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高平市 [顯示全部] : 中國 >山東 >威海 >文登市 > 米山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米山鎮(Mishan Zhen)屬文登市。在文登市區西部。面積85平方公裏,人口2.49萬。原為米山鄉。1989年12月18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設立米山鎮。鎮政府駐橫口。轄米山、新發莊、下鋪子、草場、黑石屯、范家屯、西古場、東古場、中古場、南古場、南崮頭、新上莊、新福莊、西下莊、長、麯傢庵(麯傢庵、前麯傢庵)、垛夼、橫口、東下莊、西鋪頭、東鋪頭、嶺上、長山、南鄭格莊、北鄭格莊、鴨子夼、耩南莊、老埠、西石硼、東石硼、後山後、耩北頭、薑格莊、小、陳傢屯、郭格莊、西山後、中山後、東山後、大、佛東夼、山西頭、大山前、小山前44村民委員會,45自然村。
No. 2
  米山鎮位於文登市西郊,鎮政府駐橫口村,面積85平方公裏,轄44個行政村,2.6萬人。
  今米山鎮境域清末屬迎仙都;1941年12月屬文西縣長山區,1962年置米山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設米山鄉,1989年3月改稱米山鎮。該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境內名勝古跡較多,物産豐饒,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譽。
  米山,原名“蜜山”,位於母豬河西畔,海拔129米,面積34萬平方米。相傳明清以前山上多野生蜜蜂,蜂蜜頗豐,故名“蜜山”。另據世代口傳,母豬河東岸橫口村北有一土 名“面”,與“蜜山”隔水相望,取“米面成山”之意,故將“蜜山”更名為“米山”,象徵母豬河兩岸為米面之鄉,富饒之地。境內米山水庫,是一座兼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利發電為一體的大(二)型水庫,擔負威海、文登兩市百餘萬人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是南水北調的東綫樞紐工程。
  ■南莊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位於米山鎮■南莊村西北約400米處,屬丘陵半坡地。發現於1984年,遺址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呈圓形,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遺址南半部分已改造成梯田,大部分被破壞,文化層較薄,多為地表殘片陶器,大多失去棱角。北部大部分還保存較好,頂部地貌保持完好,地表少見遺物和遺跡。遺址中部東段有一水衝斷崖,高約2米,其中1米左右為黃褐土層,內含少量陶片和紅燒土塊。黃褐色土層下面是50釐米左右的灰褐色土層,內含陶片、紅燒土塊較多,並有大量石器。再下一層是流沙層,流沙層下是原始土層和酥土層。遺址北部衹在部分水溝中見到部分紅燒土,地表未見遺物遺跡,很難劃清邊緣。採集的標本文物主要有石斧、石錘、石磨棒以及鼎足、器把手、盆口、鼎口等陶器和陶片,陶器、陶片多為夾沙紅陶,部分為夾沙褐陶和夾沙黑陶。從採集的石器和陶器、陶片的標本看,石器較粗糙,陶器多為泥條盤組製陶,分析遺址為新石器時代中早期。
  長學山書院遺址位於今米山鎮長山村東北。長學山書院,原名康成講堂,由東漢經學家鄭玄創辦於延熹年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1941年夏毀於戰火,今遺址雖在,僅存殘基青磚。據村中八旬老人回憶,原書院占地面積10餘畝,三進院落,曾是當地的廟堂和書堂。抗日戰爭期間,因日軍占為據點,被抗日軍民焚毀。庭前兩棵胸徑逾米的古銀杏樹毀於“文革”初期“破四舊”運動。
