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陝西 >寶雞 > 扶風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10324
概況
  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部湋河流域。西漢時此地為京官右扶風的封地,唐時藉漢官名作縣名沿用至今。面積720平方千米。轄9鎮2鄉,169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人口42.8萬。扶風縣轄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傢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太白鄉。
  縣人民政府住所地城關鎮,郵政編碼:722200,電話區號:0917.
自然
  地勢:北高南低,以黃土高原為主。地形可分為三部分:北部為山區;中部為高原 區,是本縣主要農耕區;南部平原區為糧棉高産區。縣城海拔590米。
  氣候:屬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4℃,極端最高氣溫42.7℃,極端最低氣溫—1 9.5℃,年均降水量592毫米,無霜期209天。夏多暴雨,間有伏旱,晚霜凍易使小麥受害。
  河流:境內有渭河、瑋河、漆水河、 美水河,七星河等8條河流,屬渭河水係。
  礦藏:主要有青色碳酸鈣、大理石、沙卵石等。
經濟
  耕地4.92萬公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次為高粱、𠔌子、豆類。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煙次之。是我省麥、棉主要産區之一。扶風縣是農業大縣,是國傢確定的糧食生産大縣和陝西省糧食、油菜、生豬、蘋果、辣椒、秦川牛等生産基地。建成“噸糧田”1 0133公頃,水果總面積7333公頃,蔬菜面積1067公頃,辣椒2800公頃。縣北有天然林400餘畝,以山楊、櫟類為主。經濟林有蘋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種植藥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黃,黃芪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防風、黃苓、蒼術、柴鬍、地榆、酸棗、山楂等。大傢畜有牛、馬、騾、驢。“秦川牛”、“關中驢”廣泛分佈於高原和平原鄉鎮。有野兔、錦雞等野生鳥獸10多種。工業有農機、電機、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廠。
古跡
  周原遺址位於縣城北9千米處,是西周古京都之遺址,以“青銅器之鄉”而聞名中外。法門寺在縣北法門鎮,相傳始建於東漢,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寺內有1 3層8棱寶塔1座,高48米,1981年倒塌,1986年在清理塔基時,發現了已有1700年歷史的“地下寶庫”,內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捨利和大批珍貴文物。這一重大發現立即引起多方重視,不僅修復原塔,並擴建成法門寺博物館。現在法門寺已成為陝西西綫旅遊竜頭和世界聞名的佛教聖地。還有隋文帝泰陵、東漢班固墓、扶風城隍廟、唐代楊珣碑、楊珣墓 、東漢馬援墓以及薑塬遺址、王傢臺遺址等6處遺址。
  法門寺合十捨利塔
行政區劃
  扶風縣轄9個鎮,2個鄉,包括城關鎮、天度鎮、午井鎮、絳帳鎮、段傢鎮、杏林鎮、召公鎮、法門鎮、南陽鎮、上宋鄉、太白鄉。
  城關鎮
  城關鎮地處扶風縣城鄉結合部,位於西寶公路北綫和扶絳公路、法湯二級公路交匯處,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人居中心。面積74平方公裏,耕地10.3萬畝,轄3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9.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8萬人。 城關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團结穩定的主題,堅持“工業強鎮,産業富鎮,科教興鎮”的總體目標和“秦川牛,設施蔬菜精品辣,勞務經濟,新區開發”的發展思路,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社會各項事業正處在上升期。以法門寺紙業為竜頭的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書寫紙、膠印書刊紙、瓦楞紙、高檔生活用紙等係列産品譽滿全國,多個産品填補了西北地區造紙行業上的空白。規劃實施的法門寺紙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4800萬元,新上日處理150噸鹼回收項目已經市縣立項批復;投資7899萬元,新建7000千瓦熱電聯産項目已形成可行性報告,建成後,可為周邊企業提供穩定、價廉的電力資源,降低境內企業的生産成本。建材、機械加工、化工冶煉、餐飲服務業的擴展壯大,帶動了鎮域經濟的發展。全鎮現有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4339戶,從業人員1.8萬人。2005年完成企業總産值9.8億元,實現利稅5597萬元。