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竜泉鎮位於山西臨汾市隰縣,是2001年4月鄉鎮撤並工作中,由原來的隰縣城關鎮和北莊鄉合併組建的。位於隰縣中部和紫川𠔌地,東經110°54′44″,北緯36°41′30″,城區東依堆金山,西屏鳳凰山,北進五裏後村,南出接官坪。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4.5公裏。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流經其境,全部境域分為城區和城以東恆面地區。由兩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東恆、西恆、古城恆、北莊垣、樂安恆、益其垣),四溝(陳傢河溝、路傢溝、汪傢溝、劉傢莊)組成。總面積108.8平方公裏。
鎮區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自然分區為基礎,分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居民委員會,50餘個居民小組。全鎮有1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城區分佈3個村民委員會,城區以東垣面地區分佈有7個村民委員會。竜泉鎮人民政府設在北大街紅星巷內。全鎮共有居民9636戶,總人口302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總耕地面積為32655畝。
竜泉鎮為千年古鎮,距今已有1377年歷史。舊城始建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嚮為州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臨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清時稱為裏,民國後改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縣解放,人民當傢作主,首建隰縣市。1949年後改建城關管理區,1956年建城關鄉,1958年稱城關公社,1966年改建城關鎮,1985設城關鎮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莊鄉合併稱為隰縣竜泉鎮。由於竜泉鎮坐落於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環繞的開闊地,北西南三機臨水。古有“水包蓮花城”之稱。城中心有古建築“大觀樓”給這個地處黃土高坡的山區小鎮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
|
竜泉鎮是2001年4月鄉鎮撤並工作中,由原來的隰縣城關鎮和北莊鄉合併組建的。位於隰縣中部和紫川𠔌地,東經110°54′44″,北緯36°41′30″,城區東依堆金山,西屏鳳凰山,北進五裏後村,南出接官坪。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4.5公裏。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流徑其境,全部境域分為城區和城以東恆面地區。由兩川(紫川和古城川),六垣(東恆、西恆、古城恆、北莊垣、樂安恆、益其垣),四溝(陳傢河溝、路傢溝、汪傢溝、劉傢莊)組成。總面積108.8平方公裏。
鎮區以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自然分區為基礎,分設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居民委員會,50餘個居民小組。全鎮有10個村民委員會,其中城區分佈3個村民委員會,城區以東垣面地區分佈有7個村民委員會。竜泉鎮人民政府設在北大街紅星巷內。全鎮共有居民9636戶,總人口302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88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總耕地面積為32655畝。
竜泉鎮為千年古鎮,距今已有1377年歷史。舊城始建於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嚮為州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臨汾市西山片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明清時稱為裏,民國後改為街公所。1946年11月28日隰縣解放,人民當傢作主,首建隰縣市。1949年後改建城關管理區,1956年建城關鄉,1958年稱城關公社,1966年改建城關鎮,1985設城關鎮人民政府,2001年4月和北莊鄉合併稱為隰縣竜泉鎮。由於竜泉鎮坐落於紫川河與古城河交匯環繞的開闊地,北西南三機臨水。古有“水包蓮花城”之稱。城中心有古建築“大觀樓”
俗稱“古樓”。登高而望,崇崗四周,清溪中貫。山地與河𠔌相對高差達到213.6米。城區建築青陶瓦捨,鱗次櫛比。街市樓廈相間,排列有序,大街十字交叉四嚮展開,呈古典棋盤式風格。城區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坡度約為33﹪,11條主要巷道坐標式排列有序,雖然是一個山區小鎮,但街道總長達到3公裏,城郊沿河築在防洪大壩1300餘米,209國道而過,孝午綫、隰永綫貫通內外。北至省城太原,南至臨汾大寧,西到永和過關即步入陝西境內,交通十分便利,給竜泉鎮運輸業和發展添上了翅膀。西郊小西天精妙懸雕藝術,堪稱中華奇寶,屬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其獨特的風格。獨有的魅力吸引着絡繹不絶和中外遊客,給這個地處黃土高坡的山區小鎮增添了無盡的光彩。 |
|
- : Longquan Town
|
|
竜泉 竜泉鎮村 |
|
|
|
伏竜泉鎮 | 臥竜泉鎮 | 場竜泉鎮 | 場竜泉鎮村 | 竜泉鎮中心 | 即墨市竜泉鎮東豪希望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石門中心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大屯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滿貢小學 | 即墨市竜泉鎮黃傢山小學 | 宜昌縣竜泉鎮怡紅園賓館 | 竜泉鎮衛生院中醫科 | 靖宇縣竜泉鎮衛生院 | 牟平縣竜泉鎮服裝廠 | 鳳岡縣竜泉鎮衛生防疫保健站 | |
|
|
北莊村 | 城北村 | 劉傢莊村 | 城關村 | 城南村 | 樂安村 | 汪傢溝村 | 上留村 | 益其村 | 路傢溝村 | 陳傢河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