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23400 代碼:513225 區號:0837
拼音:Jiǔ Zhài Gōu Xiàn 英譯:Jiuzhaigou County
九寨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東北與甘肅省相鄰。總面積5286平方千米。總人口6萬人(2006年),屬藏漢雜居縣。全縣轄2個鎮、15個鄉:永樂鎮、漳紮鎮、永豐鄉、永和鄉、安樂鄉、白河鄉、雙河鄉、保華鄉、羅依鄉、勿角鄉、馬家乡、郭元鄉、草地鄉、陵江鄉、黑河鄉、玉瓦鄉、大錄鄉。縣政府駐永樂鎮,距州府245千米。
境內以高山為主,西北高,東南低。地貌屬深切高山,𠔌深坡陡,山巒迭嶂,森林茂密。屬亞熱帶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552.9毫米,年均氣溫12.7℃。河川溪澗密佈,流量充沛,為嘉陵江西源白竜江的發源地。白竜江、黑河、白河、湯珠河及溪溝構成南坪水係。有世界文化遺産九寨溝自然風景區,國傢級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省級嫩恩桑措自然保護區。 |
|
九寨溝縣原為南坪縣,位於四川省北部,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文縣、舟麯、迭部三縣連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鬆潘、若爾蓋接壤。面積5290平方公裏,全縣轄17個鄉鎮,人口5.6萬。
世界級自然風景名勝區--九寨溝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41公裏,總面積62000公頃。這裏地貌造型各異,結構成份多樣,景觀類型豐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以翠海、疊瀑、灘流、彩林、雪峰構成原始古樸、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獨特的藏族風情相結合的景觀綜合體,是研究自然生態係統,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氣候的理想場所。1984年九寨溝批準為首批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2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1998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嫩恩桑措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九寨溝自然風景區58公裏,核心景區總面積為4.6萬公頃。 該風景區既有九寨溝風光之秀美,也有黃竜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觀特別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人文景觀奇特,更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甘海子國傢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63公裏,距九寨溝24公裏,面積35284公頃。 地處世界自然遺産黃竜與九寨溝之間,四川著名的黃金旅遊綫九環綫貫穿其間。境內風景資源有"險、秀、雄、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點34處,二等景點15處,三等景點6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境內還有衆多的自然保護區。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東南面,距縣城45公裏。保護區核心面積36349公頃。區內脊椎動物47科170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動物26種,除有54衹大熊貓外還有金絲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錢豹、火冠鳥等國傢級保護動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屬、278種,其中名貴樹種達10餘種。景區內甲勿池景點屬高原大湖泊,全長6公裏,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 生長着以冷雲彬為代表的數十種自然植物,每當春夏季節,百鳥鳴啾,紅、粉、藍、紫、白等五顔六色的杜鵑花爭相開放達三個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14公裏。核心保護區面積16萬余公頃。該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已知有維管植物127屬、278種,其中有白皮雲彬、銀葉連香樹等五種國傢二級保護植物。已知有野生動物 47 科、170種,其中有大熊貓7衹、川金絲猴1900餘衹等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區內植被分佈明顯,森林生態係統保存完好,礦産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是一座罕見的生物寶庫。
