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姓名 : 詩經 : 中國風景名勝 : 重慶 : 南通 : 珠海公交站 : 泉溪鎮 [顯示全部] : 中國 >山東 >威海 >文登市 >天福路街道 > 北山
顯示地圖
目錄
《北山 BEI SHAN》
詩人: 北山之什 Bei Shanzhishen

北山
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從事。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鮮我方將。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I ascend that northern hill,
  And gather the medlars.
  An officer, strong and vigorous,
  Morning and evening I am engaged in service.
  The king's business is not to be slackly performed;
  And my parents are left in sorrow.
  
  Under the wide heaven,
  All is the king's land.
  Within the sea-boundaries of the land,
  All are the king's servants.
  His great officers are unfair, --
  Making me serve thus as if I alone were worthy.
  
  My four horses never halt;
  The king's business allows no rest.
  They praise me as not yet old;
  They think few like me in vigour.
  While the backbone retains its strength,
  I must plan and labour in all parts of the kingdom.
  
  Some enjoy their ease and rest,
  And some are worn out in the service of the State;
  Some rest and loll upon their couches,
  And some never cease marching about.
  
  Some never hear a sound,
  And some are cruelly toiled;
  Some lazily roost, on their backs looking up,
  And some are all-bustled in the service of the king.
  
  Some indulge long in pleasure and drinking,
  And some are miserable, in apprehension of blame;
  Some, at home and abroad, pass critical remarks,
  And some have everything to do.
《北山 North Mountain》
詩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北山輸緑漲橫陂,直漸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北山 North Mountain》
詩人: 王安石 Wang Anshi

  刳木為舟數丈餘,臥看風月映芙蕖。
  清香一陣渾無暑,時有驚榔躍出魚。
《北山 North Mountain》
詩人: 王績 Wang Ji

  舊知山裏絶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子平一去何時返,
  仲叔長遊遂不來。幽蘭獨夜清琴麯,桂樹凌雲濁酒杯。
  槁項同枯木,丹心等死灰。
更多詩歌...
請鑒賞:

