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晉中 > 昔陽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Xiyang Xian County
  昔陽縣位於山西省東境中部,東經113°20′-114°08′,北緯37°20′-37°43′。東與河北省贊皇縣、內邱縣、井陘市、邢臺市接壤,西與壽陽縣為鄰,南與和順縣毗連,北與平定縣相銜。東西長70千米,南北寬41千米,總面積1952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樂平鎮。郵編:045400。代碼:140724。區號:0354。拼音:Xiyang Xian。
  
  行政區劃
    昔陽縣轄5個鎮、7個鄉:樂平鎮、臯落鎮、東冶頭鎮、沾尚鎮、大寨鎮、李傢莊鄉、界都鄉、三都鄉、趙壁鄉、孔氏鄉、閆莊鄉、西寨鄉。共有421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境域屬晉,戰國歸趙,秦屬上黨郡。東漢建安末年(220年)為樂平郡,隋大業初年改為樂平縣。後幾經演變,到民國元年(1912年),定名為樂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昔陽縣。1938年5月,昔陽分東西兩縣。1945年8月縣城解放,復稱昔陽縣。1958年11月,劃歸陽泉市轄,改稱昔陽人民公社聯社,次年3月易名為昔陽協作區,5月又稱昔陽郊區。1960年恢復昔陽縣,屬於晉中專區(晉中地區、晉中市)。
  
    建國初為區、村建製,全縣共分14區。1953年,改為七個區,80個鄉。同年4月取消區級建製,全縣500個自然村劃為46鄉。
    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製,全縣設7個公社,轄344個管區。1962年調整為20個人民公社,轄415個生産大隊。
    1984年,改為16鄉4鎮,423個行政村。1996年全縣調整為421個行政村。
    昔陽轄4鎮,16鄉,421個行政村。4個鎮為城關鎮、東冶頭鎮、臯落鎮、沾尚鎮。16鄉為大寨鄉、李傢莊鄉、安坪鄉、巴洲鄉、鳳居鄉、趙壁鄉、白羊峪鄉、丁峪鄉、王寨鄉、西寨鄉、界都鄉、瓦邱鄉、洪水鄉,閆莊鄉、杜莊鄉、三都鄉。其中城關鎮轄25個村,東冶頭鎮轄35個村,臯落鎮轄20個村,沾尚鎮35個村,大寨鄉23個村,李傢莊鄉16個村,巴洲24個村,安坪26個村,洪水28個村,杜莊鄉24個村,三都鄉18個村,鳳居鄉16個村,趙壁鄉11個村,白羊峪村19個村,閆莊鄉18個村,界都鄉17個村,瓦邱鄉10個村,丁峪鄉15個村,王寨鄉11個村,西寨鄉30個村。1999年末,全縣總人口236113人,其中非農人口29060人,鄉村人口207053人。
  
    2000年,昔陽縣轄4個鎮、16個鄉:城關鎮、東冶頭鎮、臯落鎮、沾尚鎮、界都鄉、王寨鄉、丁峪鄉、洪水鄉、杜莊鄉、閻莊鄉、三都鄉、趙壁鄉、鳳居鄉、瓦邱鄉、李傢莊鄉、西寨鄉、安坪鄉、白羊峪鄉、大寨鄉、巴洲鄉。總人口221361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8740 臯落鎮 11664 東冶頭鎮 14038 沾尚鎮 8614 大寨鄉 13366 洪水鄉 12161 李傢莊鄉 16459 安坪鄉 9802 巴洲鄉 7614 杜莊鄉 7937 三都鄉 9419 白羊峪鄉 8965 趙壁鄉 6546 風居鄉 7871 界都鄉 8470 閆莊鄉 8757 瓦邱鄉 4352 丁峪鄉 6043 王寨鄉 5928 西寨鄉 461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縣情概況
  昔陽縣位於山西省東境中部,東經113°20′-114°08′,北緯37°20′-37°43′。東與河北省贊皇縣、內邱縣、井陘市、邢臺市接壤,西與壽陽縣為鄰,南與和順縣毗連,北與平定縣相銜。東西長70千米,南北寬41千米,總面積1952平方千米。總人口23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樂平鎮。
  郵編:045300。代碼:140724。區號:0354。拼音:Xiyang Xian。
行政區劃
