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江蘇華西集團公司標志
江蘇華西集團公司,是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全國先進鄉鎮企業、全國文明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科技工業園、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等。從70年代開始,華西人從無到有辦工業,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後,不斷解放思想,加快發展步伐,堅持合作經濟為主體。1994年組建華西集團公司,現下屬8大公司、固定資産超60億元。2004年,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2005年,要實現銷售收入300億。目前,集團公司現有職工2.5萬人,其中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000多人,大多數企業已從國外引進了當今世界一流的生産設備,所生産的面料、西服、化纖、針織染整、綫材、熱帶、法蘭等係列産品,現已發展到1000多個品種,10000多個規格,並遠銷亞、歐、美洲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並且,還創造出馳名國內外的“華西村”牌和“仁寶”牌係列名牌産品。同時,“華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傢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傢新聞媒體稱其為“中國農村第一股”。 |
|
股票名稱:華西村
股票代碼:000936
交易地點:深圳證券交易所
上市時間:1999年 |
|
總結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概括地說,是體現在他們重實質不重模式,較好地做到了四個方面的結合(如下):
1.新與舊的結合
塔的形式是舊的,但華西人在舊形式下建造的卻是高達98米、7級17層的中國獨有的金頂賓館,它不但是為華西村年産數百萬元利潤的聚寶盆,同時還表達出華西人步步嚮上、欣欣嚮榮的豪邁精神。華西村地處華東,數百年來,錫劇、滬劇、評彈、黃梅戲在華西大行其道。華西村藝術團利用這些舊形式改編創作了《華西的橋》、《唱華西》等麯目,歌唱華西的好人好事,贊美艱苦奮鬥帶來的巨大變化,增添着華西人建設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的結合
華西村重視對有貢獻者的物質鼓勵,並以優惠待遇歡迎外地人才到華西創業。為鼓勵華西人養成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美德,華西村對每一戶出現老壽星的家庭都給以重奬。2000年,一次性為一傢百歲老人戶奬勵30餘萬元。華西村還重視從精神上提高村民積極嚮上的風貌。華西村每周有一次村民大會,每次參加的人都有80%以上,通過村民大會嚮村民介紹村裏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情況。華西村重視利用現代媒體擴大在國內外的影響,並反過來以這種影響教育村民。兩年前香港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名為《竜情三地》的電視片,介紹了中國臺灣、香港、大陸三地的農村狀況,華西村在片中被作為大陸的代表。通過比較,使華西人認識到,還是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的路是走對了。華西村還把自己的村名和吳仁寶的名字作為産品品牌,其目的是自加壓力,鞭策華西人衹能搞好,不能搞壞。
3.宣教內容與村民水平的結合
針對大多數村民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華西村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與村民們耳熟能詳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舊話新解,賦予其以全新的意義。比如,團结協作精神的意義不大為村民重視,村裏則利用西遊記的塑像告訴人們,衹有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才能剋服睏難,"早成正果"。又比如,通過八仙過海的生動場景昭示人們,要積極競賽,各顯神通,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 在當今中國農村,許多村口的墻壁上刷着搞好計劃生育,禁止偷盜、砍伐山林的標語口號。在華西村,則是巨幅語錄牌代替了墻上的標語。華西村的領頭人----村黨委書記吳仁寶的語錄與總書記江澤民的語錄並排矗立。語錄告誡幹部們既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又要與人民群衆保持一致;勸說人們"傢有黃金萬兩,一日不過三餐,住房獨占鰲頭,也衹睡一個人的位置"。這是不是有點個人崇拜的嫌疑呢?曾幾何時,在中華大地上泛濫成災的語錄成了個人崇拜的象徵。那時的個人崇拜,是崇拜者以被崇拜者的思想為思想,是把語錄作為了任何時空均可適用的“銳利武”。應該說,富於哲理、給人啓迪的語錄是相沿已久的勸誡方式,它符合農民群衆非常重視有威望的個人或機構的言論的實際,衹要適度,是可以起到潛移默化、日久見功的作用的。
