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清真大寺投诉电话天津旅游投诉电话:022-2835909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位于红桥区西北角小伙巷大寺前8号,始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嘉庆六年(1801年)重修,是天津市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式伊斯兰教建筑群。该寺寺院广阔,建筑宏伟壮丽,由照壁、门厅、礼拜殿、阿訇讲堂组成,大殿面积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千人聚礼。殿内金碧辉煌,装饰典雅,彩绘精致,历来是天津伊斯兰教徒的活动中心。清真大寺内外悬挂有多幅匾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有阿拉伯文和汉文两种文字。寺内还保存了两册仅为火柴盒1/2大小的袖珍本《古兰经》,十分珍贵。 |
|
清真大寺联系方式 地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旧城北门外。 邮编:010020 清真大寺投诉电话 呼和浩特市旅游投诉电话:0471-4606516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投诉电话:0471—628265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清真大寺景区荣誉 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大寺门票价格 5元 清真大寺节庆活动 内蒙古草原旅游节 每年8月前后 呼和浩特一年一度的大型旅游交易节,1991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以后每年的8月前后都会举行。它是在那达慕大会的基础上融经贸洽谈、物资交流和竞技比赛、文娱活动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其规模、形式和内容远比过去的那达幕大会要丰富。并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赛马场举行开幕式,邀请来自世界各国、港台及国内各界人士参加,节日隆重热烈,有摩托车队、骆驼队、马术队、武术队、安代舞、摔跤(即搏克)等表演节目,最引入注目的是男子“三技”比赛,即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节 每两年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一次,各旗、县乌兰牧骑均前来参加会演,而且组织专家评审,定出名次。乌兰牧骑,蒙古语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他们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乌兰牧骑艺术节有时与内蒙草原旅游节、内蒙那达慕大会(蒙古游戏节)同时举行,既可增添节日欢庆气氛,又为开展草原旅游事业助兴,是内蒙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乌兰牧骑建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人才,他们多为艺术院校毕业生,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艺术修养。如著名作曲家图力古尔;歌唱家牧兰、拉苏荣、朝鲁;舞蹈家熬德木勒、敖登格日勒;曲艺表演艺术家道尔吉仁钦;马头琴演奏家达日玛等。 清真大寺开放时间 8:30-18:00 清真大寺最佳旅游时间 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呼和浩特属半干湿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具有降水量少而不均、寒暑变化剧烈的显著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其中1月最冷,最低气温零下25℃至45℃。昼夜温差极大,夜里比白天温度要低20℃,所以即使夏季去呼和浩特也要带长袖衣服。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和冬季暴风雪。 每年4至10月,是呼和浩特最佳旅游季节。要是去草原,最好是在7月中旬至9月初前往,这时的草原景致迷人,而且正好有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举行,届时,逛古召,登古塔,观赛马,骑马驰骋草原,其乐无比。 清真大寺交通图 清真大寺特别提醒 游览时间:约需30分钟 清真大寺美食 呼和浩特的餐饮以山野风味为主要特色。人们来此既可一饱眼福,又可一饱口福。 呼和浩特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林林总总的野味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君挑选。风味佳肴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手扒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火焰上整只肥羊烤得哔叭作响,脆皮焦黄,遍体流油,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只是“好货不便宜”,此类菜要价特贵。一只不算太大的烤全羊,竟开价1000元! 