  昔陽縣轄5個鎮、7個鄉:樂平鎮、臯落鎮、東冶頭鎮、沾尚鎮、大寨鎮、李傢莊鄉、界都鄉、三都鄉、趙壁鄉、孔氏鄉、閆莊鄉、西寨鄉。共有421個行政村。
  樂平鎮
  轄:西大街村、南關村、東關村、河東村、梁傢溝村、李夫峪村、杏丹峪村、穆傢會村、坪上村、新瑤莊村、紅土溝村、下思樂村、中思樂村、上思樂村、李傢溝村、背峪溝村、趙傢溝村、落雁頭村、鐘村、青岩頭村、東會村、建都村、北關村、河西村、瑤頭村、安坪村、楊傢峪村、北坡堖村、龐傢峪村、南瑤村、白村、毛傢溝村、鳴枝溝村、蘇傢嶺村、大杏莊村、臺溝村、張傢溝村、崇傢嶺村、南掌城村、溫傢莊村、山莊頭村、寺上村、上講堂村、下講堂村、蛇溝村、武傢莊村、殷傢莊村、石亭村、司傢峪村、任傢堖村、後山村、上莊村、西南溝村、梁莊村、居仁村、毛傢山村、上吉傢峪村、下吉傢峪村、巴洲村、瑤彎村、寺傢莊村、褚峪村、野峪村、竜樹村、上秦山村、下秦山村、趙傢莊村、冀傢莊村、北掌城村、小杏莊村、庫屯村、天井村、鵝窪村、石山村、寺窪村等。
  臯落鎮
  轄:臯落村、西莊村、羅傢井村、南莊村、庫城村、碧霞觀村、北岩村、圪塔店村、寨背村、南岩村、桃軀村、青岩底村、西溝村、車寺村、簸箕窪村、柳溝村、鋪上村、東峪溝村、小東峪村、馬蟬咀村等。
  東冶頭鎮
  轄:蔥窩村、沾上村、井上村、套掌村、前岩村、裏岩村、活石村、韓信窯村、陡川村、前莊村、北莊村、南坡莊村、寺傢坪村、長溝村、前峪掌村、神堂溝村、竜卜相村、陽坡村、羊圈村、韓信井村、小南掌村、曹傢窪村、裏峪掌村、東冶頭村、雀鳴村、臥竜山村、白沙岩村、萬傢山村、靜陽村、東固壁村、李傢堖村、口上村、水磨頭村、林咀村、天聖廟村等。
  沾尚鎮
  轄:沾尚村、猛彪村、口上村、馬道嶺村、大南峪村、北莊溝村、橫河村、畔峪村、北頭村、吉傢峪村、此溝村、坡底村、𠔌興溝村、中大寒村、孟先堖村、大寒口村、中山村、陽賽村、鬍豐村、裏小寒村、前小寒村、土坌村、瑤村、明水頭村、安豐村、西峪口村、捲峪溝村、廣陽村、水峪溝村、瓦瑤足村、鬆麯村、瑤會村、臺泉村、苗傢莊村、前大寒村等。
  大寨鎮
  轄:河南村、南堖村、大南山村、井溝村、竜鳳坡村、閻莊窩村、高傢嶺村、蒙山村、水泉村、孔傢溝村、東王傢莊村、鬍窩村、小南山村、虹橋關村、土巷村、王秦宮村、蔣秦宮村、耿秦宮村、田川村、蒙傢峪村、北郝峪村、南郝峪村、潘掌村、閻傢溝村、鬍傢溝村、石瑤坪村、石馬村、寺口村、桑園村、學堂溝村、孝經峪村、陳傢溝村、洪水村、南峪村、孟壁村、郭莊村、東溝村、畢傢嶺村、小陽坡村、長勝嶺村、安傢溝村、趙秦宮村、北畝村、杜莊村、上郭莊村、神堂嶺村、峪溝村、麻匯村、元溝村、西山村、馬傢溝村、楊子江村、白羊嶺村、金石坡村、武傢坪村、留莊村、樹條峪村、厚莊村、前竜鳳堖村、後竜鳳堖村、陽坡莊村、南冶頭村、高業底村、上元村、司傢掌村、千畝坪村、楊傢坡村、趙傢堖村、四十畝村、蔡嶺村、黑土岩村、張傢峪村、上梁傢山村、下梁傢山村、大寨村等。
  三都鄉
  轄:三都村、李傢河村、羅莊村、路傢峪村、葫蘆拐村、呂二岩村、花峪村、郭傢莊村、韓傢溝村、旮旯口村、米傢園村、延傢底村、黑窪村、西峪村、井溝村、翟絮村、山掌村、小嘴塄底村等。
  閻莊鄉
  轄:峰窪村、張柱村、杏莊村、樓上村、民安村、茶葉窪村、西掌村、河上村、河下村、寺堖村、張傢喜村、鴉窩村、閻莊村、陳村、趙莊村、張傢莊村、東莊村、臺上村等。
  孔氏鄉
  轄:孔氏村、活利坡村、南營村、丁峪村、山上村、杓鋪村、李傢莊村、朱石鋪村、甘川溝村、洪泉村、吳傢岩村、馬蟾岩村、三教河村、裏沙瑤村、刀把口村、黃安村、郝傢村、方臺村、九竜關村、松樹岩村、小腰咀村、務種村、王寨村、泉口村、南泉村、北泉村等。
  趙壁鄉
  轄:東豐稔村、西豐稔村、有仁村、東平原村、西平原村、南思賢村、北思賢村、石子峪村、鬆慶峪村、梭羅峪村、南橫山村、西橫山村、東橫山村、梨園掌村、樓坪村、北嶺溝村、李花峪村、李傢莊村、脈山頭村、水深村、水峪村、前東峪村、後東峪村、前口莊村、後口莊村、白羊峪村、西石龕村、東石龕村、北石龕村、鳳居村、黃岩村、川口村、東寨村、斜峪溝村、黃岩底村、寨上村、徐峪村、賈傢莊村、大莊村、鞏傢莊村、橫嶺村、鬥背村、陳傢莊村、南掌村、發生掌村、趙壁村等。
  李傢莊鄉
  轄:南渡海村、安陽嶺村、黃竜沾村、石寨溝村、鬍峪村、王傢山村、石坪村、北南溝村、北渡海村、鋪溝村、王傢莊村、先掌村、崔富堖村、東李傢莊村、南李傢莊村、西李傢莊村等。
  西寨鄉
  轄:西寨村、小寨村、宋傢溝村、司傢溝村、安傢莊村、武傢川村、直峪寺村、鬧林溝村、窯溝村、王傢溝村、七截村、次峪溝村、車道溝村、賈莊村、莊窩村、東五川村、西五川村、白傢泉村、紅沾村、三烈村、天池溝村、小都村、漳漕村、麯峪村、西溝掌村、茶臼溝村、黃嶺村、周傢掌村、堡溝村、柳林背村等。
