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高平市 [显示全部] : 中国 >山东 >威海 >文登市 > 米山镇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米山镇(Mishan Zhen)属文登市。在文登市区西部。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2.49万。原为米山乡。1989年12月18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设立米山镇。镇政府驻横口。辖米山、新发庄、下铺子、草场、黑石屯、范家屯、西古场、东古场、中古场、南古场、南崮头、新上庄、新福庄、西下庄、长、曲家庵(曲家庵、前曲家庵)、垛夼、横口、东下庄、西铺头、东铺头、岭上、长山、南郑格庄、北郑格庄、鸭子夼、耩南庄、老埠、西石硼、东石硼、后山后、耩北头、姜格庄、小、陈家屯、郭格庄、西山后、中山后、东山后、大、佛东夼、山西头、大山前、小山前44村民委员会,45自然村。
No. 2
  米山镇位于文登市西郊,镇政府驻横口村,面积85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2.6万人。
  今米山镇境域清末属迎仙都;1941年12月属文西县长山区,1962年置米山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设米山乡,1989年3月改称米山镇。该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较多,物产丰饶,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
  米山,原名“蜜山”,位于母猪河西畔,海拔129米,面积34万平方米。相传明清以前山上多野生蜜蜂,蜂蜜颇丰,故名“蜜山”。另据世代口传,母猪河东岸横口村北有一土 名“面”,与“蜜山”隔水相望,取“米面成山”之意,故将“蜜山”更名为“米山”,象征母猪河两岸为米面之乡,富饶之地。境内米山水库,是一座兼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利发电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担负威海、文登两市百余万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枢纽工程。
  ■南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米山镇■南庄村西北约400米处,属丘陵半坡地。发现于1984年,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50米,呈圆形,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遗址南半部分已改造成梯田,大部分被破坏,文化层较薄,多为地表残片陶器,大多失去棱角。北部大部分还保存较好,顶部地貌保持完好,地表少见遗物和遗迹。遗址中部东段有一水冲断崖,高约2米,其中1米左右为黄褐土层,内含少量陶片和红烧土块。黄褐色土层下面是50厘米左右的灰褐色土层,内含陶片、红烧土块较多,并有大量石器。再下一层是流沙层,流沙层下是原始土层和酥土层。遗址北部只在部分水沟中见到部分红烧土,地表未见遗物遗迹,很难划清边缘。采集的标本文物主要有石斧、石锤、石磨棒以及鼎足、器把手、盆口、鼎口等陶器和陶片,陶器、陶片多为夹沙红陶,部分为夹沙褐陶和夹沙黑陶。从采集的石器和陶器、陶片的标本看,石器较粗糙,陶器多为泥条盘组制陶,分析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中早期。
  长学山书院遗址位于今米山镇长山村东北。长学山书院,原名康成讲堂,由东汉经学家郑玄创办于延熹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1941年夏毁于战火,今遗址虽在,仅存残基青砖。据村中八旬老人回忆,原书院占地面积10余亩,三进院落,曾是当地的庙堂和书堂。抗日战争期间,因日军占为据点,被抗日军民焚毁。庭前两棵胸径逾米的古银杏树毁于“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
