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陝西 >寶雞 > 鳳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10330
基本概況
  鳳縣古稱“鳳州”,始建於秦朝。地處秦嶺腹地,嘉陵江源頭,位於陝西省寶雞市西南部,西鄰甘肅,南接四川,地理位置十分險要,歷史上多為兵傢必爭之地,素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全縣總面積3187平方公裏,人口1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8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地雙石鋪鎮,郵政編碼721700,電話區號0917。
行政區劃
  鳳縣轄雙石鋪、鳳州、黃牛鋪、紅花鋪、河口、唐藏、平木、坪坎、南星和三岔等10鎮,岩灣和溫江寺2鄉,100個行政村。境內還有馬頭灘林業局和辛傢山林場等單位。一九九七年被國務院列為對外開放縣。
歷史沿革
  本縣西有華夏始祖伏羲之地天水,西南有隴南地區,東南是富庶漢中,北連西岐關中之地,是華夏祖先最古老的聚居區。
  1、三皇、五帝、夏、商、周
  炎黃時期,屬炎帝部落。夏時地處雍、梁二州交叉地區。商末屬岐封地,也是武王姬發崛起之地(姬姓是黃帝最重要的直係後代,岐也因此成為漢族姬姓、吳姓、林姓等諸多姓氏的共同發源地)。周並梁州於雍州,為隴右近畿之地(西為秦、南為褒)。
  2、秦(前221一前207年)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製,在今鳳縣與留壩縣大部,太白縣小部和甘肅省兩當的範圍內設故道縣(縣治在今張傢窯與竜傢坪之間),隸隴西郡。據《二十五史補編》解釋:“故,同妨,本作故;道,導也。縣南之三道河,東北對嘉陵江,即《水經註》之故道水,像女子仰臥,據首舉手,有所道也”。縣以此得名。楚漢之際,項羽三分關中之地;設三王,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東南),故道縣屬章邯封地,境內廢丘關(今留鳳關)為其邊界。
  3、西漢(前206一前3年):
  高祖元年(前206年),分隴西郡置廣漢郡,沿用故道縣,仍屬隴西郡。元鼎六年(前11年),分廣漢西部置武都郡,領九縣,故道縣(今鳳縣、甘肅兩當縣)為其所轄。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故道縣為善治。
  4、東漢(25—220年)
  沿西漢建置,仍稱故道縣。明帝永平六年(63),設梁泉戊。
  5、三國(220—280年)
  魏廢梁泉戍,以故道縣分置梁泉縣。蜀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三次伐魏,剋武都,陰平二郡,領縣七,故道縣屬其一,為蜀、魏之邊界。
  6、西晉(265——317年)
  初沿三國魏建置,後梁泉縣並入故道縣。元康六年(296年),氐族豪強楊茂搜於武都稱王,建仇池國,故道縣為其所轄。永嘉之亂(311年)後,仇池、武都無定屬。
  7、東晉、十六國(317—420年)
  晉建元六年(343年),後趙石虎遣將攻占武都,領下辨(今甘肅成縣),河池、沮、武都(今甘肅武都縣),故道五縣。
  8、南北朝(420—589年)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1年),招定仇池氐,立故道鎮,治所在今鳳州。北魏延興四年(474年),於故道縣治置故道郡,隸屬河州,領廣鄉,兩當二縣·。太和元年(477年),在故道鎮復置梁泉縣。故道郡治遷故道鎮。孝昌二年(526年),置南岐州,州治梁泉縣,領三郡八縣:固道郡領梁泉(今鳳縣)、竜安、商樂、兩當四縣。廣化郡領廣化、思安二縣。廣世郡領同𠔌、泥陽二縣。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改南岐州為鳳州,改故道郡為歸真,分置兩當郡。州治梁泉,統五郡九縣:歸真郡領梁泉(今鳳縣)、竜安、商樂三縣。廣化郡領廣化、思安二縣。 兩當郡領兩當縣。武陽郡領盤提、茄蘆二縣。廣世郡領同𠔌縣。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廢歸真、武陽二郡,竜安、商樂二縣入梁泉縣,屬兩當郡。
