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 山東 >日照 > 五蓮縣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五蓮縣城市地圖:
  
  五蓮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市北端,東臨膠南,南接東港,西連莒縣,北靠諸城,總面積1500平方公裏;境內有206國道和051、222、334三條省道縱橫交叉貫穿,可直通濟南(300km)、青島(140km)、連雲港(150km)三個飛機場;百公裏內有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三大港口;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南靠日東高速公路(10km),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絡。
  五蓮縣地處黃海之濱的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3%,空氣、生活飲用水質量均保持優良水平,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境內山嶺起伏,河川縱橫,北部、西部有小塊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50%、36%和14%。境內河流發源於縣境中部諸山,呈放射形嚮南北分流。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被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贊譽為“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名勝古跡頗多,全山28峰、118景,峰峰奇異,景景多姿,景色怡人。景區內有明代敕建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九仙山擁有江北最大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每年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是休閑生態遊、宗教文化遊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莒、楚、魯、齊所轄;秦漢屬京東東路密州;明代分屬山東布政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所轄的日照縣;清代分屬沂州府和青州府的諸城縣;1947年5月建立五蓮縣,因境內巍峨的五蓮山得名,由原莒北、日北、藏馬3個縣的部分區鄉組成,隸屬濰坊市;1992年底由濰坊市劃歸日照市管轄,現轄12處鄉鎮、633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全縣共有51萬人口,性別比例為106.73(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2.5%),近幾年來,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76‰;境內共有20多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占99.8%,其次是蒙古族、回族、藏族,分別有231人、40人、19人。
  綜合實力
  五蓮縣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經濟開放縣,先後榮獲全國科普示範縣、全國封山育林先進單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縣、全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先進縣、“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全省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黨員教育工作先進縣等30餘項省級以上榮譽稱號。
  2004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3.3億元,工農業總産值142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2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2%、20.1%和13.6%。
  産業結構
  緊緊圍繞建設“山清水秀、縣強民富”新五蓮的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工業強縣、開放興縣、生態建縣”三大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壯大二産,突破三産,優化一産,構築了“以骨幹企業、‘四高’産品為支撐的結構合理的工業體係,以特色種植業、規模養殖業為重點的優質高效的農業體係,以新型流通業、生態旅遊業為代表的繁榮活躍的服務業體係”三個體係。三次産業比例為16.2:55.0:28.8。
  堅持走工業強縣的路子,不斷強化工業主導地位,狠抓企業技術創新,加快對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拉長産業鏈條,增強産業集聚發展能力,全縣培植形成了以“車輛製造、石材建材、紡織、工藝品”四大特色産業和“塑膠製品
