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610730 |
|
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綫的秦嶺南麓,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東北部,東接安康市寧陝縣、石泉縣,北臨西安市周至縣和寶雞市太白縣,西南連洋縣,距漢中150公裏、西安200公裏。古有儻駱、子午道,今有108國道和西漢高速公路穿越縣境。全縣人口3.5萬,總面積1279平方公裏。佛坪是“大熊貓的故鄉”和“中國山茱萸之鄉”。
縣人民政府駐所地:袁傢莊鎮,郵政編碼:723400,電話區號:0916 。
佛坪縣轄2個鎮、7個鄉:袁傢莊鎮、陳傢壩鎮、長角壩鄉、西岔河鄉、十畝地鄉、大河壩鄉、石墩河鄉、慄子壩鄉、嶽壩鄉。境內有:佛坪國傢級自然保護區、陝西省竜草坪林業局。
境內自然生態原始古樸,天然獨特。介於東經109°41′——108°16′,北緯33°16′——33°45′之間。海拔515米至2904米,屬亞熱帶北緣山地暖溫帶溫潤季風氣候,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1.5℃,年平均降水量938毫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氣候條件孕育了天然獨特的生態係統,境內群山雄峙,溪流縱橫,珍禽異獸,鳥語花香。唐代著名詩人岑參在驚嘆古儻駱道的詩中寫道:“峰攢望天小,亭午見日初。夜宿月近人,朝行雲滿車”。原始古樸的自然生態保護完好,森林覆蓋率高達87%,是國傢級生態示範縣。 |
|
佛坪自然資源豐富,尤以野生動植物和生態旅遊資源而聞名中外。佛坪被譽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33種,其中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大熊貓野外分佈密度居全國之首,被認定為秦嶺亞種,設有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佛坪自然保護區三度獲得國際性組織的正式認定:1992年被全球環境基金確定為全球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和《中國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最優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2002年被世界旅遊組織——“緑色環球21”認定為最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的地區,2004年被批準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已發現高等植物5門180科2000餘種,其中野生紅豆杉群落、廟臺槭、獨葉草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3種。已發現野生中藥材10大類1000餘種,是名貴中藥材山茱萸的道地産區。
佛坪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國寶大熊貓、原始森林、奇山異水、珍稀動植物觀賞堪稱“四絶”,被省上認定為5A級旅遊資源。佛坪還擁有豐富的森林、水能和礦産資源。森林資源屬原生狀態,林木蓄積量大。境內大小河流240多條,總流量11.76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達10.4萬千瓦,可開發5.1萬千瓦,是長江中上遊國傢“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保護地和陝西“引漢濟渭”工程的調水點。礦産資源已探明有黃金、大理石、石英石、雲母、水晶、石墨、剛玉、花崗岩等20餘種。
近年來,該縣堅持把保護和開發自然生態作為立縣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圍繞緑色中藥、生態旅遊兩大特色産業和大熊貓、山茱萸兩大品牌,大力實施“藥業興縣、旅遊強縣”戰略,努力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縣域經濟體係。以山茱萸為竜頭的緑色中藥材産業逐步壯大,生態農業加快發展。佛坪是全國山茱萸主産區,以果大、肉厚、色澤鮮豔、藥用有效成份高而著稱,先後被確定為“國傢級山茱萸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和“陝西省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縣”,被命名為“中國山茱萸之鄉”。全縣山茱萸已發展到8萬畝300萬株,年産幹萸肉600餘噸,並已取得了GAP認證和原産地標記註册。以板慄、核桃為主的幹果業,以生豬、土雞、養蜂為主的養殖業,以木耳、香菇為主的食用菌,以水稻、玉米、土豆為主的糧食生産等緑色種養業亦有一定的規模和特色。圍繞農産品加工、旅遊配套産品開發和水能、礦産資源開發,新的工業體係正在形成。山萸肉飲片、山茱萸保健酒、“農傢香”係列緑色食品、旅遊紀念品、軟木橡膠、硅碳棒、大理石等産品,深受用戶青睞。以旅遊業為竜頭的第三産業逐步轉型升級。佛坪生態旅遊是陝西省十大旅遊工程之一,是陝南旅遊精品綫路上的重要鏈點,已高起點編製了《旅遊總體規劃》,建設了旅遊專綫公路等一批基礎設施,精心包裝推出了秦嶺人與自然博物館、大坪峪景區、秦嶺國際狩獵場、科考探險觀光等一批旅遊産品,生態旅遊縣城初具規模,“重遊千年蜀道,探訪神秘秦嶺,親近國寶熊貓,關愛生態傢園”的旅遊宣傳不斷擴大,一個“遊生態佛坪、品生態文化、購生態産品”的旅遊新形象正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 |
