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忻州 > 五寨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Wuzhai Xian County
  郵編:036200 代碼:140928 區號:0350 拼音:Wǔ Zhài Xiàn,Wuzhai Xian
  
    五寨縣位於山西省西部、忻州市西部,總面積1379平方千米,總人口11萬人(2004年)。轄3個鎮、9個鄉:硯城鎮、小河頭鎮、三岔鎮、前所鄉、李傢坪鄉、孫傢坪鄉、梁傢坪鄉、鬍會鄉、新寨鄉、韓傢樓鄉、東秀莊鄉、杏嶺子鄉。縣人民政府駐硯城鎮。
  
    地勢東南高,西部低。東南為石山區,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縣境最高峰。中部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 境內主要河流是朱傢川河及其支流清連河。 年均氣溫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20天。
  
  漢時屬雁門郡武州地,宋為嵐州嵐𠔌地,金置寧遠縣。明洪武七年設鎮西衛。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五寨堡,以堡轄東、西、南、北、中五大牧寨屯牧於此,故名。清雍正三年(1785年)置五寨縣
  
    1997年,五寨縣轄3鎮15鄉:城關鎮、三岔鎮、小河頭鎮、前所鄉、經堂寺鄉、孫傢坪鄉、梁傢坪鄉、黃土坡鄉、杏嶺子鄉、劉傢圪臺鄉、鬍會鄉、李傢坪鄉、新寨鄉、韓傢樓鄉、下鹿角鄉、白草莊鄉、東秀莊鄉、李莊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108651人,其中:城關鎮33463人,小河頭鎮5146人,三岔鎮11067人,前所鄉10462人,李傢坪鄉5022人,經堂寺鄉937人,黃土坡鄉1258人,孫傢坪鄉4561人,梁傢坪鄉3337人,鬍會鄉6855人,新寨鄉6070人,韓傢樓鄉5467人,李莊鄉1443人,劉臺鄉2264人,下鹿角鄉2239人,白草莊鄉1822人,東秀莊鄉4500人,杏嶺子鄉2738人。
概況
  五寨縣位於忻州市西部,總面積1379平方千米,總人口14萬人(2008年)。
  縣人民政府駐硯城鎮。郵編:036200。代碼:140928。區號:0350。拼音:Wuzhai Xian。
  地勢東南高,西部低。東南為石山區,主峰蘆芽山海拔2736米,為縣境最高峰。中部為“丁“字形盆地,以三岔為最低海拔1300米。北部與西北部為黃土丘陵。 境內主要河流是朱傢川河及其支流清連河。 年均氣溫4.3℃,一月零下14℃,七月19℃。年降雨量500毫米,無霜期120天。
行政區劃
  五 寨 縣 行 政 區
  鄉鎮名稱 鄉鎮所轄行政村名稱
  硯城鎮
  (東關 南關 西關 城內 中所 坡底 李傢口 周傢 小口子)
  三岔鎮
  三岔 大村 張傢坪 楊傢山 倪傢山 小劉傢灣 東寨 柳河 園子溝 董傢咀 雲梯峁 徐傢坪 井兒窪 水溝墕 新莊窩
  張傢墕 上會子 羊坊 劉傢圪臺 深溝子 紅娘子 宋傢寨 許林 艾窳 塔子會 張傢窯 二道溝 三道溝 永豐莊
  常咀 華傢溝 馬傢坪 車道坡 何傢梁
  小河頭鎮
  小河頭 古城角 咀兒上 大武州 界東 煙洞窪 周傢梁 馬軍營 張傢窪 黃崖灣 大莊子 河底
  小武州 武傢窯 五科 )
  韓傢樓鄉
  韓傢樓 孫傢梁 碾窳 管傢灣 大河灣 肖傢 郜傢峪 周傢 窯子頭 固城 陽宅 灘咀頭 峰兌坡 後兌堡 前兌堡 養馬坪 丈子溝 魏傢窳 李莊 窯會 雙泉墕
  楊傢莊 溝南梁 富傢梁 鄔耳 鏵咀 )
  前所鄉
  前所 右所 南坪 都咀 薛傢 葛傢 張傢 孤山 舊堡 羊圈溝 店坪 水磨上 觀音殿 新房圪臺 簸箕窪 顧傢溝 塔兒溝 南莊窩 神路溝 窯子上 黃傢山 洞兒上 羅泉溝