  、手工工具”兩大新興産業,涌現出規模以上企業100傢,年銷售收入過億元或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已達16傢,其中五徵集團公司於2003年列全國同行業第二位,2004年又躋身全國工業企業1000大行業,其中銷售收入列第531位,資産收益率列第10位,銷售收入突破40億元,成為五蓮工業經濟的一條強竜;擁有農用車、紡織品、工藝美術品、花崗石板材、黃原膠、花色鉗、鋼球等80多種主導産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黃原膠産品産量在全世界居第四位。近幾年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以30%的增速遞增,發展潛力巨大。200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16.4億元,銷售收入74.6億元,利稅3.8億元,分別增長18%、49.6%和43.4%。
  堅持以發展工業的思路謀劃農業發展,以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無公害農業為重點,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結構,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特色農業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林果、畜牧、桑煙、花生、瓜菜五大産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凸現,初步建成了六大蘋果基地、五大板慄基地、八大桑煙基地、三大豐産林基地。目前,全縣林地總面積100萬畝,優質水果園38萬畝,養殖小區431處,養殖大戶1.2萬戶,
  瓜菜面積10萬畝,桑煙面積5萬畝;農業竜頭企業群體規模不斷壯大,全縣已發展農業竜頭企業80傢,帶動基地20萬畝,農戶8.5萬戶;發展各類農副産品批發市場5處,各類經濟合作組織70餘個,在全縣基本形成了“市場牽竜頭、竜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産業化格局。農業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縣已建成4個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有21種農産品獲得了無公害農産品標志使用權。2004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33億元,同比增長15.5%;糧食總産18.7萬噸,增長4.1%;農民負擔減負率達64.6%。
  近年來,通過做大做強旅遊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服務業,促進了第三産業的快速發展。立足五蓮山4a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傢森林公園的品牌優勢和良好的生態優勢,按照“發展大旅遊、開發大市場、培植大産業”的思路,突出生態遊、自然景觀遊、宗教文化遊三大特色,不斷完善景區功能,優化服務質量,規劃建設了五蓮山旅遊度假區,景區檔次不斷提高,已跨入了全國旅遊景區最高等級行列,成為山東乃至全國旅遊業的一顆璀璨的新星,2004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000萬元,同比增長72%。全縣共有縣百貨大樓、萬福園超市等較大規模的商場3處7000餘平方米,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2004年完成商品購進總值、銷售總值、實現利稅同比分別增長18.5%、18.9%和19.1%;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18.2億元,同比增長11.2%。
  人民生活和地方特産
  到2004年末,全縣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822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8元,分別增長3.9%和11.2%;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27.1億元,人均5335元,分別增長16.7%和16.6%。
  五蓮縣是花生生産大縣,又是山東省林果重點産區之一,盛産蘋果、板慄、櫻桃、柿子等,享有林果之鄉的美譽;境內礦産資源豐富,品類多,分佈廣,主要有金、銅、鉛、石膏、花崗石等20餘種;五蓮的拳頭産品五徵牌農用車暢銷省內外,石板材、紡織工藝品等遠銷美國、歐洲、韓國、香港等國傢和地區。
行政區劃代碼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de
  371121
基本概況 Basic Overview
  五蓮縣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山東半島東南部, 東鄰青島,北接濰坊,隸屬日照市, 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海經濟開放縣。全縣總面積1443平方公裏,轄9鎮3鄉,總人口52萬。
  自然資源豐富。五蓮縣盛産板慄、蘋果、柿子、桃及其它雜果,享有“林果之鄉”的美譽 。花生、黃煙、桑繭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境內藴藏着具有開採價值的金、銀、銅、花崗石等20多種礦産,其中花崗石儲存量達 50 億立方米。生態環境優美,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43%,碧水、藍天、緑樹相映,是全國生態示範縣。
