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
610826 |
|
綏德縣位於陝西省北部,榆林市東南部。東經110°04′-110°41′,北緯30°04′-37°45′。東西寬50千米,西北長51.8千米,總面積1878平方千米。總人口36.5萬人(2008年)。
縣人民政府駐名州鎮,郵政編碼:718000。行政區劃代碼:610826。電話區號:0912。拼音:Suide Xian。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綏德縣轄11個鎮、9個鄉:名州鎮、薛傢峁鎮、崔傢灣鎮、定仙墕鎮、棗林坪鎮、義合鎮、吉鎮鎮、薛傢河鎮、四十鋪鎮、石傢灣鎮、田莊鎮、辛店鄉、白傢礆鄉、河底鄉、中角鄉、馬傢川鄉、趙傢砭鄉、韭園溝鄉、滿堂川鄉、張傢砭鄉。 |
|
綏德傳統糧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糜𠔌、黃豆、玉米、小麥(今已極少種植)、豆類等。蔬菜以洋芋、大白菜、蘿蔔為主,其次有西紅柿、辣椒、茄子、油菜、菠菜、芫荽等精細小菜。肉類禽蛋食品則以豬、羊肉和雞蛋為主,牛肉、雞、魚次之。
民間一日兩餐,農忙季節和修建房屋,顧用匠工則為三餐。日常生活主食,有稻黍飯(亦叫高梁米飯)、飯(方言讀,高梁碾碎做成的稀飯)、錢錢米飯(小米稀飯)、撈飯(小米或黃米稠飯)、黑面(雜豆面)、雜面(豌豆、小麥磨成的面粉)、蒸饃(有黑饃、黃米饃、白饃)、烙餅等。地方特色風味飲食有擀雜面、雜面抿莢、油糕、棗糕、蕎面圪托、河撈、麻湯飯、緑豆米湯、黑愣愣、黃酒(米酒)等。遇有民間傳統節日、生辰滿月、婚喪嫁娶等紅、白大事,則以“油糕、粉湯、河撈、扁食(水餃)、五簋、八碗、十三花、十六件(5樣、8樣、13樣、16樣菜餚,以肉類為主)等佳餚並輔以酒宴款待貴客。
在城鎮小吃攤點,多為傳統風味小吃,有油餅、油旋、黑粉、碗托、鹵雞、幹爐、果餡等,品種繁多,風味獨特。目前,多數民間飲食和地方風味小吃,已進入賓館、飯店,成為餐桌的上等佳餚,倍受外地客人的青睞。
比較傳統古老的服飾有長袍、馬褂、禮帽、氈帽、瓜殼帽、小腳女人穿的“凸凸鞋”、山羊皮襖、“羊肚子”手巾(男人頭巾)、貼胸兜肚、布襪、“遍納鞋”和小孩穿戴的“牌牌”、“屁簾”等。這些衣着目前大部分不再穿戴,有的已經絶跡。手鐲、戒指、耳環、項鏈等舊時貴婦人所佩戴的首飾,一直延續至今,並廣為普及。
民間住宿普遍為土、石窯洞,土炕火竈,鼕暖夏涼,一直延續至今。縣城有綏德窯洞賓館,頗受外地旅客喜愛。
本縣地處黃土高原,梁峁交錯,溝壑縱橫,道路崎嶇,舉步維艱,交通運輸甚為不便。由於自然環境的製約,自古以來居民外出,普遍步行。衹有極少數官宦富戶纔有條件騎馬、坐轎或乘坐“駕窩子”。平民百姓衹有結婚嫁娶,迎人送親婦女和新娘纔可騎毛驢或坐轎。平日出行,與騎馬坐轎無緣。物資運輸,完全依賴擔挑、肩扛、畜馱、人背。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綏德交通運輸迅猛發展,騎馬坐轎和畜馱肩扛已成為過去的歷史。
綏德民衆喜好社交。親朋、鄰里之間喜歡相互往來,串門走訪。俗話說:“親戚越走越親,鄰里越串越近”。舊時,中青年男子有“捏拜識”(結拜兄弟)、女子有“拜幹姊妹”的習俗,以示同胞兄弟,手足情深。
對於外來之人,綏民一般能以禮相待,和睦共處。重感情、好義舉,尊老愛幼,善待他人,公平交易,不欺不詐,互相幫助,和睦相處,是綏德人民傳統的美德。 |
|
綏德其名始於北魏時期,取“綏民以德”之意。據《綏德縣志》:綏德“金州名,本後魏綏州,宋為綏德城,金升為州,因城舊名也。”清道光二十八年,江士鬆手書“天下名州”四個大字,每字1.5丈,寬1丈,故後名“天下名州”。
隋末唐初元寶元年(公元742年)撤州設上郡,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改綏州。1913年復設綏德縣。
