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 : 中国 >四川 >德阳 > 绵竹市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维坊年画合称为中国年画四大家)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杜甫诗赞绵竹,绵竹传统年画立锤(神荼,玉垒)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她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还是一个秘。据《山海经》等记载,相传在东海渡朔山上有一棵弯曲伸长三千里的大桃树,它的枝叉一直伸向东南方的鬼门,山洞里的鬼神都要从此出入,树下有两位神将把守,是哥俩,名叫神荼(读伸舒),玉垒(读郁律)。他们发现有害人的恶鬼,就用苇索捆住送去喂虎,使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这个古老的传说也许就是“东南方大吉大利”和成语“绳之以法”的来历。)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画上两位神将的像,悬于大门或寝室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也许是中国年画第一对门神)。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公的画像。这以后门神就越来越多了。
  北宋御史赵抃所著《成都古今记》写到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因而,绵竹年画早在宋代就相当著名了。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年画销售到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新疆和港澳等地,甚至远销到印度、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绵竹手绘传统年画--赵公镇宅绵竹年画绘画性强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它诸家年画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彩绘过程,艺人们叫她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
  绵竹传统年画--女将军穆桂英绵竹年画色彩鲜艳明快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近似兰原色)、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
  绵竹年画古版拓片
  摇钱树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避邪迎祥、风俗习惯、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神话传说、讽刺幽默、花鸟虫鱼等等。形式丰富多彩,有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木版拓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又增添了册页、扇面、贺年卡、挂历、台历、手卷、广告年画等新形式。
  门神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它的大小分为“大毛”、“二毛”、“三毛”,“四毛”等规格(毛是对纸张大小的特殊称谓)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的绵竹年画《老鼠嫁女》绵竹年画古版林则徐书法题材内容非常丰富,有深受民众爱戴的历史人物、英勇的武士、娟秀的美人、快乐的儿童以及祥瑞的动物花果等。斗方,多是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是一种民间讽刺画。如《老鼠嫁女》、《三猴烫猪》等。
  杂条,多是参照民间传说,以及孝道、福寿文化内容,戏曲和文学作品中最动人的情节刻绘成人物画。也有民间风采的花鸟画。如《二十四孝图》、《百寿图》、《西游记》等。
  横推,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的横幅画卷,如《迎春图》、《百子图》等。《迎春图》她是绵竹年画横排的代表作,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此图描绘清朝绵竹迎春会盛况,长卷描给了四百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迎春活动,生动地再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具有较高的民族研究和艺术价值。属国家一级文物,被专家学称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绵竹年画响誉四海
  截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百余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艺术家、收藏家所收藏;数十次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日本《学鐙》等,两百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介绍,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绵竹蜀绣年画
  《寿天百禄》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浇灌培养这株民间艺术奇葩,使绵竹年画得到了有効的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使绵竹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遵循“艺术当随时代”的真谛,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载体,从载体到制作方法、包装等都进行了创新,使绵竹年画逐步走向了日常化、实用化、装饰化、礼品化、收藏化、宣传化,其时代精品走向了收藏领域。又特别是近两届省、市“绵竹年画节”的举办给绵竹年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