  旅遊資源得天獨厚。五蓮山風景名勝區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是國傢AAAA級風景區、國傢級森林公園、中國野生杜鵑花基地、山東省三大生態旅遊區之一。景區內峰峰奇異,氣勢非凡,景景如畫,“其秀不減雁蕩”。景區內的五蓮山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聖地之一,是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
  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功能完備。206國道和 051、222兩條省道縱橫交叉穿越境內,可直通青島(140km)飛機場;百公裏內有青島港、日照港和嵐山港三大港口,南北並列兗石、膠新鐵路,其中膠新鐵路貫穿全境;南臨日東高速公路(10km),東依同三高速公路(15km),在五蓮境內的日照加工貿易區距日照19.5公裏,形成了立體交叉的陸海空交通運輸網絡。通訊快捷方便,移動電話實現無縫隙覆蓋。電力供應充足,水資源豐富。涉外服務機構齊全,金融、保險業具有良好信譽,文化娛樂設施配套完善。
  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綜合配套能力強。全縣形成了機械、紡織、建材、黃金、輕工、化工、食品等十大支柱産業,擁有農用車、紡織工藝品、黃原膠、黃金、花崗石板材、花色鉗、水泥等 80多種主導産品,銷售網絡遍布世界各地。以發展農用機械、紡織工藝品、生物工程和環保工程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潛力巨大。
  科技教育力量強,勞動力充足且素質高、成本低。五蓮縣有20多傢科研機構,1所高等技工學校,3所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和大批企業科技工作人員,是人才相對富集的重點縣之一。
  社會環境優良。五蓮縣民風淳樸,人民勤勞聰慧,勞動力豐富,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五蓮縣是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省級衛生城、國內最佳“有利投資區”。
自然地理 Physical Geography
  五蓮縣地處黃海之濱的魯東南低山丘陵區,海拔高度在18—706米之間,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43%,空氣、生活飲用水質量均保持優良水平,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境內山嶺起伏,河川縱橫,北部、西部有小塊平原,山地、丘陵、平原分別占總面積的50%、36%和14%。
  五蓮縣境內多山地丘陵,占總面積的86%,共有大小山頭3300多個,主要有五蓮山、九仙山等。
  五蓮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周期性變化明顯,鼕無嚴寒,夏無酷署,雨量充沛,季節性降水明顯,日照充足,熱能豐富。年平均氣溫12.6 ℃,歷年平均降雨量767.1mm,6至9月為雨季,降雨量最多的年份為1990年,降雨量1257.3mm;最少的年份為1983年,僅降雨466.3mm。年平均日照時數2449.3小時,年蒸發總量平均為1740.2mm。
  土地礦産
  全縣總面積1443平方公裏,土地面積216萬畝,常用耕地59.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2畝。境內擁有金、銀、銅、花崗石、膨潤土、透輝岩等多種礦産資源,其中銅礦探明儲量5000-6000噸,花崗石探明儲量50億立方,膨潤土探明儲量300-400萬噸。
  水利資源
  全縣共有中小型水庫163座,其中中型水庫7座,小(一)型水庫13座,小(二)型水庫143座,總庫容19770萬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0.47億立方米。全縣總灌溉面積54.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38.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11.6萬畝。近年來,該縣堅持走依法治水、科技興水之路,是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
歷史沿革 History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莒、楚、魯、齊所轄;秦漢屬京東東路密州;明代分屬山東布政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所轄的日照縣;清代分屬沂州府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五蓮地區歷史沿革
  五蓮縣建於1947年。其疆域原分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據舊志記載:莒縣,周為莒國,秦始置縣,漢襲秦代建製。漢文帝封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以莒為都,稱城陽國。金置城陽州於此,後改為莒州。明撤縣入州。民國改州為縣。日照縣,周屬莒國,秦屬莒縣。西漢置海麯縣,之後又置昆山縣;東漢廢昆山縣,改海麯縣為西海縣,晉撤西海縣,並入莒縣。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金始置日照縣。諸城縣,周先屬莒國,後分屬魯國、齊國,秦始置縣,其名不詳。漢置東武縣、莒縣,隋改名為諸城縣。