2000年,綏德縣轄11個鎮、12個鄉:名州鎮、四十裏鋪鎮、石傢灣鎮、田莊鎮、薛傢河鎮、吉鎮、義合鎮、棗林坪鎮、薛傢峁鎮、崔傢灣鎮、定仙墕鎮、辛店鄉、白傢礆鄉、韭園溝鄉、土地岔鄉、滿堂川鄉、馬傢川鄉、中角鄉、田傢岔鄉、蘇傢岩鄉、河底鄉、趙傢砭鄉、張傢砭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0880人,其中:名州鎮 42739人、薜傢峁鎮 11880人、崔傢灣鎮 9526人、定仙焉鎮 8667人、棗林坪鎮 9197人、義合鎮 18649人、吉鎮鎮 11715人、薜傢河鎮 12221人、四十鋪鎮 21993人、石傢灣鎮 15868人、田莊鎮 12133人、辛店鄉 26381人、白傢礆鄉 11759人、蘇傢岩鄉 5471人、河底鄉 5607人、田傢岔鄉 7002人、中角鄉 11901人、馬傢川鄉 8291人、土地岔鄉 8611人、滿堂川鄉 10950人、趙傢砭鄉 9170人、韭園溝鄉 8836人、張傢砭鄉 22313人。
某年,綏德縣轄11個鎮、9個鄉,661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根據當年行政區劃代碼整理,估計為2002年前後)
名州鎮 代碼:610826100 轄文化路、葡萄梁、薛傢畔、西山路、北門灘、北門灣、田傢後溝、東門墕、背坬、井灘、東街、圪凸、新市場、新勝溝、小劉傢溝、砭上等16個居委會,五一、雕山、踴躍等3個村委會。
薛傢峁鎮 代碼:610826101 轄賀傢園則、張傢塔、周傢渠、李傢灣、周傢溝、高傢畔、郝傢山、東溝、寬坪則、紅旗溝、王傢渠、何傢溝、馬傢坪、劉傢辛莊、鐘傢圪勞、郭傢坪、鐘傢溝、高道則、魏傢峁、楊傢溝、賀傢山、賀傢砭、薛傢峁、趙傢渠、榆林坪、新傢峁、崔傢圪坨、許傢坪、前趙傢砭、後趙傢砭、崔傢溝、元條、徐傢山、楊大溝、鬍傢灣、劉傢坪、郭傢溝、慕傢溝、邢傢溝、石傢溝、團结溝等41個村委會。
崔傢灣鎮 代碼:610826102 轄崔傢灣鎮居委會,朱傢寨、石角、王傢溝、稍峁、魏傢山、黃傢坡、趙傢溝、張傢坪、高傢寨、後任傢溝、張莊、蒲傢圪勞、郝傢崖、前任傢溝、張傢岔、雷傢溝、韓傢園則、鬍傢圪勞、紙房溝、崔傢灣、海則灣、西川、邱傢礆、艾山、清水溝、顧傢畔、棗峁、李傢岔、崔傢坪、辛莊、雷傢礆、鐵茄坪、林傢寨、西馬灣、蘇傢岩、圪坨、橋溝、梁傢川、王傢川、郝傢砭、山榆坬、賀傢灣、坡上、橋則山、漫王山、韓傢山、店房裏、北山、寨則山、王圪峁、李傢灣、馬傢山、文傢山、党家山、張傢山、焦石堡、學家山、老莊、王傢山、趙傢坬、黃石畔等65個村委會。
定仙墕鎮 代碼:610826103 轄定仙墕、耿傢山、賀傢山、劉傢山、前馮山、安上、石保坪、張傢溝、後馮山、安溝、興莊、王傢墕、腰岩峁、李傢墕、英傢山、郝傢墕、王坪山、陽圪坨、趙傢溝、念山、棗墕、上坬裏、徐傢墕、馬傢墕、井墕、化石裏、匙傢墕、白條裏、郝傢溝、劉傢溝、耿傢砭、趙傢山、大莊裏、高傢溝、劉傢坬、辛傢山、青陽峁、艾好塔等38個村委會。
棗林坪鎮 代碼:610826104 轄棗後坪、畔坡山、前張山、西山、前李傢山、魚傢莊則、前石畔、後石畔、吳傢坬、馬傢山、魚傢灣、棗前坪、塌則溝、石岔、西河驛、柏店則、魚傢咀、安傢咀、棗峁則、後張山、辛傢莊則、歧山、錢山、王傢峁、桃樹峁、棗咀、前楊山、前高山、後高山、白傢山、霍傢圪勞、柳樹峁、高圪塔、李毛山、鬥峁、中山、張傢畔、李堡山、新莊、張莊、宋傢窯則、大裏裏、水井、後李傢山、後陽山等45個村委會。
義合鎮 代碼:610826105 轄義合鎮居委會,楊傢渠、閤家礆、西直溝、王傢坪、背園則、党家溝、雷傢圪勞、樓溝、賀傢溝、薛傢渠、黃傢川、霍傢坪、王廟溝、閆傢渠、霍傢川、紫漢溝、高石礆、清水溝、豆則溝、泥則溝、姚傢溝、橋上、霍白灣、要則溝、俄眉咀、大韓山、新官道、墕頭、虎墕、馮傢渠、磨石灣、曹傢渠、汪傢渠、應牛溝、和合峁、前韓傢山、鬍傢溝、李傢礆、楊坪、官元裏、李傢坪、李傢塔、梁傢坬、秦傢山、知州墕、前思傢溝、後思傢溝、王傢墕、田傢岔、劉傢坪、李傢溝、寺墕裏、解傢山、曹傢溝、大馮山、前馮山、孫傢塬、前白傢溝、後白傢溝、圪杈山、田傢下山、田傢塬、石堆山、寨墕山、寨墕溝、馬傢坪、洛傢坬、田傢後山、劉傢畔等69個村委會。