  界都鄉
  轄:北界都村、南界都村、達井村、柏葉底村、剋栳會村、馬傢峪村、安陽掌村、裏車掌村、前車掌村、麻地峪村、鴿堂村、石門村、西固壁村、二郎峪村、兩坌掌村、裏安陽溝村、前安陽溝村、大瓦邱村、長嶺村、東峪村、崔傢莊村、小瓦邱村、聯中峪村、南溝掌村、團前莊村、團裏莊村、團大莊村等。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境域屬晉,戰國歸趙,秦屬上黨郡。東漢建安末年(220年)為樂平郡,隋大業初年改為樂平縣。後幾經演變,到民國元年(1912年),定名為樂平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昔陽縣。1938年5月,昔陽分東西兩縣。1945年8月縣城解放,復稱昔陽縣。1958年11月,劃歸陽泉市轄,改稱昔陽人民公社聯社,次年3月易名為昔陽協作區,5月又稱昔陽郊區。1960年恢復昔陽縣,屬於晉中專區(晉中地區、晉中市)。
  宋乾德元年(963)
  八月,宋進攻北漢,攻取樂平縣。
  宋宣和七年(1125)
  金兵南下圍太原,破樂平、壽陽、榆次、太𠔌等縣。
  元至正二年(1342)
  四月,樂平縣地震,裂地尺餘,民居皆傾。
  同年,太𠔌、榆次、樂平縣大旱,人相食。
  元至正十一年(1351)
  榆次、壽陽、榆社、樂平等縣地震,聲如雷霆,房屋倒塌無數,壓死者甚衆。
  崇禎五年(1632)
  農民起義軍一部攻破樂平,明三邊總督洪承疇督領官兵分三路圍剿義軍。義軍分散迎敵,終被各個擊破,餘部突出重圍,翻越太行山轉入豫北和冀南一帶活動。
  順治九年(1652)
  四月二十日,樂平大暴雨,冰厚1米?,3日尚未盡消。冰雹打死牛、羊300餘頭(衹),大風拔起樹木400餘株。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因上年遭災饑餓,樂平縣瘟疫大作,死屍枕籍,逃亡過半。
  嘉慶元年(1796)
  樂平縣降為樂平鄉,直隸平定州。
  鹹豐十一年(1861)
  四月,天津順記洋行初次販運洋布5995匹來榆次縣售賣,洋行始入山西。
  五月,山西巡撫下令平定、樂平設團防,協助直隸省緝拿活動於樂平東南與直隸邢臺、贊皇接壤處崇山峻嶺中的“二字黨”(因每人都以“二”字為名,稱張二、李二等,故名)。
  光緒二十六年(1900)
  春,榆次大旱,至六月不雨,五穀歉收,餓死民甚多。
  五月中旬,榆次、太𠔌、平遙、介休、靈石、樂平、壽陽等縣出現不同規模的義和團活動。
  民國
  1912年
  臨時政府廢除州的建置,遼州改為遼縣;各縣衙改稱行政公署,知縣改稱知事;同時將樂平鄉恢復樂平縣置。
  1914年
  4月17日,因山西省樂平縣與江西省樂平縣同名,經內務部協議,將山西省樂平縣改名為昔陽縣
行政歷史
  關於昔陽的歷史
  建國初為區、村建製,全縣共分14區。1953年,改為七個區,80個鄉。同年4月取消區級建製,全縣500個自然村劃為46鄉。
  1958年8月實行人民公社製,全縣設7個公社,轄344個管區。1962年調整為20個人民公社,轄415個生産大隊。
  1984年,改為16鄉4鎮,423個行政村。1996年全縣調整為421個行政村。
  昔陽轄4鎮,16鄉,421個行政村。4個鎮為城關鎮、東冶頭鎮、臯落鎮、沾尚鎮。16鄉為大寨鄉、李傢莊鄉、安坪鄉、巴洲鄉、鳳居鄉、趙壁鄉、白羊峪鄉、丁峪鄉、王寨鄉、西寨鄉、界都鄉、瓦邱鄉、洪水鄉,閆莊鄉、杜莊鄉、三都鄉。其中城關鎮轄25個村,東冶頭鎮轄35個村,臯落鎮轄20個村,沾尚鎮35個村,大寨鄉23個村,李傢莊鄉16個村,巴洲24個村,安坪26個村,洪水28個村,杜莊鄉24個村,三都鄉18個村,鳳居鄉16個村,趙壁鄉11個村,白羊峪村19個村,閆莊鄉18個村,界都鄉17個村,瓦邱鄉10個村,丁峪鄉15個村,王寨鄉11個村,西寨鄉30個村。1999年末,全縣總人口236113人,其中非農人口29060人,鄉村人口207053人。
