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晉中 > 太𠔌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Taigu Xian County
  太𠔌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總面積1033.6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明星鎮。郵編:030800。代碼:140726。區號:0354。拼音:Taigu Xian。
    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
  
  行政區劃
    太𠔌縣轄3個鎮、6個鄉:明星鎮、鬍村鎮、範村鎮、侯城鄉、北汪鄉、水秀鄉、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
  
  歷史沿革
    2000年,太𠔌縣轄3個鎮、11個鄉:城關鎮、鬍村鎮、範村鎮、城關鄉、侯城鄉、北洸鄉、水秀鄉、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王公鄉、窯子頭鄉、東莊鄉、滸泊鄉。總人口255807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57435 鬍村鎮 47199 範村鎮 12313 城關鄉 23480 侯城鄉 32086 北汪鄉 25046 水秀鄉 24489 陽邑鄉 19622 小白鄉 17203 任村鄉 15937 王公鄉 3626 窯子頭鄉 2077 東莊鄉 3237 滸泊鄉 205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縣情概況
  太𠔌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與祁縣、平遙共同成為聞名遐邇的晉商故裏,境內有諸多晉商大院遺存,以曹傢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𠔌)為其代表。是盛唐詩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財閥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負盛名的宮廷聖藥“龜齡集”和“定坤丹”出産於太𠔌。太𠔌餅和壺瓶棗享譽全國。明清民國時期,太𠔌富商巨賈雲集,成為山西的金融、商業中心,固有“旱碼頭”、“小北京”之稱。
  太𠔌縣總面積1033.6平方公裏,總人口29萬人(2004年),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農業人口21萬人。太𠔌縣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8攝氏度,無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資源可開採量9600立方米。農業基礎條件好。因盛産糧、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稱三晉,是山西省的商品糧基地縣,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全國的瘦肉型豬基地,是全國八個最適宜種植優質釀酒葡萄的區域之一。