清真大寺住宿 呼和浩特目前已有涉外饭店数十家,其中星级饭店十数家,还有数十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可以基本满足众多游客不同层次需求。 城里除星级宾馆外,还有一些旅馆或招待所,基本设备及卫生条件尚可,服务态度较好,价格也比较低廉,对游客而言,是经济实惠的下榻之处。 当然也可到郊区牧民家中或蒙古包中做客并借宿。牧民民风淳朴,豪爽好客,一定会热情招待,当然,去时最好准备一些小纪念品之类以示感谢。 清真大寺购物 呼和浩特汇集了内蒙古各地的土特产品。买土特产品,可到街头集市贸易场所,相信是最佳选择。那里有当地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各色土特产品琳琅满目,价廉物美,无所不有,令人目不暇接。买名特产品,可到新城西街的新世纪广场,中山西路的天元商厦,或五塔东街的满都拉商贸大厦。 清真大寺交通 乘7路公交车回民中学站下车可到。 位于市区旧城北门外,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座清真寺。当年,大批回族居民自新疆迁到呼和浩特,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们渐渐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并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清真寺。 该寺占地4000平方米,坐东向西的格局表现出对圣地麦加的尊崇。大经堂大殿是清真寺的主要建筑,高大宏伟,庄严肃穆,在大殿柱子上刻有《古兰经》经文,穹顶具有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后院有讲堂、穆斯林浴室等,院东南侧有一座灰色塔楼,楼高33米,六角攒尖顶,楼内有木质楼梯,登楼可眺望全市风景。 清真大寺内的装饰纹样都用阿拉伯文、几何线纹和各种植物做题材,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寺内还藏有30册阿拉伯文《古兰经》,是珍贵的宗教文献资料。 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的包围中,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望月楼,会把你引向一座庄严绚丽、古色古香的伊斯兰清真寺,让你在车嚣人喧的闹市中,感受到一种安宁与清净的氛围,这就是呼和浩特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清真大寺。 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向以“召城”著称。但在林立的宗教寺院中,位于回民区通道南街的清真大寺,却风姿独特,透露出伊斯兰文化的鲜明底蕴。关于这座古寺的确切建筑年代,无文献史籍记载。据《呼和浩特回族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编写者考证,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初建时,规模较小,以后经逐步扩建修缮,方成先今的格局和建筑群。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清真大寺座东朝西,布局合理,由东西狭长的一进两出四合院组成。建筑由西向东依次是:山门、圣殿、南北讲堂、过厅、望月楼、沐浴室、接待室等。 清真大寺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又带有明显浓厚的伊斯兰风格。座西迎东的山门是出檐式,西边矮墙陪衬,中开三门,一大两小。大门上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所制“清真大寺”横匾一块,两侧由“国泰”“民安”两短匾做衬。大门一般不开,只在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祭时才敞开,平时人们由南、北两个小门进寺。 进入山门,在圣殿的后壁上,分别雕刻着魏碑体“认主独一”、“日监在兹、极乐真境”,墙的中间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时任绥远都统的马福祥(回族)题写的:“正心诚意修身”以及“见性”、“明心”。马福祥的楷体手书,笔势雄浑,苍劲有力。 清真大寺的主体建筑是圣殿,基地约1米高,殿长26.50米,宽16.50米,共25间房子大小,为水磨青砖中式建筑。圣殿门向东,为三开拱式门,门前有约长3米宽同圣殿的月台,三面用青砖矮墙围着。圣殿门上,有阿拉伯文的砖雕及花卉砖雕相衬托,极备灿烂,可谓建筑的珍品。圣殿最具特色的当数其顶部,登高眺望,可看到5座出檐小塔楼将殿顶连为一体,四座玲珑六棱塔楼簇拥着中间一座八角塔楼。中间塔楼顶矗立着一弯新月,闪闪发光。整个殿顶错落有致,起伏多变,极具艺术性。五顶,意寓伊斯兰教信仰的“五大天命”。“五大天命”又称“五项功课”,即念作正词、坚持礼拜、斋戒一月、交纳天课、麦加朝觐,穆斯林一般简单将它概括为五个字:“念、礼、斋、课、朝”。这五项内容既是功修和制度,又是伊斯兰教法定的宗教义务,被视为体现虔诚信仰的基石。在清代闭塞的归化城(现呼和浩特旧城),已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出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表现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殿内规模宏敞,由12跟立柱支撑着整个殿宇穹庐。厅柱为赫红油漆所漆,上有雕刻精细的阿拉伯经文,刀工讲究,可谓巧夺天工。整个大殿内的顶梁、天花板,绘着色彩鲜艳的装饰画,雕梁画栋,绮丽多彩,匠心独运。墙壁洁白无暇,书以硕大伊斯兰经文,庄重典雅。 