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號荔扉,雲南趙州人。乾隆甲午舉人,官望江知縣。有《金華山樵集》。 |
|
學習的模範,榜樣 |
|
為人師範 |
|
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後漢書·趙壹傳》 |
|
效法 |
|
相如好書師範 屈 宋。—— 劉勰《文心雕竜》 |
|
師範學校的簡稱 |
|
她初中畢業後考上了師範 |
|
學習的模範。《北史·楊播傳論》:“恭德慎行,為世師範。” 宋 歐陽修 《舉章望之曾鞏王回等充館職狀》:“臣竊見秘書省校書郎 章望之 ,學問通博,文辭敏麗,不急仕進,行義自修,東南士子,以為師範。” |
|
師法;效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竜·通變》:“今纔穎之士,刻意學文,多略 漢 篇,師範 宋 集。”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或師範五經,或規模三史。” |
|
師父;教師。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着 宋玉 為師範, 巫娥 做生員。”《西遊記》第七七回:“保護 唐僧 ,拜為師範。”《金瓶梅詞話》第七一回:“原來傢中教了十二名吹打的小廝,兩個師範領着上來磕頭。” |
|
師範院校的簡稱。 |
|
①學習的典範、榜樣:為民師範。
②指師範學校:畢業於師範藝術係。 |
|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尊重教師是重視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 ——鬍錦濤
“師範”這個詞在古代多由記載:南朝范晔《後漢書 趙壹傳》雲:“君學成師範,縉紳歸慕。爺高希驥,歷年滋多。”南朝劉勰《文心雕竜》則曰:“相如好書,師範屈宋。”意思是說司馬相如下協作,便以屈原、宋玉為師範——學習的榜樣。究其深義,正所謂“師範者,人之模範也”。(西漢揚雄《法言 學行》)現代“師範”一詞,成為培養監視教師的學校,儘管名稱不同,級別有異,意義仍是指培養“堪為人師而模範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見,“師範”一詞的深義,古今無異。 |
師範教育簡史 A Brief History of Teacher Education |
成立於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北師大前身)、1902年籌建的三江師範學堂(南師大前身)、1907年創辦的福建優等師範學堂(福建師範大學前身)等一批師範學堂、館,是中國近代高等師範教育的起點,也是我國後來許多著名師範大學的前身。它們的建設歷程見證了我國高等師範教育的歷史發展。在此,以北京師範大學的發展歷程為例,闡述我國師範教育的發展歷史。
1898年京師大學堂建立-中華民國建立,師範教育萌發期 首先要提起的還是成立於1898年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的前身)。大學堂因大清新學製興辦,後因庚子之亂撤辦。1902年1月10日清廷下令恢復京師大學堂,下設仕學館和師範館。1904年京師大學堂師範館改為優級師範科,至1908年又改設獨立的京師優級師範學堂,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前後實際存在了7年之久。共培養學生300多人。 1898年—1908年期間因新學製的推動,國內興起很多師範學堂、館。
1904年1月頒布的《奏定學堂章程》把師範教育單列係統,專門製定了初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詳細規定了辦學宗旨、學科分類、課程設置、入學要求、畢業效力義務、附屬學堂等。京師優級師範學堂首先照章辦理,並根據當時實際情況編製了課程,引進國外現代教育課程,如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種自然科學,編纂了各種教材,包括一部分中學教材。這些章程規製的確立,初步奠定了我國師範教育的基礎。
中華民國建立-1928大學區製推行,師範教育麯折發展整合期
中華民國建立後,京師優級師範學堂改為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到20世紀20年代,開始一係列的改造:延長修業年限、擴充學科專業、建立研究所、延聘優秀教師。1922年11月教育部批準籌備北京師範大學,並於1923年正式成立。於是一所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終於在中華大地上矗起。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我國師範教育經過一番麯折。除北京高師外,其他五所高師或與普通大學合併,或停辦。北京高師堅持師範教育方向,積極探討高等師範教育發展的道路,充分論述了師範教育的專業價值,為北京高師升格為北京師範大學作好了準備。但是到1927年,北洋政府竟然藉口經費睏難將北京9所大學合併為國立京師大學校。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大學區製,又將北京9所國立大學及河北大學、天津法政專門學校、北洋大學等合併為北平大學。北師大與女師大師生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護校運動。經過艱苦的鬥爭,終於1929年恢復獨立。 在此時期,國內許多院校也經歷了整合、挫折,國內高等教育及師範教育發展艱難,留洋求學是為風尚。
1928年南京政府-1949年左右,師範教育新探索期 國民黨執政20餘年各類教育幾經周折,但是由於一大批國外求學有志之士的加入和實踐,我國的教育還是保存了一定的實力,國內涌現一批大師級人才。我國師範教育在已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並成體係。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師範教育的大步提升與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師範教育。
1949年底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改革北京師範大學的方案,1950年5月19日正式頒布了《北京師範大學暫行規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高等教育方面頒布的第一個法令性文件。《規程》全面規定了北師大的辦學宗旨、教學原則、學生、教學組織、行政組織等問題,是全面改革高等師範教育的重要文件。
1951年,教育部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師範教育會議。大會確定:每一大行政區至少建立一所健全的師範學院,由大行政區教育部直接領導;現有的師範學院要加以整頓和鞏固;現在大學中的師範學院或教育學院以獨立設置為原則。會議討論通過了《高等師範學校的規定(草案)》,並於1952年7月16日公佈試行。
1952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了較大規模的院係調整。在這次調整中,高等師範教育在總體上得到了加強,輔仁大學並入北師大,北大教育係和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與北師大教育係合併,但北師大也受到不小的損失。不少係科被調出單獨設院,如音樂係成為中國音樂學院的基礎,體育係成為中央體育學院的前身,美工係擴建為藝術師範學校,英語專業歸併入北大,還有不少著名的教師被調到中科院及其他高等院校。
1953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高等師範教育會議。會議討論了高等師範教育的方針、任務、學校設置和發展的五年計劃;討論了師範學校的教學計劃、師資培訓和編譯教材。
1953年-1959年,模仿蘇聯模式期,對我國師範教育有一定影響。
1960年-1977年,國內師範教育停滯期。