初步形成了基地規模化,産品緑色化,銷售品牌化的特色農業。全鎮設施蔬菜達1170畝,秦川牛存欄3300頭,設施養雞5萬衹,奶牛存欄1000頭,辣椒種植2萬畝,勞務輸出19730人,形成了多渠道,全方面增加農民收入的格局。 全鎮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城鄉有綫電視、電話和中小學多媒體教學得到普及。鎮、村主幹道路硬化率達到100%,村級衛生所達到甲級標準。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已創建小康村26個,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小康鄉鎮”,2003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鄉鎮”。城關鎮文化悠久,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北五裏周秦坡有符秦安南將軍竇滔墓;西五裏有漢伏波將軍馬援墓;南臺村為漢史學家班固故居;東塬五裏南宮莊有周南宮適墓;東十裏案板、下河村有新石器時代姜氏城遺址;近代革命烈士彭修墓在西官村南;五郡村有新石器時代五郡溝遺址;王傢臺、唐傢河、秦村有新石器時代遺址群;竜泉村南有扶眉戰役舊址。
  城關鎮下轄徐傢河村、西官村、劉傢堡村、扶東村、苟傢廟村、下河村、案板村、小留村、費傢村、南宮村、牛傢村、後溝村、北街村、峪村村、南後峪村、殷傢莊村、扶乾村、伏波村、聶堡村、四傢堡村、南臺村、八岔村、新店村、雙樂、 原峪村、下原峪村、柳店村、秦村村、韋川村、黃甫村、五郡村、竜泉村、萬楊村、王傢臺村。
  天度鎮
  天度鎮位於縣城北部的喬山腳下,距縣城20公裏,南北長10.5公裏,東西寬4.5公裏,面積46平方公裏。全鎮轄10個村62個村民小組,21384人。扶天、天絳公路穿境而過,扶永公路相接,鎮村道路交錯成網,交通便利。全鎮地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階梯錯落,形成山、丘、川三種地形。土地面積5.4萬畝,其中可耕地面積31410畝。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以建設果業名鎮、畜牧大鎮、工業強鎮、文明新鎮為目標,大力調整産業結構,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全鎮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至2005年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0755萬元,固定資産投資23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28元。蘋果面積13485畝,蔬菜大棚發展到128個,秦川牛存欄2697頭,奶牛586頭,羊2380衹,雞5100衹,栽植辣椒3200畝。引進了年生産150萬噸水泥的冀東海德堡扶風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非公經濟組織37個,年産值20100萬元。隨着經濟的發展,鎮村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目前,鎮上連接各村的主幹路9條,長22.6公裏,全部達到了柏油化。建成了省級教育強鎮,全鎮共有初中1所,小學10所,幼兒園2個,在校學生3606人,教師194人。鎮上建有文化中心,各村有文化室,全鎮農民文化生活活躍。社會治安狀況良好,黨的建設不斷加強,先後被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平安鄉鎮”稱號。
  天度鎮下轄天度村、閆東村、齊橫村、下寨村、羊吉嶺村、晁留村、閆馬村、魯上村、鞏村村、永平村。
  午井鎮
  午井鎮位於縣城西南七公裏處,東與段傢鎮相連,南與眉縣接壤,西與岐山毗鄰,北與城關鎮相望。東西長約15公裏,南北寬約5公裏,面積5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9萬畝。全鎮轄16個行政村,116個村民小組,9230戶,36681人,是扶風縣八大古鎮之一,以北宋淳化年間理學家張載在賢山寺講學,提倡井田而得名。西(安)——寶(雞)渭北南環綫和扶(風)——常(興)公路在鎮內交匯,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來,鎮上堅持“農業立鎮”,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産,改善品質,增加效益”的發展思路,建設優質糧基地3萬畝,實現定單收購3萬畝,實施夏玉米“雙百示範工程”面積1.5萬畝;同時,藉中央惠農政策的強勁東風,積極實施農發工程,維修襯砌渠道40公裏;走科技興農之路,改善小麥品質,發展種子田2萬畝,小麥種子統繁統供達到了100%,促進了農業良性發展。全鎮糧食總産逐年遞增,人均占有糧食915公斤,為扶風的産糧大鎮。主導農産品小麥、玉米,顆粒飽滿,品質優良,市場前景廣阔,具有無限商機。 隨着農業産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鎮形成“畜牧”和“勞務”兩大品牌産業。在畜牧業方面,堅持三個輪子一起轉,三張品牌一起打,建成縣內最大的仔豬繁育中心,實施“一村一品”戰略,建成養殖小區2個,養殖示範村8個,有力帶動了鎮域畜牧業蓬勃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一極。目前,全鎮秦川牛存欄6578頭,奶牛存欄832頭,籠養雞32萬衹,其中千衹以上養殖大戶160戶,生豬存欄1.2萬頭,其中10頭以上養殖戶80戶,羊存欄1490衹。在畜牧業的示範帶動下,其他特色産業遍地開花,碩果纍纍:蘋果面積達到2518畝,苗木花卉實現600畝,大中棚設施蔬菜突破800畝,澳洲青蘋覆蓋500畝,辣椒栽植常年穩定在2000畝左右,各自優勢突出,效益看好,年産值5000多萬元。在勞務方面,以鎮勞動保障事務所為依托,積極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外出打工掙錢闖天下,2005年共輸出勞務人員9250人,有組織輸出1181人,培訓外出務工人員362人,年可攬回勞務收入七千多萬元,成為全縣名副其實的勞務大鎮,也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
