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廣靈縣地處太行山北端,恆山東麓,為山西省東北門戶。全境總面積128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3.7萬畝。地形為半山半川,西高東低。壺流河境內全長66公裏。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8.2℃,最低-34℃,年均氣溫7℃,無霜期130天,降水量408.8毫米,轄2鎮12鄉,212個行政村,16萬人。
廣靈是個傳統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作物有𠔌、黍、玉米、馬鈴薯和莜麥等,經濟作物有葵花、葫麻、菜籽、白麻、黃花等。𠔌子品種以“東方亮”為優;葵花以“三道眉”為佳;白麻種植歷史悠久;“畫眉”驢為中國五大優種驢種之一;大尾羊為山西省綿羊良種;黃花菜是饋贈親友的佳品;“五香瓜籽”聞名遐邇;“五香豆腐幹”在山西省副食品鑒定會上獨占鰲頭;剪紙藝術,走出國門。
礦藏已探明的有煤、鐵、鍺、鎵、錳、石灰石、花崗岩等10多種,尤以高鈣石灰石、高品位富鎂白雲岩和鐵礦石儲量為最。新中國建立後,先後興建了化工廠、電廠、瓷廠、水泥廠、化肥廠、大理石板材廠、雕塑廠、粉絲廠、奶粉廠、金屬鎂冶煉廠、鐵精粉選礦廠、澱粉加工廠,正在興建的還有鳳凰山水泥廠,全桿白麻紙漿廠等,使工業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工業産品質量不斷提高。2號礦用炸藥,“千福山”牌普通硅酸????水泥,“晉廣”牌粉絲等産品獲省優稱號。
廣靈山川秀美。距縣城15公裏的聖佛寺國傢級原始森林公園,蒼鬆翠柏,郁郁葱葱;綿延50多公裏的趙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有“小懸空寺”之美稱的聖泉寺石窟,山峰峙立,廟宇軒昂;城南0.5公裏的風景名勝保護區水神堂,山水相宜,風景秀麗。
廣靈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近年,伴隨着廣靈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全縣交通、通訊、城建事業蓬勃發展。以縱橫交錯、南北貫通的“朔蔚”、“天走”兩條公路為幹綫形成了公路交通網,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3000門程控電話與全國聯網。縣城拓寬了舊路,開闢了新街,高層建設年年有增,並嚮緑化、美化、硬化、淨化方向發展。廣大農村,新居隨處可見,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文教、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
行政區劃 Guangling Xian County |
廣靈縣東與河北省蔚縣相鄰,北與河北陽原相望,西和渾源毗鄰,南同靈丘接壤。總面積1283平方千米。總人口18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壺泉鎮。郵編:037500。代碼:140223。區號:0352。拼音:Guangling Xian。
境內西、南、北三面環山,均為恆山山係。中、東部為壺流河𠔌地。主要河流為壺流河。氣候幹寒,年均氣溫6.8℃,一月零下11.5℃,七月22.6℃。年降雨量420毫米,無霜期為120天。
行政區劃
廣靈縣轄2個鎮、7個鄉:壺泉鎮、南村鎮、一鬥泉鄉、蕉山鄉、加鬥鄉、宜興鄉、作疃鄉、梁莊鄉、望狐鄉。共有184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廣靈,戰國時屬趙。西漢稱平舒縣,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置廣陵縣。金改現名。
2000年,廣靈縣轄2鎮12鄉:城關鎮、南村鎮、一鬥泉鄉、王窪鄉、蕉山鄉、加鬥鄉、張岔鄉、邵傢莊鄉、宜興鄉、作疃鄉、平城鄉、梁莊鄉、香爐臺鄉、望狐鄉。總人口162548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37458 南村鎮 21972 一鬥泉鄉 10316 王窪鄉 4992 蕉山鄉 15386 加鬥鄉 15725 張岔鄉 983 邵莊鄉 2230 宜興鄉 9936 作疃鄉 14385 平城鄉 6638 梁莊鄉 11824 香爐臺鄉 3955 望狐鄉 6748
2001年,廣靈縣鄉鎮調整情況:原城關鎮更名為壺朱鎮;南村鎮、香爐臺鄉合併為南村鎮;平城鄉、作疃鄉合併為作疃鄉;張岔鄉、加鬥鄉合併為加鬥鄉;原王窪鄉的3個村與蕉山鄉合併為蕉山鄉;原邵傢莊鄉、宜興鄉合併為宜興鄉。調整後,廣靈縣轄2個鎮、7個鄉,184個村委會,234個自然村。 |
|
廣靈縣地處太行山北端,恆山東麓,為山西省東北門戶。全境總面積128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3.7萬畝。地形為半山半川,西高東低。壺流河境內全長66公裏。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極端最高氣溫38.2℃,最低-34℃,年均氣溫7℃,無霜期130天,降水量408.8毫米,轄2鎮7鄉,212個行政村,18萬人。 |
歷史上的廣靈 Guang Ling history |
廣靈縣戰國時名平舒邑,屬趙國。秦時屬代郡。遼統和十三年復置為縣,名廣靈,屬西京道大同府蔚州。明朝屬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蔚州。清朝屬大同府。中華民國元年屬山西省冀察行署、冀晉行署第一行政公署、北嶽區行政公署。1948年3月廣靈解放,屬察哈爾省雁北專署。1952年12月,察哈爾省撤銷,雁北專署劃歸山西省。1992年雁北行署與大同市合併,廣靈屬大同市。今改現名。 |
工農業介紹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Introduction |
廣靈是個傳統農業縣,工業基礎薄弱。糧食作物有𠔌、黍、玉米、馬鈴薯和莜麥等,經濟作物有葵花、葫麻、菜籽、白麻、黃花等。𠔌子品種以“東方亮”為優;葵花以“三道眉”為佳;白麻種植歷史悠久;“畫眉”驢為中國五大優種驢種之一;大尾羊為山西省綿羊良種;黃花菜是饋贈親友的佳品;“五香瓜籽”聞名遐邇;“五香豆腐幹”在山西省副食品鑒定會上獨占鰲頭;剪紙藝術,走出國門。
礦藏已探明的有煤、鐵、鍺、鎵、錳、石灰石、花崗岩等10多種,尤以高鈣石灰石、高品位富鎂白雲岩和鐵礦石儲量為最。新中國建立後,先後興建了化工廠、電廠、瓷廠、水泥廠、化肥廠、大理石板材廠、雕塑廠、粉絲廠、奶粉廠、金屬鎂冶煉廠、鐵精粉選礦廠、澱粉加工廠,正在興建的還有鳳凰山水泥廠,全桿白麻紙漿廠等,使工業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工業産品質量不斷提高。2號礦用炸藥,“千福山”牌普通硅酸????水泥,“晉廣”牌粉絲等産品獲省優稱號。
