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解釋: 衣服破爛。
資料來源: 《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例子: 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 | 形容衣服破爛不堪。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杜預註"藍縷,敝衣。" | | 形容衣服破爛不堪。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 若敖 、 蚡冒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杜預 註:“藍縷,敝衣。”《西遊記》第四四回:“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衣衫藍縷。”《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公子在院中闝得衣衫藍縷,銀子到手,未免在解庫中取贖幾件穿着。”亦作“ 衣衫襤褸 ”。《醒世恆言·錢秀纔錯占鳳凰儔》:“ 錢萬選 道:‘雖然如此,衹是愚弟衣衫襤褸,不稱仁兄之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正走到甕城時,忽見一漢子,衣衫襤褸,氣宇軒昂,站在那裏。” 柳青 《創業史》題敘:“每天從早到晚,你看吧,衣衫襤褸的饑民們凍得縮着肩膀,守候在莊稼院的街門口。” | | 【名稱】衣衫藍縷
【拼音】yī shān lán lǚ
【解釋】形容衣服破爛不堪。
【出處】語本《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 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杜預註:“藍縷,敝衣。” | | 成語名稱 衣衫藍縷 漢語拼音 yī shān lán lǚ 成語釋義 衣服破爛。 成語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訓之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使用例句 雖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卻也衣衫藍縷。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四回 | | 不修邊幅, 一籌莫展, 百孔千瘡, 捉襟見肘, 等米下鍋, 寅吃卯糧, 入不敷出, 衣衫襤褸, 衣不蔽體, 寅支卯糧, 百孔千創 | | 一如既往, 不以為然, 不值一提, 不在話下, 與己無關, 事不關己, 占據思想, 及時行樂, 嗤之以鼻, 因循守舊, 天下大治, 安份守己, 安分守常, 安安分分, 棄之敝屣, 棄若敝屣, 心不在焉, 心神不定, 恢恢有餘, 無憂無慮, 步人後塵, 滿不在乎, 漠不關心, 漫不經心, 綽有餘暇, 綽有餘裕, 綽然有餘, 綽綽有餘, 綽綽有裕, 繩趨尺步, 蕭規曹隨, 衣冠楚楚, 衣冠齊楚, 規規矩矩, 踐規踏矩, 遵紀守法, 金玉滿堂, 魂不守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