  鬍會鄉
  大鬍會 小鬍會 西雞兒窳 東雞兒窳 石咀頭 張傢坪 桑傢窳
  東坪 夏傢窪 包傢灣 安子 川口 水槽 王傢莊
  孫傢坪鄉
  孫傢坪 崔傢 陽坡 河灣 高嶺 嶠峪 粟傢畔 大燕傢莊 武傢窳 郭傢窳 汶兒水 西寺兒溝 東寺兒溝 連傢溝 碓臼坪 咀兒上 牧溝 峰子頭 沙灣 旦溝梁 南窪
  黃土坡 寨兒梁 大輻車梁 小輻車梁 溝子
  梁傢坪鄉
  梁傢坪 小燕傢莊 閆傢窪 水口頭 韓嶺莊 蔡傢墕
  富傢墕 後子窪 趙峪莊 小寨 鄧傢墕 界牌 新捨窠 倪傢圪洞 海子界
  李傢坪鄉
  李傢坪 葛傢窳 老牛坡 西紫寨 東紫寨 大東溝 張傢坪
  大辛莊 古今坪 羊方 青楊嶺 油大
  杏嶺子鄉
  杏嶺子 柳樹咀 馬傢咀 王滿莊 安傢坪 下關 汶子坪
  楊傢坡 七裏坪 白草坡 郝坡 官咀 上鹿角 崖窯
  撲雞兒 米傢窳 武傢梁 碾子咀 賀傢咀 前五王城 瓦窯塔
  雞房 下鹿角 邱傢坡 白傢溝 竜頭咀 田傢坡
  左傢崖 張傢灣 何傢塔 紅泉 井峁
  東秀莊鄉
  東秀莊 麻地窳 鬧兒溝 大雙碾 小雙碾 南莊子 楊可莊 五佛寺 西坪
  後趙和莊 墕子 上窳 獅子溝 新獅子溝 南獅子溝 候傢莊 常傢坡
  劉傢咀 蘇傢堡 吳傢溝 西梁墕 要子水 西坪溝 麻坪 後武王城 郭傢河
  白草莊 趙傢溝 下會子 東坡
  新寨鄉
  新寨 舊寨 官莊 石廟 莊窩 魏傢坡 羊道溝 下白草溝
  上白草溝 何傢嶺 焦傢窪 大劉傢灣 殷傢灣 索傢溝
區位
  五寨縣的地區優勢主要有四點: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花崗岩面廣質優,旅遊開發前景廣阔。
  五寨縣地處晉西北中心,位於山西省12個二級經濟區之一——晉西北區(五寨區)的中心,處在山西兩大經濟軸和兩大能源基地之間,即處於黃河軸和同蒲軸之間,東有寧靜煤炭能源基地,西北有神華能源基地及河、保、偏煤鋁電能源基地,是西煤東運的重要通道之一和晉西北物資轉運與商品集散的重要經濟活動中心。目前,全縣有三條過境鐵路一寧(寧武)岢(岢嵐)鐵路、神(神池)河(河麯)鐵路、神(神木)朔(朔州)鐵路橫貫東西;四條幹綫公路一店(店兒上)臨(臨界縣)、忻(忻州)保(保德)、崞(崞陽)水(水泉)、韓(韓傢樓)河(河麯)四條幹綫公路,橫穿東西,縱貫南北,與縣鄉公路連網,形成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全縣95%以上的村莊可以通機動車輛。三岔鎮更是南達縣城,通往忻州,北達偏關縣,通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達河麯、保德縣,過黃河入陝西省,平均日過往客車50多輛,機動車6300輛次,是晉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便利的交通為五寨縣運輸業和飲食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韓傢樓鄉郜傢焉村、韓傢樓村先後成為全省聞名的汽車專業戶村,2001年韓傢樓村新建了韓傢樓煤臺,年配煤120萬噸,三韓公路經濟得以迅猛發展。
  五寨縣轄3個鎮、9個鄉:硯城鎮、小河頭鎮、三岔鎮、前所鄉、李傢坪鄉、孫傢坪鄉、梁傢坪鄉、鬍會鄉、新寨鄉、韓傢樓鄉、東秀莊鄉、杏嶺子鄉。
經濟
  五寨縣的主要經濟支柱産業是馬鈴薯、玉米,鬍麻、黃牛、花菇、藥材、葵花及其炒貨業。
  馬鈴薯每年全縣的種植面積均穩定在20萬畝以上,占到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成為山西省馬鈴薯種植大縣,並基本形成優種繁育、生産、加工、銷售一條竜的格局。山西雪竜馬鈴薯開發公司成為全省較大的馬鈴薯加工企業。其主導産品精澱粉和粉皮的質量和銷量較好,1998年公司被定為省級農副産品加工竜頭企業。
