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26400 代碼:513326 區號:0836
拼音:Dào Fú Xiàn 英譯:Daofu County
道孚縣位於四川西部。總面積7053平方千米。總人口5萬人(2006年)。全縣轄2個鎮、20個鄉:鮮水鎮、八美鎮、格西鄉、麻孜鄉、孔色鄉、葛卡鄉、亞卓鄉、仲尼鄉、紅頂鄉、紮拖鄉、下拖鄉、瓦日鄉、木茹鄉、甲斯孔鄉、甲宗鄉、七美鄉、銀恩鄉、維它鄉、竜燈鄉、協德鄉、色卡鄉、沙衝鄉。縣政府駐鮮水鎮。 |
|
道孚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東北部,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的斷裂帶。東與丹巴,西同新竜,南和康定、雅江,北與爐霍及阿壩州的金川、壤塘等共七縣接壤相鄰。境內幅員面積7546平方公裏。人口4.5萬。有藏、漢、羌、回、苗等16個民族,其中以藏民族為主體,約占總人口的89%。
道孚,古名道塢,歷史悠久。隋為附國地,唐屬吐蕃,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改土歸流”置道塢設治局,民國元年(1912年)設縣治,始稱道塢縣,翌年更名為道孚縣。1936年紅軍長徵途徑道孚,朱德、劉伯承、徐嚮前等老一輩革命傢在此建立政權,成立波巴依得瓦道孚縣政府,是革命老根據地。
道孚縣地處三疊紀沉積盆地發育區,礦産成礦地質條件良好,開發潛力大,道孚縣已有金、銀、鎢、錫、鈮、鈹、鋰、鉭、水晶等九大高值礦種,也有可供地方利用的鐵、泥煤、石灰岩、溫泉等固液體礦産資源。有新興工業礦物原料--紅柱石礦産地多處,有大型礦産資源規模的鉛鋅礦,有多處銅礦資源産出地。總計有礦産資源7類1456處産地。現鉛鋅鐵礦正在開採,並初見效益,道孚縣礦産資源品種之多,特別是高值礦産資源品種之多,是不多見的。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潛力巨大,前景樂觀。
道孚縣森林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山巒起伏,溝壑縱橫,河𠔌幽深,山高林密,莽莽林海,交錯分佈,集中在溝𠔌陰坡、半陰坡的濕潤地帶。全縣有林地面積141913.5公頃,活立木蓄積8313607立方米,森林資源覆蓋率為13.58%,主要樹種有冷杉、雲杉、樺木、青杠、高山柏、楊樹、沙棘等,經濟林木有蘋果、花紅、甜杏、蜜桃、核桃、花椒、山梨等。林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野生動物活躍期間,如一級保護動物有豹、雪豹、金雕、鬍兀鷲、西藏野驢、褐馬雞等,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棕熊、小熊貓、細嘴鬆雞、藏馬雞、岩羊、盤羊等,並盛産蟲草、貝母、羌活、雪蓮花,大黃、黃芪等名貴中藥材,鬆茸、對雞油菌、羊肚菌、大腳茹等食用菌類倍受中外消費者青睞。
道孚縣境內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全縣內有大小河流100多條,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4.34億立方米,其中本地徑流量為41.44億立方米,其餘為過境水量。全縣人均水資源量為91752立方米,為全省人平水資源量3170立方米的28.74倍。縣內河流分屬雅礱江和大渡河水係。其中雅礱崐江水係在縣境內流域面積為5094.51平方公裏,大渡河水係在縣境內流崐域面積為2414平方公裏。
全縣河流的流域面積(50--100)平方公裏內的有6條;(100--200)平方公裏內的25條;(200--300)平方公裏內的有3條;(300--500)崐平方公裏內的有2條;500平方公裏以上的有5條;其餘均為50平方公裏以下。限於道孚縣財政拮据,使得道孚縣豐富的水利資源無法得以合理開發利用。就目前為止,道孚縣主要開發利用的發電量僅為0.5963萬千瓦,占可開發量10.92萬千瓦的4.49%。由此可見,道孚縣的水利資源具有廣阔的開發前景。
道孚縣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原始度高,是青藏高原上的一片淨土。“泰寧自然風景區”總面積2千平方公裏,由埡拉神山、雍正帝敕建惠遠寺,八美千枚岩石林、五色海、溫泉組成,與九寨溝、塔公草原相連;“玉科自然保護區”,被世人稱為“康巴阿勒泰”,風景如畫,也是康巴奇人洛珠的故鄉;“道孚民居”融建築、宗教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為一體,為藏區一絶。流行四種語言、興兩套禮儀,風俗奇特,值得考證研討。這裏有紅軍遺址、老街窄巷與新城形成鮮明對比,紐日河畔有十世班禪大師諭示修建高53.4米的藏區最高勝利塔。專傢評價:“到藏區不去參觀道孚,猶如到了北京未去長城”。 |