|
風景與人文 Landscape and Humanities |
廣靈山川秀美。距縣城15公裏的聖佛寺國傢級原始森林公園,蒼鬆翠柏,郁郁葱葱;綿延50多公裏的趙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有“小懸空寺”之美稱的聖泉寺石窟,山峰峙立,廟宇軒昂;城南0.5公裏的風景名勝保護區水神堂,山水相宜,風景秀麗。2006年05月25日,水神堂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廣靈民風淳樸,人民勤勞善良,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近年,伴隨着廣靈縣域特色經濟的發展,全縣交通、通訊、城建事業蓬勃發展。以縱橫交錯、南北貫通的“朔蔚”、“天走”兩條公路為幹綫形成了公路交通網,鄉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3000門程控電話與全國聯網。縣城拓寬了舊路,開闢了新街,高層建設年年有增,並嚮緑化、美化、硬化、淨化方向發展。廣大農村,新居隨處可見,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文教、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
|
【位置】 東與河北省蔚縣相鄰,北與河北陽原相望,西和渾源毗鄰,南同靈丘接壤
【面積】 1283平方千米
【人口】 18萬(2002年)
【代碼】 140223
【郵編】 037500
【駐地】 壺泉鎮
【區劃】
轄2個鎮、7個鄉,180個村委會。
〖壺泉鎮〗面積79.1平方千米,人口46000。駐地三莊村。轄27個村委會。
原城關鎮,更名為壺泉鎮。
〖南村鎮〗面積276.6平方千米,人口26113。駐地南村村。轄38個村委會。
由原來的南村鎮、香爐臺鄉合併,並命新名為南村鎮。
〖作疃鄉〗面積117.4平方千米,人口19375。駐地作疃東堡村。轄20個村委會。
由原來的平城鄉、作疃鄉合併,並命新名為作疃鄉。
〖加鬥鄉〗面積113.8平方千米,人口18005。駐地西加鬥村。轄15個村委會。
由原來的張岔鄉、加鬥鄉合併,並命新名為加鬥鄉。
〖蕉山鄉〗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15505。駐地西蕉山村。轄15個村委會。
由原來王窪鄉的3個村與蕉山鄉合併,並命新名為蕉山鄉。
〖宜興鄉〗面積130.1平方千米,人口11978。駐地西宜興村。轄17個村委會。
由原來的邵傢莊鄉、宜興鄉合併,並命新名為宜興鄉。
〖梁莊鄉〗面積188.2平方千米,人口13466。駐地梁莊西堡村。轄17個村委會。
〖望狐鄉〗面積180.9平方千米,人口8296。駐地望狐村。轄14個村委會。
〖鬥泉鄉〗面積112.6平方千米,人口11062。駐地一鬥泉村。轄18個村委會。
【沿革】 西漢時稱平舒縣,五代後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置廣陵縣,金改現名。
原區劃轄: 城關鎮 南村鎮 一鬥泉鄉 王窪鄉 蕉山鄉 加鬥鄉 張岔鄉 邵傢莊鄉 宜興鄉 作疃鄉 平城鄉 梁莊鄉 香爐臺鄉 望狐鄉
鬥泉鄉
【基本情況】一鬥泉鄉地處廣靈縣城北部,距縣城14公裏,全鄉多處於黃土丘陵區,部分處於土石山區,北接河北省蔚縣和陽原縣,西靠梁莊鄉,南連作疃鄉,東鄰壺泉鎮。海拔1182米左右,地形北高南低,總面積109.7平方公裏。氣候屬北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鼕季乾燥多風,年均氣溫6℃左右,年降雨380—400mm左右,無霜期不超過120天,水利資源貧乏。現轄18個行政村,總戶數3068戶,總人口11586人。全鄉有初中1所,小學10所,在校學生共有1724人,有教師96名。
主要礦産資源有煤和大理石,縣辦板塔寺煤礦、橋澗瓷廠建於境內。農作物主要以𠔌、黍、豆類、馬鈴薯、葵花籽和一些小雜糧為主。經濟作物以仁用杏為主,全鄉共栽種仁用杏6000多畝,部分已挂果,仁用杏産出前景廣阔。廣靈縣名勝景區朝陽古寺坐落在鄉政府東南1公裏處。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王嶽峰 黨委副書記、鄉長:仝在福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一鬥泉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0
電話:0352-8967086
望狐鄉
【基本情況】廣靈縣望狐鄉人民政府位於廣靈縣城西30公裏處,交通便利,朔蔚公路貫穿全鄉。全鄉轄14個行政村,2163戶,8331人,國土面積180.2平方公裏,有40198畝耕地,全部為旱地,屬典型的高寒山區。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70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197元。農作物以馬鈴薯為主,有鐵礦石資源和優質的花崗岩。
近年來,在鄉黨委、鄉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立足耕地貧瘠、農民收入單一的實際,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産業,農民收入逐年遞增,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在新農村建設中,按照“因村製宜、規劃發展、立足實際”的原則,確立了“科教興村、鄉風樹村、民主治村、勞務壯村”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農村新環境,樹立農村新風貌,培育農村新産業,不斷提高全鄉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水平。
【鄉主要領導】黨委書記:任慧田 黨委副書記、鄉長:魏嚮軍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望狐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5
電話:0352-8985002
梁莊鄉
【基本情況】梁莊鄉位於山西省廣靈縣西北山區,距縣城25公裏。東鄰一鬥泉、作疃鄉,南接南村鎮,西連望狐鄉,北毗陽高縣和河北省的陽原縣。全鄉國土面積為188.2平方公裏(28.23萬畝);年平均降雨量300mm左右;最高海拔高度2375m;無霜期125天;轄16個行政村,總戶數3712戶,總人口13804人。耕地面積56038畝,其中水澆地僅1000多畝。梁莊鄉2001年被定為重點扶持的貧睏鄉,由於基礎設施薄弱,生産條件落後,加之十年九旱的氣候條件,基本上是靠天吃飯,人均收入800元左右。