  午井鎮下轄午井村、賢官村、大官村、南官村、九傢村、原子頭村、南坡村、田傢河村、呂傢莊村、安上村、高望寺村、四戶村、強傢溝村、小寨村、料地村、竜蹄村。
  絳帳鎮
  絳帳鎮地處隴海沿綫,渭水之濱,總面積5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8373畝,人口48289人。轄17個行政村。絳帳以漢大夫馬融設帳講學而聞名遐爾,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繁榮,自古為關中西府工、商業重鎮。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充分發揮地理、交通、人力資源優勢,走工業強鎮之路,通過招商引資,改善基礎設施,優化投資環境,現有企業42戶,固定資産總值2.2億。一大批工業企業相對集中,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化工、紡織、機電為主的産業集群,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托絳帳火車站及境內的糧庫、石油公司油庫、寶雞峽倉庫等貨運物流設施,為絳帳成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堅持科教興鎮戰略,狠抓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初中升學率,高考升學率名列前茅,是省、市命名的教育強鎮。發展特色農業,利用鎮域氣候條件良好,土地平整、肥沃且毗鄰楊凌農業高科技開發區,依托楊凌的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發展現代化農業,走畜牧名鎮、苗木大鎮之路,渭河沿河經濟苗木基地已初具規模,秦川牛、奶牛、傢畜傢禽三張牌一起打。一個開放、文明、富裕、和諧的新絳帳已凸現而出。
  絳帳鎮下轄西街村、春光村、古水村、侯傢村、東西灣村、雙廟村、鄧傢村、營西村、營東村、灘上村、南仵村、柿坡村、牛倉村、羅傢村、董傢村、盧傢村、前進村。
  段傢鎮
  段傢鎮位於扶風縣中南部,地處扶風縣城與絳帳工業園區中間,距縣城7公裏,東與楊凌高科技示範區毗鄰,扶絳公路、法湯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信息靈通。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屬馮傢山、寶雞峽首灌區,寶雞峽一、二支渠橫穿東西,水利條件十分優越。鎮轄13個行政村,83個村民小組,2.4萬口人,轄區面積32.4平方公裏,耕地3.76萬畝,其中水澆地3.75萬畝。陝西省秦川牛繁育中心位於段傢鎮街道什字南200米處,境內有名揚海內外的宗教聖地大明寺,千年古剎青竜廟。
  以牛、豬、雞並舉的畜牧主導産業已形成規模化。在産業結構調整中,我們堅持“穩糧促經,以秦川牛、奶牛為主,豬、雞並舉”的發展思路,優化産業結構,積極推廣科學技術,從基礎服務入手,在特、優、精上實現突破,采取肉品加工項目帶動,全力培育優勢主導産業,逐步形成了畜牧産業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截止2005年底,全鎮秦川牛存欄2880頭,奶牛存 欄1380頭,生豬1.2萬頭,籠養雞40萬衹,發展養殖專業村5個,生豬屠宰企業2傢,牛肉深加工企業1傢,鮮奶收購點3個,雞蛋收購點13個。畜禽收入已成為群衆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之一,占平均純收入的40%以上。
  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得到全面改善。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水利條件是農村、農業發展的先决條件。段傢鎮堅持把“水、路、渠”的建設改造作為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首要工作來抓。充分利用地域人源優勢,緊切國傢扶持方向,千方百計爭資金,跑項目,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全面加強。截止2005年底,村村主桿道路實現沙石化,有望兩年內村級主桿道路80%以上實現柏油化。99.5%的耕地水利灌溉有了保障,全鎮1.4萬人用上幹淨的深層水。據統計,近三年,僅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鎮總投資超過1300萬元。