  近年來,除了穩定以小麥、玉米為主的糧田面積外,大力發展蔬菜、林果、色素、釀酒葡萄等特色經濟作物。太𠔌擁有各類工業企業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瑪鋼鑄造加工、精細化工、農機、建材、農副産品加工、製藥、紡織、運輸等主導産業。第三産業、城鄉基礎建設以及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
  縣人民政府駐明星鎮。郵編:030800。代碼:140726。區號:0354。拼音:Taigu Xian。
  太𠔌縣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盆地中部。漢族為主,有回、滿、朝鮮等13個少數民族。面積1033.6平方千米。西漢置陽邑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更名為太𠔌。唐武德三年(620)太𠔌、祁縣合併置太州,六年廢州復縣。1958年11月祁縣並入。1961年祁縣析出復設。自然資源主要有林木、野生動物等。土特産主要有龜齡集、定坤丹、太𠔌餅、太𠔌果。名勝古跡主要有白燕遺址、三多堂(曹傢大院)、無邊寺、淨信寺、鼓樓、孔宅。
行政區劃
  太𠔌縣轄3個鎮、6個鄉:明星鎮、鬍村鎮、範村鎮、侯城鄉、北洸鄉、水秀鄉、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
縣名考源
  太𠔌縣——太行山間大峽𠔌
  (2005-04-13 16:07:58)
  太𠔌縣境在春秋時期為晉國大夫陽處父的封邑,西漢因置陽邑縣,屬太原郡。原縣治在今陽邑村,至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陽邑縣始移治於白塔村,即今縣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為太𠔌縣,並一直沿用至今。據《元和郡縣志》等文獻記載“以縣西南有太𠔌,故名”,原來太𠔌縣名源於一條叫“太𠔌”的山𠔌。
  “太𠔌”之名據清《太𠔌縣志》解釋為“太行之𠔌”,其實在古代“太”通“大”,太𠔌即大山𠔌的意思,它指今天祁縣通往沁縣的子洪口𠔌。這裏古屬陽邑縣地,由於歷史上行政區劃變遷,現已屬祁縣了。
  太𠔌的記載最早見於《後漢書·桓馮傳》:“上黨見圍,不窺太𠔌”。唐章懷太子李賢註曰:“太𠔌自太原趣上黨之道……今並州太𠔌縣西有太𠔌是也。”《水經註》中也記載:“侯甲水又西北歷宜歲郊,經太𠔌,謂之太𠔌水,出𠔌西北流。”文中的侯甲水、太𠔌水也稱為鬍甲水、甲水,今人稱為昌源河。
  太𠔌古稱侯𠔌、鬍𠔌,歷來為太原通往晉東南的要道,也是山西著名古戰場。五代時,北漢劉繼元在此築隆舟城以抗宋軍,所以宋代又稱這裏為“隆舟𠔌”,金元時期訛為“竜州𠔌”、“竜豬𠔌”。清代以來,又因𠔌口為祁縣紫紅鎮,故稱“紫紅口𠔌”,俗寫作“子洪口𠔌”。
  這條大山𠔌北起祁縣子洪口,南至沁縣西湯,長約60公裏,昌源河流貫其間,兩岸懸崖壁立,鳥道崎嶇。明代文人王世貞在《適晉紀行》中描述了太𠔌的險途:“兩岸皆高山絶雲,中為巨澗。沿澗水而北,泉聲益奇,崩峽束流,為瀑布、為簾、為怒虯、為渴虹者不一,蓋自是山皆石骨矣。第左道盡則渡而右,右道盡復渡而左,其險視西塘不啻類之,凡數十渡,氣竭興亦盡矣。”
  太𠔌中部最險仄的地方叫南關,歷為兵傢必爭之地。《武鄉縣志》評價這裏的形勢:“南關一鎮,北界祁縣,西達上店,山界連平遙,尤冀南戶牖,潞澤咽喉。”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陷太原,粘罕率師南下,途經南關時被這裏險絶的地形所驚愕,然而宋軍卻無一人設防,粘罕立刻轉驚為喜,仰天嘆道:“關險如此,而使我得度,南朝可謂無人。”金兵終於順利南下,威脅東京,宋朝被迫割地求和。後人在南關曾立“粘罕仰天嘆處”石碣,記下這一軍備不振坐緻亡國的慘痛教訓。經遊者有《南關懷古詩》抒發了千百年來遊人的感懷:“一水回還渡,山多路易窮。危岩頂上壓,斷岸足邊空。高鳥飛難度,單車轍不通。可憐宋君相,坐失此關雄。”