|
道孚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斷裂帶,是山地與高原間的過渡帶。位於甘孜洲東北部,雅礱江支流——鮮水河中下遊,東北與丹巴、金川接壤,東南與康定、雅江毗鄰,西北與新竜、爐霍、壤塘交界。
地理坐標為東經100°32ˊ—101°44ˊ,北緯30°20ˊ—31°32ˊ,東西116.24公裏,南北長132.44公裏,全縣土地總面積7053平方公裏。
在省旅遊西環綫上的格大梁子上縱觀左右,青藏高原的界綫十分清晰;亞拉雪山方向奇峰林立,地質年代久遠,仿佛幹瘦老人,是典型的山地地貌;惠遠寺方向山形渾圓,正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仿佛青春光彩四溢的姑娘,是典型的高原地貌。道孚境內地形復雜、地貌多樣,雪峰、峽𠔌、江河、湖泊、瀑布、土石林一應俱全,而且獨具特色。踏入這塊別具風格的土地,如入夢幻境界,一切一切都如詩、如畫,實在是人間的香格裏拉。
地處川西北高山高原區,全境屬大雪山北段,東部海子山海拔5820米,其餘諸嶺多在4000米左右,南端河𠔌最低處亦為2670米。
道孚縣屬大渡河水係的主要河流有玉麯河、麯瓦魯科、五香柯、東𠔌河、沙衝河和114條山溪,流域面積2452.2661平方公裏,水資源總量為11.97億立米,另加溫泉9個,死水湖53個。
屬雅礱江水係的主要河流有鮮水河、慶大河、茶埡河和427條山溪,流域面積為5094.5155平方公裏,水資源總量為29.47億立米,另有溫泉7個,死水湖73個;全縣總徑流量為41.44億立米。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153.81萬千瓦。
【自然資源】:道孚縣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形成了生物的多樣性。全縣總幅員面積為7053平方公裏,有耕地120872畝,人均占有耕地2.98畝;有天然草地625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地37.87萬公頃,載畜能力78.1萬個羊單位;林地440萬畝,森林覆蓋率25.3%。牧業、林業是我縣資源優勢中的優勢。
【礦産資源】:道孚縣礦産種類多,貯量大,品位高,有八美農戈山多金屬大型礦床,含鉛礦、銀銅;玉科極生溝鎢錫礦床;麻孜菜子坡187.1萬噸藏量的小型富鐵礦;各卡鄉小型磁鐵礦;紮壩區容須卡鋰輝中型礦床;仲尼鄉的鋰輝和鈹礦床;紮拖鄉的中型水晶礦床;瓦日鄉的中型石炭礦床等,貴重金屬的黃金礦在各區鄉均有藏量較大的礦點。麻孜鐵礦潛力足,農戈山鉛鋅礦前景看好。2005年,全縣5個礦點創利稅578萬元,各種規費540餘萬元,群衆獲得運輸收入3379萬元,勞務收入562.5萬元。礦産業已成為道孚縣目前的支柱産業。
【水能資源】:道孚縣屬大渡河水係的主要河流有玉麯河、麯瓦魯科、五香柯、東𠔌河、沙衝河和114條山溪,流域面積2452.2661平方公裏,水資源總量為11.97億立米,另加溫泉9個,死水湖53個;屬雅礱江水係的主要河流有鮮水河、慶大河、茶埡河和427條山溪,流域面積為5094.5155平方公裏,水資源總量為29.47億立米,另有溫泉7個,死水湖73個;全縣總徑流量為41.44億立米。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153.81萬千瓦。
【生物資源】:縣境內不同海拔的層狀地貌,構成了多層次的不同生物種群,群落的立體分佈特徵。林種植被主要有5科10屬20種,草種植被主要有56科158屬321種。野生藥用植物78科302種。國傢一級保護珍稀動物有9種,二級保護動物有40種,其它野生動物有26種。各種野生菌類繁多。農作物以小麥、青稞、豆類、洋芋、油菜、蘿蔔、蓮花白、元根為主。傢禽傢畜以豬、牛、羊、馬、雞為主。2005年止,全縣新種植沙棘6500畝、半夏1100畝、附子200畝;開展了半夏、沙棘的初加工,建設美國山杏基地1.6萬畝。
【旅遊資源】:道孚縣旅遊資源分佈廣、內涵豐富、文化底韻濃,遍及22個鄉鎮,旅遊資源主要有:道孚民居,康巴一絶;亞拉雪山,夢幻仙境;禦建古剎慧元寺,佛壇生輝;“康巴阿勒泰”的玉科大草原;格薩爾文化走廊上的竜燈大草原,牧民心中的“香巴拉”;高山峽𠔌中的紮壩文化,神秘莫測;造型奇特、千姿百態的八美變質岩石林,國內唯一,世界罕見的地質奇觀。道孚旅遊已是全省西部自然生態旅遊大環綫上一顆璀璨的明珠。2005年,成功舉辦了道孚首屆“農耕文化節”,展示了“情歌故鄉的後花園”的深厚底藴。全年共接待遊客10萬餘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000餘萬元。 |