  優美的環境、優越的政策為企業投資營造樂土。純樸善良的段傢人民,用真誠的心,積極的行動,營造了優美整潔的衛生環境和誠信的人文環境,優越豐厚的政策扶持為企業投資、共同發展帶來了生機。近年來,吸引外來投資1670萬元,寶雞紅太陽肥業有限公司、戊寅緑色食品有限公司、三星鑄造廠、西河鋼木傢具廠等一大批私營企業已在段傢落戶,實現了産銷兩旺,共求發展的目標。
  段傢鎮下轄太白村、段傢村、大方村、西河村、東魏村、東官村、銀豆村、大同村、溝老村、𠔌傢村、昝樊村、辛李村、青竜村。
  杏林鎮
  杏林,相傳宋代醫傢石泰住此為人醫病,痊愈者栽杏樹為報,久之杏樹成林而得名。杏林鎮區位於扶風縣的東大門,距縣城15公裏,東與武功縣相連,南與楊凌示範區相臨,西接太白鄉,北連召公鎮。鎮區長寬均為6公裏,面積36平方公裏,占全縣總面積的4.8%。鎮人民政府駐杏林北大街145號。杏林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人傑地靈,古往今來,人才輩出。西漢名將馬援、馬超的故鄉就在杏林,現存的馬超嶺遺址、馬援射弓處遺址依然風韻猶在。西寶北綫、天絳公路在鎮區交會。全鎮有9個村,82個村民小組,26354人,耕地面積31546畝。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杏林鎮經濟社會發展駛入了快車道,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達到了1965.5元,創全縣之首。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形成了優質果、大棚菜、紅提葡萄、種子糧、秦川牛養殖、規模養豬六大主導産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鎮村組道路建設、移民搬遷工程、示範小學創建、人畜飲水等項目佳績不斷,捷報頻傳。特別是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試點工作,受到了省市縣的充分肯定。目前,鎮村班子堅強有力,全鎮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杏林鎮下轄杏林村、東坡村、馬席村、漳召村、湯房村、菊花村、史度村、召宅村、李傢村、西坡村。
  召公鎮
  召公鎮,又名“菊村”,因周朝時召公在此設壇講學而得名,是扶風縣五大鎮之一。與鹹陽地區的乾縣、武功縣毗鄰,自古就有“雞鳴一聲聽三縣”之美譽。全鎮轄15 個行政村,8083戶,34123人,總面積42平方公裏。鎮內交通便利,天絳公路與209省道旅遊專綫穿境而過,客商雲集,流通活躍。勤勞的召公人民承載着文明古鎮的文化美德,噴發着千年古甘棠的濃香,培育了享譽西北地區的鐵門加工、銷售市場,形成了以良種、糧食生産、蘋果辣椒栽植、畜牧養殖為骨幹的主導産業,全年糧食總産 噸,辣椒15噸,建成了以巨良面粉廠、官道𠔌原粉廠等股份私營企業為竜頭的農副産品加工産業鏈,發展壯大個體私營工商戶共270戶,率先在全市實現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標。2005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生産總值3.54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06元,全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召公已成為扶風縣東北部崛起的強鎮。
  召公鎮下轄召公村、新莊村、吳傢村、窪裏村、官道村、呂宅村、西張村、後董村、大陳村、大槐村、召光村、召首村、袁新村、聚糧村、靈護村、三頭村、作裏村。
  法門鎮
  法門鎮地處喬山腳下,距縣城北偏東城10公裏處,鎮名以鎮區中有法門寺而得名,是聞名中外的佛教聖地法門寺所在地,也是西周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現今交通非常便利,境內有法門至乾陵,法門至湯峪兩條二級汽車專用公路。
  法門鎮屬寶雞市馮傢山灌區,水利條件比較優越,盛産小麥、玉米、蘋果和辣椒。全鎮優質蘋果園7000多畝,年種植小麥8000多畝,特別是享譽海內外的“秦椒”,年種植面積2000多畝,是遠近聞名的辣椒之鄉。隨着農業産業結構的調整,該鎮已完全走出了以前單一的農業生産模式,糧、果、瓜、辣、蔬菜、秦川牛、奶牛、羊、豬、雞及農副産業加工銷售,齊頭並進,為興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法門寺是國傢4A級風景名勝區,法門鎮曾是西周都邑,有“青銅器之鄉”的美稱,境內出土的大量青銅文物曾赴日本、法國、美國等地展出,引起轟動。現建有周原博物館,並有西周宮殿遺址供人參觀。1987年法門寺地宮被發掘後,稀世珍寶佛指捨利的出現,使法門鎮再度名揚海外。為了加快法門鎮地區的對外開放步伐,寶雞市政府對法門鎮進行了重新規劃,扶風縣政府1998年成立了法門寺經濟園區管理委員會,實行開放式運行,封閉式管理。旅遊區占地2.5平方公裏,主要景點有周原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法門寺院,四面大佛宮等。
  法門鎮下轄美陽村、莊白村、姚傢村、雲塘村、齊村村、馬傢村、杜城村、官務村、寶塔村、三駕村、南佐村、均誼村、建和村、斜裏村、周傢村、杜傢村、雲嶺村、農林村、東橋村、劉傢村、黃堆村、永安村、西竜村、張傢村、馮傢村、趙傢村、墩底村。
  南陽鎮
  南陽鎮挾地勢條件,蘋果質量很高,加上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發展,蘋果産業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每年果農的收入不菲,由於果農熱心參與,該鎮業已初步形成一個完善的蘋果市場。