  近代以來,這條通道曾多次拓寬修築,特別是近年來,交通條件更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它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所産生的作用也愈加顯得重要了。
  作者:馬曉東
  網絡編輯:張清蘭
  (來源:山西新聞網)
歷史沿革
  2000年,太𠔌縣轄3個鎮、11個鄉:城關鎮、鬍村鎮、範村鎮、城關鄉、侯城鄉、北洸鄉、水秀鄉、陽邑鄉、小白鄉、任村鄉、王公鄉、窯子頭鄉、東莊鄉、滸泊鄉。總人口255807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57435 鬍村鎮 47199 範村鎮 12313 城關鄉 23480 侯城鄉 32086 北汪鄉 25046 水秀鄉 24489 陽邑鄉 19622 小白鄉 17203 任村鄉 15937 王公鄉 3626 窯子頭鄉 2077 東莊鄉 3237 滸泊鄉 205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歷史文化
  太𠔌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是文明遐邇的晉商發祥地之一。距山西省會太原僅60公裏。早在上個世紀以前,在晉中、呂梁一帶就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謠:"金太𠔌,銀祁縣,吃不完米面的榆次縣"。這是對晉中商賈雲集,殷實富庶的贊譽。聽老人們說起歷史上的太𠔌縣,也無不嘖嘖贊嘆!但是,"金太𠔌"的歷史給後人留下更多的則是一個難解的謎團?許多宣傳資料說:明清時期太𠔌的第一富商是北汪"三多堂"的曹氏,但太𠔌的民間普遍認為城內的孫傢纔是真正的太𠔌第一富戶。昔日,青堂瓦捨遍布太𠔌城鄉,如今,十之八九已經夷為平地。
  不過,好在目前太𠔌城內尚有8000餘間老宅子,古城舊貌依稀可見,特別是150餘處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價值有待開發。但令人沮喪的是一些很有氣派的豪宅深院,竟然無人知其何人所建,曾經的主人是誰?距太𠔌縣城僅15公裏的西莊村有一處名曰"延壽莊"的避暑山寨,地勢險峻,舊貌尚存,但不知何故,上世紀八十年代由陳爾鶴老先生編著的《太𠔌園林志》中,居然一筆未及。今年,電視劇《喬傢大院》熱播後,3月7日的《山西晚報》28版刊登出大清光緒年間晉商財富的一個排行榜,榜上共錄14傢,其中太𠔌有曹、劉、武、孟、楊五傢,論實力太𠔌最強,但關起門來細考證,曹、武、孟傢尚知一、二,而位居榆次常傢之後,總排名第六的劉傢就是太𠔌史志辦的同志也如墮五裏霧中,劉傢主人是誰?居住何處?這些都成了懸疑。還有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山西日報》5月9日的3版燕治國先生寫的《驚天大盛魁》一文結尾處寫道:"人們都不知道大盛魁的始祖姓甚名誰,當晉商研究成了門熱學之後,有人考證出大盛魁是山西太𠔌武傢堡人王相卿在雍正初年創立的,不知根據是什麽。"說起大盛魁,其規模與顯赫遠勝於喬緻庸的復盛公。然而,"大盛魁"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歇業,至今也不過六七十年的時間,而瞭解"大盛魁"歷史的後人又有幾何?為了弘揚晉商精神,讓後人不忘那段輝煌的歷程,我開始尋訪"金太𠔌"的蹤跡。
  山西第一個商區