  博物馆位于绵竹市区南,距绵竹汽车站仅一个站路程,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概况
  川西明珠——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辖19镇2乡,总人口52万。绵竹距成都83公里、绵阳74公里。境内公路总里程491公里,建成有绵竹至旌阳快速通道,有三条地方铁路专线与宝成铁路连接。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历史悠久。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物华天宝。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森林占幅员面积的49.8%,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9.5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5.1平方米。绵竹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达40余种,其中磷矿为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国家名泉“玉妃泉含锶矿泉水”是发展酿酒和饮料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崇山密林中栖息生长着大熊猫、金丝猴、苏门羚、毛冠鹿和珙桐、红豆木、桫椤等150多种珍稀动植物以及冬虫夏草、贝母、天麻、黄伯、杜仲等众多名贵药材。九顶山是“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已被省政府纳入“岷山山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九顶山所在的龙门山系被国土资源部首批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
  绵竹山水奇雄、物产丰盈。西北巍巍龙门山,有丰富的矿产,现已探明的达40余种,尤以磷、煤、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巨大,其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东南广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瓜果和蔬菜的主要产区,唐时就被列为“七十二”洞天福地。不少名优特产品久负盛名,早在民国初期就已形成酒、纸、烟、煤四大名特产,行销省内外,松花皮蛋、小磨香油、玉泉板鸭、茶叶、梳篦等亦很有名。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贯彻改革开放政策,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煤、磷矿石、石灰石、大理石等矿藏大量采掘,以粮为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出许多名优新产品,重要的产品有荣获“中国名酒”剑南春系列产品、“蟒”牌磷化工系列产品、磷肥、碳铵系列产品、铝合金系列产品、服装、羽绒系列产品、糖果糕点系列产品、425#矿渣硅酸盐水泥、黄磷、橡胶、塑料、文化用纸、食用酒精等各类产品形成品牌,投入市场,畅销全国各地,其中名酒剑南春拳头产品还大量出口,誉满全球。
  人杰地灵。旧志载:“汉有五忠,宋有三贤”,晚清有“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杨锐。近现代有令人崇敬的早期共产党员王干青、骆是愚、赵利群和造诣精深的爱国高僧能海法师。境内保存的历史古迹众多,有诸葛双忠祠、张咸计夫人墓、圭峰禅师墓、南轩祠、杨锐墓祠、王干青烈士墓;有五百金罗汉坐殿的“天下第一禅林”祥符寺、道教圣地严仙观、川西灵隐三溪寺、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
  名酒之乡。“唐时宫庭酒,盛世剑南春”。从2000多年酿酒历史中生长出来的一朵奇葩——中国名酒剑南春,誉满神州,香溢四海,曾60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家级质量金奖。1999年“剑南春”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年画之乡。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享誉国内外,1993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间木版年画)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源于明盛于清,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生产规模达鼎盛时期,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内容以避邪迎祥、风土人情、戏曲故事、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等为主。绵竹年画作品先后应邀在欧、亚、南北美洲50多个国家展出,深受国外艺术界青睐。
  四川龙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磷酸盐制造企业。
  绵竹充分利用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4万亩成片梨园等资源,着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的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精品。至今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七届“绵竹年画节”、九届“四川绵竹梨花节”和“绵竹赏果节”、首届“柚花节”。银杏沟、楠木沟、玄郎沟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被评为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天益老号古酒街”、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景区正在建设开发中。