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清真寺不饰以人物、飞禽、走兽形象,建筑门楣、窗口、飞檐等多以花卉和几何图案的造型来装饰。值得游客观赏的是,在圣殿屋顶的四角和门顶,刻镂了七座花卉镂空雕,花团锦簇,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坐落在后院东南隅的望月楼,是一座砖木结构六面四层的塔楼,高36米,它建筑于1939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呼和浩特的最高建筑。望月楼内设旋梯,可盘旋至顶。第二层处由悬臂梁挑出走廊,环以栏杆,楼上有一六角攒尖亭,顶饰一弯新月。望月,就是看月亮。按照伊斯兰教教义规定,每当伊斯兰教历九月(称莱麦丹月)把斋(又称封斋)一个月,称为斋月。过去遵从见日封斋,见月开斋。在莱麦丹月的月首、月末,需德高望重者登上望月楼,进行观察,看新月呈现,决定封斋和开斋的日期。呼和浩特回民称之为“月”。大寺望月楼的特殊之处是它的一楼两用。所谓两用,即可望月又可念“邦克”(阿拉伯语音译,意为唤醒)。其二层由悬臂梁挑出的回廊,也可称为“邦克楼”,伊玛目(教长)或海立凡(学生)在礼拜前站在上面念“邦克”的地方以召唤人们去礼拜亦称“唤醒楼”。“望月楼”岿然向上,雄伟壮丽,登高俯瞰青城,全市景色尽收眼底。它与五塔寺、辽代万代华严经塔、天主堂高大建筑相映成趣,蔚为大观。 圣殿对面是五开间的过厅,是穆斯林礼拜前后研讨教义及信息的地方。其南北两个墙上整壁绘制了伊斯兰圣地麦加的“克尔白”图(是麦加城“禁寺”内一座方形石殿的名称,也称“天房”,是全世界穆斯林朝拜的中心)。该画作工精细,色彩艳丽,体现浓郁的伊斯兰教色彩,它对研究呼和浩特伊斯兰教绘画艺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圣殿南侧有碑亭一座,亭内存碑七通,较重要的碑刻有《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等,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整体布局庄严肃穆,浑然一体,绚丽多彩,富有鲜明的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并带有浓厚的阿拉伯装饰风格。它是一座中阿合壁的建筑,是几百年来各族能工巧匠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内蒙古宗教建筑中的精品杰作,是回汉两族文化、工艺交流的体现,民族团结的象征。 |
|
1.清真大寺
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通道南街东侧。它是呼和浩特市原有八座清真寺中,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故此得名清真大寺。清真寺是穆斯林(回教)礼拜寺院,即回族人民举行宗教仪式的民族寺宇。
清真大寺,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据《清真寺南北讲堂碑记》记载:“自大清定鼎以来,建立多年。”初建时较为简陋。到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曾重修。1923年回族群众又募捐再度重修后,便成为现在的规模。全寺占地面积约四千平方米。重修时大殿增高1.7米,扩大了七间,南北讲堂展后5米,增高66厘米。寺的总面积扩大了数十平方米。
清真大寺坐东向西,中间为朱红色正门。门上楣有“清真寺”匾额及“国泰”、“民安”四个字。寺门前原有影壁,高丈余,现已拆除。大殿的外墙后壁正对正门。正门南北两侧各有旁门,两边是蓝色的墙面。大门内正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殿,除圣殿外还有讲堂、穆斯林浴室、望月楼、教长办公室、乡老会议室、海里翻学经堂等建筑。入寺门后,大殿南北两侧有甬道通往寺院内。大殿南侧有碑亭一座,存碑六面,其中以“清重刻洪武御制回辉教百字号碑”和“重修绥远清真大寺碑”有较大研究价值。
大殿是寺院内主体建筑,造型别致,殿门朝东,是三开拱形门。上楣刻有精细的阿拉伯文,意译为“安拉是天地间的光辉”。大殿前有“月台”,登上月台可进入大殿。殿内壁上图有经文。殿顶由十二根红漆大柱立撑,支柱上刻着《古兰经》,寺内也藏有《古兰经》三十卷,是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文献。大殿内可容五百多人聚礼。大殿房顶上有五座六角顶楼。殿前寺院两侧建有南北讲堂。大殿正东有过厅,厅内壁上绘有麦加的大清真寺和“天房图”。经过厅可通往后院。院内正北有沐浴室。穆斯林沐浴净身后方可入殿礼拜。
最引人注日的一幢伟丽建筑物便是这座大寺东南侧的望月楼。它拔地凌空,秀出云表。登楼远眺,可以把城郊山川物景一一收入眼底。它孤标耸峭,正以亭亭特立见奇。它建于1933年,楼高33米,平面六角形,六角攒尖顶.每逢“斋月”穆民在楼上望月。望见初月后封斋或开斋,故名望月楼。楼分两层,形如竹节,成六棱体,楼的西面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书有“望月楼”三个人字。第一层是外露望台;第二层顶部建有一座六角凉亭,凉亭绮丽雅致。楼顶端的铁柱上装有月牙灯。楼内有七十八级螺旋木梯道盘旋环绕而上。进入凉亭,凭栏远眺,整个青城尽收眼底。它与城内的蒙汉藏各式建筑,荟萃在一起,衬托出呼和浩特这座多民族城市的庄严、绮丽,更有力说明呼和浩特是明末清初以来,蒙、汉、藏、回、满等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劳动和精心结构出来的一座城市,它本身就象征着国内各族人民兄弟般的团结。
清真大寺是呼和浩特市一座比较优美完整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构图和独特风格,值得继承和借鉴。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骨逭娲笏旅婷惨恍拢皇У蹦攴缑病?