|
佛坪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設廳,1913年改廳為縣,後經幾次撤並變遷,1961年恢復縣製。
2000年,佛坪縣轄2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369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袁傢莊鎮 7020 陳傢壩鎮 3912 竜草坪鄉 1758 長角壩鄉 2349 東嶽殿鄉 3204 西岔河鄉 3999 十畝地鄉 1963 大河壩鄉 3702 石墩河鄉 1986 慄子壩鄉 2019 嶽壩鄉 1783 |
|
1、過渡性:
在氣候上,地處南北氣候的過渡帶,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和不同海拔的山體,使光、熱、水的分佈有着明顯的水平區域性和垂直帶狀的差異,總的趨勢是氣候溫涼,日照偏低。佛坪縣屬暖溫帶氣候,有顯著的山地森林小區氣候特徵,成為特殊的亞熱帶北垣山地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年平均氣溫6-14°C,無霜期220天左右,降水量940毫米。
2、多樣性:
土壤由於地勢多變,生物種類繁多,氣候差異較大,成土條件復雜,呈現出土壤類型的多樣性。據查共有5個土類,15個亞類,27個土屬,其中黃棕壤和棕壤面積占總土壤面積的91.94%。境內林業資源、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礦産資源和水能源都十分豐富。全縣森林覆蓋率76.98%(不含灌木林)林地面積170萬畝。佛坪素有“野生動植物基因庫”之稱,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33種,其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金錢豹、華南虎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有野生高等植物5門180科近2000種。區內自然生態保護完整,是避暑、旅遊、探險、狩獵基地。已探明黃金、石墨、大理石、雲母、石材等礦藏資源20餘種,這裏既有大理岩、白玉岩、石墨等沉積礦,又有鐵、金等風化殘積礦。全縣有大小河溪240餘條,水能理論藴藏量10.4萬千瓦,可開發5.1萬千瓦。
3、區域差異性:
綜合各種自然條件的分佈狀況,佛坪縣地理環境差異是十分明顯的,最高海拔2904米,最低海拔515米,縣城海拔840米。按地形可以劃分為不同的4個自然區,即低山河𠔌、低山𠔌坡、中山溝𠔌、中山陡坡。四個區域在自然地貌、土壤資源特點、土地利用綫裝和改造利用方面也有顯著差別。在農業區劃中,為了便於農林牧生産,把全縣由北而南歸併為北部中山林特牧藥自然保護區、中部低山林特工牧區、東南部河𠔌糧牧林副區。 |
|
佛坪生物資源得天獨厚。佛坪被譽為天然生物基因庫,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33種,其中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大熊貓野外分佈密度居全國之首,被認定為秦嶺亞種,設有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已發現高等植物5門180科2000餘種,其中野生紅豆杉群落、廟臺槭、獨葉草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3種。已發現野生中藥材10大類1000餘種,是名貴中藥材山茱萸的道地産區。
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國寶大熊貓、原始森林、奇山異水、珍稀動植物觀賞堪稱“四絶”,被省上認定為5A級旅遊資源。佛坪自然保護區三度獲得國際性組織的正式認定:1992年被全球環境基金確定為全球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和《中國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最優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2002年被世界旅遊組織——“緑色環球21”認定為最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的地區,2004年被批準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礦産資源儲量大。礦産資源已探明有黃金、大理石、石英石、雲母、水晶、石墨、剛玉、花崗岩等27種,其中以大理石、石墨、石英石、錳、磁鐵礦藴藏量大,極具開發價值。大理石(方解石)儲量2000萬噸以上,CaCO3含量在98%以上,白度達92度以上;石墨儲量500萬噸以上,屬晶質石墨,粒徑為0.0125—0.22mm,鱗片呈短而厚,固定碳含量5—10%,精礦品位大於90%,回收率大於93%以上;石英石(岩)儲量達1000萬噸以上,SiO2含量一般在90%以上,局部達到99%以上;錳礦石儲量約400萬噸,屬氧化礦,MnO2含量為48.31%,Mn含量為28—36%;磁鐵礦儲量1000萬噸以上,賦礦岩係為晉寧期輝長岩、輝緑岩、角閃輝長岩,磁鐵礦含量90%以上,品位18—34%,平均品位25%。