概况 Mianzhu City
  邮编:618200 代码:510683 区号:0838
  拼音:Mián Zhú Shì 英译:Mianzhu City
  
    绵竹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总面积1245平方千米。总人口51万人(2006年)。全市辖19个镇、2个乡: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拱星镇、土门镇、广济镇、金花镇、玉泉镇、板桥镇、新市镇、孝德镇、富新镇、齐天镇、什地镇、绵远镇、清平乡、天池乡。市政府驻剑南镇,距德阳市34千米。
  
    境内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平原。年降水量1097.7毫米,年均气温15.7℃。沱江水系的绵远河、石亭江、马尾河、射水河及人民、红岩两渠从北向南呈叶脉状分布。平坝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德(阳)天(池)支线铁路,105省道横穿市境。是全国四大磷矿之一。特产有 “绵竹松花皮蛋”、“绵竹大曲”、叶烟、绵竹年画等。云湖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迎春图》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有诸葛双忠祠、玉妃泉等景点。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幅员面积1245.3平方公里,其形状如一支金笔尖,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西北部属龙门山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县接壤,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 市人民政府驻地──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平原地区,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德阳市31 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县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466公里,建成了绵竹至成都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地方铁路专线, 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 已经开工的成兰铁路纵贯全境。即将成为成兰线上重要的客运中转站。
  地形地貌主要特征 
  市境地貌形态区域分异十分明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绵竹西北部为山地, 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河流纵横,切割强烈。西北部山地区,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支流众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河床狭窄,河谷陡峻;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地貌类型多样。全市大致分为山地、 平原两大部分。山地区有高、中、低山三种类型,以中山为主,幅员面积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08%,平原区幅员面积 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7.92%, 属盆西平原亚区的组成部分。
  河 流
  河流均属沱江水系,发源于西北部山区,流向东南平原,多属季节性河流。山区河谷陡峭,落差较大。平原比降随地势逐渐减缓。水量变化大,冬春少雨季节,水量较为稳定,夏秋多雨季节,山洪暴发,易造成灾害。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射水河、马尾河、白水河、龙蟒河等。
  石亭江
  石亭江古称雒水,源出什邡,经绵竹,从高景关入市境,流经市境,流经金轮、小汉、金鱼、和兴、三水等镇与绵远河会合后流入沱江。境内河段长22.32公里,集雨面积76.65平方公里。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3900—415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6.58亿立方米。
  绵远河
  绵远河古称绵水。境内河段长11.9公里,流经连山镇、双泉乡、松林镇、三水镇,与石亭江汇合后出境至赵镇入沱江。属于降水补给河流。河面均宽268米。集雨面积8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总量5.12亿立方米。
  气 候 
  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气温15.7℃,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全年为5000~5300至6500℃;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4.0℃至10.0℃;年极端最低气温10.0℃至-1.0℃~2.0℃;干燥度<1.00(这是利用彭曼公式计算而得)。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 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011.3小时,最多为1178.0小时,最少为802.7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动、植资源
   市内天然树种丰富,主要以云杉、冷杉、 栎类、桦木为主;人工林树种以杉木、柳杉为主;四旁树以水杉、香樟、千丈为主。珍稀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大鲵等。珍稀植物:珙桐、水杉、银杏、连香树等。
