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位於鎮安縣東部,東與靈竜鄉相連,南與張家乡、米糧鎮相鄰,西與鐵廠鎮相接,北與柞水縣鳳鎮相毗鄰;最高處玉皇頂1762、6米,最低點小河子698.6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49人。總面積154.8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鎮總人口17985人,轄小河子、岩屋、廟溝、鳳凰、葦園、紅旗、竜池、西河、全勝、竜灣、白橡、旗幟12個村、53個組。鎮政府駐大坪街,東經109°26′、北緯33°23′,海拔797米,距縣城56千米。
1949年11月建鄉,1958年設大坪人民公社,1961年改設大坪區,1962年改稱大坪公社,1984年更名大坪鄉。1996年底,全鄉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5394人,轄東河、園山、五星、金獅、東紅、紅旗、興合7個村、31個組。1997年5月,縣行政區劃調整大坪、岩屋、竜灣三個鄉合併設立大坪鎮,鎮政府駐大坪街。
原竜灣鄉 1949年11月建青山鄉,1958年設為青山管理區,1962年設青山人民公社,1980年更名竜灣公社,1984年更名竜灣鄉。位於鎮安縣東部,總面積46.2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5180人,轄白橡、安全、竜灣、大樹、旗幟、全勝、三成7個村、41個組。鄉政府駐李傢集,距縣城63千米。1997年5月,撤銷竜灣鄉,將其與大坪、岩屋鄉合併設立大坪鎮。
原岩屋鄉 1949年11月建岩屋鄉,1958年設為岩屋管理區,1961年設岩屋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岩屋鄉。位於鎮安縣東部。面積44.6平方千米。1996年底,全鄉人口7995人,轄應溝、岩屋、小河子、金星、倉房、益民、鳳凰、鴿子、葦園、廟溝10個村、45個組。鄉政府駐岩屋河口,距縣城52千米。1997年5月,將竜灣鄉、大坪鄉、岩屋鄉合併設立大坪鎮。 |
|
611025103000 大坪鎮 611025103200 紅旗村 611025103201 廟溝村 611025103204 園山村 611025103208 岩屋村 611025103209 旗幟村 611025103213 小河子村 611025103216 芋園村 611025103217 竜灣村 611025103218 鳳凰村 611025103220 全勝村 611025103222 白相村 611025103224 竜池村 |
|
大坪鎮位於鎮安縣城東部,全鎮總面積127平萬公裏,轄12個行政村5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726人,屬鎮安第三大鎮。境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名勝古跡有香火鼎盛的竜王廟、四神廟,奇峰峻峭的藤花寨。是古代通往西安的交通要塞,遺留大坪街、小河子兩處雄偉的騾馬店遺址,歷經風雨仍顯氣勢,當年商賈雲集,人喊馬嘶的繁榮景象可見一斑。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有金礦、冰川石、鉛鋅、鐵礦等。森林覆蓋率高,各種天然藥材如天麻、黃薑、豬苓岑、五味子等儲量豐富,品質地道。板慄、核桃等特産為饋贈親友之佳品。
建鎮以來,大坪鎮人民在黨委、政府的正確領下,依托當地資源,搶抓發展機遇,調整産業結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經濟社會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輝煌成就。“十五”以來,人均純收入1665元,全鎮糧食總量達到9213噸,人均保有量492公斤。産業調整邁出新步伐,畜牧、勞務、烤煙、核桃等四大優勢主導産業初具規模。高標準實施了岩屋河流域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扶貧移民搬遷項目。農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率達到95%以上,“看病難、看病貴”得到初步解决。全鎮12個村全部通公路,通組公路率達到95%以上。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網絡覆蓋全鎮。人居環境大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發展。
“十一五”期間,大坪鎮的發展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實施集鎮帶動和産業帶動,穩定農業結構,強化基礎抓三産,改善環境爭投入,力爭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大坪鎮建設成為綜合實力處於全縣前列、對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山區經濟強鎮,鎮安的東大門。
二00六年,全鎮的工作重點:一是以扶貧開發總攬工作全局,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文明”的要求,結合各村 實際,製定規劃,強化領導,集中抓好3個不同類型的重 點村。二是推動産業結構調整,認真抓好糧食産業,鞏固 提高果、畜、桑等主導産業,大力發展煙、藥、菜等特色 産業,力爭2006年全鎮種植烤煙1000畝,加快核桃、 慄、種草養羊基地建設,力爭2006年養羊6000衹,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做大做強勞務産業,提高勞動技能;加強有組織勞務輸出。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着力大坪街道硬化工程和集鎮人畜飲水工程,解决“髒、亂、差”現象,整合農貿市場的繁榮和市場競爭力。完善集鎮功能,使大坪鎮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商貿、文化和經濟中心。五是堅持經濟社會統籌發展,實現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建立節約型機關,切實搞好增收節支,保證機關正常運行,加快“五改三建步伐,保持生育水平,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育質量,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豐富群衆精神生活,保持社會穩定,創建“平安大坪”。抓大事,辦實事,全體幹部發揚艱苦奮鬥和團隊精神,積極解决群衆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新型政府形象。 |
|
- : Daping Town
|
|
大坪 |
|
|
|
鳳凰村 | 竜灣村 | 紅旗村 | 廟溝村 | 小河子村 | 園山村 | 岩屋村 | 全勝村 | 竜池村 | 旗幟村 | 芋園村 | 白相村 | 白橡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