4.嚴肅緊張與生動活潑的結合
曾聽在華西村做工的外地人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兩個夥伴從樹上偷摘了八個枇杷,被發現後先後被所屬工程隊和村委會罰款1200元。說到這件往事時,這位工人仍存有不滿。巧的是,在村委會介紹情況時,也把這事當作一個案例。他們的看法是,對違反規定的工人而言,痛苦是肯定有的,但效果也是明顯的。事實也是這樣,在重罰之下,見不到二流子、乞丐這類不三不四的人,華西村展現給人的,是衛生、整潔、安全、有序。但在另一方面,華西村又是輕鬆的。入夜,華西金塔下音樂悠揚,小吃飄香,許多外地的打工哥、打工妹聚集在這裏,說笑,散步,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氣氛。 華西村在提高物質文明水平的同時,也致力於提高精神文明的水平。在內容上,他們重點抓了理想信念和社會公德教育。在方式方法上,他們采取了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步驟。從效果看,他們的經驗是較為可行的。這當然不是說華西村的一切都是完美的。國傢政協主席李瑞環在考察了華西村後說,華西村是"亦土亦洋,亦城亦鄉"。這一評價,準確地把握了華西村嚮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進化的趨勢。 |
|
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稱的江蘇華西村農民旅遊團日前走進臺灣,引起了不小轟動。首輪三批約500名華西農民,在飽覽了寶島秀麗風光、體驗了臺灣民族風情之後,滿意而歸。
江蘇省中旅的總經理楊奇竜作為總領隊,全程陪同華西農民赴臺遊首發團的150位成員。他告訴筆者,此次華西農民赴臺遊的最大特點就是規格高,綫路獨特,影響力大。 華西人無論是到101大樓,還是到故宮博物院等景點,到處都可以見到臺灣同胞挂出的歡迎標語。每到一處,不管是賓館還是景區,上到總經理,下到員工,都在門口列隊歡迎。 江蘇省中旅特別為華西村的農民們設計了深度五日遊的産品,重點遊覽包括臺北、阿裏山、日月潭等臺灣主要景區。值得一提的是,臺北有一條街與“華西村”同名,因此綫路中特意安排了遊覽臺北“華西街”。楊奇竜還透露,為確保旅途過程中服務能夠盡可能細緻、周到,江蘇省中旅同時為首發團150人配備了4名最優秀的領隊。而為了保證這150人能夠整體出行,省中旅也和東方航空公司進行協商,最終實現整體出行。 這次赴臺灣旅遊,還讓華西村和臺灣南投縣美食協會建立了聯繫,華西村8月份準備派40多名廚師去臺灣做餐飲交流,同時邀請臺灣餐飲業來華西村進行美食展示。 江蘇省旅遊局副巡視員唐建國表示,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典範的華西村,農民生活富裕,而且華西旅行社也是全國百強社、華西村本身就是鄉村旅遊示範點,做旅遊産業有深厚的基礎。臺灣作為新近開放的旅遊目的地對華西人産生了較強的吸引力,前後將組織1000餘名村民遊臺灣,這是繼江蘇開展萬人遊臺灣活動以來掀起的又一股熱潮,必將進一步帶動更多的人赴臺旅遊。 據不完全統計,江蘇蘇南農民出遊大約已占到出遊總比例的1/3。唐建國認為,農民旅遊是農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鼓勵農民出遊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人數和潛力而言,農民旅遊市場巨大,大力開發農村旅遊市場,對旅遊業和農民而言,其實是一個“雙贏”的策略。要想讓富裕起來的農民出遊不再難,除了引導城裏的旅行社轉變理念、搶抓商機,重點在於多開發適合農民消費的旅遊産品,讓廣大農民享受“貨真價實”的旅遊服務。 |
|
“既富口袋,又富腦袋”。1961年建村,那時年分配水平衹有五六十元,社員“吃糧靠集體,用錢靠自己”,地薄、隊窮、人心散。如今村民住大房子,開小車子,房子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村裏有小轎車400多輛,村民存款少的有50多萬元,多的有500多萬元,攝像機、等離子彩電、中央空調等各種高檔用品成為尋常之物,傢傢有人出國旅遊過。華西村人富了“口袋”,不忘富“腦袋”。