  2000年,昔陽縣轄4個鎮、16個鄉:樂平鎮(原城關鎮正式更名)、東冶頭鎮、臯落鎮、沾尚鎮、界都鄉、王寨鄉、丁峪鄉、洪水鄉、杜莊鄉、閻莊鄉、三都鄉、趙壁鄉、鳳居鄉、瓦邱鄉、李傢莊鄉、西寨鄉、安坪鄉、白羊峪鄉、大寨鄉、巴洲鄉。總人口221361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48740 臯落鎮 11664 東冶頭鎮 14038 沾尚鎮 8614 大寨鄉 13366 洪水鄉 12161 李傢莊鄉 16459 安坪鄉 9802 巴洲鄉 7614 杜莊鄉 7937 三都鄉 9419 白羊峪鄉 8965 趙壁鄉 6546 風居鄉 7871 界都鄉 8470 閆莊鄉 8757 瓦邱鄉 4352 丁峪鄉 6043 王寨鄉 5928 西寨鄉 461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鄉 鎮
  樂平鎮(原城關鎮正式更名)
  樂平鎮地處縣境中北部,地理坐標北緯37°35′一37°38′,東經113°38′一113°45′,總面積44.68平方公裏,是中共昔陽縣委、昔陽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0年全鎮25個行政村,11602戶,42672人。鎮政府駐地西大街。
  樂平鎮屬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988.6米,鳴水、沾水穿境而過,註入鬆溪河。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南河灘、思樂川、穆傢會川先後得到根治,打壩閘溝50000多米,淤灘造地2800多畝,同時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可澆地發展到萬餘畝。全社耕地21570畝,保水、保肥、機耕條件較好。農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蔬菜為主,其中北關、河西為本縣的主要蔬菜基地。1990年糧食總産量8067噸。畝産374公斤。城關鎮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厚,質量高,是全縣主要産煤鄉鎮之一。鄉鎮企業和第三産業發展迅速。除煤炭開採外,建材、機械、鑄造、化工、製氧、木材加工等也是主要産業。1990年全鎮10401人從事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占在業人數的41.5%;2405人從事商業飲食服務業,占在業人數的9.6%。鄉鎮企業總産值3927.2萬元,其中煤炭産值2342.2萬元。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4747.2萬元,人均純收入700元。
  李傢莊鄉
  李傢莊鄉位於縣境北部,與平定縣接壤,地理坐標北緯37°38′-37°40′,東經113°41′一113°48′,總面積40.07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南渡海,距縣城5公裏,下轄16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4742戶,17552人。
  李傢莊鄉屬丘陵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960米,境內最高山峰蓮花山海拔1087.1米。建國後農業發展較快,“農業學大寨”運動中,進行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成70000餘立方米蓄水池1個,西水東調渡槽穿境而過,人畜吃水問題基本得到解决。全鄉耕地22073畝,23%可以機耕。農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為主。1990年糧食總産量8167噸,畝産370公斤。李傢莊鄉原煤藏量大,煤質好,易開採;鋁礬土礦也十分豐富。207國道由北而南穿越鄉境,交通便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煤炭、機械、建材、冶煉、礬石、養殖、運輸等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鄉3411人從事工業、建築、運輸和餐飲服務業,占全鄉在業人口的33.9%。鄉鎮企業總産值3016萬元,其中煤炭産值925.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066.17萬元,人均純收入617元。
  大寨鄉