  南陽鎮下轄豐儀村、西權村、韓傢窯村、強傢村、章村村、坊村村、南陽村、魯馬村、候李村、閆村村。
  上宋鄉
  陝西省扶風縣上宋鄉,地處佛教聖地法門寺以南20公裏,距賢山寺1.5公裏。關中渭河平原的中心地帶。有12個行政村59個村民小組2.3萬人,總面積2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萬畝。
  上宋鄉交通便利,隴海鐵路、西寶高速、西寶中綫穿境而過,距西安、寶雞、西安鹹陽國際機場各100公裏,距西寶高速路、隴海鐵路常興站出口2.5公裏,絳帳站出口8公裏。
  上宋鄉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渭河流經我鄉南部,北有寶雞峽,南有渭惠渠,全鄉現有各類機井120餘眼,地下水資源藴藏豐富,是發展現代農業、工業的重要基地,鄉內道路筆直平坦,橫三條、竪七條道路全部沙石硬化。距絳帳變電站8公裏,電力資源供應十分充足。
  上宋鄉特色産業突出:獼猴桃、鮮桃、辣椒、籠養雞、蔬菜、糧食為全鄉主導産業,現有獼猴桃2000畝,鮮桃1500畝、辣椒1.2萬,籠養雞25萬衹,蔬菜3500畝,優質小麥玉米1.6萬畝,辣椒遠銷四川、湖北等地,獼猴桃遠銷廣州、海南、福建、港、澳等地,鮮桃遠銷西北五省。成為扶風雜果、籠養雞重要生産基地。鄉內冷庫8座,冷藏量達2400餘噸。
  上宋鄉工業企業發展迅速:全鄉工商企業已達428戶,主要工業産品以紡織、塑料化工、機械製造、色紙、紙箱、傳統製香為主,現有紡織企業6戶、化工企業4戶,機械製造6戶,年産值達3.5億元。
  上宋鄉文化活動豐富:有傳統的白草霧的竹馬、雲朵,西渠的麯子在西府享有盛名,至今流傳。全鄉有中學一所、小學13所,共有學生5000餘名。校捨建設於九十年代末,被市政府命名的農村示範小學8所。
  上宋鄉社會治安環境良好。近年來,無大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生,鄉上連續多年被省、市、縣評為治安模範先進單位,創建“平安扶風”先進單位,鄉風民風淳樸,人居環境和諧自然。全鄉1/4的村達到市縣“文明傢園”建設村標準。
  全鄉勞動力1.1萬人,富餘勞動力7000多人,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有80%的勞動力外出打工謀發展。2005年全鄉輸出5600人。
  近三年來,上宋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出臺了一係列優惠政策。上宋鄉人民熱誠歡迎國內外客商到扶風上宋投資合作發展。
  上宋鄉下轄上權村、牛蹄村、管傢村、柳傢村、西渠村、竜渠寺村、紅衛村、鳳鳴村、興無村、中坡村、東作村、遠將村。
  太白鄉
  太白鄉地處西寶北綫97公裏嚮北2公裏處,位於扶風縣城東8公裏,全鄉7個行政村,71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3425人,版圖面積336.7萬平方米,耕地面積33818畝,屬寶雞峽灌區,是全省優質糧、種子糧生産基地、省農業廳科技示範基地、寶雞市苗木科技示範基地、扶風縣苗木科技示範園區。2005年,全鄉工農業總産值7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3元。 三縱四橫的柏油路貫通全鄉,西寶北綫、法湯高速公路從鄉境內交叉而過,小渭河環繞全鄉,全鄉村村道路柏油化,村莊林網覆蓋化,長達4公裏鄉主幹路二太路近萬株杉樹緑蔭成行,成為太白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漢代史學家班固墓位於西寶北綫浪店村。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認真實施“良種大鄉,苗木名鄉,畜牧強鄉,勞務富鄉”戰略,建成了8000畝優質小麥良種和20000畝優質小麥基地。長命寺村2000畝元寶楓為主的40多個名優新特生態苗木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以二十裏鋪村為主的3000畝緑色蘋果基地、楊傢溝1000畝西紅柿基地、澇池岸村1000畝西甜瓜基地,實現了“一村一品”。畜牧業生産初步形成楊傢溝奶牛、浪店秦川牛示範養殖小區。兩個生豬屠宰竜頭企業的發展,激活了傳統生豬養殖業,全鄉生豬存欄6。5萬頭,全年嚮西安、寶雞、蘭州等地提供商品肉豬3萬餘頭。18個民營建築業催生帶動了勞務輸出産業,3800多人在外務工,農民工資性收入突破1200萬元。 鄉屬兩個骨幹企業扶風磷肥廠、扶風硫酸廠以技改促銷售,以銷售促生産,以生産促發展,吸引外資,引進技術,拓寬市場,年生産過磷酸鈣8000噸,稀土磷肥1200噸,硫酸13000噸。扶風磷肥廠被化工部命名為磷肥生産定點企業、陝西省全面質量技術監督局命名為“質量合格産品”,遠銷甘肅、寧夏等地。 社會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鄉一所中學、五所小學達到市級示範小學標準,農村電網改造完成98%,廣播電視傳輸網幹綫28公裏,有綫電視入戶860多戶,移動、聯通4個基站覆蓋全鄉。 三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2000年被市政府命名文化工作先進鄉,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鄉,2003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環境立縣,誠信扶風”先進單位,2005年被寶雞市政府命名為“教育強鄉”,2006年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文明傢園”創建標兵鄉。
