品。
  七佛貢茶
  七佛貢茶産於四川省青川縣七佛鄉,最低海拔580米,最高海拔2100米,茶區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山間終年雲霧繚繞,山腳四季清流妙漫,土壤肥沃,鼕曖夏涼,無任何工業污染源,是有機茶生産的理想環境。七佛産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國伐紂成功後,苴國侯(苴國,今廣元一帶,國郡設於今老昭化,稱葭萌關),用當地所産的桑、蠶、丹、漆、茶等上供給周武王,這是迄今為止茶葉作為貢品最早文字記載。尤其武則天當政時期,唯獨七佛貢茶情有獨鐘,曾專置茶官,在七佛建貢茶園,年年上貢,遂有後人傳頌的“女皇未嘗七佛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現為國傢地理原産地保護産品。
  蕨菜
  山菜之王——蕨菜,別名蕨兒菜、鹿角菜、拳頭菜等。蕨菜是鳳尾蕨科蕨屬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産中國和日本。蕨菜是一種野生蔬菜,在自然條件下生長,全國各地均有分佈,主要生長在山坡陰地及林緣中。近幾年來也開始人工栽培。
  蕨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鬍蘿蔔素、維生素、纖維素、鈣、磷、鐵等營養萬分同時在醫藥上還具有驅蟲、清熱解毒、補氣升陽、消腫利尿、驅風散寒、降血壓和促進細胞更新等功能。
  蕨菜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葉作鮮菜食用,也可腌漬和晾曬製幹。同時蕨菜的根部還含有大量澱粉,可以加工成澱粉食用。
  竹蓀
  竹蓀是青川縣名貴特産。又名竹菌,又“菌中皇后”、“山珍之王”、“植物雞”美名馳名中外。唐代《西陽雜俎》中已有記載,最早衹有帝王才能享用。含蛋白質高達32.8%。是一種珍貴的營養食品,也是一種優良的神經營養品,對治療高血莊、高膽固醇及脂肪過多癥有較好效果。
  其他特産
  全縣盛産杜仲、黃柏、厚樸、天麻、烏藥等名貴中藥材,是四川省中藥材基地縣;盛産核桃、油桐、板慄等幹果和刺梨、獼猴桃等野果以及油橄欖等林果。
“5.12”地震受災情況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青川縣突發7級以上重特大地震災害,烈度10度以上,持續10分鐘,為青川縣有史以來第一次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此次地震的震中為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震級8.0級。
  青川縣突發天災,人員傷亡特別慘重:
  遇難:4697人 受傷:15479人
  救出:3267人 治療:82542人
  失蹤:124人 傷亡匯總:20176人
  關鍵詞—木魚中學、山珍市場、東橋賓館、縣中醫院宿舍樓、東河口
  其中,木魚中學學生宿舍垮塌,300餘名學生被掩埋;東河口村兩面山體崩塌,村莊和780餘位村民被掩埋至100多米深處,青竹江被阻斷,形成了18米深的堰塞湖,半山腰上的東河口小學已蕩然無存,衹剩下一株孤零零的梨樹;縣城山珍市場宿舍樓、東橋賓館、縣中醫院宿舍樓、縣財政局、縣政府辦公樓等多處建築垮塌;尤其是喬莊鎮、木魚鎮、沙州鎮、姚渡鎮、房石鎮、紅光鄉、石壩鄉、馬公鄉等鄉鎮損失極其慘重,全縣25萬人無傢可歸。