鄉黨委堅持以技術創新為主導,以服務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加快科技進步為目標,大力調整産業結構,逐步擺脫了傳統種植模式,農業得到持續發展。同時,全鄉大力實施林草戰略,改善生態環境,生態林業成效明顯;畜牧養殖業穩步提高,礦産資源的開採利用也帶動了部分剩餘勞動力的致富。“空中草原”甸頂山就坐落在梁莊鄉。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田森林 黨委副書記、鄉長:仝志華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梁莊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0
電話:0352-8982001
蕉山鄉
【基本情況】蕉山鄉位居廣靈城東7.5公裏處,東倚河北蔚縣,西接本縣壺泉鎮,南毗加鬥鄉,北鄰鬥泉鄉,11.5公裏,袤11.1公裏,國土總面積127平方公裏。轄19個行政村,4434戶,18030人。有22個黨支部(其中機關3個)706名黨員。有21所學校,其中初中3所,小學18所。耕地面積51130畝,其中可澆面積近20000畝。
該鄉生物種類豐富繁多,植物種類豐盈珍貴。濃香的仁用杏,酥甜的雲南脆;雄健的畫眉驢,溫馴的大尾羊,資源種類珍貴齊全,土特産品遐邇馳名;中蕉山的畫眉驢、竜虎岩、羅疃的燒窯、杜傢莊的石鎸,歷史悠久、蜚聲晉北,素有塞外“小烏剋蘭”之稱。特別是西蕉山的剪紙歷史悠久,已受到國內外關註。
蕉山文物資源豐富,名勝景觀薈萃,觀光農業前景廣阔。蕉山風光,名勝山川各具特色,境內有受省級文物保護的洗馬莊漢墓群和羅疃廣濟橋,南蕉山古槐,形成了絢麗多彩具有獨特風格、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資源。通過生態環境緑化、美化建設,植物開發形成與訪古、尋幽、科考、休閑娛樂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觀光農業、生態旅遊農業,具有非常廣阔的市場前景和得天獨厚的開發優勢。
近年,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蕉山鄉堅持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以發展為主題,以市場為導嚮,以資源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主綫,以産業化經營為途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和改善生態環境為目的;在由傳統農業嚮現代化農業轉化的過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使全鄉逐步形成了“糧、林、牧、果、副”多元並舉協調發展的格局。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99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06元,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李貴峰 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成海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蕉山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0
電話:0352-8960090
宜興鄉
【基本情況】宜興鄉位於廣靈縣的最南端,總面積130.1平方公裏,轄17個行政村,全鄉12598人,24205畝耕地。宜興鄉是山西名米“東方亮”小米的正宗原産地,同時也是全縣主要的蔬菜産區之一,種植農作物主要有𠔌子、蔬菜、玉米、大豆等。宜興境內有被稱作“小懸空寺”的聖泉寺和廣靈八景之一“聖佛鬆濤”所在地聖佛寺等風景名勝。
興民塑料製品有限公司,青年小米精加工廠、東方土特産開發公司和長城治煉有限公司等四傢知名的民營企業均在宜興境內。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王光勝 黨委副書記、鄉長:王俊軍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宜興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3
電話:0352-8943003
加鬥鄉
【基本情況】加鬥鄉位於廣靈縣城東南12公裏處,東與河北蔚縣接壤,南與靈丘縣相鄰,西與壺泉、宜興相接,北於蕉山鄉毗鄰。全鄉轄15個行政村,國土面積139.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9800畝,其中水澆地4萬多畝。全鄉共有17個支部,農村支部14個,黨員592名。全鄉有初中1所,小學14所。
加鬥鄉物産豐富,人傑地靈,素有“文化之鄉”、“米糧之川”的美譽。水利條件得天獨厚、地上水資源廣益渠橫貫東西,灌溉面積1萬餘畝,地下水資源,機井、高灌星羅棋布,現有機井70眼、高灌10餘處。全鄉以種植業為主。近年來與廣靈精華集團新科農牧有限公司合作,在該鄉西留疃村建設高標準養殖基地一處,準備建設成國傢肉羊養殖基地。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張好公 黨委副書記、鄉長:李尚吉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加鬥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1
電話:0352-8953116
作疃鄉
【基本情況】作疃鄉位於縣城西6.5公裏處,全鄉有行政村20個,國土面積112平方公裏,耕地52888畝,其中水澆地26168畝。全鄉共5946戶20586人。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9062萬元,人均純收入2553元。鄉黨委轄25個黨支部,783名黨員,其中婦女黨員100名。
黃花是作疃鄉農業種植的傳統名優産品,2005年種植4600畝,幹花産量60萬公斤,收入480餘萬元,占全鄉人均收入的21%。
作疃鄉大力發展生態畜牧,目前,全鄉有奶牛860頭,其中百疃的奶牛養殖戶達到210戶,占三村總戶數的四分之一。鄉黨委、政府與大同禦寶乳業公司聯繫,籌建了百疃奶牛養殖園區,建奶站一座,日收鮮奶5噸,帶動了全鄉奶牛業的發展。