此外,境內野生中藥材資源分佈廣、儲量大、産量高、品質優良、名貴品種多,有“天然藥庫”之稱。據查,藥用植物467種, 主要有蟲草貝;黨參、黃芪、麝香、鹿茸、熊膽和羌活、秦艽、大黃、當歸、甘鬆等名貴大宗藥材,藴藏量500多萬公斤。
經過全縣人民的辛勤建設,九寨溝縣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以能源、原材料工業和加工業為主,主要有冶金、電力、采礦、機械、森工、建築、建材、食品、釀造等10多個門類。主要産品有;電力、黃金、水泥、木地板等,1999年實現總産值3848萬元(不變價)。
九寨溝縣境內水係發達,水能資源豐富。水流開發點多、落差大、投資省,是理想的水電建設基地。截止1999年,全縣已建成中、小型水電站62座,總裝機容量9782千瓦,年發電量2098萬千瓦小時,通過十幾年來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全縣94%的鄉村通了電,達到了全縣農村初級電氣化縣的驗收標準,有力的促進了該縣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二道橋12000 千瓦水電站設計方案已通過省級有關部門的評審,正着手動工修建。今年 九寨溝縣又被列為全國中級電氣化試點縣。茂縣銅鐘電站至九寨溝縣的1 10千伏輸電綫路架設工程已經啓動,各項工作正在順利實施。
1999年,全縣公路通車里程已達505.5公裏。其中,省道177公裏(九環綫山嶺重丘三級公路160公裏), 縣道97公裏,鄉道73公裏,專用公路158.5公裏。全縣除草地鄉其餘鄉鎮全通了公路,初步形成了經汶川至成都,經平武至綿陽、經甘肅文縣至廣元,經若爾蓋至甘肅的公路網絡。隨着公路建設事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逐步壯大,為旅遊事業和重要物資的吞吐及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九寨黃竜機場正在建設之中。
九寨溝縣已於1998年完成光纜架設,實現光纜通訊。九寨溝、縣城各開通了5120門程控電話,縣城和九寨溝地區開通移動電話大大加快了該縣與外界信息交流速度,較好地滿足了旅遊和社會各方面對通信的需要。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九寨溝縣大大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招商引資。1999年,九寨溝縣協議引進資金3.36億元, 本着"你投資,我建設、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給投資商以極大的優惠政策, 先後與縣境外其他地區及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
全縣建立集貿市場2個, 商業、飲食業網點達791個,目前, 全縣正在加緊市場建設,着力發展農副土特産市場和綜合性集貿市場。社會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1999年,全縣城鎮職工人均工資達7749元, 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098元。 |
|
九寨溝縣位於州境北部之川甘兩省交界處。東北與甘肅省文縣、舟麯、迭部3縣相連,西南與平武、鬆潘、若爾蓋接壤。地處北緯32°53′~33°32′、東經103°27′~104°26′之間。縣城海拔1405米,平均海拔在3000~4000米之間,最高峰尕爾納海拔4764米,最低處是川甘兩省交界處的柴門關,海拔1160米。東西長93公裏,南北寬 89.93 公裏,面積5290平方公裏。 九寨溝縣地形以高山為主,兼有部分山原和零散平壩,故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十分有限,而聞名遐邇的九寨溝旅遊景區就坐落在縣內一條“丫”字形的山溝內。
九寨溝地質成因
九寨溝處於四川盆地嚮青藏高原過渡的邊緣地帶,屬鬆潘、甘孜地槽區,恰好位於我國第二級地貌階梯的坎前部分,在地貌形態變化最大的裂點綫上,地勢南高北低,有高山、峽𠔌、湖泊、瀑布、溪流、山間平原等多種形態。其地貌屬高山狹𠔌類型。山嶺的海拔高度大都為3500-4500米,最高峰嘎爾納峰海拔4764米,最低點羊峒海拔2000米。整個景區內溝壑縱橫,山巒疊嶂,好似大自然撰寫的一部壯麗史詩,記錄着地殼的滄桑變遷和生命的進化歷程。
在傳說中九寨溝是仙女的寶鏡幻化而成,優美的故事帶給人夢幻般的想象。但從科學的角度看,九寨溝翠海疊瀑的形成,則是由於地殼變化、冰川運動、岩溶地貌和鈣華加積等多種因素造就的。