  绵竹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龙门山小区。因地势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大体可分:平原“四旁”树竹分布带,海拔500—700米,地平土肥,沟渠纵横,气候温和,以人工植被为主。
  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树林呈散点、带状分布;中、低山针阔叶林带,海拔700—1800米,气候温凉,多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多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矾科、山茶科、山毛榉科、木兰科等常绿树种组成;中山硬阔叶、暗针叶林带,海拔1800—3000米。气候温凉湿润、多雾、温差大,日照短,植被主要有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暗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海拔在3000—3600米间,生境寒凉。光照较多。本带植被多为针叶混交林,建群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柏。群落外貌翠绿,林冠整齐,层次简单;高山灌从草甸带,海拔3000—4405米,气候寒冷、干旱、风大,日照强烈,土壤极薄,裸岩不少。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为建群种。另有适应其气候和环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鹃、杨柳等植物,均已矮化为灌木丛。
  矿产资源
  绵竹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煤及天然气等。石灰石是绵竹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绵竹西北山区,矿石品位高,可采储量在2亿吨以上。磷矿, 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17376万吨,矿石品位均在25%以上,是磷化工业的主要原料。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994.12万吨,地质储量为468.76万吨。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清平、天池等山区乡镇。储量1439.54 万吨以上。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3179万吨,其中天池煤矿1401万吨。天然气,深层气储量约500亿立方米,浅层气10亿立方米。
  水资源
   绵竹地处沱江上游,年均降水量1086.4mm,石亭江、绵远河出山流经平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7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1.13亿立方米,符合供水要求,全市水电可开发量6.5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站31座,装机4.4万千瓦。农业灌溉条件较好。都江堰人民渠、红岩渠穿越全境,绵远河官宋硼埝枢纽拦河取水,全市有小(一)、(二)型水库21座,干、支、斗渠1263条,长1373.4km,蓄、引、提形成网络;全市建成各类堤防82.44km,其中标准堤防60.44km,兴利减灾,可开发河滩地1.68万亩。
  生态环境
  绵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市委、市府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制定了《绵竹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纲要》,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加快工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建设。开展了全面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并对矿山企业进行了调查,全方位掌握了全市工业污染排放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加强了对老污染源的治理和对新污染源的控制,实施了严格控制新污染,新扩、改项目坚持“三同时”制度,效益差、污染重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的措施,对污染严重的老企业限期治理,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新措施。1998年提出“建好生态示范区”的口号,是四川省级生态示范区、四川省级自然保护区。依据应用城市生态学原理,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核心,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态布局设计。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绵竹森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5%,有林业用地面积5.8万多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56.4%,其中山区林业用地5.34万公顷。退耕还林3.48572万亩,绿化荒山1.4万亩,栽种经果林2万亩。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从1989年参加川中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全市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在“八五”和“九五”期间治理河滩地4万亩。