  太白鄉下轄澇池岸村、長命寺村、三官廟村、浪店村、廿裏鋪村、良峪村、楊傢溝村。
扶風歷史名人大全
  1.馬援.東漢初年大將軍。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公元前14年生,公元49年卒。新莽末,為新城大尹(漢中太守),後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繼歸光武帝劉秀,參加攻滅隗囂的戰爭。漢建武11年任隴西太守,率軍擊破先零羌。建武17年任伏波將軍,封新息侯,後在進擊武陵“五溪蠻”時,病死軍中。
  曾在西北養馬,得專傢傳授,發展了相馬法,著有《銅馬相法》。馬援為扶風馬傢祖先,後世出過許多名人。馬騰、馬超、馬均等為其後裔。
  今扶風縣城關鎮伏波村有馬援墓。世界各地的馬傢後裔尋根問祖,還在扶風舉辦過馬氏宗親會
  2.班超 東漢名將。字仲升,扶風安陵(今扶風縣城關鎮南臺村)人,班固弟。32年生,102年卒。永平16年從竇固出擊北匈奴貴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攻殺派駐鄯善的人員,又廢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在西域的統治。章帝初,在疏勒等地堅守,從章和元年到永元6年,陸續平定莎車、龜茲等地貴族叛亂,並擊退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絲綢之路”的暢通。任西域都護,後封定遠侯。在西域活動達31年,永元14年回洛陽,病死。
  3.班固 .東漢文學家、史學家。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16歲入洛陽太學,博覽群書。父班彪曾著《史記後傳》百餘篇。父死承其業,續寫《史記後傳》,被人告發私改國史,入獄,弟班超為之辯白,始獲赦。後為蘭臺令史,與陳忠等寫成《世祖本紀》,遷為升郎、典校秘書,受命編寫《漢書》。章帝時任玄武司馬。建初4年隨將軍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作《燕然山銘》以記功。後因竇憲擅權被殺,受到牽連,死於獄中。《漢書》尚未完成的八“表”及《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完成。
  班固曾根據諸儒觀點整理成《白虎通義》,擅長作賦,有《兩都賦》、《終南山賦》等,後人集有《班蘭臺集》。
  今扶風境內沿西寶北綫公路傍邊的太白鄉浪店村有班固墓。
  4. 班勇 .東漢將領。字宜僚,扶風安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班超子。漢安帝時,匈奴貴族攻擾西域,他任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前往西域,與龜茲合兵擊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領導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進一步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著《西域記》,為《後漢書.西域傳》所依據
  5.竇憲 .東漢大臣。字伯度,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生年不詳,92年卒。妹為章帝皇后,章帝死,和帝即位,竇太後臨朝,他為侍中,操縱朝政。不久,任車騎將軍,永元元年率兵擊敗北匈奴,直追至燕山。後任大將軍,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多出其門,弟兄橫暴京師。4年,和帝與宦官鄭衆定議誅滅竇氏,他因而自殺。
  6.耿秉.東漢將領。字伯初,挾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生年不詳,91年卒。
  明帝時,任駙馬都尉。永平17年,與竇固率兵擊敗北匈奴。後任徵西將軍。永元元年與竇憲率兵擊敗北匈奴,封美陽侯。
  7.竇固 . 東漢將領。字孟孫,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西北)人。生年不詳,88年卒。漢明帝時,任奉車都尉,與騎都尉耿忠率兵一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至天山擊北匈奴呼衍王,追至蒲類海。又與耿秉等出玉門,擊敗北匈奴貴族在車師一帶的勢力。後歷任光祿勳、衛尉
  8.耿恭 .東漢將領。字伯宗,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明帝時,任戊己校尉。後駐西域疏勒城遭北匈奴圍攻,堅守不屈。建初元年,漢軍來援,率領堅持到最後的26人與援軍會合,且戰且行,奮戰三月,到玉門關時所部生還的僅13人。當時稱他“節過蘇武”。
  9.馬融 .東漢儒傢學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字寄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名將馬援從孫。79年生,166年卒。
  曾任效書郎、議朗、南郡太守等職。俊纔善文,以病免官後居傢講學。他常坐高堂,施絳紗為帳,前授先徒,後列女樂,對魏晉清談傢的破棄禮教有一定影響。馬融博通古文經籍,世稱“通儒”,他的學說綜合各傢,在儒傢發展史上帶有開創性的工作。經學著作多已佚失。
  今扶風縣絳帳鎮為其講學時設帳的地方,隴海鐵路有絳帳火車站.