“六愛”: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成立了別具一格的“精神文明開發公司”,每周村民開大會,每季黨員開大會,書場、劇場、溜冰場等各種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
“不怕群衆不聽話,就怕幹部不聽群衆話;不怕群衆不聽話,就怕幹部說錯話”。華西村的幹部堅持有事同群衆商量,群衆盼望的,馬上就辦,而且一定要辦好,群衆暫時不理解的,加強溝通引導,等群衆思想覺悟了再去辦。個別人做錯了事,也交給群衆討論,由群衆來評議。華西村的幹部一是堅持勤奮學習,二是傾聽群衆呼聲。“老百姓是最講良心的,幹部為他們做了好事,他們會記住。幹部虧待了他們,他們也記住。他們記住的不是你個人,而是共産黨,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都同黨的威望緊密相連。”
“量纔錄用,育纔待用,外纔我用,以纔生財”。華西村先後舉辦了英語、紡織、冶金、管理大專班,與國內10多傢大專院校建立了紡織、冶金和“三農”研究所。吸引了2000多名大中專畢業生前來創業,外貿公司90%員工為大學畢業生,與美、日、韓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做起網上生意。華西旅行社連續4年躋身“全國百強旅行社”,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百萬人次。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衹有少數人富也不是社會主義,一村富了不算富,先富必須帶後富”。華西村先後為20多個省、自治區舉辦了100多期基層幹部培訓班,直接培訓1萬多人,帶動了10萬人脫貧致富。2001年以來,先後有15個周邊村加入華西村,為周邊村直接和間接解决了1萬多人就業,老人按月領養老金,如今還在全村境內開通了兩路公交車,有1000多戶村民喜遷新居。 |
|
華西村有名的景點有80多處,華西金塔是它的標志性建築,七級十七層,高98米。
華西建村初,是偏處一隅,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小村落。六、七十年代,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改變生産面貌,奪得糧食連年高産,吸引着市內外、省內外衆多的參觀者。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它堅持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和旖旎的江南田園風光吸引了來自五大洲的朋友, 已有109個國傢和地區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 1994年參觀華西的國內外賓客達80多萬次。
村頭粉墻照壁,後為廣場。廣場上數十旗桿,飄揚着各種圖案的彩旗,這是華西實業公司所屬工業的標志,顯示出它的經濟實力,産值數十億,産品遠銷國外。西側為出入華西村主道,千米大道,華西雙橋,以及微縮建成的“南京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江陰長江大橋”,宛若巨竜,名“竜廊”。內設商業樓廊,有商場、劇院、會場、餐廳。大會堂富麗堂皇,不時嚮遊人介紹華西情況;大餐廳可容千人同時用餐,村頭村尾,有萬米長廊貫通。
農村住宅是一色馬賽剋裝飾的多層別墅樓。每個家庭都擁有三間三層別墅樓,水電氣俱全。內有客廳、臥室、餐室、浴室、車庫、庭院。30%農戶擁有轎車。宅區緑草成茵,花木似錦。遊人可隨導遊進入農傢作客。南苑賓館,如農傢莊院,粉墻、青瓦、小橋、緑樹,都有長廊貫通,一派鄉土氣息。
農民公園內有“鵲橋相會、三顧茅廬、桃園結義、劉備點將、十二生肖”等塑像景點。鵲橋周圍有五條牛,池中浮鰐魚,以示居安思危。磚窯洞,是華西村過去的燒窯製磚處,窯中置圓形會議室。壁畫有“毛主席住窯洞”、“薛平貴回窯”等,這是村幹部的會議室,以示富了不忘過去。公園圍繞“竜嘯池”,建有“花甲亭、古稀亭、喜耋亭、慶耄亭、期頤亭”。華西人年屆八十壽,即在“喜耋亭”設宴慶祝。到“期頤亭”便戛然而止,必須從原路返回,寓意“返老回童”。
柬埔寨國傢元首西哈努剋親王和夫人莫尼剋公主也在此流連駐足,國務院李鵬總理在此揮筆題詞。自1985年起華西村調整産業結構增加對第三産業的投入。1989年7月,擁有250套中高檔客房的南院賓館被批準為省旅遊局的定點飯店。為讓外賓體驗華西農傢生活,早在1986年起,南院賓館即應省旅遊局和外賓的要求,開放150個家庭接待外賓。
村民們用傳統的餛飩、團子、方糕、粽子和土婆魚燉蛋,韭菜炒蠃絲肉等農傢分味的食品熱情相待,外賓視華西村為理想的度假村。1992年8月,日本近畿洋大學508名訪華團成員住進了97戶農傢,當了一夜“華西人”後,發出贊嘆:“中國農村比過去大大開放了”。華西已成為國內外人士認識中國農村的窗口。 |
|
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考查報告