近年來,作疃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促進經濟發展。2005年通過公開招標,對鄉澱粉廠進行了改製租賃,成立了三和實業公司,年生産食用酒精3000噸,消化玉米10000噸,實現銷售收入1860萬元,利潤386萬元,上繳稅金46萬元。今年計劃投資430萬元,新上一條精飼料加工項目,擴大生産,達到設計能力。另外,通過公開租賃,盤活了鄉鎮企業平泉建材廠,年生産機磚4500萬塊,産值675萬元,實現利潤45萬元,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帶動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又解决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
【鄉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鬍嶽峰 黨委副書記、鄉長:符強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作疃鄉人民政府
郵編:037500
南村鎮
【基本情況】南村鎮地處廣靈縣西部中心,是2001年撤並鄉鎮時由原香爐臺鄉和原南村鎮合併組建,為廣靈縣第二大鎮、距縣城15公裏,國土總面積279平方公裏,現轄38個行政村,7672戶,27892人。全鎮有初中1所,九年製學校2所,小學30所、其中六年製寄宿製小學1所,在校學生3862人。省道303橫貫東西,縣級公路後——王綫縱穿南北,除臥羊場外37個行政村通機動車,交通便利。南村鎮建鎮歷史悠久,傳統農歷“雙日”為集,每年四月初八到四月十八為物資交流會,自古以來就是廣靈縣西部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農副産品、小商品批發零售貿易集散地,僅南村現有各類商業門市、店鋪200餘戶。鎮內有鑫泰硅鈣有限公司,大理石雕塑,縣內外知名民營企業數十傢。縣級駐鎮單位、派出機構30余家,大同市唯一的一所校址非縣城農村高中“廣靈二中”和縣政府直屬單位“白羊林場”、“廣靈二醫院”駐該鎮。
南村鎮是一個以種養業為支柱的農業大鎮,農作物主要以玉米、𠔌子、黍子、豆類、馬鈴薯為主,年播種面積55000畝左右,占耕地的65%;以油料、架豆和西紅柿等蔬菜作物為輔,年播種面積30000畝左右,占耕地的35%;養殖業以羊、牛、豬為主,全鎮養羊46855衹,戶均6衹,牛2752頭,豬7950口;礦産資源有大理石、石灰石、鐵礦石、鎂礦石等;旅遊業尚處於起步階段,鎮內有被譽為廣靈八大景之一的白羊峪景區,近年新開發的景點有九竜山極樂寺、下墨傢溝的周圓寺等。全鎮有耕地84600畝,機井52眼,水澆地22000畝,幹旱、半幹旱坡耕地占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三。氣候屬北溫帶半幹旱大陸性氣候,鼕季乾燥多風、夏季酷熱多雨、年均氣溫6.4—7.9℃平均降水量400mm左右,正常年景無霜期125天左右,與嶺東氣溫相差一個節氣。土地瘠薄,十年九旱,農業生産條件較差,生産力水平較低,2005年全鎮糧食總産9344噸,農村經濟總收入60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35元,屬國定貧睏鄉鎮。
【鎮政府主要領導】 黨委書記:王斌 黨委副書記、鎮長:劉玉清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南村鎮人民政府
郵編:037503
電話:0352-8990156
壺泉鎮
【基本情況】壺泉鎮地處壺流河西岸,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工、貿、商、企多業並舉的鄉鎮。全鎮國土面積79.1平方公裏,有27個行政村,32個黨支部,農業人口28238人,8406戶,耕地面積46601.99畝,其中水澆地26731.19畝;旱地19870.8畝,配套機深井49眼;2005年人均收入2826元;全鎮有學校29所,其中小學27所,初中2所。鄉鎮企業3傢,民營企業6傢。農業生産是全縣蔬菜生産基地,盛産黃花、大白菜、西紅柿、韭菜等。糧食以玉米為主,𠔌子、黍子、豆類等小雜糧獨具特色,翟疃“東方亮”小米享譽京、津、唐等地。工業企業獨具特色,民營加工企業廣靈農副産品加工有限公司,被國務院定為全國扶貧竜頭企業。鎮域內壺泉春柳、聖水祠、寡婦村等廣靈八大景被省內外遊客稱贊。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實施“重點突出,有序推進”戰略,在壺流河兩岸建設形成了北糧、南菜、中企業三大方塊五個經濟園區。經濟保持協調較快地發展,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80元。
【鎮政府主要領導】黨委書記:苑在雨 黨委副書記、鎮長:班錦華
【通訊地址】 地址:山西省廣靈縣壺泉鎮人民政府
郵編:037500
電話:0352-8822066
醫療衛生 |
|
全縣衛生係統共有各級各類醫療單位24所,原19所鄉鎮衛生院隨着鄉鎮撤並後改為14所,其餘5所為醫療衛生服務站。全係統在職職工總數為66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43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副高職稱以上15人,中級職稱133人,初級職稱395人。共有各類農村衛生所212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83%,村級衛生技術人員220人。社會辦醫機構3個,個體行醫22傢。
靈丘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各鄉鎮衛生院及村級衛生所構成全縣三級醫療網咯。縣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共有職工337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13人,中級職稱73人,全院共設病床230張,病床使用率達45%。各種醫療救治設備齊全。中醫院為一級乙等醫院,現有職工69人,其中中級職稱人員19名,共設病床30張,5個專科門診,7個輔助科室,醫療設備總價9萬元,其中較大型的有X光機、B超、心電圖機等。各鄉鎮衛生院由於大都建於60----70年代,多數鄉鎮衛生院房屋陳舊,設備落後,病床使用率均在30%左右。東河南、上寨、唐之窪等衛生院,經過改擴建後,服務範圍逐漸擴大,醫療服務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縣防疫站、婦幼所、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構成了縣、鄉、村三級疾控網絡和婦幼保健網絡。承擔着全縣計劃免疫,疾病控製和婦女兒童的保健任務。縣防疫站共有職工42名,其中中級職稱8人,全站設有防疫科、化驗室、接種門診,負責全縣疾病預防、流行病學調查,適齡兒童接種疫苗工作;婦幼所現有積工33人,其中中級以上職稱8人,設有婦保科、兒保科、婚前醫學檢驗科、健康教育科等,承擔婦幼保健信息、檢查和指導基層行政工作的職能,結合全縣婦女、兒童的健康狀況和常見病、多發病,更好地開展預防、保健和診治疾病工作。同時,各鄉鎮衛生院均有一名防疫醫生和婦幼醫生,與各村衛生所醫務人員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全的疾病控製和婦幼保健網絡。 |