  鄭玄(127~200),字康成,東漢北海高密人,經學家。曾西入函𠔌關拜著名古文經學家馬融為師。延熹九年(167年)學成歸來,鄭玄返回家乡高密後,因傢貧無所依,便攜親友流落到昌陽境內的長學山。見這裏“西接昆崳,東俯昌水,南揖蒼海,北據甘泉,土地肥沃,民風淳樸”,遂將此作為寓居之地,壘石屋建造“康成講堂”,招弟子創“長學書院”。他耕讀潛修,治學授徒,遂使此地文風日盛,歷久不衰。鄭玄在文登共收弟子上千人,形成了鄭氏學派和“東魯學風”,奠定了“文登學”的深厚基礎。他註解的古文《尚書》,共百餘萬言,集漢代經學之大成,長期被作為官方教材,對中國文化的流傳做出了重要貢獻。鄭玄41歲到米山,在此生活了17年,主要成就都是在米山完成的。他的學生多為飽學之士,開館授徒,代代不絶。
  為紀念鄭玄的功績,自明洪武年間起,其木主牌位被文登人供奉在鄉賢祠中。在被供奉的26位鄉賢中,鄭玄是唯一的寓居人士。如今他耕種過的田地被稱為“鄭傢嵐子”。他與其親屬居住過的地方被稱為南鄭傢莊和北鄭傢莊。即今米山鎮南鄭格和北鄭格村。村民們世代習慣在房前屋後栽植一種長而有韌性的草,被稱為“康成書帶草”。
  長山將軍古墓遺址位於米山鎮長山村。2006年5月20日,米山鎮長山村村民在鋪設自來水管道時,出土了元中期徵東招討使、宣武將軍管軍總管刁通的4塊殘石碑。經文登市文物管理部門現場鑒定,墓碑對研究刁通生平及當地歷史沿革具有較高學術價值。這4塊墓碑,長約1.1米,寬約0.3米,厚約0.2米,除有明顯的橫斷痕跡外,縱嚮亦被完全劈開,但碑面上的文字清晰可辨。在一塊石碑上,斷斷續續可以看到這樣一段文字:“述之公諱通,字叔達,文登長孝山陽人也,世以農業為生”等。據村中知情者說,完整的石碑起初安置在村北的刁傢墳地裏,“文革”期間被劈成多塊,後被村民鋪街,日久便沉沒於地下。
  刁氏在長山村勢力很大。刁氏墓地占地面積超過40畝,至今墓地遺址隨處可見風化的石獅、石狗、石龜以及石槨等。在雜草叢生的地堰上還能找到一些局部的竜紋石刻。墓地南有石坊,甬道兩側依次是石狗、石獅和石人,刁通墓前竪立兩通大理石石碑,碑體正反兩面均有字。墓碑後面是刁傢墳墓。聖旨碑碑頭高80釐米、寬60釐米、厚22釐米,碑頭周邊有雙竜盤護的石雕,中間正反兩面刻有字體不同的“聖旨”二字。雕刻工藝細緻入微,精巧別緻,紋路層次分明,凸現古樸風韻。該碑頭原在刁通墓地,後存放於該村學校,現被文登文物所收藏。
  刁通,字叔達,文登長孝山陽(今米山鎮長山村)人。出生於南宋末年。時值亂世,慨然從軍。元至元六年(1269年),元軍攻取襄、樊二州,刁通應徵參戰,元丞相阿術選派驍銳精兵300餘名,交付刁通總管,充任先鋒部隊。至元七年(1270年),於湖北省襄陽府方北縣與南宋軍隊作戰大勝。至元十三年(1276年),擢升憲武將軍總管,兼管領東徵漢軍招討使司事,佩帶金符,鎮守揚州。刁通用兵神機莫測,戰術變化無常,曾東逾日本,南抵瓊崖諸島,從徵30年未嘗敗北。其長子刁懷寶,為世襲招討使。
  老埠古墓群位於米山鎮老埠村西北約1000米處。發現於1984年,當地群衆稱之為石墳子。墓地處於丘陵東坡近下腳,可見墓區南北約78米,東西46米,總面積約為3600平方米,現為一片刺槐林,西為丘陵梯田,墓地後一條季節性河流由東嚮北繞丘陵順流而下。
  墓地可見墓葬11處,其中石墓8處,磚墓3處。石墓為圓球形塔式,地面上球形因年代久遠,全部倒塌,亂石遍地,如今衹見圓形的墓基,直徑為1.5米至1.8米。所用石料為麻砂石,大多風化,但弧形的製作工藝仍清晰可見。其中一處石墓已露出底下墓石墓穴。墓穴由四大塊石板砌成,底寬上斂,縱切面為梯形,上壓一塊大石為蓋。磚墓的地上建築與石墓的墓穴形狀相似,墓頂的球形建築已倒塌,衹剩下60釐米高的墓基。墓基呈八角形,每角面長70釐米,分砌成兩個對稱的磚框,框中是一塊帶有花紋圖案的方磚。墓磚的規格為長28釐米、寬12釐米、厚4釐米,填砌料為白石灰膏。因磚墓地下部分保存完好,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據當地群衆介紹,墓區內墓數很多,1958年曾扒掉了七八個石墓,墓中的土又黑又濕,黏度很大,沒有扒到底就放棄了。在緊挨墓地的東南面,有一個大墓塚,很氣派,有石人,石馬,石羊。土堆早已平掉,現在衹有一個略高於地面的丘臺,直徑約16米。據文登文物資料記載,該地為元代古墓群。