市委、市政府为加大整治力度,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绵竹市推行清洁生产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并按计划关闭和搬迁了部分污染企业,并坚持对新建、扩建和技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马尾河、射水河出境段面水质已经达三类标准;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良好。保证了从源头杜绝新增污染源。全市城乡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人 口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市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据统计,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138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241人,农业人口410304人;男性261770人,女性250775人,人口性别比为102.39:100。
历史沿革
  绵竹,有“古蜀翘楚,益州重镇”之誉。
  据史籍记载,绵竹古为蜀山氏地,西周时为蚕丛国的附庸邑。
  秦隶蜀郡,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建县。
  因其地滨绵水两岸,多竹,乃命名绵竹,辖今绵竹和今德阳两县的地方。
  在东流中平五年(188)刘焉领益州,将州治迁于绵竹,公元194年,因绵竹城火灾,刘焉才将州治迁到成都。
  绵竹在三国两晋时期先后改名为“阳泉”、“晋熙”、“孝水”,至隋大业二年(606)复名绵竹。
  此后,县名再无更改。
  1949年12月27日绵竹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川西行署绵阳专区。
  1983年改属德阳市。
  1996年撤县设绵竹市,由德阳市代管
  1995年初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997年,绵竹市面积1246.2平方千米,人口50.4万,辖24个镇、2个乡:剑南镇、汉旺镇、玉泉镇、土门镇、富新镇、遵道镇、新市镇、拱星镇、东北镇、西南镇、武都镇、广济镇、板桥镇、清道镇、孝德镇、齐天镇、观鱼镇、齐福镇、什地镇、绵远镇、兴隆镇、九龙镇、五福镇、金花镇、清平乡、天池乡。市政府驻剑南镇。
  2000年,绵竹市辖24个镇、2个乡。 
  2004年,绵竹市辖24个镇(剑南、汉旺、玉泉、土门、广济、板桥、清道、孝德、五福、金花、富新、遵道、新市、拱星、齐天、观鱼、齐福、什地、东北、西南、武都、绵远、兴隆、九龙)、2个乡(清平、天池)。
  2005年,绵竹市辖24个镇、2个乡: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武都镇、拱星镇、土门镇、广济镇、金花镇、玉泉镇、板桥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齐福镇、观鱼镇、富新镇、五福镇、齐天镇、什地镇、绵远镇、清平乡、天池乡。
  
    2006年6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9号)批准:同意绵竹市乡镇行政区划建制由原来的24个镇、2个乡调整为19个镇、2个乡。具体批复如下:
    一、撤销武都、五福、齐福、清道、观鱼5个镇。
    二、扩大5个镇的行政区域。
    将原武都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汉旺镇。汉旺镇政府驻汉旺场。
    将原观鱼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新市镇。新市镇政府驻新市场。
    将原清道、齐福2个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孝德镇。孝德镇政府驻孝德场。
    将原五福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富新镇。富新镇政府驻富新场。
    将东北镇的茂泉村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剑南镇。剑南镇人民府驻剑南场。
  2008年,绵竹市辖19个镇(剑南镇、广济镇、绵远镇、什地镇、齐天镇、富新镇、孝德镇、新市镇、板桥镇、玉泉镇、金花镇、土门镇、拱星镇、汉旺镇、遵道镇、九龙镇、兴隆镇、西南镇、东北镇)、2个乡(清平、天池)。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受到汶川8.0级大地震严重影响,绵竹市11117人遇难,受伤38000人,失踪258人。
风土人情
  俗话说:“世上有,戏上有;戏上有,画上有”。这话表明了一个道理:一切艺术都源于生活。戏剧艺术和绘画艺术都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绘画仅属于艺术,而戏剧则是包含了绘画、音乐、舞蹈、语言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舞台布景、脸谱、服装、道具就是绘画艺术的戏剧化体现。
  然而,画中确也有戏,用绘画作品来表现戏剧内容,这也是相得益彰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在四川的汉代画像砖上,就可以看到不少后来构成戏剧因素的百戏和舞乐场面,如《观伎》、《跳丸》、《杂技》、《驼舞》等。尤其在当前,我们在发掘整理传统川剧艺术的时候,还可以从大量历史上保留下来的石雕、木刻、绘画作品中发现一些从未发现过的剧目,或从中得到有些有益的启示。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著名的传统绵竹年画资料搜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留意到一些有关川剧今昔的资料,就个中收获,刍言几名。
  一、绵竹年画与戏剧