|
廣靈縣山川秀麗,歷史悠久,民風淳樸。獨特的地貌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孕育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距縣城15公裏的聖佛寺國傢級原始森林公園,蒼鬆翠柏,郁郁葱葱;綿延50多公裏的趙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具有極高的價值;有“小懸空寺”之美稱的聖泉寺石窟,山峰峙立,廟宇軒昂;城南0.5公裏的風景名勝保護區水神堂,山水相宜,風景秀麗;縣城西南的白羊峪,翠峰疊嶂,逶迤綿延,素有“小九寨溝”之稱。
廣靈縣還有豐富獨特的歷史文物。境內有省級保護文物——洗馬莊漢墓群和千福山漢墓群;有歷史悠遠的舊石器、新石器文化遺址;有建築最早、保存最好的戰國趙長城;還有歷史悠久的唐鬆、唐槐、明柳、明榆等名樹古木。
廣靈縣歷史悠久,民風淳樸。加上地域特徵,使廣靈形成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現在比較成規模的古建築群落4處,該縣還擬建婚嫁館、耕稼館、節慶館、剪紙館等,用實物與模擬表演來再現該縣的獨特的風土人情與歷史變遷。
該縣現在規模較大、檔次較高的融吃、住、娛一體的賓館兩傢,檔次較高的飯店與酒店五傢,經銷本地特産的商傢約二十傢,可以為您的商務會議、休閑娛樂、旅遊購物提供方便。 |
|
白羊峪風景區簡介
白羊峪群山屬恆山山脈,位於廣靈縣城西20公裏處,屬南壺森林公園五大景區之一,總面積10萬畝,由山、水、林、革命遺址、寺廟遺址五部分組成。
白羊峪是典型的山、水、林有機結合的自然風景區。峽深15千米,有15道灣。整個山峽逶迤起伏,三萬畝林區波瀾壯闊。峽𠔌兩側翠峰疊嶂,山林渾然一體,山中有林,林中有洞,洞中有水,山泉密佈,瀑布高懸,條條小溪,匯集成流,為壺流河源頭。峽𠔌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大批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觀,有將軍崖、仙女峰、臥虎山、虎頭岩、擡轎山、小龜山、老君洞和廣靈縣古代“八景”之一的“白羊暮靄”景觀。更有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故事“將軍對弈”,“仙女牧羊”,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春夏季節裏,繁花似錦,鳥語華香。山林中的天然中藥材,名目繁多,至今查明的已有一百餘種,食用山蘑比比皆是。峽𠔌中山泉流過的濕地,目不暇接,身臨其境頓感心曠神怡,留連忘返,遊興倍增。
白羊峪內和峪口分別建有白羊寺和清涼寺,均已毀,現存遺跡。有碑刻“元大德六年”(即元成宗九年,公元1302年)的記載。
科考、旅遊的好去處
——漢白玉石林
初鼕一日,我們乘車從廣靈縣城嚮西北方向約四十公裏的漢白玉石林進發。在通往景區的簡易公路上行駛顛簸,穿行於遙遠起伏的峽𠔌之中。寒氣漸襲,陽光透進車窗,身感絲絲暖意。隔窗望去,峽𠔌兩側連綿群山、林木茂盛,蜿蜒的白石山路,似乎要把人帶進另一個世界……白色的高聳如林的山峰時隱時現,大約兩個多小時,真正耀眼的漢白玉石林,便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
剛剛下過一場小雪的景區,不時颳過陣陣寒風,說話間呵氣如煙似霧的,像似在雲間。我們迅速穿上軍大衣、羽絨服,背起相機、三角架,踏着白石嚮上攀。
六棱山主峰海拔2375米,是山西大同地區第一高峰。漢白玉石林就坐落在六棱山主峰東側與陽高縣交界的鞍口上,海拔2175米。據瞭解,這一區域內植被良好,樹木、植物、動物、大理石、漢白玉、鐵礦石等各類資源非常豐富,堪稱是華北地帶物種資源的寶庫……依山而上,我們來到石林的腳下,仰望着柱形群體,錯落有緻,垂直高度約30多米,且形態各異,千姿百態。據測繪資料顯示,石林平面面積約一萬平方米,主體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00米。廣靈縣文物旅遊局李寶金局長告訴我們,石林最奇特的地方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方位來觀賞,就會出現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景緻。
在李局長的帶領下,我們努力爬到了西南方向的山坡上,寒風嗖嗖地颳着,笨拙的體態個個像熊似的,喘着粗氣,使人站立不穩,好在有三角架支撐着相機。定神遠望,第一眼便驚喜地看到形似瞻狀,昂首嚮天似呼在等待着什麽的造型,李局長說,它叫"瞻待天食"。我們幾個人會心的笑了起來,真像!興奮之餘,什麽寒冷、朔風,全然不顧了,在山坡上繼續尋找着、觀望着,還不停地換着方位、角度,不一會,"群仙聚會"、"雛鴿待飛"、"漁翁掌舵"、"難捨難分"等形狀各異的造型全出現了……下到坡底,我們圍繞着石林由西嚮北、嚮東、再嚮南,幾乎轉了一大圈。面對奇形怪狀的白石,每個方向細細觀察,每個角度慢慢揣摸,有表現人物的"觀音送子"、"親密無間"、 "難捨難分"、"漁翁撐舵"、"將軍觀陣";有表現神話的,"群仙聚會"、"神龜戲翁"、"天狗食月";有表現動物的,"瞻待天食"、"金雞報曉"、"天瞻攜子"、"雛鵲待飛"、"牧羊歸山"等等都被我們一一捕捉到了鏡頭裏。特別是 "觀音送子"、"難捨難分"、"親密無間" "天瞻攜子"等表現男女間、夫妻間、母子間的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難怪有人說北京、河北和當地的少男少女、年輕夫婦,經常到這裏來"轉山",表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海枯石爛……
天色漸晚,寒風不停地颳着,偶爾有雪花飄過。汽車發動了,回首望去,那高聳如林的漢白玉石披着褐色和淺黃褐色花紋的外衣,在暮色餘輝的照射下,顯得那麽秀麗奪目,那麽美如圖畫。