1978年-至今,我國恢復高考,從1978年到2008年,中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1.28億,錄取人數約5386萬。師範院校和非師範院校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教師,我國教師隊伍猛增。其中: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報告第一次把教育提高到現代化建設戰略重點之一的地位。
1983年,鄧小平同志景山中學題詞:教育要面嚮現代化,面嚮世界,面嚮未來。
1985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决定》,探討把教育改革納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設計之中。
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中國廣大的城市鄉村教育戰綫,急需大量的師範類人才,我國師範教育成為比較關鍵的人才輸送環節。
1987年,黨的十三大明確提出:“把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放在首要位置,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1992年,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四大上提出:“我們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這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根本大計。”這也是江澤民同志首次確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重要表述,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條件下教育發展道路的準確定位,對近十多年來教育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導意義。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祖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師範教育經受住了考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為祖國培養了大量的師範人才。
1993年,黨中央和國務院發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教育發展,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我國師範教育承載着更多的夢想與希望。
2007年,鬍錦濤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繼續堅持好、落實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方針,大力倡導尊師重教,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並且提出了“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財力支持教育事業,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具體要求。師範教育再現她無窮的魅力與風采。
如今,我國已經有師範近百所,各類高校開設師範專業的亦以千百計。師範教育作為國傢教育事業的重要基礎,必將展現其更大的前途。 |
師範教育現狀 Teacher Education Status |
經過建國後五十餘年勵精圖治,師範教育已是碩果纍纍。1999年至2006年,高師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4所;師專由110所減少到48所;中師由683所減少到199所;師範本科畢業生由5.3萬增加到24.0萬。
各級各類師範學校為中小學培養、培訓了數以千萬計的教師。2006年,全國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043.8萬人,其中小學教師558.8萬、初中教師346.3萬、高中教師138.7萬。小學生師比下降到19.2∶1;初中生師比下降到17.4∶1;高中生師比18.1:1。城鄉分佈上,城市教師190.9萬人;縣鎮338.2萬人;農村514.7萬人;縣鎮以下農村中小學教師占到81.7%。
1997年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師院校14所,專業點125個;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師院校37所,專業點869個。1997年高師在校研究生1.19萬人。
2006年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為0.5%(中高級45.8%)、7.7%、20.4%,比上年分別提高0.1、1.1、1.1個百分點。農村小學、初中、高中具有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達到0.3%、4.6%、12.1%。農村學校具有高級職務教師的比例有較大提高,與城鎮教師高級職務比例的差距逐步減小。一大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正在迅速成長。
師範教育是教育事業的工作母機,中國的師範教育支撐着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基礎教育,她的改革和發展必將有力地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必將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出更大的貢獻。 |
免費師範教育 Free teacher education |
2007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傢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為了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傢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這六所師範院校分別是: 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西南大學。 |
|
[清]師範(1751——1811),字端人,號荔扉,又號金華山樵。
少即博學,下筆千言立就。年二十一,以中本省鄉試第二名入都,諸先達巨公雖鹹嘆為國士,卒不獲遇。便挑補劍川學博。後以軍功保授望江縣知縣。時值西南用兵,軍事繁劇,州郡承應,恆懼不給,而先生以閑曹受當時知,委理州事,措施裕如,且出奇策濟餉,一時賴之。及莅任,察姦靖匿,務除民害;復志在整飭風俗,敦禮節,興學校。士有長者,譽之如恐不及,歲損數百金資書院諸生,而時考其學之進退,親為講論辨析,勤勤不倦。並搜刻望江先輩遺文,籍風後進。城內三十年未有通籍者,至是且相繼登選。惜以疾去官,未盡展其纔,士民哀之。
先生生平慷慨有大節,重然諾。自幼倜儻多能,凡有關民生國計者,莫不考求實用。尤熟於水利邊防事宜,指陳古今,悉中利害。晚成《滇係》百捲,固為研究西南輿地所必不可少之書,更睠睠於表章遺逸,多足訂補史乘,蓋合亭林、梨洲兩先生之才識為一,非徒推方志善本已也。餘詩文集尚若幹捲。 |
|
- : Shi Fan, Shi Fan
- n.: model, follow the example of, pedagogical school, fine example, Normal (e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
- n. école normale
|
|
邯鄲 | 教育 | 大學 | 河南 | 安陽 | 人文 | 信陽 | 高校 | 天津 | 四川 | 南充 | 江蘇 | 南京 | 福建 | 漳州 | 學校 | 高等教育 | 河北 | 瀋陽 | 更多結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