|
道孚昔稱“道塢”,藏語譯意為“馬駒”,縣名依地形而定,縣城地形如馬,故名。民國2年(1913)改名道孚。
相傳,縣城所在的地形神似馬駒,故名。一說,木雅貢嘎山下,一大一小兩匹野馬在肥沃的緑草地上安詳的吃草,一天神狩獵者見之,發箭射擊,大馬中箭而亡,馬駒驚恐而逃,逃至水草豐茂的道孚安居下來,繁衍出無數風流傳說,道孚這個地名便據此而來。
隋為附國地。唐屬吐蕃。
明屬長河魚通寧遠宣慰司(簡稱明正土司)。
清康熙四十年(1701),册封境內十土百戶。
雍正七年(1729),境內由明正、丹東、麻書、孔撒四土司分治。
宣統三年(1911),置道塢設治局。
民國元年(1912),置道塢縣,翌年更名道孚縣,屬川邊特別行政區。
民國14年(1925)屬西康特別行政區。民國24年(1935),設西康宣慰使公署駐道孚。
1936年,紅軍長徵經道孚,成立道孚縣博巴政府、泰寧區博巴政府及格西葛卡、麻孜、孔色、明正、亞卓、紮拖、仲尼等鄉的博巴政府。
民國28年(1939),屬西康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西康省藏族自治區。
1955年,屬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1978年撤銷乾寧縣,所轄協德、紮壩2區劃歸道孚縣。
1990年全縣轄5區、1鎮、22鄉,縣治鮮水鎮,距州府康定219公裏,離省會成都585公裏。
2000年,道孚縣轄2個鎮、20個鄉::鮮水鎮、八美鎮、葛卡鄉、格西鄉、麻孜鄉、孔色鄉、瓦日鄉、木茹鄉、甲斯孔鄉、色卡鄉、竜燈鄉、沙衝鄉、協德鄉、亞卓鄉、紅頂鄉、仲尼鄉、紮拖鄉、下拖鄉、甲宗鄉、維它鄉、銀恩鄉、七美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4848人,其中: 鮮水鎮 7986 八美鎮 4566 格西鄉 2676 麻孜鄉 3496 孔色鄉 2410 葛卡鄉 2114 亞卓鄉 1615 仲尼鄉 1032 紅頂鄉 815 紮拖鄉 1178 下拖鄉 981 瓦日鄉 1478 木茹鄉 1109 甲斯孔鄉 1741 甲宗鄉 707 七美鄉 1483 銀恩鄉 1646 維它鄉 1249 竜燈鄉 1590 協德鄉 2167 色卡鄉 1969 沙衝鄉 840
2004年,道孚縣轄2個鎮(鮮水、八美)、20個鄉(格西、麻孜、孔色、葛卡、亞卓、仲尼、紅頂、紮施、下拖、瓦日、木茹、甲斯孔、甲宗、七美、銀恩、維它、竜燈、協德、色卡、沙衝)。 |
|
牛羊內泡膜是回族特有的傳統風味美饌。它以選料嚴、烹製精、營養豐富,香醇味美而譽滿中外。
牛羊肉泡膜的吃法很講究,烹製泡膜前,食者自己將饃掰碎,碎如繩頭,以便入味。掌勺師傅看饃走湯,逐碗烹製,武火急煮,兩翻裝碗即成。傳統煮法有“幹泡”、“口湯”、“水圍城”。食時切忌攪動,講究從一邊“蠶食”,以保持鮮味。食後飲用“高湯”一碗,濃香溢口,回味不絶。
康巴藏族生活在一種特殊的地域裏,高聳的雪山,湛藍的天空,緑色的森林,如茵的草原,幽深的湖泊,湍急的江河等,無不賦予其美的啓迪和無限的想象力,從而使康巴藏族服飾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藏裝,藏語稱為“麯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藏裝的特點是寬大、保曖、實用、一衣多用。藏袍長過身高,左襟大,右襟小,無領。着裝十分講究,先穿上襯衣和襯褲,然後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腳面,再用腰帶紮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則將雙袖橫紮於腰際,裸其雙臂,露出高領襯衣。接着再穿靴戴帽,佩挂各種飾物。
康巴服飾農區和牧區有所區別,主要反映在服裝用料和頭飾上。過去農區主要以氆氌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嗶嘰的;牧區則使用耐寒的綿羊或山羊皮,一般為皮朝外毛在內的板皮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康巴藏族群衆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現在無論農區或牧區,衣料質地都有了很大的改進,除勞作時穿習慣的氆氌袍外,平時一般都穿錦花袍、綢花袍、綉花緞袍、提花皮面泡等。此外,農牧區藏裝部有鑲邊的習慣,一般鑲上黑色平絨、毛呢或彩色氆氌,也有許多在衣襟、袖口、底邊等處鑲上水獺皮、虎、豹皮等動物皮毛。鑲邊大約寬10至15釐米,也有寬達30多釐米的。
康區婦女喜歡圍“幫典”。這是被看作藏族婦女象徵的花條圍裙,由紅、黃、藍、緑、白等十餘種彩色布料組成。高級的圍裙藏語稱“斜瑪”,其色條多而細密;一般圍裙稱“布魯”,其色條少而寬疏。
