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馬鞍山市位於中國安徽省東部,長江下遊南岸,面積1684平方公裏,人口118萬,是安徽省五大重點旅遊城市之一。
馬鞍山市是一座具有江南山水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市區雨山湖周圍九山環繞,形成了"九峰環一湖,翠蠃出大江"的秀麗景色,呈現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四季花香,丹青錦綉的美麗景觀,是中國國傢級園林城市。馬鞍山地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跡衆多。傳說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和縣烏江,自覺無顔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
馬鞍山旅遊資源豐富。位於市區西南古鎮采石,是馬鞍山名勝古跡集萃之地。翠蠃山突兀江畔,采石磯絶壁臨江,集"雄、奇、險、秀"於一體,風景奇幽,被譽為長江三磯之首,素有"千古一秀"之譽,同時又是古代的江防要塞、關津渡口,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在此流連忘返,留下許多不朽詩篇。李白、劉禹錫、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陸遊、文天祥等都曾來此漫歌賦詩。尤其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多次登磯遊覽,寫下《橫江詞》、《牛渚磯》、《夜泊牛渚懷古》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一帶至今還流傳着李白"跳江捉月"、"騎鯨升天"的動人傳說。如今這裏已建成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太白樓、李白衣冠塚、然犀亭、三元洞、赤烏井等衆多景點。
距離市區20公裏的青山腳下,是"詩仙"李白長眠之處。青山亦名青林山,山勢崢嶸,峰巒遙接,林木蔥鬱,泉水潺潺。史載南齊詩人、宣城太守謝眺酷愛其勝,謂之"山水都",曾築室山南。唐詩人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曾有"宅近青山同謝公"的夙願。李白逝世後,原葬於竜山之麓。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範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李白墓遷至青山西南。歷代慕名前來憑吊者絡繹不絶,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1954年李白墓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0年代以來,馬鞍山出土了大量的古墓葬和古遺址,從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古遺址不一而足。三國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所有這些都反映了馬鞍山具有久遠的歷史文化淵源。
位於市區東郊的濮塘風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裏,景區內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林木緑綉,飛泉叮咚,環境幽謚,野趣盎然,為休閑度假的勝地。竹海、古樹、清泉、鐘鼓並稱濮塘"四絶"。古銀杏歷經千載滄桑,仍虯枝鐵幹,濃蔭如蓋。鐘鼓地踏地而聞鐘鼓聲,奇異而譎怪。500多年前發掘的玉乳泉,至今仍能清洌甘甜、源遠流長。現被列為安徽省省級風景名勝區。為紀念詩仙,弘揚民族文化,發展旅遊事業,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89年起,每年農歷重陽節,馬鞍山舉辦國際吟詩節。每年都吸引着大批國內外遊客來馬鞍山旅遊觀光。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已成為安徽省五大旅遊節慶活動之一,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旅遊局和馬鞍山市人民政府承辦。
馬鞍山市被譽為"江南魚米之鄉",物阜民豐,盛産優質大米、油料、棉花等農産品,是長江鰣魚、刀魚、金毛蟹等名貴水産品的主要産地,歷史悠久的采石磯茶幹、太白酒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 |
|
馬鞍山市區 位於中國安徽省東部。長江下遊南岸,鄰江蘇省,寧銅鐵路綫上 。面積301平方千米,人口61萬。其中:雨山區 面積 130平方千米,人口24萬; 花山區 面積 123平方千米,人口25萬; 金傢莊區 面積 48平方千米,人口12萬。郵政編碼243000。民族漢、 、滿、壯等 。原為當塗縣地,1954年設馬鞍山鎮,1956年以當塗縣馬鞍山礦區及附近地區設馬鞍山市。為地級市。
馬鞍山市區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約2.9億立方米。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長江流經市區西部,平均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是發展工農業生産最可靠的水資源。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裏左右。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約19平方公裏,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裏,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裏,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裏。地下水資源豐富,其流速約0.525釐米/晝夜,流量為0.22立方米/晝夜。地下水一般在深度2米左右的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最高的淤泥層。另外,地下水位還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約在O.2-0.5米之間。地下水的總流嚮, 由地勢高的東部嚮地勢低的西部流入長江。
馬鞍山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崛起的新興鋼鐵工業城市。建市時,馬鞍山建成區面積衹有0.7平方公裏,人口5.65萬人,經50多年發展與建設,現馬鞍山市區建成區面積30平方公裏以上,人口60萬以上的新興工業城市。馬鞍山不僅城市生態環境優美,而且地理位置獨特,形成了"九山環一湖,翠蠃出大江"獨特的城中有園,園中有城的城市風光。其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先後受到國傢有關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後榮獲“國傢衛生城市”、“國傢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奬”、“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奬”等榮譽稱號。
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完美麗的雨山湖成城市中心區緑化,大力推進雨山湖水域生態治理。城市水環境治理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奬”。加快推進采石風景區配套設施建設,《采石風景區總體規劃》通過了建設部、國土資源部、發改委等國傢六部委的專傢審查。新增緑地面積129萬平方米,市區人均公共緑地面積達到12.21平方米,建成區緑化覆蓋率達到42.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