  白玉蟾 Bai Yuchan:北山 North Mountain
  丘葵 Qiu Kui:北山 North Mountain
  釋紹曇 Shi Shaotan:北山 North Mountain
泛指北面的山 Refers to the northern mountain
  泛指北面的山。《詩·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唐 李白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詩:“卻顧北山斷,前瞻南嶺分。”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四:“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顔。”
山名 Yamana
  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東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從。” 杜預 註:“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選·陸機<君子有所思行>》:“命駕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劉良 註:“謂登 北邙 望 晉 都。”
山名 Yamana
  山名。即 鐘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蘇 南京市 東。《文選·孔稚圭<北山移文>》 呂嚮 題解:“ 鐘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彥倫 隱於此山,後應詔出為 海????縣 令。今欲卻過此山, 孔生 乃假山靈之意移之,使不許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有道寧徵 管 ,無纔卻薦 嵇 。 北山 休誚讓, 東觀 豈攀躋。”
旅遊
  北山投訴電話重慶旅遊投訴電話:023-6386631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於大足縣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佛灣佛像雕刻精細,體態俊逸,風格獨特。“心神車窟”中的“普賢菩薩”造像精美,被譽為“東方維納斯”;“轉輪藏經洞”被稱為“石雕宮闕”;“韋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經碑”為世所獨存,既是書法珍品,又可補史料之遺缺,價值極高。佛灣石刻分南北兩個區域,南區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區大多為兩宋時期作品。晚唐時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飾簡樸、綫條流暢。五代時期的作品,玲瓏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飾由簡到繁,逐漸擺脫了外來文化影響,具有石刻造像過渡期的特徵。兩宋時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一.山脈
  1.吉林省北山
  北山位於吉林省吉林市,北山北山王峰海拔二百七十公尺,東西兩峰之間有拱形石橋相連名鸞佩橋。古建築有玉皇閣、藥王廟、坎離宮和關帝廟,全部坐落於東峰上。 玉皇閣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長方形,佈局嚴謹,有明顯的中軸對稱綫。建築物依地勢構築,分為前低後高兩組,錯落有緻。前院由山門、鐘樓、鼓樓、祖師廟、觀音殿、老郎殿及鬍仙堂組成。山門內兩側有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塑像。過了山門是一座木牌坊,上懸“天下第一江山”橫額。牌坊東側第一座是祖師廟,供奉釋、道、儒三教始祖,即如來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觀音殿。牌坊西 側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戲祖師唐明皇;第二座是鬍仙堂。後院由朵雲殿及兩廂客房組成。朵雲殿是正殿,高兩層。上層供奉玉皇大帝銅坐像,玉皇是總掌天道之神,道教奉為神界最高主宰。兩側伴侍的神像為千裏眼及順風耳;墻壁上繪二十八宿彩像。下層供奉的是瓊宵、碧宵及雲霄三宵娘神像。玉皇閣雕梁畫楝,美奐美輪;樓宇磨磚對縫,精巧處令人擊節。北山古建築群中,關帝廟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年。關帝廟正殿供泰蜀漢大將關羽塑像,兩側是關平、周倉配像。正殿懸挂匾額,是清乾隆帝東巡吉林時御筆親題。正殿對面為戲臺,兩側還有鐘樓、鼓樓、翥鶴軒、鬆風堂、澄江閣、暫留軒等建築。藥王廟又名三皇廟,始建於清乾隆三年,其後經過兩次重修。藥王廟有正殿三間,東西配廡各三間,另有藥池、春江山閣、靈仙室等建築。正殿供奉天皇、地皇、人皇及藥王孫思邈,並附祀華佗、張仲景、李東垣、吳岐伯等名醫。
  山下還有兩個人工湖,名叫南湖和北湖。湖邊建有水榭、長廊、湖心亭,景色優美。夏天北湖滿種荷花,縷縷飄香;南湖遊船如梭,風光旖旎。鼕天山上積雪,湖面結冰,又是滑雪溜冰的勝地。
  2.黑竜江省北山
  北山 又名“鳳凰山”。位於黑竜江省東北部蘿北縣城鳳翔鎮北2公裏,屬小興安嶺餘脈,海拔190米。山勢較緩,面積0.7平方公裏。傳說,曾有鳳凰於此山頭飛起,長鳴一聲,飛嚮梧桐河。山前鳳翔鎮由此得名。此山南臨哈蘿公路,北連綿延的山區,為蘿北縣城的屏障。
  3.浙江金華的北山
  道教名山勝地。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境內北部。為金華山、赤鬆山等山之合稱。山中層巒疊嶂,清泉潺流,洞穴四布,怪石林立,主峰海拔 1300 餘米,面積約 2.5 平方公裏。金華山又名長山、常山。山間雙竜、冰壺、朝真三洞合稱“金華洞”,為道教第三十六小洞天,名曰“金華洞元洞天”;赤鬆山傳為古仙人赤鬆子於此引牧羊少年皇初平修道成仙之地,故名。山上有金華觀、赤鬆亭、“五洞十景”等自然景觀及道教古跡。為浙江道教名山之一。
  4重慶大足北山石刻
  北山摩崖造像始刻於唐末,至南宋結束,石刻位於大足縣城北2千米的北山上。以大佛灣為中心,遍及其四周的觀音坡、營盤坡、佛耳岩、北塔寺共五處。長達500多米。岩高約7米,沿崖造像。從南到北形狀若新月,龕窟如蜂房。造像5000餘尊。造像細膩精美,技藝嫻熟巧妙。除部分碑刻、塔幢和淺小龕窟殘毀外,其餘均保存完好。