  大寨鄉地處縣城東南,地理坐標北緯37°32′一37°37′,東經113°41′一113°47′,總面積57.07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在全國聞名的大寨村,距縣城4公裏,下轄20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3904戶,15683人。
  大寨鄉屬丘陵地帶,東北面的蒙山係全鄉最高處,海拔1327米。山頂古塔聳立,樹木蔥鬱,“蒙山煙雨”係昔陽八景之一。歷史上大寨以農業為主。“農業學大寨”期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績顯著,共修水池84個,容水26萬方,灌站45處,築渠34條,水澆地發展到7450畝。主要作物有玉米、𠔌子、豆類。1990年全鄉耕地18268畝,總産量7088噸,畝産388公斤。大寨鄉煤、鋁礬土、鐵、耐火材料等礦産豐富。鄉鎮企業發展迅速,建有糠醛廠、糠醇廠、油煤廠、煤礦、陶瓷廠、耐火材料廠、農機廠、服裝廠、鹿場等。留(莊)臯(落)公路穿境而過,1990年鄉鎮企業總收入A3319.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3337 萬元,人均純收入 575安坪鄉安坪鄉地處縣城西北,地理坐標北緯37°37′一37°40′,東經113°33′一113°40′,總面積75.99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安坪村,距縣城5公裏,下轄26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3203戶,10962人。安坪鄉屬土石山區。在“農業學大寨”期間,在安坪川打壩60000多米,造地3000多畝,築起石亭、龐傢峪、杏莊、居仁村等中小型水庫和7公裏石亭幹渠,擴大水澆地5000畝,耕作條件得到改善。農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為主。1990年全鄉有耕地21251畝,糧食總産量6609噸,畝産311公斤。
  安坪鄉東部煤藏豐富,西部宜林宜牧。蘆(傢莊)昔(陽城)公路穿境而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鄉鎮企業發展較快。1990年工業總産值74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01.34萬元,人均純收入571元。
  巴州鄉
  巴州鄉位於縣城西部,地理坐標北緯37°33′一37°37′,東經113°31′一113°39′,總面積76.3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巴州村,距縣城5公裏,下轄24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2596戶,8910人。
  巴州鄉地處沾嶺山餘脈,西部地勢較高且山多溝深,宜林宜牧,東部地勢低且較為平坦,是主要糧食産區。作物主要有玉米、𠔌子、豆類、綫麻等。1990年全鄉有耕地18275畝,糧食總産量6524噸,畝産357公斤。
  巴州鄉煤炭資源豐富。昔(陽城)(陽)公路穿境而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鄉鎮企業發展較快。主要産業有煤炭、種植、養殖、地毯加工、木器加工等。1990年鄉鎮工業總産值1086.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524.8萬元,人均純收入596元。洪水鄉
  洪水鄉位於縣城西南沾嶺山東麓,地理坐標北緯37°29′-37°35′,東經113°24′--113°42′。總面積71.77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洪水村,距縣城6公裏,下轄28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3736戶,13525人。
  洪水鄉西高東低,最高處海拔1613.3米,山地占70%左右。鬆溪河由南嚮北流經東部。東西部氣候差異約半月。境內的“洪水池塘”、“石馬寒雲”名列昔陽八景。
