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陝西 >漢中 > 鎮巴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610728
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
  縣城概況
  鎮巴縣城全貌 鎮巴縣位於陝西省南端,漢中市東南隅,位於北緯32°8′54〞-32°50′42〞,東經107°25′30〞-108°16′42〞的地方。其南接四川省萬源市、通江縣,被譽為陝西省“南大門”,東鄰安康市紫陽縣、漢陰縣,西北與西鄉縣接壤。
  鎮巴縣地處大巴山西部,米倉山東段。巴山主脊東西橫亙,構成南北兩個地理單元,成為嘉陵江、漢江兩大水係的分水嶺。地質構成以褶皺、斷層為主,喀斯特地貌發育,多溶洞、暗河,地表岩石多為沉積岩和變質岩。境內溝𠔌幽深,山勢陡山峭,相對高差大。最高點—巴山主峰箭桿山海拔2534米,最低點—巴廟鎮爛柴溝溝口海拔416米,垂直高差2118米。地形以中山地貌為主,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積占8.4%,平均高度為1231.4米。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南坡緩,北坡陡。25度以上坡度面積占84.4%。不同高度、坡度組合,構成境內多樣的地形地貌。本縣屬北亞熱帶,東南季風濕潤區,大陸性較強,氣溫年差較大。平均氣溫13.8℃,無霜期236天。橫跨嘉陵江、漢江兩大水係,有較大河流6條,年均徑流量25.5億立方米,年均降水1250-1350毫米。
  行政區劃
  鎮巴政區圖 鎮巴縣人民政府駐於涇洋鎮,全縣總面積3437平方公裏,轄11個鎮13個鄉256個村(居委),總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3萬人,主要是漢族,另有苗族、回族、維吾爾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居民,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苗民聚居地。所轄鄉鎮分別有:涇洋鎮、漁度鎮、????場鎮、觀音鎮、巴廟鎮、興隆鎮、長嶺鎮、三元鎮、簡池鎮、碾子鎮、小洋鎮、青水鄉、永樂鄉、陳傢灘鄉、楊傢河鄉、赤南鄉、巴山鄉、大池鄉、田壩鄉、麻柳灘鄉、平安鄉、仁村鄉、黎壩鄉、三溪鄉。
  郵政編碼:723600
  行政區劃代碼:610728
  電話區號:0916
  漢語拼音:Zhenba Xian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梁朝域。
  東周為楚地。
  東漢永元七年(95年)漢和帝封平定西域名將班超為定遠侯,縣地為其封邑,置定遠域,亦名平西域、班城。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析城固縣南部建南鄉縣,轄今鎮巴、西鄉兩縣地,縣城設在歸仁山,即今本縣漁渡鎮漁渡壩古城堡,此乃鎮巴建縣之始。
  清嘉慶七年(1802年)析西鄉南24地,取“漢定遠侯封邑”之意置定遠廳,其後,鎮巴的縣級行政區設置即穩定。
  民國二年(1913年)廢廳改稱定遠縣,3年改名鎮巴縣
  1932年,紅四方面軍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於次年9月在縣境南部赤南鄉曾建陝南縣。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離境長徵,陝南縣名消失。
  1949年12月17日鎮巴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9日鎮巴縣人民政府成立。
  資源儲備
  農業資源:農作物玉米、水稻、馬苓薯、油菜、豆類、紅薯、小麥兼有;經濟作物現有茶園3.5萬畝,年産茶葉42萬公斤,桑園1.9萬畝,年産蠶繭150噸;水果2.1萬畝,年産水果3700噸。
  畜牧資源:草場可利用面積93萬畝,西鎮牛、陝南白山羊是本縣畜牧業優良品種,傢畜飼養豬40萬頭/年,羊16萬衹/年,牛5.6萬頭/年。
  礦産資源:已發現25個礦産種類,探明儲量的有10餘種。其中煤炭1.2億噸、板石3億平方米、大理石3000萬立方米、花崗石5200萬立方米、錳礦342萬噸、鐵礦6534萬噸、釩礦1680萬噸、硫鐵礦255萬噸、鋇礦600萬噸、磷礦288萬噸、鋁土礦42萬噸。其中:煤炭、錳礦、板石等已開發利用。
  水能資源:水能理論藴藏量16.4萬千瓦,可開發利用4.5萬千瓦,已開發利用5179千瓦。
  林特資源:有林地270萬畝,其中竹林面積49.6萬畝,蓄積量68.6萬噸,居亞洲同類成片原始木竹林之最。櫟類分佈最廣,面積43.1萬畝,蓄積45萬立方米。傳統的土特産品有生漆、油桐、木耳、香菇、核桃、銀杏、板粟等。
  藥材資源:“秦巴無閑草”,藥用植物1000多個品種,盛産中藥材236種,素有“天然中藥庫”之稱。
  改革開放以來,鎮巴立足本地實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努力擴大對外開放,綜合開發優勢資源,實行産業化經營,經濟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石材加工、原煤開採、錳礦開採、水能發電、緑野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雛形基本形成,黃薑、中藥材、烤煙、茶葉、蠶桑等基地建設初具規模,一批名優産品脫穎而出:榮獲中國食品博覽會“金鶴懷”奬的秦巴霧毫名茶;榮獲中農業部優質産品奬及全國同類産品第一名的“6YL—70型、85型”蠃旋榨油機;備受中外書畫傢親睞且西北地區獨傢生産的“秦寶”牌宣紙;漂洋過海遠銷歐美東南亞十幾個國傢和地區的“觀音板石”,享譽省內外的“北國之春”、“兵馬俑”名酒。與此同時,交通、通訊、能源、城鎮建設等投資硬環境也日臻完善。