  9、隋(581—618年)
  開皇三年(583年),又廢兩當、廣化、廣業三郡。直轄五縣,梁泉縣屬其一。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化縣為河池。大業元年(605年)罷康州並入鳳州。三年(607年)罷鳳州,於梁泉置河池郡。思安入河池縣(治所在今甘肅徽縣銀杏鎮),與兩當、同𠔌並屬河池郡。
  10、唐(613—907年)
  武德元年(613年),改河池郡為鳳州。以梁泉縣分置黃花縣(《漢中府志》記載:黃花故城,在鳳縣北六十裏,東漢故道縣地梁泉縣之梁道鄉也。其東有黃花川,故名)。天寶元年(742年),復改為河池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鳳州,隸屬山南西道,轄梁泉、黃花、兩當和河池四縣。寶應元年(762年),黃花縣並入梁泉縣。光啓二年(886年), 以興(今略陽縣),鳳二州置感義軍。文德元年(888年),升鳳州為節度府,轄興、利(今四川廣元市)二州及梁泉、兩當和河池三縣。
  11、五代(907—960年)
  後梁貞明元年(915年),蜀剋鳳州,置武興軍,割文州(今甘肅省文縣·)、興州隸轄之。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廢武興軍,降鳳州為防禦州。以鳳、興、文三州隸山南西道。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正月,後蜀置威武軍於鳳州。五月,後周遣將伐蜀,十一月剋鳳州,鳳州為後周所轄,領梁泉縣。
  12、北宋(960—1127年)
  乾德元年(963年),分川、陝為四路,鳳州降為團練州,隸秦鳳路,治梁泉。領梁泉、兩當、河池三縣。
  13、南宋(1127—1279年)
  紹興十二年(1142年),宋、金議和,以大散關為界,割和尚、方山二原於金。宋於關內築興趙原(《蜀鑒》,興趙原距黃牛寨西十五裏)。十四年(1144年)三月,鳳州改隸利州路。九月,分利州為東、西兩路,鳳州隸屬利州西路;治梁泉。轄梁泉、兩當、河池三縣。淳熙二年(1175年),鳳州改隸興元府。鹹淳四年(1268年),梁泉縣並入鳳州。隸屬興元路(今漢中)。
  14、元(1271—1368年)
  沿南宋建置,仍稱鳳州,隸屬興元路。
  15、明(1368—1644年)
  洪武二年(1369年), 鳳州隸屬鳳翔府。四年(1371年),改屬漢中府。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
  16,清(1644—1911年)
  清初沿用明建置。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分置留壩廳,以南星界碑為界,南屬留壩,北屬鳳縣
  17、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沿用清建置。2年(1913年),廢府設道,鳳縣屬陝南道(後改漢中道)轄。17年(1928年),撤銷漢中道,鳳縣直隸於省。24年(1935年),鳳縣劃歸第六行政督察區(漢中)置轄。38年(1949年)5月,鳳縣人民政府在戶縣成立,隸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6月,國民黨九區(寶雞)專署决定:鳳縣臨時劃歸九區專署轄。9月3日,縣人民政府由寶雞縣(陳倉區)玉澗堡進駐黃牛鋪。草涼驛以北為解放區,以南為國民黨統治區。同月,漢中分設東、西兩路專員公署,鳳縣屬西路專屬轄。
  18、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至今)
  1949年11月27日,全縣解放,隸屬陝甘寧邊區寶雞分區轄,縣治鳳州。1950年5月,鳳縣劃歸陝南行政公署轄。1951年2月,陝南行署撤銷,歸漢中專員公署轄,同年6月1日,縣人民政府由鳳州遷駐雙石鋪。1959年1月,鳳縣、留壩縣合併,統稱鳳縣,縣治雙石鋪。原留壩縣置留壩、江口兩公社。1961年1月,留壩、江口兩公社歸漢中市轄,鳳縣歸寶雞市轄。同年10月,寶雞專區恢復,鳳縣改屬之。1971年2月撤銷寶雞地區,鳳縣遂歸寶雞市轄。1979年3月1日,寶雞地區復設,鳳縣復歸寶雞地區轄。1980年3月1日,寶雞地、市合併為寶雞市,鳳縣改寶雞市轄。