  洪水鄉以農業為主。“農業學大寨”期間,在沿河兩岸打壩40000多米,造地3000多畝。境內的郭莊水庫、南郝峪水庫、潘掌水庫、桑園水庫、陽坡水庫使三分之一的土地可以灌溉。農作物主要有玉米、𠔌子、豆類,70年代試種水稻成功。1990年全鄉20131畝土地,糧食總産量6603噸,畝産328公斤。
  洪水鄉東部煤炭資源豐富。中共十一屆三種全會後,註重發展鄉鎮企業。1990年鄉鎮企業總産值1001.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52.33萬元,人均純收入581元。
  杜莊鄉
  杜莊鄉位於昔陽縣城南,南橫蔡嶺,西立園林寺,東盤十四道岩的凹字形中,地理坐標北緯37°27′--37°32′,東經113°35′--113°41′,總面積57.26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杜莊村,距縣城15公裏,轄24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2387戶,10088人。
  杜莊鄉南高北低,坡地占75%。鬆溪河由南而北穿境而過。農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為主。建國後進行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改善。1990年全鄉13139畝耕地,産糧3298噸,畝産251公斤,比建國初期增長1倍多。 杜莊鄉煤鐵資源豐富,鄉鎮企業發展迅速。煤炭、耐火材料、鋁礬土礦、水泥是主要産業o 207國道縱貫南北。1990年鄉鎮企業總産值831.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923.29萬元,人均純收入549元。 境內的“鬆嶺積雪”、“園林古寺”名列昔陽八景。 三都鄉 三都鄉位於縣城東南部,南與和順縣接壤。地理坐標北緯37°26′-97°32′,東經113°40′一113°44′,總面積70.13平方公裏。207國道縱貫南北。鄉政府駐地三都村,距縣城20公裏,下轄18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3135戶,10797人。
  三都鄉地勢東南低,氣候溫和,但山石縱橫,水源缺乏;西北高,氣候涼爽,水源較豐富。建國後碹涵洞、打壩、閘溝30000多米,造地2000多畝,築成響水水庫和葫蘆拐、紅土堖等大型水池,除供人畜吃水外,還可澆地1500餘畝,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改善。1990年全鄉17101畝土地,糧食總産量6755噸,畝産395公斤,比建國初期提高2.7倍。
  三都鄉煤鐵資源豐富。煤、鐵、耐火材料、鋁礬土礦開採是主要工業産業。1990年鄉鎮企業總産值1464.3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486.62萬元,人均純收入549元。
  1940年n月18日日軍在這裏的西峪村殘殺群衆386人,製造了震驚華北的西峪慘案。1977年9月葉劍英為西峪慘案紀念碑題詞。
  界都鄉
  界都鄉地處縣城東部,地理坐標北緯37°36′一37°41′,東經113°46′-一113°54′,北與平定縣接壤,總面積82.65平方公裏。昔(陽城)九(竜關)公路橫穿西東,發展交通運輸業條件優越。鄉政府駐地界都村,距縣城15公裏,轄17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2869戶。西半部西高東低,最高處海拔1209米。“農業學大寨”期間,沿趙壁河兩岸築起護地大壩5公裏,新造河灘地4000畝,三分之一的耕地成為平地。風居鄉是本縣重要糧區之一。農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為主,輔之綫麻、藥材等經濟作物。1990年全鄉16930畝耕地,糧食總産量6975噸,畝産412公斤,比建國初期提高3.2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註重發展鄉鎮企業,主要有農機修配廠、玻璃製品廠、塑料製品廠等。1990年鄉鎮企業總産值27.2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673.5萬元,人均純收入475元。.