吉鎮鎮 代碼:610826106 轄吉鎮鎮居委會,吉鎮鎮、張傢峰、崖馬溝、王傢坪、上劉傢溝、柳灣、馬傢渠、獅子塄、馬傢圪坨、山柏樹、新劉傢溝、馬傢山、馮傢岔、馮傢溝、樓溝、新任傢溝、前鄭傢溝、後鄭傢溝等18個村委會。
薛傢河鎮 代碼:610826107 轄薛傢河、薛傢坪、高傢溝、張傢坪、周傢橋、雷傢坪、雷傢峁、樓坪、雷傢後溝、主天山、謝傢峁、大元溝、周傢溝、朱麻礆、錢傢河、田傢溝等16個村委會。
四十鋪鎮 代碼:610826108 轄四十鋪鎮居委會,後街、前街、大王墕、馬莊、雷傢溝、鎮苗莊、鮑王傢溝、王傢橋、崔傢圪勞、暖泉溝、袁傢砭、三十寨、南溝、白傢山、白傢渠、紀傢灣、寨山、麻地溝、黃傢溝、前劉傢溝、後劉傢溝、趙傢溝、孟傢溝、謝傢溝、張傢山、霍傢山、元寶灣、劉傢坪、王傢石畔、單傢屯、劉石畔、肖傢塔、佛殿峁、王傢坪、雷傢岔、武傢坬、武傢崖窯等37個村委會。
石傢灣鎮 代碼:610826109 轄石傢灣、鬍傢墕、李傢溝、賈張傢溝、小坬則、白傢園則、李傢崖、範石畔、趙傢屯、徐傢坪、葉傢溝、葉傢坪、芝方溝、汝天山、周傢溝、後灣、中灣、前灣、梁傢河、史傢灣、金傢溝、撈柴溝、塔上、沙灘坪、霍傢溝、任傢溝、董傢莊、劉傢溝、南張溝等29個村委會。
田莊鎮 代碼:610826110 轄田莊、富坪、候傢溝、寨山、木溝灣、黃傢坬、秦傢莊、張和傢溝、賀傢莊、康傢岔、張傢溝、楊道峪、燕峪溝、米傢溝、上陳傢溝、海坬溝、田傢溝、樓房溝、石傢溝、廟岔、馬傢坪、王傢溝、紫柏灣、趙傢塔、園則溝、毛傢山、麻地溝、楊傢渠、礆溝、延傢溝、辛莊、下陳傢溝等32個村委會。
辛店鄉 代碼:610826200 轄辛店、竜灣、裴傢峁、房岩、強傢砭、劉傢畔、王傢山、廟岔、陳傢塔、楊傢溝、青草溝、石合鋪、王合鋪、小崖咀、岱武岔、黑傢溝、後坬、中坬、西坬、劉傢灣、暖水溝、蔡傢溝、童傢山、二十鋪、徐傢坪、延傢岔、王傢崖、賀傢坪、嗚咽泉、蘇傢溝、芋則溝、大柳、鄧傢樓、郝傢溝、魚池溝、申傢灣、亢傢溝、老萬、李傢梁等39個村委會。
白傢礆鄉 代碼:610826201 轄白傢礆、前吳傢溝、後吳傢溝、西賀傢石、嚮陽坡、海滿坪、強傢溝、高傢渠、馬傢樓、馬傢砭、張傢崖、雷傢礆、蒲傢礆、郝傢坪、崔傢峁、党家溝、宋傢溝、王傢峁、賀一、賀二、賀三、雁岔溝、南山、樓則溝、老莊溝、范家坬、楊傢坬、楊傢辛莊等28個村委會。
河底鄉 代碼:610826202 轄河底、溝口、吳傢渠、福樂坪、王山、王莊、碌碡峁、逯傢山、棗山、前峁、後峁、杜傢坡、棗要、花石畔、子房溝、西溝、渠裏、後店、康傢畔、團五咀等20個村委會。
中角鄉 代碼:610826203 轄劉傢川、王常山、高廟、董傢山、婆婆寺、梨樹塔、萬水臺、馬安山、劉傢溝、李傢岩、前坪、後坪、大莊、張傢圪勞、柴傢山、景傢山、田傢渠、霍傢渠、角山、靳傢溝、卜家溝、孫傢坬、楊傢峁、黃合峁、棗樹彎、雷傢溝、景傢溝、楊賀溝、郭傢坬、延傢川、中角、棗坬、破草、牛傢溝、石角、白傢山、深溝等37個村委會。
馬傢川鄉 代碼:610826204 轄馬傢川、寬灘、安上、廟溝、前任山、後任山、梁傢甲、李能溝、高墕、瓦窯溝、石咀、郝傢坪、張傢溝、延傢坪、延傢畔、延傢墕、延傢岔、張傢山、郭傢坪、薛傢坪、邢傢溝等21個村委會。
趙傢砭鄉 代碼:610826205 轄趙傢砭、張王圪勞、丁興莊、李傢石畔、馬興莊、王霍傢砭、艾傢溝、蘇傢溝、付傢溝、崔傢墕、張傢山、李傢山、高傢溝、趙傢渠、丁王傢溝、王傢墕、馮峁、柳溝、賀傢營、姚渠、大溝、梁崖窯、祁傢溝、劉傢溝、葉傢坪、兵操寺等26個村委會。
韭園溝鄉 代碼:610826206 轄三角坪、吳傢畔、折傢礆、魏傢墕、李傢寨、雷傢坡、劉傢渠、王茂莊、蒲傢坬、西雁溝、桑坪則、高捨溝、任傢坬、王傢坬、趙傢坬、石傢溝、林傢礆、馬連溝、王傢溝、劉傢坪、馬傢溝、韭園溝等22個村委會。