  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北海高密人,经学家。曾西入函谷关拜著名古文经学家马融为师。延熹九年(167年)学成归来,郑玄返回家乡高密后,因家贫无所依,便携亲友流落到昌阳境内的长学山。见这里“西接昆嵛,东俯昌水,南揖苍海,北据甘泉,土地肥沃,民风淳朴”,遂将此作为寓居之地,垒石屋建造“康成讲堂”,招弟子创“长学书院”。他耕读潜修,治学授徒,遂使此地文风日盛,历久不衰。郑玄在文登共收弟子上千人,形成了郑氏学派和“东鲁学风”,奠定了“文登学”的深厚基础。他注解的古文《尚书》,共百余万言,集汉代经学之大成,长期被作为官方教材,对中国文化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郑玄41岁到米山,在此生活了17年,主要成就都是在米山完成的。他的学生多为饱学之士,开馆授徒,代代不绝。
  为纪念郑玄的功绩,自明洪武年间起,其木主牌位被文登人供奉在乡贤祠中。在被供奉的26位乡贤中,郑玄是唯一的寓居人士。如今他耕种过的田地被称为“郑家岚子”。他与其亲属居住过的地方被称为南郑家庄和北郑家庄。即今米山镇南郑格和北郑格村。村民们世代习惯在房前屋后栽植一种长而有韧性的草,被称为“康成书带草”。
  长山将军古墓遗址位于米山镇长山村。2006年5月20日,米山镇长山村村民在铺设自来水管道时,出土了元中期征东招讨使、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刁通的4块残石碑。经文登市文物管理部门现场鉴定,墓碑对研究刁通生平及当地历史沿革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这4块墓碑,长约1.1米,宽约0.3米,厚约0.2米,除有明显的横断痕迹外,纵向亦被完全劈开,但碑面上的文字清晰可辨。在一块石碑上,断断续续可以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述之公讳通,字叔达,文登长孝山阳人也,世以农业为生”等。据村中知情者说,完整的石碑起初安置在村北的刁家坟地里,“文革”期间被劈成多块,后被村民铺街,日久便沉没于地下。
  刁氏在长山村势力很大。刁氏墓地占地面积超过40亩,至今墓地遗址随处可见风化的石狮、石狗、石龟以及石椁等。在杂草丛生的地堰上还能找到一些局部的龙纹石刻。墓地南有石坊,甬道两侧依次是石狗、石狮和石人,刁通墓前竖立两通大理石石碑,碑体正反两面均有字。墓碑后面是刁家坟墓。圣旨碑碑头高80厘米、宽60厘米、厚22厘米,碑头周边有双龙盘护的石雕,中间正反两面刻有字体不同的“圣旨”二字。雕刻工艺细致入微,精巧别致,纹路层次分明,凸现古朴风韵。该碑头原在刁通墓地,后存放于该村学校,现被文登文物所收藏。
  刁通,字叔达,文登长孝山阳(今米山镇长山村)人。出生于南宋末年。时值乱世,慨然从军。元至元六年(1269年),元军攻取襄、樊二州,刁通应征参战,元丞相阿术选派骁锐精兵300余名,交付刁通总管,充任先锋部队。至元七年(1270年),于湖北省襄阳府方北县与南宋军队作战大胜。至元十三年(1276年),擢升宪武将军总管,兼管领东征汉军招讨使司事,佩带金符,镇守扬州。刁通用兵神机莫测,战术变化无常,曾东逾日本,南抵琼崖诸岛,从征30年未尝败北。其长子刁怀宝,为世袭招讨使。
  老埠古墓群位于米山镇老埠村西北约1000米处。发现于1984年,当地群众称之为石坟子。墓地处于丘陵东坡近下脚,可见墓区南北约78米,东西46米,总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现为一片刺槐林,西为丘陵梯田,墓地后一条季节性河流由东向北绕丘陵顺流而下。
  墓地可见墓葬11处,其中石墓8处,砖墓3处。石墓为圆球形塔式,地面上球形因年代久远,全部倒塌,乱石遍地,如今只见圆形的墓基,直径为1.5米至1.8米。所用石料为麻砂石,大多风化,但弧形的制作工艺仍清晰可见。其中一处石墓已露出底下墓石墓穴。墓穴由四大块石板砌成,底宽上敛,纵切面为梯形,上压一块大石为盖。砖墓的地上建筑与石墓的墓穴形状相似,墓顶的球形建筑已倒塌,只剩下60厘米高的墓基。墓基呈八角形,每角面长70厘米,分砌成两个对称的砖框,框中是一块带有花纹图案的方砖。墓砖的规格为长28厘米、宽12厘米、厚4厘米,填砌料为白石灰膏。因砖墓地下部分保存完好,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据当地群众介绍,墓区内墓数很多,1958年曾扒掉了七八个石墓,墓中的土又黑又湿,黏度很大,没有扒到底就放弃了。在紧挨墓地的东南面,有一个大墓冢,很气派,有石人,石马,石羊。土堆早已平掉,现在只有一个略高于地面的丘台,直径约16米。据文登文物资料记载,该地为元代古墓群。
