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總面積1029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4年)。
縣人民政府駐丹朱鎮。郵編:046600。代碼:140428。區號:0355。拼音:Zhangzi Xian。
行政區劃
長子縣轄7個鎮、5個鄉:丹朱鎮、鮑店鎮、石哲鎮、大堡頭鎮、慈林鎮、色頭鎮、南漳鎮、嵐水鄉、碾張鄉、常張鄉、南陳鄉、宋村鄉。
歷史沿革
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秦漢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到東晉十六國,又為西燕國的國都,歷時9年。
2000年,長子縣總人口337354人,各鄉鎮人口: 城關鎮 51205 鮑店鎮 10837 石哲鎮 11670 大堡頭鎮 22764 色頭鎮 18831 東田良鎮 17037 草坊鄉 15353 嵐水鄉 18486 南常鄉 11398 碾張鄉 15240 常張鄉 8997 壁村鄉 6345 晉義鄉 6237 嶽陽鄉 4805 橫水鄉 4960 王峪鄉 3574 西堡頭鄉 7443 南陳鄉 15493 南張店鄉 12821 南郭村鄉 14954 南漳鄉 25136 宋村鄉 17709 𠔌村鄉 1605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年,長子縣轄5鎮18鄉,399個行政村:城關鎮、鮑店鎮、石哲鎮、色頭鎮、東田良鎮、草坊鄉、嵐水鄉、南常鄉、碾張鄉、常張鄉、壁村鄉、晉義鄉、嶽陽鄉、橫水鄉、王峪鄉、西堡頭鄉、南陳鄉、大堡頭鄉、南郭村鄉、南張店鄉、南漳鄉、宋村鄉、𠔌村鄉。 |
|
長子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上黨盆地西側,幅員1029平方公裏,轄5鎮18鄉,399個行政村,3.6萬公頃耕地,35萬人口。距太原230公裏,距北京670公裏。全縣國土總面積1029平方公裏,總人口近35萬,現轄12個鄉鎮,2個辦事處,399個行政村。2006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達到19.185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339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23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2153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1、29.2%、8.8%、248.1%。 |
|
長子縣轄7個鎮、5個鄉:丹朱鎮、鮑店鎮、石哲鎮、大堡頭鎮、慈林鎮、色頭鎮、南漳鎮、嵐水鄉、碾張鄉、常張鄉、南陳鄉、宋村鄉。 |
|
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裏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秦漢400年間,長子城一直為上黨郡郡治,,東晉十六國時,慕容永據長子稱帝,為西燕國都。北魏仍為長子縣,北齊廢。隋開皇九年寄氏縣來治,於開皇十八年復稱長子縣。此後,縣名歷代不改。 |
|
長子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9.3攝氏度,年日照時數平均2565小時,年無霜期143—196天,全境內無污染。
長子縣山川秀麗,物産豐富,西南環山,東北平川,素有米糧川之稱,現為山西省糧食、蔬菜、烤煙、瘦肉型豬基地縣,是山西省畜牧業十強縣之一,蔬菜種植面積0.8萬公頃,其中青椒0.4萬公頃,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青椒生産基地,遠銷18個省、市及東南亞地區,1998年被中國特産之鄉推薦委員命名為“中國青椒之鄉”。長子縣有豐富的煤、鐵等礦産資源,具有廣阔的開發前景。 |
|
長子縣交通便利,通訊先進,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投資環境明顯改善,太焦鐵路穿過縣境東南,太洛公路和長臨公路貫通東西南北。特別是近三年來,新修油路382公裏,實現了鄉鄉鎮鎮通油路,村村莊莊通公路,並有二分之一的村莊通了油路。一個以縣城為主骨架,輻射全縣的“米”字型、蛛網式交通網絡在丹朱大地形成。電力設施遍布全縣,輸電綫路連同網絡配電支綫共計劃1544公裏,23個鄉鎮,399個行政村全部通了電。電話可以國內直拔,程控電話機、移動電話已進入尋常百姓傢。 |
|
境內古跡有法興寺,位於縣城東南的15公裏的慈林山,寺內捨利塔,其狀似塔非塔,似殿非殿,構造奇特,為中國現存古塔中少見。寺內還有燃燈塔,精工細雕,表現出當時石雕建築藝術的高水平;縣城東南的丹朱嶺,古為長平關, 秦將白起全殲趙兵40萬即在關南地區。 |
|
黨參為長子縣的主要土特産。此外,長子縣的理發業是民間的傳統技藝,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長子炒餅”色鮮味美,歷史悠久,是長子縣特有的名吃。 |
|