水資源豐富。境內大小河流240多條,總流量11.76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達10.4萬千瓦,可開發5.1萬千瓦,是長江中上遊國傢“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保護地和陝西“引漢濟渭”工程的調水點。 |
|
佛坪縣地處中國自然地理之南北分界綫的秦嶺南麓,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境內群山雄峙,溪流縱橫,珍禽異獸,鳥語花香。生態旅遊資源獨具特色,大熊貓、原始森林、奇山異水、珍稀動植物觀賞堪稱“四絶”,被省旅遊資源普查小組認定為AAAAA級旅遊資源。全縣旅遊適宜開發的景點分佈集中,有奇山怪石32處,溶洞3個,瀑布泉潭13處,溫泉1處,奇木古樹、奇異植被9處,風景河段7處,人文景觀及歷史遺跡17處。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33種,其中大熊貓、羚牛、金絲猴等國傢一級保護動物13種,二級保護動物39種,是大熊貓在地球上最北緣的棲息地,被專傢稱為“野生大熊貓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大熊貓野外分佈密度居全國之首,被認定為秦嶺亞種,設有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佛坪自然保護區曾三度獲得國際性組織的正式認定:1992年被全球環境基金會確定為全球具有重要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和《中國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中最優先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2002年被世界旅遊組織—— “緑色環球21”認定為最具生態旅遊開發價值的地區,2004年被批準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佛坪生態旅遊被列入陝西省十大旅遊工程之一,是陝南旅遊精品綫路上的重要鏈點。近年來,該縣堅持把保護和開發自然生態作為立縣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圍繞緑色中藥、生態旅遊兩大特色産業和大熊貓、山茱萸兩大品牌,大力實施“藥業興縣、旅遊強縣”戰略,生態旅遊産業已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高起點編製了《旅遊總體規劃》,建設了旅遊專綫公路等一批基礎設施,精心包裝推出了秦嶺人與自然博物館、大坪峪景區、秦嶺國際狩獵場、科考探險觀光等一批旅遊産品,初步形成了三條旅遊精品綫路,大熊貓野外研究基地開工建設,集避暑度假、山水觀光、科考探險、觀賞狩獵於一體的生態旅遊服務體係正逐步健全。“重遊千年蜀道,探訪神秘秦嶺,親近國寶熊貓,關愛生態傢園”的旅遊宣傳不斷擴大,一個“遊生態佛坪、品生態文化、購生態産品”的旅遊新形象正逐步展現在人們面前。 |
|
全縣境內共有各類公路520公裏。其中高速公路過境8.5公裏,108國道過境路53公裏,縣鄉公路75公裏,鄉村公路351公裏,旅遊路33公裏。大、中、小型橋梁62座2340.6延米,其中,大型橋梁3座,中型橋梁17座,小型橋梁42座,有鐵索橋70座。西漢高速公路佛坪連接綫、三陳、秧嶽縣鄉油路和長角壩至沙窩通村水泥路,大河壩至水田坪、十畝地至鳳凰通村公路即將開工建設。
“九五”以來,縣在上級黨政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交通廳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縣委、縣政府領導全縣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頑強拼搏,苦幹實幹,大力開展公路交通建設。三年來,共計完成國債、代賑和公路專項資金50萬元以上項目14個,總投資4500多萬元,新建和修復鄉村道路295公裏,恢復和新建大型橋梁3座、中型橋梁9座,鐵索橋70座,新建成2條33公裏旅遊公路,改造2.8公裏108國道佛坪縣城過境路,恢復重建了佛兩、三陳、秧嶽三條縣鄉公路路基75公裏,打通了“西金”、“共力”兩條共計29公裏的通村公路。通過三年的建設,我縣公路網絡等級均超過災前水平,覆蓋面不斷擴大,密度不斷增加,通行能力進一步提高,一個新的公路交通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
|
佛坪 |
|
|
|
佛坪縣醫院 | 佛坪縣中醫院 | 佛坪縣????務管理局 | 佛坪縣衛生防疫站 | 佛坪縣婦幼保健站 | 佛坪縣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
|
|
十畝地鄉 | 大河壩鎮 | 長角壩鄉 | 陳傢壩鎮 | 大河壩鄉 | 慄子壩鄉 | 石墩河鄉 | 西岔河鄉 | 袁傢莊鎮 | 嶽壩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