車裏突然有人提問,這石林到底是怎麽形成的。李寶金局長介紹說,曾經有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山西省國土資源高級工程師等有關專傢學者,先後多次到此實地考察認定,這座漢白玉石林形成於四億年前,是由遠古時代冰川切割冰鬥風化而成,為"我國獨有,世界罕見"。他還說,據資料記載,該地區有𠔌冰川遺跡的存在。這也充分證實了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在20年代提出的關於"晉北大同地區地殼在古代冰川時期發生過大規模冰川運動"的科學論斷。217地質隊勘測,漢白玉石林的礦體藏量位居世界第三。我們很驚訝,廣靈縣有中國名泉水神堂,有第二懸空寺的聖泉寺,有天然森林浴場的聖佛寺,還有林、山、水自然風景區的白羊峪等等,惟獨具有科學考察和旅遊觀光於一體的漢白玉石林屬雙重身份,其價值可想而知。
汽車飛馳。我想,待到明年春天一望無際的高山草原,夏天山花爛漫,秋天金浪翻滾的時節,再來"石林"景區,定會有更多更多的收穫。
初鼕的感覺真好……
千福山風景區簡介
千福山,位於廣靈縣城西北三公裏處,屬九華山一峰,北依群山,南臨壺水,海拔1254米,是縣城遮寒避暑是天然屏障。登峰眺望,廣靈盆地山川盡收眼底,身臨其境,疑入畫中,令人心曠神怡。為縣內宗教名山。千福山峰頂廟宇建於明嘉靖二十九年,共有各類殿宇70餘間,主殿有“北嶽行宮”、“九仙元君祠”和廣靈古代“八景”之一的“千福曉鐘”鐘樓,峰頂廟宇腳下前方開闊地,面對正山門建有戲樓,每年“娘娘聖誕日”四路八方居民男女雲集於此,舉行一年一度的千福山廟會,朝山者看戲者絡繹不絶,蔚為壯觀。
千福山廟宇毀於1966年,廟宇內外古樹木花草亦遭破壞。現存碑林為縣級文物保護。1998年以來,已有民間志願者自發組織,在原基礎上進行恢復建設,通往山頂道路正在開通。
千福山四周均有開闊地相圍,俗稱“窪”,東為鞍山窪,西為王後窪,北為珍珠窪,南為前懷窪。加上九華山峰與峰之間山坳,面積在萬畝以上,是大規模營林,開發旅遊區的最佳所在。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已將千福山列為全縣生態建設重點緑化區域之一,對千福山按風景進行規劃建設,恢復“千福曉鐘”景觀,使其作為縣城的緑色屏障,成為供人們觀賞、休閑、度假、避暑的旅遊勝地。
“天然氧吧”中聽“聖佛鬆濤”
聖佛寺位於縣城南14公裏的聖佛林山中,始建於金章宗泰和年間,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內計有各類殿宇120餘間,是廣靈有歷史記載規模最大的佛寺。但由於歷史原因,於1967年被毀,現存寺基址、碑林、塔林,民間重修藥師殿五間。塔林為佛教禪師墓塔,屬清代建築。原有14座,現存8座,塔高1.55米,直徑1.5—2.5米,均為磚徹須彌座。那裏有3500多畝天然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鬆濤陣陣,鳥語花香,空氣潤潔,被人稱作“天然氧吧”。再加上神秘的“聚寶盆”傳說,為其增添了無窮魅力。
小懸空寺——聖泉寺
被譽為小懸空寺的聖泉寺,位於縣城南13公裏北嶽恆山山脈天王嶺懸崖之腰,上載峻嶺,下臨深𠔌。
𠔌中一泉,涌而不溢,用之不竭,人稱聖泉。據碑文記載,聖泉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共有四個石窟,分上、下寺。上寺主殿闊4.1米,深6.37米,高2.94米,內有泥塑懸山、佛像120尊。下寺有泥塑像5尊。從60年代起,廣靈僧人連生在此修身誦經,為全縣人民祈求太平,多年來為附近百姓祈福消災,嬴得廣大善男信女的敬仰。基於此,近年來民間資助絡繹不絶,使之得以重新改擴建。整個建築佈局合理,別具匠心,集奇、險、驚、特、巧於一體。從𠔌底仰望,若斷崖飛虹;隔峽遠眺,猶如壁間嵌雕,令人稱奇叫絶!突出表現廣靈民間木工大師陳永明的建築風格,代表了廣靈民間木構建築的最高水平。
“塞外小天堂”——水神堂
廣靈水神堂,人稱“塞外小天堂”。位於廣靈縣城東南,與縣城相連。這裏的風景區融林、山、水、寺為一體,由壺山古建築群、中國名泉水神堂壺泉、泉湖、林地、緑地組成。
古建築廟宇現存為明清建築風格,寺內存有明清時期的壁畫,反映當時廣靈縣的生活狀況,被當地人譽為“廣靈的清明上河圖”。
古建築內有一座六角七層實心閣樓式磚塔,還有聖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閣、鐘鼓樓等,整個建築緊湊樸雅,小巧玲瓏,與壺泉水環饒映襯,夏秋碧光瀲灧,春鼕霧氣空蒙,被稱做“小蓬菜”。遍布壺山島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鐘記載着歷史滄桑演變。由壺山島嚮四周遠眺,百步湖、豐水湖、下河灣、枕頭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觀盡收眼底,與3萬畝濕地相連,遙相呼應,猶如畫捲。
水神堂泉是由壺山四周萬斛珠璣的群泉隨地而涌成湖,水質為天然礦泉水,流量為每秒0.55立方米,當地人稱“神泉”。由於這裏的泉水常年恆溫保持在3—7度不變,所以,下雪天湖面也不會結冰。而與之相鄰的豐水湖(人工湖),湖面上就結了厚厚的一層冰。
由於壺泉流量大,在其東南匯集成了兩個天然的礦泉水庫,分別叫枕頭河水庫、下河灣水庫,夏天的時候,在礦泉水庫裏遊泳、划船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
|
廣靈剪紙
作為中國民間剪紙三大流派之一的廣靈剪紙,以其獨特的風格、豔麗的色彩、生動的造型、纖細的綫條、傳神的表現力和細膩的刀法獨樹一幟,自成一派,奠定了剪紙行業的至尊地位,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絶”。
廣靈剪紙源遠流長,尋根發脈,上溯歷史,周成王剪桐封虞是三晉大地上最美的傳說之一,故事告訴我們,成王把桐葉剪成“圭”形贈給弟弟叔虞,並封他為唐王。這個桐葉“圭”就是最早的剪裁藝術品。這一歷史故事說明剪紙的起源在初唐在山西。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隨着歷史的變遷,到明代形成了風格較為成熟的“廣靈剪紙”,並經多代藝人的不斷傳承發展,流傳至今。
八十年代,廣靈剪紙在廣州國際商品交易會上大展風采,成為藝術天堂一個亮點。在1992年北京亞運會上,廣靈剪紙獨領風騷,以精湛的藝術,在與衆多同行強手競爭中,一舉中標,成為亞運會唯一指定的剪紙紀念品,産品開始走嚮世界。被國際友人視為藝術珍品。廣靈剪紙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進國際間友好合作越來越發揮着重要作用。
廣靈剪紙風格獨特,其製作工藝更是在全國衆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經設計造型後,通過薫樣將設計出的作品薫到經過處理的的宣紙上,再級雕刀刻製,然後點染上明快絢麗的色彩製作而成。是全國少有的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之一,素以作工精細,色彩濃豔而聞名於世。