  上述記載表明,首縣、日照、諸城三縣具有悠久的歷史。五十年代發現的丹土村和東城仙兩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五蓮地區早期屬竜山文化。橫亙縣境北部的戰國時期齊長城遺址,建於周顯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座於九仙山前的牌孤城遺址,經考證為戰國時期營壘。
  現據莒、日、諸三縣舊志及有關資料,將五蓮地區的歷史沿革簡述如下:
  五蓮地區古屬青州。周朝為莒國的封地。民國《重修莒志》載:“周武王封茲輿期於莒,初都計斤(今膠縣西南城子崖村附近),後遷莒。”戰國時期仍屬莒國。至楚簡王元年(公元前431年)北伐滅首,又為楚地,繼而分別為魯國和齊國所轄。據《竹書紀年》載:齊國築長城,以此為界,北為齊國,南為魯國。之後,楚考烈王再次北伐滅魯,又分別為楚國與齊國所轄。秦朝時,屬琅琊郡莒縣(今五蓮縣境北部原屬諸城縣部分,秦時已置縣領轄,縣名已不可考)。
  西漢時,屬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據民國《重修莒志》記載,莒縣是時曾屬兗州郡城陽國,待考),今五蓮縣境分轄於首、海麯、昆山、東武、諸、折泉(《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折泉縣”條註云:“漢侯國,後漢省。故城在今諸城縣西南七十裏”)六縣。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改郡為國,屬徐州刺吏部琅琊國。時昆山縣廢,改海麯縣為西海縣,境內分轄於首、西海、東武、諸四縣。
  三國曹魏時期,分屬徐州部城陽郡和青州部琅琊郡。時西海縣撤銷,並入莒縣,境內由莒縣、東武縣、諸縣分轄。
  晉初,屬青州部城陽郡;太康十年(公元288年)青州城陽郡的莒、東武、姑幕、諸四縣改屬徐州部東莞郡。境內分別由莒、東武、諸三縣所轄。十六國時沒有專屬,曾先後屬石趙、慕容燕、苻秦,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又屬南燕,義熙六年(公元411年)復歸晉。
  南北朝時,南朝劉宋因舊未變。北魏占據山東後,到宋文帝元嘉廿八年(公元451年),屬南青州東莞郡,後屬膠州東武郡,五蓮地區分轄於莒、東武、諸三縣。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公元541年)改東莞郡為義塘郡。到北齊時,分屬南青州的義塘、東安、高密三郡。時諸縣撤銷,並入東武縣,今縣境歸莒縣、東武縣分轄。北周改屬莒州義塘郡,境內仍分轄於莒、東武二縣.
  隋朝初年,五蓮縣境分轄於徐州琅琊郡莒縣(開皇三年即公元583年,改莒縣為莒州;大業二年即公元606年,復罷州為縣)和青州高密郡東武縣(開皇三年廢郡,置膠州;開皇五年改為密州)。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東武縣為諸城縣。
  唐朝屬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今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據民國《重修首志》記載,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莒州,下轄莒縣;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撤銷莒州,莒縣改屬密州。
  五代十國歸屬如故。
  宋初,分全國為十三道,至宋太祖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廢道存路,時屬京東二路密州;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屬京東東路密州;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於莒縣置日照鎮;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日照鎮與諸城縣改屬臨海軍,隨廢,日照鎮仍並入莒縣,與諸城縣同轄於密州。此時,五蓮縣境分轄於莒縣和諸城縣。
  金代,升日照鎮為日照縣。時莒縣與日照縣同屬山東東路琅琊郡莒州(莒州原為城陽軍,大定廿二年即公元1182年升為城陽州,廿四年改為莒州),諸城縣屬山東東路琅琊郡密州。五蓮地區分別歸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
  明代,據《明史•41》載:“莒州,洪武初,以州治,莒縣省,領日照、沂水兩縣。”又據《山東通志•沿革》記載:“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始廢密州,以(諸城)縣屬青州府。”時五蓮縣境分轄於山東布政司青州府的諸城縣和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
  清代順治、康熙兩朝,縣境歸屬因舊未變。至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莒州升為直隸州,仍轄日照縣。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降為散州,升沂為府,今縣境分轄於沂州府莒州及其所轄的日照縣和青州府的諸城縣。