長子歷史悠久,名勝古跡衆多。長子縣地域古老,早在5000多年前,中華始祖炎帝神農氏就在這裏試驗種五穀,教民農耕,堯舜時代,堯之長子丹朱受封於此,並由引得縣名,並簡稱為"丹城"。千年古剎法興寺、崇慶寺係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唐宋彩塑、唐代建造的石捨利塔、燃燈塔堪稱國寶。迄今二億五千萬年的仙翁山木化石群,無論歷史的久遠,還是群落的規模,在亞洲乃至世界都較為罕見;因《山海經》記載的“精衛填海”的美麗傳說而聞名遐邇的發鳩山就坐落在該縣境內的西部。全縣共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8處,藏有石器、銅器等珍貴文物1000多件。 |
|
長子地平水淺,土地肥沃,耕地面積65.9萬畝,農業生産條件優越,素有“米糧川”之稱。糧食、蔬菜、畜牧、烤煙、水果是農業的五大主導産業,日光大棚、簡易大棚等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是全縣農業兩大特色産業,全縣年産優質糧食4.4億多斤,蔬菜10億斤左右,生豬飼養量20多萬頭,規模養雞500萬衹,烤煙1萬畝,日光大棚達到1萬多座。長子物産豐饒,主要礦種有煤、鐵、錳、鈦、重晶石、泥炭、陶土等,其中,現已探明煤炭儲量達57億噸,可采量達34億噸。 |
|
近年來,長子縣委、縣政府全面實施“雙五“戰略。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工業新型化。以建設煤電兩大基地為目標,以“六煤四電”為重點,十大工程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晉煤集團趙莊礦井600萬噸/年原煤項目、西南呈煤礦120萬噸/年原煤項目已基本具備正式投産條件;霍爾辛赫300萬噸/年原煤項目、三元煤業五裏莊300萬噸/年原煤項目、晉煤集團趙莊2號礦井120萬噸/年原煤項目均已掘進見煤,地面工程全面鋪開;慈林煤業李村煤礦300萬噸/年接替礦井已奠基開工;國傢百萬伏級特高壓變電站項目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12000萬元;趙莊2×60萬千瓦坑口電廠一期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等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即將開工建設;潞礦2×60萬千瓦高河電廠一期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進入國傢發改委核準階段。以發展農戶公司為切入點,推進農業産業化。認真落實惠農政策,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全年財政對農業投資達到7110萬元,實現了我縣農業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投入,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推進城鎮特色化。在縣城改造提升過程中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以改善縣城人居環境和基礎條件入手,以彰顯古城特色,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大力推進城鎮特色化。 |
|
礦産資源比較豐富,地下儲藏大量的煤炭、錳鐵礦、礦電石、重晶石、鐵礦、耐火粘土、石灰石及礦泉水等十餘種。煤炭 縣境地下均儲藏有煤炭。煤炭儲量為37億噸。境內礦床屬沁水煤田,煤品主要是高熱量“無煙煤”,“3號煤”層埋深為100米,“15號煤”層埋深為232米,可采層數1-6年。
硫鐵礦
位於縣境東南部色頭和東田良的河峪一帶,儲藏量約600餘萬噸,分佈面積105平方公裏,可采厚度為1米。
錳鐵礦
位於縣城東南部五一傢莊一帶,礦體賦存於二迭係上石盒子組下段地層中,儲量28.8萬噸,鐵含量18.36-43.12%。
泥炭
位於縣境北部的嵐水和東部的東旺一帶,儲量9.81萬噸,礦品為D級。分佈於嵐水的泥炭礦層産於中更新統頂部,有籃褐色層狀,黑色土狀結構。體輕者為優質礦。含有高等植物遣跡。體重者為劣質礦。
鈦礦
位於縣境西部嶽陽鄉一帶,礦層厚0.15-0.3米,礦物以硫鐵礦為主,有鉻石、金紅石、獨居石、磷灰石、白鈦石、赤鐵礦及褐鐵面無私礦,放射性強度達100-400Y。
重晶石
位於縣境北部的碾張一帶,礦層厚2-10米,礦純度90%以上。耐火粘土動 産於縣境東南部的南漳河、河峪一帶。縣陶瓷廠用來生産陶瓷及耐火磚。 |
|
工業企業的異軍突起,為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增強了後勁。 2003年,全縣國內生産總值完成125328萬元,人均GDP達到3652元,比上年增長14.9%,比1978年增長27.6倍;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0089億元,比1978年增長31倍;比1997年增長134%,工業總産值完成94106萬元(不變價),同比增長22%,分別是1978年的16.9倍、1997年的3.8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完成25756.9萬元,同比增長16.4%,是1978年的238倍,比1997年增長93.2%。各項經濟指標較1978年都有大的增長。 |