廣靈剪紙當地俗稱“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農民藝術傢之手,作品取材於戲麯人物,鳥蟲魚獸,還有對農村現實生活的描繪等。這些作品色彩絢麗,構圖飽滿,造型生動,纖巧裏顯純樸,渾厚中透細膩,有着濃郁的鄉土氣息。當地人年節時把它貼在紙窗上,通過戶外陽光的照射,更加玲瓏剔透,五彩繽紛,顯得特別的鮮靈活脫,別具着一種歡快,明朗,清新的情趣。
廣靈剪紙題材廣泛,意寓深遠,生活氣息濃郁。無論是反映人們對吉祥幸福的祈納,還是來源於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及人物;無論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風情的再現,還是用於四時節令、婚壽禮儀等慶典,都體現了民間藝人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緻的造型設計、細緻入微的精湛刀工、絢麗鮮豔的獨特點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動、有味、耐看。近年來,經剪紙藝人的傳承與發展,剪紙挂歷、臺歷、金箔剪紙等多種産品不斷被開發出來,進一步提高了廣靈剪紙的藝術性、觀賞性和收藏性,使廣靈剪紙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産品更加燦爛輝煌。産品暢銷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四十多個國傢和地區,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喜愛。
五香驢肉
【五香驢肉的特點】
廣靈的五香驢肉,以廣靈特産的畫眉驢肉為原料,經煮熟醬製而成。在煮肉的湯鍋中加有????、味精、醬油、冰等調料,燒開後再加入陳皮、草果等香料和滋補中藥,因此,廣靈五香驢肉不僅風味獨特,味道純正,而且有很好的營養和保健作用。
五香驢肉采用傳統工藝加工,結合現代包裝新技術,生産出真空鋁箔包裝食品,不含任何添加劑,保持原料新鮮程度。肉質鮮嫩,高溫殺菌,保鮮效果好,保質時間長,攜帶方便,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
【驢肉的營養價值】
畜肉食用價值的大小,取决於肌纖維間結締組織的多少,因為結締組織取决於非優質蛋白質,且結締組織過多,肌肉組織在烹調時不易煮爛。在雜畜肉中,驢肉的肌肉纖維比馬、騾、駱駝的肌肉纖維細,其肌間結締組織不甚發達,因此享有“天上竜肉,地上驢肉”的美稱。
在一般情況下,驢肉蛋白質含量比豬、牛、羊為高,其含量在20~25%之間,其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均適合人體的需要,故消化吸收率高,因此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驢肉脂肪含量較低,小於體重的1%,因此驢肉是一種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的肉類;另外驢肉脂肪熔點較低,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率較高。驢肉中除含有蛋白質、脂肪外,還有含氮浸出物,這些物質不僅能增進食欲,而且能增加肉的香味和味道。驢肉中碳水化合物以糖原為主,一般不足1%,還含有少量的葡萄糖和麥芽糖。驢肉中無機????及微量元素總量約在1%左右,主要有硫、鉀、磷、鈉、氯、鎂、鈉、鈣、鐵、鋅等,其中以鉀、磷、硫、鈉的含量較多。驢肉適宜所有人群食用,身體瘦弱者更適宜。
【驢肉的藥用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驢肉性溫,具有補氣養血、益精壯陽、滋陰補腎、利肺作用,尤其是對止煩、安神清腦有獨到效果。功效非凡的阿膠製品,就是用驢皮熬製而成的,具有很好的補血補氣功效,對女性養顔護膚更有特效。
畫眉驢
【畫眉驢簡介】
廣靈畫眉驢是全國優種驢之一。畫眉驢屬大型驢。突出的外形特徵是:體格高大粗壯,體軀較短,體質堅實,結構勻稱,頭較大,鼻梁平直,眼大微突,兩耳竪立而靈活。頸粗壯而高昂。鬐甲寬厚微隆。前胸開闊,胸廓深寬,背部寬廣平直,腹部充實,*寬而短斜。尾粗長,尾毛稀疏。四肢粗壯,肌腱明顯,前肢端正,後肢多刀狀肢勢,關節發育良好,管骨較長,蹄較大,蹄質堅硬,步態穩健。全身被毛粗密,毛色以“黑五白”為主占64.6%,青畫眉占17%灰色占11%,烏頭黑占7.4%。
畫眉驢産於山西省廣靈縣,有容易飼養,發病率低,適應性強,壽命長的特點。畫眉驢體型高大,肌肉豐滿,四肢粗壯,背腰寬廣平直,俗稱雙梁雙背。全身被毛短而粗密,以黑色最多,黑白混生的青色次之。黑色和青色驢,均為五白一黑或一青,即眼圈、嘴頭、肚皮、檔口和耳側毛色粉白,餘為黑色或青色,所以稱為畫眉驢。一般驢體高在職120公分,最高者160公分。五歲以上的公驢體重280公斤左右,母驢260公斤左右,最重者達到370公斤。
畫眉驢作為種畜,同種交配可改良小型驢,異種交配,所生騾子,高大體壯。作為役畜,能輓善馱,力大持久。耕地、拉車、馱載、拉磨、碾米、騎乘,無所不善。兩頭驢可日耕地4至6畝;單套輓小平車,在普通土路上載重 400至 500公斤,可日行動25到30 公裏,馱重100公斤,可日行40到50公裏,連續六、七天不倦。
畫眉驢還有容易飼養,發病率低,適應性強,壽命長的優點。它的平均壽命比其他驢多功能10年左右。
畫眉驢終生可産駒10胎,經屠宰測定,平均屠宰率為45.15%,淨肉率30.6 %。
五香瓜子
五香瓜子是廣靈縣的著名産品。1981年,廣靈五香瓜子曾參加廣交會,受到客商的好評。産品暢銷全國16個省市。廣靈五香瓜子,以本地特産的“三道眉”葵花籽為主要原料,經選料後,加????、花椒、大料、小茴香等香料火鍋煮製,煮熟後,放入口袋,搓去黑皮,再進行曬製、烘幹,即是成品。
廣靈瓜子,片大勻整、色澤白淨、仁肉酥脆、鹹香味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是待客或消遣的佳品。近幾年,又開發有清香型、本味型等多種係列,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廣靈小米
廣靈小米,馳名已久,清康熙時曾經作為朝廷貢米晉京,遂有“禦米”之稱。1961年又改進培育出新品種“東方亮”,更是米中佳品。這種小米,顆粒光潔,色澤金黃,營養豐富。做米飯,熬稀粥,都是粘而滑潤,香甜可口。化驗測定:廣靈小米含有碳水化合物76.1%,蛋白質9.7%,脂肪1.7%,粗纖維0.1%,灰粉1.4%。所含多種微量元素有
鈣、磷、鐵、鬍蘿蔔素、硫膠素、核黃素、尼剋酸等;還有維生素B13與維生素B15。産婦喝廣靈小米粥,可以增加乳汁分泌,加快體力恢復;對患有肝髒病、心髒病、風濕病和貧血者,也有一定治療功效。因此,廣靈小米盛名已遠馳省內各縣和京、津、唐等地。