地殼變化
在距今約四億年前的古生代,九寨溝尚是一片汪洋,從第四紀早更新世紀起,由於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影響,使地殼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山體在快速的不均衡隆起過程中,經冰川和流水侵蝕作用,形成了角峰突起,𠔌深嶺高的地貌形態。另外,由於地震等因素引起岩壁崩塌、滑落、泥石流堆積和石灰溶蝕、鈣華加積等多種地質作用,導致溝𠔌群湖産生,疊瀑越堤飛出。因此,九寨景觀的雛形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就已形成。
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貌,它是造就懸壁,形成瀑布的先决條件。在臺式斷裂的擡升面上,堆積泥石流等堆積物,後經喀斯特作用,鈣華加積,增加瀑布高度,形成今天壯觀的諾日朗瀑布。30多米高的懸崖上,湍急的流水陡然跌落,氣勢雄偉。較發達的冰川地貌和岩溶地貌奠定了九寨風光的基礎。
冰川運動
從第四紀晚期到新世紀後期,九寨溝一帶的許多山地海拔已達到4000米以上,達到了雪綫。隨着冰川期氣候的到來,高山上發育了冰川,山𠔌冰川又伸展到海拔2800米的𠔌底,留下了多道終磧、側磧,形成堤埂,阻塞流水而形成堰塞湖,長海就是第四紀冰期時形成的堰塞湖。至今,這裏仍保存着第四紀古冰川的遺跡,冰鬥、冰𠔌十分典型,懸𠔌、槽𠔌獨具風韻。
鈣華加積
鈣華,英文稱Travtine或TuFa,指湖泊、河流或泉水所形成的以碳酸鈣為主的沉積物。九寨溝的鈣華有着自身的特點:由於流水、生物喀斯特等綜合作用,以鈣華附着沉積形成了池海堤垣,隨着時間的推移,鈣華層層堆高,垂直河流方向形成大小不等的鈣華堤壩,堵塞水流形成湖泊或階梯狀的海子群。水流的外溢下瀉,又形成高大的瀑布或低矮的跌水,加上一些水生植物和苔蘚及藻類的繁衍,不少湖泊變得五彩繽紛, 造就了九寨溝多姿多彩的獨特景觀。
九寨溝流域面積641.35平方公裏,植被覆蓋率為85.5%,森林覆蓋率為63.5%.九寨溝下段分為樹正溝和紮如溝,溯樹正溝而上至諾日朗又分為日則和則查窪溝,平面呈"Y"字型展布,溝長約50公裏。
九寨溝屬長江水係嘉陵江上遊區域,九寨溝由南嚮北匯入白河,白河與黑河在九寨溝縣兩河口匯合後始稱白水江,白水江在甘肅文縣境內匯入白竜江,白竜江在廣元昭化鎮註入嘉陵江。
九寨溝處於我國北亞熱帶秦巴濕潤區與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濕潤區的過渡地帶,因東南有竜門山阻擋,北有秦嶺屏護,從而表現為氣候溫和、降水適中、冷涼乾燥、旱雨季分明的季風氣候。
據九寨溝景區諾日朗的觀測,年均溫7.3℃,月均溫7月最高為16.8℃,1月最低為-3.7℃,極端最高氣溫32.6℃,極端最低氣溫17.0℃。年降水量700~800mm,主要集中在5~9月。全年無霜期100天左右。霧日少,日照率在40%左右。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為積雪期。
境內生態環境奇特,自然資源極為豐富。九寨溝縣縣境內已探明礦種11種,其中大型礦床3處,具有優勢的礦種有金、鐵、錳等。九寨溝縣縣區域地質處於全國六大金成礦帶之一的範圍內(即川西北金三角區),現已探明馬腦殼金礦、草地金礦、水神溝金礦金儲量均達20噸以上,已被地質礦産部列入"跨世紀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富集區。目前,工業化開採條件基本具備,1999年生産黃金達235公斤,預計今年黃金産量達到萬兩。
全縣有林地35.6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 34 %, 活立木蓄積量6800萬立方米,生長着杉、鬆、樺、楊等50多種珍稀樹種。有以蘋果、花椒、柿子、核桃等為主的各種經濟林木7.8萬畝,397萬株,年産銷量約39.7萬噸,黑木耳、蕨菜、蘑菇等暢銷海內外。大熊貓、金絲猴、牛羚、毛冠鹿、蘇門翔等更是我國的珍稀野生保護動物。 |
|
古稱羊峒。西漢在今下安樂地區建水**州,今縣在其南部,故稱南坪壩。明為鬆潘衛轄地。清原下安樂地區治所遷至南坪壩,置南坪營,屬鬆潘直隸廳。
九寨溝縣原為南坪縣,因縣境內有著名的風景名勝九寨溝,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九寨溝因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
古稱羊峒、南坪,其建置沿革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紀的商代,距今已有3,500多年的歷史,自商至秦屬氏羌地。從[漢代]武帝元鼎六年起經過[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到[宋元],1400餘年間,多次變換隸屬關係。曾屬益州廣漢郡和陰平郡甸氏(亦稱鄧至羌、白馬羌)、吐𠔌渾、寧州、鄧州、吐蕃、扶州。
雍正七年築城於古扶州城南的南坪壩(即今縣城所在地),始稱南坪,為鬆潘縣廳南坪營。