滿堂川鄉 代碼:610826207 轄滿堂川、劉傢川、趙傢圪勞、劉傢岔、曹傢溝、閆傢溝、羅傢溝、常傢溝、郭傢溝、大白傢溝、趙傢鋪、薛傢寺、孫傢岔、小窯溝、申傢峁、張傢圪勞、李傢溝、楊傢坬、高傢川、郭傢坪、劉傢溝、劉傢河、王傢溝、鋪合岔、鋪合溝、高傢坬、三十鋪、均白傢溝、高傢崖、土地岔、滿紅溝、高傢岔、張傢坪、寺坪、王傢坪、圪針灣、曹傢岔、封傢溝、延傢溝、侯傢溝、任傢溝、上馬川、下馬川、靳傢溝、張傢溝、滿泉溝、郝傢畔、康傢圪勞等48個村委會。
張傢砭鄉 代碼:610826208 轄張傢砭、井畔、蘆礆、柳灣、折傢礆、卜家灣、五裏灣、柳傢莊、邢傢塬、黃傢溝、硯池一坬、硯池二坬、硯池三坬、高礆、米傢礆、王傢礆、郝傢橋、蒲傢圪勞、穆傢樓、馬傢坬、麻傢溝、問溝、玉傢溝、丁傢溝、十裏鋪、五裏店、清水溝、王傢莊、高石角、落雁砭、白傢灣等31個村委會。
2003年,綏德縣轄名州鎮、田莊鎮、石傢灣鎮、薛傢峁鎮、崔傢灣鎮、定仙鎮、棗林坪鎮、義合鎮、吉鎮、薛傢河鎮、四十裏鋪鎮11個鎮和辛店鄉、白傢砭鄉、河底鄉、中角鄉、馬傢川鄉、滿堂川鄉、趙傢砭鄉、韭園溝鄉、張傢砭鄉9個鄉,661個村委會、12個社區。 |
|
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綏德縣地處黃河中遊的陝北中部,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根據境內出土文物的推斷,在舊石器晚期就有人類定居,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大量的人類在這裏生息,遍布於境內的竜山文化遺址(土語米面場)充分說明這一點。
上古為五竜氏地(人皇之後,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兄弟五人乘竜上下曰五竜氏。)
夏、商為雍州之地(禹分天下為九州,雍為其一。)
周為荒服之地(周天子劃侯國為甸、候、賓、要、荒五服戎狄為荒服,見《史記·匈奴傳》)。
春秋先為赤翟(狄)、白翟共居之地,後衹居白翟(見《史記·匈奴傳》、《春秋》、《史記·晉世塚》)。
戰國屬魏上郡。(見《史記·匈奴傳》)。後上郡歸秦(見《史記·秦本記》)。後屬趙為膚施(見《史記·趙世塚》·《史記正義》)再後又屬秦仍為上郡(見《史記·秦本記》、《史記·趙世塚》)。
秦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製。始皇帝初分全國為三十六郡,上郡為其中之一。今綏德為上郡(見《括地志》、《元和志》、《寰宇記》、《廣韻》、《通鑒輯覽》等)。上郡轄膚施、高奴、雕陰、陽周等縣(膚施城在今縣城,一說城東之義合,另一說城東南之鐵騎坪),值得一提的是,此處為秦公子扶蘇自盡和埋葬之地。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項羽改上郡為翟國,由其所分之翟王董翳管領,翟國都於高奴。
漢統一全國後,沿襲秦製。漢高祖二年(前205年),翟國地歸漢,漢仍置上郡、膚施縣。上郡治膚施統領膚施、獨樂、陽周、白土、奢延、高奴等二十三縣(見《漢書·地理志》)。
新莽時,改上郡為增山,增山領上陵廣信、積粟、卑順等十四城。
東漢實行州、郡、縣製。增山復為上郡,隸並州。治膚施。上郡領膚施、白土、奢延、雕陰、定陽、高奴等十城(見《後漢書·郡國五》)。
漢永初五年(111年)零羌占上郡地,上郡治所遂徒於衙(今白水),永建四年(129年)上郡歸舊土。永和五年(140年)凍羌侵上郡地,上錦治所徙居夏陽(今韓城)。中平元年(184年)前後,羌鬍大掠上郡,上郡郡治又徒遷(見《後漢書·順帝記》)、《晉書·地理志》。
建安十八年(213年)上郡改入冀州管(見《晉書·地理志》)。