地名含義
  據《元和郡縣圖志》鳳州“因州境有鷲鶩山為名,按成州同𠔌縣本是鳳州西界,縣南有鳳凰山, 因為州名。” 《方輿勝覽》載:有周之興,努蜚嘗鳴於岐,翺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日鳳翔府, 南岐日鳳州。縣襲州名,南岐即境內南岐山。
自然地理
  鳳縣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東經106°24′54″——107°7′30″,北緯33°34′57″——34°18′21″。因地連陝甘,又處入川孔道,北依秦嶺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棧道貫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縣境海拔在915—2739米之間,縣城所在地雙石鋪鎮海拔960米,西北隅與甘肅省兩當縣交界處透馬駒峰海拔2739米,為境內最高點。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最低海拔915米,位於溫江寺鄉西部河𠔌。嘉陵江為境內最大河流,發源於境內代王山南側,自東北嚮西南斜貫,在境內長76公裏,在縣境西南部形成鳳州——雙石鋪寬𠔌構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為其主要支流,呈枝狀分佈。東部中麯河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屬漢江水係。屬暖溫帶山地氣候,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11.4℃,1月平均氣溫–1.1℃,7月平均氣溫22.7℃,年平均降水量613.2毫米,無霜期188天。本縣地下藴藏有豐富的鉛、鋅、銅、鐵、金等金屬礦藏和煤、石灰石、硅石和大理石等非金屬礦。蘋果、鳳椒、鳳黨(參)是鳳縣的名優特産。其中鳳椒是本縣的傳統特産,以“大紅袍”品種最負盛名。境內現有通天河國傢森林公園、紫柏山風景區和嘉陵江源頭風景區等旅遊景點。
社會歷史
  鳳縣地處秦、蜀、隴咽喉地帶,歷來是軍事活動的頻發地區。秦末,劉邦經此進駐漢中,後又經此進攻項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裏。三國時,諸葛亮六出祁山,曾從鳳縣經過。唐代,玄宗、僖宗為避戰亂,曾先後經本縣逃往四川。南宋時,抗金名將吳玠、吳璘曾長期屯兵於此,並發動多次戰役,給金兵以重創。近代,這裏曾是革命與反革命鏖戰的地方。30年代初,中共鳳縣第一個黨支部在鳳州西街小學成立,支部書記趙德懋領導進步師生對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了堅决的鬥爭。30年代中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第二方面軍、第七十四師曾先後經過本縣或在本縣活動,給當時黑暗的鳳縣帶來了曙光,播下革命的種子。1939年,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英國友喬治·何剋來雙石鋪,領導開展工合運動,創辦培黎學校。1940年春,中共中央曾派劉鼎、陳康伯等從延安來雙石鋪,幫助路易·艾黎研究西北工合發展計劃,使雙石鋪成為工合西北區的實驗中心。40年代中期,王震將軍率領的八路軍三五九旅,在完成號稱“第二次長徵”的任務後,回延安途中,又經過本縣,使本縣人民再次受到革命的洗禮。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後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鬍宗南部隊會戰於秦嶺為大西北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人文概況
  1、民歌:本縣地處黃河文化與巴蜀文化的交匯處,又與隴南毗鄰,因此民歌地域性鮮明,東部、有西府麯子味,南部,有漢中巴山山歌味;西北部,有隴南民歌花兒味,有的甚至與廣西民歌相近。這些風格不同的麯調組成本縣民歌的獨特風韻。