康巴藏族無論男女,都喜愛穿藏靴。藏靴有多種,主要有“鬆巴鞋”和“嘎洛鞋”。鬆巴鞋底為牛皮,用粗毛綫縫釘3至5釐米厚;鞋幫用紅、藍、緑等顔色的絲綫綉彩邊;鞋面為氆氌或黑色布料;鞋筒高至腿肚部,後邊開一條約15釐米長的口子。有的鬆巴鞋用牛毛捻的繩納底,底厚約6釐米,一般夏季穿用。嘎洛鞋用牛皮作底,鞋幫用三層氆氌粘縫而成;鞋尖如船端上翹,跟和尖都用黑皮包縫;鞋面用黑牛皮條和絲綫鑲邊;鞋筒用條格氆氌拼縫,花紋竪立,後腿肚開口處加染色羊皮加固,深受藏民喜愛。
康巴藏族服飾最大的特點是運用金銀珠寶裝飾,其飾品遍及頭、發、頸、胸、腰、背、腕、指等處。康巴藏族十分講究頭飾,特別是婦女,其飾品大多集中在頭上。從發式上看,一般紮一獨辮者表示未婚,雙辮者表示已婚;無數小辮中若有兩大主辮者表示已婚,一主辮者表示未婚;有的中老年婦女剪成光頭,表示喪夫不嫁;有的在發辮中加緑色絲綫或取掉有色絲綫,表示傢有喪事。康區婦女有紮108根小辮的習慣,通常由四人幫忙。梳頭前先洗淨頭髮,頭髮上抹上酥油和發膠,梳一次頭往往要花數小時。梳後的發辮既亮又硬,可維持數月不亂。從發飾上看,其飾品主要有金、銀、銅、貝殼、蜜蠟、珊瑚、瑪瑙、緑鬆石等。康區一般把頭飾分為四種:“棟久”,從兩鬢發際垂下的飾物;“脫久”,從耳上兩側發際垂下的比“棟久”稍大的飾物;“連久”,從發辮梢連接的假發上的胎板及飾物;“達久”,頭頂至額前或兩端的珠串飾物。甘孜有從發頂至腳跟部用一胎布相連,上鑲有各種珠、貝、幣的頭飾,稱為:“連修”。
過去,康巴藏族家庭的財富主要集中在婦女的服飾上,而男子的飾物相對簡單一些。康巴男子一般將袍下襬提至膝蓋以上,脫兩袖紮於腰際,腰間除嘎烏,火鏈等佩物外,一把橫別的長腰刀十分耀眼。頭髮紮成飾有紅或黑色絲綫的獨辮盤繞於頭上,耳戴鑲有寶石的單挂耳環,十分英武。隨着物質財富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巴男子的飾品也更加豐富多彩了。在甘孜藏族服飾展示場上,婦女們身着價值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服飾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而男人們色彩斑斕,獨具特色的服飾更讓人耳目一新,嘖嘖稱奇。在此,康巴漢子的原始粗獷,威武剽悍得到充分顯現,讓人過目不忘,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
當人類邁嚮物質文明時,首先意識到裝飾自己。從原始到現代,從樹葉、獸皮到粗布、綢緞,從貝殼、骨器到金銀珠寶,康巴藏族服飾從某一側面濃縮了歷史的進程。在千姿百態的康巴藏族服飾中,人們看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為康巴藏區帶來的巨大變化,看到了服飾、藝術與財富的有機融合,看到了藏民族更趨完美的審美情趣。傳統不僅沒有被遺棄,而且更加豐富多彩、斑斕絢麗。 |
|
2005年,道孚縣在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礎上,強力推進“三個轉變”,圍繞經營城市,發展民營經濟,人力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扶貧開發六篇文章;生態農牧業,生態旅遊業,優勢礦産業,生物資源開發,民族文化産業五大支柱;農牧業産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治安長治久安三項工作來展開全方位的工作。使城市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水、電、路、通訊設施進一步改善,一座現代化的新型城市正在崛起,人民的生活也發生巨了大變化,正在逐步擺脫貧睏走嚮富裕。
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76億元,同比增9.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0.52億元,增長3.9%;第二産業增加值0.29億元,增長1.29%,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0.2億元,增長24.2%;第三産業增加值0.95億元,增長9.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47億元。實現農業增加值0.14億元,增長2.7%;完成社會固定資産投資1.16億元(五年完成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3億元),增長21.1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0.116億元。