  抗戰初期,在鳳居鄉的黃岩底村附近,劉伯承指揮了黃岩底伏擊戰。
  趙壁鄉
  趙壁鄉位於縣城東南部,地理坐標北緯37°26′—37°30′,東經113°45′一113°50′,總面積59.01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趙壁村,距縣城22公裏,轄11個行政村。留(莊)臯(落)、趙(壁)臯(落)公路相匯於趙壁村。1990年全鄉2144戶,7321人。趙壁鄉山多川少,山地約占總耕地面積的80%,最高海拔1245米。趙壁鄉地廣、土厚、土質較肥,是本縣重點産糧區。“農業學大寨”期間,沿趙壁河兩岸築壩3.5公裏,造地千餘畝,幹河灘變成了米糧川。1990年全鄉19322畝耕地,糧食總産量7671噸,平均畝産397公斤,人均産糧1029公斤,位居全縣之首。
  鄉鎮企業主要有綜合~nZEF"、農場等,1990年總産值26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79.85萬元.人均純收入522元。
  白羊峪鄉
  白羊峪鄉位於縣城東南,地理坐標北緯37°20′-37°26′,東經113°42′一113°51′總面積112.06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白羊峪村,距縣城30公裏,轄19個行政村。界(都)石(龕)公路和趙(壁)臯(落)公路經過本鄉。1990年全鄉2991戶,10575人。
  白羊峪鄉屬土石山區,東、南、西部高,北部低,最高處海拔1549米,氣候較寒。山高地廣,土地肥沃,水峪水庫和水磨溝泉水為發展農林牧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西南部的白羊峪、口莊、北嶺溝一帶,山大林茂,鬆櫓蔥鬱。50年代末60年代初,白羊峪就是聞名全國的林業生産典型。建國後、,將貫穿全鄉南北10公裏的幹河灘治理成了旱澇保豐收的米糧川。糧食作物以玉米、𠔌子、豆類為主,經濟作物有綫麻、藥材、幹鮮水果。1990年全鄉24037畝耕地,糧食總産量10553噸,平均畝産439公斤,畝産量名列全縣榜首。農村經濟總收入936.8萬元,人均純收入577元。
  閻莊鄉
  閻莊鄉位於縣城東部,地理坐標北緯37°28′-37°33′,東經113°57’--114°0′,總面積105.39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閻莊村,轄18個行政村。留(莊)臯(落)、冶(頭)趙(莊)、閻(莊)西(固壁)公路在閻莊村交匯。1990年全鄉2723戶,10261人。
  閻莊鄉西高東低,最高處海拔1262.9米。東部山峰重疊,森林茂盛。中西部丘陵起 伏,形成天然盆地。閻莊鄉地廣、人稀、土厚,是本縣重點産糧區之一。主要農作物有玉米、𠔌子、豆類。建國後農業生産發展很快。1990年全鄉29721畝耕地,糧食總産量9065噸;平均畝産305公斤,是建國初期的4倍。農村經濟總收入720.8萬元,人均純收入502元。
  瓦邱鄉
  瓦邱鄉地處縣城東鬆溪河南岸,東西長10公裏,南北寬12公裏的一條溝裏,地理坐標北緯37°32′一-37°37′,東經113°51′一113°54′,總面積44.82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大瓦邱村,距縣城31公裏,下轄10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1594.戶,5779人。
  瓦邱鄉純屬山區,最高處海拔1349.9米,土層單薄,水源缺乏。“農業學大寨”期間,修蓄水池,鑿機井,建起2個提水站,鋪設管道11萬米,引來34公裏外的庫城截潛流水,人畜吃水基本得到解决。産業結構以農為主,兼有林牧業。農作物主要是玉米、𠔌類。1990年,全鄉12194畝耕地,糧食總産量5268噸,平均畝産432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420.9萬元,人均純收入505元。東冶頭鎮
  東冶頭鎮位於縣城東部,地理坐標北緯37°33′-37°42′,東經113°52′一114°0′,總面積133.63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東冶頭村,距縣城27公裏,轄35個行政村。昔(陽城)九(竜關)、冶(頭)趙(壁)2條公路在這裏交匯。1990年全鎮4368戶,15936人。
