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萊陽一名的由來有幾種不同說法。
一說是:萊陽城北有萊山(即今旌旗山),萊陽地處萊山之陽,因以得名。
一說是:西晉時萊陽地屬昌陽郡,昌陽城在今市區東南二十三裏處的昌山之陽(今前後發坊一帶)。唐初,遷昌陽城至今市區。後唐莊宗為避其祖[國昌]諱,更[昌陽]為[萊陽]。
一說是:漢置挺城於今市區南十裏東西古城處。但這裏屢遭水災。有人看到從地裏鑽出五衹羊朝現在縣城方向跑,跑到城南關溫泉,鑽進泉去,遂定城址於此,名之曰:[來羊],[萊陽]乃其諧音。
據考,頭兩種說法較為可信。第三種說法乃為好事者所造。有意思的是:第三種說法曾提到城南關有溫泉。據說,河洛鎮過去有一座[倒座觀音廟],那裏地溫比較高,有人考證,古時那裏可能有溫泉 |
|
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
總人口:88.72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地
郵編:265200。
行政區劃代碼:370682。
區號:0535。
萊陽市轄城廂、古柳、馮格莊、竜旺莊4個街道辦事處及團旺、沐浴店、穴坊、薑疃、照旺莊、萬第、譚格莊、羊郡、高格莊、大夼、山前店、河洛、柏林莊、呂格莊14個鎮。
素以"梨鄉"著稱的山東省萊陽市,位於膠東半島腹地,東北與煙臺市接壤,西南與青島市毗鄰,南臨黃海。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公裏,海岸綫27.5公裏,人口總數為89萬,其中城區人口為25萬。萊陽市位於東經120°59′12〃,北緯37°9′52〃,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鼕暖夏涼,四季分明,平均溫度為11.2度,年平均降雨量為800mm。
這裏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物産資源豐富,經濟文化發達,水陸空交通便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萊陽願與世界各國加強經濟文化交流,增進友誼,發展合作,共展宏圖。
萊陽1987年撤縣建市,現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78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20萬畝。
萊陽歷史悠久,物産豐富。萊陽素有“梨鄉”之稱,生産的萊陽茌梨,馳名中外;所産的萊鬍沙參、萊陽芋頭、五竜鵝,享有盛譽;境內還藴藏着豐富的大理石等礦産資源。
萊陽是膠東半島重要的“交通樞紐”,藍煙鐵路、7條國傢和省級公路幹綫穿境而過,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距青島、煙臺兩個對外開放港口城市各100公裏,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得天獨厚。萊陽水電供應充足,郵電通訊方便,公益事業發達,服務功能完備。市區有儲水1.5億立方米的沐浴水庫。市中心設有4處地市級醫院、7所大中專院校,10多處涉外賓館。
2004年,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初步核算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31.2億元,比上年增長22%,三産比重為16.1:52.3:31.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1.17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68.66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41.36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0%、30.3%和15.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40017萬元,增長37.02%。合同利用外資3.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68億美元、出口創匯3.32億美元,分別增長105.1%、136.3%和37.3%。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98.5億元,比上年增長61.8%。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9個,完成銷售收入210億元,實現利稅18.11億元,分別增長60.14%和85%,綜合效益指數達到161.66%。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4450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新發展個體工商戶2300戶,私營企業260傢,被省政府評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市”。
第三産業日趨繁榮,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44億元,增長16.8%;城鄉居民儲蓄餘額58.93億元,比年初增加4.4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5.53億元,比年初增加4億元;全市市場貿易成交額達到28億元。城市建設完成投資6.2億元,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5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1%,再就業率達到7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6‰。連雲港市轄四區四縣,有新浦區、海州區、連雲區、雲臺區、贛榆縣、東海縣、灌雲縣、灌南縣。 |
|
370682 |
|
萊陽市位於山東省東部,膠東半島中部,臨黃海丁字港。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1′~ 120°59′12〞,北緯36°34′10〞~ 37°9′52〞。東臨海陽市,西接萊西市,北界棲霞、招遠兩市,南鄰即墨市,東南隅瀕黃海丁字灣。東西最大橫距3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市人民政府駐城廂街道,郵編:265200。代碼:370682。區號:0535。拼音:Laiyang Shi。 |
|