民國初為鬆潘縣的分縣,1936年改為鬆潘縣第二區。
1949年解放,解放初仍為鬆潘縣第二區,1953年建南坪縣,1959年並入鬆潘縣為中心區,1963年復置南坪縣,
1997年,全縣面積5290平方千米,人口5.5萬。轄2個鎮、15個鄉:永樂鎮、九寨溝鎮、安樂鄉、永豐鄉、永和鄉、玉瓦鄉、大錄鄉、黑河鄉、陵江鄉、白河鄉、雙河鄉、保華鄉、羅依鄉、馬家乡、勿角鄉、郭元鄉、草地鄉。縣政府駐永樂鎮。
1998年更名為九寨溝縣。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2157人,其中: 永樂鎮 12740 漳紮鎮 11270 永豐鄉 4305 永和鄉 3067 安樂鄉 2834 白河鄉 2198 雙河鄉 3828 保華鄉 2268 羅依鄉 2536 勿角鄉 2168 馬家乡 1119 郭元鄉 3620 草地鄉 1153 陵江鄉 1609 黑河鄉 2923 玉瓦鄉 2051 大錄鄉 2468
2004年,九寨溝縣轄2個鎮(永樂、漳紮)、15個鄉(永豐、安樂、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錄、雙河、保華、羅依、勿角、馬傢、郭元、草地)。 |
|
歌舞:中國的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中國的藏鄉是歌舞的故鄉。藏族同胞不但節日唱歌,勞動唱歌,祈神唱歌,而且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唱歌:喝酒時有酒歌,打茶時有茶歌,走路時有路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位藏族人的人生旅途都有歌聲來陪伴,都有舞蹈來相隨。九寨溝的水一年四季歡唱不停,九寨溝的山春夏秋鼕都在低吟不止,九寨溝的樹不分晝夜都在飄飄起舞,九寨溝的鳥不分晨昏婉轉悠鳴。就是這歌舞環境孕育了九寨溝人的活潑天性,再加上祖先留下的能歌善舞的遺傳基因,人們一到這裏就落進了歌舞的旋渦。
勸酒:到九寨溝作客的人們常會遇到勸酒。藏族人傢傢戶戶都有濃度很低又香又甜的青稞酒,喝酒時,主人端起斟滿的酒,先用中指蘸酒嚮上一彈,嚮下一彈,嚮中一彈,分別表示敬天、敬地、敬父母,然後請客人一同幹杯。如果客人過於客氣,不喝或者是少喝,主人就會端起酒杯,唱起勸酒歌來。
山歌:山歌音調高昂、優雅、豪放,具有高原博大、寬廣的自然特點和強烈的民族生活氣息。特別是其中的對歌,它是九寨溝人最樂意參加的一種娛樂形式,走路的時候前一撥與後一撥對,這個村和那個村也可以對,男人和女人對,麯調各異,豐富多彩。
勞動:九寨溝人在勞動中也唱歌,甚至與舞蹈動作相配合,歌聲使勞動具有了節奏。在放牧、種地,蓋房,甚至做傢務時都有不同風韻的歌聲相配合。九寨溝成為國際級的旅遊景區後,當地的居民都退耕還林,不再種地、放牧了,但他們在接待遊客時也還是以歌聲相陪。
竹笛:是男性青年隨身攜帶的樂器。由箭竹製成,吹奏時可變調,音質高昂清純、悅耳動聽,在九寨溝的山林湖泊都可以聽到這種具有濃郁藏族特色的笛聲。
竹口弦:是婦女常用和隨身攜帶的一種竹樂器,是男性製作後送給戀人或情人的禮品。竹口弦音調婉柔,長約8釐米左右,外有精製的竹套,表面有精心雕刻的裝飾圖案,是樂器又是裝飾品。
鍋莊:九寨溝最流行的舞蹈是鍋莊。據藏文歷史記載,早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後,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圍繞篝火跳圓圈舞,這種旋轉不停的舞蹈,伴隨着這個民族走過了無窮無盡的歲月。
鍋莊通常分為寺廟鍋莊、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寺廟鍋莊通常在寺院宗教節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時候跳,這種鍋莊莊嚴隆重,充滿宗教氣息,是信徒們為了來世幸福而獻給神靈活佛的。而牧區鍋莊和農區鍋莊,則熱烈奔放,充滿自豪。每逢節日,男性着肥大統褲,如雄鷹展翅,女性脫掉右臂,拋袖於身後,飄逸灑脫,他們圍着圓圈灑手、踏步、踢腳,有時直跳到通宵達旦。
九寨溝人跳鍋莊不僅自己跳,而且還熱情相邀遊人一起跳,跳鍋莊的隊伍時而牽着手成圓圈,時而跌腳跳成圓盤,時而成蝸牛狀,層層疊疊,圍成一團,跳得高興的時候,踢腳聲、吆喝聲將鍋莊推嚮高潮。九寨溝的鍋莊能讓所有人跳出青春,跳出豪邁,跳出濃郁的民族色彩,也跳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藏戲:藏戲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種廣場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員帶上面具表演為顯著特徵的。相傳它是15世紀著名行僧唐東傑布所創。唐東傑布雲遊西藏時,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攔給人們帶來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條河流上架設鐵索橋。他匯同在西藏結識的7個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歷史、宗教故事,勸人行善積德。藏族憎衆都推崇他的義舉,於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鐵出鐵,共同修建了鐵索橋。鐵索橋一座一座建起來,藏戲也因此在一個個地方傳唱開了。
