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山西 >長治 > 沁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Qin Xian County
  沁縣位於長治市北部。東接襄垣、武鄉,南鄰屯留,西部與沁源毗鄰,北部與武鄉及晉中地區的平遙接壤。總面積1297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定昌鎮。郵編:046400。代碼:140430。區號:0355。拼音:Qin Xian。
  
  行政區劃
    沁縣轄6個鎮、7個鄉:定昌鎮、郭村鎮、故縣鎮、新店鎮、漳源鎮、册村鎮、段柳鄉、鬆村鄉、次村鄉、牛寺鄉、南裏鄉、南泉鄉、楊安鄉。
  
  歷史沿革
    宋初建威勝軍,元初稱沁州,民國初年廢州改縣。1946年沁縣解放。
    
    2000年,沁縣總人口169959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34511 郭村鎮 12459 故縣鎮 8876 新店鎮 6157 樊村鄉 6394 段柳鄉 9621 迎春鄉 10099 鬆村鄉 11028 次村鄉 4774 漫水鄉 4991 漳源鄉 8925 羊莊鄉 5209 西湯鄉 3110 南涅水鄉 3968 南裏鄉 8963 册村鄉 10014 南仁鄉 4705 南泉鄉 3071 楊安鄉 3643 南池鄉 5297 待賢鄉 4144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年,沁縣轄4鎮17鄉、319個行政村: 城關鎮、故縣鎮、郭村鎮、新店鎮、段柳鄉、漳源鄉、次村鄉、南泉鄉、南涅水鄉、西湯鄉、樊村鄉、鬆村鄉、羊莊鄉、南裏鄉、南仁鄉、迎春鄉、册村鄉、漫水鄉、南池鄉、待賢鄉、楊安鄉。
位置
  沁縣位於山西省晉東南地區北部、太行、太嶽兩山之間,東接襄垣、武鄉,南鄰屯留,西部與沁源毗鄰,北部與武鄉及晉中地區的平遙接壤,位居省城太原與市府長治的中軸綫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軍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門戶、潞澤咽喉”之稱,是長治市北部四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全縣總面積為1315平方公裏,屬黃土丘陵山區,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個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點為位於西部的棋盤山,主峰海拔1745.5米,最低點為南池鄉的二神口,海拔高度為916米。
區劃
  全縣轄4鎮17鄉 319個行政村,總人口16.7萬人。沁縣轄6個鎮、7個鄉:定昌鎮、郭村鎮、故縣鎮、新店鎮、漳源鎮、册村鎮、段柳鄉、鬆村鄉、次村鄉、牛寺鄉、南裏鄉、南泉鄉、楊安鄉。
氣候
  沁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 年平均氣溫8.9℃,全年無霜期167天,沁縣城市區域內空氣質量達三級以上天氣達300天,年平均降雨量為606mm,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典型農業縣,也是全省的産糧大縣之一,大部分地區農作物采用二年三熟製。
歷史
  沁縣歷史悠久,早在一萬多年前就有人類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紀,晉滅赤狄部後置銅革是邑,秦為銅革是縣,北魏時屬並州鄉郡,隋初屬上黨郡,宋初建威勝軍,元初稱沁州,民國初年廢州改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屬太嶽專署。1946年沁縣解放,屬晉東南地區行署領導,1985年市管縣體製後隸屬長治市。