晉初隸並州,無建置,有時仍曰上郡。永安年(304年)後,匈奴、羌氏不斷占領,故較荒亂。
東晉安帝義熙三年(407年)後,入大夏赫連勃勃之吳兒城。(見《元和志》。吳兒城在今四十鋪附近,一說在城西二十五裏吳兒砭一帶)。
北魏(386--534),拓撥氏建魏,實行州、郡、縣製。在今縣東界設政和縣,縣東部屬之。今縣西則屬魏平縣(治所在今子洲縣老君殿一帶)。政和縣與魏平縣均屬東夏州之朔方郡。(見《魏書·地形志》、《陝西地理沿革》)。
西魏(535--556)的行政建製因循北魏。因局面混亂,廢設無常。廢帝元年(552年)在今縣城設綏州。安寧郡和上縣,在今縣東(義合一帶),設安寧縣,縣東南(崔傢灣或河底)設安人縣。綏州轄三郡:安寧郡、安政郡和撫寧郡。安寧郡轄六縣:上縣、安寧縣、安人縣、綏德縣、延陵縣、城中縣。此期三級並置,上縣既是州治又為郡治。(見《隋書·地理志》《元和志》、《陝西地理沿革》。)《隋書·地理志》《元和志》、《陝西地理沿革》。)
北周(557--581),仍設綏州、安寧郡和上縣。另在縣東部置義良縣。綏州領四郡:安寧郡、安政郡、綏德郡、撫寧郡。安寧郡領七縣:上縣、安寧縣、良鄉縣、安人縣、綏德縣、延陵縣、城中縣。(見《隋書·地理志》《元和志》、《陝西地理沿革》。)
隋(581--618)初實行州、縣兩級地方行政制度,不久改綏州為上州,三年(607)撤消上州設立雕陰郡。開皇三年改安人縣為吉萬縣。大業元年撤安寧縣、吉萬縣、義良縣,並入上縣。雕陰郡領十一縣:上縣、綏德縣、延福縣、大斌縣、儒林縣、開疆縣、撫寧縣、真鄉縣、開光縣、銀城縣、城平縣。大業十三年(617)梁師都稱帝,今縣城屬梁國。(《隋書·地理志》)
唐(618--907)實行道、州、縣虛三級的行政制度(因道是監察區域,不是真正的一級行政區域,故稱虛三級)。唐初今縣地梁師都占據,唐武德三年(620)於延州豐林縣僑置綏州,六年綏州徒置延川縣,七年又遷於魏平縣貞觀二年(682)滅梁師都,綏州遷回上縣。天寶元年改上縣為竜泉縣。綏州隸屬關內道,領轄五縣:城平縣。
五代十國(907--960)實行以州統縣的二級製。今縣地仍設綏州和竜泉縣但政局動蕩,歸屬變化頻繁,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占據(見《五代史·職官考》、《太平寰宇記》)。
北宋(690--1127)初設道,又改道為路,路下設府、州、軍,在府、州、軍下設縣。宋太平興國七年(982)今綏德縣地被西夏占據。治平四年(1067)後漸次收復,熙寧二年(1069)置綏德城,隸延州。元豐七年(1084)又把延州的米脂寨、義合寨、浮圖寨、懷寧寨、順安寨、綏平寨等六寨改屬綏德城。元符二年(1099)改設綏德軍,隸永興軍路,轄清澗城,臨夏城和米脂寨、剋戎寨、白草寨、順安寨、永寧寨、開光寨等等。
元(1271--1368)實行省、路、府、縣四級行政制度。今縣地歸綏德州直轄。綏德隸屬陝西等處中書省之延安路,轄領清澗縣、米脂縣(見《元史·地理志》、《陝西地理沿革》)
明(1368--1644)實行承宣佈政使司(省)、府、州、縣四級製,今綏德縣地仍為綏德州。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消,後又復設,隸延安府,領米脂縣,洪武七年(1374)至十三年曾領佳縣、吳堡縣,明初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曾領清澗縣。洪武初置延綏鎮(明邊陲要地,九大重鎮之一)。洪武六年(1373)設綏德衛(軍事機構)。延綏鎮初領神木道、榆林道、靖邊道、以及綏德衛、慶陽衛、延安衛、榆林衛共十二營堡三十六城堡。綏德衛轄百戶所五十個。成化九年(1473)延綏鎮移治榆林(見《明史·地理志》、《明統一志》、《陝西地理沿革》)。