藏戲的面具很特別,不同的顔色有不同的代表意義。如藍色、黑色面具代表勞動群衆,紅色面具代表國王,緑色面具代表王妃,黃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麵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戲中還離不開演員扮演動物登臺表演,因此藏戲中還有許多的動物面具,這些動物都被罩上了神靈的色彩,顯示了藏族人的一種圖騰崇拜。
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原始古樸的村寨散落在緑樹環抱的群山之中,顯得更加古老、寧靜。一個民族的建築文化總是和它的生存環境、生命繁衍息息相關,顯示着人類文化學和地域文化學的色彩。九寨溝,平均海拔在 2500 米 左右,屬於寒溫帶地區,所以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在這裏的傳統的建築大都為木結構。
按藏族的傳統習慣,木樓一般為三層,底層關牲畜(也有另外設計土房的)及儲藏土豆、蘿蔔等根類蔬菜。第二層為傢人和神靈菩薩共同居住用,重要物品也存放在第二層。第三層為儲藏糧食、草料及竹、木質農具等。隨着生活的改善,人畜共居的建築已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樓一底的建築,衛生環境也大大改善了。
九寨溝民居都非常講究,新居尚未建成,房主人就請來畫師,在墻壁、門框、房梁上畫個不停。他們將各式各樣的保護神畫在墻壁上,以保佑他們全家平安。在他們傢裏,戶戶都有經輪、佛龕。每天清晨,當傢女主人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 : 洗臉洗手之後,為佛主敬香,將經輪搖轉,祝傢人在生生死死的輪回中永遠吉祥。
九寨溝藏族同胞傢裏,大都以廚房為中心,正前方供有佛龕,有的兼用放置碗櫥、家庭的寶物、法器等等。中心以竈臺為界,入口的左方,為女賓席列,右方和正前方為男賓席列。按傳統的習慣,男女皆應分席而坐,否則就是對主人的不恭,而且還應當按照尊卑長幼的順序,老人們應當坐在最前面。
服飾
藏族服裝的基本特點是肥腰、長袖、大襟,節日盛裝大都有皮毛裝飾,顔色因受宗教文化影響,白色、黃色、紅色成為他們服飾的主要顔色。藏裝主要由藏袍、藏式襯衫組成。
藏袍
藏袍是又寬又大的袍子,一般比人身高還長,穿的時候可有一套復雜的程序,男子鑽進袍子裏,將袍子高高地提起,讓下襬垂到膝蓋附近,然後再在腰部係上一根腰帶。藏袍通常衹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幹活,天氣熱時,他們也把雙肩露在外面,而且還將衣領部分拉到上半身,這時的藏族男子就顯得更加的英俊瀟灑。女袍的穿法與男式大都相同,不過它們的下襬總要放在腳背上。
藏式襯衫
藏式襯衫的特點是左肩大,右肩小,右腋下有紐扣或用有色布做成的飄帶,穿着時結上扣子或係上飄帶就行了。藏式襯衫男人以白色為主,女人大多以印花綢布居多,一般來說男式襯衫高領,女襯衫是翻領,衣袖比一般的衣袖都長。
首飾
九寨溝人極講究頭飾、胸飾、手飾、腰間的佩戴和腳上的鞋。每逢盛大的節日,她們頭上的裝飾可不一般,頭頂上有巴珠、發辮上挂銀幣、耳朵上帶大環、整個頭上光閃閃、亮堂堂、一派富麗景象,穿着華麗的少女們總是惹得那些未婚小夥兒們直瞪瞪地盯着她們看。
不管男人或 女人,他們脖子上都喜歡挂項鏈,手腕手指上要帶鐲子、戒子,女人的背上垂挂各種金屬幣、寶石,男人的腰間常有腰刀、煙壺、項扣、銀圓等裝飾品。
藏族男人戴的帽子樣式很多,一般很常見的是薄呢禮帽。上世紀中葉,西方的禮帽傳到藏區,不久這種帽子就為藏族所接受。
藏族穿的鞋也同樣令人感興趣,無論男式或女式,外觀上均象舞臺上古裝戲裏文官武將穿的靴。
藏族服裝在追求適用的同時,又追求華美、富麗的風格。藏民族往往把服飾作為顯示財富和美的象徵,有時一個人身上華麗的裝飾和佩戴價值上萬甚至數十萬元。
簡易發辮就是將長頭髮編成一根或兩根辮子,有時盤在頭上,有時掉在後背。而多發辮的大多為中老年婦女,她們一般是 20 - 30 天洗一次頭,每洗一次頭就相約幾個好朋友來幫忙,一邊聊天,一邊精心地編織着發辮,悠然自得。如遇天冷,她們還會戴上各式各樣的小圓帽。
九寨最隆重的節日是陰歷年的春節。早在過年前的許多天婦女們就忙開了,傢傢戶戶都要打掃衛生,貼上八寶吉祥圖和守護神,願傢人在新的一年幸福、吉祥。春節期間的日程安排為除夕夜吃團圓飯。正月初一、初二傢人團聚。初三開始為大衆活動,他們舞竜、舞獅歡慶節日。正月十一九寨溝內有規模盛大的春節聯歡會,極其熱鬧。
藏歷年:古時候沒有藏歷,人們認為桃花一開就算一個新年的開始。現在的藏歷起源於公元 1027 年,從此,藏歷的第一天固定為藏歷年。藏歷年是藏族最盛大的節日,節日期間,傢傢戶戶團聚,用吉祥如意等美好語言相互祝福。