  10.馬騰 .東漢末年將領。字漢壽,挾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漢靈帝末年,西部邊民叛亂,馬騰應募從軍,因戰功纍遷為徵西將軍。漢獻帝時,受曹操綏撫,為保衛關中立下汗馬功勞,入京師封為衛尉。後因其子馬超歸降劉備,為操所殺。葬於許昌石梁河畔,今許昌有馬騰墓。
  11.馬超 .三國時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字孟起,176年生,222年卒。挾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馬騰之子,東漢末年隨父起兵,後領馬騰部屬於涼州,人稱西涼馬超。魏建安16年率部攻曹操,在潼關為操所敗,還居涼州。後為楊阜等所逐,率兵依附張魯,繼歸劉備,任驃騎將軍,後被晉封邰鄉侯。
  12.馬鈞.三國時機械、發明傢。字德衡,扶風(今陝西興平東南)人。初在魏國作博士(學官),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3年(277—239)任給事中。
  自幼好學,設計出翻車(即後來的竜骨水車),是當時最先進的提水機械之一。改進織布機使工效提高4—5倍。還設計製造指南車,改進諸葛亮的連弩,創造攻城武器“輸轉發石機機。
  13.馬磷(換石字旁為王字旁) . 唐朝大將。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馬援後裔,721年生,777年卒。讀《漢書.馬援傳》,仗劍從戎,投安西(今吐魯番)節度使,15年屢建奇功,官至左右金吾衛將軍。
  天寶中,任鎮西節度使,率精兵三千赴鳳翔,唐肅宗委以東討叛軍重任,破叛軍於陝州一帶。寶應元年(762年)唐各路大軍與史朝義叛軍十萬之衆會戰洛陽。他身先士卒,率五百鐵騎三進三出敵陣,叛軍大敗潰逃。
  廣德二年,(764年),奉命防衛西北,與吐蕃、回訖進行了“鳳翔之戰”、“彬武之戰”、“潘原之戰”,使唐京畿免受侵擾。多次受到嘉奬,纍遷檢校左僕射知省事,進封扶風郡王。大歷12年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
  註:歷史上的扶風並非局限於現在的扶風縣,請參照下面的“沿革”欄目。
交通
  隴海鐵路、西寶高速路、西寶公路北綫橫貫東西,從南部過境。法湯高速路為遊覽法門寺和湯峪提供了很大方便。
建製沿革
  原始社會神農氏時期,縣屬姜氏國(部族)。
  黃帝時期,屬岐伯國(部落),後稷周國(部落)。
  堯舜時代,為周始祖棄的封地,屬後稷有邰氏。
  西周時,屬岐邑,為京畿。
  東周時,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內法門鎮始設美陽縣,揉𠔌鄉法禧村設邰縣,屬內史。
  西漢時,美陽縣、邰縣始歸雍國,後屬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歸右扶風轄領。新莽時屬扶風縣都尉大夫府。
  東漢時,美陽縣轄區未變。南部邰縣改為武功縣。
  三國時,美陽、武功縣治未變,歸扶風郡轄領。
  西晉時,美陽縣屬扶風國,武功縣屬始平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廢美陽縣。在今縣北部、岐山縣東北部設周城縣,美陽縣並入周城縣,治城在今周原遺址,歸平秦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撤武功縣,在武功縣治薑塬嘴設美陽縣,轄今縣南部、武功縣全部和太白、駱𠔌、邰亭等地,歸武功郡轄領。
  北周天和四年(569),移美陽縣治崇正鎮。建德三年(574),移周城縣治於眉城,在原周城縣址設三竜縣;撤美陽縣,縣地歸岐山。置武功縣治於中亭川(今武功鎮)。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596),改三竜縣為岐山縣,治城在岐山(今箭括嶺)南十裏。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在武功長寧鎮始設扶風縣(俗稱東扶風),在今縣址設緯川縣。太宗貞觀元年(627),撤扶風縣,貞觀八年(634)改緯川縣為扶風縣,在今法門鎮設置岐陽縣。元和三年(808)撤岐陽縣。
  五代後梁、唐、晉、漢、周時,扶風縣設置未變,歸鳳翔府轄。
  北宋時,縣置未變。
  南宋初(1127),金人統治北方,更名扶興縣。後又復原名,歸鳳翔府轄。元、明、清時,縣名和治城均未變更。元時屬陝西行中省鳳翔府轄,明清歸陝西布政使司鳳翔府轄。
