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23300 代碼:513224 區號:0837
拼音:Sōng Pān Xiàn 英譯:Songpan County
鬆潘縣位於四川省北部,總面積8486平方千米。總人口7萬人(2006年)。全縣轄2個鎮、21個鄉、2個民族鄉:進安鎮、川主寺鎮、進安回族鄉、十裏回族鄉、青雲鄉、安宏鄉、大寨鄉、牟尼鄉、鎮江關鄉、鎮坪鄉、岷江鄉、大姓鄉、白羊鄉、紅土鄉、紅紮鄉、小姓鄉、燕雲鄉、山巴鄉、水晶鄉、小河鄉、施傢堡鄉、黃竜鄉、上八寨鄉、下八寨鄉、草原鄉。縣政府駐進安鎮。 |
|
http://www.songzhou.com
這裏你會看到關於鬆潘當地風俗人情、旅遊信息、美味佳餚等等的一切。 |
|
(一)區位
鬆潘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北部,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2°06′—33°09′,東經102°38′—104°15′之間。東接平武縣,南依茂縣,東南與北川縣相鄰,西及西南緊靠紅原縣、黑水縣,北與九寨溝縣、若爾蓋縣接壤。縣境東西長180公裏,南北寬112.5公裏,全縣幅員面積8608.37平方公裏。
縣城進安鎮,海拔2849.5米,距省會成都335公裏,距州府馬爾康431公裏,“九環綫”西綫沿岷江縱貫全縣,九寨黃竜機場距縣城僅17公裏。
(二)人 口
1990年,全縣總人口6464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228人,占15.7%,農業人口 54413人,占84.1%,人口出生率19.33‰,自然增長率11.5‰。
(三)民 族
縣主要由藏、羌、回、漢 4種民族構成。藏族 24038人,占總人口的37.19%;羌族4543人,占總人口的 7.03%;回族8398人,占總人口的12.99%;漢族27633人,占總人口的42. 75%;蒙古、滿、壯、彝等民族29人,占總人口的0.04%。
(四)歷史沿革
鬆潘歷史悠久,是我國古代地處邊陲的軍事重鎮,是內地與西羌吐蕃茶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之稱。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後在今川主寺鎮建立湔氐縣,為鬆潘地區縣級建置之始,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置鬆州,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鬆州、潘州二衛,尋並為鬆潘衛,“鬆潘”之名自滋始。清置鬆潘廳和鬆潘直隸廳,民國2年(1913年)改鬆潘直隸廳為鬆潘縣,縣級建置沿用至今。
(五)氣候條件
鬆潘地處岷山山脈中段,屬青藏高原東緣。地貌東西差異明顯,以高山為主;地形起伏顯著,相對高差比較大,最低處白羊鄉梭子口海拔為1082米,最高處岷山主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相對高差4506米。
山川、河流 鬆潘山勢陡峭雄偉,主要有雪寶頂、弓杠嶺、哲波卡、樺子嶺、金蓬山、垮石岩、紅星岩、辣子山等山體。境內有岷江河、涪江河、熱務麯、毛爾蓋河、白草河及大小支流200餘條,大小河流最終匯成了年平均徑流總量為40.2億立方米的岷江和涪江兩大水係。
氣候、降水 由於地形復雜,海拔懸殊,導致鬆潘的氣候具有按流域呈明顯變化的特點,小氣候多樣且災害性天氣活動頻繁。涪江流域濕潤多雨、四季分明;岷江流域少部分地區幹旱少雨,大部地區則寒冷潮濕,鼕長無夏、春秋相連、四季不明。各地降水分佈不均,但幹雨季分明,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以上,多年平均氣溫5.7°C,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21.1°C,多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