全年建成投産項目24個,新增固定資産2039.19萬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0.46億元,增長16.3%;財政收入完成0.1億元,增長114.37%,比“九五”期末增427%;農牧民人平純收入1260元,增長11.1%,比“九五”期末增606元;科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24.7%。金融運行平穩,全年各項存款餘額達16126萬元,同比增18%。各項貸款餘額3188萬元,其中道孚公積金中心共發放住房貸款900萬元。 |
|
道孚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甘孜州東北部,處青藏高原東南緣的鮮水河的斷裂帶。東與丹巴,西同新竜,南和康定、雅江,北與爐霍及阿壩州的金川、壤塘等共七縣接壤相鄰。
Daofu Xian
513326
626400
縣人民政府駐鮮水鎮
2004年,道孚縣轄2個鎮(鮮水、八美)、20個鄉(格西、麻孜、孔色、葛卡、亞卓、仲尼、紅頂、紮施、下拖、瓦日、木茹、甲斯孔、甲宗、七美、銀恩、維它、竜燈、協德、色卡、沙衝)。 |
|
道孚的交通不僅是甘孜藏族自治州通往北路8縣的第一站,也是通往西藏的門戶。地理位置被歷代兵傢重視,是屯兵之地。川藏公路317綫貫通道孚境內,每天都有十多輛客車直達康定、成都。境內八丹公路可經過丹巴、小金、灌縣到達成都。縣城至玉科公路可通過阿壩州至成都。雅道綫可把道孚至甘孜州南部的雅江等縣相連。道孚的公路可算得上四通八達。如今,全縣鄉鄉通公路,縣境內專用道有17條,共長315.5公裏。成都至道孚的柏油路已完成,大大提高了行車速度。道孚縣不僅交通發達,而且通信發展迅速,全國電話直撥、尋呼機、移動電話已全面開通。 |
|
甘孜州道孚縣的藏族民居,堪稱世界民居建築“雙絶”:一絶是其與衆不同的驚人特色,二絶是因為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實施,如此這般的“大木屋”恐怕難以再造,絶版了。從後者的意義看,道孚民居因此而彌足珍貴。
從康定前往道孚,在離縣城幾公裏的格西鄉,便能將道孚城盡收眼底。這座海拔近3000米的高原城市,首先呈現給人們的是鱗次櫛比的藏式民居,它們從平壩嚮着低緩的山坡上蔓延,構成一道別具一格的風景綫,使整個城市熠熠生輝。
這些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兩色構成,白色的屋頂,白色的主墻,木結構處多用棕色顔料染塗,其間配以紅、藍圖案,在藍天、白雲、青山、緑水的映襯下,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積木圖案。白色的房頂與寬敞的院壩裏,身着豔麗藏裝的少女或身着絳紅色衣衫的喇嘛飄拂其間,給人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
道孚民居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奇絶的建築藝術著稱於世,它有純藏式和藏漢結合式兩種,前者居多。不論哪種結構,都是白墻紅(棕)壁花窗,“品”字滴水檐,一樓一底或二樓一底,排列有序。
別看這些房子外觀色彩基調相似,其實內部卻各有洞天。由於道孚地處青藏高原、鮮水河斷裂帶,日照長、風沙多,晝夜溫差大,屬“四季無暑,一霜成鼕”的典型高原氣候,於是聰明的道孚人便巧妙地利用本地建材精心打造居室,使其鼕暖夏涼,尤為抗震。在建築材料上,道孚民居以木材、石材、泥土為主要原料,依山傍水、坐西嚮東,起到吸熱採光,避風沙雨雪侵襲、保溫安全舒適的作用。室內裝飾也都用紅色等“火熱”的基調。外形多為四方形,二樓呈L形、凹形或回形,四壁多以片石砌墻或用泥土夯築而成。它的內層結構是純木材,架“棒柯”或“棒勒”,間隔為各種用途的房間。房間上裝木望板,下鋪木地板,頂蓋用樺樹皮或硬雜木條墊底再鋪“阿嘎土”,日曬雨淋絶不漏水。屋架門窗外表的裸露部分,則多以油漆或自製有色土染過,既防腐防蛀,又美觀大方。
道孚民居的房屋總結構,上為穿頭木架通柱、雙梁雙檁雙挂條,地扦鎖腳井字形屋架,極為嚴密,防震抗震性特強。房屋的大小以“空”為單位計數,四柱之間為一“空”,小者十餘“空”,大者達八十餘“空”。在一樓二樓安裝“棒柯”3至5個,既穩固又氣派。整座房屋用“棒柯”、“棒勒”裝修成主人或客人臥室、貯藏室、經堂、客廳(有的還分設漢式和藏式兩廳)、廚房、走廊、陽臺、厠所。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其內部裝飾。房間四壁、房門和梁柱上一般都繪滿了精緻典型的藏式壁畫,窗上分別雕刻着竜、鳳、仙鶴、麒麟等吉祥圖案。每間屋的大門上都鑲嵌醒目的兩個獅頭大銅環,凸顯了與之相融的漢文化的特點。置身其間,色彩斑斕中,身邊盡是竜飛鳳舞,鶴翔麟躍。繽紛中細端詳,真是藏民族藝術的天堂!那度母、花鳥、異獸、竜鳳、五彩祥雲圖案精美逼真,栩栩如生,每幅畫都有美麗動人的故事,不但讓人大飽眼福,更把人帶入仙境般的傳說中去,其樂無窮。一件件精緻的裝飾品、各種藏式傢具交相生輝,恍惚間仿佛跌入宮殿。而來到藏傢最神聖的經堂,滿屋的唐卡和七色小彩燈在四周閃爍,正面壁龕裏一尊尊佛像旁,形形色色、競相開放的酥油花,濃香彌漫,令人頓生肅穆之感。