  民國初,屬陝西關中道。二十四至三十八年(1935—1949),歸寶雞第九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
  1949年7月13日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寶雞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並入興平縣。1961年8月從興平縣分出至今,隸屬寶雞市。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扶風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傢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二OO七年十二月被國傢旅遊局命名為“中國旅遊強縣”。
  二OO八年5月被陝西省命名為省級“平安縣”。
  2008年被命名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國農産品加工創業基地”。
  2009年8月8日被2009世界文化旅遊論壇授予“中國著名文化旅遊縣”榮譽。
  2009年9月扶風縣被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傢安全生産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局命名為“全國平安暢通縣”
風味小吃
  扶風鹿糕饃
  上等面粉加白糖、油料、五香粉等配料烤製而成。饃面飾有鹿形圖案。色澤白亮,味道香甜,煮不散爛,貯不黴變。過去遠遊多攜帶食用。
  扶風鹿糕饃
  “岐山挂面,鳳翔的酒,扶風鹿糕京裏走”。這是關中西府一帶流傳的關於名特産品的民謠。扶風鹿糕是一種烤饃,是久享盛名的地方風味食品。
  扶風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是周秦的發祥地。唐置為湋川縣,後改名扶風縣。這裏地處渭河平原,土地肥沃,物産豐腴。古老的文化,發達的經濟,也孕育丁不少名特食品。凡到過扶風縣的人,幾乎無不盛贊扶風鹿糕饃獨具特色,別有風味,酥香可口。
  扶風鹿糕饃是一種圓形的烙饃,又名鹿糕幹糧。形似滿月,碗口大小,厚寸許,皮薄如紙,內外一色,白中略帶乳黃,背面微微隆起,正面中間有一小小圓坑,坑中裝飾有一胭脂印染的朱紅小梅花鹿圖案,故名“鹿糕”。整個造型別緻奇巧,宛若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扶風鹿糕的産生,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由重陽節的應節食品“重陽糕”演變而來。《歲時記》雲:“民間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數枚,號食祿糕。”《唐六典·膳部》又稱它為“九日麻葛糕”。這裏的“上置小鹿”就是在糕面上綴飾有鹿的圖案。唐時建都長安,由於扶風鹿糕是一種遠近聞名的食品,進京辦事皆帶糕,作為旅途食品,或饋贈京城親朋好友,便流傳下“扶風鹿糕京城走”的美言。
  扶風鹿糕的製作,是選用上等小麥特製的細白麵粉,先合水發酵,後攪拌揉搓,調得十分幹硬,再加香油或豬板油、雞蛋及五香調料,用木杠在案板上反復壓揉,直壓得光如泥,再揉成長條,等分成團製餅,放在鍋中,先武火後文火慢慢烘烤即成。有鹹、甜兩種。不幹不硬,不頑不軟,脆酥香醇,美味可口,久貯不黴變。因而,凡外地來扶風之人,除一飽口福之後,走時總要帶上一些,作為旅途美食幹糧,或帶回傢中以作珍品,供傢人親朋品嚐。扶風本地人,四時八節走親會友,也總要帶“鹿糕饃”,作為上等禮品以表敬意。
  歲月流逝,歷經滄桑。在扶風縣東四堡還有一丘成老漢以製作“扶風鹿糕”而出名的傳說。如今扶風縣製做鹿糕最為有名的,當數城關東四村八旬老人王書祥傢,祖宗三代均以製做“扶風鹿糕”營生。他製做的鹿糕,味道更加新鮮。
近義詞
扶風
相關詞
瀋鵬書法農民於右任陝西鄉鎮旅遊寺院
更多結果...
包含詞
扶風縣醫院扶風縣中醫院扶風縣人民醫院
扶風縣棉紡織廠扶風縣勝利醫院扶風縣中醫醫院
扶風縣扶風飯店扶風縣????務管理局扶風縣第一棉紡廠
扶風縣衛生防疫站扶風縣太白鄉浪店康復中心扶風縣段傢鎮大同村鄧金林眼科
中國共産黨扶風縣委員會黨校
分類詳情
張開城關鎮張開南陽鎮張開杏林鎮張開太白鄉張開天度鎮
張開午井鎮張開絳帳鎮張開段傢鎮張開召公鎮張開法門鎮
張開上宋鄉張開揉𠔌鄉
法門寺周原遺址扶風城隍廟
法門寺珍寶館(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