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公裏。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7.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男女性別比104.83∶100,人口密度506人/平方公裏。人口出生率5.57‰,死亡率6.78‰,自然增長率-1.21‰。有少數民族28個,1213人。 |
|
全市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6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1.6%。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7.72億元,增長3.4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51.69億元,增長17.70%;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35.18億元,增長16.63%。三次産業比重為16.9∶49.4∶33.7。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9.56億元,比上年增長40%。實現財政總收入6.1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40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5%。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5.45億元,比年初增加10.41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4.52億元,比年初增加4.99億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59.89億元,比年初增加9.98億元。
近年來,萊陽市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省30強中的位次進一步前移。2006年,全市完成生産總值195.1億元,比上年增長17.4%,三次産業比重調整到13:58:29。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25.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13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22.4%和14.9%。地方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大關,達到6.5億元,比上年增長2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達到138.3億元,增長17.1%。2006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10.2%、22.5%。工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2006年,食品、機械、化工三大行業銷售收入占到全市工業的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4傢,培育起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98個,新上了鴻達重工機械、煙汽重卡、萬斯特活塞、世寶生物、山東瀚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一批質量高、規模大、後勁足的機械、化工大項目;2006年,萊陽市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竜大粉絲被評為中國名牌産品,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産品分別達到15個和17個。加快推進學研結合,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魯花集團被列為首批國傢星火竜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示範單位,新增省級技術中心2個;萬斯特公司被評為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個。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5815元,比上年增加664元。第三産業日趨繁榮,2006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70.7億元,增長16.5%。興建了盛隆建材批發二期、東方果蔬批發二期等10個檔次較高的市場,培育起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商貿流通骨幹企業5個、成交額過億元的市場11個。其中,盛隆裝飾城和東方果蔬批發市場被評為山東省十大專業商品交易市場。引進了濰坊佳樂傢、青島國貨等知名品牌超市,提高了居民消費品位。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建設投入8.1億元,開工建設重點工程39項,,城市整體形象有了新的改觀。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加強,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科技綜合實力進一步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0.4‰。 |
|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27.93億元,增長4.3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2.8%。糧食總産28.8萬噸,比上年增長-2.96%;油料總産7.98萬噸,增長10.99%;水果總産22.98萬噸,增長5.46%;蔬菜總産96.77萬噸,增長6.53%。肉類總産4.07萬噸,禽蛋總産8.08萬噸,奶類總産6.06萬噸。水産品總産2.1萬噸,增長10.5%。全年造林16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19.2%。全市農機總動力68.2萬千瓦,增長1%。
近年來,萊陽市立足自身實際,縱深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生産理念、生産方式和生産手段的現代化,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2006年,全市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1.5億元和5815元,分別增長24.3%和12.9%。