  四川绵竹年画历史悠久,《续编绵竹县志》说,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实际上,早在唐宋时期成都地区已有雕版印刷品出现,北宋御史忭(1008—1084)所著《成都古今记》中就描述了当时成都十二月中市中的桃符市,亦即年画市场;而成都桃符市中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这是由于绵竹、夹江都是产纸名地,雕版印刷也相当发达,绵竹县即因汉代绵水两岸多竹而得名,即如《绵竹县志》记载:“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衔(年画),画为五彩神荼、郁垒(门神)点缀年景”。据考,绵竹年画始于宋,盛于清,衰于民国。在清代乾、嘉时期最为鼎盛。当时全县城乡有年画作坊300多家(城内最为集中,约有90多家),全县的年画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大小画市摊点绵延十余公里之长,可谓盛况空前。当时的年画产品畅销云、贵、甘、陕、两湖及青海、西藏等地,同时还远销东南亚一些国家。绵竹年画的题材极为广泛,它涉猎了以下几个方面:辟邪迎祥,民风民俗,生活生产,花鸟虫鱼,演义人物,神话传说和戏曲故事等。这些年画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构图完整、饱满,人物造型夸张变形,线条古拙,色彩艳丽明快,符合画面的主题内容和群众的欣赏习惯。绵竹年画与其他地区著名年画在色彩上也大有区别,且以手绘见长,从而区别于其他以套印为主的年画品种。
  绵竹作为一座历史古城,清代初年这里的戏剧活动便很繁盛,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绵竹县令陆箕永在一首《竹枝词》里就曾写道:“山村社戏赛神幢,铁板檀槽柘人梆;一派秦声浑不断,有时低去说吹腔”。乾隆年间,罗江籍进士李调元在《新搜神记》中也写到“绵竹东岳庙有沙弥素有能戏之名,忽一日窃其师千钱,逃入班中学戏”的事。这说明,在那些时日里,绵竹的戏剧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与戏曲同作为民间艺术品种的绵竹年画,也同戏曲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至迟在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西厢记》等戏剧年画问世。
  二、绵竹年画中的戏画
  由于年画属于民间艺人的作品,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为下九流的“匠人画”,因此,年画的传世作品很少,大都每年一换,不加保存,这就给我们今天研究年画的发展史带来困难。所幸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采取了抢救民间艺术的措施,尤其是不少美术工作者,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便相继深入绵竹城乡采集和调查绵竹年画,通过他们的艰苦努力,搜集到一大批宝贵的传统年画资料。同时,县政府又于60年代领导成立了绵竹年画社和绵竹年画研究会,通过长期的发掘和收集,也积存了相当数量的传世佳作。迄今,已收集到年画清代雕版100多件,各时间不同内容和品种的年画资料近千件,在这批丰富多彩的年画中,我们发现不少以戏剧为内容的画稿。
  三、戏画与民间生活戏剧年画,在没有电影、电视的旧时代,是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最为喜爱的绘画品。常言说:“画中有戏,百看不腻”。过去,农民们每到春节都要购买,张巾年画,从龙门、堂屋门到卧室门都喜欢贴上门画,有的还要在卧室和客厅贴上有趣味性或有吉祥内容的戏剧年画。他们在一年辛勤劳作之后,一家人围坐在房里,往往情不自禁地哼唱看过的川剧,小孩子似乎对那些鲜艳夺目、一年一换的戏剧年画斗方更感到新奇,常常缠着父母对画面的内容问长问短,大人们也往往惬意地就画说戏,津津乐道。毫不夸张的说,旧时代的戏剧年画是广大群众生活的组成部分,不少小孩在尚未入学以前,便受到年画及其画中戏的熏陶,它们所具有的“赢得童稚喜,能蓬荜生辉”的社会功能,的确是不可低估的。
  在绵竹年画中大量的戏剧年画绝非偶然,这反映了历代年画作者对本土戏激赏和偏爱,唯其作者热爱和熟悉川剧,方能抓住戏中精彩典型的情节,构思并体现出生动的戏剧画面。这些戏剧年画都是写实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清代光绪三十年绵竹著名年画师黄瑞阁以半年时间创作的《迎春图》。这幅年画长卷中,如实地描绘了传统的高桩平台上所饰演的5个川剧折子戏:《秋江》、《香莲闯宫》、《抢伞》、《御河桥》和一折《西游》故事,该画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绵竹县城迎春盛会的实况,它从画面组合,人和服饰以及脸谱、装扮,无一不体现写实手法,细腻、明快、堪称佳品。同时,它通过热闹的节日场面,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清未时期绵竹人民的戏剧生活。
  长期以来,年画借戏而增加其艺术魅力,戏剧借年画而传播更广。这样相得益彰的传统姻缘,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仍在延续,近年绵竹年画社创作、印刷的不少戏剧年画,在广大农村仍然受到普遍欢迎。
行政区划
  绵竹行政区划,宋代始有资料可稽,是时县辖5 镇13乡,清雍正五年,绵竹辖10区。道光二年,辖12乡2镇。民国24 年,实行联保制,全县划分为29个联保。民国 29年,推行新县制,划分为4个行政区,辖19个镇乡。1950年6月,全县分为5个行政区,辖1镇24乡,同年冬,调整为7个行政区。1955年撤销区建制。1958 年各乡相继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全县辖2镇24 乡。1988年至1994年,全县22个乡相继撤乡建镇。2003年,全市辖24镇2乡。2006年绵竹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武都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汉旺镇,撤销观鱼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新市镇,撤销五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富新镇,撤销清道镇、齐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孝德镇,东北镇茂泉村划归剑南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拱星镇、土门镇、广济镇、金花镇、玉泉镇、板桥镇、新市镇、孝德镇、富新镇、齐天镇、什地镇、绵远镇、天池乡、清平乡等19个镇2个乡。2007年开展了村级区域调整工作,合并了136个行政村,撤并后全市共有16个居民社区委员会,22个居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委员会,1915个村民小组。