  母猪河是文登市第一大河,主流长58公里,流域面积1278平方公里,是威海市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源起昆嵛山余脉,纵穿文登市九个乡镇,终至宋村镇姚山头入海,沿河岸突起管山、米山、撇穗山三座孤山。母猪河自古以来就是昆嵛大地的母亲河。有关她的传说历千年而不衰。
  相传,玉皇大帝一时兴起,令二郎神子夜下凡,置山设水造福人间。酒意正浓的二郎神肩挑两座山,手提一座山,腾云驾雾急赴人间,恍惚之间,破晓鸡鸣,惊得他手一紧,系山的绳索砰然而断,所提之山顿时坠落云头。二郎神急忙降云落担,将三山等距离分置,北山面南背北,隐隐有君临之势得名管山,南山有二郎神随手撇下的系山绳索而得名撇穗山,中间一山因跌损严重石碎如米得名米山。
  三山定位,二郎神顺手抄起扁担在三山脚下开掘泉眼,并顺势划开河道直通南海。望着滔滔泉水汇流成河,忽觉河道狭窄,有意重整,奈何鸡鸣三遍,已到归天时限。急切之间,见一母猪夜游至此,遂封为守河仙猪,命其拱疏河道以免泛滥成灾,祸及当地百姓,母猪河因此而得名。
  又传,仙猪生有十八子,产后不久,有一云游妖道至此,眼馋风水宝地想据为己有,便挥舞石剑施妖行法,一时间风沙四起,沿岸百姓苦不堪言。仙猪施收沙法与妖道抗衡,并令其十八子各开河道与妖道斗法,现今的十八条支流由此而成。次日晨,当地百姓发现米山脚下突起一大沙岭,形如巨猪,方知仙猪为保一方平安,已与妖道同归于尽。
  “母猪河,十八个奶,走一走,甩一甩”,通俗的民谣,形象地表现出仙猪率子护河的悠闲与自得。但自护河仙猪逝后,母猪河经常泛滥成灾。1958年文登人民“战山河”,在米山脚下修建了山东省三大水库之一的米山水库,从此,母猪河畔成为小有名气的鱼米之乡。
  珍奇古腊树。米山镇老埠村内有一棵珍奇的古腊树,村人视为老祖。据史料记载,明朝嘉靖年间郑姓在此建村时即有腊树,距今近600年树龄。古腊树丈余高,两人合抱粗,内有直径8寸的树洞。腊树属条科,是编制筐篓的好材料,亦可做木叉,名动天下的少林棍就是腊木的,能长成如此大树实属罕见。1994年,好奇的孩童将火种投入洞中,顿时烟火窜出洞口,约半个时辰自灭。令人称奇的是,腊树依旧枝繁叶茂,足见生命力之盛,无怪乎历数百年而不衰。(谷昭永)
山东省文登市米山镇
  米山镇位于文登市西郊,镇政府驻横口。辖44个行政村,1.01万户2.6 万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2823公顷。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33.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5.2亿元,农业总产值8.4亿元,财政收入67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比上年增加548元。境内交通发达,桃威铁路、309国道、高等级公路镇路互织成网。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4万吨,果品总产量 4084吨,蔬菜总产量4746吨,水产品360吨,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镇域经济特色鲜明:以309国道为轴线,东有以电子加工贸易基地为特点的西郊工业区,中有依托镇驻地和309沿线以多种经营为主的商贸基地,西有以摩托车生产和车辆组装基地为重点的富平工业园,三大基地构筑起米山经济的整体框架。镇村、民营企业迅猛崛起,外资企业再创新高,总量和规模均有突破,新进企业家数超过30家,实际利用外资3482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3.35亿元,投资过千万和年产值过亿的企业超过10家,形成了融机械化工、针织服装、电子通讯、建筑建材、冷藏储运等农工商贸为一体的新格局,可提供5000多个就业岗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中学1所,小学3所,在校学生2400人。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3‰。2003年被威海市委市政府授予经济发展先进镇和农村基础教育先进镇荣誉称号。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