目前,全市有100多個企業先後通過ISO9000、ISO10004、美國HACCP等國際認證;竜大、魯花、春雪3個企業通過歐盟GAP認證;涌現出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産品2個。 |
|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5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84.26億元,比上年增長51.2%。實現出口交貨值30.64億元,增長38.33%。産品銷售率達96.97%,比上年提高1.3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196.51億元,增長32.28%;實現利潤23.36億元,增長92.7%;實現利稅29.96億元,增長8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30.20,比上年提高11.35個百分點。
2006年,全市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膨脹提升食品行業,重點突破機械、化工行業,鼓勵發展新興行業”的思路,抓投入上項目,創名牌增效益,集中培育“三個一批”,全市工業經濟步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快車道。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等榮譽稱號。 |
|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4.92億元,比上年增長122.2%;更新改造投資1.23億元,增長34.1%;房地産開發投資4.3億元,增長82%。資質四級及以上建築企業44傢,實現增加值30361萬元,增長-33.2%。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47個,完成投資額7491萬元,增長20.3%。 |
|
公路通車里程448.9公裏,公路旅客運輸量和周轉量519.1萬人、2789.63萬人公裏,分別比上年增長-0.06%和-0.05%。公路貨物運輸量889.6萬噸、周轉量229.23萬噸公裏,分別增長8.9%和21.5%。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0855萬元,增長28%,其中電信業務總量11476萬元,增長16%;郵政業務總量3928.08萬元,增長16%。年末互聯網用戶達到7243戶。 |
|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城鄉商品交易市場80處,成交額25.3億元,同比增長0.3%。實現進出口總額4739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出口41654萬美元,增長25.5%;新簽利用外資項目71個,合同外資額58776萬美元,增長68%;實際利用外資18501萬美元,增長44.3%。主要旅遊景點有蜆河公園、宋琬故居、萬畝梨園、沐浴庫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實現旅遊總收入19800萬元,增長10%,其中外匯收入8萬美元。 |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537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6.08%;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325元,增長18.89%;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7.17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084,增長24.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151元,比上年增長15.7%;生活消費支出2569元,增長3.38%;人均居住面積16.12平方米。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2300人,比上年增長17.4%;其中城鎮800人,增長100%;農村1500人,增長0%。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6個,床位600張,收養300人。社會福利企業15個,安置殘疾人員420人。 |
|
萊陽市轄4個街道、14個鎮:城廂街道、古柳街道、竜旺莊街道、馮格莊街道、沐浴店鎮、團旺鎮、穴坊鎮、羊郡鎮、薑疃鎮、萬第鎮、照旺莊鎮、譚格莊鎮、柏林莊鎮、河洛鎮、呂格莊鎮、高格莊鎮、大夼鎮、山前店鎮;以及萊陽經濟開發區。 |
|
萊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唐虞夏時為萊夷地;商時為萊國地;西周時為萊侯國地;東周及秦時為齊郡東境;西漢時為挺、鄒盧、昌陽、長廣、觀陽縣治之地;277年,觀陽、昌陽並入長廣;298年(晉元康八年)復置昌陽縣(其城址在今境內昌山村南);五代後唐諱昌,改萊陽縣。1131年(金天會九年)劃萊陽東北部歸新設置的棲霞縣。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縣東境三鄉劃歸新設的海陽縣;劃青山鄉歸寧海州(後改稱牟平縣)管轄。抗日戰爭時期分為萊東、萊陽(即現萊西縣)、萊西南、五竜4縣,後,萊東、五竜兩縣並為萊陽縣(並時稱萊東縣,不久,改稱萊陽縣);萊陽(即萊西)、萊西南兩縣並為萊西縣。1958年萊西縣並入萊陽縣。1962年又分為萊陽、萊西兩縣。1987年4月撤銷萊陽縣設立萊陽市。
在悠長的歷史歲月中,萊陽歷代先人們在這一片熱土上辛勤耕耘,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為燦爛的民族文化增光添彩。明代畫傢崔子忠的國畫著名於世,與當時浙江的陳鴻綬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其所畫的“雲中玉女圖”至今珍藏於上海博物館;清初詩人宋琬,其詩辭意凄清,與安徽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譽,遺著有《安雅堂集》傳世。清代萊陽籍著名書畫傢還有張瑞徵、周兆竜、趙擢彤、李樸、宋汲、王等20餘人;著作者有倡導成立“山左大社”的宋繼澄等百餘人。他們豐厚的遺著,豐富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傳承和影響着萊陽故土的後來者。近現代書法名傢孫墨佛,其作品如驚鴻遊竜,造詣精深,與蘇局仙並稱為“南蘇北孫”(也有“南仙北佛”之說),為世人推崇,也為萊陽生輝。
