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史 > 尊號
目錄
中國的尊號係統
  尊號一般很長,因為大臣們會盡量把好的詞語都往皇帝身上加,尊號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時便開始有群臣上請,並不斷加長。如唐玄宗的尊號是“開元天地天寶聖文神武孝德應道皇帝”,宋太祖為“啓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後相應的也有類似的號,名為徽號,如慈禧的徽號就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聖母皇太後”。由於尊號太長,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稱呼皇帝的尊號。至遼、元開始,皇帝的尊號也有從簡的趨勢。康熙曾言:“加上尊號乃相沿陋習,不過將字面上下轉換,以欺不學之君耳!”
  世間初時常以謚號稱皇帝。謚號是帝王死後所上,據《史記·謚法解》:“經天緯地曰文,威強睿德曰武,亂而不損曰靈,好內遠禮曰煬。”由此可見後世對於歷史上帝王的評判。如漢武帝、漢靈帝、隋煬帝之類即是稱謚號。但後期謚號也越發冗長而失其本,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謚號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這般的長度也是不能再為平常人記住的了。所以也就逐漸由稱謚號改為稱廟號。
  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宗廟中的稱號。廟號在較古的年代是由嚴格的規定的,必須是有重大貢獻的皇帝纔配享有廟號,比如在漢代,就衹有少數幾個皇帝能夠稱得上“宗”、“祖”,而“宗”、“祖”就是常見的廟號了。不過到了後世,人們不再如以前一般恪守規定,所以幾乎後世的皇帝幾乎都有廟號,比如唐代諸帝,除了高祖之外,無帝不“宗”。由於廟號相對簡潔,所以後世大都稱廟號。
  世間還有以陵號稱皇帝的習慣,也即以皇帝所葬的陵墓的名稱來稱皇帝,比如“茂陵”就常指漢武帝。唐代詩人李賀曾有詩云“茂陵劉郎秋風客”。
  有關廟號、謚號、尊號和年號的工具書,有清代瀋炳震編《廿一史四譜》、清陸費墀編《歷代帝王廟謚年諱謚》、清劉長華編《歷代名臣謚法匯考》及各種“中國歷史紀年表”等。
朝鮮的尊號係統
  李氏朝鮮采用與中國相似的尊號係統,為在世的國王、王妃、王大妃和大王大妃上尊號,例如世宗為太宗元敬王後閔氏上尊號厚德,成宗為睿宗安順王後上尊號仁惠,宣祖為王妃上尊號章聖等等。英祖在位時尊號為至行純德英謨毅烈章義弘倫光仁敦禧體天建極聖功神化大成廣運開泰基永堯明舜哲乾健坤寧主上殿下。哲宗在世時的尊號是熙倫正極粹德純聖主上殿下,因此朝鮮和中國又稱其為“熙倫王”。高宗在位時的尊號為統天隆運肇極敦倫正聖光義明功大德堯峻舜徽禹謨湯敬應命立紀至化神烈主上殿下。
日本的尊號係統
  日本一般稱在位的君主為“今上天皇”,尊號多被用於稱呼皇太後、皇后和皇太子,如萬事皇太子(大正天皇)、英照皇太後(孝明天皇皇后)、昭憲皇后(明治天皇皇后)、貞明皇后(大正天皇皇后)、香淳皇后(昭和天皇皇后)等。需要說明的是,與天皇使用年號作為謚號相似,皇后也多以尊號為謚號。
英文解釋
  1. n.:  honorific title of an emperor,empress,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