  北山,古名竜崗山,距大足縣城竜崗鎮北1.5公裏,海拔545.5米。北山摩崖造像重點保護範圍面積7.62公頃,一般保護範圍面積21.82公頃,建設控製地帶面積28.15公頃。北山佛灣摩崖造像,開鑿於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紹興)。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7~10米。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1~100號為南段,101~290號為北段)。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萬尊,主要為世俗祈佛出資雕刻。造像題材51種,以佛教密宗為主,約占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階教、淨土宗等。這些造像題材都是在當時民間極為流行的,是佛教世俗化的産物,異於中國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細膩、藝精技絶、精美典雅而著稱於世,展示了公元9世紀末至12世紀中頁(晚唐、五代、兩宋)中國民間佛教信仰及石窟藝術風格的發展、變化。
  公元9世紀末的晚唐造像題材有12種類型,以觀音及觀音、地藏合龕和阿彌陀佛脅侍觀音、地藏居多。造像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衣紋細密,薄衣貼體,具有盛唐遺風。第5號毗沙門天王龕、第9號千手觀音龕、第10號釋迦牟尼佛龕、第51號三世佛龕、第52號阿彌陀佛龕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號觀無量壽佛經變相內容豐富,層次分明,刻“西方三聖”、“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觀”及伎樂天人、樓臺亭閣等;人物造像539身,各種器物460餘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國石窟同類題材造像中首屈一指。
  公元10世紀中葉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國這一時期造像最多的地區,有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造像題材有18種,出現了藥師經變、陀羅尼經幢等新內容。其藝術特點是小巧玲瓏,體態多變,神情瀟灑,紋飾漸趨繁麗,呈現出由唐至宋的過渡風格。如第53號的佛、菩薩像,既有唐代雕刻的豐滿古樸,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長身軀。第273號的千手觀音及其侍者、第281號的東方藥師淨土變相等,薄衣貼體頗具唐風,儀容秀麗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紀後期至12世紀中葉的宋代造像題材廣泛,多達21種,尤以觀音最為突出,被譽為"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體現了宋代的審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個性鮮明,體態優美,比例勻稱,穿戴豔麗等特點。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於公元1142~1146年間的第136號轉輪經藏窟。該窟造像以恬靜的面部刻劃反映其內心之寧靜,以玲瓏的衣冠顯其身份的高貴。以綫造型,綫面並重,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瓔珞蔽體,飄帶滿身,花簇珠串,玲瓏剔透,裝飾味濃;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認為是“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其它如第125號數珠手觀音、第113號和第133號水月觀音、第155號孔雀明王窟、第177號泗洲大聖龕、第180號十三觀音變相窟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珍品。這些造像的形象、姿態、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飾物等,皆耐人尋味;組合變化豐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觀,出人意料的意境層出不窮。
  北山摩崖造像中,現存碑碣7通。其中,刻於公元895年的《韋君靖碑》,具有補唐史的重要價值;刻於公元1163~1189年間的《趙懿簡公神道碑》,係宋代四大書法傢之一的蔡京所書,為書法藝術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經碑》,則被史傢們稱之為“寰宇間僅此一刻”。此外,還存有題刻、詩詞17件,造像記77件。對歷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斷代分期、歷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較高價值。
二.詩詞
  《詩經·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從事。
  王事靡盬,憂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從事獨賢。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鮮我方將。
  旅力方剛,經營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於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
  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
  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王安石《北山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輸緑漲橫陂,直塹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簡評】
  盡顯舒閑容與之態,然“坐久”、“歸遲”者,絶非僅在於落花、芳草,從中可想見作者所歷之人生波瀾。
近義詞
北山
北山社區, 北山社區居民委員會
北山居委會
北山
北山
北山街道
相關詞
藝術石刻石窟觀音古城遺址歷史文化綏濱文物遺跡
圓通寺佛教雙陽旅遊開發遊戲論壇社區教程
包含詞
北山鎮北山鄉北山縣北山竜北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