  查閱晉商史料,太𠔌的人和事介紹的都比較少,巧的是最近筆者看到一本民國十五年十二月三版,由當時山西教育廳編輯處發行的《商業課本》第一册,書中第二十三課專門介紹了太𠔌,文字雖然不多,但比較全面地概括了太𠔌商業在晉商中的地位與作用。現抄錄如下:"太𠔌是山西全省的第一個商區。在商業界的勢力,可以左右全省金融,城內商號櫛比,又多為批發莊,他的支莊,遍滿於全國。山西中部的商業,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處,固然各有所長,如祁縣的茶莊、平遙的票莊,尤其轟動一時。不過要總括起來,還不能與太𠔌等量齊觀,他們的歷史,也不能與太𠔌同日而語。
  太𠔌古茶馬之路
  當明朝時候,外國人和中國通商,獨在澳門一隅,我們北省距澳門很遠,沒有人敢放洋前往,獨太𠔌人具有遠大眼光,首先去澳門行商。至於在中國的境內,三百年前,就有太𠔌客商的足跡,那更不用說了。所以參茸莊、綢緞莊、綿繭莊、洋布莊,這些較大的商鋪,都是從太𠔌創辦的。其它錢行、布行、鐵器行、竹器行、南京雜貨行、亦莫不占有先進的地位。
  太𠔌有許多大商鋪,所賣的貨物,又是別處沒有,因此全省的商務,就自然集中於太𠔌一縣。省南的平、蒲、絳、解,省北的忻、代、寧、保,以至大朔、歸綏,各處的行商販客,莫不來太𠔌采辦貨物,運回本處銷售。要以尋常眼光看來,太𠔌居然成一個商埠了。自火車通行以後,中部各縣,以及北省距京綏路近的販商,雖多親到外省辦貨。但是太𠔌主要貨物的銷路,並不減退。至於韓侯嶺南的客商,仍是來太𠔌采辦一切。這都是規模雄大,信用素著的緣故。"正如商業課本中所言,太𠔌商業歷史悠久,早在宋金時代就已經有人開始從事商業活動,但在金、元兩代的殘酷統治下,社會經濟處在落後的階段,商業 活動發展緩慢。明代前期,太𠔌地區風調雨順,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國傢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大量移民太𠔌,農業經濟得到復蘇,太𠔌的商業活動也由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規模。直到明代中葉,太𠔌商業纔有了較大發展,參與人數大增,商貿活動形式多樣,並且規模較前期有了進一步的擴大。明萬歷24年(1596)版的《太𠔌縣志》這樣記載:"太𠔌素稱勤儉,崇經術,尚禮義,誠為美俗。今觀士敦行誼,農力於野,商賈勤於貿易,無間城市、鄉村,無不紡織之傢,可謂地無遺利,其勤不減古昔矣。"據太𠔌耄耋老人回憶說,太𠔌城內孫傢乃是明朝財主;溝子村員氏於明末即在漢口做茶葉生意, 並在北京設"志一堂"分號。明末清初,北汪曹氏在東北熱河省朝陽地區的三座塔開始從事種菜、養豬、磨豆腐業,爾後開設酒坊,兼營雜貨業,故有"先有曹傢號,後有朝陽縣"之說。由此可知,太𠔌人的經商活動到明代中葉就已經相當頻繁了。
  順治18年(1644),滿清入關後,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盛世的發展,太𠔌商業空前活躍起來。這期間,太𠔌出外謀生的一大批富商大賈衣錦還鄉後,蓋起一座又一座富麗堂皇的豪宅:如北汪曹傢、上莊王傢、白燕張傢、南席武傢、東裏喬傢、陽邑杜傢、任村賈傢、裏美莊郭傢、要傢,還有城內的趙、孟、武、孫、黨、康傢等等都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富商大戶。他們以家乡為根據地,建立總商號。乾隆年間,太𠔌就有170餘個商號,分號不知其數,太𠔌商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全國各地。