明代,萊陽縣城劃為忠正坊、宣化坊、杏壇坊、迎仙坊、賢古坊、東北關坊6個坊;鄉村劃為14個鄉,轄135個。清初,全縣區劃與明代相同。1735年(雍正十三年)將萊陽東部3個鄉劃歸海陽縣,將5個社劃歸寧海州(牟平),時縣城仍為6個坊,鄉村為11個鄉,轄100個社,後調為98個社。民國初期,全縣區劃與清末同。1930年全縣劃為9個區,轄30個鎮、176個鄉、1620個村。1934年11月,廢區製,全縣劃為20所鄉農學校。1940年,國民黨縣政府撤銷鄉校,將全縣劃為10個區,轄7個鎮、114個鄉、1587個村。1940年5月萊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縣政府在原國民黨區劃的基礎上建立地方政權。1941年2月,萊陽縣析出萊東行署。行署將萊東劃為12個區。1945年8月,萊東行署改稱為萊東縣政府。此時,萊東縣劃為12個區,轄428個村,五竜縣劃為10個區,轄363個村,此區劃直至新中國成立。
1950年3月,萊東、五竜兩縣合併成為新的萊東縣,6月萊東縣改稱萊陽縣,時仍沿用合縣前的區製,共22個區,即旌旗區、竜門區、磊山區、富水區、赤山區、小平區、鶴山區、望石區、陶漳區、白竜區、唐河區、城關區、萬第區、大夼區、羊郡區、穴坊區、埠西區、薑山區、澤口區、野頭區、團旺區、薑疃區。
1952年3月,撤銷磊山區、唐河區、鶴山區,同時區下設鄉,全縣劃為19個區、185個鄉。
1956年3月,撤銷富水、大夼、埠西、澤口、野頭和望石6個區,並將薑山區的全部和埠西區的10個鄉劃歸萊西縣。萊西縣將苗傢區的全部及河頭店區、渚河區的5個鄉劃歸萊陽縣,新組鐸山區。此時全縣轄13個區,154個鄉。是年7月,撤銷區製,全縣劃為30個鄉、5個鎮。
1958年8月調整為23個鄉。9月,又將23個鄉鎮改建為23處人民公社。10月萊西縣合併入萊陽縣,全縣設45處人民公社,12月調整為32處,1959年3月有調整為23處。
1962年1月,萊陽、萊西分治,萊陽劃為12處人民公社,5月增劃出9處人民公社,12月又增劃出3處。時全縣劃為城廂、譚格莊、西留、榆科頂、柏林莊、河洛、沐浴店、石河頭、山前店、馮格莊、泉水、紀格莊、赤山、照旺莊、萬第、祿格莊、薑疃、大夼、團旺、中荊、高格莊、穴坊、羊郡、躬傢莊24處人民公社。
1980年1月,將紀格莊、泉水、祿格莊公社分別改稱為竜旺莊、古柳、呂格莊公社,時轄782個生産大隊。
1984年4月,撤銷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製,同時新增設嵐子、前淳於兩個鄉,全縣劃為9個鎮17個鄉,轄783個行政村。
1987年4月,萊陽撤銷設市後,行政區劃未變。
1988年7月7日,撤銷城廂鎮、古柳鎮,分別以原鎮的行政區域設立城廂、古柳2個街道辦事處。1989年4月(可能是正式撤鎮設立街道的時間),將城廂、古柳兩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1993年4月,柏林莊撤鄉設鎮。7月,將城廂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和平、北郝格莊、蓋傢疃3個村和古柳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東趙疃、四真莊、留衣莊3個村劃出,成立外嚮型工業加工區。10月,照旺莊撤鄉設鎮。12月,馮格莊、呂格莊、山前店撤鄉設鎮。 1993年9月15日,撤銷照旺莊鄉,設立照旺莊鎮;撤銷柏林莊鄉,設立柏林莊鎮;撤銷呂格莊鄉,設立呂格莊鎮;撤銷馮格莊鄉,設立馮格莊鎮;撤銷山前店鄉,設立山前店鎮。
1994年4月,中荊撤鄉設鎮。1995年2月,譚格莊撤鄉設鎮。5月,大夼、高格莊撤鄉設鎮。 1995年1月23日,撤銷譚格莊鄉、中荊鄉、大夼鄉、高格莊鄉,設立譚格莊鎮,中荊鎮、大夼鎮、高格莊鎮。
1997年3月18日,撤銷河洛鄉、榆科頂鄉、前淳於鄉,分別設立河洛鎮、榆科頂鎮、前淳於鎮(魯政函民字[1997]11號)。3月,榆科頂撤鄉設鎮。5月河洛、前淳於撤鄉設鎮。
1999年3月16日,撤銷赤山鄉、西留鄉,設立赤山鎮、西留鎮(魯政函民字[1999]7號)。4月,西留、赤山撤鄉設鎮。
2000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3個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784個行政村,22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65萬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萊陽市總人口897681人;轄2個街道、21個鎮、3個鄉,各鄉鎮人口: 城廂街道 148907 古柳街道 55189 沐浴店鎮 23487 團旺鎮 35533 穴坊鎮 42445 羊郡鎮 27752 薑疃鎮 33950 萬第鎮 33236 竜旺莊鎮 39404 榆科頂鎮 23399 西留鎮 20941 譚格莊鎮 31152 柏林莊鎮 31382 河洛鎮 26302 馮格莊鎮 31869 呂格莊鎮 27660 中荊鎮 33144 高格莊鎮 32636 前淳於鎮 18696 大夼鎮 33084 照旺莊鎮 34703 赤山鎮 27062 山前店鎮 31106 躬傢莊鄉 16568 嵐子鄉 19470 石河頭鄉 18604
2000年12月19日,(魯政函民字[2000]80號):撤銷中荊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團旺鎮;撤銷榆科鎮、石河頭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沐浴店鎮;撤銷躬傢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穴坊鎮;撤銷嵐子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薑疃鎮;撤銷前淳於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照旺莊鎮;撤銷赤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萬第鎮;撤銷西留鎮,將其行政區域入譚格莊鎮;撤銷竜旺莊鎮,以原竜旺莊鎮的行政區域設立竜旺莊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竜旺莊鎮人民政府駐地。2001年1月,萊陽市進行全市鄉鎮區劃調整,撤銷中荊、嵐子、前淳於、赤山、躬傢莊、西留、石河頭、榆科頂8個鄉鎮,同時將竜旺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6月,將馮格莊鎮改為街道辦事處。