進入藏歷十二月,人們就開始做着過年的一係列準備:在盆中浸泡青稞種子,藏歷初一那天把青稞苗供在佛龕上,以求在新的一年裏豐收吉祥;用酥油和白麵炸 " 卡賽 " 等供品;完成針綫活,打掃房屋庭院。在老城區和農村,人們還要用石灰、白漆或糌粑粉在墻上畫吉祥圖案,有的則畫蝎子避邪。藏歷除夕的晚上,各傢各戶吃 " 古突 " (即面圪瘩)驅鬼。家庭主婦在做 " 古突 " 時,要故意包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傢人在新的一年裏的運氣。如吃到瓷片說明好吃懶做,吃到辣椒說明嘴如刀子,吃到肉說明敬老愛幼,吃到牛糞表示經常有好運氣等等。吃到什麽,要當場吐出,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吃完 " 古突 " 後則舉行驅鬼儀式。人們把碗裏留下的 " 古突 " 倒在一個陶罐裏,內有一個用面團做成的 " 鬼 " 。在倒 " 古突 " 時,要說 " 剩下的都給你 " 等話語。接着,手拿一塊面團,一面往自己身上四處敲打,一面說 " 帶走邪氣 " ,然後把面團也扔進陶罐內。驅完了身上的 " 鬼 " 再驅屋裏的 " 鬼 " 。這時傢裏的男人拿一把禾稭用火點燃,在屋裏院外熏上一圈,一邊熏一邊喊 " 鬼出來吧 " ,以把 " 鬼 " 趕出傢門。女主人端起陶罐跟在火把後面,把 " 鬼 " 扔到十字路口,傢人還要在後面燃放鞭炮。據說,之所以以把 " 鬼 " 扔在十字路口,是為了不讓它找到回原宅的路。這天當夜幕降臨時,拉薩城內鞭炮聲四起,大街小巷皆是手持火把的 " 驅鬼人 " ,十字路口更是火光衝天。大年初一的一早,人們在民間說唱老人祝福吉祥的 " 紮嘎 " 聲中(現在多用錄音機播放)迎來藏歷新年。這天,各傢各戶把祝願吉祥如意的青稞幼苗、 " 卡賽 " (油榨果)、 " 隆過 " (羊頭)、 " 切瑪 " (五穀豐收鬥)、各種糖果擺於佛龕或藏櫃上,全家人換上新衣,坐在嶄新的卡墊上,吃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 " 吉祥飯 " 。飯後長輩端來五穀鬥,每人依次抓上幾粒撒嚮天空表示祭神,然後拈一點放進嘴裏。這時長輩祝大傢 " 紮西德勒 " ,晚輩回賀 " 祝你身體健康,永遠幸福 " 。這一天各傢基本上閉門歡聚,鄰里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朋好友彼此走訪,拜年祝賀,持續半個月。
新年背水:除夕夜,九寨溝藏族同胞還要到海子邊背水。背水的時間以各寨子的第一聲雞叫為準。當聽到第一聲雞叫時,寨裏人就會爭先恐後地趕到水源地,先燒香潑水,然後背回新年最早的聖水,供全家人團圓飲用。
桑煙:“桑”是藏語的譯音,本義為“淨”。桑煙又稱熏香。桑煙的發源地在今西藏阿裏地區,沿襲至今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是宗教活動中的重要儀式之一。用在盟誓上,是讓天神作證的意思。民間性的桑煙,更多的是為自己、傢人和親朋好友祈福。桑煙的地方是神山、神壇、神塔等。每逢吉日,村寨到處彌漫着濃郁的香味,縈繞着裊裊的桑煙。
“桑煙”一般用圓柏屬植物方枝柏的細枝和葉,當地稱為柏香。藏族人認為凡是不幹不淨的身和物都要用柏香熏陶後,才能清除穢氣得到真正的清淨。如搬新房,在未住進前用柏香熏,新購進的衣物還沒有使用前用柏香熏,參加喪葬的人員回到屋裏也要點上柏香等。藏族婚禮
除夕夜驅鬼:在九寨溝人看來,過去一年寨裏傢裏的某些不順都是魔鬼作怪,他們要把鬼怪一個不留地全部消滅。驅鬼儀式是這樣的:除夕下午,男人們先到海子裏把小石子撈回傢,晚上,由當傢的男人先屋內,後屋外,一邊咒駡各種鬼怪,一邊用小石子在各個角落不停地打,最後把手中剩下的小石子和象徵鬼怪的鐵針一起埋在傢門口的樓梯腳下,表示這些鬼怪永遠不會再進傢門。傢裏的鬼驅完了,小孩子們會到海子邊用潑水的方式趕寨子裏的鬼。當然,現在驅鬼的儀式已由當初對自然的敬畏演變為了一種輕鬆的文化形態。
請山神:正月十五,為了預知新年的未來,幾乎每個寨子都要十分隆重地搞一次請山神的活動。請山神的兩位姑娘,是由法師根據當年天文歷法推算的生辰八字來確定的。請山神可在白天舉行,也可以在晚上,主要法具為交叉結實的“Y”字形木杈。儀式開始時,全寨的人聚集在木杈前,法師念經,兩位姑娘手裏的木杈自動地不定嚮擺動,如果木杈不擺動說明法師不靈,將重新請山神,重新頌經召動。衆人祈禱:“山神呀,山上的石頭會不會滾下來?滾下來就倒嚮左邊,滾不下來就倒嚮右邊;山神呀,山上的泥石流會不會爆發?會爆發就倒嚮左邊,不會爆發就倒嚮右邊;山神呀,九寨今年會不會風調雨順?如果風調雨順就倒嚮左,如果氣候不好就倒嚮右邊;山神呀,九寨今年有沒有病魔作祟?有病魔作祟就倒嚮左邊,沒有病魔作祟就倒嚮右邊;山神呀,九寨小夥今年會不會娶上一位好姑娘?如果能娶上就倒嚮左邊,如果不能娶上就倒嚮右邊。”就這樣,他們要把全寨人共同關註的公益問題,每個成員的生老病死,發財求學等所有問題都問完。對預測答案有人相信,有人則作為傳統娛樂活動參加。
春節聯歡會:請山神活動結束之後,全寨過年最熱鬧的場面開始了,他們圍成一個圓圈,通宵達旦歡歌笑語。在這種文化氛圍中,圓圈代表團圓,以圓圈匯成的強大力量,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九寨溝人勤勞勇敢、團结互愛的精神。 |
|