道孚民居綜合反映了道孚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底藴,有幸一見,不虛此行,倘能住上一宿兩晚,更是天大的緣分與福氣了! |
|
一、東部旅遊區:主要以亞拉雪山自然保護區為中心。亞拉風光倚麗迷人,亞拉雪山、高山飛瀑、晶瑩冰川、熾熱溫泉、碧緑群海,構成一幅絶妙的人間仙境;藏區唯一的一座由皇帝撥專款敕建的寺廟 惠遠寺,聞名於整個藏區;八美土石林世間罕見,令專傢咋舌;竜燈大草原五彩繽紛,坦蕩如砥。該區地處四川旅遊西環綫上,交通方便。
夢幻仙境亞拉。亞拉風景區,地處幹爾隆巴河流域,位於道孚縣東南,分別與康定木格措、塔公草原相鄰,面積158平方公裏。亞拉雪山最高點海拔5820米,為康巴大雪山之一。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是惠遠寺和周邊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藏傳古籍《神山志易解脫之道》中對該山有記載,稱亞拉雪山為“第二香巴拉”。從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從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從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十分逼真,每逢良辰吉日,雪山端坐於藍天之下,升起一朵蘑菇狀白雲,猶如祭祀的輕煙。
亞拉雪山下,分佈着衆多的瀑布和高山湖泊。雪山冰川融化的雪水順陡崖飛流直下,形成大小衆多的瀑布,氣勢磅礴,鳴聲轟隆,蔚為壯觀;瀑布下形成友措、姐妹海等衆多湖泊,湖水清澈,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七彩顔色,微風掠過,滿湖碎銀;湖周圍生長着紅杉林及各種灌木林,夾雜着杜鵑着各類野花,五彩繽紛,各種珍稀動物時而出沒,各類野生食用菌及珍稀藥用植物生長期間。每一個湖泊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令人神往。置身其中,思索天,思索地,思索人,萌生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哲理,在大徹大悟之後得到淨化。
噶達強巴林惠遠寺。惠遠寺,位於道孚縣協德鄉境內、S303綫八美至丹巴方向8公裏處的山間小盆地內,海拔3600米。惠遠寺的所在地實為風水寶地,盆周的山形渾圓,多有柔和的皺折,猶如盛開的蓮花,盆地內溪水叮咚,遠有森林牧場,近有村捨農田,地勢平坦,風景秀麗。解放前,惠遠寺在藏區各教派大小喇嘛寺中,是唯一一座由國傢專款建造、維修、供奉香火的黃教寺廟。它曾作為七世達賴格桑嘉措的行宮,享有佛教“九竜九獅”的崇高尊號而名揚康藏,享譽中外。
惠遠寺始建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當時,蒙古準噶爾部入侵西藏,藏區秩序混亂,為保障七世達賴的安全,增強西藏上層人士與祖國內地的聯繫,清政府特選定泰寧這塊寶地,撥出庫銀40萬兩,動員大量的工匠和民工,仿照漢族寺廟,營造了這座規模宏偉、建造獨特、金碧輝煌的寺廟,欽定寺名為“惠遠寺”,藏語“噶達強巴林”,意為“解脫”,迎請七世達賴來此居住。
惠遠寺占地500畝,殿堂威峨,寶鼎生輝,內藏大小金佛132尊,個個金鑲玉裹,玲瓏剔透,形態逼真;殿頂鑲金鍍銀,在陽光輝映下,光彩奪目;殿內雕刻圖案新穎,壁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年藏歷1月6日至16日傳召大法會,規模宏大,文化含量極高。
童話迷宮八美土石林。八美土石林位於道孚縣八美鎮卡瑪村與中古村交界處,距八美鎮6公裏,離川藏公裏僅400米,面積5平方公裏。遠觀土石林,群峰彙聚,猶如萬塔林立,高低錯落,參差有緻,如同精心製作的盆景;置身其間,則深感目不暇接,令人流連忘返,有的象白鹿望天,有的似猛虎下山,獼猴,石柱、石筍、石槽、石丫、石蘑菇、石蓮花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勝似人造的仙境,真是步入童話迷宮,極具美學價值。