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坐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九八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南北是两座老式木楼,北楼为接待室、藏经室、会议室等,南楼为阿訇进修班教室、学员宿舍、教研室等。南楼背面为男女沐浴室和殡葬室。两楼中间是面积为4490平方米的大院。大院西面,是坐落在石基之上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以及殿顶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脊暗卷”式古老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古老苍劲的印象。其外形砖木结构,外壁全用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风霜,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花草砖雕图,其工艺至今看来仍然是融古朴庄重、典雅清秀于一炉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中午,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更能显出迷人的景色,使人留连忘返。
大殿门廊上原有很多匾额和对联,都曾是伊斯兰文化的真实记载,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历史上,东关清真大寺历来是经堂教育的场所。不仅在西宁,而且西北乃至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地都受了它的影响。早在1938年《边声》创刊号署名“浩”题为“西宁”的文章就说:“此不谓东关回族同胞之信仰寄托地,亦为西宁回族最高之学府,四川、陕西各地回族同胞来此求学者不乏其人。”马万福自1916年来到西宁后,即以“尊经革俗”、“凭经立教”为宗旨,尽生平学识,致力于讲学,使得伊斯兰教影响逐步扩大,宗教上层人士如古铭瑞等许多哈智也纷纷改宗伊赫瓦尼,于是,伊赫瓦尼教派迅速发展。以后此派在全国许多省区都有广泛的传播,在该派所开展的经堂教育中,除传授阿拉伯文以外,还授以汉语文,这对于提高回族的文化素养以及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马万福个人的不懈努力及马麒、马步芳的支持下,伊赫瓦尼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建立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全省及邻近地区的海乙寺。
门票:5元
2.清真大寺,
位于古城陕西省西安市,由于它与大学习巷的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而且规模较大,故又被称为东大寺或清真大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寺前后分四个院落,占地面积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前院紧临照壁的木牌楼,高约9米,琉璃瓦顶,挑角飞檐,雕梁画栋,极为壮观。南北两边为仿古建筑的接待室。第二院是悬挂“清真寺”匾额的五间楼。第三院是敕赐殿,院中央是三层结构精巧的八角形省心楼。南北两厢是经堂、官殿,里面珍藏有阿拉伯文和汉文翻译的《古兰经》及珍贵字画等。第四院中心是一真亭,又名凤凰亭,南北各有面宽七间的厅房。南厅后有石碑廊,陈列着创建和重修清真寺的碑刻。一真亭后有海棠形鱼池喷泉,亭南北各有一座碑亭。进石门,走上广阔的大月台,大殿就在正端。殿内天棚藻井,有画600余幅,彩画图案不一,墙壁刻蔓草花纹,套刻古兰经,构图着色,均表现中国伊斯兰教寺院建筑和宗教彩画的特色。
它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后经历代整修,现有建筑多为明清风格, 布局严谨,雕梁画栋,肃穆幽雅。它与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西 安市著名的旅游热点之一。
寺院坐西朝东,南北宽50米,东西长250米,分四进院,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礼拜大殿面阔7间,深9间,面积1300平方米,可容一千人同时礼拜。是一座具有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西安市现有伊斯兰教礼拜寺14座,化觉巷清真大寺是其中规模最大最有名的一座。寺内四进院落划分得宜,每院各有特色,建筑主次布局合理, 富有园林之趣,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匠心独运的创造精神。著名英籍作家萍素音称这座寺院是“一座古老的了不起的寺院”。现在这座寺院不仅是西安市伊斯兰教徒的礼拜之处,而且也是接待伊斯兰教徒及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参观游览的主要寺院。