  2、社火:①筏子舞係本縣發掘的古老民間舞種,流行於張傢窯村一帶。因表演時,演員腳踩一方形筏子,形若緑水浮筏而得名。②板凳竜:係本縣發掘的民間舞種,流行於河口鎮一帶。道具係一條中間鋸斷的板凳,一端紮竜頭¨一端紮竜尾,中間可以自由擺動。演員作武士妝,兩人執竜首;一人執竜尾,一人執彩球前導,在激烈的鑼鼓聲中騰翻跳躍。本縣社火還有馬(牛)社火、四老爺騎扛子、跑驢、竜舞、獅舞、高蹺、車社火、床社火、背社火等等。
  3、詩歌:鳳縣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自古以來,大量的文人墨客路過,留下不少佳作,詩歌作品的:①王勃(唐) 《晚留鳳州》;②杜甫(唐)《曉過鳳嶺》;③王維(唐) 《青溪》、 《自大散關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麯四五十裏至黃牛嶺見黃花川》;④陸遊:(宋) 《傾發從戌南鄭屢往來興鳳間暇日追懷舊遊有感》;⑤林則徐(清)《中秋夜宿鳳縣署齋與方六琴明府飲得詩二首用六琴原韻》等。
  4、古棧道遺址:①故道遺址:大散關南坡有故道路基數段,隱於荒草中。②連雲棧道:此道多為沿山碥道。鳳州南越鳳嶺至三岔村一帶,遺跡很多。心紅峽摩崖石刻,為明、清時雕鑿。刻文為“翠峰排秀”、 “千流飛雪”、“萬疊堆青”、 “雲棧第一佳處”、 “長虹飲澗”等。③陳倉道遺址:連雲寺村頭有清乾隆年間石碑一通。上刻“對面古陳倉道”。長坪村的偏崖子有棧道孔53個。為方、圓二種。④平(木)江(口)棧道遺跡;此道起於斜水,入鳳境平木鎮,經坪坎達留壩江口,沿路棧道遺跡很多。
  5、碑碣:①留鳳關記碑:清同治元年(1862年)立,在留鳳關村一組關嶺上,碑文記述廢邱關更名留鳳關的原因。②廢丘關創立義學碑。③南天門石碑。④果老洞感懷碑等。
  6、石塔:①黃牛鋪五裏廟捨利石塔。清同治十年(1871年)建。②唐藏鄉楊傢莊景禪寺捨利石塔,清代建。③雙石鋪鄉十裏店村邊山石塔。④覺靈寶塔等。
  7、村落遺址;①梁鹿坪仰韻文化遺址;②桑園仰韶文化遺址;③西莊遺址;④張傢窯遺址;⑤新莊遺址等。
  8、古建築及名人舊居:①文廟大成殿;②銀母寺戲樓;③張傢窯城隍廟大殿;④路易·艾黎故居。
  9、石窟造像:①果老洞石窟:唐朝修建,宋、明、清相繼開鑿,現遺6個石窟,窟中造像已毀,現存“洞天雲窟”、 “石窟煙霞”。②消災寺石窟:建於明代,現遺3窟。③佛爺灣石窟造像。④天台山石像。⑤石雕佛像。
  10、鳳縣八景:清代由於縣治設於鳳州,故舊時的鳳縣八景多出於鳳州,具體為:南岐霽雪;鳳嶺晴嵐;鐵棋仙跡;蕭寺晨鐘;棧道連雲;滴泉鳴玉;石門秋月;唐溝煙柳。
礦産資源
  鳳縣境內礦産資源得天獨厚。經地質部門勘探,現有金、銀、鉛、鋅、銅、銻、鐵、煤、石灰石、硅石、鈉長石、石英石、石墨等金屬和非金屬礦藏100多種。其中鉛鋅已探明儲量360萬噸,約占全省鉛鋅礦儲量的80%,是全國四大鉛鋅基地之一;黃金已探明儲量40噸,遠景儲量百噸以上;鐵礦石儲量260萬噸;煤炭儲量506萬噸;磷灰石儲量2.248億噸;水泥石灰石儲量7.79億噸;鈉長石200萬噸;電石灰岩372萬噸;石墨儲量65萬噸;石英石儲量290萬噸,礦藏潛在經濟價值在300億元以上。
  改革開放以來,鳳縣以發展礦業振興經濟總攬工作全局,進一步加大礦産資源開發力度,積極培育主導産業,不斷拉伸産業鏈條,形成了鉛鋅、黃金采、選、冶一條竜産業格局,礦業對全縣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75%以上。縣境內現有陝西省礦山建設公司、二裏河鉛鋅礦、八方山鉛鋅礦、銀母寺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寶雞東嶺鋅品廠、榮達磷肥廠等十戶部、省、市、縣屬大中型礦山企業,3戶鉛鋅冶煉企業,183戶縣、鄉、村小型鉛鋅采選企業,形成年産鋅精粉100000噸、鉛精粉30000噸、電解鉛10000噸、鋅錠9000噸、鉛合金5000噸的生産能力。縣境內已建成陝西四方金礦、三臺山金礦、小峪河金礦、龐傢河金礦4戶黃金企業,年産黃金3萬兩,位居全省黃金大縣前列。
交通狀況
  鳳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寶(雞)成(都)鐵路穿境而過,316國道、212省道在此交匯,縣鄉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境內山青水碧、景色秀麗,紫柏山生態旅遊資源、辛傢山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嘉陵江源頭風景區、陳倉古棧道、靈官峽石崖等景觀都具有較大的旅遊開發價值。全縣城鄉電話實現了程控化,開通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和國際互聯網。原三綫企業搬遷後留置的大量廠房、廠址和基礎設施保存完好,可供開發利用。