千百年來,從中國農村裏衹走出去過零星的暴發戶,一個區域的整體富裕則是從未有過的事。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中國絶大多當數農民終於告別了饑寒的威脅,日益走上了小康之路。更有些地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堅持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典型的如江蘇的華西村、北京的韓村河村、河南的南街村等等。這類明星村的共同特徵是,都有一個願意幫助群衆集體致富、團结有效率的黨支部和村委會,都有一個目光長遠且有威望的領頭人,都拋棄了單一的農業經營,有一個或幾個具有相當規模的竜頭産業。在物質方面得到較好滿足的同時,這些村莊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積纍了什麽樣的經驗?帶着這些問題,我參加了北京大學研究生赴華西村學習考察團,用一周的時間,對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情況進行瞭瞭解。
華西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組建的,現有380戶人傢、1500多人。70年代,華西村開了間小五金廠,從此衝破單一農業經濟,走上了農副工綜合發展之路。1995年,該村為中國鄉鎮企業最大經營規模第三名,最高利稅總額第一名。目前全村95%以上的勞動力投入了工業生産。村民收入來源有基本工資、超産增效奬金和公共福利。村裏沒有一個暴發戶,也沒有一個貧睏戶。
黨支部和村委會是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者,村裏保持着"一套班子、幾塊牌子"的組織結構,下屬"精神文明開發公司"負責具體策劃實施。華西村黨支部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由來已久。華西村是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運動的典型,當年的不少模範人物,今天仍在村領導班子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現今起着精神文明宣傳教育作用的設施多是在八、九十年代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陸續建造的。這些設施主要包括:展現創業歷程的華西之路農民公園;貫通全村、彩繪畫棟的萬米長廊;作為華西村象徵建築的華西金塔;功能齊全的體育?⒂熬繚海懷瀆旃縝櫚氖瀾綣埃幌繽療⑴ê竦幕饕帳跬牛壞鵲取U廡┥枋┘忍逑至似嬗氪蟮腬"天下第一村"的氣勢,又兼顧了教育與實用的功能。如華西之路農民公園既是村史教育基地,同時也是休憩場所;多少年來在農民心目中視為神聖之物的寶塔,現在成了華西人接待親朋、飲食購物娛樂的賓館;而匯集了各國代表性建築的世界公園,則不僅是衹供觀賞的建築模型,還是可以休閑度假的好去處。所有這些,都體現出華西人講求實際、不務浮華的農民的智慧。
總結華西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經驗,概括地說,是體現在他們重實質不重模式,較好地做到了四個方面的結合:
1.新與舊的結合
塔的形式是舊的,但華西人在舊形式下建造的卻是高達98米、7級17層的中國獨有的金頂賓館,它不但是為華西村年産數百萬元利潤的聚寶盆,同時還表達出華西人步步嚮上、欣欣嚮榮的豪邁精神。華西村地處華東,數百年來,錫劇、滬劇、評彈、黃梅戲在華西大行其道。華西村藝術團利用這些舊形式改編創作了《華西的橋》、《唱華西》等麯目,歌唱華西的好人好事,贊美艱苦奮鬥帶來的巨大變化,增添着華西人建設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的結合
華西村重視對有貢獻者的物質鼓勵,並以優惠待遇歡迎外地人才到華西創業。為鼓勵華西人養成孝敬晚輩、尊老愛幼的美德,華西村對每一戶出現老壽星的家庭都給以重奬。2000年,一次性為一傢百歲老人戶奬勵30餘萬元。華西村還重視從精神上提高村民積極嚮上的風貌。華西村每周有一次村民大會,每次參加的人都有80%以上,通過村民大會嚮村民介紹村裏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情況。華西村重視利用現代媒體擴大在國內外的影響,並反過來以這種影響教育村民。兩年前香港電視臺拍攝了一部名為《竜情三地》的電視片,介紹了中國臺灣、香港、大陸三地的農村狀況,華西村在片中被作為大陸的代表。通過比較 |
|
- : Huaxi Village
|
|
| 華西 |
|
| 經濟 | 純淨水 | 礦泉水 | 致富 | 時代先鋒 | 上市公司 | 天下第一村 | 藝術團 | | 建築 | 摩天樓 | 大樓 | |
|
|
| 紅華西村 | 新華西村 | 空中華西村 | | 華西村特色藝術團 | 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