  母豬河是文登市第一大河,主流長58公裏,流域面積1278平方公裏,是威海市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源起昆崳山餘脈,縱穿文登市九個鄉鎮,終至宋村鎮姚山頭入海,沿河岸突起管山、米山、撇穗山三座孤山。母豬河自古以來就是昆崳大地的母親河。有關她的傳說歷千年而不衰。
  相傳,玉皇大帝一時興起,令二郎神子夜下凡,置山設水造福人間。酒意正濃的二郎神肩挑兩座山,手提一座山,騰雲駕霧急赴人間,恍惚之間,破曉雞鳴,驚得他手一緊,係山的繩索砰然而斷,所提之山頓時墜落雲頭。二郎神急忙降雲落擔,將三山等距離分置,北山面南背北,隱隱有君臨之勢得名管山,南山有二郎神隨手撇下的係山繩索而得名撇穗山,中間一山因跌損嚴重石碎如米得名米山。
  三山定位,二郎神順手抄起扁擔在三山腳下開掘泉眼,並順勢劃開河道直通南海。望着滔滔泉水匯流成河,忽覺河道狹窄,有意重整,奈何雞鳴三遍,已到歸天時限。急切之間,見一母豬夜遊至此,遂封為守河仙豬,命其拱疏河道以免泛濫成災,禍及當地百姓,母豬河因此而得名。
  又傳,仙豬生有十八子,産後不久,有一云遊妖道至此,眼饞風水寶地想據為己有,便揮舞石劍施妖行法,一時間風沙四起,沿岸百姓苦不堪言。仙豬施收沙法與妖道抗衡,並令其十八子各開河道與妖道鬥法,現今的十八條支流由此而成。次日晨,當地百姓發現米山腳下突起一大沙嶺,形如巨豬,方知仙豬為保一方平安,已與妖道同歸於盡。
  “母豬河,十八個奶,走一走,甩一甩”,通俗的民謠,形象地表現出仙豬率子護河的悠閑與自得。但自護河仙豬逝後,母豬河經常泛濫成災。1958年文登人民“戰山河”,在米山腳下修建了山東省三大水庫之一的米山水庫,從此,母豬河畔成為小有名氣的魚米之鄉。
  珍奇古臘樹。米山鎮老埠村內有一棵珍奇的古臘樹,村人視為老祖。據史料記載,明朝嘉靖年間鄭姓在此建村時即有臘樹,距今近600年樹齡。古臘樹丈餘高,兩人合抱粗,內有直徑8寸的樹洞。臘樹屬條科,是編製筐簍的好材料,亦可做木叉,名動天下的少林棍就是臘木的,能長成如此大樹實屬罕見。1994年,好奇的孩童將火種投入洞中,頓時煙火竄出洞口,約半個時辰自滅。令人稱奇的是,臘樹依舊枝繁葉茂,足見生命力之盛,無怪乎歷數百年而不衰。(𠔌昭永)
山東省文登市米山鎮
  米山鎮位於文登市西郊,鎮政府駐橫口。轄44個行政村,1.01萬戶2.6 萬人,面積85平方公裏,耕地2823公頃。2003年工農業總産值33.6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5.2億元,農業總産值8.4億元,財政收入67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1.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境內交通發達,桃威鐵路、309國道、高等級公路鎮路互織成網。全年糧食總産量為1.4萬噸,果品總産量 4084噸,蔬菜總産量4746噸,水産品360噸,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譽。鎮域經濟特色鮮明:以309國道為軸綫,東有以電子加工貿易基地為特點的西郊工業區,中有依托鎮駐地和309沿綫以多種經營為主的商貿基地,西有以摩托車生産和車輛組裝基地為重點的富平工業園,三大基地構築起米山經濟的整體框架。鎮村、民營企業迅猛崛起,外資企業再創新高,總量和規模均有突破,新進企業傢數超過30傢,實際利用外資3482萬美元,引進國內資金3.35億元,投資過千萬和年産值過億的企業超過10傢,形成了融機械化工、針織服裝、電子通訊、建築建材、冷藏儲運等農工商貿為一體的新格局,可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中學1所,小學3所,在校學生2400人。計劃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長率-4.3‰。2003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經濟發展先進鎮和農村基礎教育先進鎮榮譽稱號。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市