寺内保存着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的石碑,以及回历的阿拉伯文月碑等珍贵文物。这些碑刻反映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也是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历史发展的宝贵史料。
3、闻名遐迩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清真大寺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占地总面积为13602平方米,建筑物雄伟壮观,具有中国古老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特色。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高近十米,宽为二十一米。九八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5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南北是两座老式木楼,北楼为接待室、藏经室、会议室等,南楼为阿訇进修班教室、学员宿舍、教研室等。南楼背面为男女沐浴室和殡葬室。两楼中间是面积为4490平方米的大院。大院西面,是坐落在石基之上的礼拜大殿。俗称“凤凰单展翅”的大殿面积为1136平方米,以及殿顶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明脊暗卷”式古老宫殿的建筑风格,给人留下古老苍劲的印象。其外形砖木结构,外壁全用大青砖砌成,坚实牢固,饱经风霜,完好无损。前廊两侧各种图案精雕细刻,殿脊中心竖有三个金黄色经筒,灿烂夺目。殿门两侧是砖制九扇屏,上面是精巧的花草砖雕图,其工艺至今看来仍然是融古朴庄重、典雅清秀于一炉的艺术珍品。殿堂门口及殿堂里面的地面皆铺以木板,更增添了几分庄重和朴素。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中午,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更能显出迷人的景色,使人留连忘返。
大殿门廊上原有很多匾额和对联,都曾是伊斯兰文化的真实记载,只可惜在十年动乱时毁于一旦。历史上,东关清真大寺历来是经堂教育的场所。不仅在西宁,而且西北乃至豫、皖、湘、鄂、川、滇、粤、沪等地都受了它的影响。早在1938年《边声》创刊号署名“浩”题为“西宁”的文章就说:“此不谓东关回族同胞之信仰寄托地,亦为西宁回族最高之学府,四川、陕西各地回族同胞来此求学者不乏其人。”马万福自1916年来到西宁后,即以“尊经革俗”、“凭经立教”为宗旨,尽生平学识,致力于讲学,使得伊斯兰教影响逐步扩大,宗教上层人士如古铭瑞等许多哈智也纷纷改宗伊赫瓦尼,于是,伊赫瓦尼教派迅速发展。以后此派在全国许多省区都有广泛的传播,在该派所开展的经堂教育中,除传授阿拉伯文以外,还授以汉语文,这对于提高回族的文化素养以及增进民族之间的互相了解,加强民族团结都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马万福个人的不懈努力及马麒、马步芳的支持下,伊赫瓦尼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建立了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在全省及邻近地区的海乙寺。 |
|
南关清真大寺 | 西安清真大寺 | 天津清真大寺 | 大同清真大寺 | 台北清真大寺 | 东关清真大寺 | 韦州清真大寺 | 街子清真大寺 | 库车清真大寺 | 海原清真大寺 | 拉萨清真大寺 | 宰桐清真大寺 | 萨那清真大寺 | 城关清真大寺 | 同心清真大寺 | 包头清真大寺 | 国王清真大寺 | 长治清真大寺 | 榟橔清真大寺 | 东关街清真大寺 | 巴德沙清真大寺 | 纳家户清真大寺 | 库尔勒清真大寺 | 萨马拉清真大寺 | 乃米拉清真大寺 | 苏莱曼清真大寺 | 布哈拉清真大寺 | 萨马腊清真大寺 | 爱资哈尔清真大寺 |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 | 伊斯法罕清真大寺 | 银川南关清真大寺 | 河北泊头清真大寺 | 宁夏同心清真大寺 | 巴德夏希清真大寺 | 卡拉维因清真大寺 | 科尔多瓦清真大寺 |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 | 循化街子清真大寺 | 化隆县昂思多清真大寺 | 北京市通州清真大寺 | 爱亚索菲亚清真大寺 | 永宁纳家户清真大寺 | 卡塔尔欧麦尔清真大寺 | 多哈艾布·伯克尔清真大寺 | 多哈卧克拉清真大寺 | 苏丹阿赫默德清真大寺 | 伊斯法罕加米清真大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