清代(1664--1911)的行政制度是省、道、府(直隸州直隸廳)、縣四級製。清初今縣地仍為綏德州,隸領關係未變。雍正三年(1725)升為直隸州,轄領米脂縣、清澗縣。雍正九年(1731)神木倒改為分巡延綏廊道,移駐綏德,轄延安府、綏德州。十三年有增領吳堡縣。乾隆二十五年(1760)延綏廊道移駐榆林。(見《陝西省通志》、《陝西地理沿革》)
民國(1312--1949)初設省、道、縣,後設省、專署、縣。民國二年(1913)廢州設綏德縣,隸屬榆林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撤消道製,綏德縣直屬陝西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八月在綏德縣城設陝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統管綏德、吳堡、清澗、延川、延長、安定(今子長縣)、安塞、膚施(今延安)、保安(今志丹縣)。1940年二月綏德縣解放,在綏德西部雙湖峪成立綏西辦事處,管理苗傢坪、雙湖峪、周傢街等聯保。又在綏德縣城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綏德分區),隸屬陝甘寧邊區,轄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五縣。1944年元月綏德分區增轄新成立的子州縣。1948年七月綏德分區又增轄橫山縣、鎮川縣。1949年5月綏德分區改屬陝北行政公署(駐地延安)。
1950年5月,綏德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綏德分區專員公署(綏德專區),隸屬陝西省,轄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州、子長、延川等八縣。1956年10月綏德專區撤消,綏德縣劃屬榆林專區。1956年12月清澗、子州、吳堡三縣並歸綏德縣,1961年10月劃出。1969年榆林分區專員公署(榆林專區)改稱榆林地區行政公署(榆林地區),綏德縣屬之,一直至今。
走西口文化故事“米脂婆姨綏德的漢”
陝北的梁峁縱橫,植被不多,滿眼皆是黃土,望之蒼茫而悠遠,但是在米脂與綏德之間,不論男女,個個高挑勻稱,男的健壯,女的窈窕。綏德縣志稱呂布是綏德人,米脂縣志稱貂蟬是米脂人,到底是不是,這年代太久遠了,誰也弄不清楚,但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這句話卻流傳下來了。奇怪的是後世稱得上漢子的李自成不出在綏德偏偏生於米脂,而米脂自從貂蟬之後,著名的美女一個也沒有了。
米脂與綏德古來即是漢鬍廝殺的戰場,因此這兒五鬍雜處,各民族的通婚,使得這兒的人看起來要比別處的人健壯而優美。男人健壯,女人優美,那這兒該是人間天堂,大傢都其樂融融了,但情況卻不是這樣,原因是這兒太貧瘠。黃土高原太高了,幹旱少雨,一畝𠔌子就産百十斤小米,梁峁坡腦上不是鮮翠的緑色,多是耐旱的野草幹巴巴的葉子,這些野草也長得稀稀拉拉的,遠沒有其它地方的茂盛。因為貧窮,這兒的男人為了求生,就要走西口,所謂走西口,是指到銀川平原或內蒙的河套一帶去,那兒相對陝北要富庶的多。不過走西口的男人發財回來的不多,將命丟在外面的不少,但是在家乡實在混不下去了,走西口總還能給人一絲希望,於是窮人傢的男孩子往往從小就立下志嚮,去西口發大財,發了大財回來就用石頭箍窯洞,箍好了窯洞就買最好的毛驢,然後給這毛驢頭上拴上紅綢帶,叫上吹嗩吶的人,浩浩蕩蕩親朋好友都叫上,去將小妹妹迎娶回傢。
於是這兒走西口的人流源源不斷,在溝汊間破窯洞裏居住的窮漢子們,頭上包着白羊肚手巾,披件破棉襖,就氣昂昂的去走西口了。他們臨走時自然要嚮妻子或者心上人告別,女人們傷心這生離死別的凄慘,走西口的歌也就到處傳唱開了。
幾乎所有傳統的陝北民歌都是凄慘的,“五哥放羊”、“三十裏鋪”就是米脂與綏德一帶流傳的,那種旋律在悠揚優美的同時,句句催人淚下。貧瘠的土地上生長着彪悍的男人窈窕的女人,這土地也就同時生長“走西口”“三十裏鋪”這樣憂傷的民歌。