  公元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裁府設道,地方政府改為省、道、縣三級。當時,莒州改州為縣,同日照縣皆隸屬岱南道。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改屬濟寧道;諸城縣隸屬膠東道,五蓮地區仍屬莒縣、日照、諸城三縣所轄。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裁濟寧道,置琅玡道,莒縣、日照縣歸其所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統一山東省,廢道,縣直屬山東省管轄,今五蓮縣境隸屬如敵。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同年鼕,莒、日、諸三縣國和民和黨政府,競相拉隊伍,“武裝逃難”至五蓮山區。l938年2月,日本侵略軍先後占領諸城、日照、莒縣三縣縣城。3月,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建立;秋鼕,中和共莒縣縣委、諸城縣委、日照縣委相繼建立,並先後成立各縣八路軍辦事處。此時,五蓮山區形成三股政治力量。南部、西南部及中部山區為中和共魯東南特委及莒、日、諸三縣縣委活動地區;臺濰公路和泰石公路沿綫為日偽占領區,建立了“維持會”、“新民會”等偽管理體製;其他地區均為國和民黨地方遊擊隊盤踞。當時駐五蓮地區的國和民和黨雜牌軍隊有十三部分之多。1943年3月,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日照縣抗日民住政府在長蘭村成立(當時稱日照縣行政委員會)。之後,隨即成立其所轄的第三區抗日民住政權(轄今五蓮縣境的高澤、洪凝、鬆柏、街頭、王世幢一帶)。同年6月,由於形勢惡化,黨的武裝力量和政府機關撤出五蓮山區至泰石公路以南。
  1943年,八路軍濱海十三團進軍泰石路北,解放了五蓮大部地區。同年,日北、莒北、諸城三縣抗日民住政府相繼建立,隸屬濱北行署。其時,今五蓮縣境由日北、莒北、諸城、諸莒邊四縣分轄,並先後建立了十一個區級抗日民住政權:日北縣的洪凝、街頭、五蓮、濱安四個區,莒北縣的中至、石場、管帥三個區,諸城縣的麻灣(後改為戶部)、仁裏、高澤三個區,諸莒邊的淮河一個區。1944年諸城縣增設積溝區,轄今五蓮縣境的牛傢官莊、院西、佛堂一帶。
  1945年,日北縣撤銷,其所轄今五蓮縣境的洪凝、街頭、五蓮三個區並入藏馬縣。諸城縣的戶部區亦於同時劃歸藏馬縣管轄。
  l947年5月12日召開大會宣佈五蓮縣建立,歸膠東行署濱北專署管轄。縣行政區劃由藏馬縣的戶部、五蓮、洪凝、街頭及諸城縣的常山、仁裏、高澤共七個區組成。1948年增設鬆柏區。1949年12月莒北縣撤銷,其所轄之中至、管帥、淮河三個區並入五蓮縣。時全縣共轄十一個區。
  1950年春,濱北專署撤銷,另設膠洲專署,五蓮縣隸屬膠東行署膠洲專署管轄。1954年1 2月,莒縣的石場區劃歸五蓮縣,時轄十二個區。1956年2月撤銷鬆柏區,時轄十一個區。
  1956年3月,膠洲專署撤銷,五蓮縣劃歸昌濰專區。同年四月,常山區劃歸諸城縣,時五蓮縣轄十個區。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院西、許孟、高澤、坊子、街頭、宋傢、潮河、叩官、花崖、回頭、戶部、高戈莊、汪湖、張仙、管帥、於裏溝、中至、學莊、洪凝、鬆柏、中幢、遲傢莊、石場、崖前二十四個鄉。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共劃為洪凝、高澤、許孟、汪湖、管帥、中至、石場、於裏、街頭、潮河、叩官、戶部、鬆柏十三個公社。1965年5月,經昌灘專署同意,原十三個公社劃為十六個,增加院西、山陽、王世瞳三個公社。1970年昌濰專區更名為昌濰地區,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1981年改為濰坊地區,五蓮縣隸屬未變。1982年12月經濰坊行署批準,撤銷洪凝公社,設洪凝鎮。時五蓮縣轄十五個公社,一個鎮。1983年10月,濰坊地區行政公署撤消,更名為灘坊市,五蓮縣歸濰坊市管轄。1984年5月12日進行體製改革(又稱鄉改),撤銷人民公社,除洪凝鎮體製名稱未變外,原潮河、許孟、管帥、街頭四個公社改為鎮,叩官、戶部、鬆柏、山陽、王世疃、石場、於裏、汪湖、中至、高澤、院西十一個公社改為鄉,新建七寶山鎮和羅圈、山莊、杜傢溝、花崖(1984年9月22日改為魏家乡)、槎河五個鄉。時全縣轄十六個鄉、六個鎮。同年8月至1 2月,對農村體製進行了改革,原生産大隊改稱村莊,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村民委員會。
  1992年底由濰坊市劃歸日照市管轄,現轄12處鄉鎮、632個行政村。
風土人情 Local conditions
  野生杜鵑俗稱映山紅,在五蓮山和九仙山生長區域非常廣泛,總面積約有一萬多畝,其品種之多,面積之廣,花色之麗,譽冠華北,素有“江北第一”杜鵑園之稱。
  五蓮山和九仙山的杜鵑花色各異,因品係不同,開花的時間也各不相同,自陰歷三月份,粉紫色的“藍錦”品係,就爭相開放。“五一”時節,可見漫山遍野簇簇鮮花,流光溢彩,磬香襲人,與山光石景相映襯,宛如天然畫捲。此時,赴山賞花的遊人如織,但見花海人潮,遊人似夢如醉,如入仙境。為了便遊人能更好的賞花玩樂,同時,也達到保護、管理的目的,選擇了比較合理的路綫,修通了環杜鵑園遊覽路,便遊客能順次有序地進行觀賞。
  五蓮山和九仙山的杜鵑花歷史悠久,花形多樣,花色絢麗,已成為五蓮山自然景觀的獨有特色,遊山賞花已成為人們的一大勝事。
  二月二俗稱 “竜擡頭日”,又謂之“土地爺生日”。也有稱之“春竜節”的。一則意為萬物復蘇,適宜耕地;一則竜主雨水,祈求雨足年豐。是日早起,農戶傢傢用簸萁盛草木灰沿屋撒一圈,再在院內、場院劃地作大小不一的圓圈,俗稱“打屯子”。圈外畫梯子,圈內撒上五穀雜糧,謂之“上糧”,意求五穀豐登。
  此日,早飯食水餃。飯前,傢傢送水餃到土地廟,為土地爺過生日,祈求保佑風調雨順。早飯時,有的人傢還分食一塊過年時所蒸的餑餑或發團,小孩必吃。據說吃後能避免碰到狼。五十年代後期,祭土地神一俗廢, “打屯”一俗也被廢棄,近年來,此俗又漸興起。
