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院校 : 中国 > 新疆 >阿拉尔市 >阿拉尔市区 > 塔里木大学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塔里木大学投诉电话阿拉尔旅游投诉电话:0997-2121600
  新疆旅游投诉电话:0991—883190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塔里木大学位于南疆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原名是塔里木农垦大学,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生前一直兼任学校名誉校长,并题写校名。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现由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弘扬兵团精神,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文、法、理、工、经、管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校园面积2500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教职工816人,其中专任教师42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10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10人,各类学生达10000人。图书馆藏书60万册,各类期刊1200多种,校园局域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塔里木大学现有8个学院,2个硕士学位专业点,专业涉及7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24个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25门精品课程、20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建立了兵团南疆干部培训中心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130多项省部级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获得科技成果55项,发表论文近30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6部。学校科研人员培育的新品种“新梨七号”等科技成果已经在省内外推广,“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研究”、“胡杨生态研究”、“长绒棉品种培育及高产优质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西域文化研究”等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课题已取得进展并获多项成果。
  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学术交流,特别是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对口支援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与南疆各地州和兵团农牧团场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学校先后选派20多名科技副县(团)长到地方和团场挂职。在科技咨询、推广方面,派出教师和学生社会实践参与达5000余人次,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为新疆和兵团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20000多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自治区和兵团的专业技术、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骨干,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评价好。社会普遍认毕业生质朴、能吃苦、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据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统计公布,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三年排在自治区高校的前三位,2003年在自治区本科院校位居第一。
  在新的世纪,塔里木大学将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社会有效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新疆南部,面向兵团和自治区、面向生产、科研、管理、服务第一线、面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努力构建一个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专业种类多样、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科教兴新”、“科教兴兵团”提供有效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按照“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适应性强、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思路,“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开放式、综合型办学模式,立志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应用型、创业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使塔里木大学成为兵团和自治区在南疆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发展科技文化事业的重要基地。
学校简介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为了适应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和开发塔里木垦区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他亲笔题写了校名,生前一直任名誉校长。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
  学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和抗大作风,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和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胡杨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校园面积257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教职工968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教授、副教授17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296人,各类学生1万多人。图书馆藏书84万册,另有电子图书17万种,各类期刊1500多种,校园局域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联接。编辑出版的《塔里木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塔里木大学现有10个学院,6个硕士学位专业点,33个本科专业,专业涉及6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34个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学科、50门重点建设课程、6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立了兵团南疆干部培训中心、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棉花研究所、园艺研究所、甘草研究所和西域文化研究所。“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0多项,其中94项省部级课题,973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项,共获得科技成果32项,发表论文近2000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2部。学校科研人员培育的新品种“新梨七号”等科技成果已经在省内外推广,“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研究”、“胡杨生态研究”、“长绒棉品种培育及高产优质理论与技术研究”和“西域文化研究”等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课题已取得进展并获得多项成果。
  学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学术交流,特别是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的对口支援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美国塔尔顿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南疆各地州和兵团农牧团场紧密联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学校先后选派20多名科技副县(团)长到地方和团场挂职。在科技咨询、推广方面,派出教师和学生实习参与科技服务达5000多人次,培训各类人员2万多人次,为自治区和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自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毕业生2万多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自治区和兵团的专业技术、科学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骨干,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评价好。社会普遍认为毕业生质朴、能吃苦、动手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据自治区人事厅、教育厅统计公布,该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七年排在自治区高校的前三位,2003年和2005年在自治区本科院校位居第一,彰显了“沙漠学府用胡杨精神育人,塔河明珠为兴疆固边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2007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结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兵团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按照“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教育部“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实施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工程。以高校对口支援为契机,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辐射西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办学水平一流,优势学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特色学科国际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历史沿革