隨着旅遊業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九寨溝縣大大加快對外開放的步伐,積極招商引資。1999年,九寨溝縣協議引進資金3.36億元, 本着"你投資,我建設、你發財、我發展"的原則,給投資商以極大的優惠政策, 先後與縣境外其他地區及有關部門建立了良好的投資合作關係。
全縣建立集貿市場2個, 商業、飲食業網點達791個,目前, 全縣正在加緊市場建設,着力發展農副土特産市場和綜合性集貿市場。社會事業、醫療衛生事業、廣播電視事業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1999年,全縣城鎮職工人均工資達7749元, 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1098元。
熱忱歡迎國內外朋友,各界人士來九寨溝縣觀光、旅遊、洽淡合作項目,我們將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則,為您創造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以推動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民族的共同繁榮。 |
|
九寨溝縣位於四川省北部,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文縣、舟麯、迭部三縣連界,南部和西部同四川省平武、鬆潘、若爾蓋接壤。
Jiuzhaigou Xian
513225
623400
縣人民政府駐永樂鎮
2004年,九寨溝縣轄2個鎮(永樂、漳紮)、15個鄉(永豐、安樂、永和、白河、陵江、黑河、玉瓦、大錄、雙河、保華、羅依、勿角、馬傢、郭元、草地)。 |
|
九寨溝衹因有九個藏族村寨(所以又稱何藥九寨)而得名。九寨溝既是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同時,被列入世界人類自然遺産名錄。 被譽為“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九寨溝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內的九寨溝縣中南部,是長江水嘉陵江白水河的一條支流,因景區內有荷葉、樹正、則渣窪等九個藏族村寨而得名。遊覽區海拔2000米至3100米,氣候宜人,鼕無寒風,夏季涼爽,四季美麗,是世界上旅遊環境最佳的景區之一。這裏地貌造型各異,結構成份多樣,景觀類型豐富,在世界高寒喀斯特地貌中獨樹一幟。景區內以翠海、疊瀑、灘流、彩林、雪峰構成原始古樸、自然天成的山水和獨特的藏族風情相結合的景觀綜合體,是研究自然生態係統, 生物演化,古地理、古氣候的理想場所。1984年九寨溝批準為首批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1998年被納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2001年加入緑色環球21世紀。
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東南面,距縣城45公裏。保護區核心面積36349公頃。區內脊椎動物47科170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動物26種,除有54衹大熊貓外還有金絲猴、牛羚、白唇鹿、雪豹、金錢豹、 火冠鳥等國傢級保護動物。森林植物56科、127屬、278種,其中名貴樹種達10餘種。景區內甲勿池景點屬高原大湖泊,全長6公裏,甲勿池四周群山巍峨,生長着以冷雲彬為代表的數十種自然植物,每當春夏季節,百鳥鳴啾,紅、粉、藍、紫、白等五顔六色的杜鵑花爭相開放達三個月之久。1993年勿角大熊貓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白河金絲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城西北面,距縣城14公裏。核心保護區面積16萬余公頃。該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屬省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已知有維管植物127屬、278種,其中有白皮雲彬、 銀葉連香樹等五種國傢二級保護植物。已知有野生動物47科、170種,其中有大熊貓7衹、川金絲猴1900餘衹等國傢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保護區內海撥高差大(1300米--3800米),年均氣溫7.3攝氏度,年均降雨量526.2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63.0%。區內植被分佈明顯,森林生態係統保存完好,礦産資源和水資源豐富,是一座罕見的 生物寶庫。