|
全縣總面積中,有林地574萬畝,木材積蓄量52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37 .2%;有農耕地工16. 8萬畝(其中糧食耕地 14.33萬畝)。人平耕地面積2.5畝,平均每平方公裏7.8人。
主要礦藏有:
砂金、銅、錫、錳、鎢、汞、銻、無煙煤、硫磺、雄磺、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其中砂金礦藏較豐富,著名的“漳金”成色高、融耗低、蜚聲世界。翡翠礦泉水經國傢鑒定為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
國傢一級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雲豹、牛羚等;國傢二級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獼猴、藍馬雞等。小河、黃竜、白羊等地是全國大熊貓的重點保護地區。暢銷國內外的名貴中藥材主要有:麝香、鹿茸、貝母(鬆貝)、當歸、蟲草、羌活、大黃等800餘種。
全縣農耕地全係旱地,占土地總面積的1.34%,農業人口人均3.53畝。農作物以小麥、鬍豆、洋芋、青稞、玉米為主。經濟作物和經濟林木有:油菜、大蒜、核桃、花椒、漆樹、茶葉、藥材等。1990年鬆潘被列為國傢青稞商品糧生産基地。糧食總産量25004噸,全縣農村人口人均有糧459. 6公斤。
縣境可利用的天然牧場433.71萬畝,理論載畜量為73.51萬個羊單位。全縣牲畜存欄數187354頭,人均3.53頭。
解放前鬆潘僅有一些零星分散的小手工業,解放後,工業有了極大發展,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國營工業企業有:木材加工廠、伐木廠、農業機械廠、釀造廠、糧油加工廠、城關電站、雲屯電站、虹橋關電站;集體所有製企業有:機械修配廠、服裝廠、建築公司、印刷廠、綜合服務社、漳臘金礦等。另有州屬森工企業和縣屬森工企業各一個。隨着經濟建設的深入發展,辦起了鄉鎮企業所屬的木材加工廠、綜合加工廠、磚瓦廠、石灰窯、縫紉、建築、淘金等行業。
鬆潘是歷史上內地與氐羌吐蕃等民族茶馬互市的集散地,商業較為繁榮。隨着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商業、服務行業等第三産業的發展,全縣有商業服務網點60個,職工 480人。 199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 2535萬元。
解放前鬆潘僅有通往甘、青兩省和平武、成都等地的狹窄陡峻的通商古道,交通極為不便。解放後逐步修築了公路幹道,現有5條公路主幹道出境,交通狀況徹底改觀。全縣各區、鄉均通汽車、有的村建起了機耕道,初步形成了交通網絡,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各級公路共800公裏。
全縣有郵電所7個,通郵綫路3條154公裏。通話24個鄉,27個自然村。縣境內通話里程409公裏。1990年郵電業務總量達29萬元。 |
|
黃竜風景名勝區是境內自然景觀的“竜頭”,主要包括:黃竜主景區、竜滴水、丹峽、雪寶頂、雪山梁、紅星岩、大草原、二道海、紮嘎瀑布等9個景區。
黃竜主景區位於鬆潘縣城以東56公裏處的雪寶頂山麓藏竜溝內(藏語稱為色措)。鬆(潘)平(武)公路貫穿其中。整個景區縱約15華裏,橫約5華裏,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3550米。
景區內密佈着上千個大小不等的鈣華彩池、灘流和鐘乳石溶洞,形成世界罕見的規模最大的巨型露天鈣華岩溶景觀。景區內尚有道教廟宇黃竜寺遺址。被譽為“世界奇觀”、“人間瑤池”。前人有“玉障參天、一經蒼鬆迎白雪;金沙鋪地,千層碧水走黃竜”的楹聯,概括了黃竜主景區的特色。