  二月二這天傢傢炒豆子、花生,謂之 “炒蟲子”,寓當年無害蟲之意,此時還有一種傳說,即:武則天篡奪唐室江山,自稱大周武皇帝,觸怒了玉帝,玉帝命令四海竜王三年內不得嚮人間降雨。管天河的玉竜見人間久旱不雨,生路將要斷絶,便不顧一切,喝足天河水,張開巨口行雨。玉帝聽說勃然大怒,讓太白金星把玉竜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上立通碑,上寫道:玉竜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人們看了碑文,方知玉竜為救他們而違犯了天條,心裏非常感激。為報答玉竜的救命之恩,人滿為患到處尋找金豆開花,但總也找不到。第二年二月初二,一個老婆婆背一袋黃豆到集市上去賣,不小心撒了一地。那金黃金黃的豆子粒使人們心頭一亮,“這黃豆不就是金豆子,炒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傢喻戶曉,這天,傢傢炒黃豆。壓在玉竜身上的那座山是太白金星的拂塵。由於它人老眼花,看見人間炒的黃豆以為金豆真的開花了,便按照玉帝碑文上的旨意,拿去了拂塵,玉竜從此得見天日,重上雲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它,每年二月二很早就起來炒黃豆。有的邊炒邊唱“二月二,竜擡頭,大倉滿,小倉流。”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這一天,東港境內黃墩一帶山區,有鬧春牛的習俗。此舉通常在本村本莊範圍內進行。養牛戶事先用刷子將牛的全身刷幹淨,牛角上拴上紅布,也有用紅綢紮一朵紅花戴在牛頭上的。二月二早飯後,將牛牽到一塊平坦且又開闊的大田裏,村裏男女老幼匯集起來,隨着劈劈啪啪的鞭炮聲,牛主人拿掉牛繮繩,牛在大田裏隨意奔跑,一試身板。此時,人們可以欣賞到耕牛經過一鼕的休養而膘厚體大和奔跑時的矯健身姿,也有的村莊在這一天將牛牽出來,套山耕犁耕地一圈,稱 “試耕”。據說清朝歷代皇帝每年二月二在地壇使牛耕地,以示天下,祈求豐收,故有“二月二,竜擡頭,萬歲皇爺使金牛,正宮娘娘來送飯,保佑黎民百姓五穀收”的順口溜和年畫。
經濟概況 Economic Overview
  五蓮縣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五蓮縣物華天寶,自然資源和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林地面積9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3%,果品品種有20餘種,享有“林果之鄉”的美譽。花生産量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全縣山多草多,是山東省的羊、兔、豬重要産區,畜牧業收入占農業收入的30%以上。同時,還是棉花、黃煙、蠶等農副産品生産基地。 礦産資源品種多,儲量大,現已探明具有開採價值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達20餘種,其中黃 金、硫、紅柱石、花崗石等4種礦藏在國內占有較為重要位置。全縣花崗岩儲量達200億立方米,已成為五蓮縣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産業。
  林果業
  五蓮縣是個山區縣,發展林果生産得天獨厚。這裏林茂果豐,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緑色海洋,是山東省的一顆明珠。近年來,五蓮縣把林果生産作為加快發展奔小康的戰略重點來抓,堅持“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縣外抓流通,縣內搞市場”,加快了全縣高産優質高效林業的發展步伐。1998年,全縣木材蓄積量為70萬立方米,果園面積40萬畝,林果總産值達3.8億元,被列為林果生産基地縣,被授予全國造林緑化百強縣、經濟林建設先進縣等榮譽稱號,蘋果生産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新開發的板慄係列産品、“飄香牌”紅富士蘋果獲得國傢緑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緑色食品證書,深受消費者青睞。
  工業概況
  五蓮縣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積極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使全縣工業生産實現了速度、效益、後勁同步增長。全縣鄉鎮及以上工業達到126處,其中大中型企業28處、企業集團6處,形成了輕工、機械、石材、黃金、紡織、電力、食品、工藝美術等10大支柱産業,擁有黃金、銅、花崗石板材、水泥、花色鉗、鋼球、火雷管、特麯酒、傢用運輸車、紡織品等80多種主導産品,並出現了華竜紡織集團、蓮寶礦業、山獅鋼球集團、通用機械廠等一批在全國、全省挂號的骨幹企業。今後,五蓮縣將立足國傢産業政策和現有基礎,着力培植造紙、機械、建材、紡織等優勢産業,突出發展三輪車、減震器、民用爆破器材、機製紙、飲料酒等十大産品,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産品結構,為全縣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外經外貿
  五蓮縣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縣。全縣各級不斷解放思想,積極實施外嚮帶動戰略,按照“三外並舉,全面推進,以外促內,以內保外”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沿海開放地區的有利條件,外嚮型經濟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縣出口商品已發展到15大類120個品種,年完成外貿出口商品收購值達4.8億元。全縣出口生産企業已發展到50處,出口過千萬元的骨幹企業15處,享有自營出口權的7處,形成了自營出口、“三資”企業出口和外貿代理出口齊頭並進的新格局,全且工業産品出口比重達79%,産品出口達40多個國傢和地區。
  五蓮縣特産