  米山镇位于文登市西郊,镇政府驻横口。辖44个行政村,1.01万户2.6 万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2823公顷。2004年工农业总产值50.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0.8亿元,农业总产值9.9亿元,财政收入14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36元,比上年增加336元。境内交通发达,桃威铁路、309国道、高等级公路镇路互织成网。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64万吨,果品总产量 4500吨,蔬菜总产量5568吨,水产品360吨,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镇域经济特色鲜明:以309国道为轴线,东有以加工贸易基地为特色的占地面积3平方公里的西郊工业区,中有依托镇驻地和309沿线以多种经营为主的长达11公里的商贸基地,西有以制造业基地为重点的占地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富平工业园,三大基地凸显机械制造、电子化工、轻工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和物流业五大产业板块,构筑起米山经济的整体框架。当年新进内外资企业23家,实际利用外资3140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5.47亿元。有中学1所,小学2所,在校学生2182人。
文登市米山镇名片-山东省威海市
  米山,原名“蜜山”,位居母猪河西畔,相传明清以前,山上多野生蜜蜂,蜂蜜颇丰,故名“蜜山”。另据世代口传,母猪河东岸横口村北有一土耩名“麺耩”,与“蜜山”隔水相望,取“米麺成山”之意,故将“蜜山”更名为“米山”,象征母猪河两岸为米麺之乡、富饶之地。
  清末,属迎仙都二、三、七、八里和管山都六、七里。1930年,属第三区。1941年12月,属文西县长山区,后改名特秀区。1956年,分属文登县文城、葛家、虎山、宋村各区。1958年末,分属葛家和宋村人民公社。1962年5月,置米山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设米山乡。1989年3月,改称米山镇
  米山镇位于文登市西郊,镇政府驻横口村。现辖44个村,0.97万户,2.43万人,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8公顷,素有“稻米堆成山”的美誉。
  镇域经济特色鲜明,东有以309国道为主轴、沿两翼展开的工业聚集区和以火车站为龙头的商贸物流集散区,西有以米山水库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南有以泊区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三区一基地”集中了机械制造、电子化工、轻工家纺、农副产品加工和物流业五大产业群。
  境内的米山水库,是一座兼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产养殖、水力发电为一体的大(二)型水库,担负着威海、文登两市百余万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始建于1958年,流域面积440平方公里,总库容2.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1亿立方米,年平均来水量9511万立方米。在南水北调中,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经13级泵站提水至东平湖青龙闸,再输送至米山水库,是南水北调的东线枢纽工程。
英文解释
  1. :  Mishan Town
近义词
米山
包含词
文登市米山镇垛夼服装厂
分类详情
张开长山村西铺头村南郑格庄村东铺头村岭上村
北郑格庄村鸭子夼村耩南庄村老埠村西石硼村
东石硼村后山后村耩北头村姜格庄村陈家屯村
郭格庄村中山后村东山后村佛东夼村山西头村
大山前村小山前村垛夼村草场村东下庄村
西山后村米山村新发庄村下铺子村黑石屯村
范家屯村西古场村中古场村南古场村南崮头村
新上庄村新福庄村西下庄村曲家庵村东古场村
横口村前曲家庵村姜格村长耩村南郑格村
北郑格村大耩村小耩村郭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