  自然風光
  鎮巴縣毗連蜀地,遠距秦川,先民祖籍多係川、楚。漢文化與巴、楚文化在此交匯。境內峰巒疊嶂,溝河縱橫,竹木蔥鬱,物産豐富,氣候涼爽,原始自然景觀衆多,人文歷史傳說獨具魅力,正謂“秦南界蜀亙巴山,入境盤竜小終南;仙居似卻凡間物,常留煙靄達雲天”。
  主要旅遊觀光景點:白天河風景旅遊區,西北獨有的苗傢寨,亞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班超石碑,蜀漢桓侯拴巴處碑,撈旗河,曬旗壩,八仙之一韓湘子修行的光頭山、內外羅城,魯班會仙橋,陳傢灘至寶塔、摩崖石佛像,池洋石窟,漁渡大河口古墓石刻,大楮“鬍氏莊園”,國傢一級重點文物宋代古鐘,鐘山寺,川陝屏障赤北鐵佛關遺址。
  境內還擁有紅四方面軍創立川陝革命根據地衆多遺址,如:川陝蘇區青鶴觀、龐傢院子、趙傢院子等革命文物遺址,革命烈士紀念塔等。
  特色小吃
  1、面皮
  始於秦漢, 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可涼食外,還可晾幹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它是人們喜愛的,風味獨特的地方名小吃。面皮是米做的,類似於南方的米粉。因為柔嫩、勁道就象上好的麵條一樣,故名之。可以切到麵條那樣細,澆上調料湯後就囫圇放在碗裏拌着吃。食後腸胃舒暢,口舌生香,油而不膩,清爽暖心。 面皮是百姓化、大衆化的吃食。
  其中,還有一段歷史:傳說劉邦與張良二人到漢中微服出尋,半路餓了,便到農傢吃飯,農傢拿出面皮出來給他們吃,劉邦問這是什麽,農民不知,劉邦笑曰:"此乃蒸餅也!'
  2、菜豆腐
  菜豆腐稀飯是整個漢中地區一種民間傢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餚了。 這種傢常飯之所以被民間奉為待客上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飲食極富營養,即使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漿、豆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易於消化,有利體內吸收,也不失為一種配方科學,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美味佳餚。鼕季吃這種飲食,暖和耐饑,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實惠。不但如此,這種飲食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都能食用。難怪無論社會怎樣發展,這種取材容易,且獨具鄉土風味的菜豆腐稀飯卻一代傳一代成了傢常待客飯中的佼佼者了。
  3、漿水面
  漿水面就是把蔥花過油到稍焦時將漿水倒入熗到微沸即可舀出,然後炒一盤素韭菜做為提味的炒菜。待手工面下熟後澆上漿水,調上炒過的韭菜、油潑辣子、細????後即可食用。 鎮巴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它一直是漢中人民喜愛的面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製作時,將菜洗淨,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麵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薑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麵條要用人工擀製,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是鎮巴的名小吃。
  4、粉皮子
  粉皮子又稱片皮,入口有鹹,酸,辣,香,衝等味。吃的方法都是涼拌,嚼之光滑,柔韌,自帶幾分涼爽。寒熱皆宜,老少喜傳統得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民間的製作過程是將蕨粉稀釋,加微量明礬攪成糊狀,舀進平底小燙鍋,讓燙鍋浮在沸水上,隨即左右旋轉,讓糊狀漿汁均勻鋪開,再放在冷開水中降溫,待收汗後撈出來切成條狀,色澤鮮亮,柔滑如皮條,筋絲好,有彈性。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蔔,調入????,醋,醬油,芥末,,薑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欲,最適合青年人的胃口。
  5、涼粉
  鎮巴人夏天吃涼粉消暑解渴,鼕天則愛吃熱涼粉,稱熱打鐵,加上各種調料,吃了回味無窮,味口大開。涼粉是以冰豆、豌豆涼粉為上品,米涼粉次之。
  6、紅豆腐
  采用民間傳統配方和獨特工藝製成,味微鹹辣,色美可口,餘味悠長,營養豐富,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7、柿餅
  古為朝廷貢品。將成熟的柿子去皮後製作成幹果食品。
  8、核桃餅
  傳統風味小吃,其特點是:色澤金黃,油酥可口,久貯不變。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還具有壯腰補腎、潤腸通便的食療作用。
  9、臘汁肉 