   櫻桃----江北春果第一枝 五蓮縣鬆柏鄉櫻桃在桃李尚未綻蕊的陽春三月便已成熟,因而被譽為“江北春果第一枝”,“人間鮮果”。櫻桃入藥療效亦佳。中醫認為,櫻桃性味甘、溫,入脾、肝經,有發汗透疹,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名醫別錄》言其“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言其“浸酒服之,治癱瘓,四肢不仁,風濕腰腿疼痛”。《本草綱目》言其“調中益脾氣,令人好顔色,止泄精”。也因此,櫻桃入藥適用於麻疹初起,疹出不暢,風濕腰腿疼痛,四肢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肢體癱瘓及水火燙傷、蟲蛇咬傷等病的防治。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共轄78個行政村,18433戶,人口5.6萬人,總面積238平方公裏。
  於裏鎮 於裏鎮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山東半島東南部,五蓮縣城西部23公裏處,鎮域總面積130平方公裏。轄64個行政村,1.4萬戶,4.5萬人。
  中至鎮 中至鎮總面積10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3萬畝,轄36個行政村,3.2萬人,鎮駐地處在城鄉結合部。
  汪湖鎮 汪湖鎮位於五蓮縣城西北約 30公裏處,總面積83.8平方公裏,轄45個行政村,2.6萬人,與諸城市和莒縣東西相鄰。
  叩官鎮 叩官鎮地處山東省東南沿海低山丘陵區,北接濰坊,東臨青島,南連日照。轄43個行政村,7373戶,2.7萬人,總面積117.4 平方公裏。
  街頭鎮 街頭鎮位於山東省五蓮縣城南18km,南距日照港35km,東距青島市170km,距日東(日照―東明)高速公路15km,距同三(黑竜江同江―海南三亞)高速公路30km,222省道縱貫南北,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共轄78個行政村,18433戶,人口5.6萬人,總面積238平方公裏。
  洪凝鎮 洪凝鎮地處五蓮縣城關,轄73個行政村,11個居委會,7.9萬人。
  許孟鎮 許孟鎮位於縣城東北部,共轄65個行政村,6.2萬人,總面積150平方公裏。
  高澤鎮 高澤鎮位於五蓮縣城北臨,總面積13平方公裏,轄54個行政村,3.8萬人。
  石場鄉 全鄉轄34個行政村,2.1萬人,總面積81平方公裏。
  潮河鎮 潮河鎮總面積97平方公裏,全鎮轄46個行政村,10039戶,3.3萬人。
  鬆柏鄉 鬆柏鄉位於縣城東12公裏,全鄉轄31個行政村,1.5萬人,總面積70平方公裏。
  戶部鄉 戶部鄉位於五蓮縣城東南19公裏,全鄉共有38個行政村,6024戶,2萬人,總面積103平方公裏。
旅遊 Travel
  九仙山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被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贊譽為“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名勝古跡頗多,全山28峰、118景,峰峰奇異,景景多姿,景色怡人。景區內有明代敕建的護國萬壽光明寺,是齊魯四大佛教勝地之一,為江北重要的佛教活動場所。九仙山擁有江北最大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每年春夏之交,鮮花競放,爭奇鬥豔,五彩繽紛,如詩如畫,是休閑生態遊、宗教文化遊的好去處。
  九仙山:九仙山位於日照市五蓮縣境內,素以“奇如黃山,秀如泰山,險如華山”而著稱。這裏異峰怪石,千姿百態;山泉飛瀑,清幽佳絶;春花秋葉,氣象萬千;居仙臥竜,傳神離奇。主要景點:野生杜鵑花齊長城孫臏書院竜潭峽𠔌手指峰地泉靴石。
  歷史上許多隱士騷客,常會於此,吟詩論文,贊美九仙山勝境。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有“九仙今已壓京東”的詩句。戰國孫臏馬陵大捷之後,辭去齊國軍師,浪跡山林,終選此地,修建茅捨,聚待講學,並寫下了千古不朽的軍事巨著《孫臏兵法》。孫臏書院演兵場
  九仙山以其突兀的山峰,蒼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遊覽觀光為主體的産品類型。九仙山奇峰異石與洞窟泉瀑之多。從麯徑通幽的山間秀色到晴空響雪的懸泉飛瀑,從韻脈神秘的自然景觀到古老豐富的歷史文化,無不受到衆多遊客的喜愛,成為遊覽的佳處。
  九仙山的野生杜鵑花自然保護區,其花色之麗、品種之多、面積之廣,不僅在省域內少有,就是華北地區也是罕見的。漫山的杜鵑,一簇簇、一片片、峭崖上、鬆林間,競相開放,流光溢彩,隨風閃動,暢遊花海,頓生萬物悠悠之感。
  孫臏書院,走過三十六裏盤山道,穿過竜潭峽𠔌的入口,來到一片幽深寧靜的山𠔌間,你會見到一座書院——孫臏書院。古代軍事學家孫臏曾在此著書立說、傳道授業。遙想當年,孫臏坐在書桌前,眼望着漫山遍野如火如荼的紅杜鵑,耳聽着叮咚作響的泉水,凝神靜思,寫出了軍事學上的不朽巨著--—《孫臏兵法》。遙想當年,孫臏坐在講壇上,面對虔誠的弟子,滔滔不絶地講授兵書玄理,眉睫之前,舒捲烽煙之色;呤誦之間,吐納刀劍之聲。小小山𠔌裏,演繹着爭雄稱霸的宏圖大略。大青山
  大青山:座落幹魯東南黃海之濱,五蓮縣城西南7公裏處。群峰拱圍,百壑競流,組成了方圓20平方公裏的著名風景區,綜觀全山36峰、108洞、6潭、3峽、9峪、4甸、8坪、200餘景,以“秀、幽、奇、曠”四大特色著稱華北,更兼古園柏、祥雲寺、萬和寺、古城墻等遺跡和漢高祖劉邦走馬摔冠、屯兵西徵的民間傳說,使其更加色調迷離,韻脈神秘。清代山西籍著名文人、禮部員外郎陳豫朋途徑青山時,賦詩曰:“詰麯洪崖石徑長,馬蹄登頓怯晨裝,野花蔓草都難
  萬和寺傳說當年劉邦曾在此凱旋頌聖,寺廟旁的古圓柏已有上千年歷史。寺內有菩薩金像,供奉香火。