紮嘎瀑布位於縣城西南30公裏牟尼鄉後寺溝內,由原始林區、紮嘎峽𠔌和紮嘎瀑布組成的小景區。藏語稱“嘎其峽”,意為白岩上的激流。瀑高93.2米,寬35米,是國內最高的鈣華瀑布。
與紮嘎瀑布相鄰的是軍民鄉上寨方向進溝的二道海景區。景區由若幹高山湖泊、溶陷坑、溶洞、彩池、溫泉、翡翠礦泉、草甸構成綜合型景區。除此,人文景觀則有鬆潘古城墻遺址和縣城近郊保存有元、明、清以來修建的清真北寺、清真下寺、光照拱北、隱仙拱北、通遠橋、風鳴橋、古鬆橋、映月橋等建築和古城街區。
嘎裏臺草原:位於鬆潘縣西部,海拔3500米左右,距九寨黃竜機場61公裏,屬於我國水草最豐美的草場之一,是歷史上所稱的“鬆潘草原”的一部分,是川西北草原旅遊區中的奇葩。無垠的高原草場再春夏裏緑野茫茫、鮮花綻放,然而再深秋季節,更給人一種獨特的韻味。
百花婁森林公園:地理環境獨特,保持着原始、古樸的生態環境,原始森林、大小海子密佈,飛禽走獸雀躍嬉戲,置身其間,頓覺遠離塵囂,清心潤肺,令人心神具醉,是生態旅遊、度假休閑的絶佳勝地。
毛爾蓋會議遺址:1935年8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進入鬆潘,8月6日中革軍委在毛爾蓋附近的沙窩召開了政治局會議,史稱“沙窩會議”。8月20日,在毛爾蓋的索花寺召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會議,史稱“毛爾蓋會議”。可看到廣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 |
|
解放後,全縣的文化事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建起了文化站,職工俱樂部、青少年宮和新華書店等文化,娛樂設施。縣文化館及其圖書館、閱覽室、攝影室、舞蹈排練室和多功能電影院等舉行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衆的文化生活。全縣有農村電影隊22個,年放影2700場次,建立了農村文化站,農村文化事業有了極大發展。
有各級各類學校 144所,其中普通中學 7所(縣中 2所,區中 5所),城關小學2所,鄉中心校24所,村小110所,幼兒園1所。在校學生10420人。其中:中學生1772人,小學生864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0%,鞏固率91.9%,畢業率95.6%。全縣教職工總數為652人。其中:國傢正式職工454人,民師97人,代課教師101人。
解放後,建立了一支專業科學技術隊伍,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54人,其中:高級職稱 7人,中級職稱 587人,初級職稱 560人。全縣有各類學會、協會、研究會16個,有成員532人。
有廣播站 26個,衛星電視地面站 22座,總計功率為 0. 139千瓦,縣至鄉信號專綫28公裏。有綫廣播綫路里程為275公裏。縣電視轉播臺天綫塔高 20米,覆蓋半徑為 3 公裏。全縣電視覆蓋率為 59%。
縣人民體育場設有燈光球場、摔跤訓練房、乒乓球訓練房、旱冰場等。現有等級裁判15人,其中:二級裁判4人,三級裁判11人。
解放前,沒有任何醫療衛生機構,缺醫少藥,地方病、多發病、流行病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醫療衛生事業得到極大發展,1990年,有縣級醫療單位4個,縣醫院、防疫站、婦幼保健站、麻瘋病院(麻風村,現屬防疫站管理)等各級衛生機構48個。有公辦衛生技術人員 378人,其中高級技術人員 19人。病床總數 119張,每千人平均擁有病床近2張。多數鄉村建立了合作醫療站,有合作醫療人員202人。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醫療衛生事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縣中西結合的醫療個體戶逐漸發展起來,現已興辦個體醫療站40餘個,解决和方便了人民群衆治病就醫問題。 |