  近年來,先後製定和實施了改革科技體製、加速科技進步、激勵科技人員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在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全縣共取得國傢、省部級和地區的科技成果35項,其中稭稈高蛋白飼料和菌體蛋白研究試驗分別獲得國傢“星火計劃”洽談會金奬和銀奬,並在全國18個省區推廣。瘦肉型豬的試驗研究與推廣、山區養牛商品技術開發、絨山羊開發分別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奬。高寒地區果樹栽培試驗獲區級科技推廣奬,脫毒山藥高産攻關試驗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2004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産總值33221萬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588萬元,實現財政收入407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042元。
資源
  五寨縣是山西省的富水區之一,有“坐在水庫”上的縣之稱。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充分發近水資源優勢,新修節水灌溉工程,目前全縣節水灌溉工程以覆蓋了硯城鎮、前所鄉、鬍會鄉、新寨鄉一鎮,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産業的發展。
  五寨縣境內東南部花崗岩分佈廣阔,面積大約有183.3平方公裏,總儲存量5000萬立方米。並且經勘測國傢質檢部門認定五寨縣冰花緑、觀音緑、經堂紅等花崗岩質地為A級。目前境內花崗岩開發公司有7傢,花崗岩開發與加工已初具規模,逐漸成為五寨經濟的一枝獨秀。
  五寨縣南山生態自然旅遊區被人們稱為北方的“五寨溝”,在這裏不僅有晉西北的名山蘆芽山,“高原翡翠”荷葉坪等名勝景點,而且整個溝集山、水、樹、石、泉、寺於一體,景色秀麗,美不勝收。五寨縣還擁有華北地區最大的天然狩獵區。目前五寨旅遊事業正以迅猛的速度順利發展。
  五寨還有多處古城遺址,距離縣城20公裏的武王城遺址最為古老,武王城又稱遮虜城,《資治通鑒》捲九載,唐乾符五年(EI78年),李國昌與李剋用合兵陷遮虜軍。五寨還有武州古城遺址和方城古城遺址等,五寨境內有多處寺廟遺址,有南禪寺遺址、雪山瑞雲禪寺遺址、大寺遺址、五佛寺逮址、馬傢寺遺址、竜王廟遺址和天院寺遺址等,其中南禪寺最為有名。
  南禪寺,晉北名剎,位於五寨縣城東南5裏之南峰臺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魏,擴建於唐,金大定二十九年,清道光十二年兩次重修,歷代補修多次與聞名世界的大同雲岡石窟屬同一時代建築,是北魏建築中的傑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南禪寺將成為繼蘆芽山、高山草甸荷葉坪之後又一個吸引遊客的亮點。佛寺背倚管涔名山,下臨清漣秀水,古鬆參天,殿堂宏偉,建築精美,極有佛學價值和考古價值,惜毀於文革中。五寨民風淳樸,人心嚮善,自佛寺毀壞後,民衆惋惜之聲日盛,重修之意日增。一九九七年夏,各界人士和鄉民百姓捐資捐物,經過五年艱辛努力,寺廟重新落成,氣勢更加宏偉,現已成為五寨的一處旅遊佳地。
  五寨還有名人墓葬開平王墓,即明代大將常遇春墓,位於三岔鎮柳河村南,墓高約33米,周約500米,環植樹木,景色宜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外,五寨經堂寺鄉南莊窩村的僧墓磚塔,三岔鎮的木製古牌坊亦很有建築和文物價值。