12地震灾情
  一、绵竹市受灾基本情况
   ——地震让绵竹遭受惨重人员伤亡。截止6月19日,有 11117人永远离开了我们,受地震后的绵竹市伤38000人,失踪258人。
  ——地震让90%的绵竹人无家可归。全市13.38万户农村居民的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倒塌和受损面积达1914.13万平方米,沿山地区、汉旺地区、山区房屋几乎被夷为平地;城镇有6.1万户、755万平方米的居民住房倒塌和严重受损。基本完好的房屋仅占8%左右,50万居民全部成为灾民。
  ——地震让绵竹城变成了一座废墟。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设施均遭到严重破坏。初步统计,全市因灾损毁城市供排水管道341公里、城市燃气管道230公里、市政道路损毁146公里、城市桥梁损毁42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36座。
  ——地震让绵竹经济发展受到致命打击。全市因地震造成经济损失总量达到1423亿元。
  地震还使绵竹旅游景区和山区严重受损,导致堰塞湖和水库等次生灾害隐患,生态环境等许多损失难以统计,实际受损情况更为严重。
  一是居民财富损失巨大。
  1、农村居民房屋及财产损失达276.5亿元。地震使每个农村居民的财产损失高达68977元。
  2、城镇居民房屋及财产损失达205.85亿元。地震让我市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损失达18.28万元。
  二是工业经济受到重创。
  1、工业企业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全市564家工业企业全部受损,倒塌和受损厂房490万平方米,受损设备、设施60700台(套),直接经济损失达181.19亿元。绵竹工业经济的支柱、工业企业的龙头东汽、剑南春、龙蟒集团遭受重创。地处汉旺镇的东汽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最为严重,车间倒塌、设备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50亿元;剑南春基础酒、陈年酒、成品酒损失40%,经济总损失达40亿元;龙蟒集团在绵竹的磷酸盐生产基地全部受损,倒塌和受损厂房36.74万平方米,受损设备11742台(套),直接经济损失达14.79 亿元。地震灾害造成绵竹工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6.53%,是绵竹2007年产品销售收入的82%,是2007年利润总额的6.5倍,是2007年利税的4.3倍。
  2、矿产资源损失严重。绵竹是全国四大磷矿生产基地之一,同时还有煤、水泥矿等资源。2007年,全市磷矿石产量达到390万吨,原煤53万吨。地震将这些资源淹没在大山中,工矿企业全面瘫痪,除磷矿本身的损失外,还将对绵竹支柱产业之一的磷化工业造成致命冲击,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建材工业。
  三是城市功能遭受严重破坏。
  按照绵竹去年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6.03亿元)测算,地震损毁了绵竹26年的城市基本建设投资,按近五年的平均投资测算,绵竹的城市建设倒退了30年。如果仅仅依靠绵竹自身财力,按去年的财政支出(10.77亿元)测算,需要16年时间才能恢复。
  四是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机关事业单位严重受损。
  1、农业、林业、畜牧业损失68.66亿元。受灾耕地10.2万亩,农作物受损面积达21.6万亩,林木损毁面积达35万亩,生猪死亡28.2万头。
  2、交通设施损失46.57亿元。公路干道损失79公里,农村公路损失1056公里,损毁桥梁300座。
  3、水利设施损失32.9亿元。水库受损22座,堤防工程损毁63公里,供水管道受损1055千米,渠道受损3500千米,农村水电受损30座。
  4、教育基础设施损失12.8亿元。受损校舍58.59万平方米,倒塌校舍16.17万平方米,大量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等被损坏。
  5、党政企事业单位失去正常办公条件。全市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受损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办公设备若干。
  绵竹市网上交流平台
  百度-绵竹吧 http://tieba.baidu.com/f?kw=%C3%E0%D6%F1
  绵竹市抗震救灾在线 http://help.mz.gov.cn/index.asp
  <A href="http://help.mz.gov.cn/">
  绵竹抗震救灾在线:
  http://help.mz.gov.cn/
英文解释
  1. n.:  Mianzhu City
近义词
绵竹
相关词
盐业公司盐政管理所地理四川省行政村
包含词
绵竹市公安局绵竹市中医院绵竹市紫岩小学
绵竹市口腔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绵竹市中医医院
绵竹市盐政管理所绵竹市玉妃大酒店绵竹市亚新大酒店
绵竹市金石大酒店绵竹市六月雪饭店绵竹市妇幼保健院
绵竹市中医院分院绵竹市卫生防疫站四川省绵竹市孝德镇中学
四川省绵竹市南轩中学四川省绵竹市皮革厂绵竹市华狮皮革制品厂
四川省绵竹市金塔丝绸厂绵竹市装饰工艺服装模型厂绵竹市美术工艺服务部
绵竹市新兴工艺制品厂绵竹市剑南丝绸厂总厂绵竹市汉旺人民医院
绵竹市绵远镇木雕工艺制品厂绵竹市城西商场美术工艺服务部绵竹市社区服务中心东方香格里拉饭店
绵竹市阴舒宁医用消毒药剂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观鱼镇张开清道镇张开广济镇张开兴隆镇张开九龙镇
张开玉泉镇张开板桥镇张开新市镇张开土门镇张开孝德镇
张开东北镇张开齐福镇张开五福镇张开剑南镇张开金花镇
张开富新镇张开清平乡张开天池乡张开汉旺镇张开遵道镇
张开拱星镇张开齐天镇张开什地镇张开西南镇张开绵远镇
张开武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