  五蓮山旅遊風景區,由隔壑並峙的五蓮山、九仙山組成,總面積68平方公裏,是魯東南著名的旅遊勝地。景區為國傢AAAA級旅遊區,國傢森林公園,中國野生杜鵑花基地,全國山地自行車賽地,山東省三大生態旅遊區之一。風景區位於魯東南沿海開放城市日照市五蓮縣東南部,東鄰避暑勝地青島110公裏,南距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日照25公裏,北距中國風箏城濰坊110公裏,西與亞洲銀杏王浮來山風景區相毗臨,五蓮境內有204、206國道縱貫南北,日東、同三高速公路橫貫東西,膠新鐵路貫穿全境,交通便捷。五蓮山
  五蓮山:五蓮山旅遊風景區屬溫帶半濕潤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2.6攝氏度,鼕暖夏涼,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內氣候溫和,物産豐富,山青水秀,河川縱橫,素有“臺灣花蓮,山東五蓮”之美譽。
  風景區內共有49峰、421景,主峰五蓮峰海拔515.7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景區以奇為主,奇、險、秀、怪、幽、奧六大特色共有的景觀,使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奇,層迭錯落、千姿百態的奇峰隨處可見,形態各異、獨具神韻的奇景數不勝數。如蓮花初放的五蓮峰,似玉兔奔跑的的兔耳峰,似擎天之柱的天竺峰,無不形奇勢偉,各有千秋。五老峰、婆婆峰、媳婦峰、大悲峰、觀音峰等無不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景奇,既有拔地參天的天竺、萬壽等峰,又有穴地中的鐵壁、束練等峰;既有萬卷書、石林等肖形的山峰,又有鳳凰石、靴石等獨特的景觀。險,景區內山峰峭拔,懸崖壁立,深溝峽𠔌,洞壑幽深,異常險要。秀,九仙山景區內有被譽為“江北雙絶”的萬畝野生杜鵑花園和竜潭大峽𠔌。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夏之交,競相開放,千姿百態,似雲錦,像流霞。漫步其中,令人陶醉。峽𠔌內蜿蜒𠔌中的潺潺流水,山泉中甘洌的泉水,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仿佛進入了一幅山水畫的長捲中。怪,景區內怪石異洞,舉目可見。龜石、蛙石、鳳凰石、靴石、元寶石等各具神韻,形肖畢現;織女洞、太乙洞、盤竜洞、金牛洞等,麯折幽深,神秘莫測。觀音洞、老母閣等天然形成的五蓮山蛋殼洞,中外罕見,為地質學上一大奇觀。幽,景區內群峰連綿,峽𠔌縱橫,登高峰“一覽衆山小”。莅峽𠔌,峰回路轉,聽泉水叮咚,撫萋萋芳草,觀奇峰怪石,使人心曠神怡,超然脫俗。奧,流雲峽、煙雨澗和老母閣一帶是景區內最典型的奧區,這一帶山勢險峻,頗有深奧莫測之感。五蓮山、九仙山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在此遊山賞景揮毫留句。宋代文學家蘇軾在任密州時曾盛贊它“奇秀不減雁蕩”“九仙今已壓京東”。清代知名文人張侗評贊曰:“岱以崇隆顯,嶗以幽窅顯,五蓮以峭削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五蓮風景區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活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為名山增加了文化底藴。早在宋代就有僧人在此建起了雲堂寺和侔雲寺,明萬歷三十年(1602年)西蜀僧明開卓錫五蓮後,敕建護國萬壽光明寺,香火日盛,至清代,五蓮之光明,九仙之侔雲已成為與長清之靈岩,青州之法慶齊名的山東四大禪院,孫臏書院遺址和衆多的關於孫臏的傳說,又會給我們留下許多歷史的懸念和沉思。
  風景區內旖旎的風光,吸引着歷代的文人墨客,或遊覽,或隱居,不僅在山中留下了他們的蹤跡,而且也使名山因詩人而遠播。宋熙寧九年文學家蘇軾曾登臨九仙山,留下了“白鶴樓”題刻,在詩中贊譽“九仙今已壓京東”。明萬歷進士、戶部督餉主事呂一奏,歸隱九仙山,在洗耳泉上方留下了“洗耳”二字。明末清初山東省名文學家丁耀亢在九仙山東南麓丁公石祠中,完成了他的著名長篇世情小說《續金瓶梅》,並對景區內的奇異秀麗寫下了許多詩文佳作。
  五蓮風景區不僅人文薈萃,而且有着光榮的革命五蓮縣博物館鬥爭歷史。清鹹豐年間,就有農民起義軍捻軍在九仙山一帶活動。1931年,五蓮山區的第一個中共支部—中共諸城特支,就在五蓮山光明寺住持緒讓和尚設在潮河村的“雲山別墅”秘密成立。1932年10月20日,日照暴動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魯南遊擊縱隊第一支隊”占領五蓮山光明寺,在五蓮山、九仙山一帶與敵周旋。1943年7月18日發生在九仙山北麓的三關口戰鬥,使五蓮山區革命鬥爭形勢發生重大轉折。1947年5月,五蓮縣建縣,縣委、縣政府機關就駐在九仙山西北麓的村莊。
近義詞
五蓮
相關詞
山東企業酒店賓館????業公司????業國企????務局
地理山東省行政村
包含詞
五蓮縣賓館五蓮縣????務局五蓮縣博物館
五蓮縣中醫院五蓮縣人民醫院五蓮縣第一中學
五蓮縣管帥中學五蓮縣實驗小學五蓮縣第三中學
五蓮縣精神病院五蓮縣南苑賓館五蓮縣金沙賓館
五蓮縣人人大酒店五蓮縣錦都大酒店五蓮縣蓮賓大酒店
五蓮縣職工子弟小學山東省五蓮縣衛生防疫站五蓮縣錦紅工藝品有限公司
五蓮縣工藝美術公司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針織廠五蓮縣紡織鴻祥商行
五蓮縣紡織公司五分廠山東省五蓮縣棉麻公司五蓮縣電力局惠舒園賓館
五蓮縣土産公司飯店五蓮縣華玉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山東省五蓮縣街頭鎮坊子工藝石材廠
中華會計函授學校五蓮縣分校五蓮縣建安供應中心華蓮大酒店五蓮縣晶美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樓外樓賓館
分類詳情
張開汪湖鎮張開高澤鎮張開街頭鎮張開於裏鎮張開許孟鎮
張開叩官鎮張開中至鎮張開石場鄉張開戶部鄉張開鬆柏鄉
張開洪凝鎮張開潮河鎮
大青山風景區日照九仙山五蓮縣博物館