  太𠔌,作為山西商業的一個繁盛之區,其商人的經商活動逐漸成為晉商中一支勁旅。據有關史料記載:清代中葉以後,"商賈輻輳,甲於晉陽",太𠔌商業進入鼎盛時期,道光二十二年(1842)《太𠔌重修大觀樓捐銀碑》記載,當時太𠔌捐銀的商號就有600余家。全縣近半數的壯年男性出外長期從事商業活動,太𠔌商號遍及全國各大碼頭。從經營的行業來講,票號、藥材、綢緞、皮貨、呢絨、布匹、典當、糧食、雜貨、副食、土産、麻鐵、顔料、茶莊、客棧應有盡有;從活動範圍來講,北起東北、蒙古,南到四川、廣東,西達新疆、青海,東至京、津、徐、滬、杭、閩,全國商埠大邑、水旱碼頭,幾乎都有太𠔌商人的生意,還遠足外蒙庫倫(烏蘭巴托),俄國的伊爾庫次剋、莫斯科、日本、美國等地。晚清光緒年間,縣城的東街、西街、南街商號林立,鱗次櫛比,其中著名的有:協成乾、志誠信、世義信、錦生潤、大德玉、大德川、公合泉、裕源永、保隆堂,還有祁幫、平幫設在太𠔌的分號大德通、大德恆、三晉源、合盛元、日升昌、蔚豐厚、蔚長厚等;帳莊有:礪金德、用通五、三晉川;藥材行有:廣升遠、廣升譽、廣益義、廣懋興、廣源興等20余家;綢緞布匹百貨業有:萬聚恆、錦全昌、萬泰恆、恆升泰、元生利等;土産雜貨業有:瑞隆裕、義興隆、達泉涌;生煙業有西謙亨、北謙亨。這些商號中的多數主要是經營大宗批發業務,其次纔是零售,其時,有一位太原的晉紳叫劉大鵬,他在太𠔌私塾教書時,寫了一本《退想齋日記》,書中記錄了太𠔌當時的富庶繁華:"太𠔌為晉川第一富區也,大商大賈都薈萃於此。城鎮村莊,亦多富堂,故風俗奢侈為諸邑最。"他還說,當時的太𠔌有"五百萬金者1戶,百萬金者3、4戶,數十萬金者數十戶,數萬金者則不計其數。"光緒二十一年(1895)十月二十二日,適遇鼕標之期,"見夫街市之中,商旅往來,肩扛元寶,手握朱提(銀錠的代稱),如水之流,滔滔不斷"。
  說太𠔌的商業,還有三點不得不說。一是"太𠔌標";二是"太𠔌周行鏡寶";三是太𠔌設立的"山西省總商會"。
  太𠔌古廟會
  商人辦貨,用現金交易,當時錢貨兩清的實在很少。大多都是先行交易,然後定期付款,這付款的時期,每年中按四季分為春標、夏標、秋標、鼕標。每季付款一次,叫做標期,標期結算是一種信用度很高的合同經營。賒銷商品,既是商行的買賣,也是票號的放貸。商品賣者與買者的關係,也成為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係。"山西各商傢適用標期,最普通的是太𠔌標和太汾標兩種。太𠔌標即太𠔌一縣之標,太汾標即太原府所屬的祁縣、榆次與汾陽府所屬的平遙、介休之標。在地域上講,太𠔌也不是獨偏於東而另劃一區,實係太𠔌在當時經濟上顯赫的地位與優勢之所在,其一縣之勢力,可與榆次、祁縣、平遙、介休等數縣相抗衡,故獨為一標。"太𠔌標每年又分春二月、夏五月、秋八月、鼕十一月四個標期,每期三天。因為衆多的票號、商號總部都設在太𠔌,每到標期,外地分莊的貸款、貨款、利潤等現銀都要運回總部進行結算,每逢標期,各票號的庫房銀山銀海,外地轉運標款銀兩的馱騾、車輛絡繹不絶。同時外地商賈雲集太𠔌,嚮各大商號辦理訂貨、進貨合同,清理舊債務,開始發生新的業務關係。太𠔌各大商號在外地商業大埠設有坐莊,派出專人采辦貨物,如蘇杭的綢緞、川廣的藥材、四川的夏布、山東的麯綢,蒙古的皮毛、兩湖的茶葉、京津滬的洋貨等,大量運回太𠔌,然後再批發給外地商戶,省城太原的各大商行也均由太𠔌進貨。標期之日,各商業大戶還要搭臺唱戲,公演三天,古老的太𠔌縣城,自然是車水馬竜,人群熙攘,熱鬧非凡。
  清代貨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以銀為主,以錢為輔,銀子一般鑄成元寶後,在市場上流通。銀子最重以五十兩一個元寶,中錠為十兩,也流行一至五兩的小元寶,叫"小錠",或"錁子",還有一兩以下的散碎銀子,票號一般以一千兩為匯兌標準。因為各地銀兩的成色不同,所以金融本位標則也不同。太𠔌票商為增加其信譽度,則規定了本太𠔌貨幣流通的金融標則,稱作"𠔌錢平"。凡是外來銀兩,必須按"九九八"的成色,在太𠔌銀爐重新鑄成銀錠,加蓋太𠔌"周行鏡寶"的鋼印,才能在市面上流通,這比山西"2.4寶"標準還高。所以太𠔌的"周行鏡寶"在全國享有極高的盛譽。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太𠔌商業的發展。