  塔里木大学是为了适应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和开发塔里木的需要,在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将军的倡导和关怀下,于1958年创建。学校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王震将军亲笔题写了校名并兼任名誉校长。学校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占地2570亩,原是农业部的直属院校,也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目前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
  1958年9月29日,农一师党委研究决定在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垦区建立一所农业院校,并定名为塔里木河农业大学。当时师党委决定由师直干部队的孟昭章、张长平等十位同志组成建校筹备领导小组。1958年10月15日,学校正式成立,规格为县团级,性质为半耕半读,归农一师领导。农一师师长林海清同志兼任校长,孟昭章同志任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1959年3月,农一师党委任命师政治部主任马增智同志兼任学校党委书记。1959年4月,调原农一师胜利二场场长王三同志任校党委副书记,并由生产建设兵团任命为副校长。
  1960年3月底,当时的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同志来校视察,提议把农业大学改为农垦大学,并亲笔题写了“塔里木农垦大学”校名。
  1960年4月,兵团党委向自治区党委呈文,提请将原农一师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更名为塔里木河农垦大学。1960年6月17日,自治区党委批复“……同意将原塔里木河农业大学逐步扩大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并命名为塔里木农垦大学。目前,该校可分设中专部和大专部……”。
  1961年4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命令:“农一师塔里木河农业大学改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农垦大学”,仍归农一师管理。马增智同志任校党委第一书记,王三同志任校党委第二书记,并主持日常工作。1961年11月13日,兵团党委调任原农一师14场政委钟生哲同志为校党委副书记,1962年3月5日正式选举为校党委第二书记。
  1962年10月,国家农业部决定塔里木农垦大学划归兵团领导,规格上升为旅级,由农一师代管。1965年,兵团党委任命农一师副政委肖有恩同志兼任塔里木农垦大学党委书记。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成立了以钟生哲同志为组长的9人文革领导小组,同年8月,原文革领导小组被迫解散。1966年12月16日,农一师党委调任14场政委胡泰昌同志为校党委副书记。1968年10月28日,农一师临时党委批复塔里木农垦大学成立“革命委员会”,由李福民等五人组成。1969年4月26日,农一师党委决定撤销塔里木农垦大学建制,原校址改为农一师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校教师除少部分留在学习班外,大部分被分配到塔里木河南岸各团场参加劳动。
  1975年5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巴楚县成立南疆农学院,1975年12月13日,阿克苏地委决定在原塔里木农垦大学校址成立南疆农学院塔里木教学点,规格为县级,并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即普通班)。阿克苏地委任命刘开元同志和陈子翔同志为教学点党委副书记。
  1976年8月26日,自治区党委发布新党字[76]38号文件,决定撤销南疆农学院塔里木教学点,恢复塔里木农垦大学,由阿克苏地区领导。1976年11月阿克苏地委任命郭新志同志为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苏来曼·达吾提同志为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77年8月13日中央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废止选送学员的做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我校于1978年3月10日举行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即77届)统招大学生开学典礼。
  1978年12月28日,教育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塔里木农垦大学为普通高等农业院校。1979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对学校的机构进行了调整,重新配备了党委领导班子,任命阿克苏地委副书记杨格兼任塔里木农垦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何平、黄生为校党委副书记,雷家騋、陈子翔为副校长。同年10月,学校升格为地(州)级,属自治区领导。1982年1月自治区教育厅发文(新教高字[1982]01号)公布我校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1982年6月,国家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学校又划归兵团领导。1983年12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任命顾力为塔里木农垦大学党委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984年7月兵团党委任命熊牧、黄宽礼、顾振权为副校长。1988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任命黄宽礼为校党委书记,顾振权为校长兼校党委副书记,忻礼康为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曹道德、李世和、阿不都热合曼·肉苏理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1992年2月,兵团任命陈顺良为校党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94年3月兵团党委任命买买提·祖农为副校长,1994年5月,兵团党委任命李新明为校党委副书记,陈创夫为副校长。1997年12月,兵团党委任命郑连真为校党委副书记。2000年10月兵团党委任命李新明为校长、校党委副书记,王合理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1年2月兵团党委任命王选东为校党委副书记。2001年8月兵团党委任命李新明为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命员臻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2年8月兵团党委任命孙庆桥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5年8月兵团党委任命依明·阿不利孜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2005年8月兵团党委任命周承早为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1983年6月,原农牧渔业部决定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塔里木农垦大学实行农牧渔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以部为主的领导体制。从此,学校成为农牧渔业部部属院校,经费由部里统一划拨,日常事务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代管。
  1999年底,国务院决定中央部委所属院校全部划归地方管理,从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学校由兵团直接管理,教育经费由中央财政下拨。
  从1958年建校到文革前,塔里木农垦大学有农学、蚕桑两个本科专业,并有财会、水利、农机、园林、畜牧、土肥、果树等专科专业,共有9届43个毕业班。文革开始,学校解散,教师下放。
  1975年12月13日,阿克苏地委决定并报请自治区党委审批,在原塔里木农垦大学校址成立南疆农学院塔里木教学点,设农学系、农田水利工程系、农业机械系、畜牧兽医系。1976年3月开始招收第一期109名工农兵学员。同年10月又招收第二期学员116名,到1977年底共招收农学、水利、果树、农机、畜牧等5个专业8个普通班。
  1977年底,全国恢复高考,自治区给我校下达了203名招生计划,招收农学、农田水利、畜牧、果林四个本科专业,1978年3月10日举行了开学典礼。到1998年建校四十周年,学校已有到8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有农学系、园林系、畜牧兽医系、农业工程系、水利系、基础课部、生物基础课部、马列教研室、体育教研室等9个处级教学机构,共有20届209个本专科毕业班。
  1998年6月,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把教学单位按照大学科重组,成立了植物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科学系、公共课部、成人教育学院。1999年9月,学校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7月撤消人文系和公共课部,成立文理学院。2003年9月成立了信息工程学院和经济与管理学院。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法学、工商管理、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动植物检疫、汉语言、应用化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29个本科专业及34个专科专业。
  我校现有在校普通本专科生近万人,教职工968名 ,专任教师570名,教授、副教授178名,校园面积2570亩,学校拥有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20多名。学校图书馆藏书84万余册,另有17种电子图书。编辑出版了《塔里木大学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十五”以来,学校出版的著作和教材52部,取得自治区教学成果奖5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9项,获得科研成果32项,发表论文近1799篇。学校还承担着科技扶贫项目,先后选派科技副县长、副团长,投入科技服务和扶贫的人员达5000余人次。
  塔里木大学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在风雨中不断壮大,为新疆兵团和地方培养了2万多名各类专业人才。据调查,这些毕业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成为各条战线的管理和业务骨干,不少毕业生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和各种奖励、荣誉称号,还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国内的硕士、博士学位。因为毕业生质朴、能吃苦、动手能力强,受到社会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塔里木大学经过近五十年的努力奋斗,发扬南泥湾精神和抗大作风,弘扬兵团精神,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育人,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校风。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为主,地域特色鲜明,农、理、工、文、管、法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z
包含词
塔里木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