嫩恩桑措風景區位於縣城西南方。距縣城140公裏,距九寨溝自然風景區58公裏,核心景區總面積為4.6萬公頃。該風景區既有九寨溝風光之秀美,也有黃竜景色之神奇,而且森林景觀特別豐富,自然景觀類型多樣, 人文景觀奇特,更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甘海子國傢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方向,距縣城63公裏,距九寨溝24公裏,面積35284公頃。地處世界自然遺産黃竜與九寨溝之間,四川著名的黃金旅遊綫九環綫貫穿其間。境內風景資源有“險、秀、雄、奇”的特點及濃厚的原始野趣,共有一等景點34處,二等景點15處,三等景點6處,是不可多得的旅遊勝地。
紮如寺位於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紮如溝寶鏡崖下,據藏文史籍記載,距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藏語全稱叫“然悟貢巴紮西彭措嶺”,簡稱“然悟貢巴”。由於該寺地處紮如溝內,因此漢語稱為“紮如寺”
紮如寺屬藏傳佛教的“苯波”教,歷史上屬“奔卡拉康”。由21世奔卡旦增建參活佛在西藏麥日一位堪布的指點下,於公元1573年遷移到紮如溝的寶鏡崖下。經過歷代奔卡對寺院的改建和擴建,到50年代,寺院形成了較大的規模:寺院占地面積15200平方米,擁有大小經堂多座,茶房、庫房、客房、藏經房各一座,僧房六十餘座。重要法器、文物、佛祖塑像、佛經等財物價值上億元。有僧侶129人,活佛2人,信教村寨、四十多個,信教群衆六千餘人。1956年阿壩州藏區發生的叛亂使寺院的房屋和主要文物法器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四川宗教局負責人對紮如寺的情況做了詳細調查後,同意恢復紮如寺。國傢撥款一部分,加上群衆的捐款捐物,紮如寺纔得以逐漸恢復。經過重建恢復的紮如寺現已處具規模:占地面積14510平方米,寺院現有活佛1人,僧侶61人。寺院每年舉行4次佛教活動,分別是:第一次是“良美都欽”,舉行時間為正月初三至初六;第二次是“麻藝助欽”,舉行時間是四月 初七至十六日;第三次是“郎幺東確”,舉行時間是五月十四至十六日;第四次是“顧朵”,舉行時間是九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紮如寺經常有宗教活動,每年舉辦廟會。除農歷正月初一是藏歷年節外,在宗教方面還有轉山節。農歷每月十五日,最熱鬧是正月十五日,九寨溝各寨的男女老少、整個白河區和鬆潘縣的部分藏民,穿上節日盛裝,帶上酒和食物,步行圍繞“萬山之祖”紮依紮嘎山逆時針方向轉圈,也可騎馬。連轉山邊念經。人們還互相敬酒,虔誠的還走三步叩一次長頭。繞山腳的要轉一天,上山頂的要轉三天。半山和山腳有神水瀑布,可洗手、洗臉或洗澡,有的請和尚在頭上灑水,認為可洗掉污濁,帶來吉祥。
1995年,紮如寺納入縣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紮如寺在九寨溝生物圈保護區內,作為藏族文化遺産,寺院具有宗教、教育和文化三個功能。
“甲蕃” 藏語意為“王”,“甲蕃古城”王者之城,位於九寨溝著名的風景區甘海子,炎、黃二帝均係此出,美麗的甘海子是華夏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據歷史記載與考證,大唐時期,吐蕃王鬆贊幹布與大唐激戰於鬆潘,後演繹出文成公主遠嫁吐蕃的傳奇故事。其軍隊經神仙池、甘海子達鬆州,留下大量古營盤、藏羌等遺址。
甲蕃古城坐落在九寨著名的甘海子風景區,守九寨與黃竜必經之路,是進入九寨風景區的門戶,優質生態的九環綫為甲蕃古城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將九寨風景區、甲蕃古城、九黃機場、黃竜風景區連為一綫。距九黃機場約55KM,距九寨溝口27KM,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當現代的色彩、燈光和音樂穿透民俗文化建築的符號,攪動甲蕃古城之夜的夢幻,更多的註意力將聚集於此,人文魅力在瞬間點燃。
甲蕃古城內擁有各種風格的休閑娛樂設施,藏式酒吧、清吧、健身、桑拿、按摩、浴足、藏式保健、香薫、咖啡館、迪吧...應有盡有,讓人們可以在此盡情放鬆,洗滌疲憊。 |
|
- n.: Jiuzhaigou County
|
|
九寨溝 |
|
|
|
九寨溝縣中學 | 九寨溝縣中醫院 | 九寨溝縣人民醫院 | 九寨溝縣千鶴國際大酒店 | 九寨溝縣????政管理所 | 大錄九寨溝縣國營牧場 | 九寨溝縣衛生防疫站 | |
|
|
大錄鄉 | 郭元鄉 | 保華鄉 | 玉瓦鄉 | 安樂鄉 | 永豐鄉 | 雙河鄉 | 永樂鎮 | 永和鄉 | 草地鄉 | 勿角鄉 | 羅依鄉 | 陵江鄉 | 漳紮鎮 | 馬家乡 | 白河鄉 | 黑河鄉 | 大錄九寨溝縣國營牧場 | |
紮如寺 | 樹正瀑布 | 臥竜海 | 火花海 | 雙竜海 | 犀牛海 | 九寨溝?仙女池 | 九寨溝·蘆葦海 | 九寨溝?樹正群海 | 九寨溝?珍珠灘 | 九寨溝?原始森林 | 九寨溝?天鵝海 | 九寨溝?五彩池 | 九寨溝?五花海 | 爭豔池 | 明鏡倒映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