經濟發展
  鳳縣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加快改革,擴大開放,走政策指引、智力開發和科技興縣的路子,確立了“四五”經濟發展戰略。2007年9月4日,鳳縣經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國傢衛生縣城。2008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6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陝西省第13位。
名優特産
  鳳椒:大紅袍花椒是鳳縣的名優土特産品,粒大、色豔、味濃、肉厚、外鮮紅、內淡黃,果柄有小瓣,形似雙耳,是與其它産地花椒最大不同之處。既是優質的調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藥,用於佐料,使肉菜鮮美,且又去腥、殺菌功能。用於中藥,有溫中散寒、止痛等功效。鳳縣栽植花椒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鳳椒卓越的內在品質,被專傢贊譽為"花椒之王",是鳳縣的名特産品。鳳椒又名"大紅袍"其色鮮紅、粒大、肉厚、有雙耳、麻味悠久、清香濃郁,素有"香飄十裏"之美譽。目前全縣花椒存留達到32000萬株以上,年産花椒1100噸。
  蘋果:鳳縣氣候適宜蘋果生長,果品質量好。是省級優質果品基地。是鳳縣優勢産業之一,蘋果品種繁多,有紅富士、新紅星、秦冠等品種,其中新紅星、紅富士獲省優稱號。鳳縣是蘋果適生區,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决定了蘋果的優秀品質,這裏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環境無污染,所産蘋果果面清潔、蠟質厚、着色鮮豔、硬度大、含糖量高、耐貯藏、貨架期長。目前縣上已建成以鳳州、平木、唐藏、雙石鋪為中心的蘋果生産基地,可年産蘋果4萬噸。
  中藥材:鳳縣所産黨參,獅子盤頭,蘆下密集橫紋。皮鬆肉緊,質地柔潤,有彈性而易折,斷面黃白相間,其味清香甜。鳳縣藥材十分豐富,有野生藥材410種,既有麝香、牛黃、熊膽等珍稀動物藥材,又有黨參、貝母、杜仲、天麻、西洋參等價值較高的植物藥材。鳳黨是鳳縣四大名優特産之一,屬西路黨參之中的佼佼者,係滋補精品,幾百年前就遠銷東南亞一帶。目前,鳳縣已建成以鳳黨、秦艽、柴鬍等為主的中藥材基地1萬畝。2004年鳳縣藥材留存面積達到4.94萬畝。
  食用菌: 鳳縣食用菌是利用當地豐富的原材料和適宜的氣候條件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型的短平快産業。全縣每年産各種上櫟類、灌木、剪枝、植物稭稈、玉米芯等原料近萬噸,具備長年生産種菌類的可能。所産食用菌以其色鮮味美、香氣濃郁、回味悠長、營養價值高、緑色無污染而備受消費者青睞,現有開發出黑木耳、金針菇、反季節香菇、靈芝、茶薪菇、天麻、杏孢菇、雞腿菇、灰樹花、百鱗菇、猴頭等20餘個品種,年産量達800噸以上。
  民間藝術品---馬勺臉譜: 80年代初民間藝人將秦腔、社火臉譜繪製於木頭馬勺之上,鳳縣的民間藝術品--馬勺臉譜,曾在北京、杭州、廣州、西安、法國巴黎、美國俄亥俄州展出,並在中國首屆藝術節“畫中戲”展覽,有24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相關詞
陝西家乡山峰地理縣城鄉鎮地域行政區劃
象徵區劃幼兒園學前教育教育機構幼兒教育更多結果...
包含詞
來鳳縣丹鳳縣
分類詳情
張開雙石鋪鎮張開三岔鎮張開馬頭灘林業局張開辛傢山林業場張開河口鎮
張開南星鎮張開鳳州鎮張開黃牛鋪鎮張開紅花鋪鎮張開唐藏鎮
張開平木鎮張開坪坎鎮張開岩灣鄉張開溫江寺鄉
通天河國傢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