格薩爾通竜燈大草原。竜燈大草原位於道孚縣竜燈鄉境內,分佈於川藏公路兩側。說竜燈草原大,是因為它大有來頭,當年赫赫有名的格薩爾王曾在這裏安營紮寨,因而竜燈大草原被當地人稱為“格薩爾通”。竜燈大草原坦蕩如砥,據說每年要改變十二次顔色,每一次改變都迷人心竅,美豔無比。春天,草色遙看近卻無,珠姆措裏有一片水草就迫不及待地眩耀其奪目的緑色;夏季,花朵五彩繽紛,繁若群星,是牧人賽馬的季節;秋天,山野的紅杉林染上金黃,草地渲染出一派暖色,一些不畏風霜的野花依然綻放;鼕日,草色枯黃,牛兒從高山上下來了,草原依然熱鬧。
在靠近珠姆措的草地上,有一個長寬各53米,高近1米的規則土臺,傳說是當年格薩爾王的點將臺;點將臺下,就是珠姆措,據說當初衹有一股泉水,珠姆措常在泉邊洗頭,一日,將一塊翡翠頭飾忘於泉邊而形成一個碧波蕩漾的海子。湖邊是然姑寺,奇特的是寺內供奉的108尊歡喜佛,都是男女兩兩相抱,代表何意,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歡喜佛並不代表男女之間的事,有着深刻的宗教含義,不能以藝術的眼光來看待。
二、中部旅遊區。主要以縣城的道孚民居為中心。該區有建築藝術奇絶的民居,置身其中,仿佛親臨帝王宮殿;有由十世班禪大師親筆提名的康巴地區最高的“勝利白塔”;有造型酷似的“臥獅噴泉”;有著名的喇嘛寺、酥油花的聖殿靈雀寺。此處是夏季最佳的避暑、農傢休閑旅遊地。
仙境皇宮道孚民居。從康定前往道孚,在離道孚縣城幾公裏以外的格西鄉,便能將道孚縣城盡收眼底。面對這座別緻的高原城市,首先呈現在你面前的就是那鱗次櫛比的藏式民居。這些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兩色構成,白色的屋頂,白色的主墻,木結構處多用棕色顔料染塗,其間配以紅色、藍色圖案,在藍天、白雲、青山、緑水的輝映下,仿佛幻化成妙不可言的積木圖案。
道孚民居𠔌稱崩科,以圓木做崩科的整體骨架,以泥土或片石堆徹外墻,房項履以泥地或青瓦,一般二至三層,高約5至8米。房屋保暖性能好,鼕暖夏涼,堅固無比,防震性強。
道孚民居外觀樸素,內設豪華。其獨特的風格譽滿藏區,口碑遠及海外。室內精雕細鏤,描金繪彩,每一圖案或圖畫就是一個吉祥物或一個神奇的傳說;客廳陳設豪華,富麗堂皇,極顯主人的富有;經堂供奉佛像,酥油燈長明,是傢中的清靜之地;臥室多用箱式或椅式藏床,陳設溫馨而別具風情;陽臺擺滿奇花異草,四季不衰。
道孚民居融民族風情、建築、繪畫、雕刻藝術為一體,堪稱藏區一絶。四川日報著名記者伍鬆喬參觀民居,大發感嘆,說“道孚民居就此絶版了!”有兩層含義,一是道孚民居建築藝術實在是絶無僅有,二是實施“天保”後,再已沒有如此多的木材來修建這樣的民居了。
置身道孚民居,品嚐着豐盛而別具風味的藏餐,躺在豪華的藏式床上,滿目的流光溢彩,你會疑心自己身處皇宮仙境之中,那種飄然欲仙的感覺,妙不可言。
郎吉麯登勝利白塔。雪浪滔滔的道孚紐日河畔,巍然屹立着造形雄偉、氣勢軒昂的金剛寶座佛塔朗吉麯登,漢語稱之為“勝利白塔”。勝利白塔與尼措山麓的靈雀寺相對峙,為鮮水古鎮增添了濃郁的宗教色彩。
1986年7月,進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大師視察道孚時,諭示教徒:“為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结和藏區的穩定,不分民族,不分地區,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願。”並親筆將白塔題名為“朗吉麯登”。
勝利白塔由位於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組成,石木結構,主塔高53.24米,基寬24.8米,13層密檁飛檐的空心塔,內設木梯,可攀登至塔頂。大小塔均呈寶瓶狀,主塔高大雄偉,小塔玲瓏俊俏,極具民族特色。主塔內供奉大小神像、佛像數百尊,收藏《大藏經》等佛教典籍數百捲,周圍設銅質轉經筒168個,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
朗吉麯登已成佛門聖地、道孚又一文化景觀,是道孚縣的標志性建築。
酥油花的聖殿靈雀寺。靈雀寺位於道孚縣城西北的尼措山腳,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譯得名,藏名意為陽海寺,是甘孜藏區“霍爾”十三大寺之一。全寺占地七百餘畝,分大雄寶殿、金佛殿、小經堂、護法神廟、辯經堂、存經庫、文物室及喇嘛住房等。主要建築業座三樓的大雄寶殿,供奉大小金佛百餘座,整個大殿的建築體現了民族形式、宗教特色的獨特風格。外型嚴肅莊重,宏偉壯麗,內堂雕刻精美,塑繪逼真。整個寺廟背山面水,形成階梯式建築群,四周圍以高墻,設山門四道,宛若一座城鎮。