  臘汁肉即用臘汁煮出來的肉。但它不同於幹臘肉,它們最大的區別在於,幹臘肉是用煙熏臘的;它也不同於一般的鹵肉,鹵肉是用鹵法製作的肉,即用????水、五香料或醬油製成鹵水,將肉放進鹵水裏煮熟即成。而臘汁肉不加薑蔥、料酒,也不用加糖來調色,衹需用幾味中草藥及香料與肉同煮即可。
  所用中草藥及香料為:甘鬆,山奈,蓽撥,良薑,砂仁,白蔻,細辛,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這幾種藥料混雜在一起,製成藥料包,即可用來熬製臘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還有健胃消食,潤肺理氣,散寒祛風,鎮痛化滯,通竅開胃等功效。
  臘汁肉製法十分簡單:將藥料包放入清水鍋裏,以旺火燒開,再以小火慢慢熬出味,調入精????後,即可放入肉料同煮。所用肉料以豬雜碎(即豬頭、豬肝、豬肚、豬心、豬蹄等)為主,牛肉、驢肉、狗肉及雞、鴨、幹魚等也可選用。煮時用文火,慢慢地熬,讓肉充分入色入味。肉不宜煮爛,要恰到好處,約40分鐘左右,將肉撈出,經驗豐富的家庭主婦,聞其味便可知肉的生熟程度。
  煮熟後的臘汁肉,黑裏透紅,香味撲鼻,觀其色,聞其味,不食也會滿口生津。臘汁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將肉切成薄片入盤,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紅油辣子、薑末、蒜泥、蔥花、醋、味精調製而成。夾一片肉放在味碟裏蘸一下,入口有明顯的藥味兒,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種吃法是將臘汁肉切成或片,或絲,或丁,加蔥、薑、蒜、料酒等作料,可與多種蔬菜同炒,也美味無窮。
  煮過肉後的臘汁和藥料包可反復使用,將二者一同盛入瓦罐裏,涼後蓋實,可保存三五年不會壞。但儲存時藥料包切忌漂浮在臘汁上面,要將其深入罐底,否則會長黴變質。如藥料包用的時間長了,味道會變淡,這時就需要換一個新藥包.。
  10、臘肉
  臘肉,又叫熏肉,是陝南秦巴山區一帶的地方特産,是陝南人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相傳,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張魯稱漢王,兵敗南下走陝南,途經漢中紅廟塘時,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又傳,清光緒二十六年,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陝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慈禧食後,贊不絶口。
  陝南秦巴山區人,加工製作臘肉的傳統習慣不僅久遠,而且普遍。每逢鼕臘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傢傢戶戶殺豬宰羊,除留夠過年用的鮮肉外,其餘乘鮮用食????,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後,用棕葉繩索串挂起來,滴幹水,進行加工製作。選用柏樹枝、甘蔗皮、椿樹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後挂起來用煙火慢慢熏幹而成。或挂於燒柴火的竈頭頂上,或吊於燒柴火的烤火爐上空,利用煙火慢慢熏幹。秦巴山區林茂草豐,幾乎傢傢都燒柴草做飯或取暖,是熏製臘肉的有利條件。即使城裏人,雖不殺豬宰羊,但每到鼕臘月,也要在那市場上挑那上好的白條肉,或肥或瘦,買上一些,回傢如法腌製,熏上幾塊臘肉,品品臘味。如自傢不燒柴火,便托鄉下親友熏上幾塊。
  熏好的臘肉,表裏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裏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陝南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傢煮肉百傢香”的贊語。
  臘肉從鮮肉加工、製作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有久放不壞的特點。此肉因係柏枝熏製,故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成為別具一格的地方風味食品,傳說西安有名的“樊記臘肉”,就是陝南人傳給的技藝。
  陝南宰殺的年豬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為淡貯,終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饋友、逢年過節,都離不開臘肉。因此,一般農傢,均以此為傢常必備之鄉食,遂成鄉土美味。特別是深山人傢,以傢藏臘肉的多寡,來衡量貧富的標志。《漢陰縣志》記有: “雖篷室柴門,食必兼肉。”這裏說的肉,即指臘肉。
近義詞
鎮巴
相關詞
陝西行政區劃地名鄉鎮????業公司????務管理局地理更多結果...
包含詞
鎮巴縣中學鎮巴縣中醫院鎮巴縣人民醫院
鎮巴縣????務管理局鎮巴縣衛生防疫站鎮巴縣婦幼保健站
分類詳情
張開巴廟鎮張開巴山鄉張開大池鄉張開陳傢灘鄉張開興隆鎮
張開長嶺鎮張開永樂鄉張開平安鄉張開三溪鄉張開漁度鎮
張開漁渡鎮張開????場鎮張開簡池鎮張開碾子鎮張開小洋鎮
張開青水鄉張開楊傢河鄉張開赤南鄉張開麻柳灘鄉張開黎壩鄉
張開涇洋鎮張開觀音鎮張開三元鎮張開田壩鄉張開仁村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