|
縣委、縣政府認真實施科教興縣戰略。狠抓科教文化衛生工作,使全縣科教文化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為長子全面走嚮富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方針,紮紮實實狠抓科學技術普及和科學技術培訓,每年都要花費幾十甚至上百萬元用於農業技術培訓。
各級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為指導,始終將教育事業放在適度超前、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實施“科教興縣”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創優環境、依法製教,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全縣共有中、小學388所,高中教學班83個,在校生4987 名,初中教學班372個,在校生19549名,有小學教學班1461個,在校生31881名,全縣共有中、小學生 56417名,在幼兒園10907名,共計67324名。
文化、旅遊業也隨着時代的發展更上新的臺階。該縣現在民間麯隊130多支,從來人員達3400多個,人民群衆喜愛的文藝團體。
該縣歷史悠久,古跡衆多,山川錦秀,不乏名勝是炎帝神農氏教民傳傳耕之地,是精衛填海的故鄉,是堯王長子丹朱的故國,並因此而得長子縣縣名。上下數千年,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世界珍寶——2億5 千年歷史的華北最大的木化石群,有中華國寶——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法興寺和崇慶寺,有炎黃文化瑰寶——精衛填海千古風靡神州,熨臺春曉,神農手植菌草,開創之文明。人文、自然和森林等旅遊資料十分豐富,是開發旅遊産業的先决條件。
該縣一貫重視衛生事業。特別是近年來衛生事業成績更加喜人,主要體現在:1、城鄉衛生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2、農民不良衛生習慣逐步改善;3、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日趨完善;4、基層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逐步提高;5、縣疾控辦公大樓改建落成;6、衛生法製建設邁上新臺階;7、疾病預防控製和婦幼保健工作取得新成績;8、“非典”防控成績突出;9、衛生下鄉“三五”工程進展順利。衛生事業的發展為全縣人民治病、防病創造了更加優勢的條件,改善了人民的精神風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
無菌多維蛋
上黨銅器製造業,有着悠久的歷史,包括餐飲用品、樂器及工藝品。北京故宮東西長廊,三五成行,排列整齊的直徑為1米多的鎏金銅缸是精美絶倫的國寶,它就是由潞城銅匠冶煉鑄造的。長子縣的銅樂器製造業已有600多年歷史,是全國同行業八大産地之一。
長子青椒:長子縣土肥水美,碧水藍天,是全省蔬菜生産基地,盛産大青椒,面積7萬多畝,總産量達6000餘萬公斤。長子青椒以個大皮厚、色澤鮮嫩、口感純正等特點,聞名全國,享譽海外,暢銷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20多個大中城市,並轉銷日本、新加波、加拿大等國傢。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青椒市場,被國傢農業部授予中國“青椒之鄉”。
無菌多維蛋:無菌多維蛋是日本岩手農場的專利産品,1999年6月在長治中日友好協會努力下,日方同意將該技術無償轉讓給市中日友好農場,農場以技術股投入,在長子縣組建有限責任公司。無菌多維蛋按加工方式分為清香蛋(熟)、溫泉蛋(生)兩種。對預防各種腫瘤,維護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集自然、保健、觀賞為一體,是民航、鐵路、旅遊和賓館、飯店的上乘佳品。
黨參為長子縣的主要土特産。此外,長子縣的理發業是民間的傳統技藝,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長子炒餅”色鮮味美,歷史悠久,是長子縣特有的名吃。今天的長子大地日新月異,生機勃勃,勤勞智慧的長子人民竭誠歡迎各界朋友來這裏觀賞旅遊,投資興業,共同開發和美化這塊風水寶地。 |
|
- n.: Zhangzi County
|
|
長子 |
|
|
|
長子縣中醫院 | 長子縣人民醫院 | 長子縣太行紡織廠 | 長子縣衛生防疫站 | 送從翁赴任長子縣令 | |
|
|
宋村鄉 | 鮑店鎮 | 石哲鎮 | 丹朱鎮 | 大堡頭鎮 | 慈林鎮 | 色頭鎮 | 南漳鎮 | 嵐水鄉 | 碾張鄉 | 常張鄉 | 南陳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