靈雀寺藏歷正月15日的酥油花會、藏歷9月22至29日的江刻大法會、藏歷10月21至25日的安卻大法會十分隆重,尤以酥油花會最為著名。靈雀寺製作的酥油花,造型精美、色彩豔麗,為藏族工藝品中的精品,享譽康巴。進寺參神拜佛,欣賞酥油花、領略底藴深厚的民族文化,令人心曠神怡,其樂無窮。
三、南部旅遊區:奇俗密境紮壩大峽𠔌
鮮水河從遙遠的康北草原奔騰而下,經甘孜州爐霍縣至道孚縣鮮水河,與紐日河匯合後,河床陡然變得狹窄,落差增大,輕歌曼舞的河水變成咆哮的野牛,直嚮南衝去,衝出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大峽𠔌。在這個非常偏僻、不為外人所知的深山大峽𠔌裏,數千紮壩人至今仍延續着類似瀘沽湖,但較之更為奇特的走婚習俗,當地人稱之為“爬房子”。
在這個交通落後,基本與外界隔絶的地方,還保留着舊石器時代母係血緣組成的家庭,被專傢們稱為人類進化僅存的活標本。母親是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各種傢務事及農活均由婦女完成;舅舅掌權,大小事情必須經舅舅同意或由舅舅作出决定。子女長成後正式婚娶的較少,家庭成員以母親一方為主綫,三世或四世同堂的情況居多。
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談戀愛找“呷依”(相好)了,找到了“呷依”,男子就開始走婚。方式是通過與女孩子的交往中,可以打探其傢居何處、家庭成員以及晚上睡覺的位置,然後以搶奪其手鐲、手巾、頭巾或其他飾物的方式預約夜晚的走婚。晚上夜深人靜之時,男人便來到女孩子傢的房前,順着墻壁攀上高達數米甚至一、二十米高的石徹雕樓,翻進女孩子閨房的窗戶,走到女人床前,把白天搶奪的飾物還給她,如果她中意於你,男人就可以與心上人同墜愛河了。
雖然在這裏,青年男子深夜可以隨意爬上任何一個女孩子的閨房,然後天亮前從窗戶離開。一個男人可以同時有數十個“走婚對象”,甚至可以不用擔心會使女孩子懷孕;同樣,一個女子也可以同時擁有數十個男人,真可謂浪漫之極。但是,在求愛的過程中,也面臨種種艱辛,甚至付出沉重的代價:一是求愛必須在深夜才能進行,有的求愛者往往要走幾公裏的崎嶇小路才能到達;二是求愛者來到女孩傢房前,往往需要應付或者盡量避免兇猛的藏狗的糾纏;三是必須練就一身過硬的爬房子的功夫;四是進了女孩的閨房,也需要展開渾身解數,贏得女孩子的芳心;五是天亮前還要經歷一次從窗戶下房的挑戰。
走進紮壩大峽𠔌,探密“走婚文化”,奧妙無窮!
四、北部旅遊區:天然花園玉科草原
這是一個位於東經101°11′、北緯31°17′、面積1864平方公裏的高原花園,這裏一年四季神奇的自然風光:藍天、白雲、遼闊草原、奇山、奇水、奇人構成一幅美妙絶倫的人間仙境。她就是曾被譽為“康巴阿勒泰,”但比阿勒泰更富魅力的道孚玉科草原。
“玉科”一名藏語意為“玉石”,因該區域內海子山附近有一高山湖泊雲祝措,據說雲祝措中有碧緑色的玉珠,故名。這裏景色如畫,森林間以草地,夏日鮮花爛漫,美不勝收。
玉科草原面積大,十分平坦,間以森林,十分迷人,是極為罕見的天然畫捲。七八月間,進入天然畫捲,總要疑心自己成了神仙。草原上的鮮花開了,厚厚一層,地毯似的,萬紫千紅,讓人目不暇接,不忍踐踏。大約是牧民也不忍牛羊踐踏了鮮花,整個夏季就把牛羊趕到高山放牧,因此整個草原顯得十分寧靜。一兩頂白色的、黑色的帳篷點綴在草原上,十分和諧。徜徉於鮮花叢中,總覺得天女最鐘情於玉科,似乎把所有的鮮花都灑到了玉科草原上來了。玉麯河寧靜,翻着輕輕的波浪,彎彎麯麯,有如潔白的哈達散落在草原上。夾雜着灌木的冷杉林,如黛色的衛士,守護着五彩繽紛的草原。
如畫的草原上,矗立着一些保存完好的古石雕,散布着多處宜身的溫泉,點綴着幾個不大的高山湖泊。特別引入註目的是彌勒佛聖山,聖山形象端莊,酷似安然靜坐、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在日夜守護着這片熱土,這是一幅多麽絶妙的圖畫!
玉科草原有360座山,也有360個傳說。最吸引人的莫過於野人的傳說了。關於歷史的傳說,那不過是煙消雲散的東西。關於野人的傳說,那卻是有希望看見的東西。有人說野人的體形高大,剽悍無比;有人說看見過它棕紅色的毛發;有人說聽見過野人說話,那是一種奇特而又如人語的語言。真的有野人嗎?難說。有人說得活靈活現,而大多卻是沒有見過的。然而無風不起浪,或許真的有野人,就在玉科大草原某一處的森林裏機警地生活着。 |
|
- n.: Daofu County
|
|
道孚 |
|
|
|
道孚縣????政管理所 | 道孚縣婦幼保健院 | 道孚縣衛生防疫站 | 甘孜州道孚縣人民醫院 | |
|
|
瓦日鄉 | 孔色鄉 | 七美鄉 | 八美鎮 | 鮮水鎮 | 沙衝鄉 | 色卡鄉 | 協德鄉 | 竜燈鄉 | 維它鄉 | 銀恩鄉 | 甲宗鄉 | 甲斯孔鄉 | 木茹鄉 | 下拖鄉 | 仲尼鄉 | 亞卓鄉 | 葛卡鄉 | 麻孜鄉 | 格西鄉 | 紮拖鄉 | 紅頂鄉 | 紮施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