粥療歌
要想皮膚好,粥裏加紅棗。
若要不失眠,粥裏添白蓮。
腰酸腎氣虛,煮粥放板慄。
清暑解熱毒,緑豆粥更好。
烏發又補腎,粥加核桃仁。
春季防流腦,薺菜煮粥好。
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
利尿消腫治腳氣,赤豆稀粥勝補劑。
清熱生津又和胃,甘蔗煮粥更美味。
傷風感冒又腹痛,生薑煮粥顯神通。
滋陰補肝明目好,枸杞煮粥療效高。
廣靈豆腐幹
豆腐幹可分成鹹的和熏的兩種。鹹的又分為豆腐幹和豆腐筋。豆腐幹約15釐
米,寬為3釐米,厚為0.5釐米;豆腐筋長約15釐米,寬為2釐米,厚為1釐米;熏
的一般為長15釐米,寬2釐米,厚1釐米。
五香豆腐幹是北部地區廣靈縣的傳統名産,已有100多年的製作歷史,享譽雁
北、大同、河北等地。這種五香豆腐幹為條狀,色澤白裏透黃,質地硬中有韌,成
香耐嚼,越嚼越香。在1981年山西省副食品鑒定會上,獲出口産品第一名。
廣靈豆腐幹有鹹幹和熏幹兩種。鹹幹又分為豆腐幹和豆腐筋兩種,二者製法相
同,形狀有異。豆腐筋形似竹筷,軟如皮條,柔韌耐嚼。熏豆腐幹也有兩種,一種
是不經鹵煮,切塊後便用鋸末(以鬆柏末為佳)煙熏;另一種是鹵煮後再熏,品質
風味以後者更好,但産量不多。
廣靈大尾羊
廣靈大尾羊,是山西省綿羊優良品種,是以産肉為主,産皮毛為輔的兼用型羊種。它增長速度快,育肥效果好,肉質鮮嫩,皮毛品質好。成年羊,體高62釐米以上,體重50公斤左右,尾長18-21釐米,尾寬19-22釐米,尾厚5.5-7.9釐米。
大尾羊一般是11個月後即可屠宰。曾經試宰9衹羊,每衹羊飼養13.5個月,平均活重66公斤,屠宰後胴體重38.42公斤,其中淨肉33.3公斤,肉脂重2.7公斤,尾脂重8公斤,頭蹄重4.07公斤,內臟總重5.56公斤。
大尾羊皮板緻密,絨毛豐滿,毛色純白,粗細毛比例適中,達到現行收購一級皮的標準。根據12張羊皮測定,平均長87.7釐米,寬48.7釐米,面積4366.7平方釐米。羊毛品質:根據10衹成年母羊側白羊毛分析:毛被屬於異質毛。其纖維類型組成:絨毛占53.5%,兩型毛占15.3%,發毛占30.6%,幹死毛占0.6%,外層股長7.5釐米,底層絨毛長4.4釐米。絨毛平均直徑24.5微米。羊毛密度每平方釐米1653根,淨毛率68.6%。廣靈習慣於春抓絨,秋剪毛。一隻成年羊,一般春抓絨1.22公斤,秋剪毛1.54公斤。
産 地
原産於山西省北部的廣靈縣及其周圍地區。是草原地區的蒙古羊帶入農區以後,在當地生態經濟條件下和群衆長期選擇、精心飼養管理、閉鎖繁育形成的地方肉脂兼用的優良綿羊品種。
顯著特點
廣靈大尾羊頭中等大小,耳略下垂,公羊有角,母羊無角,頸細而圓,體型呈長方形,四肢強健有力。脂尾呈方圓形,寬度略大於長度,多數有小尾尖嚮上翹起;成年公羊尾長21.84釐米,尾寬22.44釐米,尾厚7.93釐米,成年母羊上述指標相應為18.69釐米。毛色純白,雜色者很少。
品種概況
廣靈大尾羊生長發育快,成熟早,産肉力羔。8月齡羯羊除放牧外,每日補飼精料0.25公斤,共補飼120天,到1歲時活重達61.9公斤,胴體重35.41公斤,淨肉重23.6公斤,脂尾重占胴體重的16.1%;成年羯羊(中等膘)宰前活重平均44.3公斤,胴體重23.17公斤,淨肉重15.7公斤,脂尾重2.8公斤,屠宰率52.3%,淨肉率67.8%,脂尾重占胴體重的11.7%。
廣靈大尾羊體格中等,周歲公羊平均體重33.4公斤,周歲母羊31.5公斤,成年公羊51.95公斤,成年母羊43.55公斤。成年公羊剪毛量1.39公斤,成年母羊0.83公斤。根據武德虎(1984)的研究資料,廣靈大尾羊毛被屬異質毛,其纖維類型組成為:無髓毛占53.5%,兩型毛占153.5%,有髓毛占30.6%,幹死毛占0.6%。
廣靈大尾羊6~8月齡性成熟,初配年齡一般宰1.5~2歲,母羊春、夏、秋三季均可發情配種,在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可一年兩産或兩年三産,産羔率102%。
白靈菇
白靈菇,翅孢菇又稱白靈側耳。因其産自新疆,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靈芝”、“草原上的牛肝菌”之美稱。我國的野生白靈菇,主要生長在新疆天山以北的高寒荒漠地帶,是目前世界上珍稀食藥兩用菌。其潔白如雪,肉質細膩,口感脆滑,菌肉肥厚,味道鮮美。經國傢食品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白靈菇中含蛋白質14.7%,粗纖維15.4%,碳水化合物43.3%,真菌多糖19%,氨基酸總量10.6%,其中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5%。檢測表明,白靈菇維生素豐實,食用纖維多,特別是白靈菇富含的真菌多糖,具有增加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生理平衡、降血壓、降血脂、抗衰老以及抑製腫瘤等作用,是一種純天然的保健食品。
在古時候的白靈菇由於其生長環境極其苛刻,且純屬自然繁殖,所以十分珍貴,衹是用來做為皇傢貢品。如今,隨着農業科技大發展,人工馴化白靈菇生物工程技術的重大突破,使白靈菇的家庭栽培、人工種植得以實現。白靈菇已經成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在我國南方各地的各大酒店,以白靈菇為主料的各色菜係極其豐富,異彩紛呈,深受人們喜愛。
緑色雜糧
廣靈黃花菜
黃花菜俗名金針菜,含有豐富的鬍蘿蔔素、磷、鈣等多種微星元素,食用營養豐富,滋味香濃,同時具有鍵胃、利尿、安神、生津等藥用價值。古籍上稱之為鹿蔥、宜男等。廣靈黃花顔色鮮黃,朵大條直,油大脆嫩,營養價值極高,是居傢、旅遊、宴客、饋贈的精品。
廣靈糊糊面
本品以偏遠山區無公害、無污染的優質碗豆、山扁豆、東方亮𠔌子、玉米等純天然小雜糧為原料,在傳統配料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加工技術精製而成,其營養成份搭配齊全、配方合理、口感受細膩、味道香濃,含有植物高蛋白氨基酸和多種微星元素,被人們稱之為“廣靈咖啡”。 |
|
- n.: Guangling County
|
|
廣靈 |
|
|
|
廣靈縣賓館 | 廣靈縣中醫院 | 廣靈縣人民醫院 |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紡織廠 | 山西省廣靈縣服裝廠 | 山西省廣靈縣第二人民醫院 | 山西省廣靈縣衛生防疫站 | 廣靈縣加鬥鄉張岔防保站 | 廣靈縣宜興鄉邵莊防保站 | 廣靈縣南村鎮香爐臺防保站 | 中國共産黨廣靈縣委員會黨校 | |
|
|
一鬥泉鄉 | 蕉山鄉 | 南村鎮 | 壺泉鎮 | 加鬥鄉 | 宜興鄉 | 作疃鄉 | 梁莊鄉 | 望狐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