沁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沁縣歷史悠久,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自古為人文薈萃之邑 ,中心轄治之所, 境內有省級文物4處,縣級文物18處,位於縣城西南15 公裏處的册村鄉烏蘇村,有戰國時韓國別都闕與城遺址,縣城南25公裏處的故縣鎮村,是古銅革是縣城遺址,村西的紫金山文中子石室,因隨唐大儒王通在此培養出魏徵、杜如晦、房玄齡、溫大雅等八大國公而聞名,縣城西30華裏處的伏牛山竜泉神廟,曾以其規模宏大,氣貌不凡而聞名三晉,城南二郎山上,建有我國目前最大的民間北魏石刻陣列館,館內藏有北魏到北宋500 年間的南涅水石刻為主的各類造像塔,單體造像及碑碣近千件,康熙皇帝御筆親書《千字文》石刻被列為“中華之最”,陶淵明手書撃夤旁郵珨十二首玉石石刻全國聞名,目前以南涅水石刻館、 徐村吳王典墓、太裏羊舌氏三賢墓為竜頭,康熙皇帝御書樓,漳河源頭竜珠寺、華山相配套的人文遊覽區;以二郎山、西湖公園為主的黃土風景區,以小東嶺八路軍總部舊址,後溝新華日報舊址、烈士陵園、决死一縱隊紀念館為主的革命紀念旅遊區已初步形成。
  老一輩革命傢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曾在這裏留下了光輝的足跡,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沁縣就以出兵、出糧、出幹部而著稱。為了中華人民的解放事業沁縣人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為後代子孫留下了光榮的革命傳統和珍貴的精神財富。
  近日沁縣縣委、縣政府做出一個具有大手筆的决策,即從2008年起全面啓動實施把縣城建成一座具有南國風韻而又獨具特色的中國北方水城。
資源
  沁縣境內水資源極其豐富,主要河流有漳河,庶紀河、段柳河,徐陽河、迎春河、圪蘆河、白玉河、涅水河等八條,呈井字型分佈,地表水年徑流量為1.316億立方米。並建有圪蘆河、月嶺山兩座中型水庫和十一座小型水庫,總庫容量達到6830.4萬立方米,且有泉水19處,地下水總動貯量為4500萬立方米,調節貯量6000萬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發展漁業生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立足水資源優勢,我縣組建了晉沁漁業集團公司,水産品産量、質量在全省獨一無二。
  沁縣礦産資源較為貧乏,境內有少量的煤、石油及天然氣。依據便利的交通運輸和臨近礦區的優勢,相對資源供應充足。高嶺土、紅金石和礦泉水是該縣主要的礦産資源,無論貯量還是利用都在全省獨一無二,位於漫水鄉後泉、郭村鎮元王的兩股泉水,日涌出量達到萬噸,屬含鍶重碳酸鈣鎂型優質天然礦泉水,其質量和貯量都超過嶗山,可與法國阿爾卑斯山礦泉水相媲美。
  土地和生物資源是沁縣資源優勢的集中體現,全縣現有宜林面積15萬畝,實有林地 萬畝,主要樹種28類100餘種,宜牧面積 萬畝。此外, 縣境內繁衍生息着200多種野生動物。禽類和500多種野生植物。
  人民生活
名人
  吳閣老,字伯美,號銅川,山西沁州(今沁縣)徐村人,生於1637年3月26日(明崇禎十年三月初一日)。他是康熙皇帝王的股肱之臣,是最高統治集團的决策人物。他在清初推動社會生産力發展,逐步統一全國方面起過重要作用。當時人們稱他為一代名相、一代賢相,民間則尊稱他為“閣老。”朝野上下都認為他是清官、好官,稱贊他“政績卓越,相業輝煌。”在他的家乡,流傳着一着民謠“沁州三件寶,雞蛋、瓜子、吳閣老”。民謠將他與雞蛋、瓜子並列未免近乎玩笑,但滑稽中表溢出沁州人傑地靈,尢其以有吳閣老這樣的人物為榮。
  他的父親道默是當時沁洲一帶的著名教師。吳王典從小在良好的學習環境裏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10歲能寫詩,15歲應童子試,23歲(順治十六年)考中進士(他是三甲第126名,賜同士出身)。
  1667年(康熙六年),他被任命為河南汝寧府確山縣知縣,在此任上幹了8年。1674年1697年,他被授為刑部尚書。1698年,他被提升為保和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成了統治集團中的决策人物,皇帝的得力助手。人在相位將近7年,直到去世為止。
  1705年6月3日,病逝。康熙皇帝聞訊後,特派內臣祭奠,謚號文端,並為他御制墓碑文,以紀念這位心腹老臣。
英文解釋
  1. n.:  Qin County
相關詞
長治教育師範山西鄉鎮行政更多結果...
包含詞
瑪沁縣
分類詳情
張開新店鎮張開郭村鎮張開定昌鎮張開故縣鎮張開漳源鎮
張開册村鎮張開段柳鄉張開鬆村鄉張開次村鄉張開牛寺鄉
張開南裏鄉張開南泉鄉張開楊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