  米山鎮位於文登市西郊,鎮政府駐橫口。轄44個行政村,1.01萬戶2.6 萬人,面積85平方公裏,耕地2823公頃。2004年工農業總産值50.7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40.8億元,農業總産值9.9億元,財政收入145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936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境內交通發達,桃威鐵路、309國道、高等級公路鎮路互織成網。全年糧食總産量為1.64萬噸,果品總産量 4500噸,蔬菜總産量5568噸,水産品360噸,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譽。鎮域經濟特色鮮明:以309國道為軸綫,東有以加工貿易基地為特色的占地面積3平方公裏的西郊工業區,中有依托鎮駐地和309沿綫以多種經營為主的長達11公裏的商貿基地,西有以製造業基地為重點的占地面積近2平方公裏的富平工業園,三大基地凸顯機械製造、電子化工、輕工服裝、農副産品加工和物流業五大産業板塊,構築起米山經濟的整體框架。當年新進內外資企業23傢,實際利用外資3140萬美元,引進國內資金5.47億元。有中學1所,小學2所,在校學生2182人。
文登市米山鎮名片-山東省威海市
  米山,原名“蜜山”,位居母豬河西畔,相傳明清以前,山上多野生蜜蜂,蜂蜜頗豐,故名“蜜山”。另據世代口傳,母豬河東岸橫口村北有一土耩名“麵耩”,與“蜜山”隔水相望,取“米麵成山”之意,故將“蜜山”更名為“米山”,象徵母豬河兩岸為米麵之鄉、富饒之地。
  清末,屬迎仙都二、三、七、八裏和管山都六、七裏。1930年,屬第三區。1941年12月,屬文西縣長山區,後改名特秀區。1956年,分屬文登縣文城、葛傢、虎山、宋村各區。1958年末,分屬葛傢和宋村人民公社。1962年5月,置米山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設米山鄉。1989年3月,改稱米山鎮
  米山鎮位於文登市西郊,鎮政府駐橫口村。現轄44個村,0.97萬戶,2.43萬人,面積8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668公頃,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譽。
  鎮域經濟特色鮮明,東有以309國道為主軸、沿兩翼展開的工業聚集區和以火車站為竜頭的商貿物流集散區,西有以米山水庫為中心的生態旅遊度假區,南有以泊區為重點的農副産品生産基地,“三區一基地”集中了機械製造、電子化工、輕工傢紡、農副産品加工和物流業五大産業群。
  境內的米山水庫,是一座兼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産養殖、水力發電為一體的大(二)型水庫,擔負着威海、文登兩市百餘萬人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始建於1958年,流域面積440平方公裏,總庫容2.8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1億立方米,年平均來水量9511萬立方米。在南水北調中,長江水沿京杭大運河北上,經13級泵站提水至東平湖青竜閘,再輸送至米山水庫,是南水北調的東綫樞紐工程。
英文解釋
  1. :  Mishan Town
近義詞
米山
包含詞
文登市米山鎮垛夼服裝廠
分類詳情
張開長山村西鋪頭村南鄭格莊村東鋪頭村嶺上村
北鄭格莊村鴨子夼村耩南莊村老埠村西石硼村
東石硼村後山後村耩北頭村薑格莊村陳傢屯村
郭格莊村中山後村東山後村佛東夼村山西頭村
大山前村小山前村垛夼村草場村東下莊村
西山後村米山村新發莊村下鋪子村黑石屯村
范家屯村西古場村中古場村南古場村南崮頭村
新上莊村新福莊村西下莊村麯傢庵村東古場村
橫口村前麯傢庵村薑格村長耩村南鄭格村
北鄭格村大耩村小耩村郭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