2001年,全市總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1個外嚮型工業加工區,共784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89.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3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14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9.0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1731.54平方千米。轄城廂、古柳、馮格莊、竜旺莊4個街道辦事處及團旺、沐浴店、穴坊、薑疃、照旺莊、萬第、譚格莊、羊郡、高格莊、大夼、山前店、河洛、柏林莊、呂格莊14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784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88.7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19萬人。 |
|
萊陽地形為低山丘陵區,山丘起伏和緩,溝壑縱橫交錯,因受膠東脊背地形影響,地勢由北嚮南傾斜。北部、東部、中部、東南部、西南部均有互不連接的低山丘陵,屬低山丘
陵地貌類型。沿河地帶及山群之間, 形成互不連片的河𠔌平原和山間盆地平原。山地占總面積的21.5%,丘陵占47.06%, 平原占31.43%。境內較高的山巒基本屬於低山。北部旌旗群山,東西走嚮,主峰旌旗山,海拔315.3米;東北部竜門群山,界於萊陽、棲霞、海陽之間,南北走嚮,主峰老寨山,海拔374.6米, 為全市諸山之冠;東南部垛山群山,北北東嚮,主峰垛山,海拔316米,是萊陽、海陽的界山。丘陵區分佈於低山周圍及其延伸部分,海拔l00~300米之間。山丘頂部渾圓,山坡坡度—般在5°~15°之間, 溝𠔌斷面呈“U”型,溝底縱坡平緩,坡衝積物較發育,有的厚達5~8米。境內平原、窪地地層剝蝕堆積地形,按其成因,可分為三類平原。 一是準平原地, 分佈於沐浴店、柏林莊、五竜村斷層以北(除萊陽盆地以外)和南部大夼至團旺以南地區。多呈帶狀分佈於丘陵前緣;二是山間河𠔌衝積平原,成帶狀分佈於五竜河兩側;三是山間盆地衝積平原,此種平原亦稱窪地,分佈於萊陽市北斷層與五竜村斷層之間。
境內河流,因地勢北高南低,多為北源南流。500米以上的河流、溝溪共187條,其中流長15公裏(境內流長9公裏)以上的河流13條,內有11條歸為五竜河水係,西部有2條歸為萊西境內的大沽河水係。五竜河水係中的五竜河,為膠東第一大河流。上遊有白竜河、蜆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五大支流,於五竜村附近的峽口彙聚後始稱五竜河。在其南下流徑中又納嵯陽河、玉帶河、金水河,然後流入黃海丁字灣。流經照旺莊、古柳、呂格莊、團旺、薑疃、高格莊、穴坊、羊郡8個鎮處。長53公裏,河床寬l00-400米,流域面積393.3平方公裏。大沽河水係中的瀦河,位於市境西北隅。源出崤山東側,由譚格莊鎮小臺子村西南流至大水岔村前與東來支流交會,東流南去,於安裏村前出境,入萊西市,西南會七星河。境內流長19公裏,河床寬40米左右,市內流域面積93.75平方公裏。七星河,大沽河支流之一,上源支流有二,西支流源於萊西市野豬坡,東支流源於境內柏林莊鎮白石埠村,二支流會於馮格莊街道辦事處馬嵐村北,由菜園泊村東南入萊西市境,會瀦河。境內流長12公裏,河床寬20米左右,流域面積95.5平方公裏。境內所有河流、溝溪基本上都有源短流急、漲落急劇特點,夏季雨量大且集中,易成水災,春秋降水量少,經常斷流。
萊陽市地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區。大陸度為64.3%,屬大陸季風型半濕潤性氣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易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鼕季寒冷乾燥的特點。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800MM,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相對濕度7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96小時,年平均風速2.7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173天。全市土地總面積(包括內陸水域)為1731.54平方公裏,其中農用面積14.35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82.85%;建設用地面積2.0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49%;未利用面積0.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49%;農用地面積中,耕地面積8.12萬公頃,園地面積2.78萬公頃,林地面積9700公頃,水面面積3100公頃。建設用地面積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72萬公頃,交通用地面積1700公頃,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250公頃。境內土壤劃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薑黑土、????土、風砂土6個土類,11個土壤亞類,18個土屬,137個土種。
境內礦産資源較為豐富,其礦産種類多,分佈廣,以非金屬礦産為主,不均勻分佈於全市18個鎮處中。已發現礦産38種,礦床、礦點、礦化點200餘處。探明儲量的礦産有石墨、白雲石、磷、硫鐵礦、珍珠岩、膨潤土、大理石、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岩、高嶺土、鉀長石、沸石、礦泉水等13種。其中鉀長石礦探明儲量73萬噸,氧化鉀含量高達14%左右,含鐵量在0.07%左右,是全國質量最好的鉀長石礦;膨潤土儲量1067.31萬噸,沸石儲量1112.7萬噸,均居省內第二位。
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3.709萬米,可利用量2.95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量為328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1.619億立方米,可開採量為1.302億立方米。 |
|
近幾年來,萊陽市緊緊圍繞建設膠東半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五年大變樣”的工作思路,積極打造亮點、解决熱點,努力完善和提高城市的載體功能和輻射功能,城市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該市城市化水平已達到42%,2000年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城市化試點城市;市區規模迅速膨脹,城市框架逐步拉開,目前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9平方公裏,城區人口達到30萬人;城市管理日趨規範,城市環境逐步優化,生態功能日益完善,良好的城市形象已經日益顯現。 |