  三多堂金火車頭
  光緒三十年(1904),清政府農工商部奏定商會章程,通行各省勒令照辦。當時,各省商會組織一般均設立在省會城市,而山西督府組建山西省總商會,地點卻設在太𠔌,北汪"三多堂"掌門人曹潤堂被衆商公推為首屆會長,成為商界的領袖人物。山西省總商會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商界合法權益;調解商事糾紛;協調會員間、會員與政府間的關係;評說協稅,分攤各種費用;徵收鋪捐;籌議工商業的改良及發展事項;調查商情,統計營業資本、勞工人數、市場物價;審批各商號店鋪之開業停業;嚮政府提出工商法規、課稅制度之變更修改建議;監督管理商號店鋪及市場營業,鑒定商事爭執的商品優劣、價格高低、票據真偽等;開辦商人子弟培訓班;出具有關證明,辦理以發展工商業及增進公共福利為目的的其它事項;維護巡查街面市場秩序,對欺詐、賴債行為進行強製幹預,保護城製使用,組織節日演唱娛樂活動;接待外來商賈和有關人員;承辦省、道、府縣下達的有關事務等。一直到辛亥革命後,山西總商會纔遷入省府住地太原。由此可見太𠔌在晉商群體中的地位和影響。
旅遊資源
  歷史悠久的古城
  太𠔌古城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古城最早建於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太𠔌春秋時屬晉,周襄王時,晉侯以陽地賜大夫處父為食邑,始有陽邑。西漢時置陽邑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更名為太𠔌縣。明清以前,太𠔌一直隸屬太原府。
  縣城所在地,原為白塔村。民間有"先有白塔村,後有太𠔌城"之說。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始遷於此,之後築土為城,周圍5公裏,高6米,四周掘護城池。明正德九年(1514),太𠔌城墻增高到8.3米,以磚砌門,上建重樓,城墻四角建角樓。明萬歷四年(1576),太𠔌古城改砌磚城。城基壘石1.67米,自基至堞砌磚,基寬14米,高12.5米,東、北、南為甕城,西門為重門,甕城上各建樓3間,角樓重加修飾,周圍建警鋪56座,以磚砌堞道,裏側加回垣。清代,古城雖時有修繕,但其規模與建築基本還是明代樣子。直到1930年,太𠔌城墻、甕城完好,西、南、北護城河依舊。太𠔌古城的第二大特點是街巷整齊,宅院講究。"太𠔌城是真有名,鼓樓蓋在街心心",鼓樓作為太𠔌古城有標緻性建築,雄距古城中心,不僅藴含有傳統審美觀念的思想,而且客觀上對古城建築規劃起着定位的作用。太𠔌舊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而以鼓樓為中心,輻射東、南、西三條大街。樓北為舊縣衙,北大街與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礎上,多數街巷橫平竪直,把全城住宅劃分為若幹方塊。使得整座古城建築規範齊整,進退有節。
  太𠔌舊城的建築,商號約占三分之一,集中於東西南北四大街;民宅約占三分之二,集中於城內四隅。太𠔌古城住宅特色明顯,普通人傢的宅院大多為"三、三製",即正房、廂房、下房各為三間的四合院。而一些大戶人傢或臨街鋪面則是正房5間,廂房裏七外五或裏五外三的兩進院、三進院。但正房多呈一面坡,俗稱梯兒房。外觀青磚石砌,上窗一律內啓。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財的寓意。都屬明清北方典型的宅院。許多北京的遊人說太𠔌的四合院,樓高墻厚,而北京的四合院低矮、窄小。究其原因是明清太𠔌為山西最富有的地區之一,老百姓兜裏有了錢,山高皇帝遠,又怕土匪盜賊,所以起房蓋屋便不惜錢財,而北京地處天子腳下,那些王公大臣即便有錢,也諱於皇傢規製,不敢造次,衹能依例行事。