  東冶頭鎮逶迤在鬆溪河兩岸,西高東低,山勢緩和,年降水量480—600毫米。無霜期160—170天,水利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農業學大寨”期間,改造溝河,擴大耕地面積3648畝,發展水澆地6040畝。從東冶頭鋪設管道2.5公裏到缺水的喬傢峪溝,溝裏14個行政村的人畜吃水問題基本得到解决。
  東冶頭鎮以農為主,主要農作物有玉米、𠔌子、小麥、水稻、薯類、蔬菜,鼕小麥、水稻一年兩茬。靜陽村是本縣重要蔬菜生産基地。1990年全鎮26972畝耕地,糧食總産量9821噸,平均畝産371公斤。東冶頭鎮自古為本縣僅次於縣城的商貿中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商業和鄉鎮企業得到新的發展。1990年鄉鎮企業總産值75.9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213.16萬元,人均純收入507元。臯落鎮臯落鎮位於縣城東南部,地理坐標北緯37°21′—37°30′,東經113°50′一114°01′,總面積188.85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臯落村,距縣城39公裏,轄19個行政村,是古東山縣治所在和昔東抗日縣政府駐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過重大貢獻和犧牲。留(莊)臯(落)公路和趙(壁)臯(落)公路在這裏相匯。1990年全鎮3696戶,13315人。
  臯落鎮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境內的白羊山為本縣最高峰,海拔1833米。林地20餘萬畝,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全年無霜期110天左右,屬全縣高寒區之一。沾尚鎮
  沾尚鎮屬高寒山區,最高處海拔1560.7米,無霜期117—138天,境內瀟河水源豐富,宜發展林牧業。主要農作物有玉米、𠔌類、馬鈴薯、綫麻、莜麥、養麥等。建國後林牧業發展迅速。1990年全鎮25266畝耕地,糧食總産量7125噸,平均畝産282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465.3萬元,人均純收入420元。
  西寨鄉
  西寨鄉地處縣城西南的沾嶺山上,西南與和順縣接壤。地理坐標北緯37°27′-27°35′,東經113°20′一113°33′,總面積220.68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西寨村,距縣城32公裏,轄30個行政村。1990年全鄉1782戶,6667人。
  西寨鄉屬高寒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山大林密,最高處海拔1698.8米,無霜期僅120一132天。建國後,農、林、牧協調發展。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𠔌子、綫麻、莜麥、養麥。林地占全鄉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鬆木、蔡木為主。肉牛、黃牛、綿羊品質優良。1990年全鄉13806畝耕地,糧食總産量2775噸,平均畝産201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355.83萬元,人均純收入328元。
英文解釋
  1. n.:  Xiyang County
近義詞
昔陽
包含詞
昔陽縣檔案館昔陽縣中醫院昔陽縣服裝廠
昔陽縣復盛飯店昔陽縣人民醫院昔陽縣衛生防疫站
昔陽縣婦幼保健站昔陽縣新建路飯店昔陽縣百貨紡織品批發公司
昔陽縣運輸公司交通飯店昔陽縣服裝經銷公司山西省石油總公司昔陽縣公司百姓飯店
昔陽縣銀鑫總匯工藝牌加工組
分類詳情
張開閻莊鄉張開城關鎮張開杜莊鄉張開大寨鎮張開李傢莊鄉
張開樂平鎮張開臯落鎮張開東冶頭鎮張開沾尚鎮張開界都鄉
張開三都鄉張開趙壁鄉張開孔氏鄉張開西寨鄉張開王寨鄉
張開大寨鄉張開洪水鄉張開冶頭鎮張開安坪鄉瓦邱鄉
白羊峪鄉巴洲鄉丁峪鄉鳳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