|
萊陽市共有小學117處,初中30處,特殊教育學校1處,普通高中8處,職業學校1處,教師進修學校1處,鎮處成人教育學校18處,民辦學校8處。全市教職工8484人,中小學生95233人,其中小學33257人,初中32312人,高中19129人,職業學校10535人。全市小學入學率100%,殘疾兒童入學率 95.5 %,小學年鞏固率100%,初中年鞏固率98.9%。
全市有醫院17處,衛生院17所,擁有病床3290張,衛生技術人員3534多人,其中醫生1477人。共建成規範化衛生所、服務站310個。2006年,投資1680萬元實施了婦幼保健院搬遷工程;衛生實驗室順利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傢認可委員會的綜合評審認定,正式成為全省第三傢、煙臺市首傢通過國傢認可的縣級實驗室;在馮格莊、薑疃、譚格莊、穴坊、呂格莊、柏林莊、竜旺莊七個鎮處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纍计報銷醫藥費用470.88萬元,受益人數達24.92萬人次。2007年,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市參合農民達到61.2萬人,參合率達到85.8%。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目前全市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藝術表演場所2處,公共圖書藏書18萬册;廣播、電視覆蓋率均達100%,農村有綫電視入村率達到100%,入戶率達到95%以上。 |
|
近年來,萊陽市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和人流、物流優勢,積極將自身優勢轉變為第三産業發展優勢,着力推動第三産業的繁榮與發展,第三産業逐步成為一個重要支柱産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1993年,萊陽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27.05%)首次超過了第一産業,形成了目前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的“二三一”産業格局。2006年,全市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56.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4.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7億元,增長16.5%;城鄉居民儲蓄餘額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分行業來看:
----批發零售業。
從規劃佈局上看,“點、綫、面”構成了萊陽市批發零售業的基本格局。“點”就是較大型服務設施,包括維客、傢傢悅、傢樂佳、青島國貨、正源百貨等大中型超市和盛隆大世界、新世紀商城、商貿城、盛隆裝飾城、中天物流、東方商城等綜合型商城,以及麗都山莊、竜門大酒店、盛達大酒店等住宿餐飲企業,構成萊陽市第三産業的亮點。其中,維客超市、傢傢悅、傢樂佳、青島國貨、萊陽商廈的營業面積均在1萬平方米以上,年銷售收入均過億元。“綫”就是特色商業街,主要包括“五縱”(富水路、五竜路、七星路、大寺街、盛隆路)、“三橫”(旌旗路、昌山路、竜門路)八條經濟密集帶。盛隆路、昌山路和大寺街“精品服飾街”、七星路“小商品街”、五竜中路“五金電器街”、富水北路“汽車配件街”和文化路“圖書音像街”等一批專業特色街已初具規模,八條特色商業街上的各類商店達到1300傢,全市批發零售業的80%以上聚集在這一範圍內。商業網點高度密集,門類齊全,業態豐富,商業氛圍濃厚,成為萊陽市第三産業發展最活躍的地帶。“面”就是商業中心區,包括以傢傢悅、維客、正源百貨和傢樂佳為中心的四大商業區。
從市場建設來看,萊陽十分重視商品市場在第三産業中的作用,確立了建設膠東半島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標,商品市場體係建設突飛猛進。製定了《萊陽市市場規劃》,市場規劃與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有機結合,科學合理地佈局了竜門路和火車站兩大批發市場群。堅持多元化投資,先後投入資金20多億元,建設了盛隆建材批發市場、東方果蔬批發市場、汽車配件城等20餘處大型現代化批發市場,建築面積達到200多萬平方米。這些新建市場規模大、檔次高、功能齊全,發展空間十分廣阔。圍繞政策、服務和管理三方面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在政策上,對年成交額過億元的專業批發市場全部實行紮口管理,由市場主辦單位一頭對外協調與職能部門的關係,統一收取稅費,統一對外結算;為全市重點市場開闢了“緑色通道”,頒發了“緑色通行證”,確保進入市場拉送貨的運輸車輛在本市境內暢通無阻。在服務上,建立了市場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對市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協調解决;對引進的市外經銷商,在戶口管理、子女入托入學、銀行貸款等方面均提供了優質服務。在管理上,重點抓了平安市場的建設工作,形成了規範的市場交易秩序。經過精心培育,一批品牌市場脫穎而出,帶動起整個服務業的繁榮和發展。目前,萊陽市市場群在半島地區迅速崛起,正逐步成為膠東半島區域性物流中心。2006年全市市場成交總額達到45.7億元。
----房地産業。
2006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為18.9平方米,頒發商品房預售許可證28個,批準預售面積44.72萬平方米,監管預售資金1.32億元。5月份,該市首次舉辦了“萊陽市住宅與房地産推介會”,14傢房地産開發企業參展,展會期間成交商品房190套,面積2.17萬平方米,金額5050.39萬元。11月份政府組織了“住房解睏”活動,盛隆、大華、伊士曼三個開發公司分別提供東盛山莊、百盛傢苑、陽光城小區參加,活動期間共銷售經濟適用住房、解睏房217套,面積18412.96平方米,成交金額3646.95萬元。目前,全市已發展盛隆、大華等12傢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
----餐飲業。
近幾年,萊陽市餐飲、住宿、美容美發、音像攝影等第三産業的數量和規模迅速膨脹,已發展到2000多戶,從業人員1.5萬人,年經營額8000多萬元。其中,餐飲業異軍突起,工商登記的餐飲業戶有1600餘戶,營業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4傢,達到四星級標準的1傢;年營業額在千萬元以上的3傢、500萬元以上的5傢。