  查閱《太𠔌縣志》,我們還發現,太𠔌古城寺廟衆多,文化深厚,直到現在,太𠔌城內的街道名稱,除一部分是因方位、地名、姓氏以及居民的意願而命名的外,僅以商號和寺廟命名的就有三十多條。如以商號起名的有:興隆巷、錢市巷、錢竜巷、醉樂園巷、純和巷、賣珠市巷、永勝巷、振興巷等;因寺廟而取名的有:觀音巷、楊廟巷、南寺街、東寺園、狐公廟巷、三官廟巷、上觀巷、東嶽廟巷等。據史料記載:自晉代至晚清,太𠔌僅城內就建有祠、廟、觀等27處;建有狀元、進士、舉人及節孝牌坊20餘處,再加上一些過街門樓,整座古城到處閃爍着濃郁的傳統文化。
  如今,太𠔌古城昔日規模宏大的城池,楊柳岸邊的護城河,以及一座座入城的石拱橋、甕城、角樓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但古城的兩座標緻性建築古樓與白塔依然如故。鼓樓又稱大觀樓,創建於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底層以磚為基,開四門,面嚮縣衙,貫通東、南、西三條大街,夕陽西下,登樓四望,滿城的青堂瓦捨盡收眼底,三條大街兩旁的老式商鋪,仿佛嚮人們訴說着歷歷往事。建於城南無邊寺內的白塔,通體白色,塔為7級磚木結構,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塔身為樓閣式空心製,塔頂為蓮座瓶式喇嘛剎,塔腹空心,登塔北望,古城舊貌猶存。晚霞映照下的鼓樓,燕子環飛,令人心馳神往。
  獨具特色的園林
  說起歷史上的"金太𠔌",還有一點聞名遐邇,那就是太𠔌的園林建築。清代晉商幾百年的經濟繁榮,促成了文化的發達,也形成了太𠔌獨特的民居和園林風格。太𠔌的園林其特點主要是:靜穆、莊重、古樸、大方。它沒有北京皇傢園林的富麗,也沒有江南園林的秀麗,更沒有廣東園林的輕盈,可在黃土塬上,建起古樸的亭臺樓閣,點綴着北國的花草樹木,加上小巧的假山,點滴的流水,別有一番情趣。太𠔌的園林根據其風格可分為:庭院、庭園、宅園;別墅山莊;公署花園;寺廟園林;公共園林;風景名勝區等六類。
  太𠔌舊四合院
  太𠔌地處北方,無霜期僅150多天,加以四合院面積窄小,並多以方磚鋪地。所以,一般庭院中多砌築花欄墻,上置盆栽花木,如夾竹桃、花石榴、臘梅、海棠、菊花等,個別大戶或大商店還培植一些名貴的桂花、鐵樹等。此外,庭院中還常在花墻前置大魚缸一、二個,有的專為養魚,有的僅為儲水澆花,還有的則在缸內栽植荷花或睡蓮。太𠔌城內福壽巷5號康宅,宅院已建有百餘年,佈局嚴謹,尚保存清式舊貌,是太𠔌有代表性的庭院之一。宅門位於四合院東南角,門設木質垂花門樓,迎門南軒東山墻設影壁,影壁下設須彌座上斜貼"磨磚對縫"的方磚,極為美觀。院心有一花壇,中植枸杞一叢,據說已生長一百餘年,樹高丈許,蔭庇大半個院落。九月初,滿樹繁花,郁郁葱葱,使滿院生趣盎然。此外,過去,太𠔌的四合院除主人居住的正院外,根據家庭的富裕程度,還建有偏院、後院、小園或車馬院、廚房院、磨坊院、長工院等等。為了顯示主人的修養或營造溫馨舒適的人文環境,主人把偏院、小園的門多築成各種造型,並在其門楣上題寫匾額,少數人傢就是蓋厠所也不忘在小門上方題一寓意含蓄的款額。如城內北磚道巷布秉全先生老式四合院的厠所上書"活潑地"三字,看了不覺讓人捧腹一笑。
  孔宅四明廳