  在經濟上五寨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和養殖大縣,工業基礎相對薄弱。在農作物的種植主要以山藥、莜面、豆類等雜糧為主,其中山藥蛋的種植和生産是全區的大縣。在山藥蛋的深加工上,我縣有綜合食品廠、雙喜粉皮廠、佳宴粉皮廠等幾傢國有和個體工業企業。這些山藥蛋的深加工企業對五寨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豆製品加工歷來是五寨人的拿手好戲,而在繁多的豆製品中,又最數豆腐。其製作精細,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加上境內清漣河水順山而下,蘆芽山野生植物諸好黃芪、黨參、靈芝草等隨水流衝刷匯入河流,使水質甘甜清純,此水用來加工豆腐,潔白細嫩,富有多種營養。據有關史料記載,清雍正年間凡在五寨居官的縣令,每逢時節必派差役晝夜兼程嚮京運送豆腐。
  五寨茴子白的久負盛名,有“五寨的茴子白,岢嵐的蔥”之美稱,它不僅個頭大、包頭緊,而且味甜質脆,營養價值高,其維生素C的含量僅次於辣椒,而高於菠菜、蘿蔔等一般蔬菜,多年來一直被當地百姓做為鼕季蔬菜。另外,李傢坪大東溝的菜,蘆芽山的銀盤蘑菇等都是聞名忻州地區的。
  五寨縣境內民性純樸忠厚,務本求實。待人誠摯,不尚客套。安穩處世有餘,趨時兌新則不足。自古所業以農為主,樂於安居故土,不善外出謀生。五寨縣的飲食,歷史上莜面是群衆的主食。有“五寨三大寶,莜面、山藥、大皮襖”之說。五寨人吃飯的特點,一是喜吃大雜燴(五寨人稱為“黑肉燴菜”。黑肉,即豬瘦肉。)。把豬肉、豆腐、粉條、茴子白燴在一起,熟後一大碗一大碗盛着吃,目前在省城太原已有大大小小幾十傢“五寨燴菜館”,成為三晉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二是喜吃燉羊肉。把羊肉帶骨一起剁成塊加鬍蘿蔔燉在一起,每人一大碗。
自然環境
  五寨屬亞寒帶大陸氣候,鼕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無酷暑,常年風沙大,雨雪少。年平均氣溫4.9℃,平均降水478.5毫米。平均日照2872小時,無霜期110 ——130天。主要河流有朱傢川河、縣川河、嵐漪河、清漣河、鹿角河,是晉西北的富水縣之一。較大的水庫有南峰水庫、白草莊水庫、郭傢河水庫。
  全縣土地總面積208.7萬畝,其中可耕地面積60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28.7%;宜林地面積74.7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6%;宜牧地面積50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24%;居民點及工礦用地4萬畝,交通用地8.3萬畝,水域1.5萬畝,暫難利用地10.2萬畝。全縣人均土地22畝,人均耕地6.4畝。
  全縣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南部荷葉坪山海拔2783米,蘆芽山海拔2739米,西北部韓傢樓村海拔1300米。東、西、北部為黃土丘陵區,南部為石山區。
英文解釋
  1. n.:  Wuzhai County
近義詞
五寨
相關詞
副部長宣傳部山西省新聞辦主任
包含詞
五寨縣賓館五寨縣狩獵場五寨縣檔案館
五寨縣皮革廠五寨縣防疫站五寨縣中醫院
五寨縣第一人民醫院五寨縣荷葉坪旅遊區五寨縣萬年青石材有限公司
五寨縣第二人民醫院五寨縣雙喜鵬程澱粉有限公司五寨縣金醒深山製藥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東秀莊鄉張開杏嶺子鄉張開前所鄉張開鬍會鄉張開三岔鎮
張開新寨鄉張開硯城鎮張開小河頭鎮張開李傢坪鄉張開孫傢坪鄉
張開梁傢坪鄉張開韓傢樓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