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永興鎮原名永興場。1906午(清光緒三十二年),定名永興鄉。1958年,改為永興公社;1984年,復名永興鄉;1992年I2月,由永興鄉改為永興鎮。
該鎮位於縣城北。距縣城8公裏,距達州河市機場85公裏,距達州火車站80公裏。1933年I0月,紅四、九軍共8個團進擊永興境內,與國民黨王陵基的三師激戰。2000年12月,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
全鎮幅員面積50.8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217公頃。鎮治新苑街17號。轄永興社區居民委員會、3個居民小組和糖房壩、竜頭橋、箭口埡、石堰口、門坎坡、柳傢坪、姚傢壩、方傢溝、席傢壩、何傢埡口等10個村、41個村民小組。2005年,全鎮有8024戶、32096人,總人口中,非農業人口3004人。少數民族有侗族、苗族、土傢族、回族計18人。
境內屬東、西、北二面高,南面低的深丘與平壩相間地勢,永興河穿越其境。最高峰五指山苦瓜槽海拔1100米。年均氣溫17℃,年降雨量1150毫米一I300毫米。礦産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煤矸石、頁岩等,天然氣藴藏豐富,與騎竜鄉天然氣源相通,構成川東最大氣田之一,現有天然氣井5口。境內著名翰田壩煤礦和竜泉山煤礦享譽省內外。種植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豆類、薯類、花生、油菜、蔬菜、藥材、水果、油橄欖等。養殖業有豬、牛、羊、禽、魚等。
加強了市政建設。1986午前衹有I條百板街。到2005年末,街道迅猛增加到6條,總面積達1.50平萬公裏。有農貿市場2個,郵政大廳1個,郵政分投點2個,移動、聯通網站各1個,鎮內安裝程控電話機3154部,移動電話機2386部。有自來水廠2個,變電站1個,供電所1個,戶戶通水通電。鎮內交通發達,是通往縣城、普安鎮、新太鄉、靈岩鄉的重要交通要道,有村公路21條,100%的村、97%的組通公路。有客貨車159輛,摩托車523輛,運輸十分便捷。
鎮內有五金、百貨、食品、釀酒、煤曠、煤矸石磚廠、精洗煤廠、建築建材企業、個體工商戶等316傢。建有良種豬、牛養殖基地12個,飼養奶牛60頭。2005年,引進資金在竜頭溝村建起永發萬頭生豬養殖基地。全鎮國內生産總值達14873萬元,其中第一産業5802萬元,第二産業5436萬元,第三産業3635萬元。糧食總産量19900噸,肉類5800噸,水果1700噸。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636元。
1996年,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2005年,鎮內轄有完全中學1所、中心校2所、村小7所、鎮中心幼兒園1所,在校中學生1639人,小學生2731人,在園幼兒297人。學校體育活動開展有序,永興小學女子足球隊曾於I989年8月,參加四川省小足球"萌芽杯"比賽獲第一名。有文化娛樂場所28個。有醫療保健衛生院2個,醫務人員43人。村衛生站12個,個體診所5個。有綫(含光纖)電視用戶3461戶。
2000年,門坎坡村農民蔡立興發明的多功能脫粒機,獲四川省專利權。2001年4月,柳傢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坤權被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2004午12月,永興鎮中心校創建為"第二批四川省緑色學校"。 | | 永興鎮位於四川省開江縣中北部。幅員64平方公裏,耕地20543畝.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鎮政府大樓占地1000餘平方米,辦公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條件優越.鎮域地形屬淺丘、平壩相間地帶,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全鎮有水泥路4.7公裏,村、社公路140公裏,100%的社通公路、通電、通自來水、通程控電話、通有綫電視。境內既有豐富的天然氣、煤、礦石等礦産資源,也有以老河堰水庫、石堰口水庫、箭口埡水
庫和竜潭水庫為主的淡水資源。 | | - : Yongxing Town
| | 永興鄉, 永興 | | | | 八廟村 | 方傢溝村 | 姚傢壩村 | 永興社區 | 一碗水村 | 雙碾村 | 車傢灣村 | 何傢埡口村 | 席傢壩村 | 柳傢坪村 | 門坎坡村 | 石堰口村 | 箭口埡村 | 竜頭橋村 | 糖房壩村 | 老河堰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