米脂與綏德幹枯貧瘠的土地上頑強的生長着一種花,叫山丹丹,這種花的外形和百合幾乎一模一樣,我過去一直認為那就是百合花,但到底是不是,我到現在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在陝北,能嫁給綏德的漢子是女子的一種榮耀,能娶上米脂的婆姨也是所有男子的期盼,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在陝北已經成為一種招牌,成為一種帶喜劇色彩傳說。
當然,現在的米脂和綏德早已富得流油了,陝北的油田煤田的大面積開採,使得那兒的人大部分腰包鼓脹起來了,不過,富足之後米脂的婆姨是個什麽樣子,我沒有見過,倒是見過幾個綏德的大款漢子。好傢夥,那漢子是威風八面,顧盼間很有點漢子的味道。因此我想,米脂的婆姨該比過去更嫵媚更嬌美纔對
“ 綏德的漢”為什麽和“米脂的婆姨”齊名呢?
到綏德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綏德自古為“天下名州”,地處陝北腹地,是大理河和無定河交匯之處,也是太(原)銀(川)公路和西(安)包 (頭)公路交匯之處,為陝北交通樞紐,自古為兵傢必爭之地。名州出名人,名州的人聰明、勤勞、儉樸、堅韌不拔。名州的漢子更是出名。高大、膘悍、英俊的綏德漢,頗有北方陽剛之氣。南宋名將韓世忠,綏德人,抗金英雄,因反對秦檜議和,被解除兵權。他曾替嶽飛鳴冤,面詰秦檜。中共陝西黨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李子洲,也是綏德人,他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綏德男子,不僅長得英俊,而且能文能武,多才多藝,他們創造了石獅藝術,把石頭變成金,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敢於走南闖北,善於發財致富,建傢立業。所以,“綏德的漢”與“米脂的婆姨”並駕齊驅,馳名天下。
資源特産
綏德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氣候屬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降水偏少。光照較充沛,年均日照時數(光時)2615.1小時,太陽總輻射量(光量)132.49千卡/平方釐米,生物總輻射量(光質)66.25千卡/平方釐米;年均氣溫9.7°;無霜期165天;年均降水量486毫米。光能、熱能、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
綏德縣境內可利用的水資源總量150752.26萬立方米/年(不含黃河),其中地下水可開採量1843.52萬立方米/年,水資源比較豐富。無定河縱貫境內中部,大理河、淮寧河由西北嚮東南,義合河由東北嚮西南分別註入無定河。以無定河為中軸,東西兩翼大小支流488條,普遍水流較淺,除汛期夾帶泥沙外,一年四季均係清流。本縣境內地表、地下水水質尚好,礦化度絶大部分小於1/升,適宜人畜飲用和農田灌溉,更適合用於工業用水。全縣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37123千瓦,目前利用量僅為2400千瓦,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潛力較大,前景廣阔。
農林牧特産主要有黃豆、小米、高梁、洋芋、豆類等小雜糧;本縣還盛産紅棗、葵花籽、蓖麻、山羊、小尾寒羊等農林畜牧産品。