|
鬆潘縣有本鉢教、藏傳佛教寺院15座。其中著名的有尕咪寺、卡牙寺、山巴寺、林坡寺、元壩寺、較場寺、納咪寺、竜頭寺、對河寺、納洛寺等10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有後寺、毛兒蓋寺、肖包寺等3座;藏傳佛教薩迦派有上泥巴寺1座;藏傳佛教寧瑪派寺院有煙囪寺1座。
民國24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進入鬆潘地區在縣城以南建立了7個蘇维埃政權。中共中央政治局於8月 6日和8月 20日先後在毛兒蓋沙窩(今血洛)和毛兒蓋索花寺院召開了“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粉碎了張國燾分裂主義,確定了北上的戰略方針。現已將“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會址立為革命紀念地遺址。
紅軍長徵紀念碑碑園位於鬆潘縣城以北17公裏處川主寺開發鎮東側元寶山,1988年4月動工,1990年8月25日落成。碑園由紀念碑、大型群雕、大型浮雕和陳列館組成,譽為“我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的總碑”。紀念碑由紅軍戰士銅象、亞金鋼三棱柱碑體、漢白玉基座組成,總高41.3米。
雕塑黎明火種,由直徑60釐米的亞金銅球體和三塊水泥澆鑄的巨石組成。火炬碑文,為形似火炬的花崗岩石雕成,上鎸碑文。大型群雕由開路先鋒、勇往直前、團结北上、山間小憩、草地情深、徵途葬禮、前仆後繼、回顧思考、英靈彙聚組成。還建有陳列紅軍長徵經過鬆潘草地的革命文物陳列館,共700餘平方米。
疊溪古城遺址是1933年鬆潘大地震造成的,位於茂縣較場鄉東南五裏處,岷江東岸二級臺地上,背靠七珠山,下臨岷江,面積22萬平方米。 |
|
唐置鬆州,因甘鬆嶺為名,其山産甘鬆。宋為潘州,因屬吐番將潘羅支而名。明並為鬆潘衛,取二州為名。清改廳,1914年設縣。
2000年,鬆潘縣轄2個鎮、23個鄉:進安鎮、川主寺鎮、進安回族鄉、十裏回族鄉、大寨鄉、青雲鄉、牟尼鄉、安宏鄉、山巴鄉、水晶鄉、黃竜鄉、施傢堡鄉、小河鄉、鎮江關鄉、鎮坪鄉、岷江鄉、白羊鄉、大姓鄉、小姓鄉、紅土鄉、紅紮鄉、燕雲鄉、草原鄉、上八寨鄉、下八寨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9079人,其中: 進安鎮 8150 川主寺鎮 6743 進安回族鄉 5957 十裏回族鄉 2847 青雲鄉 3425 安宏鄉 3973 大寨鄉 1963 牟尼鄉 1444 鎮江關鄉 3102 鎮坪鄉 3342 岷江鄉 2970 大姓鄉 1165 白羊鄉 2318 紅土鄉 2354 紅紮鄉 1075 小姓鄉 3109 燕雲鄉 1020 山巴鄉 2350 水晶鄉 1947 小河鄉 2374 施傢堡鄉 2153 黃竜鄉 810 上八寨鄉 2166 下八寨鄉 933 草原鄉 1389
2004年,鬆潘縣轄2個鎮(進安、川主寺)、21個鄉(大寨、青雲、牟尼、安宏、鎮坪、白羊、大姓、岷江、小河、黃竜、紅土、紅紮、小姓、燕雲、草原、山巴、水晶、鎮江關、施傢堡、上八寨、下八寨)、2個民族鄉(進安回族、十裏回族)。 |
|
- n.: Songpan County
|
|
鬆潘 |
|
|
|
鬆潘縣醫院 | 鬆潘縣防疫站 | 鬆潘縣????政管理所 | 鬆潘縣衛生防疫站 | 鬆潘縣小河中小學校 | |
|
|
下八寨鄉 | 鎮坪鄉 | 進安鎮 | 草原鄉 | 黃竜鄉 | 十裏回族鄉 | 進安回族鄉 | 上八寨鄉 | 施傢堡鄉 | 鎮江關鄉 | 山巴鄉 | 燕雲鄉 | 小姓鄉 | 紅紮鄉 | 岷江鄉 | 大姓鄉 | 牟尼鄉 | 水晶鄉 | 小河鄉 | 白羊鄉 | 青雲鄉 | 川主寺鎮 | 大寨鄉 | 紅土鄉 | 安宏鄉 | 國營牧場 | 鬆潘林業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