----金融保險業。
目前,萊陽市共有銀行類金融機構9傢,設有分理處71個,金融從業人員1053人。2006年末,全市銀行類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達102億元,較年初增加11.6億元,增長15.3%,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達到76億元,比年初增加9.4億元;各項貸款達到61.3億元,比年初增加5.6億元。近年來,萊陽市保險業發展迅速,保險市場日趨完善,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強。全市有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保險、太平洋財險、太平洋壽險等規模較大和平安財險、平安壽險、泰康人壽、新華人壽等分支機構。2006年,合計實現保費收入近3億元,從業人員200餘名,業務代理超過1000人。
----交通運輸倉儲業。
近幾年,萊陽市不斷加大交通運輸業投入,先後投資4.5億元,改造硬化農村公路1000多公裏,新建了佛殿頭、崔疃、蘆兒港、黃崖底等7座大中橋梁,更新客車100多部,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和“村村通客車”目標,開通了“煙萊快車”和萊高綫、萊穴綫兩條城鄉公交車專綫。2006年,全市有5條公交綫路,公交車66部,出租車402輛,客運周轉量4.5億人公裏,貨運周轉量3.3億噸公裏,年均增長7%以上。鐵路營運里程41公裏,鐵路客運量24萬人,貨運量17萬噸。現代物流在萊陽市初具規模,目前共有兩傢專業物流配送中心。一是交通物流中心。2006年,市交通局多方籌資1000多萬元,完善規範了膠東半島首個縣級物流中心,占地2.5萬平方米,內設1200平方米的信息發佈交易大廳,采用較為先進的網絡技術,信息發佈、查詢、貨運交易、驗車驗證均實行微機化管理,開通了九州縱橫全國貨運信息網和晟通、四方兩傢地方貨運信息網,貨運範圍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年均發貨量60萬餘噸,年結算運費6000萬元,年節約企業運費1000餘萬元。二是竜大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1萬平方米,租用市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的車輛,在竜大公司內部進行物流配送,年配送額達到3億元。
----信息業。
該市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2006年,全市信息工程建設投資1460萬元,交換、接入網設備總容量達到23萬綫,網絡接通率達到99.79%,建設信息化住宅小區22個,固話、小靈通、寬帶用戶達到30萬戶。 |
|
2006年,該市堅持把對外開放作為趕超發展的重中之重來抓,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和出口創匯,外經貿工作呈現出速度加快、質量提高、結構優化、水平提升的良好態勢,實現了又好又快、協調發展。全市實現合同利用外資6.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4億美元、出口創匯5.1億美元,分別增長23.7%、25.2%、22.5%。
招商引資活動成果顯著。創新招商方式,突出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積極開展産業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隊招商,多次走出去舉辦項目推介暨洽談會、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組織實施了招商引資“百日會戰”,熱情接待了近百個來訪、考察的境內外經貿團組,進一步擴大了萊陽的影響,宣傳了萊陽的投資環境,引進了朝日緑源農業示範園、竜大肉製品、建華管樁等一批過億元的大項目。全年共引進內外資項目172個,實際利用市外資金28億元。
出口創匯勢頭良好。積極應對反傾銷和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日趨嚴峻的貿易摩擦,提高企業依法運用WTO規則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大力調整出口市場和産品結構,培育出口創匯骨幹企業,組織企業走出去參會參展,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外貿出口保持了較快增長的好勢頭。涌現出口創匯過2億美元的企業1個,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6個。 |
|
全市民營經濟圍繞加大投入、培育骨幹、招商引資、加快發展等重點工作,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措施,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2005年,全市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纍计完成營業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19.6%; 增加值130億元,增長20.8%;利潤27億元,增長24.9%;新增個體工商戶1672戶,新發展民營企業268傢。總量分別達到17082戶和1628傢;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22萬人,出口創匯達到3.8億美元,分別增長12.5%和39.6%。民營經濟質量檔次不斷提高,企業的管理日趨科學、規範,大批民營業主紛紛加大技改投入、管理創新、人才引進力度。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竜大、魯花等衆多品牌都獲得或爭創國傢、省級馳名商標。社會貢獻不斷增大,民營經濟成為主要稅源之一,促進了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民營企業為城鎮無業、失業、下崗人員提供了工作崗位,促進了城鄉居民的就業和收入增加;民營個體企業經營着全市90%以上的農副産品和生産生活資料,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廣大民營企業傢和個體業主積極參與社會扶貧、愛心捐助等"福利事業",為共同富裕和社會文明做出了貢獻。 |
|