黃豆、洋芋、蓖麻、葵花是本縣近年來農業生産的拳頭産品。全縣黃豆種植面積達到12萬畝,年總産量6600噸。洋芋産量高,宜食範圍廣,是加工粉條、粉絲、澱粉、乳酸的重要原料。全縣種植面積14萬畝,年産量達到14萬噸,年加工粉條、粉絲3400多噸。紅棗在本縣栽培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縣境東南黃河沿岸的棗林坪、河底、定仙墕、和無定河下遊的崔傢灣、薛傢峁等鄉鎮盛産的紅棗最佳,個大、核小、肉厚,含糖量高,烤製加工的蜜棗遠銷海內外。由於本縣光照時間充足、土壤適宜等自然優勢,紅富士、元帥、秦冠、國光、蜜桃、山杏等優質水果,個大色鮮,皮薄肉嫩,口味甘醇,耐儲耐運,深受省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本縣勞動力資源充足,特別是國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决策和實施山區退耕還林工程以來,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極為豐富。尤其是石匠、木匠、磚瓦匠、泥水匠、室內裝潢等建築行業的工程技工勞動力,開發前景十分可觀。全縣擁有各類建築工程隊20多個,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施工隊伍遍及山西、內蒙古、寧夏、甘肅等西北各地,年勞務輸出5.9萬多人,創收2.8億多元。
江南出宰相,陝北出石匠。綏德天然石材資源儲量豐富,遍布全縣,質地優良,易雕易刻,民間石雕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譽為“石雕之鄉”。1986年,在北京中央美術館展出的綏德炕頭石獅,震動京都,名傳海外。首都工藝美術界專傢、學者和外國友人贊嘆不已,給予很高的評價。
改革開放以來,以鮑武文、馬天祥、汪建勃等一批農民工藝美術傢為代表的石雕工藝隊伍迅速崛起,鬼斧神工,大展風彩。全縣擁有石雕工藝場2000多個,大小作坊遍及千傢萬戶,從業人員已近萬人。炕頭石獅、鎮宅石牛、古今人物、飛禽異獸、穿廊挑檐、雕花大門、圓桌鼓登、門墩抱鼓、石牌坊、石碑樓,造型美觀,形象逼真,種類齊全,花樣繁多。不僅暢銷省內外,而且遠銷美國、日本和東南亞各國。年創收1200萬元,成為本縣又一支柱産業。
境內野生動物100多種,飼養動物16類50多個品種,主要有佳米驢、雜交牛、內八豬、山羊、細毛羊、小尾寒羊、毛兔等。皮、毛、絨、蛋、奶、肉等産品,不僅可以滿足本縣人民生活需求,同時遠銷海外。
本縣還盛産甘草、遠志、茵陳、麻黃等百餘種野生中藥材。
礦産資源,已經探明有儲量豐富的優質鈉????,????層覆蓋接連面積240多平方公裏,儲藏總量約1.3萬億噸—1.8萬億噸,????層厚度達129米—148米,占全國????礦資源的15%—17%,氯化鈉含量高達83%—98.8%,開採前景十分可觀。
綏德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地方風味小吃有千層油旋、羊雜碎(燴)、黑粉、鹵雞、雜面、抿莢、油糕、麻湯飯、黃酒(米酒)等二十餘種,深受廣大顧客的青睞。 |
|
- lat.: Tuy Đc
|
|
綏德 |
|
|
|
綏德縣醫院 | 綏德縣中醫院 | 綏德縣????務管理局 | 綏德縣衛生防疫站 | 綏德縣婦幼保健院 | 綏德縣薛傢峁鎮郭傢溝 | 綏德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試行) | |
|
|
四十鋪鎮 | 河底鄉 | 吉鎮鎮 | 韭園溝鄉 | 田莊鎮 | 薛傢峁鎮 | 崔傢灣鎮 | 棗林坪鎮 | 義合鎮 | 薛傢河鎮 | 石傢灣鎮 | 辛店鄉 | 白傢礆鄉 | 中角鄉 | 馬傢川鄉 | 趙傢砭鄉 | 滿堂川鄉 | 張傢砭鄉 | 名州鎮 | 定仙墕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