  基礎設施全面癱瘓。供電、供水、供氣、供油、道路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部中斷,群衆安置異常艱難。全縣25萬群衆無房居住,全部露宿在空曠地帶,吃飯、飲水、睡覺、就醫、照明等都面臨嚴重睏難。災害發生後,市委書記羅強對青川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市長、市應急工作副總指揮長馬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總工會主席王振會,市委常委、廣元軍分區政委張銳13日凌晨徒步趕赴青川災區,親臨一綫緊急指揮抗震救災工作。青川縣委、縣政府緊急啓動地震應急預案,迅速組織各方力量緊急投入救援,並火速派人徒步赴廣元報告災情。
  青川抗震救災工作在市長馬華等市領導的指揮下,青川幹部群衆和省、市派往青川的救援隊伍,臨危不懼、沉着應對,突出重點,科學施救,緊張有序地投入抗震救災工作中。周密部署救援工作。馬華等按照“救人為先、確保道路、妥善安置、緊張有序”的理念,統籌各方人力、物力、財力,組織成立了9個片區工作組,奔赴36個鄉鎮查災救災,組成了死傷人員搜救、傷員救治、交通、通訊、飲水、食品供應、供電、帳篷搭建、宣傳報道、死者善後處置、防疫消毒、安全穩定等12個工作組,定人定責定目標,迅速投入救援工作。組織武警、公安、民兵預備役和全縣機關幹部職工到農貿市場、東橋賓館、縣中醫院、原環保局辦公樓、木魚初中4個重點死傷人員搜救點、4個臨時傷病救治點、9個災民集中安置點開展救援救助工作。
  全縣20多個小時與外界失去聯繫成為孤島。5月13日中午12點30分,縣城至金子山唯一一條出入境公路搶通;中午13時許,負責空運通訊設備的軍用直升飛機在北井壩喬莊河𠔌地降落。
  地震發生後,濟南軍區猛虎師、某集團軍工兵團,成都軍區某高炮團、裝甲團,南充軍分區,巴中軍分區,廣元軍分區,總後第161醫院,瀋陽軍區201醫院,成都軍區總醫院等21支部隊的2.2萬餘名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投入了青川的抗震救災。
  青川6.4級餘震
  2008年5月25日16時21分,四川青川發生了6.4級餘震,成都有強烈震感,曾出現裂縫的後山獅子梁沒有發生垮塌。青川縣城震感十分強烈,與5月12日當天的情況十分相似,震感持續1分多鐘,由弱迅速至強並在震蕩中逐漸減弱,有30秒鐘的劇烈震蕩,當時人們紛紛衝出帳篷跑到空地上,這是5月12日以後四川發生的最大餘震。在7月24日15時09分和8月5日17時49分,青川又分別發生6.0級和6.1級強餘震,青川在5.12地震後成為強餘震中心。
震不垮的青川人,震不垮的青川精神
  震不垮的青川人,震不垮的青川精神“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的睏難能戰勝!”
英文解釋
  1. n.:  Qingchuan County
近義詞
青川
相關詞
廣元市地理鄉鎮四川省吉林圖們四川區域地理
更多結果...
包含詞
青川縣中醫院青川縣絲綢廠
青川縣人民醫院青川縣????政管理所
青川縣紅十字醫院青川縣婦幼保健院
青川縣紡織器材廠青川縣衛生防疫站
青川縣皮膚病防治院青川縣皮膚病防治醫院
青川縣青少年衛生保健站四川省廣元市及青川縣災區中職學校轉移到浙江省復學復課學生管理暫行辦法
四川省青川縣大學中專招生委員會辦公室青川縣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委員會辦公
分類詳情
張開喬莊鎮張開黃坪鄉張開建峰鄉張開涼水鎮張開前進鄉
張開姚渡鎮張開沙州鎮張開房石鎮張開青溪鎮張開瓦礫鄉
張開板橋鄉張開紅光鄉張開營盤鄉張開樓子鄉張開木魚鎮
張開唐傢河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張開關莊鎮張開竹園鎮張開大院回族鄉張開金子山鄉
張開蒿溪回族鄉張開觀音店鄉張開樂安寺鄉張開白家乡張開麯河鄉
張開蘇河鄉張開茶壩鄉張開騎馬鄉張開茅壩鄉張開孔溪鄉
張開馬公鄉張開七佛鄉張開馬鹿鄉張開石壩鄉張開橋樓鄉
張開三鍋鄉張開大壩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