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土門鄉郵編:443111
土門鄉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現已撤鄉,原為宜昌市宜昌縣竜泉鎮土門鄉,轄土門村、車站村、梅花村、李傢臺村、白廟村、宋傢河村、潭傢灣村、魏傢販村共8村,現已撤鄉,直接由竜泉鎮管轄。
宜昌市夷陵區土門鄉,屬於丘陵地貌,植被豐富,盛産柑橘,另有其他水果與蔬菜類經濟作物。居民們都過着愜意富足的生活。出行方便,道路通暢,距離市區15分鐘車程。 |
|
土門鄉位於河南魯山縣境西北端,農業主産小麥、玉米、紅薯,特産柞蠶繭、中藥材等。礦藏有銅、磷、鐵、鉀長石、雲母、蛭石、石墨等。古跡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西嶺春秋戰國文化遺址、宋代瓷窯遺址。現己撤銷土門鄉,並入背孜鄉管轄,鄉政府駐地在原背孜鄉政府駐地。全鄉面積92.9平方公裏,人口1.6萬人。洛(陽)南(陽)公路穿境。轄背孜、東山、上孤山、石板河、????店、柳樹嶺、長河、井河口、郜溝、葛花園10個村委會。 |
|
土門鄉位於四川茂縣東部,東與東興接壤,西與富順鄉接壤,南以雞公嶺山脊與綿竹安縣分界,北與北川為鄰。全鄉下轄6個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99戶,總人口4152人。其中羌族4126人,回族28人,漢族37人。2004個人均純收入1187元。人均有糧300公斤,現有村職幹部18人,組幹部23人,群團組織18人。
全鄉轄區面積75平方公裏,林地面積52.88,退耕還林面積6684畝,耕地面積4709畝。土門鄉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鄉境內有紅軍長徵途中發生著名的“土星包”戰役遺址。有州級重點保護古跡“三元橋”。鄉政府所在地區優勢明顯,交通便利。藏北公路橫貫全境,歷史商賈雲集。商品交易活躍,是茂縣東部重要商品集散地,農副産品交易中心之一,納入小集鎮建設其有得天獨厚條件。
鄉境內氣候宜人,鼕九嚴寒,夏九酷署,素有阿壩州的“小江南”之稱,年均氣溫11-13.70C,全年降雨量703~800mm,最高海拔3,422m,最低海拔970m,立體氣候明顯,適宜多種動植物生存,是茂縣重要糧食生産、生豬生産、仔豬繁育、小牲畜圈養、優質水果、秋淡季蔬菜生産基地之一。
24個村民小組有23個通車,有20個小組水、電、路三通。由於林業三大工程在鄉的實施,為鄉調整産業結構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正大力實施“種草養畜、林藥間種、富民興鄉”經濟發展戰略。 |
|
茂縣轄鄉。1952年置土門鄉,1966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23公裏。面積80.7平方公裏,人口0.4萬。茂(縣)北(川)公路過境。轄新村、太安、馬傢、建設、羊坪、萬安6個村委會。農業主産玉米、小麥、馬鈴薯。是縣糧食和肉食供應地之一。境內有建於同治13年的“三元橋”。 |
|
- : Tumen township
- n.: Tǔmén Xiāng
|
|
土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