  晉商的崛起,造就了一大批豪商大賈,在太𠔌城鄉衣錦還鄉的富人們,起房蓋屋不僅考慮到了光宗耀祖,防賊防盜,彰顯儒雅;而且把蘇、杭一帶,以及全國各地的造園思想、技術帶回老傢,築起了一座座兼具南北風格,又有獨特魅力的花園、別墅。如城內的孟傢、武傢、趙傢、孫傢,城外陽邑裏美莊郭傢、要傢花園,陽邑村杜傢花園;小白鄉上莊村王傢花園,東裏村喬傢花園;白燕村張傢花園;以及南席村武傢花園,任村賈傢花園;溝子村員傢花園和範村的東西花園,這些花園從幾畝到幾十畝地不等,風格透視着北方的粗獷與大氣,又偶或有蘇杭園林的靈巧與秀麗。這些私人宅園中,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太𠔌城南武傢花園尚是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如今衹有城內孔祥熙宅園基本保留了下來。與此同時,為了避暑或避亂,這些大戶還在太𠔌山區建有避暑山莊,如北汪曹傢的青竜寨;孫傢的大澗寨;員傢的四棱寨;以及不知其詳的如意莊、延壽莊、赤伍莊等。這些山莊都建在山峁上,內造重院,外圍高墻,當大暑之日,戶主領着妻妾童婢乘着大轎、小轎進莊,小住一、兩個月後回城。如今這些山莊別墅大多已成廢墟,有的也衹剩下殘垣斷壁,地處太𠔌南山范家嶺的青竜寨,也叫遷善莊,規模雖不算最大,但莊建在山峁上,依勢建墻,墻將整個山峁全部包住,外墻高三丈到五丈,墻底厚五尺,呈梯形壘起頂寬三尺,石墻上以大磚加砌垛口,遠觀儼然一座石城堡,墻下石壁仞立,可謂"固若金湯"。
  太𠔌青竜寨遷善莊
  莊南低處圍以外墻,形似甕城,莊門石券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五尺,上嵌石匾"遷善莊"。門外是一條數米寬的深溝,想出入莊內必須經過吊橋。橋邊的石欄桿欄板上還雕以各種長壽、如意圖案。進入莊內,先是小天井,石板路,再進內寨門,寨門上書"紫燕"小石匾。門外是外院,有竜王廟、磨房、坊碾,和飼養牲口的地方。門內是正莊院,有大小五個院子,院內有假山、住宅、小軒、下棋亭等建築,院內的石磴,石階尺度雖小,但依石勢,石紋而築,很是精巧。由於整個院落依山勢而建,前後錯落,別有洞天。近年來,一位香港的先生下正計劃在此重新修葺,開發旅遊,希望有一天這個古老的山莊也成為我省旅遊的一個亮點。
  歷史上的太𠔌城鄉風景名勝還很多,如公署園林有分防廳東書房花園、小河陽,有公共園林西園、東寺園,有酎泉、鳳山、竜泉寺、天寧寺、關帝廟、觀音廟等。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中,太𠔌就有淨信寺、光化寺、真聖寺等六處被列為國保單位。
  現在的太𠔌縣也正走嚮全國,走嚮世界。太𠔌依靠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了大規模的現代化建築工程,認真合理規劃城市。太𠔌吸引外地眼球的主要原因在教育:太𠔌的教育在全地區,乃至全省的有名氣。太𠔌教育界師資雄厚,擁有太𠔌中學、太𠔌二中等全省、全國重點高中,每年陸續嚮各高校輸送大批人才,各地學子涌人太𠔌,求知,求真,求實。推動了太𠔌個行業的發展。
  希望太𠔌的明天會更好!!
  山西農業大學,全國重點大學
英文解釋
  1. n.:  Taigu County
近義詞
太𠔌
相關詞
山西中華老字號
包含詞
太𠔌縣檔案館太𠔌縣中醫院太𠔌縣人民醫院
太𠔌縣第二中學太𠔌縣城鎮醫院太𠔌縣城關醫院
太𠔌縣婦幼保健站太𠔌縣衛生防疫站太𠔌縣三多堂博物館
山西省太𠔌縣第二中學太𠔌縣紅十字診骨醫院太𠔌縣職工醫院正骨專科
太𠔌縣教師進修學校山西省太𠔌縣開心園食山西省太𠔌縣精神病專科醫院
山西省太𠔌縣第一針織服裝廠山西省太𠔌縣開心園食業有限公司太𠔌縣教育委員會成人教育辦公室
太𠔌縣廣聯實業總公司針織服裝廠
分類詳情
張開北汪鄉張開鬍村鎮張開侯城鄉張開小白鄉張開明星鎮
張開範村鎮張開水秀鄉張開陽邑鄉張開任村鄉北洸鄉
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