2006年,萊陽市積極實施“科教興萊”戰略,強化領導,加大投入,落實措施,奮力推進,使全市科技工作從總體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科技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壯大。建成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1傢,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0傢,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55傢,專利申請量纍计達到1200件,組織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劃100項,申報煙臺市以上科技計劃17項,其中國傢級計劃項目7個、省級計劃項目8個、煙臺計劃項目2個,承擔國傢級科技計劃3項、省科技計劃2項、煙臺科技計劃1項,取得省級科技成果14項,是上五年鑒定數量的總和,成果數量也首次居煙臺市前列。在軟課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萊陽市承擔的“農業與環境政策一體化實證研究”項目榮獲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這是萊陽市首次獲得省級軟科學優秀成果一等奬。 |
|
- n.: Laiyang City
|
|
萊陽 |
|
????業公司 | ????業 | ????務局 | 地理 | 山東省 | 行政村 | |
|
|
萊陽市賓館 | 萊陽市????務局 | 萊陽市博物館 | 萊陽市棉紡廠 | 萊陽市童裝廠 | 萊陽市中醫院 | 萊陽市製藥廠 | 萊陽市第九中學 | 萊陽市衛生學校 | 萊陽市實驗中學 | 萊陽市九州賓館 | 萊陽市交通賓館 | 萊陽市商業賓館 | 萊陽市棉紡織廠 | 萊陽市羽絨公司 | 萊陽市羊毛衫廠 | 萊陽市水利大酒店 | 萊陽市銀建大酒店 | 萊陽市亞力美賓館 | 萊陽市汽車站賓館 | 萊陽市華美服裝廠 | 萊陽市婦幼保健院 | 萊陽市針織童裝廠 | 萊陽市衛生防疫站 | 萊陽市團旺中心初級中學 | 萊陽市團旺鎮五竜大酒店 | 萊陽市廣源府大酒店 | 萊陽市高級職業學校 | 萊陽市中荊紡織機械廠 | 萊陽市城廂華宇針織廠 | 萊陽市皮革服裝總廠 | 萊陽市綺麗服裝有限公司 | 萊陽市梁好泊村服裝加工廠 | 萊陽市竜風羊毛衫廠 | 萊陽市利群工藝品有限公司 | 萊陽市寶山工藝品廠 | 萊陽市榆科頂鄉工藝品廠 | 萊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 萊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 萊陽市新型整骨醫院 | 萊陽市中醫藥學校附屬醫院 | 萊陽市羊郡畜牧獸醫工作站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少波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殿傑針織廠 | 萊陽市北官莊村王言高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宋振國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隋樹林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全亭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宋志強針織廠 | 萊陽市山前店鎮平蘭羊毛衫廠 | 萊陽市吳格莊淑香服裝加工廠 | 萊陽市服裝集團股份有限總公司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殿財針織廠 | 萊陽市榆科頂鄉大姚格莊童裝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德卿針織廠 | 萊陽市北官莊村宋殿卿針織廠 | 萊陽市北官莊村宋全臣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王術明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全忠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德金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王德亭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祝田針織廠 | 萊陽市北官莊村王術民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薑兆海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宋福田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隋秦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國仙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隋樹奎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小平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永軍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宋殿志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海波針織廠 | 山東省萊陽市星火農藥有限公司 | 萊陽市和平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 萊陽市江波製藥有限責任公司 | 萊陽市肉禽集團公司附設大酒店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張伍纔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少舉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王術亮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北官莊村王術言針織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隋樹同針織服裝廠 | 萊陽市竜旺莊鎮鹿格莊村於濱田針織廠 | |
|
|
河洛鎮 | 薑疃鎮 | 呂格莊鎮 | 大夼鎮 | 經濟開發區 | 城廂街道 | 古柳街道 | 竜旺莊街道 | 馮格莊街道 | 團旺鎮 | 穴坊鎮 | 羊郡鎮 | 萬第鎮 | 照旺莊鎮 | 譚格莊鎮 | 柏林莊鎮 | 高格莊鎮 | 山前店鎮 | 沐浴店鎮 | 萊陽經濟開發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